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光气泄漏事故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1.6”气体泄漏事故原因初步分析一、企业概况

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8年,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首批技术创新企业,宿州市重点骨干企业。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是安徽省首家通过FDA认证的医药企业。公司拥有原料药(医用、兽用)、针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多条生产线,所有生产线均通过GMP认证。公司总资产2.2亿元,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000余人,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二、事故经过

2011年1月6日16时40分左右,该公司实验车间发生三光气泄漏事故,部分工人吸入气体后,陆续发生不良反应,企业迅速对有不良反应的人员急送附近三家医院就诊,初期阶段医院对中毒人员采用输液解毒方法予以救治。至1月8日中午,共有75名职工住院接受治疗,其中重症病人25人(使用呼吸机动16人、危重病人5人,特危重1 人)、死亡1人。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泄漏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省政府于1月7日晨7时派出第一批医疗专家抵达宿州指导救治工作,立即会商抢救方案,全省借调25台呼吸机,省医疗专家对所有收治及留院观察人员进行了逐一筛查,医疗器材和药品满足抢救需要,中毒人员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该起事故发生在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验车间,其生产流程为:

用氯仿溶解三光气(固体)代替三氯氧磷作为卤代剂在催化剂二甲基甲酰胺(DMF)的作用下与克林霉素生产氯代克林霉素盐酸盐。该替代工艺已试验了20批均正常。2011年1月6日中午1时许,试制车间操作工张炳泉接车间按排21批开始投料,张炳泉正常操作溶解釜(1500L)打开放空阀,先用空气压入600 L氯仿进溶解釜,开启搅拌机,接下来人工投入300kg 固体三光气;在溶解釜搅拌溶解过程中,操作工张炳泉为了试验刚装上去的溶解釜到4#氯化釜的出料管是否密封,通过4#氯化釜采用加压缩空气进行试漏;试漏前4#氯化釜已加入230kg DMF、600 L氯仿以备氯化用。试漏结束后打开4#氯化釜排空阀排空。于16:25溶解结束,关闭排空阀,打开压缩空气阀门向溶解釜加压,压力控制在0.1Mpa左右,打开釜底出料阀门,向4#氯化釜内压送溶解料,调节4#氯化釜进料阀门开始向4#氯化釜滴加溶解料,在16:40操作工张炳泉发现溶解釜的压力已升至0.2Mpa以上,怀疑压缩空气阀门未关死,随即用力将此阀再关紧,同时稍微打开溶解釜的排空阀,以释放压力;不到一分多钟,溶解釜视镜法兰垫片被冲破,大量混合气体(含光气、氯仿蒸汽)跑出,附近岗位闻到味道的人员迅速撤离。车间组织人员戴好防毒面具,更换垫片,制止了泄漏,同时打开墙上的排风扇,将室内气体向外排放,将釜内残留物料予以破坏、处置。下风向人员向顺风向转移过程中,不同程度吸入有毒气体。

三、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固体三光气采用回收套用的氯仿溶解,氯仿中含有少量二甲基甲酰胺,少量的有机杂质促使三光气分解;同时由于溶解釜和4#氯化釜的排空管串联,当4#氯化釜放空时,带有DMF的混合气体窜入溶解釜;在空气压送时,加速三光气的分解,溶解釜压力迅速升高,导致泄漏事故的发生。

间接原因:

1、该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对三光气的特性了解不够,尤其对三光气在有有机杂质存在的情况下,在较低温度下也能分解出光气的特性不了解,致使氯仿回收套用时缺乏有机物分析控制指标,在实际操作控制上也未采取有效的隔绝措施。

2、操作人员在釜内有料的状态下,进行试压试漏,未考虑到发生窜气的可能。

3、工艺、设备上有缺陷,氯化釜和溶解釜放空管串联,存在窜气可能,溶解釜未按装泄爆装置,在压力升高后,不能有序释放。

4、应急处置上缺乏防止光气泄漏的思想、组织和应急救援物资的准备,泄漏后的光气直接外排加剧了扩散速度和面积,人员无知避险不当。

5、当地医疗机构开始时对光气中毒急救处置方法不当,不当输液导致中毒人员病情加重。

排气

去吸收装置

事故设备及工艺管线简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