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与容积》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36页“体积与容积”。

课前思考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1课时。教科书借助两个实验,旨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与概括的过程,体验与感悟体积与容积的含义。在研读教科书进行设计时,我着重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体积与容积”的生活经验与活动经验是什么?二是学生的知识经验会对学生学习“体积与容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三是如何实现有效的概念教学?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现实有趣的情境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暴露原认知,感受学习“体积”的必要性。

2.在实验探索的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逐步从模糊走向清晰,体验与感悟体积与容积的意义,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拓展提升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课堂写真

在模糊中感受

课始,我面带微笑地说:“和同学们相处了这么久,你们能描述一下老师的体形吗?”大家叽叽喳喳地说:“老师,你高高的、瘦瘦的。”我请胖胖的陈建辉同学走上讲台,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两个人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这一问题,挑战学生的经验。

生1:老师的体积比较大,因为老师长得高。

生2:不对,我认为建辉的体积比较大,因为他比较胖。

生3:我也认为建辉的体积比较大,因为他比较重。

学生以高矮、胖瘦、轻重来描述体积的大小,这在我的意料中。于是,我顺应学生的思路,提出学习建议:“体积的大小可能与高矮、胖瘦、轻重有关系,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体积的意义,你们认为如何呢?”大家点头表示同意。我想“什么是体积?”“如何比较体积的大小?”这不正是在模糊中感受学习的必要性嘛。

在实验中探索

师:到底什么是体积呢?有什么办法来理解体积的含义呢?

问题一出,教室里立马安静了,学生积极思考着,我静静地等待着……

“老师,我可以打开书看看吗?”我点头表示同意,一些学生急忙翻开书本看了起来。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书上的定义,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啊?”马生有学

生反问道。“做做实验就明白了”“是啊,做一下书上的实验可能公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我给学生准备了实验材料,并请学生上台实验,两名学生在台上做着实验,其他同学静静地观察着,我在一旁指导:“当土豆放在装水的量杯里面,你发现什么?”

生1:老师,我发现量杯的水位上升了。

师:为什么水位会上升呢?

生2:老师,这说明土豆占了水的空间。

师:土豆占了水的空间,这个发现很有价值,如果不是把土豆放在量杯的水中,土豆会占空间吗?

生3:士豆也会占有空间,它占了空气的空间,只是我们用眼睛看不到它占了多少,放在水里就清楚多了。

学生借助实验对体积有了初步的认识,我边板书(“占空间”)边问:“你们有办法知道土豆和红薯的体积哪个大、哪个小吗?”

生4:那还不容易,把土豆和红薯分别放在两个装着水的量杯里,看哪一个量杯的水位上升得高一些,哪一个物体的体积就大一些,另一个就比较小。

生5:我补充一下,两个量杯的大小和水的多少要一样才行。

学生小组进行实验,并相互补充,基本上能把过程描述清楚,我也适时地进行引导:“从刚才的实验,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6:我明白了一个物体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还有大小。

“占有一定的空间、还有大小,这句话怎么理解?”我追问。

生7:意思就是物体的体积,就是所占空间的大小。

学生在实验、观察、比较、辨析、归纳与概括中逐步理解了体积的含义,这是我预设到的,但是,如何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物体的体积与形状大小的区别与联系呢?如何引入容积呢?我和学生义进行了下面的交流。

在变化中体验我顺手拿起讲台桌上的一块橡皮泥:“这是一块橡皮泥,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齐):圆柱形。

师:还可以捏成其他形状的吗?

生l:可以捏成长方体、正方体,还可以搓成一个球。

学生不断地把自己手中的橡皮泥变化着形状。我引导学生思考:“存捏橡皮泥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

生2:形状发生了变化,体积没变。

生3:因为它是同一个物体,占有的空间是一定的,所以体积没有变。

我适时评价:“你们不仅会动手,还会动脑,我也想试试。”并把手中的橡皮泥捏成一个碗。

师:看我手中的这个碗,与刚才的圆柱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齐)还是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林晶有些困惑,慢吞吞地说:“我认为形状变了,体积也变了,这个碗明明比刚才的圆柱大一些嘛。”一些学生点头表示同意,我没有正面回答,静观其变。

陈建辉有所感悟地说:“形状是变了,但这块橡皮泥的体积没有变。”并走上:讲台边演示边继续说:“你们会认为体积变大了,是因为碗的里面还有一定的空间,它还可以装东西。”许多学生顿悟:“原来是这样啊。”

林晶激动地说:“对啊!里面有一定空间,能装东两的,可以把它叫作容器?”

我顺水推舟,并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容器?”

“锅、碗、瓢、盆、冰箱等。”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拿起两个杯子:“这里有两个杯子,哪个杯子装的水多呢?”学生又议论起来?有的说这个,有的说那个。尤琪同学倡议:“别争吵了,做一下实验不就知道了嘛。”两位学生上台做了实验以后,徐佩琦同学感慨道:“真是实践出真知,通过实验,我体验到容器的容积也是有大有小的。”

“是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我说道。

学生在橡皮泥的变化中,体验着体积的大小与形状的区别与联系,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从体积过渡到容积,感悟容积的含义,并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人生这里。但是,学生对体积与容积的含义是否清晰呢?如何感受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呢?课堂需要进一步向前推进。

在比较中提升

师:“你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与它的容积的区别与联系吗?”

“物体的体积是指它本身占有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它装东西的多少。”一位学生说道。这位学生是从体积和容积本身的含义解释的,为了能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我静静地等待着。有时候,课堂上暂时的等待,能换来思维的暴风骤雨,让学生涌动着智慧,体验思考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果不出所料,黄凡同学站了起来:“我想起家里的冰箱,冰箱的体积大于它的容积,冰箱的体积是指关上冰箱门以后它占空间的大小,冰箱的容积是指它能装多少东西。”

在黄凡同学的启发下,平时很少发言的冯祺说道:“难怪我们刚才捏橡皮泥的时候,会感到橡皮泥的体积变大了,原来是这样。”

冯祺同学的表达虽然不是很清楚,却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平台。通过交流,学生共同探索得知,装沙子的碗的体积=碗的容积(沙子的体积)+橡皮泥的体积。并归纳:装满东西的容器总的体积=容器的容积+容器原材料的体积。此时,我觉得学生真正理解了体积与容积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