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十年对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课《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3

一、课程标准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二、学情调查

我所任教的是北京四中高一年级的7班和9班,在第一次上《鸦片战争》的时候,我感觉这两个班的基础都很好,7班的同学要比9班的更活跃一些,两个班的同学不需要在基础知识上过多的去强调,他们更需要提升能力,提升认识,评价,解读历史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的时候,需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补充相对鲜活和新鲜的史料。

我这次讲的国共十年对峙,又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相对简单,也比较容易理解,但又有些枯燥乏味。政治性比较强,可供探究的余地不大,只要能接受既成的,公认的结论即可,所以在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讲述的生动性,不要照本宣科式的死板讲述。除了对既成结论的强调之外,可以补充一些相对新鲜的史料故事,同时在讲授中共土地革命的同时,可以安排和以往的农民革命的土地政策的比较,例如:天朝田亩制度,突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进性以及其成功的必然性,进而为解放战争以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解,做一些铺垫。

四、教学重点难点

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解与评价

五、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今天的新课“国共十年对峙”

【讲授新课】

提问:我们在上节课,讲到了国民革命的失败,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呢?提问:中共应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呢?

一、南昌起义

意义点一下即可。十大开国元帅中,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共有7人,除彭德怀,罗荣桓,徐向前外,都参与过。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在党的革命事业危急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请大家看教材71页第一段,划“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意义:为党指明了方向。

尽管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但实际的行动却仍然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进而掀起全国的革命浪潮,最后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的道路。根据这一精神,中共又领导和发动了100多次的旨在夺取大城市的武装起义,其中著名的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让我们看一下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

讲述:秋收起义原定分三路进攻长沙,结果均遭失败,5000余人的部队,起义几天后锐减为1500人,不得不停止进攻,而1927年12月的广州起义,尽管起义军在一开始顺利占领大部分广州市区,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这种占领也仅仅维持了一天,随后便被武装反扑的军阀部队赶出了广州,起义军除了少数突围之外,其余大部牺牲。

【提问】:中共组织的以攻占大城市为目的的武装起义,为什么都失败了?补充材料:1928年国民党军队,272个师又21个独立师18个独立旅,总数约200余万人。且多盘踞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共则不到1万。中共党员的人数此时也仅仅是一万余人。

【总结】(1)城市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补充材料:由于中国工业化程度很低,中心城市产业工人的数量和组织远不

足以发动大规模群众性暴动。共产党的力量以及民众的情绪,也还远没有达到可以通过群众暴动迅速夺取大城市的程度。城市中共产党组织极其薄弱,难以发动广大群众起义。

【总结】(2)城市党组织力量弱,群众支持程度低

如果在继续以这种以卵击石式的进攻城市为目的的起义,其结果必将是?全军覆没。所以,党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那里?是城市还是农村?所以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决策,果断决定转向农村发展,保存队伍。进入江西的罗霄山脉。军队行至江西三湾时,进行了改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到了10份,部队到达井冈山,在此毛泽东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看教材,找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始人和时间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

【农村包围城市】提问:中国的武装革命要想夺取胜利,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生存活动的空间(稳固的根据地),众多的参与者,武器,财政支持。那我们已经知道,由于城市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中共难以在城市立足,那我们看看,农村能够为革命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道路吗?

讲述农村根据地存在的客观条件

(1)根据地创建的客观条件

①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

补充材料:根据地的存在与发展得益于中国地域辽阔,而经济政治的发展又极不平衡,多数地区,特别是远离中心城市的偏远农村和山区,不仅交通阻隔,而且始终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便利于造成割据的局面。

②军阀混战与各派政治力量的矛盾,为根据地提供了和平发展的空间。

补充材料:近代以来,中国长期处于军阀割据的分裂状态,且通常以省为界独霸一方,互为防范;各省边界地区因偏僻落后,为三不管地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这种情况并未发生实质变化,各种政治,军事势力或致力于争夺中央政权,或致力于防卫其交通干线及城市,很难有余力把其统治深入到其所占区域的偏僻角落。

提问:当时中国的形势是统一的吗?

尽管国民党形式上完成了统一,但其内部仍然四分五裂,分为中央系,西北系,新奉系,晋系,桂系,此外还有许许多多数不清的地方军阀,几乎每一个省,都以一个独立的地方军阀。此时,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忙于各自争权夺利,相互混战,中共趁机发展自己的力量。

提问:这些各自为战的地方军阀势力,要是想维护他们的统治,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们会认真同共产党作战吗?

可以说我们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各派政治力量交汇脚力的舞台,彼此之间,矛盾重重,而那些地理位相对偏僻的老少边穷地区,恰恰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生存空间。

③尖锐的阶级矛盾,为革命提供了大量支持者和同盟军

补充材料:旧中国的广大农村,60%——70%的土地掌握在不足农村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无地少地的贫农占农村人口的70%以上。农民缴纳的地租一般要占劳动成果的70-80%。因此,土地问题成了中国社会的一项基本问题。可以说,谁能够有效解决农民的土地分配问题,谁就能代表中国当时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谁就能够动员起最广大的革命参与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