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晓晴:“指南”课程游戏化中环境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课程游戏化中环境的作用《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同时《指南》又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根据《指南》精神,结合我们班的幼儿特点和幼儿园的园本特色,我这学期在班级环境与课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感想。
一、环境是课程游戏的准备。
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扬中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享有“鱼米之乡”、“江中明珠”的美称,这也为我们班生成《我的家乡——扬中》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环境资源。著名的“长江三鲜”——刀鱼、河豚和鲥鱼就盛产于我的家乡。每年到清明前后,是它们最鲜美的时候,会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客人光顾。我的家乡还有“三宝”——柳、竹和芦苇。每到春天来临,柳、竹和芦苇相继发芽,为扬中增添了无限生机。柳树的枝条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远销海内外。芦苇的叶子是端午节包粽子的绝佳材料。春天的竹笋是鲜美的,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竹子也可以用来编成各种日常用品,例如:竹篮、簸箕等。记得有次带孩子们去参观竹园,看见一支支破土而出的笋、一根根耸入云天的竹子,发出阵阵赞叹:“老师,竹子小时侯是笋吗?”“笋是毛毛的,竹子怎么是光光的?”“竹子能做什么?”------回来后他们到处查找资料寻求答案,用语
言记录下自己郊游的感想,用画笔画出家乡美丽的景色。我们还带孩子到户外上课,参观果园、养殖场、竹制品加工厂、渡江纪念馆……在孩子们的观察、提问、寻找、收集、发现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生成了以家乡为主题的生活课程。
二、环境是课程游戏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在班级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历程。”孩子们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兴趣,发现了问题,老师马上适当引导,生成相关学习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一次,孩子们自由活动时,一个孩子指着空白的墙壁对我说:“老师,其它墙壁都有图画,这面墙没有图画怎么办?”“我们也来画一幅图画吧!”于是我就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绘画颜料、用刷子、排笔、滚筒等作画,激发了孩子的兴趣,画出心中我们美丽的家乡。又如,在区域活动时,我无意间听到孩子们在看渡江纪念馆的照片。孩子自言自语“我是扬中人,我爱我的家乡。”我马上问:“渡江纪念馆里怎么样?””孩子们立即围观过来,议论纷纷起来,我迅速记录小孩子刚刚说的关于渡江纪念馆的语句,并激发孩子们寻找自己喜欢的乐曲配上小诗,创编了一首首好听的歌:“我是扬中人,我爱……”同时,还让孩子参观不同的景色,创编不同的歌词,想大家展示扬中丰富的物产、美丽的风情。渐渐地,孩子们的心田里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在表达心中美好愿望过程中又使环境变得丰富、充实,本土文化就这样与生活、艺术、社会、自然、健康等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我们的教育就要这样相辅相成、互为发展。
三、环境是课程游戏的记录。
区域活动的记录是反映孩子活动情况的最明显的方法。而怎样让环境能真正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怎样来体现呢?在平时工作的累积中,我们发现“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每一面墙饰某一个栏目,由孩子们用绘画和语言(儿童口头表述,家长或老师的记录)表达的所见、所闻、所想组合而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墙饰是反映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儿童学习过程和经验的总结,起到强化和概括、提升的作用。如主题活动“我的家乡——扬中”,由四个栏目组成:扬中在哪里、扬中的特产、扬中的历史、扬中的新貌,由这四个栏目分支开来,产生多个小栏目即一个个活动内容。这一系列的墙饰是通过教育活动过程从参观扬中公园、商场、桥——认识、品尝家乡特产——观察渡江纪念馆,了解、比较扬中历史——体验家乡人民情感等,在每一个栏目中都让孩子们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记录他们在探索活动中的体验、认识、信息和发现。
活的课程教育要用活的环境,让幼儿走出课堂在了解四季变化、人类生活变化的过程中,体验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了解自然和生活的基本规律,萌发保护和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最初意识,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环境即课程”“生活即课程”我们还将努力为幼儿创设更多的条件,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让幼儿在周围生活中的到更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