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庭碧螺春与四川、浙江碧螺春的区别
为什么要教您区别洞庭碧螺春和四川、浙江碧螺春呢?
因为假碧螺春比较好识别,而假洞庭碧螺春非常难以识别,但是却打着洞庭碧螺春正品的旗号,高价出售谋取暴利,扰乱市场!
我们遇到非常多的消费者向我们提问:
四川碧螺春、浙江碧螺春、洞庭碧螺春都是碧螺春,凭什么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而其他碧螺春就不是呢?同样是碧螺春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公平的待遇呢?
两句话总结:外地碧螺春是借着碧螺春的炒茶技术,将四川、江浙的绿茶炒成了“碧螺春”,以次充好销售。
明白说:它连碧螺春都算不上,更不要说与洞庭碧螺春媲美了。
接下来让苏州好嘉递的茶叶专家来向您详细解释:
碧螺春原产于苏州洞庭东山、西山,自清朝碧螺春得名自来,自古至今只有洞庭山上的茶树所产茶叶品种为碧螺春茶。
洞庭碧螺春早文明于世,但因其生长环境尤其苛刻,产量稀少,国内外享有美誉且价值颇贵。
至20世纪80年代,国内其他绿茶产地四川、浙江、江西等地,纷纷至苏州“取经”,学习洞庭碧螺春的手工制作方法。
回去后便用学到的洞庭碧螺春制作技术,将当地的绿茶制作成碧螺春销往全国,使这些本来售价极低的绿茶的价格数倍的增长。
至2000年以后,随着四川、浙江等地的茶农炒茶技术的成熟,从外形上看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且市场上除老字号的茶叶店外,一般销售的
均为浙江等地的碧螺春,甚至是部分老字号因为市场的冲击也将店中100元以下的洞庭碧螺春换成浙江碧螺春销售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那是否是四川碧螺春、浙江碧螺春能与洞庭碧螺春抗衡了呢?四川碧螺春、浙江碧螺春的价值与价格是否匹配呢?
请比较下面的表格:
正宗碧螺春的独特形状
首先,正宗碧螺春茶叶品种属于“洞庭山群体小叶种”,所以成茶碧螺春“纤细”是它的一个重要独特形状,就如同小家碧玉般的苏州女孩,一方水土,一方人和物,碧螺春同样如此,六七万的鲜叶做
成一斤的成品碧螺春,可以想象碧螺春茶叶的“纤细”。
其次,卷曲呈螺。
碧螺春独树一派,其流派特征也主要是这个特征。
比如浙江普陀山的佛茶,也有这两特征,它属于碧螺春这个流派,而不叫碧螺春。
再如浙江的金奖惠明茶,也与碧螺春同属一个流派。
而这一特征中的“卷曲呈螺”在“图一”中太夸张了,几乎呈“螺蛳”状了,不知道“图一”的茶叶产自哪里,但它的制作工艺中太强调“卷曲呈螺”这一特征了。
而我们洞庭山的碧螺春除了“卷曲呈螺”还有更主要的特征就是“蜜蜂腿”、“铜丝条”这两特征。
所以“卷曲呈螺”并不是辨别正宗碧螺春的“首要特征”。
可以说“蜜蜂腿”、“铜丝条”是洞庭山以外的茶叶种所制作不出来的。
最后,身披白毫。
正宗碧螺春的白毫如同蜜蜂腿上的绒毛,而并非“金丝猴毛”。
实际上正宗碧螺春的这两个特征不纯粹是制作工艺上的差异造成的,也是有“洞庭山全体小叶种”这一青叶本身特征决定的。
以上是从正宗碧螺春外形的三个核心特征去讲述的,只要真正理解了,“绒毛清晰,如金丝猴毛;呈螺状”这种茶叶就可以从你的正
宗碧螺春茶叶世界中剔除出局了。
本文讲述的正宗碧螺春的核心外观特征:“纤细”、“蜜蜂腿”、“铜丝条”。
这样去理解正宗碧螺春,那就八九不离十了。
千万别被“螺状”茶叶误导为正宗碧螺春的区分特征。
另外再加上对正宗碧螺春的干茶色泽、茶汤、叶底、香味、口感方面的掌握,你就成了区分正宗碧螺春的行家了。
区别正宗洞庭东、西山碧螺春和外地碧螺春
要点。
*色泽:正宗洞庭东、西山碧螺春有光泽,色翠绿带黄,其他碧螺春暗淡,但青里带黄,主要无光泽。
*香气:洞庭东、西山碧螺春香气浓烈,清香带花果香,主要它生长在果园之中和东、西山的特有水土有关。
其他碧螺春香气不足,因为它是新茶也有一点香气,但没有清香和果香,外地碧螺春有奥土气,有青叶气。
*口味:洞庭东、西山碧螺春喝到口中很顺口,有一种甘甜、清凉、味醇的感觉,有回味,主要是口味醇.其他碧螺春喝到口中有涩、凉、苦、淡的感觉,无回味,还有青叶味。
*外形:洞庭东、西山碧螺春具有卷曲如螺、茸毛遍体,银绿隐翠三个特征。
但目前的其他碧螺春制工也很好,因为他们的产量高,都选择嫩芽或单芽炒制,所以毫毛很多,冲泡出来很细嫩,同样的级别碧螺春在价格上相差2位以上,其他碧螺春最高位在150左右,洞庭东、西山碧螺春单芽产量及少,价位在600元以上。
鉴别掺入有毒添加物的碧螺春茶叶主要方法是看碧螺春茶叶的小绒毛颜色有无发黑。
有毒添加物的碧螺春茶叶识别方法:正常“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掺加化学原料铅铬绿的“碧螺春”发黑、发青、发暗;用开水冲泡后,正常“碧螺春”看上去柔亮、鲜艳,加色素的看上去暗黄。
另外,正常的“碧螺春”茶叶上有白色的小绒毛,着色茶叶的绒毛则是绿色的。
洞庭碧螺春茶叶真假怎么辨
1. 满身毛:就是碧螺春成品茶由白毫遮掩,茸毛紧贴茶叶,按照遮掩程度即茸毛密布的程度区分碧螺春茶的优次。
2. 铜丝条:是指碧螺春茶条索细紧重实,冲泡时迅速下沉,不浮在水面。
3. 蜜蜂腿:是指碧螺春茶的形态像蜜蜂的腿,这是区分真假碧螺春和加工技术好坏的重要特征之一。
4.洞庭碧螺春茶的内质特征通常形容为“一嫩三鲜”。
“一嫩”是芽叶特别细嫩,每500克碧螺春茶含嫩芽5万—6万个以上,芽大叶小,芽叶尚未展开。
“三鲜”是指色鲜艳、香鲜浓、味鲜醇。
色鲜艳是指碧螺春茶不但外形色泽银绿隐翠、
光彩夺目,而且茶汤碧绿清澈、鲜艳耀人,叶底嫩绿亮丽。
香鲜浓是指碧螺春茶的香气,在清清的茶香中透着浓郁的花香,使人迷恋和陶醉。
味鲜醇是指碧螺春茶的鲜爽茶味之中另有一种甜蜜的果味,使人百饮不厌,回味无穷。
碧螺春茶艺也是碧螺春茶文化的精华,这套碧螺春茶艺共十二道(十一)道程序。
一、碧螺春茶艺表演器皿的选择
玻璃杯若干个,电随手泡一套,茶荷一个,茶道组合一个,茶巾一条,木茶盘一个
二、碧螺春茶艺基本程序
1、点香——焚香通灵(这道程序可取消)
2、涤器——仙子沐浴
3、凉水——玉壶含烟
4、赏茶——碧螺亮相
5、注水——水涨秋池
6、投茶——飞雪沉江
7、观色——春染碧水
8、闻香——绿云飘香
9、品茶——初尝玉液
10、再品——再啜琼浆
11、三品——三品醍醐
12、回味——神游三山
碧螺春茶叶表演图片
三、碧螺春茶艺解说词
现在请各位嘉宾来品啜难得的茶中瑰宝,并欣赏碧螺春茶茶艺。
这套茶艺共十二道(十一)道程序。
第一道:焚香通灵(可取消这道程序)
我国茶人认为“茶须静品,香能通灵”。
在品茶之前,首先要点燃这支香,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以便以空明虚静之心,去体悟这碧螺春中所蕴涵的大自然的信息。
第二道:仙子沐浴
今天我们选用的是玻璃杯来泡茶,晶莹剔透的杯子,好比冰清玉洁的仙子,“仙子沐浴”即再清洗一次茶杯,表示我们对各位的崇敬之心。
第三道:玉壶含烟
冲泡碧螺春只能用80度左右的开水,在烫洗了茶杯之后,我们不用盖上壶盖,而是敞着盖,让壶中的开水随着水汽的蒸发而自然降温,请看这壶口蒸汽氤氲,所以这道程序称之为“玉壶含烟”。
第四道:碧螺亮相
“碧螺亮相”就请大家鉴赏于茶,碧螺春有“四绝”: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生产一公斤特级碧螺春约需要采摘七万个嫩芽,你看他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射披毫,银白隐翠,多象民间故事中的田螺姑娘。
第五道:雨涨秋池
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个很美的意境,“雨涨秋池”即向玻璃杯中注水,水只宜注七分满,留下三分情。
第六道:飞雪沉江
即用茶导将茶荷里的碧螺春依次拨到已冲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满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翻飞,煞是好看。
第七道:春染碧水
碧螺春沉入水中后,杯中的热水溶解了茶里的营养物质,逐渐变为绿色,整个茶杯好象盛满了春天的气息。
第八道:绿云飘香
碧绿的茶芽,碧绿的茶水,清香袭人,这道程序是闻香。
第九道:初尝玉液
品饮碧螺春应趁热细品,碧螺春色淡,香幽,汤味鲜雅。
第十道:再啜琼浆
这是第二口茶,二啜感到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醇。
第十一道:三品醍醐
品第三口茶时,我们所品到的已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气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机,在品人生百味。
第十二道:神游三山
古人讲茶要静品,茶要慢品,茶要细品,在品了三口茶之后,请各位嘉宾慢慢自斟细品,静心体会“清风生两腋,飘然几欲仙,神游三山去,何似在人间”的绝妙感受。
碧螺春采制技艺
持芽叶匀整一致。
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
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
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