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实用版

合集下载

催化裂化装置稳定汽油降烯烃分析

催化裂化装置稳定汽油降烯烃分析

催化裂化装置稳定汽油降烯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生产现状的描述分析,从对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单元的提升管改造,采用先进的工艺、选用合适的降烯烃催化剂着手改善,实现了降低催化汽油中烯烃含量的方向。

关键词:催化汽油;降烯烃;措施1、前言在我国,催化汽油是汽车用汽油的主要组分,约占八成;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催化汽油约占汽车用汽油的三分之一,所以催化汽油的质量对我国汽油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降低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对我国石油炼化事业有着至关重大的意义。

由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原料油中链烷烃含量高的高低、催化剂活性的高低、反应温度的高低、剂油比的大小、反应时间的长短等众多因素,通过分析以上因素,达到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效果。

2、现状描述在提升管的上部装设有终止剂喷嘴,降低提升管上部的温度,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在沉降器内提升管出口处安装了旋风分离器,将反应油气快速从提升管引出。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汽油辛烷值,单无法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现有产品已不再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现有设备已无法达到国标汽油的要求。

3、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3.1引进MIP工艺,改造反应提升管2010年4月,永坪炼油厂对催化一车间50万吨/年催化装置提升管进行了更换,更换为MIP技术的提升管,MIP提升管是由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串联组合起来的,第一反应区管径较小,原料与高温催化剂在第一反应区内高流速通过,反应时间很短;经短暂的停留时间(约1-2秒)后进入管径较大的第二反应区下部,经过大孔分布板降速后,与注入二反的冷粗汽油接触降温,经过相对时间较长和相对温度较低的反应,油气中的烯烃转变成烷烃和芳香烃。

达到成品油中烯烃含量小的结果。

(如图1)图1 改造前、后提升管示意图2010年4月改造后的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5月至11月装置催化汽油在保持产品质量合格的情况下烯烃含量由原来的48.2v%降到29.14v%,达到了国家标准。

但是在装置生产中发现,催化剂活性较高,产生的干气量较大,根据MIP装置的工况、原料油性质、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的要求,现使用的催化剂活性较高,不适合MIP装置使用,因此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是当前的思考方向。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技术措施探索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技术措施探索

加工工艺石 油 炼 制 与 化 工PETROLEUMPROCESSINGANDPETROCHEMICALS2020年8月 第51卷第8期 收稿日期:2020 03 12;修改稿收到日期:2020 04 14。

作者简介:曹孙辉,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炼油、化工企业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

通讯联系人:谢海峰,E mail:xiehf2@cnooc.com.cn。

QR!"#"S'T,UVCDWXYZ曹孙辉,王 慧,谢海峰(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广东惠州516086)摘 要:为满足国Ⅵ(A)标准车用汽油生产,某公司4.8Mt?a催化裂化装置(MIP工艺)通过优化工艺条件以降低稳定汽油烯烃含量。

结果表明:在第一反应区出口温度提高4℃时,稳定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下降2.4百分点;在平衡剂微反活性提高2.8个单位时,稳定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低4.6百分点;在粗汽油回炼量为15th时,稳定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低1.3百分点;在稳定汽油终馏点提高4℃时,稳定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低0.3百分点。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技术措施的方向主要是增强氢转移反应和小分子汽油烯烃选择性裂化反应,都属于二次反应,由此会导致焦炭产率增加。

大型炼油企业应综合考虑汽油调合池组分,以综合效益为目标选择合适的催化裂化稳定汽油烯烃含量。

关键词:稳定汽油 烯烃 氢转移 催化裂化为控制汽油污染物排放,我国加快了车用汽油质量升级的步伐,车用汽油向低硫、低烯烃和低芳烃含量方向发展。

2019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实施国Ⅵ(A)车用汽油标准,并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国Ⅵ(B)车用汽油标准。

国Ⅵ标准对汽油烯烃、芳烃和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Ⅵ(A)和国Ⅵ(B)车用汽油标准中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上限分别为18%和15%,芳烃和苯体积分数上限均为35%和0.8%[1 2]。

催化裂化汽油作为炼油厂汽油池中重要的调合组分,必须为达到指标要求而进行相应调整。

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中降烯烃技术的应用研究

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中降烯烃技术的应用研究

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中降烯烃技术的应用研究摘要:近几年,我国石油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生产催化裂化汽油期间,如何控制烯烃,提高汽油品质是一项需要人们重点探讨的话题。

下面,在对原料加氢处理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确定基础上,对降烯烃技术分类与应用进行分析,最终对降烯烃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希望文中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有所帮助。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加氢异构;灵活催化裂化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提高,在生产催化裂化汽油期间,需要控制好烯烃含量,这对于炼油工业的发展来说是一项重要挑战,而为了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质量,需要加强对降烯烃控制技术的探究。

1原料加氢处理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采用原料,在进行加氢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原料加氢反应压力高,而且采用的装置规模大,投资大。

2.会耗费大量氢,操作成本高。

3.采取加氢处理后,原料的催化裂化汽油内的烯烃含有量会超过25%,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由此可见,为了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质量,需要加强对降烯烃技术的分类与应用进行探讨。

2降烯烃技术分类与应用2.1 两段提升技术该项技术是一种新催化裂化技术,在实际生产期间,需要划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单元,每个单元都单独运行,通过对催化剂与油气进行应用,能够使反应分离模式得到提高,分离结焦催化剂后,将其运输到再生器内,完成相应分离后,与再生好的催化剂进行综合反应[1]。

采取该项技术能够满足催化剂的发展需求,而且采取了独立方式划分,不会抑制二次反应,可以保证采用的催化剂活性能够达到应用要求,延长催化剂寿命,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对于该项生产工艺来说,可以对其进行适当改造,采用单规单段催化裂化,从而形成一种工艺模式,其原理就是通过对提升管进行应用,用其取代单管提升模式,在生产中更换催化剂部分,最终能够形成双路循环模式,最终得到高质量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应当添加一个分馏塔,将其作为生产作业中的分离装置,通过对其进行应用,能够提高转换率,提升汽油产率和质量[2]。

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用什么方法能除去烯烃?

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用什么方法能除去烯烃?

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用什么方法能除去烯烃?
裂化汽油中的烯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除去:
1.氢气处理(Hydrogenation):烯烃可以通过和氢气反应进
行加氢反应,将烯烃转化为相应的饱和烃。

这个过程通常
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如铂、钯或镍等金属催化剂。


氢反应可以降低烯烃的含量,同时提高燃料的抗爆燃性能。

2.氧化处理(Oxidation):烯烃可以通过与氧气反应进行氧
化反应,将烯烃转化为相应的醇、醛或酸。

氧化剂如酸性
过氧化氢(H2O2)、高锰酸钾(KMnO4)、过氧化氢
(H2O2)等可以用来促进烯烃的氧化转化。

3.催化裂化再处理(Catalytic cracking reprocessing):裂化汽
油中的烯烃可以重新经过催化裂化反应,将烯烃转化为其
他所需的烃类。

在裂化再处理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催化剂、反应条件和温度,可以选择性地转化烯烃。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烯烃类型、反应条件和产品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降低FCC汽油烯烃的措施

降低FCC汽油烯烃的措施

降低FCC汽油烯烃的措施
郝代军
【期刊名称】《炼油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01(031)001
【摘要】介绍了降低催化裂化(FCC)汽油烯烃的几项措施。

从FCC技术自身来讲,优化原料结构、改善装置操作条件、选择降烯烃催化剂和使用降烯烃助剂等方法是简单易行的。

如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开发的LAP降低烯烃助剂可降低烯烃10
个百分点,且辛烷值略有提高。

另外,对FCC轻汽油进行醚化并对重汽油加氢脱硫,或者FCC汽油全馏分加氢脱硫降烯烃,也是降低FCC汽油烯烃的有效措施。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郝代军
【作者单位】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
【相关文献】
1.相转移催化剂催化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的研究 [J], 张予辉;叶天旭;孙颖
2.应用"RICC-Ⅱ+GOR-Ⅱ"催化剂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 [J], 朱光兰;赵晓辉;张
黎鹏
3.增加FCCU轻质烯烃产量的同时降低FCC汽油中烯烃含量 [J], Wott.,RW;陈世华
4.Co-Mo-P/USY催化剂的制备对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的研究 [J], 杨华;付雪;
曹祖宾
5.应用RICC-Ⅱ+GOR-Ⅱ催化剂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 [J], 朱光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1. 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含量的降低1.1 使用硫捕捉剂•步骤:1.在催化裂化汽油中添加硫捕捉剂,如钼酸、钼铜氧化物等。

2.与硫化物反应生成硫酸盐或硫酸铜,并沉淀出来。

3.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将含有硫的沉淀物从汽油中分离出来。

1.2 催化剂优化•步骤:1.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如镍基、铜基等。

2.调整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以提高其硫容量和硫选择性。

3.优化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以增加催化剂对硫的捕捉效果。

1.3 原料预处理•步骤:1.在催化裂化之前,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如加氢脱硫等。

2.通过加氢作用,将原料中的硫化合物转化为硫化氢,从而减少催化裂化产物中的硫含量。

2. 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含量的降低2.1 使用选择性催化剂•步骤:1.选择具有选择性催化作用的催化剂,如蒙脱石、分子筛等。

2.通过催化剂的特殊结构和孔道,促使烯烃分子在裂化过程中发生骨架重排或异构化反应,生成相对含烯烃较低的产物。

2.2 调节裂化反应条件•步骤:1.调整反应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以控制烯烃分子的反应途径。

2.降低裂化温度和压力,有利于生成饱和碳氢化合物,减少烯烃产物的生成。

2.3 增加裂化催化剂与组分•步骤:1.在催化剂中添加合适的组分,如碱金属、稀土金属等。

2.通过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调节裂化反应中烯烃的生成和分解速率,降低烯烃含量。

2.4 使用催化剂再生技术•步骤:1.当催化剂活性降低时,进行再生处理,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2.进行焙烧、酸洗等处理,去除催化剂表面的积炭和杂质,提高其催化效果和稳定性。

总结通过使用硫捕捉剂、优化催化剂、原料预处理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含量。

而选择性催化剂、调节反应条件、增加催化剂组分和使用催化剂再生技术等方法,则可以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

这些技术途径的应用可以提高催化裂化汽油的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果和工艺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技术途径来进行催化裂化汽油的硫和烯烃含量降低。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是石油化工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挑战。

高含硫和高烯烃的汽油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途径来降低其含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途径,包括催化剂改性、氢气处理和分子筛吸附等方法,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催化剂改性催化剂在催化裂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改良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汽油中的硫和烯烃含量。

常用的改良方法包括增强活性组分的含量、提高催化剂的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改善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等。

通过这些改良措施,可以提高催化剂对硫化物和烯烃的吸附和转化能力,从而降低汽油中的硫和烯烃含量。

二、氢气处理氢气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降低汽油硫含量的方法。

在氢气氛围下,硫化物可以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硫化氢,从而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

此外,氢气还可以与烯烃发生加氢反应,将其转化为饱和烃,从而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

氢气处理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压力和氢气流量等参数来实现对硫和烯烃的选择性加氢,从而达到降低其含量的目的。

三、分子筛吸附分子筛是一种具有特定孔径和吸附性能的固体材料,可以用于汽油中硫和烯烃的吸附和分离。

分子筛吸附技术基于硫化物和烯烃与分子筛表面的相互作用,通过选择性吸附和解吸来实现对硫和烯烃的去除。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分子筛的孔径和化学组成等因素来实现对不同大小和性质的硫化物和烯烃的选择性吸附,从而降低其在汽油中的含量。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主要包括催化剂改性、氢气处理和分子筛吸附等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汽油中硫和烯烃的含量,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然而,不同的技术途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应用。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催化剂材料和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汽油的质量和环境友好性。

降低汽油中的烯烃的方法

降低汽油中的烯烃的方法

降低汽油中的烯烃的方法
以下是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的一些方法:
1. 催化重整:使用反应催化剂将烯烃转化为烷烃。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在高温下将烯烃与氢气反应来实现。

2. 烷烃化反应:将烯烃与饱和烃反应,使其转化为烷烃。

这种方法通常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

3. 选择性氧化反应:使用氧化剂将烯烃转化为醇或酮等具有较低挥发性的化合物。

4. 加氢处理:将烯烃与氢气反应,将其转化为烷烃。

5. 存储和输送时的处理:通过使用适当的添加剂,如抗氧化剂、抗过度氧化剂等来减少烯烃的聚合和氧化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需要专业化的炼油工艺和设备,只有炼油厂可以进行这些操作。

作为个人消费者,我们可以选择购买经过精细处理的汽油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提倡节约能源、减少汽车行驶里程等方式也有助于减少对烯烃的需求和排放。

庆阳石化公司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

庆阳石化公司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

为芳 烃 , 于生 产 芳 烃或 提 高 汽 油 的辛 烷值 。我 公 用
司 4万 吨/ 汽油芳 构化装 置 的产 品收 率见 表 4 产 年 ,
2 降 烯 烃 措 施
2 1 采用 L O一1 . B 6降烯烃催 化剂
品性质见 表 5 。
表 4 芳 构 化 产ຫໍສະໝຸດ 品 收 率 20 0 2年 1 2月委托 兰州石 化 研究 院对 庆 阳石 化
缪 希 平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 司庆 阳石化分公 司, 甘肃 庆阳 75 i) 4 1 5
摘 要 : 阳石化 公 司通过优 化装 置操作 、 用新型催 化 荆和异 构化 、 构化汽 油 改质 、 化轻汽 油 庆 采 芳 催 醚化 、  ̄ MTB E工 艺相 结合 的技 术 , 实施 催 化 裂化 装 置 汽 油 降烯 烃技 术 改造 。 以最 小 的投 资 、 最短 的 时 间解 决 了生产清 洁汽 油的质 量 问题 , 同等规模 炼 油厂探 索 出 了一条 可行之 路 。 为 关键词 :汽 油 ; 烯烃 ; 术措 施 降 技 中图分类 号 : E 2 . 1 T 6 6 2 2 2 采用轻 汽 油异构 化技 术 .
13 .
维普资讯
第1 1期
缪希 平 : 阳石 化公 司降低汽 油烯烃 含景 的技术 措施 庆
表 8 装 置 物 料 平 衡
5 3
该技术 具有 比异构化 工艺 提高 直馏 汽油 的辛烷
值幅 度大 的优点 , 气体 产率 高 , 失较大 。所 生产 但 损
异 构化 汽油 、 催化 汽油 、 化汽 油及其 调合后 汽 醚 油 的性 质见 表 1 。
表 1 调 合 汽 油产 品性 质
干气 液 化 石 油 气

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技术

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技术
6
1
3、FCC汽油中的烯烃含量高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的组成分析
汽油组成,v%
大庆VGO+VR
胜利VGO+VR
饱和烃
31.1
33.6
烯烃
52.5
46.2
芳香烃
16.4
20.2
FCC 汽油的烯烃含量在45-55 v%之间
7
4、FCC汽油在商品汽油中的比例高
我国商品汽油的组分来源
其它 烷基化 9.8% 0.5%
n-烯烃
n-烷烃
3CN H2N+2 + CM H2M-6 i-烷烃 芳烃
cc

cc
cc
c
c
焦炭前身物
c
稠 环
, ... 化 合 c物
12
2
汽油中烯烃烃
氢转移
异构烷烃
芳构化
芳烃
烯 烃
环化
环烷烃
氢转移
正构烷烃
裂化
小分子烯烃
汽油的辛烷值 汽油的收率
环化、氢转移、缩合
采用由串联提升管反应器 构成的新型反应系统
第一反应区以裂化反应为 主,生成富含烯烃汽油和 富含丙烯的液化气
第二反应区以氢转移反应 和异构化反应为主,适度 二次裂化反应
在二次裂化反应和氢转移 反应双重作用下,汽油中 的烯烃转化为丙烯和异构 烷烃
40
MIP-CGP与MIP的区别
第一反应区
反应温度更高,反应时间更短;原料油在第一反应区内 一次裂化反应深度增加,从而生成更多的富含烯烃的汽 油和富含丙烯的液化气
操作可控性
辅助提升管--可控性好 MIP--可控性相对不佳
同时存在多套催化裂化装置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催化裂化汽油是一种重要的石油产品,但其中含有大量的硫和烯烃,这些物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和烯烃含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任务。

以下是几种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

1. 催化剂改进催化剂是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和烯烃含量的关键因素。

通过改进催化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和烯烃的含量。

例如,采用高活性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减少副反应产物的生成,从而降低硫和烯烃的含量。

2. 加氢处理加氢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和烯烃含量的方法。

在加氢反应中,硫和烯烃会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和烷烃,从而降低其含量。

加氢处理可以通过催化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调节来实现。

3. 溶剂抽提溶剂抽提是一种物理方法,通过溶剂的选择和抽提条件的调节,可以有效地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和烯烃的含量。

溶剂抽提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溶剂抽提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如加氢处理和催化剂改进,以达到更好的降低硫和烯烃含量的效果。

4. 分子筛技术分子筛技术是一种高效的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和烯烃含量的方法。

分子筛是一种具有特殊孔径和结构的材料,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和分离不同分子大小和形状的物质。

通过选择合适的分子筛材料和反应条件,可以将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和烯烃分离出来,从而降低其含量。

总之,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和烯烃含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任务,可以通过催化剂改进、加氢处理、溶剂抽提和分子筛技术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促进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

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

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何声强(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炼油一部催化装置,安徽安庆246001)摘要催化裂化装置汽油烯烃含量与原料油性质、催化剂性质、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通过采用新工艺,使用降烯烃催化剂,优化原料油性质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

关键词催化汽油烯烃措施烯烃主要来自催化裂化汽油,是不饱和烃类化合物,具有比较好的抗爆性。

但烯烃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堵塞发动机喷嘴,在发动机进气阀及燃烧室中生成沉积物,一方面影响汽油的充分燃烧,加剧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另一方面,挥发性较强的烯烃,容易蒸发排放入大气,加速对流层臭氧的生成,形成光化学烟雾。

由于我国车用汽油以催化裂化汽油为主,其中烯烃含量较高,达40%~50%,加工石蜡基原料的装置,烯烃含量更高,达60%以上,因此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是解决车用汽油烯烃含量高的关键。

由于催化裂化装置汽油烯烃含量与原料油性质、催化剂性质、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因此,解决汽油烯烃含量高的问题也应当从这些角度出发。

本文将对汽油烯烃含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1原因分析1.1原料油性质一般认为,催化裂化主要是正碳离子反应,汽油中烯烃主要来自于原料油中烷烃的裂化。

直链烷烃裂化一次生成一个烯烃和一个正碳离子,正碳离子二次裂化又生成一个烯烃和一个正碳离子。

烷烃分子越大,裂化次数越多,汽油中烯烃含量越高;环烷烃开环裂化生成两个小分子烯烃,但环烷烃也能够氢转移缩合芳构化。

因此,原料中链烷烃含量高,链烷烃分子大时,汽油中烯烃含量较高。

实验数据表明1:氢含量高、K值大的原料油,裂化转化率高,汽油产率高,汽油中烯烃含量也较高。

1.2催化剂活性一般来说,随着分子筛含量增高,氢转移活性也相应增加,因此,产品中的烯烃含量相对减少。

实验数据表明2: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随着催化剂平衡活性的提高,汽油中烯烃含量逐渐下降,当平衡剂的微反活性从50提高到60.8时,汽油烯烃由67.46%下降至55.33%。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李林王树利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摘要为实现国Ⅵ汽油质量升级,分析了国ⅥA标准汽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为催化汽油烯烃含量高,影响国ⅥA标准汽油的调和㊂通过优化重催装置操作条件㊁应用新型降烯烃催化剂㊁优化汽油加氢装置操作条件㊁优化汽油醚化装置剩余碳五加工等技术措施,两套重催装置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35%降至30%左右,汽油加氢装置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24.7%降至18.9%,汽油的半成品罐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由25.7%降低至21.5%,满足了国ⅥA标准汽油的调和需要,实现了国Ⅵ汽油的质量升级㊂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烯烃操作优化降烯烃催化剂国ⅥA标准质量升级D O I:10.3969/j.i s s n.1007-3426.2019.04.006T e c h n i c a lm e a s u r e s t o r e d u c e o l e f i n c o n t e n t i nF C C g a s o l i n eL i L i n,W a n g S h u l iO i l R e f i n e r y o f P e t r o C h i n aL a n z h o u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C o m p a n y,L a n z h o u,G a n s u,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o r d e r t o r e a l i z e t h e q u a l i t y u p g r a d i n g o f n a t i o n a lⅥg a s o l i n e,t h e p r o b l e m s e x i s t i n g i n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o f n a t i o n a lⅥAs t a n d a r d g a s o l i n ew e r ea n a l y z e d.T h em a i nr e a s o nw a s t h a t t h eh i g h o l e f i n c o n t e n t o f c a t a l y t i c g a s o l i n ea f f e c t e d t h eb l e n d i n g o fn a t i o n a lⅥAs t a n d a r d g a s o l i n e.T h r o u g h t h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o p e r a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s i nh e a v y o i l c a t a l y t i cc r a c k i n g u n i t,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n e w o l e f i n r e d u c i n g c a t a l y s t,t h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o p e r a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s i n g a s o l i n e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u n i ta n d o p t i m u m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r e s i d u a l C5i n g a s o l i n e e t h e r i f i c a t i o nu n i t,t h e o l e f i n c o n t e n t i n g a s o l i n e o f t w o h e a v y o i l c a t a l y t i c c r a c k i n g u n i t s d e c r e a s e d f r o m m o r e t h a n35%t oa b o u t30%,t h eo l e f i nc o n t e n t i n g a s o l i n e o f g a s o l i n e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u n i td e c r e a s e df r o m24.7%t o18.9%,a n dt h eo l e f i nc o n t e n t i n g a s o l i n e o f g a s o l i n es e m i-f i n i s h e dt a n kd e c r e a s e df r o m25.7%t o21.5%,w h i c h m e tt h eb l e n d i n g n e e d s o f n a t i o n a l s t a n d a r dⅥA g a s o l i n e a n d r e a l i z e d t h e q u a l i t y u p g r a d i n g o f n a t i o n a lⅥg a s o l i n e. K e y w o r d s:F C C g a s o l i n e,o l e f i n,o p e r a t i o n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l e f i n-r e d u c i n g c a t a l y s t,n a t i o n a lⅥA s t a n d a r d,q u a l i t y u p g r a d i n g2019年1月1日起,我国车用汽油开始执行国ⅥA标准,相对于国Ⅴ标准,烯烃体积分数由24%降至18%,芳烃体积分数由40%降至35%,苯体积分数由1%降至0.8%,较国Ⅴ标准控制更加严格[1]㊂为实现国ⅥA标准汽油的生产,兰州石化公司对各汽油调和组分性质和比例进行了测算,得出汽油烯烃含量成为制约国ⅥA标准汽油调和的关键问题,该公司汽油调和组分中催化汽油占汽油总量的70%左右,直接影响着国ⅥA标准汽油的调和,要实现国ⅥA标准汽油的生产,必须降低催化汽油中烯烃含量㊂因此,在现有加工流程的基础上,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降低催化汽油中烯烃含量,满足国ⅥA标准汽油调和的需要㊂作者简介:李林(1981-),工程师,硕士,2008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工艺专业㊂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从事炼油工艺技术管理工作㊂E-m a i l:81777313@q q.c o m1 国Ⅴ标准时代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状况公司现有两套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其加工能力分别为300ˑ104t /a ㊁120ˑ104t /a ,催化汽油加工流程为两套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生产的催化汽油进180ˑ104t /a 汽油加氢装置进行加氢脱硫,装置生产的轻汽油进50ˑ104t /a 汽油醚化装置加工,加氢脱硫重汽油部分进80ˑ104t /a 汽油烃重组装置加工,部分至罐区,其加工流程如图1所示㊂在国Ⅴ标准时代,两套重催装置及罐区半成品罐汽油中烯烃含量见表1㊂由表1可以看出,300ˑ104t /a 重催装置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为34.5%~40.7%,均值38.4%;120ˑ104t /a 重催装置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为33.7%~48.9%,均值42.7%;180ˑ104t /a 汽油加氢装置及半成品罐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均较高,不能满足国ⅥA 标准汽油调和的需要㊂表1 国Ⅴ标准时代汽油中烯烃含量T a b l e 1 O l e f i n c o n t e n t o f ga s o l i n e i n t h e p e r i o d o f n a t i o n a l Vs t a n d a r d 项目烯烃体积分数/%研究法辛烷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300ˑ104t /a 重催装置40.734.538.491.690.691.0120ˑ104t /a 重催装置48.933.742.792.590.191.3180ˑ104t /a 汽油加氢装置27.321.424.785.384.084.6汽油半成品罐30.018.025.791.890.691.02 降低催化汽油中烯烃含量技术措施2.1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操作优化研究表明[2-3],通过提高催化剂活性㊁降低反应温度㊁增大剂油比等操作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㊂2.1.1 120ˑ104t /a 重催装置操作优化(1)调整新鲜催化剂加注量㊂2018年6月7日,装置开工运行后,初期使用上周期L D O -70催化剂平衡剂,初始活性为57%,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较高,为46%~48%,将新鲜催化剂的加注量从7t /d 调整为10t /d ,调整后平衡剂活性由57%提高至平均63%,原料转化能力有所提高㊂(2)增大剂油比㊂剂油比由6.2增大到6.8,提高了转化率,减少了热裂化反应比例,降低了汽油中烯烃含量㊂(3)调整反应温度㊂反应温度由510~515ħ调整为505~510ħ,较低的反应温度增加了异构化㊁氢转移反应程度,有利于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㊂通过以上操作调整后,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由46.8%降至42%,最低降至34.1%㊂2.1.2 300ˑ104t /a 重催装置操作优化(1)降低反应温度㊂反应温度由505~510ħ降至500~503ħ,反应温度降低有利于氢转移反应的进行,可有效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㊂(2)降低回炼比㊂回炼比由4%~6%降低到2%~3%,回炼比降低有利于保持提升管中后部平衡剂活性,促进氢转移㊁异构化反应,可有效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保持汽油辛烷值㊂(3)提高平衡剂活性㊂平衡剂活性均值由67.5%提高至70.3%,提高平衡剂活性可直接有效地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㊂通过进行以上操作调整后,有效降低了汽油中烯烃含量,烯烃体积分数由40%降至35%㊂两套重催装置仅通过操作优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但下降幅度有限,还不能满足国ⅥA 标准汽油的调和要求,需要进一步使用降烯烃催化剂㊂2.2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降烯烃催化剂工业应用在操作优化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与兰州化工研究中心进行合作,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在开发富B酸多级孔基质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抗重金属污染技术㊁高稀土含量超稳Y降烯烃技术以及高性能Z S M-5分子筛增加辛烷值技术,改善氢转移活性和选择性[4],研发出满足120ˑ104t/a重催装置㊁300ˑ104t/a重催装置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需求的新型L P C-65降烯烃催化剂及L P C-70降烯烃催化剂,应用于装置工业生产,实现了降低烯烃含量的目的㊂L P C-65降烯烃催化剂实验装置评价结果表明,与L D O-70催化剂相比较,汽油收率增加0.68%,柴油收率降低1.92%,转化率增加4.48%,总液收增加2.14%,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降低6.07%;L P C-70降烯烃催化剂是在原L P C-70多产汽油催化剂的基础上进行了配方优化[4],实验装置评价结果表明,与L P C-70多产汽油催化剂相比较,汽油收率下降0.23%,柴油收率降低0.21%,转化率增加1.27%,总液收增加0.57%,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降低2.66%㊂新型L P C-65㊁L P C-70降烯烃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㊁较强的重油转化能力和较好的抗重金属污染能力以及良好的焦炭选择性,在显著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的同时,可以提高汽油收率,降低柴油收率㊂2.2.1L P C-65降烯烃催化剂工业应用自2018年7月6日起,120ˑ104t/a重催装置开始进行L P C-65降烯烃催化剂工业试验,至2018年9月11日,工业试验共计68天,累计向反-再系统内加入L P C-65降烯烃催化剂428.85t,L P C-65降烯烃催化剂达到系统总藏量的83.37%,工业试验期间,控制反应温度505~510ħ㊂期间进行了空白试验,催化剂藏量30%㊁50%㊁80%,共计4次工业试验标定,标定结果见表2和表3㊂从表2㊁表3可以看出,试验前后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由34.4%降至32.5%,下降1.9%,研究法辛烷表2L P C-65降烯烃催化剂工业试验期间汽油性质T a b l e2G a s o l i n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L P C-65o l e f i n r e d u c i n g c a t a l y s t d u r i n g i n d u s t r i a l t e s t项目馏程/ħ初馏点10%50%90%终馏点辛烷值(R O N)烯烃体积分数/%烷烃体积分数/%芳烃体积分数/%空白数据35.850.598.4174.4199.589.434.447.118.5 30%数据36.350.898.3174.2197.288.029.151.219.4 50%数据36.449.797.3173.8197.190.332.846.221.0 80%数据37.850.697.6174.6199.990.732.549.518.0 80%-空白2.00.1-0.80.20.41.3-1.92.4-0.5表3L P C-65降烯烃催化剂工业试验期间产品分布T a b l e3P r o d u c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L P C-65o l e f i n r e d u c i n gc a t a l y s td u r i n g i n d u s t r i a l te s t w/%项目干气液态烃汽油柴油油浆(焦炭+损失)空白数据3.7517.6448.4617.313.259.59 30%数据3.4518.0849.2616.233.159.83 50%数据3.3818.3249.0816.073.259.90 80%数据3.5218.0749.6816.193.029.52 80%-空白-0.230.431.22-1.13-0.23-0.07值增加1.3个单位,达到预期目标;同时,液态烃收率上升0.43%,汽油收率上升1.22%,柴油收率下降1.12%,总液收增加0.53%㊂根据汽油半成品罐汽油中烯烃含量,动态调整催化剂加注量,工业试验80%标定期间催化剂单耗2.0k g/t,均较空白标定催化剂单耗3.21k g/t下降较多,可有效降低催化剂单耗㊂2.2.2L P C-70降烯烃催化剂工业应用自2018年5月31日起,300ˑ104t/a重催装置开始进行L P C-70降烯烃催化剂工业试验,至2018年8月28日,工业试验共计90天,合计向反-再系统加入L P C-70降烯烃催化剂1291t,L P C-70降烯烃催化剂达到系统总藏量的83%,工业试验期间控制反应温度500~502ħ㊂期间进行了空白试验㊁催化剂藏量30%㊁50%㊁80%,共计4次工业试验标定,标定结果见表4和表5㊂从表4㊁表5可以看出,试验前后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由35.4%降低至31.4%,下降4.0%,研究法辛烷值下降0.6个单位,达到预期目标;同时,液态烃收率上升0.40%,汽油收率上升4.07%,柴油收率下降4.27%,总液收增加0.20%㊂结合新型催化剂活性较表4L P C-70降烯烃催化剂工业试验期间汽油性质T a b l e4G a s o l i n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L P C-70o l e f i n r e d u c i n g c a t a l y s t d u r i n g i n d u s t r i a l t e s t项目馏程/ħ初馏点10%50%90%终馏点辛烷值(R O N)烯烃体积分数/%烷烃体积分数/%芳烃体积分数/%空白数据31.654.994.1173.6201.990.035.449.717.3 30%数据33.354.494.2171.4199.989.033.947.918.2 50%数据34.053.793.0171.1199.688.629.351.619.1 80%数据33.955.894.8171.3199.889.431.449.219.3 80%-空白2.30.90.7-2.3-2.1-0.6-4.0-0.52.0表5L P C-70降烯烃催化剂工业试验期间产品分布T a b l e5P r o d u c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L P C-70o l e f i n r e d u c i n gc a t a l y s td u r i n g i n d u s t r i a l te s t w/%项目干气液态烃汽油柴油油浆(焦炭+损失)空白数据3.8816.4145.6822.123.018.90 30%数据3.5715.4948.6919.693.349.22 50%数据3.7016.5448.5318.542.939.76 80%数据3.5916.8149.7517.852.669.34 80%-空白-0.290.404.07-4.27-0.350.44高㊁生焦量大的特点,对催化剂加注进行了调整与严格管理,加注频次增加,间隔时间缩短,每次加注量减小,最终在汽油烯烃质量达标的情况下,催化剂单耗降低,由试验前的1.69k g/t降至试验后的1.42k g/t㊂2.3180ˑ104t/a汽油加氢装置操作优化(1)提高轻重汽油分割精度,避免烯烃含量多的轻组分进入后序加氢脱硫单元造成重汽油中烯烃含量高㊂控制分馏塔回流比0.6~0.8,进料温度140~ 150ħ,确保轻汽油90%和重汽油10%馏出温度差大于30ħ,轻汽油抽出比例控制在26%~30%㊂(2)根据汽油半成品罐烯烃含量及重汽油烯烃含量分析,调整反应器R-201A㊁R-401入口温度为250~ 260ħ,提高烯烃加氢饱和程度,降低加氢重汽油中烯烃含量㊂(3)根据原料中烯烃含量变化及时调整反应深度,做好烯烃含量的实时跟踪㊂当催化汽油原料中烯烃体积分数高于33%时,控制加氢重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不大于17%;当催化汽油原料中烯烃体积分数低于31%时,控制加氢重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不大于19%,保证汽油半成品罐中烯烃体积分数小于22.5%㊂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应用,180ˑ104t/a汽油加氢装置重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由22.9%降至18.9%,同时,辛烷值损失保持不变㊂2.450ˑ104t/a汽油醚化装置剩余碳五优化加工由于剩余碳五中烯烃含量较高,直接送至罐区汽油半成品罐会导致半成品罐中烯烃含量高㊂研究表明[5-6],采用MG D工艺技术,可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㊂基于此,通过新增50ˑ104t/a汽油醚化装置剩余碳五至120ˑ104t/a重催装置工艺流程,将剩余碳五由至汽油半成品罐改为送至重催装置MG D喷嘴进行加工,有效降低了高烯烃组分的含量,保证半成品罐汽油中烯烃含量合格㊂3国ⅥA标准时代催化汽油中烯烃含量状况通过以上技术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汽油生产装置及汽油半成品罐的烯烃含量,见表6㊂两套重催装置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稳定在30%左右,较国Ⅴ标准时代大幅下降;180ˑ104t/a汽油加氢装置㊁汽油半成品罐汽油中烯烃含量均下降较大㊂由于烯烃含量下降,研究法辛烷值略有下降,能满足ⅥA标准汽油的调和需要㊂表6国Ⅵ标准时代汽油中烯烃含量T a b l e6O l e f i n c o n t e n t i n g a s o l i n ed u r i n gt h e p e r i o do f n a t i o n a lⅥs t a n d a r d项目烯烃体积分数/%研究法辛烷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300ˑ104t/a重催装置31.626.129.290.189.589.8 120ˑ104t/a重催装置37.728.330.991.190.590.7 180ˑ104t/a汽油加氢装置21.915.818.984.582.683.8汽油半成品罐23.718.621.590.487.789.24结论(1)通过提高催化剂活性㊁降低反应温度㊁增大剂油比等操作优化,120ˑ104t/a重催装置汽油中烯烃(下转第42页)4结论(1)西北油田某厂对运行异常的分子筛干燥塔采取第3节所述措施后,打破了塔内化学反应所需的环境条件,使整个运行系统恢复正常,正常运行后干燥塔进出口3种相关气体的平均含量如表2所示㊂从表2可以看出,在正常生产运行时,天然气自脱硫单元至干燥单元,H2S已被完全脱除,即使少量存在,在温度控制下也不会发生反应㊂另一方面,对注气井的监测也起到了显著作用,测得的天然气中O2含量极低㊂表2正常运行时干燥塔冷吹进出口相关气体浓度T a b l e2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r e l a t e d g a s e s a t i n l e t a n do u t l e to f c o l db l o w i n g i nd r y i n g t o w e r d u r i n g n o r m a l o p e r a t i o n 气体成分进口体积分数/%出口体积分数/%H2S00O20.10.1S O200(2)通过分析㊁实验㊁取样化验等方法,找出了导致分子筛冷吹出口温度异常的原因,并针对此现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㊂为同行业处理类似情况提供了经验,可降低运行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㊂参考文献[1]杨刚,张天培,刘朋,等.雅站分子筛粉化结块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石油化工设计,2018,35(3):39-42.[2]李永达.天然气分子筛脱水效果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3]胡晓敏,陆永康,曾亮泉.分子筛脱水工艺简述[J].天然气与石油,2008,26(1):39-41.[4]江玉发,张玉蕾,梁根生,等.大涝坝集气处理站分子筛脱水工艺优化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40(5):464-467. [5]梁政,李双双,张力文,等.C N G脱水用4A分子筛再生性能实验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4,43(4):362-365. [6]李学智.关于分子筛脱水工艺的分析与比较[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8(7):18-19.[7]高海云,王鹏.关于分子筛脱水装置在轻烃回收系统的应用探讨[J].山东化工,2018,47(9):74-77.[8]周国英,谢爽,杨刚.雅克拉集气处理站分子筛再生工艺流程改造及效果评价[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41(6):576-578. [9]张博,刘刚,高斌.天然气液化工厂分子筛脱水工艺比选[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187-188.[10]陈鹏轩,张井鲁,张硕,等.新疆某天然气处理站分子筛脱水橇投产故障分析及处理措施[J].中国石油石化,2017(8):166-168.[11]方正,王国志,张磊,等.分子筛脱水装置内部生成单质硫的分析及改造方案[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4,43(1):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6-11.收稿日期:2019-04-15;编辑: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温冬云(上接第37页)体积分数由46.8%降至42%;300ˑ104t/a重催装置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由40%降至35%,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汽油中烯烃含量㊂(2)通过L P C-65和L P C-70新型降烯烃催化剂的工业应用,120ˑ104t/a重催装置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由34.4%降至32.5%,下降了1.9%;300ˑ104 t/a重催装置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由35.4%降至31.4%,下降了4.0%㊂同时,汽油收率增加,柴油收率下降,总液收增加,有利于降低柴汽比㊂(3)180ˑ104t/a汽油加氢装置提高轻重汽油分割精度㊁调整反应温度㊁控制反应深度,50ˑ104t/a汽油醚化装置剩余碳五作为120ˑ104t/a重催装置MG D喷嘴进料加工,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半成品罐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由25.7%降至21.5%,满足国ⅥA 标准汽油的调和需要㊂参考文献[1]许友好,徐莉,王新,等.我国车用汽油质量升级关键技术及其深度开发[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50(2):1-11.[2]黄富.调整工艺参数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J].炼油与化工,2015,26(1):13-15.[3]郑从武.优化工艺条件降低汽油烯烃含量[J].石化技术与应用, 2005,23(2):129-130.[4]武兆东,熊晓云,马明亮,等.多产汽油的催化裂化催化剂L P C-70的工业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8,49(9):75-78. [5]王宏伟.M G D技术在催化裂解装置中的工业实践[J].当代化工, 2009,38(2):141-143.[6]康飚,王庆元,康庆山,等.福建炼化公司催化裂化装置应用M G D技术的工业试验[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33(2):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19-23.收稿日期:2019-04-15;编辑:温冬云。

降低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措施

降低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措施

收稿日期:2018-04-11作者简介:符兴耀(1985—),男,助理工程师,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从事催化裂化9年。

降低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措施符兴耀(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海南东方 572600)摘要:2016年4月东方石化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上升,致使下游汽油加氢装置加氢汽油烯烃含量不合格。

为降低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平衡剂活性、适当提高剂油比、汽油深度稳定、提高汽油切割塔处理负荷等措施,烯烃含量由约41%降到约36%,加氢汽油烯烃含量合格。

关键词: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降低措施中图分类号:TE6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21X(2018)11-0121-041 概述1.1 降低催化裂化(解)汽油烯烃含量的意义催化裂化(解)汽油占我国车用汽油70%,其烯烃含量较高,重整汽油虽然芳烃含量高,但其占比较少,仅占约5%,因此汽油中烯烃含量较高而芳烃含量较低。

烯烃的抗爆性较好,但其是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性质不稳定。

其容易造成发动机喷嘴堵塞,在燃烧室及发动机进气阀中生成沉积物。

这使得汽油不充分燃烧,造成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1]。

部分挥发性较强的烯烃,由于蒸发进入大气,加速对流层臭氧的生成,形成光化学烟雾。

研究表明,假如汽油中的烯烃含量从20%降到5%,发动机排放的HC将增加6%,而CO排放量几乎不变,NOx排放量将减少6%[2]。

1.2 东方石化催化裂解装置概况东方石化催化裂解装置采用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多产丙烯的专利技术(DeepCatalyticCracking,简称DCC技术)。

装置的设计规模为120万t/a,以常压渣油为原料。

采用提升管和床层组合的反应器,来达到提高转化率和多产低碳烯烃的目的。

其中第一反应器为提升管,进料为新鲜原料油,提升管出口温度为520~550℃;第二反应器为补充催化剂提升管,提升介质为气分装置来的C4和轻汽油,反应温度为580~640℃;第三反应器为床层,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产物以及汽提段的蒸汽一起通过第三反应器,床层空速为2~6h-1。

降低重油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

降低重油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

降低重油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摘要:为配合国家汽油质量升级,重油催化装置需要降低产品汽油烯烃含量,以满足汽油国VIA标准。

通过优化某石化150×104t/a重油催化装置操作条件,以及应用降烯烃催化剂CGP-C,使该催化装置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平均值由32.3%降到26.8%,该催化汽油经加氢装置与成品油罐区调和,烯烃含量平均值为16%,满足国ⅥA标准汽油的需求。

关键词:重油催化操作条件烯烃含量国ⅥA标准前言:在2019年初,我国各种车型所使用的汽油开始执行国ⅥA的标准,与国Ⅴ标准相比较,烯烃的体积分数由≤24%降到≤18%,芳烃的体积分数由≤40%降到≤35%[1]。

要实现国Ⅵ标准汽油的生产,就必须降低催化裂化装置产品汽油的烯烃含量。

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使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满足国ⅥA标准汽油调和的要求。

我们对某石化公司150×104t/a重油催化装置的降烯烃技术措施进行研究。

1.国Ⅴ标准中该重油催化装置产品汽油的烯烃含量在国V的标准化需求中,该催化裂化装置汽油的烯烃体积含量为28.5%到36%,平均值32.3%,烯烃含量比较高,不能满足国ⅥA标准汽油生产的要求。

2.降低重油催化装置产品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措施 2.1 优化重油催化装置操作条件我们通过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增大剂油比,降低反应温度以及降低原料组成中掺渣比等措施对该重油催化装置进行操作优化[2],研究表明,可以在某些程度上降低产品汽油中的烯烃体积分数。

(1)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根据数据显示,平衡催化剂活性为57%~58%,而向系统多加入一些新鲜催化剂,平衡催化剂的活性提高至61%~62%。

1.增大剂油。

剂油比由原来的6.1增长到6.7,而这个过程提高了转化率,减少了某些复杂反应的比例,同时降低了汽油中烯烃的体积含量。

2.降低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由515℃调整为505~510℃,把温度降低,可以增加反应进度,以及氢化的反应程度,有利于降低汽油中的烯烃体积含量。

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中降烯烃技术的应用

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中降烯烃技术的应用

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中降烯烃技术的应用摘要: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中降烯烃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其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为烷烃,从而提高汽油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当务之急。

而烯烃是导致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降烯烃技术在汽油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降烯烃技术的原理、优势和应用情况,以期为汽油生产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裂化汽油;生产;降烯烃技术引言催化裂化汽油是一种重要的石油产品,广泛用于汽车燃料。

然而,传统的催化裂化工艺会产生大量的烯烃化合物,这些烯烃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含量成为了当前炼油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降烯烃技术在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中的应用,介绍不同的催化剂和操作条件对烯烃选择性裂化的影响,并评估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通过引入降烯烃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减少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烯烃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推动石油炼制行业向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降烯烃技术的原理降烯烃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为烷烃。

烯烃是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其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催化剂通常是一种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如铂、钯或氧化铝等,它们能够催化烯烃的氢化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烯烃分子中的双键被氢气加成,形成饱和的烷烃分子。

催化剂还能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活性,来优化降烯烃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通过降烯烃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生成,改善汽油的环保性能。

2.降烯烃技术的优势2.1分析降烯烃技术对汽油质量和性能的改善降烯烃技术对汽油质量和性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降烯烃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汽油中的烯烃含量,降低烯烃的不稳定性和易挥发性,从而提高汽油的稳定性和挥发性。

降烯烃类助剂

降烯烃类助剂

降烯烃类助剂烯烃在发动机内燃烧容易形成积碳,从而影响发动机燃烧效率、增加污染物排放等影响排放问题。

GB17930-2006《车用汽油》规定,烯烃含量,%/体积比:不大于35。

为了降低汽油的烯烃含量,采取措施使已经生成的汽油馏分继续进行反应,通过汽油的深度反应,实现汽油中烯烃组分的有效转化;反应温度的提高将会加剧热裂化反应在裂化反应中的份量,进一步恶化高价产品的选择性,同时降低氢转移反应的能力,不利于汽油烯烃含量的降低。

工艺上目前能做的,提催化剂活性、提剂油比,采用相对较低反应温度,使用降烯烃催化剂。

催化裂化工艺是我国重质油轻质化加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手段,我国成品汽油中的80%来自催化裂化,重整汽油、烷基化汽油等其他调合组分所占的比例很少,而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烯烃含量较高,达到40%以上,而这种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对于催化裂化过程,开发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及助剂,是改变催化产物分布和性质的主要手段。

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氢转移反应能够显著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氢转移反应为双分子反应,则催化剂设计思路应提供更多发生双分子反应的条件,加强选择性氢转移反应,并抑制深度氢转移反应的发生,实现低生焦的选择性氢转移反应,并提供有效的正碳离子链传递终止能力,最终实现以正碳离子的β-断裂为主的单分子裂化反应和以氢转移及芳构化等有利于提升管产物分布的催化理想反应的双分子反应的合理匹配。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通过分子筛改性技术,精细调节分子筛的酸改质,根据反应对分子筛性能的要求,对Y型分子筛和ZRP分子筛进行改性,成功开发了GOR系列降烯烃催化剂[6]。

兰州石化公司在研究催化反应中烯烃的生成和转化规律的基础上,以改善氢转移活性及选择性为研制开发降烯烃催化剂和助剂的技术关键,研发了LBO系列降烯烃催化剂[7]。

此外,我国还开发了如DODC、LHO-1、CDC等汽油降烯烃催化剂。

在FCC 汽油降烯烃助剂方面,有LAP系列降烯烃催化裂化助剂、LBO-A高辛烷值型降烯烃助剂以及LGO-A 降烯烃助剂。

降低FCC汽油烯烃的措施

降低FCC汽油烯烃的措施
[K] 脂 。典型的 L’O4H,’ 烯 烃 转 化 率 是: 912 异 戊烯转化为 4H,’, F12 E :12 己烯转化为己醚,
=8/>? @/ABC6D 公司也开发了用于降低 $%% 汽 油烯烃含量的专用催化剂 &$=。该催化剂已用于 使用后汽油烯烃含量降低 3 E )( 个百 0 套 $%%!, 分点, 并且能保证气体烯烃收率和汽油辛烷值不 降低。 )*F 选择降低烯烃的助剂 降烯烃助剂对烯烃应有足够的催化转化能 力, 一般使其裂解为小分子气体烯烃、 或转化为芳 烃等。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开发有
。 9:: 轻汽油 ( C( D ’((E ) 经过
深度 醚 化 后, 总 烯 烃 含 量 由 *F G HI/ 降 低 到 氧 含 量 增 加 * G BI/ , 并且抗爆指数由 .( G F*/ , 增加 C G *. 个单位。 B* G CC 提高到 BJ G BI, 但是, 近年来对汽油中醚含量有较大争议, 美 国加州已禁用 &$K" , 理由是 &$K" 对地下水有 污染, 其气味恶化了司机的工作环境。因此对大 规模的 9:: 汽油醚化应持慎重态度。 .G. 9:: 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 在脱除硫、 氮 9:: 汽油在加氢精制的过程中,
[B]
C


我国汽油组成中 9:: 汽油目前占 JI/ 以上, 并且近期很难大幅度下降。因此生产清洁汽油还 应该围绕着 9:: 汽油做 “文章” 。 目前, 降低 9:: 汽油烯烃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是对 9:: 本身进行改造, 将改善 9:: 操作条件与 使用降烯烃催化剂或降烯烃助剂结合起来。从目 前技术水平看, 烯烃含量能降低十几个百分点, 很 难超过 二 十 个 百 分 点。 对 于 加 工 重 油 的 一 些 汽油烯烃体积分数在 H(/ 左右, 9::+, 9:: 本身 很难满足要求, 并且汽油中硫含量也很难降低到 合格水平。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对汽油的组成和杂 质含量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以后应考虑 多建催化重整、 烷基化和异构化装置, 以减少成品 汽油中 9:: 汽油的比例, 从而降低其烯烃含量。 另外, 对 9:: 汽油进行精制, 在保证汽油辛烷值 不降低的同时, 脱硫降烯烃应该是技术发展的方 向。比如根据 9:: 汽油的特点, 对轻汽油进行醚 化, 有效脱除烯烃, 并提高其辛烷值; 对重汽油加 氢脱硫。醚化轻汽油与加氢重汽油调合后, 既能 满足烯烃、 硫含量要求, 又能保证辛烷值不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393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措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摘要:催化裂化装置汽油烯烃含量与原料油性质、催化剂性质、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通过采用新工艺,使用降烯烃催化剂,优化原料油性质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

主题词:降低催化汽油烯烃措施
烯烃主要来自催化裂化汽油,是不饱和烃类化合物,具有比较好的抗爆性。

但烯烃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堵塞发动机喷嘴,在发动机进气阀及燃烧室中生成沉积物,一方面影响汽油的充分燃烧,加剧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另一
方面,挥发性较强的烯烃,容易蒸发排放入大气,加速对流层臭氧的生成,形成光化学烟雾。

由于我国车用汽油以催化裂化汽油为主,其中烯烃含量较高,达40%~50%,加工石蜡基原料的装置,烯烃含量更高,达60%以上,因此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是解决车用汽油烯烃含量高的关键。

由于催化裂化装置汽油烯烃含量与原料油性质、催化剂性质、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因此,解决汽油烯烃含量高的问题也应当从这些角度出发。

本文将对汽油烯烃含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1.原因分析
1.1 原料油性质
一般认为,催化裂化主要是正碳离子反应,汽油中烯烃主要来自于原料油中烷烃的裂化。

直链烷烃裂化一次生成一个烯烃和一个正碳离子,正碳离子二次裂化又生成一个烯烃和一个正碳离子。

烷烃分子越大,裂化次数越多,汽油中烯烃含量越高;环烷烃开环裂化生成两个小分子烯烃,但环烷烃也能够氢转移缩合芳构化。

因此,原料中链烷烃含量高,链烷烃分子大时,汽油中烯烃含量较高。

实验数据表明:氢含量高、K值大的原料油,裂化转化率高,汽油产率高,汽油中烯烃含量也较高。

1.2 催化剂活性
一般来说,随着分子筛含量增高,氢转移活性也相应增加,因此,产品中的烯烃含量相对减少。

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
随着催化剂平衡活性的提高,汽油中烯烃含量逐渐下降,当平衡剂的微反活性从50提高到60.8时,汽油烯烃由67.46%下降至55.33%。

1.3 反应温度
催化裂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反应,催化反应主要有裂化、氢转移、异构化、芳构化等,裂化和芳构化反应是吸热反应,裂化反应生成烯烃,芳构化反应消耗烯烃;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消耗烯烃。

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裂化反应和芳构化反应,不利于氢转移反应和异构化反应。

此外,随反应温度的提高,热烈化反应速度提高的幅度大于催化裂化反应速度提高的幅度,不利于汽油烯烃含量的降低。

实验数据表明:随反应温度的提高,汽油烯烃含量增加。

1.4 剂油比
增大剂油比对催化裂化反应主要有三个好处:(1)使原料油和催化剂接触更充分,有利于原料中胶质团的裂化。

(2)减少待生与再生剂的炭差,提高催化剂的有效活性中心。

(3)增加单位原料油接触的催化剂活性中心数,相应提高反应速度,有利于裂化、异构化和氢转移等反应。

实验数据表明:随剂油比的提高,转化率提高,液化气产率提高,汽油收率先增加后略有下降,焦炭产率增加,氢转移反应指数提高,汽油烯烃含量下降,剂油比平均每提高1个单位,FIA法烯烃含量下降2.9%~
3.4%(以剂油比
4.8为基准)。

1.5 反应时间
催化裂化生成的汽油烯烃进行二次反应需
要一定时间,延长反应时间是汽油烯烃组分氢转移反应的必要条件。

氢转移反应的速度一般较快,因此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即可满足要求。

实验数据表明:增加提升管反应时间,液化气、汽油产率提高,干气和焦炭产率提高。

汽油辛烷值变化不大,汽油烯烃含量下降,芳烃含量提高,链烷烃和环烷烃含量几乎不变。

2.降低汽油烯烃的措施
2.1 采用新工艺
2.1.1 MIP工艺
此工艺采用新型串联提升管反应器,将反应器分成两个反应区,优化催化裂化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第一反应区以一次裂化反应为主采用较高的反应温度、较大的剂油比和较短的停留时间,裂解较重的原料油并生成较多的
烯烃,第二反应区通过扩径和注入冷却介质等措施,降低油气和催化剂的流速及该区的反应温度,达到抑制二次裂化反应,增加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提高催化汽油中的异构烃和芳烃,降低烯烃含量。

20xx年,安庆分公司120×104t/a催化裂化装置MIP改造,投用后,汽油烯烃含量由45(V)%左右降至35(V)%左右,有效解决了催化汽油烯烃含量高的问题。

2.1.2 MGD工艺
此工艺是结合重油催化裂化的反应特点,将催化裂化平行顺序反应和组分选择性裂化的机理,汽油裂化的反应规律以及反应深度控制原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催化裂化反应进行精细控制,它将提升管反应器由下而上设为4个反应区:汽油反应区、重油反应区、轻质原料
反应区和总反应深度控制区。

粗汽油(或稳定汽油)从MGD喷嘴进入提升管反应器,通过调节新鲜进料的反应环境和苛刻度,使回炼汽油中低碳烯烃裂化和部分烯烃异构化,可在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同时增产柴油和液态烃,提高汽油的辛烷值。

2.1.3 FDFCC工艺此工艺采用双提升管反应器,实现工艺操作的可选择性,为汽油理想二次反应提供独立的改质空间和充分的反应时间,从而实现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和硫含量,改善柴汽比,提高催化汽油的辛烷值,同时增产液化气和丙烯的目的。

工业实验数据表明,采用该项工艺技术与常规催化裂化工艺相比,催化汽油烯烃含量降低了20~30个体积百分点。

如长岭分公司1套120×104t/a同轴式常规重油催化裂化
装置于20xx年5月改造为FDFCC双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改造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调整和完善,FDFCC双提升管新工艺技术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装置的液态烃及丙烯收率明显提高,汽油烯烃含量大幅下降。

2.2 结合新工艺,采用降烯烃催化剂
2.2.1 安庆分公司120×104t/a催化MIP工艺改造后开工初期阶段,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在35~42(V)%范围内波动,为了满足车用汽油新标准,装置在20xx年3月21日至20xx年5月19日试用了长岭炼油厂催化剂厂生产的降烯烃COR-C型催化剂,在原料油性质、处理量、掺渣率相近的情况下,汽油烯烃含量由40.9%降至35.4%,下降了5.5个百分点,说明COR-C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氢转移活性,见表1。

表1 加COR-C型催化剂前后汽油中烯烃含量对照表
加COR-C型催化剂前汽油中的烯烃含
量, % (平均值) 加COR-C型催化剂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 %(平均值)
2月3月13~ 3月21日3月22~4月21日(焦蜡抽余油进催化期间)4月22~ 4月29日4月30~5月19日
40.2 40.9 29.2 35.5 35.4
COR-C型催化剂实际降低烯烃含量为
40.9%-35.4%=5.5%
从表1可以看出,投用该剂后较投用前实际能降低烯烃汽油中的烯烃含量为5.5个百分点。

2.2.2 结合MIP工艺的自身特点和在
安庆分公司催化装置的实际应用情况,北京石科院研制出与该工艺配套的专用催化剂CRMI-2,并于2004底至20xx年初在催化装置进行试用,在原料油性质、处理量、掺渣率相近的情况下,汽油中的烯烃含量由试用前的35%左右降至30%以下,降烯烃效果明显,如图1所示。

图1 CRMI-2加入前后稳汽烯烃变化趋势图
2.3 优化原料油性质
原料油(如焦化蜡油、减压渣油)加氢预处理可显著改善裂化性能,脱除杂质,减少生焦,降低再生温度和催化剂减活效应,有利于增加剂油比和保持催化剂活性,增加催化裂化反应尤其是氢转移反应,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

2.4 其他措施
2.4.1 由于汽油烯烃主要集中在C5至C8组分中,C9以后的组分烯烃很少,因此,汽油干点提高,相应的烯烃含量降低。

汽油干点降低约20℃,相应的汽油烯烃含量增加
3.2%~6.1%。

实际操作中,适当提高分馏塔顶温,降低顶温,降低顶循流量,以提高汽油干点,有利于增加汽油收率,降低汽油烯烃含量。

2.4.2 吸收稳定系统操作中,适当提高稳定塔底和塔顶温度,使汽油深度稳定,降低汽油中气含量,特别是降低C=4含量,有利于汽油中轻烯烃含量的下降。

3.结论
催化装置汽油烯烃含量与原料油性质,催化剂性质,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等因
素有关,通过采用新工艺,使用降烯烃催化剂,优化原料油性质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汽油烯烃含量。

参考文献:
1 《催化裂化装置技术问答》中国石化出版社 1997年3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2 《催化裂化装置培训教程(技师、高级技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xx年1月第1版
3 《催化裂化装置工艺技术规程》安庆分公司 20xx年7月
4 徐思伟范宜俊催化裂化MIP工艺专用剂CRMI-2使用初步评价
5 徐思伟 COR-C型降烯烃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