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安排特点完整版共20页文档
小说情节安排特点完整版
![小说情节安排特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f7012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c.png)
• 4.有人说,小说的最后一自然段纯属多余,你 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 认同。文章到倒数第二自然段故事情节就已经非 常完整,以此结尾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增强小说的文学色彩。
• 不认同。小说最后一自然段是前面有关情节的注 脚,照应到了前面男人谈自己儿子时的不自然, 也交代了男人拜访
•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来了脾 气。旁边正好有位老渔翁经过,便赌气扔下鱼具,随老渔翁到江 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 相避。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 拜。
•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 音对大家说:……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 老朋友。罪过呀……
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
网捞起鱼来。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人寻找。 江面的冰上摆着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
哭号不停。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尽管这样,
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 大衣给捎过去。
•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
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 轻飘飘的。 •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四邻震惊不小,家人 欢天喜地。
•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4640919ae53a580216fcfe7c.png)
小说以“某某”效果
相关位置
结构特色
艺术效果
开头
倒叙开篇式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结尾
结尾突转式
结尾巧设突转,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戛然而止式
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远,令读者思考、回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喜剧式收尾
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符合人们阅读心理,给人欣慰愉悦之感寄托美好的向往。
悲剧式收尾
结局令人感动、回味、思考;深化小说主题;突出人物形象。
首尾
首尾呼应式
首尾照应,使得结构紧密、完整。
全文
一波三折式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或结尾出人意料。
伏笔铺垫式
为后文解开真相埋下伏笔(设下铺垫),使读者觉得最后的真相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相互对比式
造成巨大的反差,增强了讽刺效果,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更为鲜明。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059716149b89680202d82504.png)
相关位置
结构特色
艺术效果
开头
倒叙开篇式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戛然而止式
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远,令读者思考、回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喜剧式收尾
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符合人们阅读心理,给人欣慰愉悦之感寄托美好的向往。
悲剧式收尾
结局令人感动、回味、思考;深化小说主题;突出人物形象。
首尾
首尾呼应式
首尾照应,使得结构紧密、完整.
全文
一波三折式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或结尾出人意料.
伏笔铺垫式
为后文解开真相埋下伏笔(设下铺垫),使读者觉得最后的真相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相互对比式
造成巨大的反差,增强了讽刺效果,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更为鲜明。
彩线串珠式
小说以“某某”为线索,贯穿全文。
(完整版)小说章节纸模板(打印版)
![(完整版)小说章节纸模板(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793dd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5.png)
(完整版)小说章节纸模板(打印版)
一、模板简介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完整版的小说章节纸模板,适用于打印版本
的小说创作。
该模板包含了章节标题、内容、页码等基本要素,并
采用简洁清晰的设计风格。
二、模板内容
1. 章节标题
模板的每一页都包含了章节标题,以突出章节的重要性和流程。
标题位于页面的顶端居中位置,并使用大号字体,使其清晰易读。
2. 章节内容
每一页的正文部分是章节的具体内容。
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
合理,以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
内容部分使用简洁的排版,避免过
多的修饰和装饰,让读者能够专注于故事情节。
3. 页码
模板的每一页底部居中位置都标注了页码,以便读者可以方便地追踪阅读进度。
三、使用说明
使用该模板非常简单方便。
只需在每个章节的开始处填写相应的章节标题,然后按照预设的格式进行内容编写即可。
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字体样式、行距、页眉等进行个性化调整。
四、总结
本文提供了一个完整版的小说章节纸模板,旨在帮助小说作者更好地组织和呈现小说内容。
通过使用该模板,作者可以在打印版本的创作中更加专注于故事本身,同时使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
以上是我为你提供的小说章节纸模板的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转载]小说情节叙述手法、安排技巧
![[转载]小说情节叙述手法、安排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2a7702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b.png)
[转载]⼩说情节叙述⼿法、安排技巧(⼀)叙述⼿法1.叙述⼈称和叙述视⾓类别特 点第⼀⼈称(有限视⾓)第⼀⼈称只能局限于叙述⼈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样会受到⼀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称第⼆⼈称拉近了叙述者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称(全知视⾓)第三⼈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由。
它可以深⼊⼈物内⼼,将⼈物的⼼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不同⼈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的事情。
2.叙述⽅式类别释 义特 点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把某些发⽣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制造悬念,引⼈⼊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另外⼀些与中⼼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叙述完插⼊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1)对主要情节或中⼼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2)衬托中⼼⼈物,丰富情节,深化⽂章主题。
补叙也叫追叙,在⾏⽂中⽤两三句话或⼀⼩段话对前边说的⼈或事做⼀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件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1)对上⽂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
(2)使⽂章结构完整,⾏⽂跌宕起伏,收到出⼈意料的效果。
若⽆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就是平⾏叙述,即叙述同⼀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件,再叙⼀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枝”,因此⼜叫作分叙。
(1)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2)拓展作品容量。
(⼆)安排技巧⼿法概念分析及作⽤阐释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种积极⼿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个谜⾯,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理得到满⾜。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7a6cd63c1ed9ad51f01df2b0.png)
相关位置
结构特色
艺术效果
就开头来说
倒叙开篇式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就结尾来说
结尾突转式
结尾巧设突转,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戛然而止式
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远,令读者
思考、回味。
喜剧式收尾
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符合人们阅读心理,给人欣慰愉悦之感寄托美好的向往。
彩线串珠式
小说以“某某”为线索,贯穿全文,能够起到概括故事情节、
突出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悲剧式收尾
结局令人感动、回味、思考;深化小说主题;突出人物形象。
就首尾来说
首尾呼应式
首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使得结构紧密、完整。
就全文来说
一波三折式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伏笔铺垫式
为后文解开真相埋下伏笔(设下铺垫),使读者觉得最后的真相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相互对比式
造成巨大的反差,增强了讽刺效果,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有力地表现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使得人物性格的塑造更为鲜明。
小说情节安排特点完整版ppt课件
![小说情节安排特点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cea0f52af90242a995e59c.png)
12
•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 冻掉行人的下巴颌,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
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
网捞起鱼来。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人寻找。 江面的冰上摆着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
钱。你怎么不也挣点,改善一下生活?”
•
“我也挣的,叔叔。这些天,我给旁边那几个商店画广告牌,
您没看到我天天站在梯子上吗?”男人当然看到了,而且每天都能
看到。他们站在脚手架上议论,如今还是有一技之长挣的钱多,
不远处那个画广告牌的男孩,可编一辑p天pt 下来,比他们十天的工钱都5 多
• “今天人家先给了我五百。这下好了,我可以不用跟家里要钱, 就能够跟着班里出去写生了。”男孩拍拍自己大大的裤兜,很自 豪的样子。
•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 音对大家说:“……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 位……老朋友。罪过呀!……”
可编辑ppt
14
• 1、外公有哪些性格特征?
• 对耶稣非常虔诚、兴趣广泛、不甘寂寞、重友情、 善良、做事执着
• 2、小说在塑造教父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
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
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
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闲暇时常来家
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
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
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83e91413524de518974b7d21.png)
喜剧式收尾
凸起主题,表示人物性格,适合人们阅读心理,给人欣慰愉悦之感依附美好的向往.
喜剧式收尾
终局令人打动、回味、思虑;深化小说主题;凸起人物形象.
就首尾来说
首尾呼应式
首尾照料,使得机关慎密、完整.
就全文来说
一波三折式
惹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伏笔铺垫式
为后文解开本相埋下伏笔(设下铺垫),使读者以为最后的本相既在猜想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小说“情节机关”安插上的特色与效果之马矢奏春创作
艺术效果
就开首来说
倒叙开篇式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思虑.
就结尾来说
结尾突转式
结尾巧设突转,使故任务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听心的力量.
戛然而止式
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远,令读者
互比拟较式
造成巨大的反差,增强了嘲讽效果,能更好地表示小说的主题;有力地表示两集团物不合的性格特色,使得人物性格的塑造加倍光鲜.
彩线串珠式
小说以“某某”为线索,贯穿全文,能够起到概括故任务节、
凸起人物形象、表示小说主题的传染感动.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小说情节安排特点完整版
![小说情节安排特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e12bc3a1c7aa00b52acbae.png)
• • • •
1、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 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 的某一方面)如:《巴尔塔萨》
• 埋伏笔:
• •
• • • • • • • • •
拜访 郭凯冰 男人还没想要进去的时候,不小心弄出了一点响声。男孩在 里面问:“谁?进来吧。”说话的同时,男孩已经把门打开了。 男人还没想好说什么,只好进到屋子里。 屋子里挺简陋,一张小床,一辆很旧的自行车,除了这些, 就是满屋子的画。有的画在布上,有的画在纸上,有的是用铅笔 画的,有的是用彩色颜料画的。 男孩请他坐到小床上,自己坐到一个放在画架边的小凳子上。 “叔叔,您是不是旁边盖新楼的?” 男人一惊,口袋里的手使劲攥了攥:“你认识我?" “我猜的。您身上有种味道,跟我爸爸一个样。” “你爸爸是干建筑的?” “我爸爸在另外一个城市做建筑工。您看,这是我给他画的 速写。” 男人接过男孩递过来的一幅画:画上是一个中年男人,穿戴跟 建筑工地上许多男人一样。可那双眼睛亮亮的,让这个父亲又不 同于工地上的其他男人。男人想,这是一个对日子有盼头的父亲
•
•
•
• • • • • •
“叔叔,您看,这是我妹妹。”男孩又递过一幅画:一个小女孩, 头上扎两个朝天撅着的小抓鬏,脸蛋红红的,鼻梁上还有一道细 细的灰,站在画布里朝着男人调皮地笑。男人看着这个甜甜的小 姑娘,嘴角忍不住翘起来。 “这是我上一次回家的时候,给妹妹画的。她刚烧完午饭, 鼻子上还有一道灰呢。”男孩也跟着笑。 男人松弛下来,把手从口袋里抽出,甚至将背靠在男孩卷起 的被褥上。 “小子,你平时怎么吃饭——也不见你的锅碗瓢盆。” “我在旁边的中学吃饭。那里馒头不贵,还可以喝一碗汤, 免费的。” “菜贵不贵?” “好像也不贵,我没买过菜。” “哦,舍不得吃菜呀。听说你们学美术的学生能挣钱呢。我 们村里有一个画画的大学生,给画廊打工,一个晚上就挣五百块 钱。你怎么不也挣点,改善一下生活?” “我也挣的,叔叔。这些天,我给旁边那几个商店画广告牌, 您没看到我天天站在梯子上吗?”男人当然看到了,而且每天都能 看到。他们站在脚手架上议论,如今还是有一技之长挣的钱多, 不远处那个画广告牌的男孩,一天下来,比他们十天的工钱都多
高三小说阅读专题复习课件:小说情节专题4 情节安排的特点
![高三小说阅读专题复习课件:小说情节专题4 情节安排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405ae8f5335a8102d220f8.png)
以“我”的视角来叙述,让读者充分感知“我” 的内心情绪;具体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增强故事叙述的真实性;便于表达“我”的所思 所想,有利于小说主题内容的表达。
• (学生答案核心词:亲切感,便于直抒胸臆,更 利于塑造我现在心烦意乱的形象)
情节结构技巧
(1)记叙技巧,包括记叙人称和记叙方式。
第二 人称 (你)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抒情自由灵活,便 于感情交流,容易感染读者。
第三 人称 (他、 她)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 间和空间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比较灵 活自由地反映现实。
《不是时候》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请简要分析。(6分)
②以某人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 就是用中学教员布尔金给兽医伊凡内奇讲故事的方式展 开的。
③以小说中“我”的所见所闻展开。如《祝福》 ④通过人物对话或心理描写展开。 ⑤用主人公回忆的方式展开。
【参考答案】 以“想象”为线索,【2分】以心理活动描
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2分】(按时 间顺序)
小说专题复习之情节4
情节安排的特点
(三) 探究情节安排的特点
情节结构技巧
(1)记叙技巧,包括记叙人称和记叙方式。 ➢人称: • “我”:真实可信 • “你”:便于抒情 • “他”:客观公正
情节结构技巧
人 称
作用
第一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 人称 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起来有亲切 (我) 感和真实感。
➢叙述方式
①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 记叙。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fc22719cfad6195f302ba651.png)
小说或散文中人称的常见作用
第一人称: A.故事的见证人,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使文中的人事更具真实感。
B.起线索作用。
C.借“我”的感触提示主旨,通过“我”的情感态度突出人物形象。
D.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真实情感,显得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A.可以拉近与读者或作品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或交流。
B.有利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C.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
第三人称: A.突破第一人称的局限,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B.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拉开了与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3343d4eaba1aa8114531d978.png)
为后文解开真相埋下伏笔(设下铺垫),使读者觉得最后的真 相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相互对比式
造成巨大的反差,增强了讽刺效果,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 题;有力地表现两个人物不冋的性格特点,使得人物性格的 塑造更为鲜明。
彩线串珠式
小说以“某某”为线索,贯穿全文,能够起到概括故事情节、 突出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相关位置结构特色艺术效果就开头来说倒叙开篇式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
相关位置
结篇式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就结尾来说
结尾突转式
结尾巧设突转,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戛然而止式
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远,令读者 思考、回味。
喜剧式收尾
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符合人们阅读心理,给人欣慰愉 悦之感寄托美好的向往。
悲剧式收尾
结局令人感动、回味、思考;深化小说主题;突出人物形象。
就首尾来说
首尾呼应式
首尾照应,使得结构紧密、完整。
就全文来说
一波三折式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小说情节安排
![小说情节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2f2fb96f5ef7ba0d4b733b39.png)
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学案六
题型三 赏析小说的情节手法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18·全国Ⅰ卷)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 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6·全国Ⅱ卷)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 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5·浙江卷)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 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 (2014·全国Ⅰ卷)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请简要分析。 (2013·全国卷)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 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看法。
“没想到现在跟新娘说话这么流利,爱情的力量真厉
害!”
他听后,马上脸红到脖子根,说:“真……真……真的
吗?”
她突然就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私奔》
父亲发现15岁的女儿不在家,留下一封信。上面
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和兰迪私奔了,兰
-3-
迪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身上刺了各种花纹,只有42
岁,并不老,对不对?。我将和他住到森林里去,
对 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
小说情节 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说情节 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ebd4a6e1ed9ad51f01df291.png)
关于小说的情节构思转关于小说的情节构思。
关于小说的情节构思。
(清平乐)1.小说情节,淡化怎可阅。
多元格局虽形成,三个要素岂缺?故事特质缺一,都会减少魅力。
苦心孤诣结构,完美结合足取。
2.内容寓言,高于生活间。
现实生活无或有,理性推论成篇。
具有典型人事,又有一定哲理。
上升高度概括,情节耐读可期。
3.超故事性,比故事高明。
讲出故事高水平,读者如沐春风。
享受艺术美真,语言文学音韵。
意境结构皆美,回味无穷常新。
4.警示生活,超出写照多。
人间揭示更深层,写得美丑鲜活。
人性社会如镜,塑造人物需精,形象描写入肌,深入刻画骨中。
5.关于虚实,求其完整弊。
捉住奸贼是程式,小说应留余地。
不能一览无余,结果答案应谜。
读者想象画面,尽得风流其趣。
6.载体微小,以点取胜高。
内涵容量大礼包,情节单一厚道。
人物刻划单纯,描写简明扼要。
语言简洁凝练,磨炼写作技巧。
7.小说聚焦,一瞬全程照。
内容凝聚特重要,捕捉焦点强调。
把握生活之点,认识评价括涵。
逮住生活诗意,给人启迪美感。
8.感受加工,情节完善中。
提炼深刻待典型,把它编织完成。
内容聚焦延伸,矛盾错位扩展。
负载较多生活,结篇单纯不蔓。
9.聚焦点凸,勿使散落酥。
善于聚焦精彩处,写出不会湮没。
整篇情节之中,点为中心始终。
表现核心细节,雪球一样滚动。
10.情节技巧,对比渲染好。
夸张突转与合巧,重复悬念应照。
全局艺术枢纽,发生发展高潮。
中心细节点睛,内核凝结情操。
11.简洁含蓄,涵大小载体。
语言表达拖沓忌,从容游刃有余。
情节发展之中,直接入题不窘。
多用白描技巧,品味境外之境查看详细资料精致巧妙的情节设置微型小说的选材特点决定了微型小说的情节只是由"一个具体事件"构成的单一情节。
单一情节比起由两个以上的事件构成的复杂情节来说,它先天就缺乏一种曲折和波澜的艺术机制。
然而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恰恰就在于它偏偏要在这单一的情节中追求一种丰富和变化。
微型小说的情节构思有一条这样的规律:越是在单一中表现出了丰富和曲折,那么它的速率刺激就越强烈。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c3292a0baef8941ea66e0524.png)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 1 / 1
有关地点 就开头来说
就结尾来说
就首尾来说
就全文来说
小说“情节构造”安排上的特点与成效
构造特点
艺术成效 倒叙开篇式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虑。
结尾突转式 结尾巧设突转, 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涛, 产生震惊人心的力量。
戛但是止式 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振聋发聩;意味深远,令读者 思虑、回味。
喜剧式扫尾 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切合人们阅读心理,给人宽慰愉 悦之感寄望美好的神往。
惨剧式扫尾 结局令人感人、回味、思虑;深入小说主题;突出人物形象。
首尾响应式 首尾照顾,使得构造密切、完好。
一波三折式 令人着迷,动人心魄,加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伏笔铺垫式 为后文解开实情埋下伏笔 (设下铺垫),使读者感觉最后的真 相既在预料以外又在情理之中。
互相对照式
造成巨大的反差,加强了嘲讽成效,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
题;有力地表现两个人物不一样的性格特点,使得人物性格的 塑造更加鲜亮。
彩线串珠式
小说以“某某”为线索,贯串全文,可以起到归纳故事情节、 突出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小说情节设置方法和特点
![小说情节设置方法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b7859ed4d8d15abe234ed6.png)
知识点补充 • 1、开头的技巧及作用 • 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 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 ,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 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 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 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 B、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 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 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 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4.伏笔 伏笔指的是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 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帮助文章实现结构严谨、 情节发展合理的表达效果。使读者在看到后面情节后恍然明 白前面写一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
5.照应 照应是针对情节间的伏笔说的,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 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知识点补充
• 2、结尾的技巧及作用 A、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 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 心的力量。如《项链》。②从表现手法上看, 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 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 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 链是不值钱的。
• 知识点补充 : • ①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情节 的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 一是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 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 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 ,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 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 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其 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生动性。此外还有首 尾呼应式,倒叙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