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组成ppt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文档

1、人的神经系统(点击播放动画)
脑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 (身体的控制中心) 脊髓
系统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12对 31对
植物性神经
(点击播放动画)
周 围 神
脑 神 经
经 系 统
脊 神 经
脑中
枢
脊髓
神 经
系
统
人的神经系统
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
大脑:分别具有管理人体 不同部位的功能
不少国家过去一直把“心跳停止”、“呼吸消失”和“血压为零” 作为死亡的标准。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病人的心跳、呼吸、血 压等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一系列药物和先进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 持。但是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损伤破坏,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最 终发展为心脏死亡。因此,与心脏死亡相比,脑死亡显得更为科学, 标准更可靠。
在膝跳反射中,我们能不能 有意识的控制伸小腿的反应?
大脑会影响脊髓的活动
结论
大脑对脊髓的活动有调控作用,使人体 的各项生命活动更趋完善和协调 。
演示实验:脊蛙反射
实验步骤:
1)将脊蛙右后脚中趾尖浸入0.5% 硫酸,观察现象。
2)剥净右后脚中趾的皮肤重复上述 步骤并观察。
3)左后脚中趾尖浸入0.5%硫酸,发 生反应后用清水洗净并擦干。
小脑:负责人体动作的协 调性,协调肌肉的活动, 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 身体平衡。
脑干: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 扰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
(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表面是一层灰质,
又叫大脑皮层,由神经元
的细胞体组成。
表面布满凹陷的沟、裂和
神经系统总论ppt课件

分布于皮肤、肌(肌腱)和大部分口、鼻腔粘膜。 ⑵特殊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于位听器和视器等特殊感觉器官。 ⑶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头、颈、胸、腹的脏器。 ⑷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味蕾和嗅器。 ⑸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外肌、舌肌。 ⑹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面肌和咽喉肌等。
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高级中枢:中央前回,
中枢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低级中枢: 脊髓前角
脑干躯体运动核
躯体感觉神经(传入神经)
躯体神经 周围部
神经 系统
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系统
中枢部 高级中枢: 边缘叶
较高级中枢: 下丘脑
低级中枢: 脑干内脏运动核
内脏神经 周围部 系统
神第 经六 系章 统
第一节 总论
分类(分部); 组成; 位置; 形态; 内部构造; 功能(机能)
神经系统总论
一、神经系统的分类
脑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 (中枢部) 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12对)
(周围部)
脊神经(31对) 躯体感觉神经
躯体神经 (传入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四类) ⑴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传导浅(痛、温觉等)、 深感觉冲动。 (2)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感觉冲动。 (3)躯体运动纤维
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4)内脏运动纤维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控 制腺体分泌。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主要涉及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海马、扣带回等结构。这些结构参与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 节等过程,同时也与行为决策和动机等密切相关。
情绪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行为决策和执行,同时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情绪体验。例如,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个体 的探索和创新行为,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的退缩和回避行为。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大脑皮层是学习与记忆的主要神经基础,尤其是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等 区域。此外,海马、杏仁核等结构也参与学习与记忆过程。
语言与认知
语言的定义和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组成。
语言处理的神经机制
语言处理涉及多个脑区,包括布洛卡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威尔尼克区(听觉性语言中 枢)和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等。这些区域分别负责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书写等功能。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 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功能 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 内的神经元,负责将神经冲动传 导至肌肉或腺体,引起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
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起自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 其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 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 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 最后共同通路。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应急反应,动员机体潜能,适应环境急骤变化
副交感神经系统
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中枢控制
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ppt课件完整版

感受器的分类
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和接受刺激 的性质,可分为外感受器、内感
受器和本体感受器。
传出神经纤维及效应器
传出神经纤维
负责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 令传导至效应器,包括运 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髓鞘 。
效应器
接受传出神经纤维传来的 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等生理效应的 结构,如肌肉、腺体等。
功能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感受外界刺激,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以适应 外界环境的变化。它具有感知、记忆、思维、情感和运动等多种功能。
神经系统结构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 分,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
是神息 的能力。
等,后者如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等。
02 03
神经再生过程
神经损伤后,远端神经发生华勒氏变性,近端神经轴突开始再生。再生 过程中,神经细胞需要克服多种抑制因素,如瘢痕组织、神经生长抑制 因子等。
神经修复策略
为了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细胞治疗等。其中,细胞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使用干细胞或 神经细胞移植来促进神经再生。
神经元结构
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其中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树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 ,轴突则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神经元类型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形态不同,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三种类型。感觉神经元负责接收外 界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运动神经元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中间神经元则负责在感觉和 运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突触传递机制
• 突触结构: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神经系统的组成ppt课件

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白质 灰质
脊神经
反射:有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对外界或体
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
传导: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思考
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上皮细胞
红细胞
脂肪细胞
神经细胞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如何区分树突和轴突?
细胞体 突起
髓鞘
树突
数量多 较短 无髓鞘包裹 接受信息
轴突 一般只有一个 较长
有髓鞘包裹
传出信息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神经元 / 神经纤维 / 神经
脊髓
脊神经 肌肉 皮肤
结缔组织膜
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 (包括轴突和包裹的髓鞘)
神经元 / 神经纤维 / 神经
3、记忆需要及时巩固
4、劳逸结合,文理科交叉 5、勤用脑
将一只实验大鼠放人一个充满玩具和有很多同伴(其 他鼠)的复杂环境中,结果显示其枕叶皮层单个神经元 和其他神经元的连接增加了25%。
中枢 神经 神 经 系 统
周围 神经
大脑 大脑皮层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脑 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和动作的协调性及准确性
感觉中枢 听觉中枢 视觉中枢
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 小脑 脑干来自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狗被切除小脑后的运动姿势
脑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 小脑 脑干
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 (心跳、呼吸、血压)
脑的结构和功能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 脑干和大脑三个结构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小脑、脑干和大脑 B.大脑、小脑和脑干 C.脑干、小脑和大脑 D.大脑、脑干和小脑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PPT

1、脑干
❖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 ❖ 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 ❖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脑干腹面观
脑干背面观
2、间脑The Diencephalon
❖ 背侧丘脑 ❖ 上丘脑 ❖ 下丘脑 ❖ 后丘脑 ❖ 底丘脑
四叠体及膝状体歌诀
❖ 上视、下听、外视、内听; ❖ 视听反射,务必记清。 ❖ 后丘脑 metathalamus: ❖ 内侧膝状体:接收来自下丘臂的听觉纤维,
颞叶
❖ 颞上沟、颞下沟 ❖ 颞上回:颞上沟与外侧沟之间 ❖ 颞中回;颞上沟与颞下沟之间 ❖ 颞下回:颞下沟与大脑下缘之间
2、大脑半球内侧面
内侧面
❖ 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后回向大脑内侧面的 延续部分
❖ 扣带回:胼胝体沟与扣带沟之间 ❖ 距状沟:位于胼胝体后下方呈弓形向后至枕
叶后端 ❖ 楔叶:距状沟与顶枕沟之间 ❖ 舌回:距状沟下方皮质
❖ 正中沟、界沟、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前庭区 (前庭神经核);听结节(蜗神经核);内侧 隆起;面神经丘;舌下神经三角(舌下神经 核);迷走神经三角(迷走神经背核);分隔 索;蓝斑;第四脑室顶前部,后部,三个孔: 第四脑室正中孔(1),第四脑室外侧孔
❖ 连通:中脑水管 →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 → 正中孔、外侧孔 → 蛛网膜下隙
4、端 脑 The Telencephalon 五 叶
❖ 额叶 frontal lobe外侧沟以上,中央沟以前 ❖ 顶叶 parietal lobe 中央沟以后,外侧沟末端与枕叶
前缘中点连线以上的部分
❖ 颞叶 temporal lobe 外侧沟以下 ❖ 枕叶 occipital lobe 背外侧面:顶枕沟至枕前切迹
(距枕极4cm)连线后部 ❖ 岛叶 insular lobe 外侧沟深面,被大脑额、顶、颞
神经组织ppt课件

骨骼肌
平滑肌 心肌
骨骼肌纤维光镜图
心肌纤维及闰盘光镜图
平滑肌纤维光镜图
骨骼肌和心肌超微结构模式图
神经组织
nervous tissue
教学内容
一、神经元 二、突触 三、神经胶质细胞 四、神经纤维 五、神经末梢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nerve cell ( 神经元 neuron )
答案: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 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和 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接触,是最常见的连接方式,如轴—体突触和 轴—树突触等。按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突触又分为电突触和化学性突触 两类。
神经膜细胞
结间体 郎飞结
轴突 树突
轴突:只有一个,细而长,分支少
轴质无尼氏体。
功能:传导神经冲动 ,释放神经递质。
轴丘
(二)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细胞突起的数目分: ①多极神经元
(multipolar neuron) ②双极神经元 (bipolar neuron) ③假单极神经元 (pseudounipolar
neuron)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为:
D.胞体及突起内均有尼氏体
E. 核膜清楚,核仁明显
2. 突触内与信息传递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
A.线粒体 B.微管
C.微丝
D. 突触小泡 E.神经丝
D
同步练习
二、单项选择
3. 神经元的轴突内不含有( A.神经原纤维 B.微管
)C
C. 尼氏体
D.线粒体
E神经丝.
4. 尼氏体在电镜下的组成是( )
A.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
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l cell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PPT-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
由脑发出的神经,大都分布到头部的感 脑神经:
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分布在躯干、 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脑和脊髓还有通向内脏器官的神经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总 司 令 •军
脊髓 官
神经
•士 兵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 的组成
中枢 神经 系统
周围 神经 系统
大脑 脑 小脑
脑干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联系生活
校园踩踏事件可能是学生遇到的非常危险的事情,万一被人推 倒,无法爬起的情况下应该用什么姿势保护自己?
以左图说明这种“球形保护动作”!如 果万一跌倒在地: 1、双手迅速交叉护住脖子 2、低头弯腰,双腿蜷缩胸部 3、侧身倒卧地上。
探究任务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
小脑: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调节心跳、呼吸和血压等人体
基本的生命活动。
神经系统的组成 大脑皮层功能区
学以致用
1.某人喝醉了酒后反应变慢、讲话语无伦次,同时出现走路摇晃、 站立不稳、呼吸和心跳急促的现象。试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驾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A )
A.酒精麻醉大脑,使行为失控
B.酒精麻醉小脑,使行为失控
C.酒精麻醉脑干,使行为失控
D.酒精引起肝中毒,使行为失控
6.(2020重庆中考)某人因车祸成了“植物人”,该病人脑中
一定没有损伤的部位是( C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7.(2021山东中考)苏绣对于手的灵敏度要求极高,在绣花过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PPT

轴浆在胞体与轴突末梢之间流动,这种 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物质的现象 。
快速:膜上的细胞器 顺向运输
轴浆运输 (胞体到末梢) 慢速:微管和微丝
逆向运输:末梢到胞体,如神经生长因子、 狂犬病毒、破伤风毒素等
三、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持神经的营养因子
1.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1)神经对支配组织的作用 a、功能性作用 b、营养性作用 (2)神经营养作用的实验证据: 神经切断;脊髓灰质炎。 麻醉药可影响神经冲动传导,但不影
(一) 外周神经递质
1.乙酰胆硷
2.去甲肾上腺素
3.其他递质
(二) 中枢神经递质
中枢神经递质应符合的条件
a.突触前神经元应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 和酶系统,并能合成该递质;
b.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内,当兴奋冲动 抵达末梢时,泡内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c.递质作用于受体后能发挥生理效应; d.存在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失活方式; e.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三、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
*概念:细胞膜或胞内能与化学物质(递质、 激素、调质、药物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 产生效应的物质或分子。 *配体:能与受体结合的物质。
激动剂: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 拮抗剂: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 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
胆碱能受体
a.毒蕈碱受体(M-R):产生M样作用 阻断剂:阿托品 分布:胆碱能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上。
2、神经调质:
一类由神经元合成,作用于受体后, 在神经元之间不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 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减弱递质的 作用。这种作用称为调制作用。
3、递质和调质分类:
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胆碱类、胺 类、氨基酸类、肽类、嘌呤类、气体、脂 类。
2024版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与通讯
化学性突触
神经元网络
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实现神经元之间的 连接与通讯,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
大量神经元通过复杂的连接形成网络, 实现信息的整合、加工和传递。
电突触
通过直接传递电信号实现神经元之间 的连接与通讯,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2024/1/26
10
2024/1/26
03
CATALOGUE
解剖学神经系统 ppt课件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与突触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2
2024/1/26
01
CATALOGUE
神经系统概述
3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024/1/26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生活质量。
常见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如营养神经药物、改善 循环药物等)、物理治疗(如针灸、 按摩等)、手术治疗(如神经修复 或移植等)。
14
2024/1/26
04
CATALOGUE
运动神经系统
15
运动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01
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发出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
行为学实验
设计和实施行为学实验,研究神 经系统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5
神经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药物筛选技术 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寻找能够影响 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研究药物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分子 机制。
6-2《神经系统的组成》ppt

A.大脑 B.小脑 C.脊髓 D.脑干
4.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D
A.脑 B.脊髓 C.神经组织 D.神经元
5.人的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分布于____A_____里
A.脑干
B.脊髓
C.小脑
D.大脑
如何保护自己的神经系统
益智健脑食物
堂清:
请你设计一个简明的表格, 分类记录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自 的主要功能。
下一个神经元
神经的组成
血管
神经纤维 一束神经纤维 神经
二、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1、结构
细胞体 树突
突起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神经
神经末梢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
巩固学习
1、神经系统是由 脑 、 脊髓 和他们发出的 神经 组成的;
2血、压脑等有人大体脑基、本小生脑命和活脑动干;组小成脑。协其调中运动脑,干维调持节身心体跳、平呼衡吸。、
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 又叫
神经细胞
,
巩固学习
1.人的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 C
A.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
B.神经细胞的细胞体和突起
C.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 D.脑和脊髓
2.____A____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A.脊髓 B.脑干 C.脑神经 D.脊神经
3.杂技演员表演走钢丝节目时,协调身体平衡动作的器官主要是 B
系统 脊神经
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
大脑 小脑
脑干
扮演医生 会诊病例
案例1
案例2
发病原因
中风
肿瘤
发病部位及症状
大脑的局部血液供应受 脑颅内长有肿瘤, 到影响,一侧肢体不能 压迫大脑,失明 活动,半身不遂。(四 肢均无损伤)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Ⅳ滑车神 运动 中脑下丘 经
Ⅴ三叉N: 混合 脑桥中部
Ⅵ外展神 经
Ⅶ面神经
Ⅷ听神经
Ⅸ舌咽神 经
运动 脑桥
混合 脑桥中下 部
感觉 脑桥及延 髓
混合 延髓
分布
功能
鼻腔上部黏膜;
视网膜
眼的上、下、内直肌、下 斜肌提上睑肌、瞳孔括约 肌、睫状肌
眼上斜肌
嗅觉 视觉 眼球运动;提上睑 缩瞳孔、调节晶状体凸度
(1)脊髓灰质
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运动纤维组成前根。
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
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由后根的感觉冲动。
侧角: T1~L3节段有侧角。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的部位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
7
脊髓各节段横切面
分层:
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接受丘脑的投射 内锥体细胞层:皮质输出主要发自大锥体细胞 多形细胞层。
54
基底核 basal nuclei
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 协调肌肉运动 • 维持身体姿势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杏仁体
55
尾状核 头、体、尾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56
内囊
尾状核头 豆状核 屏状核 背侧丘脑
34
(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背核)
(薄束核) (楔束核)
35
2、间脑
位置:大脑和中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覆盖。 组成: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
Hale Waihona Puke ①丘脑:位 置: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两侧丘脑之间的缝隙 为第三脑室。
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课件(共31张PPT).ppt

③喝酒后,呼吸急促,与此现象相关的是_脑__干__;
④植物人具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可肯定其_脑__干_未受损;
⑤植物人具有渗透压和体温,可肯定其下__丘__脑__未受损; ⑥植物人失去躯体感觉和运动的能力,说明其受损部位为_大__脑__(__大__脑__皮__层__)
;
2.脊髓 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神经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 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外周神经系统 神 经
脑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思考:中枢神经系统 = 神经中枢吗?
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 和位于颅腔内的脑; 神经中枢: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 成的,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 神经中枢!
功能:连接脑和脊髓的重要通路, 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 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 中枢心跳、血压、吞咽等
现学现用
1.识图:①_大__脑_ ②_下__丘__脑_ ③_小__脑_ ④_脑__干_
① ②
2.功能辨析:
③
①喝酒后,走路摇摇晃晃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小__脑__;
④
②喝酒后,语无伦次是因为酒精麻痹了_大__脑__(__大__脑__皮__层_;)
此外,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2)按照传导方向分类: ①传入神经:即感觉神经; 功能: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②传出神经:即运动神经; 功能: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 器官,使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 分类: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 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CHAPTER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信息,控制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根据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的分类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突触后膜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元与突触传递1 2 3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它们在突触传递中起关键作用。
神经递质的种类根据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性可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和酶联型受体。
受体的类型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改变受体的构象或激活相关酶,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与受体CHAPTER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受器的生理特性适应、换能、编码等听觉传导通路耳蜗→ 听神经→ 脑干听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大脑皮层触压觉传导通路外周触压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痛觉传导通路外周痛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温觉传导通路外周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中枢及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感觉整合多种感觉信息在大脑皮层的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感觉剥夺与感觉过敏感觉剥夺指长时间缺乏某种感觉刺激,导致相应感觉能力下降;感觉过敏指对某种感觉刺激过于敏感,产生不适或疼痛等异常感觉。
CHAPTER03运动单位与肌纤维类型关系不同运动单位包含的肌纤维类型不同,影响肌肉收缩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于脊髓的外侧索,皮质脊髓侧束的前方。此束起自中脑红核,纤维发出后立即交叉下行至脊髓, 经脊髓灰质的中间神经元中继至前角运动细胞。其功能主要是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伸肌运动 神经元。
3)前庭脊髓束
位于脊髓的前索,起自脑干前庭神经核,大部 分纤维止于脊髓灰质的中间神经元,再至前角 运动细胞。其功能主要是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
灰质连合与前正中裂底之间的白质,称为白质前连合,由左右纤维交叉组成。脊髓白质主要由许多 纤维束(传导束)构成,纤维束可分为长距离的上下行纤维束和短的固有束。
(1)上行纤维束(感觉传导束)
1)薄束和楔束
位于脊髓的后索。薄束在后正中沟两旁,纵贯脊髓全长;楔束在薄束的外侧,仅见于第4胸髓节段 以上。两束都由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经后根入同侧后索上延而成。这些脊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 随脊神经至躯干四肢的肌、腱和关节以及皮肤等处的感受器。薄束和楔束传导来自躯干和四肢同侧 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的神经冲动,到脑内经过两次中继,传至对侧大脑皮质,引起本体感觉(肌、 腱、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及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两点辨别觉和实体觉)。
4)网状脊髓束
位于脊髓的外侧索和前索,起自脑干网状结构, 下行止于脊髓灰质的中间神经元,对脊髓前角 α、γ运动神经元产生易化或抑制影响。
(3)固有束
位于白质最内侧紧靠灰质的边缘处,由灰质各 层中间神经元的轴突组成。
(三)脊髓的功能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是高级中枢功能的基础,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1. 传导功能 脊髓是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传导的重要通路,其结构基础是脊髓内的上下行纤维束。除头面部外, 全身的浅深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冲动,都须经脊髓白质的上行纤维束才能传导到脑。由脑发出的 冲动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下行纤维束才能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以及部分内脏的活动。 2. 反射功能 脊髓内有多种低级反射中枢,可执行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包括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等。 (1)躯体反射 即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由于感受器部位不同,又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 1)浅反射 是刺激皮肤、黏膜的感受器,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如腹壁反射。
薄束
起自同侧第5胸髓节段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主要传导下半身来的冲动;楔束起自同侧第4胸髓节 段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主要传导上半身(头部除外)来的冲动。 薄束、楔束的纤维在后索内有 明确的定位,由内侧向外侧,依次由来自骶、腰、胸和颈髓节段的纤维排列而成。本体感觉临床上 又称深感觉。当脊髓后索病变时,深感觉的信息不能上传至大脑皮质。患者闭目时,不能确定患侧 肢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方向;站立时身体摇晃倾斜,走路如踩棉花状;精细触觉也丧失。
神经系统的组成
概述
• 由位于颅腔内的脑、椎管内的脊髓以及与脑和脊髓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组成,在 人体各器官、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
• 其功能是1)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维持机体与 外环境间的统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一)神经元 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1.神经元的构造:不同神经元的大小和形态差异较大,但每个神经元都可以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1)胞体为神经元的代谢中心,由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组成,含有神经细胞所特有的尼氏体和 神经原纤维。 2)神经元的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为胞体本身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突起,结构大致与胞体相同。 很多神经元的树突具有小突起,成为树突棘,是接受信息的装置。轴突是神经元主要的传导装置, 它能将信号从其起始部传至末端。 2.神经元的分类: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将神经元分为感觉、运动和联络神经元。 1)感觉神经元:能将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向中枢部,又称传入神经 元。
2)深反射
是刺激肌、腱的感受器,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这一刺激使肌、腱受到突然的牵拉而引起被牵拉 肌的反射性收缩,所以又称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就是叩击髌韧带引起股四头肌收缩产生伸小腿 动作。
(2)内脏反射
脊髓的中间带内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如瞳孔开大中枢(T1~2),血管运动和发 汗中枢(T1~L3),以及是通过 脊髓反射弧完成的,并受到大脑皮质的控制。如排尿反射,当排尿反射弧任一部分被中断时,可出 现尿潴留;当颈髓、胸髓节段横贯性损伤后,可引起反射性排尿亢进,出现尿失禁。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运动神经元:能将神经冲动自中枢部传向外周,从而支配骨骼肌或控制心肌、平滑肌活动和腺 体的分泌,又称传出神经元。
3)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是在中枢部内位于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多极神经元,此类 神经元数量很大,占神经元总数的99%,在中枢内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对传 入的信息进行储存、整合和分析并将其传至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 3.神经纤维:神经元的长突起常被起绝缘作用的髓鞘和神经膜所包裹,构成神经纤维。 (二)神经胶质 或称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间质或支持细胞,对神经元起着支持、营养、保护和修复等 作用。 神经胶质包括星型胶质细胞、施万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细胞。
2)脊髓丘脑束
位于脊髓的外侧索前部和前索,分别称为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分别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 觉、温度觉及粗触觉、压觉。脊髓丘脑束主要起自对侧的后角细胞,这些细胞发出的轴突上升1~ 2节段后,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外侧索及前索上行,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纤维组成脊髓丘脑侧 束,传导粗触觉和压觉的纤维组成脊髓丘脑前束,经脑干止于背侧丘脑,中继后上行止于大脑皮质。 全身皮肤和面部黏膜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及压觉,临床上称为浅感觉。
脊髓和脊神经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组成。灰质在内部,白质 在周围。
1. 灰质 在水平切面上呈“H”形,其中间横行部分 称为灰质连合,灰质连合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 纵贯脊髓全长。 每侧灰质前部扩大,称为前角。后部狭细,称为后 角。 前后角之间的区域称为中间带。
从第1胸髓节段至第3腰髓节段,中间带向外侧突出, 称为侧角。 前角、后角和侧角在脊髓内上下连续纵贯成柱,分 别称为前柱、后柱和侧柱。
• 前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成脊神经,由椎间孔 出椎管。
与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 髓节段。 脊髓共分为31个节段: 8个颈髓节段(C1~8) 12个胸髓节段(T1~12) 5个腰髓节段(L1~5) 5个骶髓节段(S1~5) 1个尾髓节段(Co)。
脊髓和脊神经
3.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一侧脊髓丘脑束受损,受损平面1~2节段以下对侧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 因后索完好,故触觉无明显障碍。 脊髓丘脑束的纤维在脊髓内也有明确定位,由外侧向内侧、由 浅入深依次为来自骶、腰、胸、颈髓节段的纤维。因此,当脊髓内病变不断进展时,浅感觉障碍自 身体上部逐渐向下扩展。反之,脊髓外病变引起的浅感觉障碍自身体下部逐步向上扩展。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3.纤维束和神经 在中枢部,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成束称为纤维束。在周围部,神经纤维集 合成束称为神经。 4.在中枢部,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网眼内含有分散的神经元或较小的核团的区域称为网状结构。
脊髓和脊神经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1.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其上端在枕骨大孔 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一般平第1腰椎体下 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
(3)后角
内含多极神经元,组成较复杂,分群较多,统称为后角细胞。
后角细胞主要接受后根的各种感觉纤维,其轴突主要有两种去向:一些后角细胞的轴突进入对侧或 同侧的白质,形成上行纤维束,将后根传入的感觉神经冲动传导到脑;一些后角细胞的轴突在脊髓 内形成固有束,起节段内或节段间的联络作用。
2. 白质
在灰质周围,每侧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3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称为前索;前后外侧沟 之间称为外侧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称为后索。
• 脊髓表面有6条纵沟
• 前面正中的沟较深称为前正中裂,后面正中 的沟较浅称为后正中沟
• 在前正中裂两侧各有一条前外侧沟,为脊神 经前根根丝穿出处;在后正中沟两侧各有一 条后外侧沟,为脊神经后根根丝穿入处。
• 经前外侧沟穿出的根丝形成31对前根,经后 外侧沟穿入的根丝形成31对后根
• 在后根上有膨大的脊神经节,内含有脊神经 节细胞,属假单极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和白质 1)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 2)皮质:灰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配布称为皮质 3)白质:指在中枢部由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髓鞘含类脂质而色泽白亮而得名 4)髓质: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白质因被皮质包绕而位于深部,称为髓质 2.神经核与神经节 在中枢部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为神经核。在周围部,神经元 胞体集聚处称为神经节。
脊神经
脊神经共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 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第1~7对颈神经在相应椎骨上方的椎间孔出椎 管。
第8对颈神经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的椎间 孔出椎管。胸腰神经分别在同序数椎骨下方的 椎间孔穿出。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主要为闰绍细胞,它们与α 运动神经元形成负反馈回路,对其起抑制作用。
(2)中间带
侧角内含中小型多极神经元,通称为侧角细胞,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它们的轴突经相应前根、 白交通支进入交感干。
在第2~4骶髓节段的中间带外侧部有骶副交感核,属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是至盆腔脏器的副 交感节前神经元胞体的所在处。
3)脊髓小脑束
主要包括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前束,分别位于脊髓外侧索周边的后部和前部,主要传导下肢和 躯干下部非意识性的本体感觉至小脑,参与协调下肢的运动和姿势。
(2)下行纤维束(运动传导束)
1)皮质脊髓束 包括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前束,分别位于脊髓的外侧索和前索,管理躯干 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它们起自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的运动神经元,纤维下行至延髓下端的 锥体交叉处,其中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的脊髓外侧索,形成皮质脊髓侧束,下行可达骶髓,沿途 陆续分支,间接或直接止于脊髓各节段的前角运动细胞;小部分不交叉的纤维,沿同侧脊髓前索下 行,形成皮质脊髓前束,其中大部分纤维陆续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小部分纤维不交叉,间接 或直接止于颈髓和上胸髓节段的前角运动细胞。 皮质脊髓侧束的纤维排列同样有明确定位,由外 侧向内侧、由浅入深依次为至骶、腰、胸、颈髓节段的纤维。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受损平面以 下的同侧肢体骨骼肌出现痉挛性瘫痪,而躯干肌不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