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家长矛盾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与家长分歧及合作的态度和技巧

一、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分歧

(一)教育出发点上的分歧

教师与家长在教育的出发点上存在着较大分歧。教师把教育看做自己的社会职责,从社会要求出发对全体学生实施科学系统的教育;家长则把教育看做自己的义务,从个人意愿出发对子女实施自然的、综合的教育。教师与家长的这一分歧,导致了他们在教育力量分配和教育责任归属等方面的差异。在教育力量分配方面,由于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差异,教育力量分配范围较大,只能相对集中;而家长的教育力量几乎完全集中在自己子女身上。在教育责任归属问题上,由于家长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因此,往往出现家长抱怨教师不尽力、教师抱怨家长不配合的现象。

(二)教育观念的分歧

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和儿童观上。

在人才观上,教师基本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即符合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特点的人才观。认为凡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学有所长的全面发展的个人都是人才,他们之间只有贡献大小的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分。但许多家长则往往认为只有脑力劳动者才是人才,而且大多倾向于高级脑力劳动者。在人才观上的这种分歧,表现在教育要求上,存在科学、合理的要求与随意、片面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在教育活动安排上,存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与单调乏味、形式单一的矛盾;在教育目标设计上,存在科学与幻想的矛盾等等。

在儿童观方面。儿童观是指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总和。在我国教师心中,民主、科学、进步的新儿童观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儿童观。但是,在家长的儿童观中,仍残留着大量的封建宗法观念,把孩子看成家庭的隶属品和父母的私有财产。这样,民主与专制、科学与愚昧、进步与落后,在教师与一些家长的儿童观上形成了尖锐矛盾。这一矛盾表现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着教师民主待人、说服为主与家长专制、以势压人、简单粗暴之间的矛盾;在对儿
童、青少年的情感态度上,存在着科学地爱与“溺爱”、“恨铁不成钢”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与独生子女家长的关系中表现尤为明显。

此外,教师与家长教育观念的分歧,还表现在对双方合作的认识上。一般来讲,教师倾向于正确的认识,对双方合作持积极的态度;而一些家长往往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对教师存在着较强依赖感,对双方合作认识不足。

(三)教育价值观的分歧

职业、交往、文化、时距四个具体因素直接形成了教师与家长教育价值观的矛盾,就目前而言,虽然彼此

都有局限性,但从价值观与文化素养的关系来看,恐怕主要是由家长方面的教育价值判断的局限而引起的。一般说来,这种判断的二极相悖是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表现方面:一是高心理期望寄托着某种特定的家庭需要,从“望子成龙”出发,到以“出人头地”为归宿,既不能充分认识孩子发展的基础和现实,也不能使家庭需要与社会需要统一;二是受生存需要原则支配,不期望子女有较大发展,这是最严酷的、令人痛心的现实。

(四)教育方法的分歧

教育方法是基于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产生形成的。教育内容的基本规定是以当代和未来社会所必需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能力系统为主,一方面通过教师作为实施主体的主要活动去体现,另一方面家长也是天然的“实施主体”,不过一般家长关于目的、内容、方法的认识相对于教师显然有较大差别,教师行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目的性与家长教育的经验性、零散性和自发性等之间发生偏离,产生矛盾。

以上分歧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与家长合作应以消除和减少分歧为基础。为此,笔者提出三种解决方法:

1.统一认识法

统一认识法是解决教师与家长观念上矛盾与分歧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说,就是解决双方对儿童的认识、对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对合作的认识等方面的分歧,使之统一于社会要求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统一于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在工作中可采取个别交谈、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长教育经验交流会等具体形式和方法。

2.感情疏通法

无论是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还是在教育出发点上的分歧,只要形成直接冲突,就必然会带有感情方面的冲突。因此,感情疏通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必要手段。使用此法时,可采用两种途径:一是与家长直接沟通情感。这有利于教师与家长相互说出心里话,使知情统一,顺利达成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相容。但这条途径不适于情感冲突激烈的情况,因此,有时也必须采用间接沟通情感的形式。如通过对学生的真诚关心与爱护解决情感冲突,或通过其他人员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求达到谅解等。

3.角色置换法

由于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上的出发点不同,施教的时间、环境不同,与教育对象的关系不同,教师要平心静气、设身处地地从家长的角度分析一下问题,体察家长的心理。否则,便可能各持己见,越闹越僵。角色置换有助于教师与家长相互谅解,但对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思想水平作用不大,不能有效地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

化,有可能被家长视为教师的妥协。

二、教师与家长合作的态度和技巧

 (一)要有同情心,不势利

学生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有高有低,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贫困或有残疾的家长,要富于同情心,努力帮助他们。而对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长,不能阿谀奉承,更不能向家长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否则将严重伤害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的感情,妨碍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二)要谦和,不要盛气凌人

教师与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与家长交往时,需谦虚谨慎,讲究礼貌,营造和谐的气氛。这样才能缩短双方的距离,家长才会敞开心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则往往会给家长留下粗俗的印象,还可能造成情绪上的对立。

(三)要尊重家长,不要伤害家长的自尊

教师在接触学生家长时,不论家长年龄大小、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高低,都应本着尊重的态度,针对不同的家长谈话要因人而宜。对于素质较高的家长,可就教育问题进行探讨,而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要给予具体的指导。不要摆出教训人的架势,以免伤害家长的自尊心。

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掌握一些交流沟通的技巧。

(四)称呼得体

称呼得体,可以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教师与家长交往时,初次交谈应先问“您贵姓”“您怎样称呼”然后根据家长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确定一个合适的称呼,并尽可能在不十分熟悉之前就记住这个称呼和对方的名字。记住家长的名字,家长会认为是教师对他的尊重。

(五)语气委婉、含蓄

教师在与家长接触谈话时,运用怎样的语气也将影响合作关系的发展。教师应以热情、关心、委婉、含蓄的语气与家长谈话,如果再加上幽默和风趣,则更能使气氛融洽、和谐而轻松。这样才能奠定合作的良好基础。

(六)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

非语言交往一般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空间位置、穿着打扮等。教师在与家长交往时,应保持微笑。因为微笑在待人接物中是最珍贵的见面礼,是人际关系中友善、谦恭、融洽、和蔼、可亲等的代名词。身体动作如手势、姿势等是非语言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与家长交往时,手势要与语言配合,运用准确、恰当、明了、清晰,不能含混不清,使人无所适从。教师的姿势应大方、端庄,穿着打扮应得体,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相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