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摘要】文章阐述了学生在生产实习教学中技能训练的方法,研究学生在生产实习教学中的表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技校人才。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wrier has expatiated on students’skill training in exercit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ed students’idea in exercitation teaching, which is useful for students mastering the practical skill, improving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cultivating the eligible person who is need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m.
【Keywords】Practical ability Skill training Phase
前言:技工教育的生产实习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技能,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培养实习兴趣,增加好奇心,提高主观能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肯动脑,肯动手,肯学肯钻研,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包括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可靠性、灵活性)和工艺水平等,所谓技能是一系列动作的连动化操作的过程,即为一系列单一动作的串连、协调,从而使动作协调反应,以达到熟练自如的程度。专业技能表现于迅速、准确、流畅和娴熟的操作运用,这种运动是与知觉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的经验丰富,他的感觉往往就正确,就能准确的把握各种操作的要领,所以说专业技能要以实践为基础,通过恰当的训练,结合专业理论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操作中各环节的技术动作,以建立有益的经验。经过多年实习教学,本人初步摸索出运用技能的四个阶段来进行教学,这四个阶段是:认识阶段、分解阶段、反复训练阶段、熟练阶段。
1.认识阶段。此阶段为听、看阶段,这一阶段是学习专业技能的初期。学生进入专业技能学习初期,对专业技能操作的整个过程在感性上的认识是模糊的,对这种技能动作在操作中的地位(重要性)的认识更是肤浅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演示所要讲授的动作的全过程,然后结合动作向学生讲解有关要领、性质、功用等等,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技能动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动作的表象认识。如在车工生产实习中,学生对刚接触的新课题常感很难理解与掌握。因为学生既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又没有实际的感性认识,新课题的加工工艺和车削方法对学生来说从未见过。因此,在学习新课题之前,教师应先做好演示性示范。在演示中,教师也不宜讲得过深,主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大致的情况,同时设置一定的悬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启发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实习的趣味性。通过教师有条不紊的示范操作,使学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了解,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主动注意动作的知识内容,更好地了解动作的要领。例如,在转动小拖板车削锥度的课题中,演示时先将小拖板转过一个角度,车削后出现锥度,让学生观察、认识,进而让学生去思考。在此基础上,从相关工艺知识中讲解旋转角度的方向、大小,
以及车削时调整的方法和车削、测量方法。对于每个新的实习课题,如能做到学前先演示一遍,让学生去观察、认识,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悬念而自发去思索,定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从而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此阶段对教师的要求是:①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对所要传达的信息有一个完整、充分的认识,使自身的操作流畅规范。②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应该是正确无误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地认识。
2.分解阶段。此阶段是局部动作模仿阶段。当学生对动作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进行单个动作的训练,即教师把专业技能中的整套动作分解成局部动作,让学生逐个练习,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在纠正错误时,教师要求尽量采取启发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寻找最佳操作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动作过程,引导学生将干支的知识内容转变为自身行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让学生是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从而掌握局部动作。这段学习期间,学生易处于紧张的状态,动作忙乱,僵硬而不协调,不能察觉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于发现错误和缺点。例如,刚开始车削螺纹,进行空刀练习,并可在外圆上车出螺旋线,深度不宜过深,中途对刀或提起开合螺母,每次都要在螺旋线上,从而观察学生练习动作是否规范正确。学生动作熟练后,然后再车削一定的深度,这样既可使学生逐步掌握技能,又可在操作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多巡回、多指导,应深入观察、积极指导,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操作动作是否规范和正确。初次训练时,有些学生因某些因素的影响,模仿的动作不一定规范、协调,教师不应多加指责,应耐心指导,并加以纠正,让学生知其利弊,以便学生及时更正。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因势利导,多加鼓励,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浓厚兴趣,敢于多问,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实习学习氛围。在巡回指导中,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出现类似问题,应及时集中讲解,不能让其延伸和扩展,应向学生道明原因,说清道理,使学生正确而及时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从教学效果看,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是新鲜感和好奇心比较强烈,在这种动机驱使下表现出进步很快的特点,但这个进步是不稳定和不规范的。此时,教师要采取不同训练方式,如分组训练、自查互查等形式,促进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达到保持和巩固的目的。
3.反复联系阶段。此阶段是动作交替阶段,是整个技能学习过程的重点,它是在完全掌握分解动作的基础上,将整套动作的顺序通过规范化多次联系而固定下来,不仅各动作要准确无误,而且全套动作要协调、稳定、灵活。如钳工錾削时,挥锤只用手腕和臂的力,而初学者不仅用手腕和臂的力,几乎要用全身的力,所以要经过多次联系才能掌握和熟练。
学生开始做连贯动作时,与标准动作有差距,应反复练习、反复纠正,把前一次不正确的不精细的反应作为新的刺激反馈到大脑中,用正确的标准动作校正,找出差距,如此反复,最后固定为正确的条件反射系统。另外,由于学生智力、体力和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掌握操作技能的程度和工作质量上也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