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技术与道德伦理 哈工大 自然辩证法概论 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工程技术与道德伦理
——如何对待技术风险
2017年10月21日,普京在俄罗斯索契出席世界青年节时,再就人类科技新突破提出警告。普京指出,通过基因重组创造的“超人类战士”不但将会成真,而且比核弹更可怕。报道称,普京在青年节上,谈到基因重组科技时表示,在不久的将来,按照人类意愿创造的人将会成真。所创造的可以是数学家、音乐家,也可以是一个完全没有恐惧、悲伤和痛感的军人。普京指出,这将带来比原子弹更可怕的后果,他警告世界各国领袖,必须商议订立法规,监管这种“超人类战士”的创造。普京强调,新技术应有效和广泛地应用,但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正反效果。人们要做的,应能为人类带来好处,因此人类不应忘记道德伦理,因为缺少道德伦理,将导致人类灭亡。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基因工程技术引发了很多的伦理争论。由于它更直接、紧密的与人类生命联系在一起,其研究的复杂性使其比以往任何技术革命更深切地影响着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特别如基因技术在遗传和优生上的应用,首次使人类有机会改变自身的自然本性,甚至使控制人类进化的过程成为可能,这些都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规律提出了挑战,使人们对以往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基因工程技术对人的生活面貌、价值观念、伦理观念的改变引发了意想不到的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的一系列难题。
当技术迅速发展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达到相当规模和程度,并且冲击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伦理并迫使人们对其伦理进行反思的时候,便会产生关于技术的伦理思考。基因工程技术将产生的社会影响使人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人类自身的人文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人类与生命世界以至于在整个自然界、生态环境中的位置与关系等问题。
如今,基因工程技术与传统伦理发生了冲突。人们可以从健康人体中克隆出人们所需要的健康基因,并以此置换病人体中的患病基因,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但这也引发了诸如人的基因是否可以当成商品进行交易等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当人们可以检测清楚个体的基因信息,“基因歧视”也将迫使人们对所谓的“标准基因”的攀比心理,最终将导致大多数人拥有同样长相的局面。
我们要始终牢记人类是技术活动的主体,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能被技术所规范和解决。以人作为主体,来思考技术发展的伦理建设,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技术专家的责任伦理建设——基因工程技术是技术专家创造的,他们不应该只考虑技术本身的科学意义和价值,还要关注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好的或者坏的)。
2)技术使用者的技术伦理观——通过教育,使技术使用者(包括公众、资本家)树立正确的技术伦理观,通过监督,使技术使用者不敢越雷池一步。
3)政府扮演着规则制定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应当通过技术立法和行政执法,规范技术专家、企业和公众的技术行为,建立安全、卫生、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尊重人权的技术伦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