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线》说课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1、作出下列各角的正弦线、余 弦线、正切线:
(1)π/3 (2)5 π
(3)-2 π/3 (4)- π/6 (5) π/2 (6) π
• 此题是一个基本题,要求学生独立 完成,尽管在提问(4)中已经涉及 A点变化问题,估计学生仍会有A点 随角α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老师加
以引导,使学生走出这一误区,实 现知识目标C。
B、难点:三角函数线的应用
三角函数线可以看做是解三角函数 题的一种工具,所以本节课通过例 题、练习等途径,力图使难点得到 突破。
二、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自学辅导”和“启发探究 式”教学法,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内因和 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符合教学论的主导 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使学 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 识创造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实践能力。
小结:(5分钟)
学生自结,教师补充,一结 知识,二结方法。
结束语:
本节课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另一种定 义——三角函数线,利用三角函数线的 直观性,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解决三角函 数的很多性质,那么它究竟有多大能力 呢,请同学们抱着极强的求知欲望往后 学习。
这样做的目的是:“承上启下、留下悬念”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养成课前预习的 习惯。
练习二、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口答)当角α的终边分别位于x 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x轴负半轴、 y轴负半轴时,角α的正弦、余弦、 正切值是多少?
2、根据(1)的结论,求出正弦、余 弦、正切函数的值域。
此题和练习一异曲同工,但涉
及了角在坐标轴上时的特殊情况, 引导学生不仅掌握事物的一般性, 更要熟悉事物的特殊性,求定义域 和值域,略高于课本要求,实现知 识目标D和能力目标A和C。
(3)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4)美育目标:
使学生体会到数转化为形所带 来的美感。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A、重点: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为了突出重点,教学中突出以下几 个环节:
一是抓住三角函数的代数定义和几 何定义密切性,强调三角函数线是 三角函数的另一种定义。
二是通过适当的练习加深对定义的 理解,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出定义 的重要性及优越性。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演示是这一节课的主要教 学手段。
四、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学会用三角函数的几何 定义解决三角代数问题的方法, 学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的终边上任意 一点的坐标是P(x,y),则点P到原点 的距离是多少?
(2)、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分别等于 多少?
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P20:1、2 目的是为了检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和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由于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无板书设计, 只有练习演示板书。
tanα=________
(3)当角α终边分别在第一、二、三、四象限时, 有向线段MP、OM、AT的符号如何?
(4)当角α终边变化时,M点、T点、A点 位置是否随定义的变化而变化?
(5)角α在(0 ,π/2 ),(π/2, π), (π ,3π/2 ), ( 3π/2 ,2 π ) 内各个三角函数单调性 如何?
三角函数线
本节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方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三角函数线人教版高一数学(下 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三小节——任意角的三角 函数的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角的概念的 推广”和“弧度制”之后学习的。本小节给出 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 分两个课时,这里用一个课时学习其几何定义 -----三角函数线,由于本节内容是概念性的基 础内容,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作用:
通过本节学习,把三角函数的代数 定义和几何定义有机地联合起来,是三 角函数定义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又为继 续学习三角函数的各种性质,如定义域、 值域、单调性、最值等提供了另一种工 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三角 函数在学生实际解题过程中间具有很强 的实用性。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有向线段”的定义,掌握有向 线段和线段的异同; B、 理解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C、会画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线; D、能根据三角函数线写出终边落在坐标轴 上的角的三角函数值; E、能根据三角函数线总结出三角函数值随 角度变化的规律。
(3)、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终边上点P的位置 是否有关?
这个环节有以下作用:
(1)、巩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2)、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有关
内容,通过教师走动辅导让学生 在“阅读、思考、讨论、总结” 后,教师进行做图演示,让学生 回答问题: 连接
连接
(1)什么叫做有向线段?它和线段有何异同? (2)填空:sin α= _______ cos α =________
练习3、
(1)、在0到2π内, 求使 sin α> 1/2 的 α的取值范围。
(2)、在任意角范围
内,求使sin α>1/2 的α的取值范围。
y
o
x
本题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
三角函数线的用途,通过观察三角 函数线的变化,简单涉及三角函数 的性质,体现了其工具特征,同时 为学好后面内容做了很好铺垫。充 分体现了本节课的地位。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总结、 归纳能 力;
B、 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几何方法解 决 代数问题的能力;
C、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 能力;
D、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 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在习 中不仅会用代数的方法,而且能用几 何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
之所以定这样一个目标层次,因为:有向线
段是定义三角函数线的前提,理解三角函数的定 义是其应用的最起码要求,画出三角函数线,是 为了通过数与形的转化,以几何的方法来解决代 数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知识的迁移能 力 及多向思维能力,之所以安排D、E两个知识 目标,期望所学内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知 识目标由低到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数学 大纲的要求,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