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PPT

合集下载

《岩石学》课件第十六章 沉积岩期后

《岩石学》课件第十六章 沉积岩期后
(2)隐晶质结构 常为玉髓,显微镜下边界模糊,弱光性反应。
(3)显晶质结构 1)微晶结构:显微镜下边界清晰,粒度细小。 常为粘土、碳酸盐矿物。 2)镶嵌粒状结构:胶结物晶出后,呈粒状彼此紧密镶嵌,如碳酸盐矿 物、石膏等。
碎屑岩、砂屑灰岩中 碳酸盐矿物的粒状胶结
3)栉壳结构:
碳酸盐矿物或粘土晶体呈针状、柱状、锥状、片状、板状、甚至粒状, 垂直颗粒表面生长发育,形成环带,或不完整发育。
第十六章 沉积期后
一、沉积期后阶段划分方案
PyxИН,1958
Chilingar,1967
本教材
刘宝珺,1980
同生作用
同生作用
早期
成岩
作用
成岩作用

早期成岩作用


后 生 作 用
进后生作用 (向变质过度)

晚期
变生成岩作用
成岩
退后生作用 (向风化过度)
作用 表生成岩作用
早期 成岩 作用
成 岩 作 用
但成分或结构将出现差异。
(4)悬挂式胶结 碳酸盐岩里,胶结物常在颗粒同一方
位增大,悬挂一侧,粒间可能有渗滤砂或 渗滤粉砂。
可能形成于潜水面以上,由雨水渗 滤形成。 (5)镶嵌式胶结/无胶结物式胶结
颗粒与颗粒紧密相接触,或者胶结 物与碎屑成分相同,生长在一起。
3.胶结物结构
(1)非晶质结构 常为蛋白石、胶磷矿等胶体沉淀物质。 显微镜下无光性反应。
(飞仙关组,单偏光,4×10)
溶解与次生孔隙
(五)交代作用 指沉积物(岩)里旧矿物(颗粒)被新矿物所取代的现象,旧的
消失与新的形成同时进行,体积和大小不发生改变,仅是成分改变。 它不同于溶蚀作用——充填。

岩石学课件)沉积岩实验四碳酸盐岩

岩石学课件)沉积岩实验四碳酸盐岩

搬运作用是指风化作用的产 物被流水、风、冰川和波浪 等外力搬运到沉积盆地的过 程。搬运作用的强度和方式 决定了沉积物的类型和分布 。
沉积作用则是指搬运的物质 在盆地或湖泊等沉积环境中 逐渐沉积下来的过程。沉积 作用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沉 积岩,如砾岩、砂岩和泥岩 等。
化学沉积作用
化学沉积作用是指化学反应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 起主导作用的沉积作用。例如,蒸发作用、沉淀 作用和结晶作用等。
非生物沉积作用
非生物沉积作用是指非生物 因素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起 主导作用的沉积作用。例如 ,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和沉 积作用等。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表或 近地表环境下,受到温度变 化、水、氧气和生物等因素 的影响而发生物理和化学变 化的过程。风化作用可以形 成各种类型的土壤和岩石, 如黄土、红土和页岩等。
03
碳酸盐岩的分类与特征
石灰岩
总结词
石灰岩是沉积碳酸盐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矿物组成,通常 呈现灰白色或灰色。
详细描述
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含量通常在95%以上。石灰岩的结构多样, 常见的有结晶状、鲕状、竹叶状和生物骨架状等。石灰岩的硬度较大,不易被 风化侵蚀,因此常常形成陡峭的岩壁和溶洞等地质景观。
在碳酸盐岩中,常见的重结晶作用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的重结晶。 这些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溶解,然后在较低压力下重新结晶,形成新 的晶体结构。
重结晶作用可以改变岩石的结构和矿物组成,使其变得更加紧密和坚硬。
交代作用
01
交代作用是指一种矿物被另一种 矿物所取代的过程。在碳酸盐岩 中,常见的交代作用包括方解石 被白云石、绿泥石等矿物取代。碳酸盐岩概述 Nhomakorabea01
02
03

(岩石学课件)沉积岩实验三泥质岩、火山碎屑岩

(岩石学课件)沉积岩实验三泥质岩、火山碎屑岩

熔结 集块岩
熔结 火山角砾岩
集块岩
层状 集块岩
沉 集块岩
火山角砾岩
层状 火山角砾岩
沉 火山角砾岩
凝灰质 砾岩
<2mm 凝灰熔岩
熔结 凝灰岩
凝灰岩
层状 凝灰岩

凝灰质砂岩、
凝灰岩 粉砂岩
成岩方式 熔岩胶结
熔式
压实、胶结
水中沉积 压实、胶结
化学沉积物及粘土胶结
• 进一步命名方法: (1)采用 “火山碎屑成分+基本名称”
2.构造 1)层理: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等。 2)火山泥球构造: 火山尘埃凝聚成1 ~几cm的球、椭球、扁豆形状,具同心圆构造。
3)假流纹构造: 塑性碎屑被压扁、拉长、定向排列,似流动特征。
与流纹构造的区别——气孔少、斑晶成分杂、棱角状晶屑多、岩屑 多、一端呈鱼尾分叉状。
火山碎屑岩分类表
炭质页岩、 硅质页岩、 钙质页岩、 铁质页岩、 油页岩等
碎屑含量(%)
5~25
25~50
含粉砂粘土 粉砂质粘土 含砂粘土 砂质粘土
含粉砂泥岩 粉砂质泥岩 含砂泥岩 砂质泥岩
含粉砂页岩 粉砂质页岩 含砂页岩 砂质页岩
二、火山碎屑岩
(一)火山碎屑物 由“三屑”组成,即“岩屑+晶屑+玻屑”。
1.岩屑 粒度一般>2mm。可以了解岩浆岩成分。
如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等。 (2)采用与砂岩分类相近的粒度含量法。 (3)凝灰岩进一步划分,考虑“三屑”相对含量。
玻屑 40
玻屑
单屑凝灰岩 晶屑
岩屑
双屑凝灰岩 多屑凝灰岩
>50%
>50%
>50%
两种碎屑量均 三种碎屑量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沉积岩石学》课程PP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沉积岩石学》课程PPT
地球表层: 大气圈下层、 水圈 —沉积岩生成圈
地球表层的特点是什么?
---低温、低压、有生命活动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地球表层”的特征(低温、低压): 1、温度:地表温度,-70 ℃ ~85 ℃,一般- 30 ℃ ~40 ℃。 2、压力:地表压力,大部在0.1-2MP(1-20atm)的范围内,可达1000atm。 3、水和大气的作用活跃: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 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的主要介质。没有水和大气,就没有沉积岩。 4、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活跃: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也是沉积岩形 成的重要因素。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成岩作用(沉积后作用)”:沉积物沉积之后到变质作用之前或因构造运动 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以前所发生的、导致结构或成分变化的一切作用,包 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
常见 无
成层性 好
块状
高温高压下已 暗色矿物常 颗粒棱角状; 无
有岩石变质形 见,特有矿 矿物定向排列


形成的线理,
面理
成层性 差
矿物成分差异
岩浆岩
结构差异
变质岩 沉积岩
非可燃生物岩
沉积岩与岩浆岩和变质岩 有何不同?如何区分?
岩石类型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主要区别特征
成因
矿物成分 结构与构造
化石 其它
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石学课件第七八九讲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

沉积岩石学课件第七八九讲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

层按厚度划分 块状 >1m 厚层 1~0.5m 中层 0.5 ~0.1m 薄层 0.1~0.01m 页状层 <0.01m
层理按层系的厚度划分 大型 >10cm 中型 10~3cm 小型 <3cm
2.主要的层理类型及其特征
按层内组分和结构的性质划分 非均质层理〔按几何形态划分〕 水平层理 平行层理 波状层理 交错层理 均质层理 韵律层理 粒序层理
丘状:宽缓波状层系组成,外形呈圆丘状,向四周倾斜。 洼状:下洼波状层系,纹层与浅洼坑底界面平行。 丘状和洼状常伴生,高20~50cm,层系上部被侵蚀, 纹层与层系底界近平行。纹层倾角<15°。 出现环境:
波状 悬移>推移 悬移>推移 H’>H1=H2 ΔH=H’—H>0,迎水面仍有沉积; 假设当H’>>H1=H2 ΔH≈H’ 对称波状或不对称波状层理
波状层理、上攀/爬升层理、 砂纹交错层理
悬浮=推移 H’=H H迎=H’—H=0,H背=H’+H=2H 形成上攀层理
上攀 悬移=推移
波状层理、上攀/爬升层理、 砂纹交错层理
件下同时形成
1. 2〕层系〔单层,〔a 一〕层理
single bed〕
2. 多个成分、结构、厚度 和产状近似的纹层组成
3. 一段时间内同一环境中 水动力条件根本稳定
4. 相邻层系由层系界面分 开
5. 层系内成分和结构可以 一致或均匀,也可呈现 韵律变化或有规律变化。 单层厚度一般从数毫
3) 层系组〔也称层组〕
深水或沼泽、泻湖等浅水
滨浅水:湖岸、海滩 浊积岩
层理通过粒度变化、重矿物富 纹层厚1~2mm,常与
集或有机质含量不同等显现
大型交错层理共生

《沉积岩石学》课件

《沉积岩石学》课件
《沉积岩石学》PPT课件
本课程将为您详细介绍沉积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分类、组成特征、形 成过程及其在地质学、环境学等领域的应用。
沉积岩分类
碎屑岩
由机械作用在原地或通过水、风等运移后形成。
化学沉积岩
由化学反应或生物过程形成,在浅海或盐湖等场所集中分布。
有机碳酸盐岩
由生物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以氧化碳为主要成分。
环境地质工程应用
山区公路
沉积岩的联系作用,重要地形制约功能,其稳定性 对经济建设至关重要。
土地污染治理
沉积岩中储存了全球大部分含水层的淀积物,统计 分析含水层储量分布及渗透性。
结论及参考文献
总结
沉积岩的应用涉及能源、环境、水利、土地利用 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萨姆·鲁伯特(Samuel Rubert ),2019年:《沉 积岩与地球历史演变》
沉积作用
水力作用
如河流、湖泊等水体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风力作用
如沙漠中的沉积过程,常见的是风成岩和风积岩。
生物作用
生物形成的化学沉积物,如海洋生物活动形成珊瑚 礁、贝壳等沉积物。
古环境解译
1 岩心分析
通过岩芯的颜色、组成、 结构等特征,还原古代环 境变化的过程。
2 沉积面分析
通过不同的沉积作用类型 及他们之间的层序关系, 分析不同沉积环境形成过 程。
3 古生态学研究
通过古生物群落的组成特 征、种类分布等揭示古代 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
石油资源勘探
地质条件
盆地、断陷、海岸线等得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沉积岩形成环境的变迁,形成 石油的主要地质条件。
勘探技术
包括物探技术、测井技术、地 震排采及勘探技术等一系列先 进技术。

沉积岩岩石学

沉积岩岩石学
沉积岩岩石学
• 温度的变化
• 岩石为热的不良导体,白天升温、晚上 降温,导致内部温度的差异,使岩石内 部产生引张力,使岩石产生裂缝;
• 岩石是不同矿物的集合体,不同矿物的 热膨胀系数不同,岩石升温产生不均匀 膨胀,使岩石产生裂缝。
• 同种矿物,由于矿物排列的方向不同, 也会产生差异膨胀,从而导致岩石开裂。 结果使岩石层层剥落
的生长和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物理 风化和化学风化 。
沉积岩岩石学
主要造岩矿物和岩石在风化过程中的稳定性
(即岩石和矿物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
不稳定矿物
次稳定矿物
稳定矿物
橄榄石 辉石、角闪 石 基性斜长石 白云石 方解石 金属硫化物
白云母 钾长石 中酸性斜长石 黑云母、伊利石 磁铁矿、磷灰石 榍石、十字石、石 榴子石
沉积岩岩石学
物理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碎屑沉积物,分为:
砾质沉积物——砾级碎屑 > 30%,以岩石碎屑为主。 砂质沉积物——砂级碎屑 > 50%,以石英、长石、岩屑为主。 粉砂质沉积物——粉砂级碎屑 > 50%,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 泥质沉积物——泥质 > 50%,以粘土矿物为主。
砾质
砂质 砂质
沉积岩岩石学
Sedimentary Petrology
沉积岩岩石学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沉积岩形成过程 1、原始物质提供阶段 2、搬运和沉积阶段 3、成岩阶段
第二章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一、沉积岩的物质成分和颜色 二、沉积岩的构造 三、沉积岩分类
第三章 主要岩石类型 一、陆源碎屑岩类 二、自生沉积岩类
沉积岩岩石学
③ 不溶残余物质---粘土 高价铁、锰等氧化物、有机质……
(2)火山喷发或喷气 (3)陨石和宇宙尘

(沉积岩石学课件)第七章 碎屑沉积物(岩)的沉积后作用

(沉积岩石学课件)第七章  碎屑沉积物(岩)的沉积后作用

五、溶解作用和次生孔隙
2.碎屑岩溶解成因的次生孔隙 溶蚀粒间孔隙 部分溶解 特大孔隙 伸长形孔隙 贴粒孔隙 溶蚀填隙物内孔隙 溶蚀粒内孔隙 部分溶解;铸模孔 溶蚀裂缝孔隙
自生★——真正的胶结物 成岩作用过程中化学沉淀而成层内火山物质或铝硅酸盐矿物等在孔隙水
的作用下,在原地转变为另一种矿物,或由孔隙水带到附近孔隙内析出而形成新的自生粘土 矿物,数量比它生者少得多
二、胶结作用
①粘土矿物胶结物类型 A.高岭石 形态 单晶呈假六边形晶片,集合体呈书页状或蠕虫状 产状 充填孔隙、交代其它矿物、其它自生矿物包体 产出条件 酸性水介质条件、充足SiO2和Al3+的循环孔隙水 来源 其它粘土矿物转变、火山玻璃及长石蚀变
五、溶解作用和次生孔隙
1.溶解作用 (1)概念 岩石组分发生部分或全部溶解的现象。 (2)类型 选择性溶解——成岩早期 非选择性溶解——成岩晚期 (3)机理 沉积物(岩)中的孔隙水(介质)的物化条件(浓度、 pH值、Eh值、成分等)发生改变,从而使其组分由 稳定变得不稳定,以致发生溶解。
五、溶解作用和次生孔隙
溶解作用 碎屑岩的各种组分 发生在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
五、溶解作用和次生孔隙
溶解作用主要是酸性孔隙水使某些组分溶解所致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4)酸性介质的来源 有机酸 无机酸 粘土矿物转化 大气水 碳酸水
溶解作用的结果
产生次生孔隙

溶解作用的结果
研究次生孔隙的 类型√
发育时期 层位 地区
五、溶解作用和次生孔隙
碳酸盐矿物的相互交代
铁白云石交代 方解石
铁白云石交代 白云石
铁白云石交代 菱铁矿
三、交代作用
⑦粘土矿物对石英的交代
常见于杂基含量较高的砂岩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Rocks)英文课件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Rocks)英文课件
• Silvite = KCl = potash: a fertilizer formed from evaporation on vast, shallow seas in Saskatchewan
Gypsum
Gypsum Thin section
• 3. Biochemical
Texture Composition
• Rounded: angular fragments become rounded (& smaller) through abrasion as they are transported
Rounding
• Deposition: ice, wind, or water deposit/drop sediment in river bed, moraine, lake, beach, ocean, etc.
• Derived from pre-existing rocks:
– 1. detrital/clastic rocks: mineral grains or rock fragments (mechanical or biological weathering)
– 2. chemical: dissolved & precipitated minerals (chemical weathering).
• 1. Detrital/Clastic
– Detritus = solid particles or pre-existing rocks – Clastic = composed of rock fragments
Sediment size description rock name
• Gravel >2mm rounded conglomerate

沉积岩石学演示稿

沉积岩石学演示稿

沉积块状层理一般发育在重力流、 沉积块状层理一般发育在重力流、密度流或环境长期安 块状层理一般发育在重力流 静少动的沉积物中 成岩块状层理可由生物扰动或交代、 成岩块状层理可由生物扰动或交代、重结晶等造成 块状层理可由生物扰动或交代
波痕
Ripple mark
1 直线脊 2 波曲脊
3 舌形脊
4 菱形脊
二、沉积岩的物质成分和颜色
3 沉积岩的颜色 (2)几种主要自生色 几种主要自生色
红、紫、褐、黄:氧化色。高价铁离子所致,形成于氧化条件 氧化色。高价铁离子所致, 深灰、灰黑、 深灰、灰黑、黑:还原色。有机质或细分散黄铁矿所致,形成 还原色。有机质或细分散黄铁矿所致, 于还原条件 共同所致,形成于弱氧化、 绿、灰绿:Fe+2、Fe+3共同所致,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条件 灰绿:
岩石学
第三篇
沉积岩岩石学
第一章
一、概述
沉积岩形成过程及一般特征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共分三个阶段: ---共分三个阶段 1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共分三个阶段:
原始物质 提供阶段 搬运和沉积阶段 沉积物形成) (沉积物形成) 成岩阶段 沉积物固结和持续演化) (沉积物固结和持续演化)
原始物质的提供与它的来源有关
5 新月脊
波长( ) 相邻两波峰间的距离。 波长(L):相邻两波峰间的距离。 波高( ) 波峰到波谷的垂直距离。 波高(H):波峰到波谷的垂直距离。 波痕指数( ) 波长与波高之比( 波痕指数(RI):波长与波高之比(L/H) )
冲刷构造
Scour structure
1 冲刷痕的形成 2 冲刷痕被覆盖 3 层面剥开后分别在下伏层顶面和上复 层底面显示冲刷痕和印模 4 岩层底面上的槽模(箭头示流向); 岩层底面上的槽模(箭头示流向); 5 岩层断面上的冲刷构造(粗线为冲刷面) 岩层断面上的冲刷构造(粗线为冲刷面) 当流速突然大幅度增高时易形成冲刷构造

碳酸盐岩沉积相PPT培训课件

碳酸盐岩沉积相PPT培训课件
指平均海水深度大于200m的碳酸盐沉积环境。
└→包括大陆坡、陆隆、海沟、海底狭谷、海岭、洋中脊和深海平原等
水深大于1500m或2000m的静态下深水碳酸盐沉积起决定性控制 因素的主要是水体深度。海洋水层深度分层(带)、海水柱的密度
分层、滞水无氧深度、碳酸钙沉积补偿深度(CCD)以及硅质沉积物补 偿深度(QCD),都是具有广泛而又有普遍控制意义的深水碳酸盐沉积 作用的平衡面。
地中。具有叠覆递变的角砾化碳酸盐岩、具有鲍玛层序的典型浊 积岩和深水超微化石及遗迹化石的组合层序是鉴别深水碳酸盐岩 的重要相标志。
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制于沉积环境,也与成岩环 境和成岩作用密切相关。
碳酸盐岩具有易溶性和易变性。
二、碳酸盐岩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6种
● 潮坪碳酸盐岩——缺乏陆源输入物、海浪被阻止、潮汐为主 的碳酸盐岩盆地环境,——古今分布最广的一类碳酸盐岩沉积。 潮汐沉积作用带主要发生在:
好的指相性。 在风暴流控制的浅海碳酸盐台地,分为正常天气和风暴天气,从而
双向或出现由于风暴波能的巨大的风暴潮,一般风暴潮差≥6m。 风暴潮冲刷岸滩或浅滩产生潮水回流,变化于正常浪底之下,形成
风暴沉积物。风暴岩具有类似鲍玛层序的相层序,但底模(钵模)构造、 丘状交错层理和生物逃逸是鉴别风暴沉积物(岩)的重要相标志。
§8-2 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 三种国外常用的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划分方案。三为重点
一、陆表海沉积相模式
肖(Shaw,1964)首先把碳酸盐的主要沉积场所——
浅海——划为陆表海和陆缘海两个类型 。
● 陆表海(epeiric sea,或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 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海底坡度(<1ft/mile,

地质大沉积岩石学课件0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地质大沉积岩石学课件0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人估计,每年约有五百万吨陨尘落到地表。近年来在海相沉积物中也 发现了为量不少的宇宙尘埃,很多地层中也有类似物被发现,这些细 小的宇宙物质落入地表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
在沉积岩中所占比例虽少,但十分有意义,它是地质时期星际事 件的记载。
第二节: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过程
源区产生的原始物质通过水、空气、冰等介质搬运到 沉积盆地中,可有简单的一次搬运或再次搬运两种结果:
a, 一次搬运: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沉积下来后便被 逐渐深埋并改造为成层岩石;
b, 再次搬运:在沉积不久后,被更强烈的自然营力 或由自身的重力作用再次搬运到其它场所沉积成岩。
搬运与沉积相伴随,密不可分
根据搬运和沉积介质的差异和动力过程的不同, 可分为6种搬运和沉积过程(作用): 1, 牵引流的搬运和沉积过程. 2, 重力流的搬运和沉积过程. 3, 风的搬运和沉积过程. 4, 冰(冰川和浮冰)的搬运和沉积过程. 5, 化学搬运和沉积过程. 6, 生物沉积过程.
KAlSi3O8+H++OH-1 Al4Si4O10(OH)8 + H4SiO4 + K+
钾长石
高岭石 可溶性硅酸
KAlSi3O8+H++OH-1 K Al2Si4O10(OH)2 •nH2O +H4SiO4+K+
钾长石
伊利石
可溶性硅酸
CaAl2Si2O8+ Mg2++ H++OH-1 =(Ca,Al,Mg)Si4O10(OH)2•nH2O+H4SiO4
. 不稳定矿物 指易溶盐类矿物(石膏、石盐、钾盐等),易于氧化或碳酸盐化、重
碳酸盐化的矿物。 ❖.次稳定矿物

沉积岩岩石学课件

沉积岩岩石学课件
视察结构和构造
层理、波痕、交错层理等构造以及粒度变化、结核、生物化石等结 构特征,都有助于判断沉积环境和岩石类型。
记录岩石类型和特征
详细描述并记录遇到的岩石类型、颜色、结构、构造和所含化石等 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薄片鉴定与分析
制作薄片
选择代表性样品,经过切割、磨平、抛光等步骤 制作成薄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视察。
陆地环境
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环境,影响 沉积物的颜色、粒度、成分和层理结 构。
气候因素
气候的干湿变化、温度波动等会影响 沉积物的类型、成分和保存状况。
地壳运动
地壳的升降运动会影响沉积盆地的形 成和演变,从而影响沉积岩的散布和 特征。
04
沉积岩的辨认与鉴定
野外视察与记录
视察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可以提供关于其成分和形成环境的重要信息。例如 ,灰色或黑色页岩可能表示缺氧环境。
生物沉积作用
生物骨骼沉积
由生物骨骼、贝壳等硬体部分堆 积形成,如珊瑚礁、贝壳滩等。
生物遗迹沉积
由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或遗物形成 ,如虫孔、植物根系等。
生物化学沉积
由生物活动产生的化学物质在特定 环境下沉积,如硅藻土、煤等。
沉积环境及其影响
海洋环境
包括浅海、深海、滨海等环境,影响 沉积物的粒度散布、成分和生物化石 组合。
沉积岩与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灾害评价:沉积岩中的软弱夹层、 滑坡体等地质结构可能对工程建设和人 类生活环境造成潜伏威胁。因此,在地 质环境评价中需要充分考虑沉积岩的地
质特性。
生态环境影响:沉积岩中的化学物质在 风化、腐蚀等自然作用下可能释放到生 态环境中,对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 在评价地质环境时,需要关注沉积岩对
碎屑岩类

沉积岩石学及岩相古地理沉积岩概念和特征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沉积岩石学及岩相古地理沉积岩概念和特征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敦煌七里镇,青海油田岩心库
岩心观测描述 第39页
室内研究办法 显微镜薄片法是最基本办法。 其它室内办法有:粒度分析、重矿物分析、不溶残渣分析、
差热分析、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 较新测试手段:阴极发光、稳定同位素、扫描电镜、X衍射、
图像分析、电子探针、原子吸取光谱、红外光谱等。 在油田区,地下地层和沉积相以圈定油气储集层主要手段:
岩浆岩
结晶作用
岩浆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在成因上关系 第20页
构成沉积岩原始物质通过机械、化学或生物沉积作 用形成松散沉积物,再经埋藏改造作用(即成岩作用) 在地下不很深处固结形成沉积岩。
从成因角度说,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温度和压力条 件下,在水、大气、生物和生物化学以及重力作用下, 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同时也有火山物质、生物以及 宇宙物质等,大都通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 后成岩作用所形成岩石。
第2页
第一节 沉积岩概念和 基本特性
一、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概念: 构成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
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 有机物质等沉积岩原始物质成份,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一类岩石。
1、地壳表层条件----形成环境 2、沉积岩原始物质----物质基础 3、一系列作用----形成作用 4、一类岩石----结果
第23页
二、沉积岩基本特性
(二)沉积岩化学成份特性
沉积岩和岩浆岩平均化学成份十分靠近。
1.两者铁总含量大体相等
岩浆岩中FeO高于Fe2O3,而在沉积岩中则相反。 2. 沉积岩中碱金属含量远低于岩浆岩,尤其是钠含量。
岩浆岩中,Na+>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