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13课课件

合集下载

3.13 东汉的兴衰 课件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3.13 东汉的兴衰 课件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目标导学】 1.知道东汉的建立者、时间和都城。(时空观念) 2.掌握光武帝巩固统治的基本措施及“光武中兴”经济发展的史实。(历史解释) 3.研读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和黄巾起义的相关史料,认识到社会安定是国家富强 的基础和前提。(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知识建构】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东汉建立。 (1)背景。 ①西汉后期的皇帝有的依靠_外__戚__,有的不理朝政,导致大权旁落,朝政越来越腐败。 地主兼并大量土地,各种_社__会__矛__盾__日益激化。 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_新__”,西汉灭亡。 ③王莽的施政措施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_农__民__起义。西汉宗室刘秀以“_复__汉__” 为旗号,率军打败王莽的主力,势力不断扩大。 (2)建立:25年,_刘__秀__称帝,定都_洛__阳__,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5.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因治理黄河而名垂青史的
水利专家是( A )
A.王景
B.李冰
C.刘邦
D.黄帝
【解析】东汉时期,王景受命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名垂青史。
6.[历史解释]王莽篡汉引发光武帝刘秀的担忧,为此规定“后妃之家不得封侯
与政”。该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 )
4.“牛”作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 身影。如图所示,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汉代( D ) A.绘画技巧的成熟 B.盐铁官营的实施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农耕技术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耕作开始使用二牛一人一 犁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这反映了农耕技术的发展。
10.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这两次起义的 共同点是( B ) A.都建立了严密的组织 B.都沉重打击了所在王朝的统治 C.都是因为刑罚的残酷 D.都建立了农民阶级领导的政权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均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民 起义,这两次农民起义都是因为王朝的统治不得民心,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的,起义都 沉重打击了当时统治者的统治。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 帝国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 权。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 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2、王莽改制
恢复井田制,禁止买卖奴婢 改革币制 (币制混乱) 民族关系恶化 (下句丽、降奴单于) 国家提供借贷业务 (政府从中获利)
巩固统治,稳 之一)”。另外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缓严和。民族矛盾。
材料3: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鲜卑内迁。此后,内迁各
定社会形势 族的生活习俗逐渐跟汉人趋同,有些民族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语言,军队成为
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
东汉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
农业 牛耕 水利
手工业 冶铁 制瓷
耕作方式的变化(二牛一人一犁),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王景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提高了冶铁质量 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西汉末年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
1.通过了解东汉的建立及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认识到政治清廉、社会稳定,有利于巩 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完成阅读课文及史料,分析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的影响等史实, 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时 空观念,历史解释) 3.结合所学,分析统一对于当今的中国的意义,认识到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的基础。(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光武中兴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问题探究 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核心素养
——《后汉书》
【历史解释】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
知识拓展
面给当时的东汉带来什么影响?
政治腐朽不堪,民生困苦, 社会混乱。
目标导学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
问题探究
东汉坞堡复原图
东汉绿釉陶水亭
核心素养 知识拓展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 积贮,满于诸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历史解释】结合材料说一说光武帝的一 系列统治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 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
史称“光武中兴”。
目标导学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 问题探究
根据课本P74,归纳东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行业 农业
措施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王景治理黄河
目标导学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史料实证】阅读课本P73-74,结合材料,了解光武
自主学习
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师指导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知识拓展
史料
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 一切免为庶人。
释放奴婢
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减轻田租
措施
非犯殊死,皆一切勿案其罪。见徒免 为庶人。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腐朽、社会混乱。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豪强崛起,形成割据势力
黄巾起义
领导人:张角 时间:184年 特点:有组织、有准备 结果:失败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19张PPT)

东汉的建立
汉光武帝,刘秀,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 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力挽狂澜,战 胜王寻等百万之众,统一天下,重新恢复汉室 政权,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 建立时间:公元25年 建立者:刘秀(光武帝) 都城:洛阳
措施:
正是广1大.多的人次民创下造令了历释史,放奴婢 汉文帝2、.减景帝轻:以农德民化民负担,减轻刑罚 汉这光首武 童3帝谣.合,反刘映并秀了,当郡汉时县景什帝么,后样裔的裁。政减治状官况?员 A外.戚地宦4方官.豪加交强替强独专霸权对一对方官东汉吏王朝的造监成了督什么,影惩响?处贪官污吏 王莽开5始.允进行许的全北面方社会少改革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B统.治朝腐汉中朽大不光将堪篡武,夺社帝皇会位不刘公秀、混统乱,治人初民遭期殃。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 王东莽汉改 兴施制于又光。称武到王帝莽柔光新术政治武,国帝是;新统朝皇治帝后王莽期为缓,和经西汉济末年得日到益加恢剧的复社和会矛发盾而展采,取的社一系会列出新的现措施了的比"托古较改安制"。定的 (汉成局帝的面母,亲、史汉元称帝“的皇光后王武政中君的兴侄子”)。。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一、光武中兴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西汉末年的外戚。(汉成帝的母亲、汉元帝的 皇后王政君的侄子)。 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 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 名县名改革。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 安,作为新朝都城,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王莽开始进 行的全面社会改革。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 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 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 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不停回复到西周时 代的周礼模式。 公元17、18年,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 乱中他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 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 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 迁,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 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4.柔术治国,光武中兴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生活在光武中兴时期的他会说唱什么呢?
被释放的奴隶
我终于不再受贪官勒索了
4.柔术治国,光武中兴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呢?
释放奴婢 减轻赋税 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 裁减官员 加强监督 惩处贪污
允许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增加了劳动力
缓和阶级矛盾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统治
简化了政务, 整治了官场风气
巩固统一多民族 的国家。加强了 民族团结
释放奴婢
减轻负担 减轻刑法
减负的农民国百家姓兴安旺居昌乐我终盛业于自由了,脱离了奴籍 内迁的匈奴社人会太平祥我压和力小了,衣食无忧了
被贪官压榨 的百姓
我终于过上定居生活,不要 再漂泊了
农业: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 ↓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王景受命治理黄河
↓ 被淹没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
手工业
冶铁、制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 水排的发明提 高了冶铁质量
13、东汉的兴衰
1.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材料一:(西汉后期)“大 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 雨……(民)饥馑……死于 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后期百姓生活状况? 状况: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2)导致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徭役、赋税繁重
外戚王莽
皇帝的母族、妻 族被称为外戚。 王莽是西汉汉元 帝皇后王政君的 侄子。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东汉的兴衰(共29张PPT)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东汉的兴衰(共29张PPT)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 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 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 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 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 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 加沉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了废墟, 田地荒芜。 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无关的一项是( B )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治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 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
(C )
A.黄巾起义
B.州牧割据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光武中兴
6.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通过哪种方式建立汉朝政
权的( A )
A.农民起义 B.世袭继承 C.谋权纂位 D.联盟征战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31张PPT)
—— 《后汉书•桓冯列传》
汉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又采取什么 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
释放奴婢
减轻负担 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 裁减官员 监督官吏 惩处贪腐 允许内迁 缓解矛盾
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 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土 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1 课堂导入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 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 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 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 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正 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帝措施的影响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后汉书·刑法志》载, 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 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 之念”。 光武以后的若干年 内,“五谷登衍”,“蚕麦善 收”,“吏称其官,民安其 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 景象。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1、新朝、东汉建立者、建立的时间、都城 2、光武中兴的时期、措施、影响(重点) 3、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时间、表现及影响 4、黄巾起义的背景、时间、领导人、特点、结 果、影响
合作探究一:王莽篡位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 生活状况怎样? ②西汉后期的政权被谁夺取了?
的政治家、军事家。 政权,结束了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合作探究二:东汉建立
背景
①西汉后期朝政腐败;②王莽建新代汉及改 制失败;③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政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6张PPT)

新朝
9 年


王 想一想:
莽 篡
什么叫“外戚”?


材料一:

“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
斤,易粟(小米)一斛(hú,计
量单位)”
—《后汉书•光武帝传》
物价腾贵,米价由汉文帝时的 每石数10钱涨至2000钱。
西汉
公元前 202年
新朝
9 23 年年
一、光武中兴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 背 景: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 汉 时 间: 公元25年 的 建 立 都 城: 洛阳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材料一: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 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欺世盗名之徒,反倒被封侯拜相, 享尽荣华。)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 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术 治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 固统治,简化了政务;
天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整治了官场风气 下
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加强了民族团结
一、光武中兴
影响: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 面,经济得到宅 院 画 像 砖
材料二: 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房舍)丘墟,
田畴芜(荒芜)秽(杂草)”,以致“匹夫僮 妇(儿童妇女),咸(都)怀怨怒 。
—— 《后汉书·冯衍传》
材料反映了东汉初年怎样的社会景象?
经济凋敝,百姓心怀怨恨
一、光武中兴
措施: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增加了劳动力,
以 柔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共32张PPT)

汉光武帝采取了哪些稳定社会的措施?
时间 东汉初 57年
(光武帝去世时)
全国户籍人口 1000多万 2100多万 5300多万
105年
户籍人口呈什么趋势?这种趋势说明了 什么?
光武帝初年,全国户籍人口有1000多万,到公元 57年统计,已达到2100万,又经明帝、章帝,到了和 帝17年(105年)时,户籍人数达到5300多万,耕地 面积达730多万顷,人口已接近西汉盛世水平(5090 万)这个人口数字和后来的盛唐时期不相上下。总之, 经过光武帝的精心治理,将王莽末年社会残破的情景 转变为安定繁荣局面。
仁心待人
天下归心
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即位 年龄 和帝 10岁 殇帝 1岁 安帝 13岁 顺帝 11岁 冲帝 2岁 质帝 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4岁 献帝 9岁 寿命 27岁 2岁 31岁 30岁 3岁 9岁 36岁 34岁 14岁 54岁 算一算他们的平均即位 年龄和平均寿命。
人祸
――地主阶级中最腐朽的势力交替专权 100余年,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材料 6: 正值这时,东汉后期灾荒连年,真是雪上加霜,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广大老百姓再也无法活下去,184年爆发了黄巾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起义。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 间生活和地方风貌
历史信息?
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 生活
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 感受
东汉说唱俑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 间生活和地方风貌
汉高祖:休养生息——定天下 汉文帝、景帝:以德化民——治天下
汉武帝:大一统——兴天下
汉光武帝:柔术治国——中兴天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秦的暴政和灭亡课件冀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秦的暴政和灭亡课件冀教版
电影《英 雄》中的 剑客无名 (李连杰 扮演)
电影《英雄》 中的秦王赢 政(陈道明 扮演)
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建立了强 大的秦帝国,嬴政 自称秦始皇。他妄 想自己的帝国千秋 万代,但是帝国却 仅仅存在了短短的 15年,秦王朝为什 么昙花一现、迅速 走向灭亡了呢?
秦的暴政与灭亡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楚汉战争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想 一 想 1.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
多,大败秦军?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 规战法,很难取胜。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 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 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 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之死地,而后 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 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鸿 万,驻扎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的项王营)。刘邦有兵 10万,号称20万,安营霸上。谋士范增劝说项羽立即攻 击刘邦。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素有交情,当夜策马至刘
门 邦军中将范增的计谋密告张良,劝张良赶快逃避。张良马 上将情况告诉刘邦。刘邦请项伯从中调解,项伯要求刘邦
宴 第二天到鸿门。随后,项伯连夜赶回鸿门,劝说项羽。项 羽认为项伯所说有理。第二天早晨,刘邦亲自来见项羽, 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三次举起所佩玉玦,示意项羽 杀掉刘邦,项羽犹豫不决。范增于是指示项羽堂弟项庄来 席前舞剑助兴,意在击杀刘邦。项伯见此情况,也拨剑起 舞,并经常用自己身躯保护刘邦。张良也离席去叫樊哙, 樊哙携带剑盾闯入军门,指责项羽要杀有功之人。后刘邦 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护卫人,由小路急忙返回 霸上,得以脱身。
地点: 大泽乡 人物: 陈胜 吴广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此诏令反映出( C ) A.汉朝强化西域治理
B.中医治疗技术已经成熟
C.政府关注民众疾苦 D.丝路开通促进中医发展
4.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其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 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这最能说明当时 ( D)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使其一蹶不振。
没有推翻东汉
课堂小结










新朝 公元9年 公元25年



起 义






东汉中期
公元184年
随堂检验
1.“国祚”指王朝维持的时间。根据下图,可计算西汉的“国祚”是
(B )
西汉建立
王莽篡汉 东汉建立
汉献帝禅位
公元前202年
9年 25年
220年
A.193年 B.210年 C.226年 D.421年
风气
加强了民族团结
2.光武中兴
时间
全国户籍人口
西汉末
近6000万
东汉初
1000多万
57年(光武帝去世时) 2100多万
105年
5300多万
“(东汉初期)天下安平,人无徭役, 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 羊被野”
--《后汉书》
原始鸟形灯盏
汉代的耕作, 以二牛抬杠最为典 型,应用最为普遍。 《后汉书》记载: 庐江郡“百姓不知 牛耕”,王景为太 守,首先修复了著 名的水利工程芍陂, 又“驱率吏民,修 起芜废,教用犁耕, 由是垦辟倍多,境 内丰给。”
三、何以亡——黄巾起义奏亡歌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2张PPT)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 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 家民负担 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等等
启 示
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才能 使社会出现了盛世局面
光武中兴
隐患: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原先的社会问题并 未根本解决。
铸成大错:这个成语来源于司 马光的著作《资治通鉴·唐 纪·昭宗天佑三年》中的“合 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 也”,这里的“错”,指的是 指古代的货币——“金错刀”, 也就是西汉时王莽推行的一种 刀形铜币。
光武中兴
绿林赤眉起义
互动探究(一)光武中兴
东汉的建立
绿林、赤眉起义
前因: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 地农民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之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稳定政局。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 生活安定,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盐铁专卖,反击匈奴等 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西汉面临着怎样的命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
1、东汉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而采取了哪些稳定社会局面 的措施? 3、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的原因及造成的恶果是什么? 4、找出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时间,领导人, 简单经过及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区叫作“市”

居民区叫作“坊“
到了冶炼铁兵器的地方,诗发明的冶铁工具——水排
终于回到 家了,掌

博山炉
长信宫灯
马踏飞燕
本课知识点
类别 兴修
农 水利
生产 工具
业 耕作术
农作物
手工业 丝织 冶铁
商业 都城
成就
汉武帝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南北方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广泛种植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的水排 东西二京是世界少有的大城市
首先,早起穿衣:
吃早饭后去 使用最新机
器——提花 机,织布。
提花机
精美花纹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对鸟菱纹绮
马王堆素纱衣
这 件 素 纱 襌 衣 总 重
49 克
汉 墓 帛 画
三:商业的兴盛
然后去逛街:
带上五铢 钱,去西市
看看,买把 好剑给父亲
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 河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黄 河
一:两汉农业的发展:
一、兴修水利
黄河壶口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 成灾。”
面对黄河水患,两汉的统治 者是怎样治理黄河的?
朕要亲自治 黄河,看它 还决口不?
汉武帝
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 有发生过大水灾




庄 画
你去修河吧。

结果: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 有改道。
是,臣遵旨
王景
2:农具的改进
犁壁
汉 代 牛 耕 图
汉 代 的 耧 车
耧车
西汉的耧车
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 高了播种质量。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长安人阿诺小姐的一天
五铢钱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汉武帝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 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五铢钱,实现了 经济上的大一统。
西汉五铢钱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经济:统一货币和盐铁官营
西汉五铢钱
坐上马车
街道好繁华哦!
东汉市集画像砖
繁华的二京: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特点:
①规模宏大 ②人口众多 ③设施完备 ④市场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