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沪粤版模板
初中物理沪粤版教案
初中物理沪粤版教案1. 理解质量和重量的概念,能区分二者。
2. 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和测量方法。
3. 了解重力的概念,能计算物体的重力。
4. 掌握重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和测量方法。
5. 能运用质量和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和重量的概念及区分2. 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和测量方法3. 重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4. 重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和测量方法5. 质量和重力的应用实例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重量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质量和重量的定义,区分二者。
3. 实验: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质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4. 讲解:介绍重力的概念,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
5. 实验: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6. 应用:举例说明质量和重力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质量和重量的概念、原理。
2. 实验法:演示测量质量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重力的实际应用。
4. 练习法: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习题:检查学生对质量和重量知识的掌握。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质量和重量的知识点、实验步骤。
2. 天平、弹簧测力计:用于实验操作。
3. 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视频:播放实验操作步骤,辅助学生理解。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质量和重量的概念、区分二者。
2. 第3-4课时:演示测量质量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方法。
3. 第5-6课时:举例说明质量和重力的应用,布置课后习题。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和重量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docx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11. 1 怎样才叫做功学习目标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功的概念。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器材准备多媒体设备、小车、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一、利用情景引入新课用力推却推不动端酒他们都“做工” 了,但是没"做功"。
如何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怎样才叫“做功”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
学生实验1: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如图所示)。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图表示出小车所推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点拨: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
学生实验2: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I 「I I要求:用「「A示意图表示出物体所受的拉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1,1 1点拨:此例中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o2.找找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仔细观察两示意图,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1) 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 (2) 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 (3) 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共同点: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3. 功的概念: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 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探究点二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1. 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活动:请教室后排一同学,将他的文具盒(或其他物品)交给老师。
引起学生注意,再结合这一过程,让学生分析文具盒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 情况(画出示意图),讨论该同学作用在文具盒的力做没做功。
第15章第3节第1课时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新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
第15章第3节第1课时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新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在这节课中,我将以“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为主题,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两个物理概念。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为情境,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含义。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正确使用电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物电器、电线等。
2. 学具:记录本、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场景的视频,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
2. 观察与思考:让孩子们观察视频中的电器,思考它们在使用时的电压和功率。
3. 讲解与讨论:我将为孩子们讲解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
4.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一些常见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孩子们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我将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电器的安全使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电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为情境,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
新课标2024八年级物理沪粤版1.4尝试科学探究
设计表格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 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严格操作,准确记录
(1)控制摆长相同,摆球质量不同
(2)控制摆球质量相同,摆长不同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 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5.分析论证
结论: ① 悬线长度相等时,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材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4 尝试科学探究
1.1 神奇的物理学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4 尝试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不是胡猜乱想,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 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
本课小结
猜想与 假设
设计实验 与制订方案
提出
交流与
进行实 验与收
问题
合作
集证据
评估
分析与 论证
猜想1
摆锤的轻重
猜想2
摆偏离的角度
猜想3
摆的长短
猜想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针对实验目的选择器材,对实际问题合理简化,再设计实验。
2.猜想与假设
控制变量法
3.设计实验与 制定方案
摆的快慢
摆长 摆的轻重
摆动角度 始终控制不变
(1)控制摆长相同,摆球质量不同 (2)控制摆球质量相同,摆长不同
料)____________; ② 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悬线的___________有关;
4.1从全球变暖谈起(课件)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读作_负__1_0_摄__氏__度___或__零__下__1_0_摄__氏__度__.
4.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采用的是__热__力__学__温__标__,单位是__开__尔__文__,
简称_开___,符号为__K__.每一开的大小与每一摄氏度的大小相同.热
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数量关系为T=__2_7_3_+__t _.
返回首页
3.温度计的读数方法. (1)看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认清温度计所测得的温度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如图甲所示, 20 ℃往上为30 ℃,数据变大,则是零上温度,读数为29 ℃;如图乙 所示,30 ℃往上为20 ℃,数据变小,则是零下温度,读数为-21 ℃.
返回首页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如图丙所示,俯视读数时结果 偏大,仰视读数时结果偏小.
填“可以”或“不可
方法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 以”)离开人体读数;
儿,待温度计的示数_稳__定___后再读数;
③注意体温计的分度
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不___可__以__离开被测液 值是0.1 ℃,读数时
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相__平__. 要精确到0.1 ℃.
返回首页
(难点) 发表自己的见解.
4.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重点)
返回首页
温度 1.温度的定义 温 度 是 表 示 物 体 _冷__热__程__度___ 的 物 理 量 , 物 体 的 温 度 相 同 , 冷 热 程 度 __相__同__(选填“相同”或“不同”).例如:0 ℃的水和0 ℃的冰的冷热 程度_相__同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__水__银__
返回首页
实验室用温度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要求与目标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要求与目标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2、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4、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5、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6、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7、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三维教学目标1、 1希望你喜爱物理知道自然界许多奇特的现象都具有规律性,物理学就是探究这些规律的一门科学.了解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式式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知道物理学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深刻改变着我们现在的生活.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并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物理学巨大的社会功用,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物理学无处不在.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从对物理学巨大作用的了解入手,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喜欢物理.1、 2动手做实验了解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源泉,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能够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知道物理单位的重要性.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知道自己身上的“尺”和“表”.能亲自动手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来,学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学会在不同单位下对长度和时间进行比较的方法.乐于参与实验,能够和同学进行合作,测量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第二章声音与环境《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第三章光和眼睛《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通过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三维教学目标3.1光世界巡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了解色光的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学生根据色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原理,自己设计活动,验证自然界中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和颜料都可以由三基色和三原色混合而成.能够积极地思考一些有关光的问题.如:光究竟是什么颜色?所有的光都是可见吗?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区别?快慢如何?光能够改变自然环境吗?光对生物有影响吗?光对人类居住环境有影响吗?光照也有害处吗?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光照的伤害?人们受到光的哪些启迪?人类怎样利用光的作用?为什么人类要研究光?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有关光问题的兴趣.3.2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 m/s,光射到镜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反射现象中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并能进行一些光的反射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验了解有关光的反射现象的几个名词.通过活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验证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后,引导学生乐于运用这一规律解释一些现象,如日食、月食、射击瞄准、小孔成像等等.能积极参与探究光反射的活动,愿意进一步进行课外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3.3平面镜成像通过实验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的左右关系,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能够画出简单的光路图,了解实像与虚像.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仪器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通过介绍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增强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3.4光的折射与透镜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光在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知道什么时候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再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人身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规律,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知道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从对折射现象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积极参与验证折射规律的实验,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定性地知道像的大小、正倒.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完成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用控制变量法来安排操作步骤.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并有助于养成积极主动地与交流合作的习惯.3.6透镜和影像通过对眼睛结构的了解,使学生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能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知道照相机也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实际操作照相机,学会拍照的技能,能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和利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学会相应的操作方法.能利用所学的有关透镜的知识实际制作一些光学仪器,如小照相机、望远镜等,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愿望.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的意识.(3)能区别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及沸点联系起来.(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7)了解我国的水资源,了解水资源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三维教学目标4.1从全球变暖谈起知道物质的几种形态,知道物态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的含义和温标的规定.知道摄氏度单位符号和写法、读法以及分度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通过“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话题,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出发思考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从物质三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联系进入温度的学习,建立温度的概念;通过阅读课文,认识温标的确定和温度计分度方法: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积极投入课堂学习,认真进行阅读、实验、讨论等探究活动,对实验操作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有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关注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和环境.4.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了解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运动特点.通过参与观察活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的主要特征;通过经历分子动理论知识的探究过程,认识分子动理论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又被实验事实所证实,是由假说发展到理论的.能够找到其他相关的实验或事实说明分子动理论.对分子动理论的实验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乐于观察实验现象,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4.3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温度和气流有关,尝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过程要吸热,知道沸腾现象及其特点.知道沸点,知道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了解高压锅的原理.知道液化现象,知道气体液化时会放热.能用汽化、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经历蒸发、沸腾的观察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通过讨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描绘水沸腾的实验图象,学会用图示的方法或用文字描述沸腾的特征.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的讨论,学会相互交流信息.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认真细心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能体验探究知识时的乐趣.在实验时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4.4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知道晶体的熔点.知道熔化过程要放热,会查熔点表.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经历观察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通过描绘冰熔化的图象,进一步了解图表是常用的表示研究结果的方法.在冰的熔化和凝固实验中能耐心观察现象,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善于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4.5升华与凝华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能用升华、凝华等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经历观察升华与凝华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升华、凝华现象的主要特征.通过多媒体播放舞台上的“烟雾”以及“人工降雨”,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通过思考讨论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尝试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具体问题.有求知欲望,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初步认识物态变化知识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的影响.4.6水循环与水资源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意义;知道云、雨、雹、雾、露、霜、雪的形成.初步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观看录像资料,了解水循环与水资源.组织小组讨论,尝试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释具体的合理用水问题.初步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和谐,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学道理.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3)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道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5)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6)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7)初步了解超导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8)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三维教学目标5.1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能根据属性、用途对物质进行分类.学会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去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在参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和实验的兴趣和习惯,认真细心的品质,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2测量物体的质量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学习分类比较和科学抽象概念的思维方法,以及用感性化的方法认识单位概念.在学习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的品质,学习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认识自然.5.3探究物质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过程的主要环节.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5.4点击新材料初步了解半导体、超导体和纳米材料的一些特点.经历上网、进图书馆、作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过程,学习查文献资料和社会调查研究问题的方法,感悟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最新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第十一章探究简单电路11.1 从闪电谈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千年古镇、候鸟天堂的永修县吴城中学的叶文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从闪电谈起》。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闪电谈起》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探究简单电路》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内容包括:摩擦起电及其原因,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放电现象,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本章是电学的入门篇,首先探讨“电”是什么,然后循序渐进,认识电路,研究电流和电压。
(二)教学目标新版《课标》要求是: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⑵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⑶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⑷通过模拟闪电现象和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
⑸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重点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四)教具与学具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尺、碎纸屑、验电器、起电机、发泡球、发泡棒、塑料袋、气球二、说学情初三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
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
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电脑、手机等与电学有关的事物。
因此,在教学中应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
三、说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
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九年级(上册)二○一○年九月目录第十一章电路初探第十四章热机与内能11.1 从闪电谈起14. 1 认识内能11.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14.2热量和热质11.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1.4 探究电路中的电流14.4热机与社会发展11.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第十四章补充训练题11.6 探究电路中的电压第十五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第十一章补充训练题15. 1 从永磁体谈起第十二章探究欧姆定律15. 2 奥斯特的发现12.1 怎样认识电阻15. 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12.2 探究欧姆定律15. 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12.3 欧姆定律的应用第十五章补充训练题补充教材第十二章补充训练题第十三章机械功与机械能13.1 什么是功13.2 比较做功的快慢13.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13.4 认识动能与势能第十三章补充训练题2010.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第十一章电路初探一、课标要求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5.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二、本章教材分本章是电学的入门篇,主要内容有: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路的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和电流表,电压和电压表。
教材第一节“从闪电谈起”,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认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然后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这些知识为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关于电路,教学从最简单电路入手,由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逐步认识电路。
先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再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然后定量研究电流的强弱,学习电流的概念,进而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最后探讨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作为电学部分的入门,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手连接电路。
九年级物理上册粤教沪版
一、电压 U
1、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是:伏特 简称伏(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 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一节蓄电池电压为2V 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电鳐的模样很
怪,扁平身子,头 和胸连在一起,
浑身光滑无鳞,
电鳐凭着自己的
学 生 用 电 流 表
0.6
3
如何用电流表测通过电路中的电流
+-
- ++
小结:
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根据量程确定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分度值)所表示的电流值
量程: 0 – 3 A 每个大格: 1 A 每一小格: 0.1 A
量程: 0 - 0.6 A 每个大格: 0.2 A 每个小格: 0.02 A
D.电路中有电流不一定有电压
关于电压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电压表不能直接测量电源电压,否则会 烧坏
B.尽可能选大的量程,以免损坏电压表
C.经试触后,被测电压不超过小量程时, 应选用较小量程
D.电压表接入电路时,不用考虑+-接线柱 的接法
思考 如图,小琦用电压表测量灯泡
L1两端的电压,为了继续测量灯泡 L2两端的电压,她把电压表的左侧 接线柱拆开,接到了C点处,这种 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超 过
试触
最
大
测
量
值
不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 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许
否则,电流表将很快烧坏
短
接
电
流
表
电流表的使用说明 电流表内部构造比较精密,使
用不当很容易损坏电流表。
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2、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3、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范本模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物理教学设计方案八年级(上册)教师:目录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4。
1 从全球变暖谈起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4. 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应用 4。
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4 尝试科学探究 4。
4 升华和凝华第二章声音与环境4。
5 水循环与水资源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5。
1 物体的质量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5. 2 探究物质的密度测量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5. 3 密度的应用第三章光和眼睛5。
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3.1 光世界巡行 5. 5 点击新材料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3.5奇妙的透镜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3.7眼睛与光学仪器3.8揭开色彩的奥秘9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课标要求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
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
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沪粤版)
物理要以物说理,重点知识要把道理说清楚,要 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关于教材的结构、体例问题:章只作适当调整, 章内各节原则上不作大的变动,如有必要,在章 内也可作适当调整。
对联系生活、生产、社会、科技的材料要精选, 要考虑其教育价值,不要留下过多的问题。
增加一些例题和作业。习题要梳理,要增加基础 题、 过程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习题。
新版沪科粤教版 初中物理教科书介绍
无为县赫店中心校
张中伟
一、 2003年版教科书 的基本情况
按照《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华东地区初中物理
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初中《物理》教科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 定委员会的初审。
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意见 (2003年)
2.4.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 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1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沪科粤教版”的修 订
“沪科粤教版”的修 订
切实注意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
做好教材的铺垫。课题的引入,活动之间衔接都 要有必要的铺垫;探究结论不能都是空白,要适 当引导学生填写;每节要加引言,要尽可能形成 问题串。
用卡通图 引导探究
给出情景 切入课题
激发兴趣 深入思考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2013新打印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2.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 第三章:运动和力运动与静止力的概念与作用4. 第四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的种类与转化能量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2.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能够解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以及力的作用。
4. 学生能够掌握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够分析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重点:运动和力的概念,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如小球、绳子、滑轮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根据教材内容,逐章讲解各个章节的知识点,通过示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3. 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4.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
可以使用图示、流程图、表格等形式进行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给出实例。
解释运动和力的概念,给出实例。
分析一个能量转化和守恒现象,给出实例。
2. 答案: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关,化合物的性质与其组成元素有关。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位置、状态等发生变化,但其化学组成不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新的物质。
初中物理说课稿粤沪专版
初中物理说课稿粤沪专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物理课程,采用的是粤沪专版教材。
本节课的主题是《力和运动》,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系统地接触力学知识的单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接着,我将详细阐述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学生活动、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
最后,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进行说明。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解决物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第二部分是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三部分是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课程开始,我会通过播放一段生活中力的作用实例视频,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作背后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吗?”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新课讲解接下来,我将系统地讲解力的概念,包括力的定义、单位、作用效果等。
在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时,我会结合实际例子,如推动、拉拽、挤压等,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随后,我会介绍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简单表述,并通过动画演示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
3. 学生活动在新课讲解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使用弹簧秤测量不同重量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存在,并学会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4. 课堂小结在课程的最后,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说课稿粤沪版
初中物理说课稿粤沪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物理课程,该课程采用的是粤沪版教材。
本节课的主题是《力和运动》,这是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学会如何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并能够解释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力的作用效果,并提出问题:“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探究活动首先,通过实验演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在不同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并进行汇报交流。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并通过实例说明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同时,强调这个定律是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虽然无法直接实验验证,但它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原理。
4. 应用练习设计几个关于力和运动的习题,让学生尝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解答。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力和运动的密切关系,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力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习题,包括理论知识题和实验探究题,以便学生能够在家中继续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内容。
初中物理说课稿沪粤版
初中物理说课稿沪粤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节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围绕“力和运动”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基本关系,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抽象出物理规律,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物体受力后状态改变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什么会发生改变?”从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知首先,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解释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接着,通过实验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如推动、拉动、挤压等,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不同大小的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4.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在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后,引导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历史故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要说明
对2003年版1.1节 作了全面改写,把1.2 节分拆成两节,节名 与教学要求更协调明 确。
把2003年版2.2节 分拆成两节,降低教 学难度。
第三章 光和眼 睛
第四章 我们周 围的物 质
第五章 从粒子 到宇宙
3.1 光世界巡行 第三章 3.1 光世界巡行
3.2 光的传播与
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14.1 怎样认识电阻 14.2 探究欧姆定律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五章 电能与电功率 15.1 电能和电功 15.2 探究灯泡电功率 15.3 探究焦耳定律 15.4 怎样让用电器正常工作
13.1 从闪电谈起
13.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13.4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沪粤版 模板
一、 2003年版教科书 的基本情况
按照《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华东地区初中物理
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初中《物理》教科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 定委员会的初审。
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意见 (2003年)
截止2011年春季,使用本套教材的学生数:安徽、江 西、山西三省9年总计八年级约488万,九年级约396 万,两个年级学生数合计约884万。广东省9年总计八 年级约470万,九年级约380万,两个年级学生数合计 约850万。四省9年累计学生数约为1734万。
广东省 “沪科粤教版” 使用报告指出:
该教材科学体现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的要求,注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注重引导学生掌握 物理学习方法。
安徽省 “沪科粤教版”使用报告中指出:
教材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展开,特色鲜明,可说是 “锐意创新、匠心独具”,在许多地方都体现出 编者的首创性。教科书的重要特色是重视渗透人 文精神,在每章章头除了有反映各章特色的插图 外,都配有结合各章内容的散文诗。
你 怎样学习 学得怎样
进一步加强实验及指导。
既强调实验, 也给予必要的 指导
T 沸点
加热 T底 V 泡 F浮 G 泡 气泡上浮
T
气泡内水蒸汽液化 气泡内温度降低
Pபைடு நூலகம் V 泡
V 泡
V泡
h泡 P外 V 泡
T 沸点
加热 V 泡 F浮 G 泡 气泡上浮
物理要以物说理,重点知识要把道理说清楚,要 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关于教材的结构、体例问题:章只作适当调整, 章内各节原则上不作大的变动,如有必要,在章 内也可作适当调整。
对联系生活、生产、社会、科技的材料要精选, 要考虑其教育价值,不要留下过多的问题。
增加一些例题和作业。习题要梳理,要增加基础 题、 过程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习题。
由全球变暖引入 物态变化,过渡 到温度的测量
2010年上 海世博会 喷雾降温
用卡通画的形式判断 动和静,既新颖,又 生动活泼。
实
三维目标具体、落实 教学设计符合认知规律 实验活动切实可行
实验用普通材料做
用易拉罐做实验的优点是质量小、导热性能好, 取材方便。教学中经多次实验,比用传统器材效 果更显著。
13.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13.6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九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 电磁铁与自动控制 16.1 从永磁体谈起 16.2 奥斯特的发现 16.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 16.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
第十七章 电动机与发电机 17.1 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 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17.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光的反射
光和眼睛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3.3 平面镜成像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4 光的折射与
3.5 奇妙的透镜
透镜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5 探究凸透镜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成像规律
3.6 透镜与影像
4.1 认识物质的 第四章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一些物理属性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
“冰壶”项目
地震和矿难被困 人员敲击水管求 救
2011年日本 强烈地震
2010年上海 世博会
五、八年级教科书上册 说明
八年级(上册)2011年送审版与2003年版的章节比较
2003版 章序与章
名 第一章
走进物理 世界
第二章
声音与环 境
分节
2011送审版 章序与章名
1.1 你希望喜 爱物理 1.2 动手做实 验 1.3 尝试科学 探究
二、 2012年版教科书 的审订意见
按照《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华 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组修订的初中《物理》教科书(8 年级上、下册), 2012年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 会的审定。
三、教科书修订的指导思想
1.依据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全面落实 《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全面提升本套物理教材 的质量和水平,使得教材的特色更加鲜明,更加利 教便学。
3、注意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的关系;注意了 人文精神的融入。
4、重视了评价理念和贯彻.
早在2006年8月,华东地区初中物 理教材编写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就在苏州召开 会议,讨论“沪科粤教版”的修订 工作,随后完成了对教科书进行的 较大幅度的修改。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增加要求
教科书无论在版面设计、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 都能有效地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效果良好。
江西省 “沪科粤教版”使用报告中指出:
该教材的整体设计符合教育教学活动规律,内容 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意适应不同发 展水平的学生学习。
该教材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符合课程标准 的基本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 学精神,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能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教科书力求担负起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任务,不仅注重 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同时将物理科学的新 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教科书着力突出了“三条主线”:一是“探究活动”, 突出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二 是坚持“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三是从“能量”的层面来深刻认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 用的本质,突出自然、社会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气泡内持续汽化 h泡 P外
V泡
P内
V泡
V泡
既强调实验, 也给予必要的 指导
通过两个活动和 一个课外活动切 实训练学生实验 方法与技能,为 后续实验测量活 动打好基础
落实新课标 的必做实验 ,利用掌握 的方法与技 能进行实验 探究活动
对教材的栏目认真梳理,精心设计。
精心设计教材的习题。
送审教科书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的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稿)》所提出的要求,对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 了认真的设计,特别是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下了功 夫,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一定特色。 送审教科书的编写体系和内容组织结构清晰,内容 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要求。可以在实验区试用。
方面的最新成果和重大事件反映到教 材中来。
进一步落实三维目标。在加强基础的 同时,对于科学探究,要进一步研究 其呈现形式,使之既科学,又便于学 生学习。
将原教科书的一节 扩展为两节,以落 实基本知识与技能 的掌握
降低了某些探究要求
将探究简 化为学生 活动
画出了具体光路图
将探究简 化为学生 活动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2.1 我们怎样 听见声音 2.2 我们怎样 区分声音 2.3 让声音为 人类服务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分节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 的应用 1.4 尝试科学探究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 音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 音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 音(续)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 务
教材在三维目标的贯彻上比较好;内容选择、组 织编排上相对合理,比较便于教学;在版式和内 容呈现方式上比较好。
学生问卷认为教材在三维目标的贯彻上很好,多 数同学认为教材在内容选择和组织编排上“能接 受”,“活动”和“探究”能激发同学们科学探 究和开展活动的兴趣,多数同学比较喜欢这套教 材的版式和内容呈现方式,非常喜欢这套教材一 些栏目的设置,比如“信息浏览”、“STS”、 “想一想”、“金钥匙”等
新版教科书仍然保留的基本特点
“新”:理念新、材料新、呈现形式新 “实”:三维目标落实、
符合教学实际、 实验活动切实可行 “活”:教学要求灵活、 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生动活泼
新
理念新—全面体现课程基本理念。 材料新—推陈出新和渗透科学-技术-社会 观念 呈现形式新—以过程、活动线索展开,用 八个栏目呈现
4.教材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 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教科书修订的主要内容
1. 精选教材内容。 2.进一步落实三维目标。 3.适当调整教材的编排顺序。 4. 加强实验指导。 5. 精心设计栏目。 6.精心设计教材的习题。
精选教材内容。力求将我国科技发展
降 低 了 某 些 知 识 的 深 度
将新课程 标准不作 要求的内 容或过于 抽象的内 容删除
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11.1 怎样才叫做功 11.2 比较做功的快慢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1.4 认识动能与势能 第十二章 内能和热机 12.1 认识内能 12.2 热量和热值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2.4 热机与社会发展 第十三章 探究简单电路
根据调查中师生的意见,本次修订注意习题的梯度,保 证基础性习题的数量;注意将近年来涌现的一些优秀习题, 尤其是联系生活和社会问题的物理习题,经过改编,适当地 吸收到教材中来;注意题型的多样化,适当设置开放性的习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