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89e256b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4.png)
矿山压力的来源
地应力:地球内 部应力作用产生 的压力
地下水压力:地 下水位变化产生 的压力
采矿活动:采矿 过程中对岩层和 地下水的影响
岩层变形:岩层 受力变形产生的 压力
01
02
03
04
矿山压力的影响
壹
矿山开采过程中, 矿山压力会导致岩 层变形、破坏,影 响矿山安全。
贰
矿山压力过大可能 导致矿井坍塌、瓦 斯爆炸等事故,威 胁矿工生命安全。
04
数据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回归 分析、时间序列 分析等
结果应用
优化矿山设计:根据监测结果调 整矿山布局和开采方案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分析压力变 化,优化生产流程和设备配置
保障安全生产:及时发现并处理 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优化开采方 案,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
支护技术
1
锚杆支护:通过锚 杆固定岩体,提高
岩体的稳定性
2
喷射混凝土支护: 喷射混凝土形成薄 壳,提高岩体的整
体性和稳定性
3
钢拱架支护:通过 钢拱架支撑岩体, 提高岩体的承载能
力
4
预应力锚索支护: 通过预应力锚索固 定岩体,提高岩体 的稳定性和承载能
力
采矿工艺
矿山压力监测:实时监测矿山压力变化,为控制提供依据
矿山压力预测: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预测矿山压力变化 趋势
矿山压力控制:采用支护、注浆、锚固等方法,控制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管理:制定矿山压力控制方案,确保矿山安全高效生产
矿山压力预测与预警
矿山压力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矿山压力变化
矿山压力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对矿山压力数据 进行分析,预测压力变化趋势 矿山压力预警:根据压力分析结果,制定预警机制, 提前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矿山压力控制:根据预警信息,采取控制措施,如 调整开采顺序、优化开采方案等,确保矿山安全。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课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fba7a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0.png)
开采深度
开采深度越大,岩层自 重和上覆岩层的作用力 越大,矿山压力也越大
。
采矿方法
采矿方法的选择和实施 方式对矿山压力的大小
和分布有直接影响。
支护方式
支护方式的选择和实施 对控制和调节矿山压力
有重要作用。
02
矿山压力的监测与检测
矿山压力监测方法
01
02
03
04
表面变形监测
通过测量地表位移、沉降等参 数,评估矿山压力状态。
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交叉融 合,形成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矿山压力 控制方法和技术。
绿色环保
在矿山压力控制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 开采。
04
矿山压力事故预防与处理
矿山压力事故类型与原因
冒顶片帮事故
冲击地压事故
由于矿山顶板失稳、煤帮侧壁不稳等原因 导致的事故。
由于地下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突然释放能 量导致的事故。
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矿山压力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 预警潜在的事故隐患。
培训与演练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 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矿山压力事故处理方法
现场处置
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 人员撤离,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医疗救治
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降低伤 亡率。
物理模拟法
利用相似材料或物理模型 进行矿山压力模拟,通过 观察和测量模型的压力变 化来指导实际控制。
经验法
根据实际生产经验,总结 出矿山压力控制的方法和 技巧,通过实践不断优化 和完善。
矿山压力控制技术应用
采煤工作面
在采煤工作面中,通过合理布置采煤机、支架等设备,控制采煤高 度和推进速度,以减小矿山压力对工作面的影响。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名词释义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名词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5bd385da49649b6648d74765.png)
①矿山压力: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其中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
②矿压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撑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③矿山压力控制:所有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叫做矿山压力控制(简称为“矿压控制”)矿山岩石力学特点:①采矿工程作业地点深,使岩石力学复杂。
②人工支护服务年限不长,计算精度及安全系数不高。
③必须考虑到转移地点难以预见的复杂地质变化。
第一章岩石: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形成的自然物体矿物:存在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结构:组成岩石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结晶、胶结)构造:组成成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排列关系容重——岩石单位体积(含孔隙体积)的重力,kN/m3天然容重——天然含水状态下,γ干容重———105~110℃烘干24小时(至恒重), γd饱和容重——岩石孔隙吸水饱和(水浸48小时)状态下, γw比重——岩石固体部分的重量和4℃同体积纯水重量的比值(岩石的相对密度)孔隙率n——岩石中各类孔隙总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孔隙比e——岩石中各类孔隙总体积与岩石实体体积之比碎胀系数——岩石破碎后处于松散状态下的体积与岩石破碎前处于整体状态下的体积之比。
软化系数——饱水岩样抗压强度与自然风干岩样抗压强度的比值。
泊松比μ——岩石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扩容现象——岩石破坏前,因微裂隙产生及内部小块体相对滑移,导致体积扩大的现象岩石流变性——岩石在长期静载荷作用下应力应变随时间加长而变化的性质,包括蠕变、弹性后效和松弛等现象。
蠕变——固体材料在不变载荷的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的增长而缓慢增加的现象。
单轴抗压强度——岩石在单轴压缩下,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岩石强度理论——研究岩石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原因、规律及其强度条件的理论,通常称之为岩石的强度理论。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第一章绪论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aebf203284ac850ad0242ca.png)
2020/7/22
•绪论
矿山压力显现:
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会引起各种力学现象,如顶板下沉、 底板臌起、巷道断面缩小、岩体破坏脱落母体甚至大面积 冒落,煤被压松产生片帮或突然抛出,支架严重变形或损 坏,以及大面积岩层移动,地表发生塌陷等等,这些由于 矿山压力作用,使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撑物产生的种 种力学现象,通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不能忘却的沉痛:近年重大矿难事故汇览
·近年来矿难事件列表
2001年7月广西南丹矿井透水 2002年5月山西运城富源煤矿透水 2002年6月20日黑龙江鸡西特大矿难 124人遇难 2002年8月江西丰城建新煤矿瓦斯爆炸 2002年8月黑龙江七台河煤矿瓦斯爆炸 2003年7月河南登封东风煤矿透水 2003年10月14日江西丰城发生矿难 49人遇难 2004年2月北京大安山煤矿大塌冒 2004年2月5日山西灵石煤矿爆炸案 29人遇难 2004年6月3日河北邯郸鸿达矿难 12人遇难 2004年9月23日河南新密市矿难 7人遇难 2004年10月6日北京大安山矿难 10人遇难 2004年10月18日四川雅安宝兴矿难
1.2.3 以连续介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阶段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将整个岩体作为连续的,各向同性 的弹性体来考虑,即用弹性理论研究矿山压力问题,这一阶段 的典型成果:(1)用虎克定律推导出了自重作用下原岩应力的 计算公式;(2)用弹性理论解决了圆形巷道的应力分布问题 。
2020/7/22
•绪论
后来又研究了岩体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对理想弹性体的影响 ,以及把岩层看作具有不同变形特征的弹性介质,进一步研究 岩体层理性的影响,此外还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研究了岩层移 动问题。
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研究矿压的实验手段也获得了发 展,其中较为应用的是利用相似材料进行的相似模型研究方法 和利用光敏感材料进行的光弹性模拟方法。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复习重点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ef614d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6e.png)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复习重点1、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称为矿山压力。
2、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3、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均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4、原岩应力:未受开采影响的岩体内,由于岩体自重和构造运动等原因引起的应力。
5、弹性变形能: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时,在岩体内部所储存的能量。
6、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
7、构造应力及其特点:构造应力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力,可分为现代构造应力和地质构造残余应力。
构造应力以水平力为主,具有明显区域性和方向性,其特点为①一般情况下地壳运动以水平力为主,构造应力主要是水平应力,而且地壳总的运动趋势是相互挤压,所以水平应力以压应力占绝对优势;②构造应力分布不均匀,在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剧烈的地区最大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往往有很大变化;③岩体中的构造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最大和最小水平应力值相差较大;④构造应力在坚硬岩层中出现比较普遍,软岩中很少。
8、圆孔在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周围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①在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圆孔周边全处于压缩应力状态;②应力大小与弹性常数E、μ无关;③6t、6r的分布和角度无关,皆为主应力,即切向和径向平面均为主平面;④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孔周边的切身应力为最大应力,与孔径大小无关,6t=2rH超过周边围岩的弹性极限时,围岩进入塑性状态;⑤其他各点的应力大小则与孔径有关;⑥在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圆孔周围任意点的切向应力与径向应力和为常数。
9、采场压力分区:减压区、增压区、稳压区、极限平衡区、弹性区。
10、关键层:将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11、充分采动:当采空区尺寸相当大时,地表最大下沉值达到该地质条件下应有的最大值,此时采动称为最大采动。
11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11矿山压力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909353bcb14e852458fb57ac.png)
2019/11/7
6
第二节 工作面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
2019/11/7
7
一、支承压力
(一)支承压力的形成
煤体采动前,煤体内的应力处于平衡状态,为上覆岩层的重力γH(γ—岩 层的容重,t/m3;H—煤层距地面的深度,m)。在煤体内开掘切眼后,破坏 了应力的平衡状态,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在切割眼上部顶板内形成了自然平衡 “压力拱”。切眼上部岩体重量由两侧煤壁平均分担,在切割眼两帮煤体中产 应力集中,这种集中应力称为支撑压力。它的大小为原始应力γH的1.25~2.5 倍,最大值可为原始应力的2~4倍或更大。
作面距切割煤壁的距离L1称为初次垮落步距或初次来压步距。 L1值与基本顶岩性、厚度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一般为
20m~35m,少数达50m~70m。
L1--初次垮落步距
2019/11/7
14
初次来压的特点:
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增,甚至出现台阶式 下沉;顶板破碎;甚至出现也煤壁平行的裂隙,有时 发出巨大的断裂声;支架受力增加,采空区掉块;煤 壁严重片帮。
初次来压时,工作面要采取措施,如沿放顶线加强支护 (增设排柱、木垛、斜撑、抬棚)、强制放落顶板等。
2019/11/7
15
三、周期来压
基本顶初次垮落后,工作面暂时免除了基本顶下沉的影 响,支架受力减轻,基本顶由双支板梁变为悬臂梁。上 覆岩层的重量主要由基本老顶悬臂梁直接传给煤壁,部 分由垮落的矸石承担。
当顶、底板均为厚而坚硬的岩层,煤质很坚硬;开采深度又较大; 形成很大的支承压力时,就可能产生冲击地压。冲击地压是矿山压 力显现中最猛烈的形式。冲击地压是煤和岩层在矿压作用下,急剧 地破碎和被抛出的现象。在我国煤矿里,常常听到煤层内轰鸣声, 有时可能发生煤被压出或顶板下沉及断裂现象,这些都是轻微冲击 地压的显现。大规模的冲击地压发生时,可能抛出大量碎煤、冲倒 支架、压垮煤柱、顶板大量垮落,造成暴风袭击或巨大震动,有时 还会波及地面,甚至影响范围达几公里。
矿山压力与控制培训课件
![矿山压力与控制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59f2506f1aff00bed51ed3.png)
第四章矿山压力与控制第一节矿山压力与分布规律一、巷道地压1.矿山压力地下岩体在采动以前,由于自重的作用在其内部引起的应力,通常称为原岩应力。
因为开采前的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原岩体处于应力平衡状态。
当开掘巷道或进行回采时,形成了地下空间,破坏了岩体的原始状态,引起岩体内应力重新分布,并一直延续到岩体内形成新的平衡为止破坏了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岩体内部的应力重新分布。
重新分布后的应力超过煤、岩的极限强度时,使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周围的煤、岩发生破坏,这种情况将持续到煤、岩内部再次形成新的应力平衡为止。
此时,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内形成一个与原岩应力场显然不同的新的应力场,有时称为二次应力场。
其形成的过程就是煤、岩体内应力重新分布的过程。
通常把这种由于在地下进行采掘活动造成围岩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内和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压力,称为“矿山压力”,简称“矿压”或“地压”。
2.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将引起一系列力学现象,如围岩变形或挤入巷道、岩体离散、移动或冒落;煤体压松、片帮或突然抛出;木材支架压裂或折断;金属支架变形或压弯;充填物产生沉缩以及岩层和地表发生移动和塌陷等等。
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出现的冒顶、底鼓、煤岩片帮、支架破坏、煤和瓦斯突出等力学现象,称为矿山压力现象或矿山压力显现,简称“矿压显现”。
3 .矿山压力控制在大多数情况下,“矿压显现”会给地下开采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为使“矿压显现”不致于影响正常的开采工作和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加以控制。
这种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称为“矿山压力控制”,简称“矿压控制”。
七、巷道围岩控制降低巷道围岩应力,提高围岩稳定性以及合理选择支护是巷道围岩控制的基本途径。
回采引起的支承压力不仅数倍于原岩应力,而且影响范围大。
巷道受到回采影响后,围岩应力、围岩变形会成倍、甚至近十倍急剧增长。
因此,巷道围岩控制手段的实质是如何利用煤层开采引起采场周围岩体应力重新分布的规律,正确选择巷道布置和护巷方法,使巷道位于应力降低区内,从而减轻或避免回采引起的支承压力的强烈影响,控制围岩压力。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d48415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1.png)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关键信息项:1、矿山压力的定义与形成机制2、岩层控制的方法与技术3、矿山压力监测与数据分析4、岩层控制的安全标准与规范5、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理论研究进展6、实际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11 矿山压力的定义与形成机制矿山压力是指在地下开采过程中,由于采掘活动引起的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围岩变形、破坏和移动,并作用在采掘空间周围的支护结构和设备上的力。
矿山压力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原岩应力、开采扰动和围岩的力学性质等因素。
原岩应力是指在未受开采影响时,地层中存在的天然应力。
开采扰动会打破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使围岩应力重新分布。
围岩的力学性质则决定了其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
111 原岩应力的测量与分析了解原岩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对于预测矿山压力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原岩应力测量方法包括水压致裂法、应力解除法等。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可以为矿山设计和开采提供基础数据。
112 开采扰动对矿山压力的影响开采活动如采煤、掘进等会导致围岩的应力集中和释放,从而产生矿山压力。
开采深度、开采速度、开采方法等因素都会对矿山压力的大小和分布产生影响。
12 岩层控制的方法与技术岩层控制的目的是保持采掘空间的稳定性,保障安全生产。
常见的岩层控制方法包括支护技术、充填技术和卸压技术等。
121 支护技术支护是岩层控制的重要手段,包括锚杆支护、锚索支护、支架支护等。
锚杆和锚索通过将围岩锚固在深部稳定岩层上,提高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
支架则直接承受围岩的压力,提供支撑作用。
122 充填技术充填可以有效地减少顶板下沉和地表沉陷,同时提高资源回收率。
充填材料包括矸石、粉煤灰、膏体等,其性能和充填工艺对岩层控制效果有重要影响。
123 卸压技术通过钻孔、爆破等方式对围岩进行卸压,可以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减少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的发生。
13 矿山压力监测与数据分析矿山压力监测是掌握矿山压力变化规律、评估岩层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试卷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341420f5f0e7cd18425366d.png)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试卷一、 解释下列概念1、 矿山压力――由于煤的地下开采,而对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以及其中的支护物的作用。
2、 原岩应力――岩石中自然条件下存在的应力,包括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
3、 支承压力――由于井巷的掘进,使原岩应力再巷道的两侧重新分布;一般巷端切向应力的增加额叫支承压力。
4、 顶板――煤层以上部分的岩层。
5、 增载系数――来压时的工作阻力与平时工作阻力之比。
6、 初次来压步距――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7、 冲击矿压――冲击矿压时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垮落破坏的力学现象。
8、 支架初撑力――支架支设时,支架对顶板的主动力。
9、 加权平均工作阻力――在阻力与时间的曲线上,按时间加权所得出的阻力。
10、 岩石碎胀系数――岩石破碎后,破碎后的体积与破坏前的体积之比。
11、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
12、支承压力――由于井巷的掘进,使原岩应力再巷道的两侧重新分布;一般巷端切向应力的增加额叫支承压力。
13、顶底板移近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14、直接顶――一般使指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
15、增载系数――支架来压时的工作阻力与平时工作阻力之比。
16、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17、顶板下沉系数――每米采高每米推进度的顶板下沉量。
18、支架工作阻力――支架受顶板压力作用而反映出来的力称为支架的阻力,又称工作阻力。
19、原岩应力――岩石中自然条件下存在的应力,包括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
10、冒落带――不支撑就会垮落的那部分岩层,包括直接顶和老顶。
二、运用莫尔-库仑强度曲线推导出以极限主应力1σ和2σ表示的莫尔-库仑强度准则解答:如图1所示,ϕτcot +=c则 1312sin 2cot 2NM DM c ϕσσσσϕ=-=++解得: 132sin cot 1sin 1sin 1sin c ϕϕϕσσϕϕ+=+-- 莫尔认为,固体材料的破坏是由于材料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即极限剪应力),剪应力不仅与材料端面性质有关,并与作用在端面上的主应力有关。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三篇)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bedc2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0.png)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矿山压力是指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表和地下岩石造成的压力,包括矿体的应力变化、地表和地下岩石的变形和断裂等。
矿山压力的控制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降低矿山事故发生率,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矿山压力的分类及其控制方法。
一、矿山压力的分类矿山压力可分为两类:地应力和岩层压力。
1.地应力地应力是指地球的重力作用下,岩石所受到的压力。
地应力可分为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
垂直应力是指地球的重力在垂直方向上对岩石所产生的压力,水平应力是指岩石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的压力。
地应力的大小与地下深度、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地下深度越深,地应力就越大。
地应力的大小对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较小,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应力的变化会导致岩石的断裂和变形,从而对矿山安全产生影响。
2.岩层压力岩层压力是指地下岩石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受到的压力。
岩层压力的大小与岩层的物理性质、采场的开采方式等因素有关。
岩层压力可分为两部分:自重应力和采场应力。
自重应力是指岩石由于自身重力而产生的应力。
岩层的自重应力与岩石的密度和岩层厚度有关,一般来说,岩石的密度越大,岩层的厚度越大,自重应力就越大。
采场应力是指岩层由于矿山开采活动而产生的应力。
采场应力的大小与采场的形状、岩层的断裂性质等因素有关。
采场应力的增大会导致岩层的压缩和断裂,从而引发地表和地下的变形和破坏。
二、矿山压力的控制方法为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必须采取措施控制矿山压力的变化。
矿山压力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支护方法、爆破技术、水力压裂技术等。
1.支护方法支护是指采用各种方法和材料对岩层进行加固,以防止岩层的变形和破坏。
常用的支护方法包括: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架支护等。
锚杆支护是通过钢筋和固化材料将岩层固定在一起,增加岩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锚杆支护适用于对较薄的岩层进行支护。
喷射混凝土支护是指将混凝土喷射到岩层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层,以保护岩层不受压力的破坏。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f2ed557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1.png)
● 04
第四章 矿山压力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01 相关规定和条例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02 明确管理责任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03 规范管理流程
安全生产措施
安全教育培训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应急预案演练 提前预防和处理事故
安全技术监控 实时监测安全状况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矿山压力引发的事故
无人化
避免人员伤亡风险 提高工作安全性
总结
矿山压力监测技术在确保矿工安全、预防地质灾害、优化生产计划等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测系统将越来越智能化、自动 化、无人化,为矿山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 03
第3章 矿山压力的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的原理
矿山压力的数值模拟常用的方法包括有限元方 法、边界元方法和离散元方法。有限元方法是 一种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边界元方法 则是针对边界上的条件进行离散求解,而离散 元方法则是通过将物体分成大量小块,通过力 学原理进行计算。
监测技术的应用
实时监测矿山压力变化 及时发现压力异常
优化矿山生产计划 提高生产效率
预警矿山地质灾害 保障矿工安全
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采集 获取原始监测数据
数据处理 清洗和处理数据
数据传输 将数据传送至处理中心
数据分析 提取关键信息
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动化
提高监测效率 减少人工干预
智能化
实现数据智能分析 准确预测地质灾害
可持续发展
矿山压力控制与矿山 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生态环保
重点关注矿山压力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5882ca0733d4b14e852468da.png)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4日星期四
9.1 顶煤破碎机理与运移规律
放顶煤开采的实质是实现工作面煤炭和顶部煤炭的同 时采出,顶部煤炭的开采是依靠矿山压力作用,使其自行 破碎和冒落,且自行流动和放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顶煤的变形与破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支架和 顶板组成的系统中,支架通过顶煤对顶板实施控制,同时 顶板的压力通过顶煤传递到支架上,顶煤在传递力的过程 中也要发生移动、变形、破碎、冒落和放出,因此顶煤起 到了一种媒介作用。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随着各种裂隙的急剧产生扩展和贯通,进入到支承压 力峰值后,顶煤整体强度失效,维持残余强度值,各种裂 隙将煤体切割成碎裂的块状,各种裂隙就成了顶煤破碎时 的煤块界面,由于支架的支托,顶煤的破裂块体中大部分 仍处于原位的镶嵌状态,或以平动为主。煤体体积已经开 始增大(“扩容”),顶煤的整体位移迅速增加,其原因 即是由于顶煤中宏观裂隙的扩张,也有由于煤体内裂隙的 产生和发育导致体积膨胀。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3)顶煤的变形与位移
顶煤累计位移量往往反映顶煤的破碎程度和块度。位移 量大说明顶煤破碎充分,破碎的块度小,具有很好的流动 性,易于放出。反之,顶煤破碎不充分。
图9-4是典型的顶煤位移观测曲线,其中横坐标0点为工 作面煤壁位置,h为测点距煤层底板的距离。观测的平均 煤厚为9.1m,割煤高2.2m,煤层硬度系数f=0.3,属于极 软煤层。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②不同高度顶煤始动点的位置不同,无论是软煤、中 硬煤或是硬煤,顶煤位置越高,其始动点超前工作面距离 越远,累计的位移量越大。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概述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49b64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8.png)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概述矿山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其压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矿山压力是指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采矿方式、采场布置等因素所形成的对地表、井筒和巷道等构筑物以及人员作业产生的压力。
矿山压力不仅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而且还对矿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矿山压力的控制是保证矿山正常、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前提。
矿山压力的控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合理的采场布局和采矿方式:合理的采场布局和采矿方式可以减小岩层顶板的压力,并降低地表和井筒等构筑物受到的压力。
例如,在岩层顶板稳定条件较差的区域,可以采用长壁工作面或房柱工作面等相对稳定的采矿方式,减小岩层顶板的位移和压力。
2.巷道支护和岩层顶板管理:对于巷道来说,合理的支护方式和材料可以增强巷道的稳定性,减小巷道受到的压力。
岩层顶板的管理包括进行岩层控制、降低巷道高度、提高巷道顶板强度等措施,以减小岩层顶板的位移和压力。
3.水文地质调查和水压力控制:通过水文地质调查,了解地下水位、水头和水文地质条件等,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控制水位和水压力的变化,减小对巷道和井筒等构筑物的压力。
4.地应力测量和监测:地应力测量和监测是评估岩层压力和地层压力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有关矿山内部地应力分布的准确数据,为矿山压力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可以通过测量地应力来确定巷道和井筒等构筑物的支护压力,以及确定开采影响范围和区域压力分布,从而合理安排支护措施和工作面进度。
5.人员密闭和防灾避险:在煤矿开采中,为了保证矿工的安全,可以采取人员密闭和防灾避险等措施,减小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总之,矿山压力的控制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控制矿山压力有利于保证矿山的稳定和人员的安全,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的采场布局、巷道支护、岩层顶板管理、水压力控制和地应力测量等措施,可以减小矿山压力的影响,实现矿山的正常、安全、高效开采。
矿山压力及控制习题参考答案
![矿山压力及控制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932d9f5ef7ba0d4a733b74.png)
一`名词解释1矿山压力: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其中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
2矿压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撑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3矿山压力控制:所有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叫做矿山压力控制(简称为“矿压控制”)4伪 顶: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至0.5m 极易垮落的软弱岩层。
5直接顶: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6老 顶:位于直接顶上方厚而坚硬的岩层。
7老顶初次来压步距:由开切眼到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8 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两次来压期间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9沿空掘巷:在上一区段工作面运输平巷废弃后,待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基本稳定后,沿被废弃的巷道边缘,掘进下一工作面的区段回风平巷称为沿空掘巷。
10沿空留巷:在上区段工作面采过后,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其他有效方法,将上区段工作面运输平巷保留下来,作为下区段工作面的回采时的回风平巷称为沿空留巷。
11端面破碎度:支架前梁端部到煤壁间顶板破碎的程度。
12冲击地压:也称岩爆,发生在煤矿中一般叫冲击地压,发生在岩层中叫岩爆。
它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
二、问答题1、绘制侧压系数λ=0,71,31,21,1时圆孔巷道周围的应力分布图,并叙 述应力分布的特征。
特征: 1)圆孔周围应力集中是局部的,应力集中程度随远离孔而减弱,并趋于原始应力; 2)圆孔周边应力集中系数随围压增大而有所减弱; 3)当λ<1/3时,沿最大主应力方向,孔周边一定范围内存在切向拉应力;当λ≥1/3时,围岩周边不产生切向拉应力; 4)当λ=0时,沿最大主应力方向,孔周边一定范围内存在径向拉应力。
2试述原岩应力场的概念及主要组成部分。
天然存在于原岩内而与人为因素无关的应力场称为原岩应力场,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自重应力场。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2f5dfb29ec3d5bbfc0a7461.png)
3.地质构造的影响:在向斜轴、背斜轴、压应力断层 或剪应力断层附近等应力集中区,矿山压力较大。因为构 造应力的最大主应力垂直于巷道轴向,平行于这些构造走 向的巷道更难维护。
4.巷道尺寸和形状的影响:巷道的矿山压力与巷道尺寸成正 变关系。巷道的形状对弹性状态的周边应力影响较大,对塑性 区的大小影响较小,巷道形状对支架的受力情况有较大的影响, 曲线形巷道断面易于维护。
工作面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
当工作面推进到一定的距离,基本顶悬臂在 自重和上覆岩层的作用下,又会产生断裂垮 落,这时同样会给工作面带来增压现象。当 工作面再继续推进,这部分垮落的基本顶被 甩入采空区,工作面又处于基本顶悬梁掩护 之下,恢复到前述的状态。
工作面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
继工作面的推进,基本顶的垮落与工作面增 压现象重复出现。这种垮落与来压随工作面 推进而周期性的出现,称为基本顶周期垮落 和周期来压。两次周期来压之间的距离称为 周期垮落(来压)步距。周期垮落步距同样 与基本顶岩性有关,一般为6m~30m,多数 为10m~15m。
矿山压力显现:矿山压力显现是指在矿山压力作用下所引 起的一系列力学现象。 基本形式:
如围岩变形、顶板下沉、岩体离层、破坏和冒落、煤体压 酥、片帮和突出、支架受载、变形、折断以至大规模岩层 移动、“放炮”等现象,均称之为“矿山压力显现”。所 以,矿山压力显现是矿山压力作用的结果和外部表现。
冒顶、片帮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顶板冒顶 冲击地压 透水事故
一、矿山压力的概念
原岩体:地下岩体在受到人类工程活 动影响前称为原岩体 。
原岩体在地壳内各种力的作用下处于 平衡状态。
矿山压力:由于采掘பைடு நூலகம்动的影响,而 在采掘空间周围岩体上及支护物上所 产生的力称为矿山压力。
采矿工程专业201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11级复习用的
![采矿工程专业201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11级复习用的](https://img.taocdn.com/s3/m/8a566b87d0d233d4b14e69d7.png)
关键层:将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岩石的空隙度:岩石中各种孔洞和裂隙体积总和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也称孔隙率。
直接顶初次跨落: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
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矿山压力:这种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道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道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
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
锚杆托锚力:锚杆托锚力包括安装锚杆时,①通过拧螺母产生的锚杆托板对围岩的预紧力②水胀式管状锚杆杆体纵向收缩,使托盘对围岩产生的预紧力③锚杆托板阻止围岩向巷道内位移时,对围岩施加的径向支护力。
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
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变形失稳)。
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顶板的台阶下沉),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急剧下沉。
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工程软岩:指在巷道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变形的工程岩体。
端面距:就是工作面在移架后,支架的前梁端部到煤壁之间的距离,也称之为梁端距。
沿空留巷: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其他有效方法,将相邻区段巷道保留下来,供本区段工作面回采时使用的巷道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叫矿山压力控制。
冲击矿压:冲击矿压是聚积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地质软岩:指强度低,孔隙度大,胶结程度差,受结构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显著或含有大量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松、散、软、弱岩层的总称。
11.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11.矿山压力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1059e6b8650e52ea551898ba.png)
直接顶分类
根据我国岩层的实际情况,一般把直接顶分为三类: ➢ 一类直接顶(不稳定)-回采时不及时支护,很易造成局 部冒顶,如页岩、煤皮、再生顶板等; ➢ 二类直接顶(中等稳定)-顶板虽有裂隙,但仍比较完整, 如砂质页岩; ➢ 三类直接顶(稳定)-顶板允许悬露较大面积而不垮落, 直接顶完整,如砂岩或坚硬的砂质页岩。
面推进方向的分区
1-冒落带;2-裂隙带;3-弯曲下沉带
01:30
冒落厚度
根据采高(煤层厚度)M,可按下式估算直接顶的冒落厚
度: 式中
h m k 1
➢ h-直接顶的冒落厚度(m);
➢ M-采高(煤层高度)(m);
➢ k-顶板岩层碎胀系数(一般为1.3~1.5)
01:30
(二)裂隙带
位于冒落带之上的老顶岩层,总是一端支承在煤壁上,另 一端支承在采空区的碎石充填堆上。在上覆岩层的压力作 用下,冒落的岩块逐渐压实。因此,上覆岩层也随之逐步 弯曲下沉,成段拆断或产生许多裂隙,但不冒落仍整齐排 列,形成裂隙带。其厚度根据实测一般为采高(煤层厚度) 的7~17倍左右。
01:30
支承压力显现规律
煤层压碎,虽增加了片帮的机会,对安全不利,但可减轻 落煤工作,浅截式采煤机就是采落压碎范围内的煤,因而 破落煤时阻力小。
当顶、底板均为厚而坚硬的岩层,煤质很坚硬;开采深度 又较大;形成很大的支承压力时,就可能产生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是矿山压力显现中最猛烈的形式。冲击地压是煤 和岩层在矿压作用下,急剧地破碎和被抛出的现象。在我 国煤矿里,常常听到煤层内轰鸣声,有时可能发生煤被压 出或顶板下沉及断裂现象,这些都是轻微冲击地压的显现。 大规模的冲击地压发生时,可能抛出大量碎煤、冲倒支架、 压垮煤柱、顶板大量垮落,造成暴风袭击或巨大震动,有 时还会波及地面,甚至影响范围达几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的强度一般又小于老顶强度,因此,在直接顶与老顶之间也会产生 离层。 离层现象,往往可能产生冲击地压,引起工作面切顶、折断支架,造 成重大事故。 裂隙带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又可划分为三个区
2020/11/17
20
A区:从工作面前方30、40 m开始到工作面后方2~4m,该 区内顶板变形特点是水平位移剧烈,垂直位移微小,甚至 有些情况下,顶板还会有上升现象。显然是由于工作面煤 壁支撑使顶板呈张拉变形的结果,所以称煤壁支撑区。
作面距切割煤壁的距离L1称为初次垮落步距或初次来压步距。 L1值与基本顶岩性、厚度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一般为
20m~35m,少数达50m~70m。
L1--初次垮落步距
2020/11/17
14
初次来压的特点:
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增,甚至出现台阶式 下沉;顶板破碎;甚至出现也煤壁平行的裂隙,有时 发出巨大的断裂声;支架受力增加,采空区掉块;煤 壁严重片帮。
河南理工大学 《采煤概论》精品课程
第四篇 准备方式与采煤方法
11 第 章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2020/11/17
1
主要内容
11 第 章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上煤层围岩分类 工作面矿山压力的显现影响 工作面支架的结构、性能和选择
2020/11/17
2
第一节 煤层围岩分类
围岩的性质,尤其是它的力学性质对采掘工作面的压力显现影响最大。 岩石通常为脆性体,有些为弹塑性体,它的力学性质表现为:
2020/11/17
6
第二节 工作面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
2020/11/17
7
一、支承压力
(一)支承压力的形成
煤体采动前,煤体内的应力处于平衡状态,为上覆岩层的重力γH(γ—岩 层的容重,t/m3;H—煤层距地面的深度,m)。在煤体内开掘切眼后,破坏 了应力的平衡状态,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在切割眼上部顶板内形成了自然平衡 “压力拱”。切眼上部岩体重量由两侧煤壁平均分担,在切割眼两帮煤体中产 应力集中,这种集中应力称为支撑压力。它的大小为原始应力γH的1.25~2.5 倍,最大值可为原始应力的2~4倍或更大。
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
2020/11/17
a—增压区;b—减压区;c—稳压区
9
沿空留巷 沿空掘巷
在采煤工作面上下两端的区段
煤柱内,也由于采煤和掘进区 段平巷而形成支承压力,它的
采 区 上
分布特征和工作面前方的支承
山
压力基本相同。当采煤工作面
推进较长距离后,区段煤柱内
的支承压力,可随顶板垮落而
逐渐消失。
冲击地压在煤矿中经常会遇到,尤其是随开采深度的增加,更会频 繁出现。为了避免冲击地压发生而造成重大事故,必须降低支承压 力的集中程度,例如采用充填法处理采空区;采空区内不留煤柱; 避免两上工作面相向回采,以防止形成支承压力的重叠。
支承压力集中程度高,不仅可能产生煤层突出,还可能伴随大量沼 气突出,造成煤和沼气突出事故。
基本顶周期垮落(来压)示意图
2L022-0-/周11/期17垮落步距;h—直接顶厚度;m—煤层厚度
16
初次来压步距L1
2020/11/17
17
L2
周期来压步距
当工作面推进到一定的距离,基本顶悬臂在自重和上覆 岩层的作用下,又会产生断裂垮落,这时同样会给工作 面带来增压现象。当工作面再继续推进,这部分垮落的 基本顶被甩入采空区,工作面又处于基本顶悬梁掩护之 下,恢复到前述的状态。继工作面的推进,基本顶的垮 落与工作面增压现象重复出现。这种垮落与来压随工作 面推进而周期性的出现,称为基本顶周期垮落和周期来 压。两次周期来压之间的距离称为周期垮落(来压)步 距。周期垮落步距同样与基本顶岩性有关,一般为6m~ 30m,多数为10m~15m。
σ压>σ剪>σ弯>σ拉 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一般抗拉强度只有其抗压强度的
1/15~1/20 岩石破碎通常表现为拉性; 有时也表现为剪性,如弹塑性岩石。
由于岩石为非均质体,组成的成分又不同,再加原生和次生的影响,从而形 成了它的复杂的力学性质—异向性。例如,岩层中具有层理、节理等弱面, 沿这些弱面方向的岩石抗拉强度,远小于其它方向的抗拉强度,有些甚至完 全失去抗拉能力。又如虽属同种岩石,由于构造裂隙影响,它们的力学性质, 往往相差很大。
顶板岩层越坚硬,顶板压力分布越均匀,支承压力的集中程度就比较小。例如, 砂岩顶板,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可达到工作面前方100m左右;泥质页岩顶板,支
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不到30m~40m。若顶板的裂隙发育,则支承压力比较集中,
影响范围也较小。 底板岩层坚硬,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大,但集中程度小。 煤质坚硬,支承压力比较集中,影响范围较小;反之,煤质松软,变形和破坏程
2020/11/17
12
煤层压碎,虽增加了片帮的机会,对安全不利,但可减轻落煤工作, 浅截式采煤机就是采落压碎范围内的煤,因而破落煤时阻力小。
当顶、底板均为厚而坚硬的岩层,煤质很坚硬;开采深度又较大; 形成很大的支承压力时,就可能产生冲击地压。冲击地压是矿山压 力显现中最猛烈的形式。冲击地压是煤和岩层在矿压作用下,急剧 地破碎和被抛出的现象。在我国煤矿里,常常听到煤层内轰鸣声, 有时可能发生煤被压出或顶板下沉及断裂现象,这些都是轻微冲击 地压的显现。大规模的冲击地压发生时,可能抛出大量碎煤、冲倒 支架、压垮煤柱、顶板大量垮落,造成暴风袭击或巨大震动,有时 还会波及地面,甚至影响范围达几公里。
初次来压时,工作面要采取措施,如沿放顶线加强支护 (增设排柱、木垛、斜撑、抬棚)、强制放落顶板等。
2020/11/17
15
三、周期来压
基本顶初次垮落后,工作面暂时免除了基本顶下沉的影 响,支架受力减轻,基本顶由双支板梁变为悬臂梁。上 覆岩层的重量主要由基本老顶悬臂梁直接传给煤壁,部 分由垮落的矸石承担。
H
=(1.25~4)γΗ
=γΗ
2020/11/17
8
由于“压力拱”的存在,切割眼处于减压状态。随着工作面推进,切割 眼扩大了,“压力拱”破坏而消失,在工作面前方的煤体中,同样产生 支承压力带,其范围自工作面前方2m~3m起直至10m~45m,有时可 达近100m,最大支承压力区,约距煤壁5m~15m左右;在工作面后方, 当采空区充填物压实到一定程度后,也产生支承压力带。前后两个支承 压力带,随工作面推进而移动,即移动支撑压力。
垮落,但断块仍规则排列。老顶
2020/11/17
4
根据我国岩层的实际情况,一般把直接顶分为四类:
一类直接顶(不稳定)——回采时不及时支护,很 易造成局部冒顶,如页岩、煤皮、再生顶板等;
二类直接顶(中等稳定)——顶板虽有裂隙,但仍 比较完整,如砂质页岩;
三类直接顶(稳定)——顶板允许悬露较大面积而 不垮落,直接顶完整,如砂岩或坚硬的砂质页岩。
综上所述,生产中必须重视支承压力的作用和影响,在开采自然条 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从开采技术上,应尽量设法减轻支承压力集 中程度,除上述措施外,还可采取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减少顶板 悬露时间;缩小控顶距,减小支承压力。
2020/11/17
13
二、工作面初次来压
当工作面从切割眼向前推进,顶板悬露面积随之扩大, 直接顶垮落充填采空区,基本顶仍完整地支承在两帮煤壁上, 形成双支板梁构件。当板梁垮度随着工作面推进增大到一定的 范围,由于基本顶的自重和上覆岩层的作用下,使基本顶断裂 垮落。这时,工作面已不再处于基本顶掩护之下,顶板迅速下 沉而破碎,通常把基本顶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初次垮落。由 于基本顶初次垮落,使工作面压力增大,故称为初次来压。初 次来压对工作面影响一般持续2d~3d。基本顶初次垮落时,工
2020/11/17
3
直接顶和基本顶
对采煤工作面影响最大的围岩是煤层顶部岩层(顶板)。因此 ,通常在研究煤层围岩性质时,重点研究煤层顶板性质,至于煤 层底部岩层,只有在急倾斜煤层开采时,才具有实际意义。
直接顶:直接覆盖在煤层上部,煤层开采过后容易自行垮落为 破碎的不规则排列的岩石碎块充斥采空区;
基本顶:直接顶上部岩层,直接顶破碎垮落后,虽发生断裂,
由于周期来压前,基本顶呈悬梁状态,而初次来压前, 基本顶呈双支板梁状态。因此,在工作面内,周期来压 步距小于初次来压步距,它们的关系大致为:
L2=(1/2~1/4)L1
周期来压特点与初次来压类似。
2020/11/17
18
四、顶板下沉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空区不断扩大,上覆岩层移动 下沉而破坏,根据破坏的特征,上覆岩层沿竖直方向自下而 上可分为三带: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在这三带中, 冒落带和裂隙带直接关系到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弯曲下沉带 对工作面没有多大影响。
开采深度越大,悬露顶板的重量越大,支承压力也越大。 采空区充填程度越密实,煤壁内支承压力越小。例如采用全部充填
时,上部顶板下沉后,很快就会被充填物支撑,这时悬露顶板岩层 的重量转移到周围煤体上的压力就小。因此,采用全部充填法处理 采空区比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时,煤壁内的支承压力分布范 围和大小要小得多。
Ⅱ类基本顶——初次和周期来压很明显,来压的大小相当 于8~12倍采高的顶板岩层重量。初次来压步距大于25m~ 50m。
Ⅲ类基本顶——初次和周期来压强烈,来压的大小相当于 12~14倍采高的顶板岩层重量。初次来压步距大于25m~ 50m。
Ⅳ类基本顶——平时顶板无压力,采空区悬露面积达几千 甚至上万m2不垮落,初次和周期来压时,顶板垮落常形成 狂风、巨响。初次来压步距大于50m,甚至可达100m~150m。 这种顶板多为极坚硬的厚砂岩或砾岩。
岩层移动推测图
(a)岩层内部破坏推测图 (b)裂隙带岩层移动曲线 (c)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
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