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解析劳伦斯的女性观
关系 中总是居 于主导和支 配地位 , 仅 自己冷落 、 不 鄙视 和排 斥丈夫 , 而且牢牢控制孩子 , 不让他们接 近他 。 这类女性形象 的突出代表是 L 子与情人》 中的母 亲格特鲁德 ・ 莫瑞尔。 莫
为主人公而引起轰动的 ,没有女人便没有 劳伦斯 的作 品, 便 没有劳伦斯的巨大成 就。” 对这些女性形象的认识和评价众 说纷纭 , 而劳伦斯 的女性观也成为争议 的焦点 。有 的批评家 认 为劳伦斯是妇女解 放的拥护者 和实践 者 , 也有的对他真实
英语言文学。
一
6 6—
20 第 4期 09年 ( 总第 10期 ) 1
齐齐哈 尔师 范高等专科 学校 学报
Ju o m ̄ o q a J no ah ̄’ o ee fQii r u irTec e C U g h
N o. 2 0 4, 0 9
Ge e  ̄. o 1 0 n r N .1
解 析 劳 伦 斯 的 女 性 观
作为 2 0世纪上半叶最具有争议性的作家之一 ,戴 ・ ・ 赫 劳伦斯在短短 的二十几年 的创 作生涯 中用诗一般 的语 言和 超越传统的模式塑造 了身 份各异 、 性格迥然的众多“ 新女性” 形象 。 女性形象或女性意识是劳伦斯作品创作 的重要主题 和 主要特色 。 评论家认为 :劳伦斯 的作品几乎无一不是以女人 “
准确地表现了女性心理和两性关 系表示 赞赏 , 有的则以发展 的眼光来看待劳伦斯 。 但更多的对他 的女性观提 出了尖锐的 批评 , 指出他作 品中男权主义倾 向。劳伦斯对女性 的态度是 矛盾 的。一战前他欣赏“ 新女性 ” 的独立 、 大胆 、 智慧, 对女权
主义运动抱着支持和拥护的态度 , 甚至设想妇女将会在重建 国家的事业 中发挥举 足轻重的作用。 新女性” 但“ 的出现逐步 “ 威胁” 动摇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意识 , 而劳伦斯处于一个 有父权制传统 的社会里 , 男性 中心 主义 的思想 给他打下 了深
《马贩子的女儿》中女性形象解析
《马贩⼦的⼥⼉》中⼥性形象解析2019-10-30内容摘要:《马贩⼦的⼥⼉》是劳伦斯的著名短篇⼩说,劳伦斯通过对其中的⼥主⼈公梅布尔的细致刻画,彰显出⾃⼰⼒图打破⽗权制男尊⼥卑的现状的意识。
本⽂试从⼥性主义视⾓对⼥主⼈公梅布尔的形象进⾏剖析,旨在还原⼀个坚强独⽴,内敛⾃信,有⾦钱意识,在困境中觉醒,⼒图反抗,追求平等爱情却最终还是需要等待“王⼦”救赎的“灰姑娘”式的梅布尔。
关键词:梅布尔⽗权制⼥性主义⼥性主义认为,⼈类社会是⼀个由男性主宰的社会,⼥性在家庭和社会⽣活中都遭受男性的压制。
20世纪⼥权运动的重要理论家和创始⼈,西蒙·德·波娃在其作品《第⼆性》中,提到“⼀个⼈之为⼥⼈,与其说是‘天⽣’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波娃,1986:23)在⽗权社会中,⼥性就是男性的附属品,⼥性的存在就是为了满⾜男性的需要。
⼥性⾓⾊往往被贬低到与男性“第⼀性”(the One)相对应的“第⼆性”或“他者”(the Other)。
(Charles, 2004:146)因此在男权⾄上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性没有⾃⼰的话语权,长期被压抑,被异化,被主流⽂化推向边缘,从⽽失去⾃我,成为“家中的天使”。
劳伦斯(wrence)的短篇⼩说《马贩⼦的⼥⼉》写于1916年。
作品描写了27岁的⼥主⼈公梅布尔,在负债累累的家⾥充当三个哥哥的佣⼈,因⽗亲去世,家道中落,她⽆依⽆靠,再加上哥哥们的冷酷⽆情,狠⼼排挤,她在给母亲上完坟之后,选择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冰冷的⽔塘,想⽤溺⽔⽽亡来结束⾃⼰的孤苦⽣命。
然⽽,乡村医⽣弗格森的恰巧路过,拯救了梅布尔,苏醒后的她,⾯对医⽣,满是恐惧疑虑,但最后⼈性的本能冲破了两⼈的精神防线,在⾎⾁之躯的相互撞击下,两⼈萌发了⽆法⾔说,突如其来的情爱。
故事的情节虽然简单,但⼥主⼈公梅布尔和乡村医⽣弗格森之间瞬间爆发的爱情,令许多读者困惑不已。
本⽂试从⼥性主义视⾓对⼥主⼈公梅布尔的形象进⾏剖析,旨在还原⼀个坚强独⽴,内敛⾃信,有⾦钱意识,在困境中觉醒,⼒图反抗,追求平等爱情却最终还是需要等待“王⼦”救赎的灰姑娘式的梅布尔。
跃然纸上,浮于光影——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电影改编作品中的刻画
收稿日期:2020-4-12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离散批评理论下的邝丽莎作品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2040);2018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外语类一般项目“离散批评理论下的美国族裔文学研究———以华裔女作家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SWB-26)。
作者简介:彭静(1982—),女,江苏徐州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跃然纸上,浮于光影———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电影改编作品中的刻画彭 静(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基础部,江苏南京 210088) [摘 要]在劳伦斯的一生中,女性构成他生命的基本元素,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都几乎以女性为主,并且她们的原型也大都来源于劳伦斯生活中接触到的女性。
这些女性在劳伦斯的笔下或主观强势、或浪漫梦幻,抑或反叛、独立,而当这些跃然纸上的女性形象被搬上银幕后又是如何从流动的光影中脱颖而出的呢?本文结合以劳伦斯最具代表性的三部小说《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蓝本而改编的电影,探讨改编后的电影中所突出的女性主题及刻画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电影;女性形象;劳伦斯;电影改编[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2020)12-0189-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0.12.084[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女性电影”是指电影家们在创作中自觉地探讨女性意识,大量娴熟地运用女性特有的创作表达方式,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及对女性生存的压抑,以崭新的人文观点和全新的美学理念,鲜明地颠覆父权中心文化的“女权主义”创作方式来拍摄的电影。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传统的父权制受到了冲击与挑战,女性的地位得到提升,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开始逐渐进入到主流意识形态。
女性开始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劳动、接受教育,她们不再是男人的附属,而在各个领域中显示自己的才能、扮演更丰富的社会角色。
《儿子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神州文学《儿子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徐宏宇天津师范大学摘要:《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
在这篇小说中,他主要讲述了保罗这个年轻人走向成熟的过程以及他和母亲之间的感情纠葛。
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现代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家庭妇女劳动价值的忽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女性的精神世界。
本文通过分析《儿子与情人》中三位主要女性——莫莱尔夫人、米丽安和克拉拉三位女性的人生,深入了解对劳伦斯的这部作品。
关键词:女性主义;《儿子与情人》;男权社会《儿子与情人》主要描述了保罗·莫莱尔的生活,小说从保罗的父母结合写到母亲的凄凉逝世。
在《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作为一个艺术家,其生活与成长与三个女人密切相关,分别是保罗的母亲——莫莱尔夫人,他的初恋——米丽安和他的第二个情人——克拉拉。
无论是精深还是肉体,这三个女人都是保罗的人格的支撑,也都成为了保罗走向成功的踏脚石。
1.莫莱尔夫人在《儿子与情人》这篇小说的开始,莫莱尔夫妇婚姻的不幸已经显而易见,这也为其后的冲突奠定了基础。
在小说中,工业化的严重后果随处可见。
“那时,田野里全是这种煤窑,其中有些早在查理二世时就已开掘,为数不多的矿工和驴子整日忙碌着,像蚂蚁挖大地一样,他们在小麦田里,在草地上,堆起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土丘,留下了块块黑色的场地”。
这些描写暗示着莫莱尔一家生活在一个畸形的工业社会中,家人之间难以沟通,遭受着工业化的负面影响。
莫莱尔夫人在家中没有地位,是作为丈夫的私有物品而存在的。
然而莫莱尔夫人并不是一个甘于平淡的家庭妇女,其情感始终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在刚遇到莫莱尔先生时,她被他所吸引,但是在爱情的激情消退之后,小资产阶级家庭的出身和所收的教育使她和莫莱尔先生无法沟通。
莫莱尔夫人希望在生活琐事之外和莫莱尔先生有精神层面上的交流,然而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工人出身使得莫莱尔先生无法理解她的精神需求。
莫莱尔夫人渴望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由于与丈夫太过于不同,他们的婚姻无疑是一段悲剧。
由厌男者到彻底的屈服者_劳伦斯后期小说创作中女性观的退变历程及原因探析
⑩ ” 在签上萨默尔斯夫人大名的时候, 她感到 尔斯的爱称) 。
比自己结婚登记时签名还心慌。 在劳伦斯看来, 女人天生就是家庭动物, 她们的才能仅 仅限于家庭和厨房, 她们无力去理解甚至参与政治、 经济、 文化等社会生活, 并且, 即使在家庭中, 也应听命于丈夫, 而 《袋鼠》 且应乐于如此。所以, 劳伦斯在 中用整整一章, 来论 证哈里埃特和洛弗特的爱之舟应有的权力关系。 劳伦斯认为: 在婚姻之舟建立伊始, 有三种地位可供男 人选择: 被尊敬的君王和主人、 完美的爱人、 真正的朋友和 伴侣。而聪明的女人会将自己的丈夫放在君王的地位, 从 而将婚姻之舟推入安静的港湾, 如果奢求后两者, 特别是 “完美的爱人 ” , 结局往往是大灾难, 等待着婚姻主角们的 “离婚、 。对于女性来说, 是 深恶痛绝和最卑鄙的谩骂” 将自 — —阿佛罗狄忒的地位, “至 让丈夫做 己置于大海的女主人—
①
一
厌男者
《阿伦的杖杆》 ( 1922 ) 中, 在 劳伦斯着力批判了婚姻中 因为他认为婚姻中的厌男者比拒绝男人的老处 的厌男者, 女或女同性恋者更加有害。 正是她们的贬低、 利用、 排斥、 拒绝、 冷淡、 对抗, 使得男人们在婚姻中丧失了尊严、 责任 感、 爱与性的能力。因为男性是世界和宇宙的主宰, 这样也 就使得世界和宇宙失去了活力和生机。 、 其实, 这种 女 性 形 象 模 式 的 塑 造, 在《逾 矩 的 罪 人 》 《儿子与情人 》 中已有雏形。 崇尚精神至上的女性的个性 因素里就包含着厌男的成分。西格蒙德的死不仅是由于海 伦娜的拒绝, 也是由于妻子、 儿女的拒绝。 不管是妻子比阿 特丽丝还是情人海伦娜, 她们都并不爱西格蒙德, 她们一个 要的是他能照顾家庭, 一个要的是精神上的交流, 可她们谁 也不爱他, 也不要被他爱着。由此, 西格蒙德陷入了灵魂和 身体的双重困境, 当然还有社会舆论困境。 可供选择的解
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摘要:大卫▪赫伯特▪劳伦斯的一生有很多经典巨作,他是一名出色的小说家,诗人,同时还是一名戏剧家和画家。
其中他的小说成就尤其斐然,也引来许多褒贬不一的评价,在他的这些小说作品中,描绘出了一些经典的女性形象,本文着重从他的短篇小说出发,分析他笔下的各具特色的却又不尽相同的女性形象。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一个九月,一名孱弱瘦小的男婴诞生在英国诺丁汉郡的一个村镇上,他就是一代文豪——大卫▪赫伯特▪劳伦斯,他的父亲是一名英俊善舞的煤矿矿工,而他的母亲却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小姐,不论是身份背景,还是文化水平都有着巨大差距的二人的结合纯属是一个美丽的冲动。
婚后贫困窘迫的生活和粗鲁不负责任的丈夫使她对这场婚姻失望透顶,憎恨丈夫的同时,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体弱多病的劳伦斯身上。
就这样,劳伦斯从小就在浓稠厚重的母爱中成长起来,母子之间的感情十分亲密,一度被后人称道其为恋母情节。
这在他今后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
在他的笔下,女人以不同的身份形象出现,未婚的少女,已婚的妇女,以及已育有孩子的母亲。
这正是女人一生中在不同的人生时段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她们大都是美丽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对爱情对婚姻充满了希望和憧憬,然而她们却被现实的婚姻改变了,扭曲了,确切的说是被她们的丈夫改变了,扭曲了。
劳伦斯在小说中往往配给她们粗鲁冷漠又不负责任的丈夫形象,后人认为这种配对的原型正是劳伦斯本人的父母,然而他笔下的男人们之所以这幅形象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这是有这深刻社会根源的。
当时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时代,工厂的机械化生产和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特有的物质文化改变了男人们,扭曲了男人们,男人们变得冷漠无情,受害者首当其冲就是他们的妻子,女人们被男人们改变了,也变得只知道追逐金钱,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淡漠不已,这就使孩子们得不到原本应属于他们的母爱,亲情,等到孩子们长大了也会把这种负面的性格带给他们的妻子,这种恶性循环可以称得上是贻害无穷的。
从《儿子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劳伦斯的女性观
综合论坛新教师教学一、《儿子与情人》中的三种女性形象1.1 莫瑞尔太太作为小说《儿子与情人》开篇出现的女性角色—莫瑞尔太太,是一个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有着忠实宗教信仰的女子。
这个女子气质高雅,有着上流社会大家闺秀的风范。
这样一个注重精神生活的女子最后却嫁给了一个只注重感官生活的普通矿工,过着和其他矿工妻子一样的普通生活,“暮色垂降时,不爱出门的主妇们便戴着白围裙站到小巷的拐角处扯闲话,把两条膀子抱在一起,莫瑞尔太太孤零零无人作伴,幸好她已对此习以为常了”[1]。
她的丈夫每每结束繁重的工作后,便会去小酒馆和几个朋友喝酒,每次酒醉回来,两人总是话不投机,她嫌丈夫话语粗俗,丈夫认为她不够体贴温柔,不能理解她。
然而,两人每次争斗之后,莫瑞尔太太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价值标准,一心想要改造丈夫却在一次次期望后落空。
与莫瑞尔婚姻生活的开端就已经预示着她未来的悲剧性结局。
一方面,她是维多利亚时代男权主义的牺牲者。
同时,她又不甘心降低自己的价值标准,成为丈夫的附属品,所以,她开始为自己的存在和女人的权利进行抗争。
而她的丈夫莫瑞尔先生在这样一个特定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背景下,是一个典型的现代产业工人的悲剧代表,干活的环境危险、肮脏,下班后只能靠酒精来麻醉自己,成为了为资本家干活的机器,而他人性的本能也被压抑和摧残。
莫瑞尔家庭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牺牲品。
在这之后,她将所有的爱和生活重心放在了她的孩子身上,努力将他们培养成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上等人。
作为他们孩子威廉、保罗深受其害,在母亲这样几近变态的呵护下,他们失去了自我,成为了母亲的藉以达成自己心愿的工具,特别是小儿子保罗,他和母亲相处的时间最长,母亲对他的束缚是他严重心理缺陷的罪魁祸首。
他的爱情每次都是无疾而终,因为母亲会用尽一切办法阻止他和女友的相恋。
可见,莫瑞尔太太对抗争之路的理解太过极端和片面,虽然在这期间,她参加了妇女俱乐部,写文章,看似她成了人生的赢家,但是家庭却已分崩离析,丈夫与她成为了路人,儿子成为了她的傀儡。
从乌苏拉到康妮——简论劳伦斯对女性态度的转变
爱的完美结合 。 通过安东尼 , 她将 自己的心灵探索和对生活的渴
望交织在一起 。遗憾的是 , 由于不 同的个 陛和想法 , 她不得不与
有人认为劳伦斯是男子沙文主义者 。另有人认 为他塑造 了
很多女性形象 , 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本文通过小说 中的两个女性
安东尼这个毫无生气的、 冷漠的人分开 。 从这样的描 写中不难看 出, 乌苏拉具有独立 自主 、 争取平等的一面。她决定走出男性掌
力的发生 , 因此形成了第一 波女权运动闭 。
立。 乌苏拉继续寻找着独立和幸福。 在她身上 , 我们高兴地看到了 女. 陛在历史上的真正改变 , 她是一个有决心并且独立的女人。 二 、恋爱 中的女人》 虹》 《 是《 的续集 , 小说依旧以布朗文姊妹 的爱情和生活为主线 。在这里 , 乌苏拉与本 区督学伯金相爱了 。
控的世界 。 她想出去 工作 , 也想知道关于爱情 的事情 。 一句话 , 她 拒绝重蹈母 亲的覆辙。圜 批判 当时的社会秩序 , 并试 图探索现代
形象还原劳伦斯既是一个 “ 女权运动 的支持 者” 又是一个大男 ,
子主义者 , 揭示他在不 同时期对女性态度 的转变 。
女 权 主 义运 动 的 影 响
从 的女人。对乌苏拉来说 , 她一心要让对方成为爱情的“ 囚鸟” , 她希望的是伯金能全身心地沉醉于 自己的爱中 ,可伯金却不会
从 《 》 恋 爱 中 的 女人 》 虹 到《
一
那样做 。 乌苏拉是美丽 、 温柔 , 充满母性的 , 最后陶醉于 自己的婚姻 生 活 ,但婚姻给她带来 的新生活却是在伯金 的口述下写了辞职报 告, 从那以后她分享 了丈夫 的三处房产 、 仆人和汽车 , 成为他的仆
关于劳伦斯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2012年第·1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7期Dec2012[摘要]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小说充满各种女性形象,在英国的工业革命进程下,这些女性在道德和封建传统的压制下都显得苍白无力,却又是一个个有着彩虹般梦想的女人。
论文将通过对劳伦斯的小说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其女性形象和劳伦斯如何表达他对女性的关注与理解。
[关键词]劳伦斯;女性形象;社会进程;束缚[中图分类号]I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2-0191-02关于劳伦斯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吴红光(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3)D.H.劳伦斯的小说充斥着大量的性爱画面和爱情心理,他的小说命途坎坷,曾经被定为禁书。
后来经过众多的文学家和学者研究后,劳伦斯小说中的性爱并不只是单纯的淫秽和肮脏,它更多的是一种人性追求自由和爱情、勇于打破枷锁、回归原始欲望的情感。
人的本性通过许多女性形象在劳伦斯小说中展现无遗,有人说这像淫秽小说,色情、低级,只是利用小说的写作手法来掩饰自身的肮脏思想,但是真正明白劳伦斯小说的人才会知道,其小说中的女性都是值得骄傲和赞扬的,不甘被束缚和捆绑,不甘被封建和礼教所侵蚀,将人类的原始欲望散发出来,这才是真正的伦理思想。
一、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写作背景D.H.劳伦斯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作家,他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只有45岁的他不像其他作家那样享有受人崇拜的地位,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受到世人的审判。
劳伦斯的成长背景是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时代,在这个文明与封建相撞击的时代下,物质与意识、自由与紧闭、伦理与欲望,这些都在劳伦斯的小说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他的小说致力于两大主题,第一是理性的束缚和对文明时代的否定;第二就是两性关系。
论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形象
《戏剧之家》2019年第23期 总第323期247文化天地论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形象马小宇(辽宁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作者简介:马小宇,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
【摘 要】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军事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而这一时期的英国女性文学也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本文便从二十世纪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这一作品中品读他笔下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厄休拉;葛珍;赫麦妮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247-01一、大卫·赫伯特·劳伦斯及其作品《恋爱中的女人》简介大卫·赫伯特·劳伦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批评家、诗人、画家。
代表作有《恋爱中的女人》《虹》《儿子与情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等。
出生于矿工家庭的劳伦斯从事过屠户会计、厂商雇员和小学教师等工作,又曾在国内外漂泊十几年,再加上与父母之间的摩擦,导致了他对于现实抱有批判否定的态度,这对于他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鲜明,无一不彰显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有真理的实体。
《恋爱中的女人》出版于1920年。
作品围绕两对恋人的感情纠葛展开:厄休拉与督学伯基怀着对生命的热爱,不顾一切阻碍,最终幸福地走到了一起;厄休拉的妹妹葛珍与矿业大亨杰拉尔德由于观念上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关系破裂,杰拉尔德在风雪漫漫的深谷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说既有感人的情节,又有悲伤的部分,所以给人的感触是千变万化的,文中关于女性的描写更是引发了人们严肃的思考。
二、《恋爱中的女人》的女性形象(一)追求自由的灵魂——厄休拉。
厄休拉是一个不断摆脱社会化,追求探索新世界的女性。
厄休拉不满旧社会给予她的种种束缚,在与伯基由对抗到反抗中,厄休拉不断地否定旧自我和旧社会,不断追求新自我和新社会,甚至在她为与伯基结婚做准备购买旧椅子后,意识到旧椅子是旧时英国和病态社会的象征,便丝毫没有犹豫地将椅子转送他人,这一细小情节便足以折射出厄休拉对当时病态社会的厌恶,足以显示出她想摆脱旧自我的决心。
解读《恋女》中的女人们
2006年 第1期 辽东学院学报 第8卷 总第46期 No.1.2006 JOURNAL OF L I A ODONG UN I V ERSI TY Vol.8,Su m No.46解读《恋女》中的女人们刘晓露①(长沙大学外语系,湖南长沙 410003)摘 要: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
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关键词: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6)01—0047—04 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以下简称《恋女》)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是对一个痛苦而绝望的时代的写照。
作者用启示性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诊断、批判、解构了渗透着理性与危机的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两性关系。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安排,劳伦斯表达了他对威胁自然和生命本能的机械力量、理性主义、强力意志的反对态度。
书中三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正从不同角度代表了他的价值取向。
古娟:扼杀生命的艺术家厄秀拉和古娟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姐妹。
古娟是一名雕刻艺术家,对她创作的艺术作品,姐姐厄秀拉曾作过一番评论:“她总是在做些小东西,诸如那些可以放在手掌上玩的鸟啦,小动物啦。
她喜欢把看戏用的望远镜倒过来看,并以那种方式观察世界。
”[1](P38)把望远镜倒过来看,可以使东西看上去比实际的要小,而小的东西更容易被控制、被掌握。
此外,古娟对周围人物的观察就如同她对待自己的艺术作品一样,“她把每个人都当作完整的人来看,把他们当作小说中、绘画中或舞台上的木偶,总之看作塑造完毕的人物。
当他们一一从她眼前走过,仿佛他们走进了自己的环境,仿佛他们永远如此。
在她看来,他们已塑造完毕,封起来打个记号,就已大功告成。
劳伦斯及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
INTELLIGENCE(上接第63页)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到二者相互影响的第二个方面“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质状态起决定作用”时,我先让同学们重温一下课前的小事例“木桶效应”,尔后提出问题:决定整个木桶容积的是哪块木板并说明理由?同学们经过激烈讨论,明确最短的木板的长度决定着整个木桶的容积,领会关键部分的性质能对整体的状态起决定作用。
后引入棋局“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理解关键一招决定满盘棋的胜负,使学生加深理解。
最后巩固,找寻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失事的原因,明确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例子,环环相扣,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小故事的引入,给同学们学习哲学提供了一片愉快的天空。
通过以上小故事的解析,使原本枯燥难懂、不易接受的哲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一生命运多蹇,作品虽一再遭禁,但最终仍得到世人肯定。
他的一生虽然只走过了短短的四十五载,却因丰硕的著述而有着丰富的含义。
劳伦斯是一个文学多面手与多产作家,一生写过13部长篇小说,70部中短篇小说,10部诗集,4部戏剧,5部文学评论,4部散文集,3部游记以及大量书信,以长篇小说著称,长篇小说标志着他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
同时,劳伦斯还是画家和思想家。
劳伦斯的名字第一次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早在1922年胡啸先的《评<尝试集>》,而著名作家郁达夫和林语堂对其作品高度赞扬开起了中国人对劳伦斯的研究,这种研究热情持续了将近20年。
国内劳伦斯研究依然集中在对其长篇小说的研究上,特别是其中的四部主要小说,即《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而对其他小说,特别是对其诗歌、散文等的研究较少,这一研究不平衡现象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简说劳伦斯钟爱的女性
简说劳伦斯钟爱的女性——厄秀拉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伟大作家之一劳伦斯(D.H. Lawrence, 1885-1930) ,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白孔雀》(1911)中的莱蒂类似爱米莉•勃朗特笔下的凯瑟琳,一方面有一种追求无拘无束的、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爱,另一方面又在各种社会道德的约束下求生存,在弗洛伊德所称的“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冲突之下,选择了后者,用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来压制本能的冲动,生活在痛苦和无聊之中;《儿子与情人》(1913)中,毛耐尔太太在丈夫使她失望的情况下,将一切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差点儿葬送了儿子保罗的前程,由于保罗有恋母情结,其女友密里安成了软弱的精神恋者,而另一女友克劳拉只是满足了保罗的肉体需要,与保罗并无多少爱可言。
《虹》(1915)中的安娜在年轻时曾有过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威尔成婚后,她“充满了信仰的分歧,感情的挫折,性格的冲突和争夺支配地位的斗争。
”只能从情欲和生儿育女中获得些许生活的乐趣。
《恋爱中的女人》(1921)中的古德伦则满脑子幻想,不切实际,追求冒险。
读者不难看出,作家并不赞赏他刻画的这些女性,她们身上都存在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综观劳伦斯大作,我们可以发现,劳伦斯最钟爱的,花费了很多的笔墨,跨越了两部作品,极力打造的血肉丰满的知识女性,并将个人的经历和世界观倾注在这个女人身上,极力歌颂她,赞美她。
这位劳伦斯系列作品中的女性就是厄秀拉。
虽然厄秀拉身上还存在一些缺点,算不上十全十美,但她那不向丑恶的现实妥协,敢于向旧式的传统观念宣战,看破红尘,超凡脱俗,为追求真理虽屡遭失败却永不失希望的气质,正是作家努力寻找的东西,是作家面对肮脏的西方现代文明而采取的一种人生态度和进行的探索。
作家后来的力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塑造了另一位相同气质的女性科妮,也只是厄秀拉形象的翻版。
劳伦斯的作品未被他所生活的时代所接受,在他逝世三十年后,他的作品的影响力才越来越大。
thecountryhusband解读
《The Countryman’s Husband》解读一、引言《The Countryman’s Husband》是一部由英国作家D.H.劳伦斯创作的短篇小说,该小说以乡村生活为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探讨了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本篇文档旨在深入解读这部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二、主题解读《The Countryman’s Husband》主要探讨了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男性被视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和社会地位的代表,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女性地位的提高,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劳伦斯通过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展现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困惑和挣扎。
首先,小说中呈现了主人公与其他男性角色的不同之处。
主人公是一个热爱自然、关心家庭的人,而其他男性角色则是传统意义上的“男子汉”,他们注重面子、追求权力和地位,忽略了家庭和自然的价值。
这种对比展示了作者对传统男性角色的质疑和反思。
其次,小说中探讨了男性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角色。
在乡村社会中,男性通常被视为家庭的领袖和保护者,但劳伦斯通过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对话和互动,展现了这种观念的局限性和不公正。
主人公在面对家庭问题时,更愿意倾听妻子的意见并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平等和合作的家庭关系与传统的男性角色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小说中反映了社会变革对男性角色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乡村社会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男性在面对这种变革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和困惑。
劳伦斯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表达了对这种变革的批判和对传统价值的怀念。
三、人物形象解读《The Countryman’s Husband》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主要人物包括主人公、妻子和其他男性角色。
1. 主人公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热爱自然、关心家庭的人。
他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角色,并努力成为一位平等的家庭成员。
他倾听妻子的意见,关心她的感受,努力与她共同解决家庭问题。
劳伦斯的小说《公主》
z 、 年 o1
《 田师拖 专斜 学枝 学报 ( 文综 合舨 和 汉
n 第 3 卷 第 二 期 O总Biblioteka 了 0劳伦斯的时代背景
灰主人公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一直到三十八岁从来没有对哪个男人感
为方式,然后他们要寻找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把这一切表现 出来 。” 其次,从写作的语言和作 品的接受者看,译者所用的语言与民族文 学家所使用的语言是一样的, 他们 的作品所面临的读者也是一样的。 从作品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看 ,翻译文学不仅与 民族文学发挥着 同样 的作用与影响,有时它的作用与影响甚至还大大超过 了民族文学的 作品。无论是歌德、拜伦 ,或是巴尔扎克、福楼拜等 ,他们之所以 能对中国文学产生巨大 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他们作品的译本。 著名诗人辛迪在回顾 自己的文学生涯时曾说: 他 ( “ 指鲁迅 ) 的 译品,从他和弟弟周作人合译的 《 域外小说集》起 ,也是大多都看 了一遍 。通过他们和郭沫若沈雁冰等人的译文 ,我看 了不少 日 本旧 俄以及东欧等国家的作 品。 谢天振认为翻译文学应该归属于民族 ( 国别)文学,但他也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把翻译文学完全等同于 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他在肯定翻译文学在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史 上的地位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翻译文学与其 的差异 。
劳伦斯时代的英 国正处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兴盛 的时 代,战后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 巨变,工业文明下道德日趋颓败,人 与人之 间关系疏远冷漠 ,人的本性受到摧残。… 劳伦斯在思想上继承了叔本华,帕格森,尼采和弗洛伊德等近 代非理性主义思想,强调直觉 ,本能,潜意识 的重要性,关注人的 译作的民族性特征才做出的结论,依据的是文学翻译 的特征,依据 汉语 的演变和成熟,对文学观念的转型和革新,都起到了不可替代 的是翻译家劳动的再创造性质 ,依据 的是译作 的作者一一翻译家的 的特殊作用。翻译文学的兴起丰富并发展 了中国的文学语言,中国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性主义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性主义发布时间:2021-12-27T05:16:04.03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3期作者:马沁香[导读]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作为 D. H. 劳伦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一直以来备受争议。
天津外国语大学摘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作为 D. H. 劳伦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一直以来备受争议。
一些女性主义者认为,由于劳伦斯在书中对性爱场面直接大胆的描写宣扬了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这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羞辱,因此,这本书被禁了很长一段时间。
然而,我们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来理解这部小说——劳伦斯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其实在于鼓励女性勇敢的为自己而活,鼓励她们勇敢的追求真正的幸福,这是一个女性自由的宣言。
在这篇论文里,通过对写作手法,女主人公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主要情节的分析,我们将从中发现一种先进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D. H. 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女性主义;写作手法;主要情节一、前言本文重点关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权主义,通过它,研究人员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劳伦斯其他作品的主题。
此外,它可以作为劳伦斯女权主义思想的一个佐证,也是女权主义发展过程中不同形式的佐证。
它可能有助于激发人们对当今中国女性地位的更深入思考,并有助于提高女性地位。
通过分析写作手法、女主人公的塑造和整篇文章的结构,可以对这部小说中的女权主义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在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负面评论中,一些女权主义者批评劳伦斯的沙文主义。
凯特?米莱特 (Kate Millett) 在她的书《性政治》(Sexual Politics) (2015) 中写了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评论。
她说,劳伦斯是通过女主角的言行宣扬沙文主义和阴茎嫉妒,试图压制女性的精神和意识。
西蒙娜?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 也在她的杰作《第二性》(1997) 中批评了劳伦斯 (Lawrence) 的阴茎嫉妒倾向。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女权主义者站在劳伦斯一边,与反对者争辩说,劳伦斯实际上是在为女权说话,他是在为女性而战。
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导语】:《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创作的一部经典的小说,关于《儿子与情人》中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呢?来了解一下吧。
《査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形象分析
《査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形象分析作者:赵慧楠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21期摘要:作者劳伦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劳伦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以《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为例,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劳伦斯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1-0079-03作为伟大的小说家,劳伦斯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作家,但是其在作品中塑造的众多的女性形象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无论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是女性婚姻与爱情自由的主张,都让其在整个的文学史中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本文聚焦其作品《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康妮的形象,对其展开分析,对于促进对劳伦斯作品的深度解读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基本情节梳理在探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之前,有必要从基本的故事情节入手来进行简单的梳理,从而为后续的人物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础。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主要围绕主人公康妮的情感和爱情经历来展开。
康妮是一个普通的健康女子,自己的丈夫在从前线回来之后,失去了正常的性能力。
康妮和一个没有正常沟通与交流能力的丈夫过了一段非正常的生活。
虽然,自己的家庭属于贵族的阶层,但是,其所承受的生理与心理层面的压力却是很大的。
在经历了一番苦闷与挣扎之后,这位贵族夫人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与愉悦的家庭雇工成为人生的伴侣。
康妮最后选择了抛弃世间的繁华去争取属于自己的美好与幸福。
二、康妮的人物形象分析作为劳伦斯最后的一部作品,作者在塑造康妮这一女性形象的时候,赋予其很多现代女性意识。
所以,康妮的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追求幸福的战士形象。
康妮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女性。
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康妮无法忍受与半机器半人的丈夫一起生活,不顾一切世俗的偏见和纲常,毅然去寻找真正的爱,真正的自然的人。
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作者:马迪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06期[摘要] 在女性解放运动的大背景下,劳伦斯的作品中成功的塑造了许多典型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女性以及女性感情、思想以及精神世界的关注和同情。
他强调应该在和谐、平等的层面上建立两性关系。
重温劳伦斯的作品,对于劳伦斯作品中女形象的深入探究,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
[关键词] 女性剖析主题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6.044劳伦斯(D. H. Lawrence)是20世纪英国文坛最具才华、天赋,同时也颇具争议的作家。
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不少自己对个人、家庭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两性之间关系的思考,一方面致力于歌颂自然精神和人性力量,谴责机械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异化,另一方面又试图表现自然人性与社会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
一、历史背景对于劳伦斯作品的影响自十九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使人与世界和谐与均衡受到破坏。
随之而来的工业文明,表面出异化的本质。
人们逐渐迷失自我,成为精神世界的弃儿。
在女性运动的背景之下,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精神信仰都陷入危机中。
在这一时期,妇女解放运动此起彼伏。
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越来越多的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她们希望摆脱家庭的束缚,去证明自身的价值。
正是在那一时期,女性解放运动获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并且在性自由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劳伦斯的一些作品正是抓住了这一时期两性关系的变化而经行大胆的创作。
二、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劳伦斯的作品中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美好的女性形象。
他笔下的女性主人公与传统女性相比,更加聪慧,追求更加完美、和谐的人生。
通过对她们内心世界的描写,作者可以和她们一同前往理想的精神乐园。
与传统的谦卑、胆小的女性形象相反,这些主人公勇于奔向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
他的作品不只是为了唤醒女主人公的自我意识,更是为了探索一条与男性的平衡关系,来净化日益污浊的社会和人性,她们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着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都有论文是近期写作1 探究中学生厌倦学习英语2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3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4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5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6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7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8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9 A Brief Study of the Cause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10 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11 从话语权力的角度看电影《换子疑云》12 目的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策略—以英剧《神探夏洛克》为例13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14 需要原创论文写作扣伽其.酒酒期舞齐舅伞芭15 《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对婚姻的影响16 生活在夹缝中的畸形人——评《小镇畸人》17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1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 接受美学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20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21 分析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悲剧意识22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23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24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25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26 论“韩流”在中国27 中英谚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28 消费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嘉莉妹妹》29 从萨特存在主义的视角解读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30 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31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32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3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34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35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36 从《所罗门之歌》看美国的黑人文化37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38 A Discussion on the Accuracy of Language in Diplomatic Translation39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40 《藻海无边》中边缘女性的生存与救赎41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42 浅析《飘》中人物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43 中西方身体语言的差异的研究44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45 汤婷婷对中国文化的曲解和困境46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47 从“俄狄浦斯情结”的角度解析《儿子与情人》48 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49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50 Influence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on Ezra Pound51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52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53 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5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5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瑟琳56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57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58 语言艺术与目的性操纵的杂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59 苔丝形象浅析60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61 A Feminist Reading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62 “自爱这罪恶占据着我的眼睛”: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自恋情结63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64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6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哈利波特》小说中魔法生物名的翻译66 试论用英语电影进行英语文化教学67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68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69 论《红字》中的博爱精神70 图式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71 从语用模糊理论看国际商务合同的模糊用语的功能72 《远大前程》中乔的人道主义精神73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74 神经漫游者中的两个世界75 论图片和卡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76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析77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78 合作学习法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对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个案研究79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80 少儿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81 The English Translating of Chinese Neologisms in Political Document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82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83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84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85 从皮普的身份扭曲浅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人文主义的“不道德”8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87 从合作原则的视角探析《神探夏洛克》人物话语风格88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89 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90 网上英语聊天的会话结构特征91 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92 《日用家当》中的黑人文化意象分析93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94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95 无法规避的体制——权力视阈下的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96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97 如何培养初中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98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99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100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101 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102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103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于新柏拉图主义的应用104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105 语言中性别歧视词汇的语用分析106 The Poet’s Identity in Keats’s Six Odes107 O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Expresssions in Touristic Text 108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109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110 谁能给苔丝提供一段真正的婚姻?—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婚姻观111 英汉标点符号比较112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性格分析113 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初步研究114 口译中的停顿原因分析及处理115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16 试析《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畸形的爱情观117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118 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119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120 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121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122 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123 An Analysis of the Divided Human Nature in O. Henry’s Major Works124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研究125 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126 On the Features of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in Song of Soloman127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128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129 从《哈利•波特》的死亡叙事谈儿童文学的悲剧审美130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131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称谓语的翻译策略132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133 Cultural Issues in Interpreting134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135 中英社交礼仪差异的比较与分析136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37 从《功夫熊猫》中的阿宝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看中美英雄主义的对比138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139 英汉基本色彩词的种类、特点与其文化映现对比140 浅析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和融合141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142 父权制社会的傀儡—从安吉尔看父权主义思想143 《喧哗与骚动》之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分析144 从苔丝的悲剧到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145 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146 Analysis on Humors in Short Stories by Mark Twain147 “eye”的认知分析148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149 基于SWOT的星巴克发展战略研究150 埃兹拉庞德意象派诗歌解析:以《在地铁站里》为例151 浅析广告英语中修辞的魅力152 浅析中文商标词英译的原则和方法153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54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155 从《徳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和道德观156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157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158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159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160 浅析英语电影中的字幕翻译16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umor162 A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The Great Gatsby163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谈商标翻译164 英语影视作品字幕汉译的策略16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166 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Theme in The Child in Time167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168 论《围城》的幽默语翻译16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开题报告+论)170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171 英雄的成长-对《指环王》主人公弗罗多的分析172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纯真的失去173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发展174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印象主义创作手法探讨175 论中西旅游文化的差异性176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草根营销以及策略177 中西方文学中镜子意象的对比研究178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179 “词块”理论及应用前景探微180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18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82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英幽默183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184 《野性的呼唤》的自然主义解读185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186 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187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188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189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黄色墙纸》中的女性主义190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191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192 分析戴珍珠耳环的少女193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194 中英饮食文化的比较195 浅析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96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97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之源198 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199 中美交往中的道歉言语行为研究200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