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书史》课件第三章 秦汉的秘书工作

合集下载

中国秘书史(第1-11章)

中国秘书史(第1-11章)

第一章、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识记1、原始文字演进的过程1)、最早的文字产生于约6000年前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中;2)、在距今约4500-4400年的大汶口、良渚、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陶文;3)、距今4200年以前产生金文;4)、距今4000多年的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陶文。

2、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有原始文字的史证1)、后汉书-祭祀志云:自五帝始有书契;2)、周礼--春官中有属臣外史,专掌保管三皇五帝之书;3)、古籍(最早)A.三坟(三皇所作):法B.五典(五帝所作):宗教C.八索:八卦,具有哲学性质。

D.九丘:九州,有关地理方面。

3、有关秘书活动的记载1)、黄帝身边设有史官;2)、进善旌、华表木、敢谏之鼓,当是我国官方信访活动的源头。

4、关于我国国家形成时间的多种说法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约4500年以前)龙山文化中晚期(约4500--4400年)龙山文化晚期尧舜时期禹时期(约4100多年前)夏朝(约4100年前)商朝(约3700年前)西周(约3000年前)5、夏朝是我国国家的起始(理由)①禹以后,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阶级;②二里头文化遗址(河南,偃师市)等考古证明。

6、商朝史官的分工与名目1).名目:10多种2).分工·贞卜+祭祀(宗教官):政务,地位较高;作册+记事:事务,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1)‘贞卜’史官(高级助手)①名目:卜、多卜等②职责:占卜,解释“卜兆(神意)”,刻写卜辞。

·占卜<1>分工及方法:①巫(重鬼神,擅长歌舞、音乐、医术)→筮(蓍草):问凶吉。

②史(重人事,观测天象,熟悉旧典,长于征实)→龟甲:问天意。

(2)‘祭祀’史官:≈现代负责大会或典礼的筹备、组织、服务。

①目的:求得庇护②对象A.天神:日月、星辰、风雨B.地:山川、河海C.人鬼:祖先、圣贤、功臣D.物魅③年限:大合祭/每3年,宗庙大祭/每5年(3)‘作册’史官(职责):≈商王的贴身秘书。

中国秘书史(课堂PPT)

中国秘书史(课堂PPT)
• 3。 历代秘书工作制度——文书档
案工作制度、历代公文文体、信访制度、 社会调查制度等。
6
• 四、本课程教学前的铺垫 • (一)“秘书”一词的古今区别
1.现代“秘书”一词的来源和涵义 秘书一词源出于拉丁文“secretarius”,意思是 “可靠的职员”。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同盟会,先 后任命马君武、胡汉民为同盟会总部秘书。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 1907年),清安徽巡 抚冯煦经奏准,在巡抚衙门中设立了佐理文牍等 事务的秘书、助理秘书等职。
52第二节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一历代秘书官吏名目的演变原始社会纳言史官史官贞卜祭祀作册记事周西周五史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女史春秋战国士任秘书尚书掌书主书御书左徒令正等尚书魏晋南北朝秘书令中书令起居令史著作郎53宰相枢密使都丞旨副都丞旨翰林学士内阁学士南书房行走军机章京54二历代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秦朝史官世袭地方官衙则采用吏试法汉代着重于业务能力魏晋南北朝秘书写作唐代文化水平高工于书法擅长写作娴于辞令和有处理公文的能力外貌要求宋代设宏词科从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中考选文字秘书元代逐级升补明代科举考试清代军机章京由军机大臣初选由皇帝亲自录取55我国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是由低级至高级由简单至复杂逐步完善起来的
• 1。一门专门史

是历史学和秘书学相互交叉、渗透
的一门课程。

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它形式上采
用历史学的分类叙述法,内容上则以历代
秘书工作为研究对象,是传统学科和新学
科相结合的一门新学问。
• 2。 知识性、理论性强
4
•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 (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促进现实的秘书工作.
• (二)加深对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
侯”,是怀王亲信的高级秘书官;

中国秘书史教案

中国秘书史教案

教案2015 ~2016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中国秘书史系(部) 汉语言文学系教研室(实验室) 公共教研室授课班级秘书学2015主讲教师陈群职称使用教材《中国秘书史》六盘水师范学院教务处制二○一五年八月教案课中国秘书史课程教案要资料金文金文是铜器铭文,又称钟鼎文。

由于铜器的制作大多有纪念价值,因此刻写者也较用心,比较起甲骨文,金文就像是装饰体。

依据出土的铜器文字研究,金文也分为三期:前期是武王、成王、康王时期,此时的铜器上金文文字不多,而字势阔大,笔力宏肆。

中期是昭王、穆王时期,此时的器物较少,金文亦无大变化,跟前期比较起来,字势相近,但不如其雄健的风格。

期金文,已逐渐看不到肥体,字体紧密而又疏落,字形方阔,极为优美。

伏羲造字、仓颉造字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

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伏羲看到人们这样争斗,心里很着急,他躺在天台山顶想办法。

他看看天,天上有太阳,有月亮,太阳只有一个,就画了一个小圈表示一。

加上月亮是两个,画两个小圈就是二。

三个小圈是三,四个小圈是四。

可是画圈太麻烦了,就改画点,后来又改画线。

这样,一、二、三……数字就造出来了。

可是数字大了,就要画很多划,比如,十就要中国秘书史课程教案中国秘书史课程教案。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1、关于我国古代秘书的起源,学界说法不一,主要 有:殷商说、黄帝说、母系氏族说,等。
在机关大会上,魏书记要求,全体机 关同志 要争做 “五型 ”干部 ,年轻 同志更 要积极 努力, 要深刻 领会并 努力践 行“五 型”干 部各项 标准。
殷商说: 甲骨文诞生,文字的出现为公务文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国家的出现导致了 公文的产生。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1、夏商奴隶制时期秘书工作的真正萌生: (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前11世纪)
夏朝政治——第一个阶级国家,为镇压反抗建 立了军队和刑法,设置太史令等官职辅助夏王 管理国政事务。
商朝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文书珍品——甲骨文书。 史官是最早的秘书人员。 商朝巫史不分,一身二任(祭祀、撰拟保管文
小结——机构和人员变迁
夏商周三代的秘书工作主要由史官担任。 西周的秘书工作,在殷商的水平上有所创新和提高。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都有史官,但史官的职责、地位起了重
要变化,御史地位上升,成为国君近旁供差遣的笔墨工作。由 于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国君相继设置了一些新的秘书官 职,如“尚书、掌书、主书、左徒”等,广招贤人能士,掀起 养士热,秘书工作得到充实与加强。 秦汉时期,设有丞相府、太尉和御史大夫辅助皇帝综理国政; 汉武帝时,设尚书署剥夺相府权。东汉发展成为直接处理政务 的尚书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成为总揽中央的机要秘 书机构; 隋唐时期的秘书工作有了更大的发展,形成三省六部制格局, 互相协作和牵制。 宋代的秘书工作由枢秘院与中书省分掌; 明朝、清朝时期,内阁和军机处是最重要的中枢机关,综理全 国政务。
书),成为商朝最重要的秘书人员。
在机关大会上,魏书记要求,全体机 关同志 要争做 “五型 ”干部 ,年轻 同志更 要积极 努力, 要深刻 领会并 努力践 行“五 型”干 部各项 标准。

中国秘书史

中国秘书史
秘书人员来源多样,素质颇高,职 责分明,作用明显,对秘书官吏的考核 制度化。

翰林学士
• 上官婉儿
唐朝的宦官秘书
秘书人员的参谋作用
• 6、宋代的秘书工作制度的发展
• ①一文一事制度已在宋开始实行,强调 “非一宗事者,不得同为一状”; • ②形成了“引黄、贴黄”制度; • 引黄——就是在文书的封皮和文书之前, 写出文书的主要内容或时间、地点。 • 贴黄——就是将诏敕有所改动的地方, 或情状意犹未尽,写在另外一块黄纸上, 并贴在诏敕上面。
四是文书种类有所发展;
五是保密制度有所加强,创建了封泥制度。
简牍文书由多片竹简或木片组 成,由绳连着,封页称“检”,在 “检”的结绳处糊上一块粘泥,在 泥上盖章,显出印文,粘土干后很 坚硬,这种印法成为“泥封”,也 称“封泥”。加盖封泥的文书称为 玺书。
六是文书档案拓宽了利用范围
公文传递制度
2、秦汉王朝政权系统的秘书性工 作
(2) 祭祀史官
负责商王的祭祀事务。祭坛的 布置,程序的安排,人员的拟定, 位次的排列等事务。
(3) 作册史官 专门负责制作册命,即文书、 保管册命并宣示王命,并兼管册命 诸侯大夫 。
(4)记事史官
负责记录商王言行、王朝大事、 保管典籍、观察天象、记录历法等。
甲骨文书是以龟甲或或占卜文书.是我国 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
夏王朝的左史、右史、巫、遒 人、秩宗均为秘书性人员,从已经 掌握的历史文献资料看,“誓”是 我国最早的国家文书。
国家机构和夏代的文字
二、商王朝及其秘书性工作
最早的秘书机构太史寮的诞生
1、太史寮产生的社会背景如何?
2、为何说殷商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形 成时期?
(1) 贞卜史官

20《中国秘书史》 (5)

20《中国秘书史》 (5)
三、宋朝选拔朝廷文字秘书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工作制度 用纸制度,公文折叠制度,装封、编号制度, 贴黄制度,拟制和誊录制度,签名、判署制度, 一文一事制度,移交制度,引黄,公文抬头避讳制度, 公文格式,军邮制度,保密制度 新产生的文书工作规则:进草,录白,录黄、画黄
当皇帝的顾问,讲经读史等 宋代翰林学院是皇帝名符其实的机要秘书处
二、信访机构 (一)鼓院、检院 (二)唐宋信访机构比较
第三节 秘书官吏
第三节 秘书官吏
一、宋朝秘书来源概述 从科举考试中录用 由地方官员自行聘任 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官”和“差遣”
二、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 “举非州县之职, 则毋以台谏选焉”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二、政事堂 长官为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
章事” 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 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三、地方秘书机构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一、翰林学士院 职责是为皇帝起草各种重要诏书,并侍从皇帝出巡,充
架阁库 千丈架阁法 (二)档案工作制度趋于完善
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鉴定销毁、查阅等基本程序系 统化,沿用至今
思考题:
1.简述宋代中枢秘书机构的组成。 2.简述宋代信访机构的设立及特点。 3.简述宋代秘书的选拔方式。 4.试分析宋代秘书的民族气节及其影响。 5.为什么说隋唐两宋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 司中的秘书机构
(一)中书省内的秘书 机构
(二)门下省内的秘书 机构
(三)尚书省内的秘书 机构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秦汉时期的秘书工作

秦汉时期的秘书工作

综合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秘书工作,有以下几点明显的发展: (1)秘书工作制度的统一和进一步完善。 (2)建立文书部门立卷制度。 (3)初步开展了对文书档案工作的理论研究。 (4)加强秘书工作队伍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国家的秘书工作受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秘书工作 的研究陷入停顿瘫痪状态。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的秘书工作才逐步恢复正常。
2.周朝的秘书工作
周朝建立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权机构和政治制度比商朝更加完备,秘书工 作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下列几点:
(1)国家中央机关的秘书工作分工更加明确,出现了“卿事寥”和“太史寥” 并列情况。 (2)巫史分离,史官地位升高,已经不像商朝时只托鬼神以陈政事。 (3)文书工作领域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书种类增加了,出现了“诰”、“誓”、“命”等国王对诸侯使用的 命令性文书和其他一些专用文书。 第二,文书结构复杂。 第三,文书保管工作更加严密,副本存档的制度出现了。 夏、商、周正值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与漫长的封建社会相比较,此时的 秘书工作仍然属于早期阶段,发展比较缓慢,但是毕竟为以后的秘书工 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 秘书工作的历史沿革及 发展趋势
一、秘书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二、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秘书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秘书活动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一)社会组织领导部门的出现是秘书活动产生的社会基础 (二)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是秘书活动形成的直接推动力

秘书活动的萌芽




我国自黄帝时代起至在夏朝建国,大约经历了400年时间。 这期间,秘书工作已经开始萌芽。 处于萌芽阶段的秘书活动,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记言记行的史官活动。 第二,听取意见的信访活动。 第三,上传下达的纳言活动。

第五章秦汉时期的秘书工作

第五章秦汉时期的秘书工作

秘书官吏凡做到“五善”而无一失的,
予以升迁;如果有一失或多失,予以降 职,罚款、罢官直至处以死刑。
2.汉代的“常课”和“集簿”

汉朝,中央政府部门的主官对秘书官吏每年考核一次, 称之为“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课”,即
大考核。

“常课”(小课)以秘书官吏的德行、勤懒、是否忠顺 朝廷、忠于主官、勤于职守为标准,对其一年的工作作 出评定,好为“最”,差为“殿”。
4.宦官秘书

秦朝,秦始皇万年对大臣疑虑
重重,宠信身边的宦官,授之
以保管印玺、起草文书的秘书
职权。如宦官赵高。
两汉时期,皇宫中的秘书主要有:

中常侍——侍从皇帝,出入宫廷,待从皇帝,传达 诏令。

侍中——侍从于皇帝左右,品位低,权利不小。 黄门侍郎——又称给事黄门侍郎,侍从皇帝,传达 诏令。
兵器。

隶书——是由秦始皇命下杜(今陜西省长安县南) 人程邈所作。这种字体书写便捷,辅助篆书的不及。
(三)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1.秦朝的“五善”、“五失”考核法
这是在“明主治吏,而后治民”思想指导下,
制定了对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
《吏道》: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 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

“大课”是根据三次小考的成绩予以综合,或奖或罚。

县的秘书官吏由县令考核,对县丞以下吏员,考核
期实绩,予以记录,这种记录称“集簿”。根据考
核的结果施行赏罚。

总之,汉朝已经建立起了对秘书官吏由各级主官定
期考核的制度。
三、 秦汉时期文书档案工作

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

小篆、隶书等字体先后出现,成为全国通用 文字; 文书的书写材料——毛笔和纸产生。

秘书学概论(PPT 85页)

秘书学概论(PPT 85页)

秘秘
书书
协 调 学
参 谋

秘秘 书书 管学 理原 学理
办文 办会 办事
综合性辅助
通用秘书学
…… ……
党 政 秘 书 学
企 业 秘 书 学
商 务 秘 书 学
司 法 秘 书 学
公 安 秘 书 学
涉 外 秘 书 学
教 育 秘 书 学
科 技 秘 书 学
当代中国秘书学
…… ……
秘 书 心 理 学
秘 学 素 质 论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二)运用比较的方法 (三)对其他学科尤其是相关学科的研究 (四)高校教师与秘书工作者的合作
中国当代秘书学
秘 书 实 务
文 书 学
秘 书 写 作
机 关 档 案 管 理
会 议 组 织 学
办 公 日 常 事 务
秘 书 公 共 关 系
信 访 学
秘 书 督 促 检 查
秘 书 信 息 学
思考题
1. 罗斯公司是怎样获得德国代表团的购货合同 的?
2. 秘书与亲朋好友谈话或闲聊时,是否可以不 分场合、不分对象的畅所欲言?
3. 企业的机密有哪些? 4. 秘书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怎样做好保密工作?
案例分析
杨修是三国时魏军行军主薄,即为曹操掌管薄籍与
文书的官,相当于现在的政府秘书长。此人才思敏捷, 颇具才华,但却屡屡“犯曹操之忌”。《三国演义》 中载有这么几则小故事:一则是曹操去看新造的花园, 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皆不知其意,杨修说: “门内写活,乃阔字也。丞相是嫌门阔了”。曹操知 道后,口虽称美,“心甚忌之”。二则是塞北送来一 盒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即 “取匙与众人分食”,曹操问其原因,杨修说:“丞 相已写明一人一口酥。”曹操“虽笑,而心恶之”。 三则是曹操为试曹丕和曹植的才能,杨修却多次为操 植出谋划策,使曹操认为杨修与曹植联合起来欺骗自 己,于是就有了杀杨修之心。最后,当曹操兵退斜谷, 前被马超所拒,退又恐蜀兵讥笑时,传出夜间口令为 “鸡肋” ,杨修就叫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因为

中国秘书史梳理PPT版——-思维导图

中国秘书史梳理PPT版——-思维导图

第三章 秘书工 作确立时期—
秦汉
秘书机构的权利和演进
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其他中央秘书机构
秘书官吏
商朝、汉朝秘书官吏的来源
秦汉秘书官吏的任职资格 秦汉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文书档案工作
文书工作制度
公文文体 档案管理制度
第四章 秘书工 作大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
秘书机构和官职 秘书和主管的关系
中书省代替尚书台 门下省分中书省之权 相互牵制的三省局面初步形成
甲骨档案的四种保管方法
第二章 秘书 工作初创时期
—两周
秘书机构
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形成 信访机构的诞生
王宫秘书人员名目
秘书官吏
史官的特点
史官的衰落
新秘书官职的产生 士充实秘书队伍
私人秘书的出现
文书档案工作
三类文书载体
文书工作的处不规则
三类文公文体 档案工作
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
社会调查兴起的原因
社会调查制度的内容
皇宫秘术机构
唐朝的翰林学士 宋朝的翰林学士院
唐朝的宦官秘书 唐宋时期的信访机构
秘书官员的素质
秘书官吏
唐代秘书官员的主要来源
宋朝秘书人员来源概述
秘书官员的参谋作用 秘书官吏的考核
宋朝选拔朝廷文字秘书制度
文书档案工作法律化
文书档案工作
唐宋两朝的文书工作制度 唐宋时期的文公文体
文书档案工作分流
秘书人员的类别及来源
南京临时政府的秘书工作
文书工作
总统府、国务院、国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秘书机构
中央秘书机构
秘书人员的地位及名目 文书工作
北洋政府的秘书工作
档案工作
中央政府的秘书机构
秘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文书工作

3.1第三章 秦汉时期秘书机构(上)

3.1第三章 秦汉时期秘书机构(上)

☆对外关系,秦汉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发展起来;
☆文化,文学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取得不少领先于世 界的成就,南北文化领域出现不同的特点。
★秦汉时期的秘书工作:
一、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二、秦汉时期的秘书官吏 三、文书档案工作
一、秘书机构的确立与演进
(一)从丞相府到尚书署 (二)其他中央秘书机构

汉武帝时,担心皇权旁落,开始削弱和抑制丞相的职 权,命令三公之下的九卿可以不通过丞相府而直接向 他奏事,由他批答。
这种情况下,奏折越来越多,汉代皇帝开始让尚书初 阅。


尚书一职在秦朝已有,汉朝沿臵,属于皇帝的私府, 设有四人,其中一人为首领,称为尚书仆射(pú yè)。

尚书由于经常接近皇帝,被委托拆阅奏章,提出初 步意见,进而它们有权裁决奏章。
3.尚书台取代相府


西汉灭亡后,刘秀建东汉,沿袭西汉制度。
刘秀进一步提高皇权,削弱三公权力,直接处理政务。
刘秀继续增强秘书处尚书台的职权,凡章奏、拆阅、批处、
审查、诏书的起草、封印、转发、记录,底本的保存,帝命 的传达,百官的选任、奖罚,无所不统。

到此,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智能转移至皇宫 的任务已经完成。
4.尚书台的结构及地位

光武帝时期的尚书台规模颇大,结构严谨。
官员:
尚书令 尚书仆射

尚书左丞
尚书右丞
部门
三公曹
二千石曹
吏部曹
南主客曹
民曹
北主客曹

尚书台官员品位不高,但备受皇帝优待。 尚书令朝会时,皇帝特为他设专座,不与百官联席, 以示殊荣。

而且,在路上和其他大臣相遇,一般都有让台官先行。 要想掌握国家大全,必须总领尚书台事务。 尚书台的发展至东汉末年,职权膨胀,俨然如昔日丞 相府,被曹操以秘书令替代。

第三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沿革

第三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沿革

太史
小史
内史
外史
御史
(二)王宫秘书
P38
二、信访机构诞生 41
§§二、秘书官吏
一、史官的特点 (一)宗教色彩由浓至淡 (二)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
分工: 1.同一秘书机构中的秘书分别承担各种工作 2.不同秘书机构中的秘书承担内容各不相同 的业务
§§二、秘书官吏
层次: 1.根据国家机构间的从属关系,秘书分成王宫、朝廷、诸侯 国等不同的群体层次,上级机构的秘书一般比下级机构的 秘书地位重要、作用要大 2.同一部门的秘书层次增多,如太史为太史寮的长官,小史 为其助手,御史地位最低微,内史、外史介于其间。这种 层次的增多,使秘书出现了等级,高级秘书有权议政,辅 助决策,低级秘书却无此权力,仅负责具体事务
史官
贞卜史官
祭祀史官
作册史官
记事史官
第三节 形成于殷商
(二)史官的来源 贵族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代代世袭原因: 第一,由于奴隶社会等级森严,贵族和奴隶有着不 可逾越的鸿沟 第二,史官的职掌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专门的业务 技能
史官
贞卜史官
祭祀史官
作册史官
记事史官
第三节 形成于殷商
二、中央秘书机构 太史寮 诞生 主官称太史,下 隶有层次不同、职掌 各异的史官 主要职责是负责 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 事宜 是至今我国历史 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 书机构 三、甲骨文与甲骨文书 (一)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 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 古文字 (二)甲骨文书的认定 前辞——某日某人卜问,史官姓名 命辞——卜问何事 占辞——“兆”显示的答案 验辞——日后是否应验
产生条件
领导部门
文字与
公务文书

《秘书历史》PPT课件

《秘书历史》PPT课件
周代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王宫、诸侯国和地方官府 都设立了秘书机构,配备了秘书人员,如王宫设立了“卿事寮”, 配备有内宰、左史、右史、承、女史、行人等秘书人员,其中女 史直接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的典籍和文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女 秘书。
编辑ppt
5
第一节 中国秘书史概述
(3)古代秘书工作的确立 自秦至汉,我国的最高秘书机构经历了一个“建立丞相府—
转变 。
当下的秘书工作除了传统的事务性工作之外,逐步介入到管理方面,工
作内容和工作范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按功能区分,企业里的秘书可以
2.我国近现代秘书概况
(1)中华民国时期的秘书概况 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开创了我国秘书工作的先河。临时大总
统府设立了秘书处,配备了秘书长和秘书。另外法制局、印铸局、公报局都 具有秘书性质。
北洋政府时期,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设有秘书机构:秘书厅。但两个秘书 厅的权力是不断交替的,变化的原因就看总统和总理谁是大军阀。 从1928年起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在政府实行五院制。政府初设秘书处,后改 名为文官处,五院都设有秘书处。为了指挥政府,蒋介石设立了自己的秘书 机构——侍从室。此时,一些大中型企业和社会团体中也设置了秘书机构。
请文士名人、自我推荐等。宋代主要是从科举取士和旧朝官员中
选用,同时,特设博学宏词科,专门选拔文字秘书。
编辑ppt
8
第一节 中国秘书史概述
(6)古代秘书工作的融合 辽代官分南北。“北面官”根据契丹族原有制度建立,属于
辽官系统。“南面官”仿照唐宋制度建立,属于汉官系统,有枢 密院、中书、门下、尚书等机构。金对秘书工作最突出的贡献是 创立了快速传递官方文件的急递铺制度。
都已经制度化,很多经验做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中国秘书工作的沿革PPT课件( 55页)

中国秘书工作的沿革PPT课件( 55页)
曹丕称帝后,遂改秘书监为中书令、中书监,下又设 同事郎,仍专掌机要、秘记。也就是说,此时的中书,始 将皇帝机要秘书的职责独立出来。晋代一遵魏制。
四、隋唐
隋朝为了避讳隋文帝父亲名字,把中书监、中书令改为 内史监、内史令。到了唐代又恢复了魏晋的三省制。 唐玄宗以翰林学士代替中书舍人起草诏书。
对公文的用纸、撰制用语、折叠、誊写、用印、封存装、收发、 登记、移交有明确的细则。 “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贴黄制度:贴黄,公文如有变动,可另写小块黄纸补贴。
保密制度:唐对中书舍人有四禁“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 失,四曰误忘。”凡泄密者轻则杖责,重则绞刑。

五、宋元
宋代承袭了唐制,形成了一文一事制,公文折叠制, 统一用纸制,拟写、誊写制,签押、用印和判署制, 装封和编号制,文书保密制,公文的收发、登记和催 办制,公文移交制,贴黄和引黄制等十种制度。
(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到内阁,
从内阁到军机处的演变过程。
批红:根据皇帝亲批字样或奉旨由司礼监太监替皇帝批 答章奏。
票拟(条旨):百官奏章先由内阁大学士用小纸条写上 初步处理意见,贴在文书上供皇帝参考。
引黄:对皇帝所收到的群臣章奏,撮其大要写于黄纸, 贴于封面或正文之前。
限期承办制度:小事5日,中事10日,大事20日,限期 内完成,误期受罚。
行移勘合制
秦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郡、县)形成了一支庞大的 秘书队伍,主要有:
御史大夫 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郎)、中书 令(中书监、中书侍郎、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翰 林学士
长史、主簿、记室令史、掌书记、令史、书吏、 幕僚 清末幕僚兴盛及幕学产生:绍兴师爷,幕馆,
《幕学举要》、《入幕须知》等。

《中国秘方案史》教学指导大纲

《中国秘方案史》教学指导大纲

精心整理《中国秘书史》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国秘书史 课程编号: 010212英文名称: “History Of Chinese Secretary ” 授课对象:2012级汉语言文学(文秘)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基础写作》、《现代秘书原理与实务》 学 时:36 学 分:2 发, (((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本课程属于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方向)的一门必修必考课,是为了提高文秘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秘书史有深入了解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秘书学专业学生对秘书学整体把握的基础课程,与中外文学简史、秘书原理与实务、基础写作课程有密切的联系。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全面系统讲授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的秘书工作发展情况,探讨我国秘书工作的产生、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使学生对中国秘书史有深入了解。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秘书工作发展规律的探讨, 总结历史上秘书工作的经验, 吸取反面教训, 为现实的秘书工作服务。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一)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秘书工作发展情况,介绍古代秘书官职和秘书工作的界定、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历代秘书工作的确立和演进以及秘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等章节,以及相对应历史绪论中国秘书史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2课时)(一)教学目的、要求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两方面内容:一是具体介绍目前学术界对这门学科的研究现状,让秘书学专业的学生知道“学史明志”的道理;二是介绍《中国秘书史》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个宏观的了解,初步的建立学习“史”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秘书史”主要讲述些什么内容。

教学难点: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避开“秘书”两字的误区;宜从界定古代秘书工作范围着手;界定古代秘书官署;界定秘书官职)1.2.(避1.有三种含义:一种职位(job);具有这种职位、从事这一职业的职员;指一种高级官员。

我国现代“秘书”一词的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代:制、诏 汉代:“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二)上行文 臣下上呈皇帝的文书有:奏、章、表、疏、议、状、书 (三)各级政府的下行文 汉代:告、令、教、敕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四)平行文 汉代:檄移、品约
(五)机密文书 汉代:封事、合檄、飞檄
(六)公开张贴的文书 汉代:露布、扁书、板檄
汉代公文的总称为“文书”,也称“文案”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三、档案工作 (一)档案的收集 (二)档案的利用
秦代: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汉代:修史 (三)档案库的建立 秦代:藏府、书府 汉代:石渠阁、兰台、东观 (四)档案保护制度
思考题:
1.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2.简述秦汉秘书的选拔与任用。 3.简述秦汉秘书的考核制度。 4.结合尚书台取代丞相府的过程分析中枢秘书机构变更的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一、秘书官吏的选拔 (一)秦朝秘书官吏的来源
中央政府重要秘书官员: 一是从开国功臣中选用 二是从六国旧部中招用 地方政府秘书官吏 试吏法 中央各部门及地方郡府的一般秘书人员,通过学校培养、 输送 以吏为师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二)汉朝秘书官吏的来源 1.察举、征召、辟除 2.学校培养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二、秘书官的任职资格 (一)秦朝秘书官吏的任职资格
秦律规定:“非史子 (也),毋敢学学室,犯令者有 罪。” 规定:“下吏能书者,毋敢从史之事。” 保证秘书政治上的可靠性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二)汉朝秘书的任职资格 考试录用 年龄须在17岁以上 能背诵籀书9000字以上,考8种字体 面试 不但注重其文采,还注重其实际工作的经验
主要原因。 5.结合“学校培养”谈谈学校教育对秘书人才培养的重要
意义。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三、 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一)秦朝的“五善”、“五失”考核法 “五善”是: 1.“忠信敬上”,即忠顺于朝廷,尊重上司 2.“清廉毋谤”,即廉洁奉公,任劳任怨 3.“举事审当”,即处理政事要谨慎,妥当 4.“喜为善行”,即多做好事,利国利民 5.“恭敬多让”,即谦虚为事,诚恳待人
第二节 秘书官吏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工作制度 秦汉时期的文书载体,以简牍为主,缣帛为辅 汉朝出现了纸质文书和铁质文书
(一)行文规定 (二)书写格式 (三)避讳制度 (四)文书运转程序 (五)文书校勘制度 (六)用印制度 (七)公文传递制度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二、公文文体 (一)皇命文书(下行文)
《中国秘书史》
第三章 秦汉的秘书工作
知识点:
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 1.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秘书机构 2.建立起全国划一的各项秘书工作制度
汉代: 秘书工作制度趋于稳定,并确立下来。其基本内容为以 后的历代王朝所仿照、沿袭,被视作基本模式
第一节 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五失”是: 1.“夸以?”,即夸夸其谈、滥唱高调而不务实 2.“贵以大”,即好大喜功、不实事求是 3.“擅制割”,即独断专行、飞扬跋扈 4.“犯上弗知害”,即犯上作乱、目无法纪 5.“贱士贵贝货”,即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只重视钱财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二)汉朝的“常课”和“集簿” 常课 汉朝规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官要对其所属的秘书官 吏每年考核一次,称“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 “大课”,即大考核 小考根据其德行、勤懒、是否忠顺朝廷、忠于主官、勤 于职守为标准,对一年工作作出评定,好的评为“最”, 差的评为“殿”。大课是根据三次小考的成绩予以综合, 分别奖或罚 集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