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各论(一)

中药鉴定学各论(一)

中药鉴定学各论第一节植物药鉴定知识根及根茎类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植物地下部分的药材,大多数来源于双子叶植物,其次是单子叶植物,少数为蕨类植物。

(一)根类中药概述定义: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的药材,称为根类中药。

特点:无节、无节间、无叶或芽。

形状:圆柱形、长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表面:双子叶植物的根表面常为栓皮,较粗糙;单子叶植物的根表面常无栓皮而为表皮;有的根顶端带有茎残基或根基,根茎俗称“芦定义:药用部位为根茎或带有少量根部或肉质鳞叶的地下茎类,称为根茎类中药。

分类及特点:根茎类是一类变态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根茎表面有节,有节间,节上常有叶、叶痕、幼芽或芽根。

白及为兰科白及的干燥块茎,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干。

药材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表面灰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角质样。

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百部为百部科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

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晒干。

药材呈纺缍形,表面黄白色,有不规则深纵沟。

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

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的干燥块茎。

药材呈类球形,表面白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布麻点状根茎。

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白术为菊科白术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浙江。

于术,又名于白术、于潜术、烟术、产于浙江于潜地区,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药材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顶端有残留茎基。

断面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巴戟天为莤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

主产于广东,广西。

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药材为扁圆柱形,略弯曲,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

断面皮厚,易与木部剥离。

白前为萝藦科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干燥根茎和根。

药材质脆,断面中空,习称,习称“鹅管白前”。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汉城细辛原植物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来自华细辛原植物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共性 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具短分枝 灰棕色,粗糙,具环节,顶端具芦碗 根细长,密生节上,平滑或具纵皱纹 断面平坦,黄白或白色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北细辛根茎部分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理化鉴别 TLC鉴别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牛膝与川牛膝 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 Radix Cyathulae 牛膝:来源于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川牛膝:来源于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 根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牛膝与川牛膝的性状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商陆 来源:为商陆科植物商陆及垂序商陆的 干燥根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外皮灰黄色或灰棕色 切面浅黄棕色或黄白色,木部隆起,形 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异常维管 束),习称“罗盘纹” 气微,味淡,久嚼麻舌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显微鉴别 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环,形成层连 续成环,每环几十个维管束 粉末灰白色,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 也可见草酸钙方晶或簇晶;木栓细胞棕 黄色,长方形或多角形;木纤维成束; 可见淀粉粒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唐古特大黄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掌叶大黄及其横切面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大黄根横切面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大黄商品品质


青海产优于甘肃产 野生品优于家种品 根茎部优于根部 根的上部优于根的尾部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显微鉴别要点(横切面) 韧皮射线内含棕色物,有粘液腔;木质 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 髓部异常维管束(无限内韧型),形成 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 部,射线呈星状射出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型草酸钙簇晶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孔,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及须根痕 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
上端有芦头 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 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红
棕色或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 木部略呈放射状纹理 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鲜未加工西洋参药材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成分 人参皂苷类成分、多糖、挥发油 理化鉴别 光谱法(红外) 色谱法(HPLC) DNA指纹鉴别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三七 Radix Notoginseng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 茎 产地:主产于广西田阳、靖西、百色及 云南文山等地,多系栽培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三七原植物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川芎药材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川芎饮片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藁本 来源: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
根及根茎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稍扭曲,
有分枝 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纵皱纹,
上侧残留数个凹陷的圆形茎基,下侧有 多数点状突起的根痕及残根 体轻,质较硬,易折断,断面黄色或黄 白色,纤维状 气浓香,味辛、苦、微麻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当归药材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当归饮片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显微鉴别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皮层窄,有少数油室 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油室及油管类圆
形,周围的分泌细胞6~9个 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当归横切面简图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藁本饮片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防风 来源: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成分:含挥发油,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和胃——行气药。
1. 菊糖 2. 木纤维 3. 导管 4. 油室碎片 5. 木栓细胞
【理化鉴别】
TLC 以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为对照。 HPLC测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总量不)
得小于1.8%。
川木香 Radix Vladimiriae
淀粉粒以单粒为主,类圆形,直径2~17µm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粘液细胞中,
针晶长63~131µm
草酸钙方晶多见于导管旁的薄壁细胞中。 导管螺纹或者环纹
原植物
略呈圆 柱形,形如 枯骨。表面 黄棕色,有 纵沟纹和菱 形网纹。质 坚实,体重 ,不易折断 ,断面棕黄 色,有棕色 环和放射状 纹理,散有 褐色油点。 老根中央呈 朽木状。气 强烈芳香, 味苦辛。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木栓层由多列木栓细胞组成。 韧皮部宽厚,射线明显,纤维束散在。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 根的中心为四原型初生木质部。 薄壁组织中有大型油室散在,油室常含有黄色
黑三棱科 黑三棱 削去外皮 根茎。药材商品名称 “荆三棱”
圆锥形,略扁,具刀削痕(因莪术与其外形相似 ,但无刀削痕),质坚体重。嚼之有麻辣感。
块茎含挥发油,淀粉。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附注:莎草科植物荆三棱的块茎,商品称为“黑
三棱”,小圆球形,表面黑色,质坚体轻,入水 中漂浮于水面。
《神农本草经》载有虎掌,列为下品。 李时珍谓:“虎掌固叶形似之,非根也。南星因根园白
,形如老人星状,故名南星,即虎掌也”。
产地
【性状鉴别】
块茎扁圆球形, 顶端具凹入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

根及根茎类中药【31页】

根及根茎类中药【31页】

3、体轻质松易断, 断面不平坦,皮部 浅棕色,有裂隙, 木部浅黄色,称 “菊花心”。
4、气特异(有败 油气),味微甘。
柴胡
【来源】
伞形科植物 柴胡
狭叶柴胡
同属数种植物
--北柴胡 --南柴胡 的根。
【性状鉴别】
一、北柴胡:
1、圆锥形,常有 分枝。根头膨大, 顶端残留数个茎 基,或有毛刷状 纤维(残存叶 基)。近根头处 无明显环节。
2、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又称“黑柴 胡”),质硬而韧,不易折断(又称 “硬柴胡”),断面呈片状纤维性。
3、气微香,味微苦。
二、南柴胡:
1、根较细,多 不分枝。顶端密 被毛刷状纤维 (残存叶基), 近根头处具细密 环纹,横向皮孔 明显突起。
2、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又称“红柴 胡”),质稍软,易折断(又称“软柴 胡”),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
3、具败油气。【成分】含柴皂甙及挥发油等。【附注】
1、柴胡属植物在我国约有30多个种,很多 都可以入药,主要有: 兴安柴胡、竹叶柴 胡(膜缘柴胡)、银州柴胡。
2、同属植物大叶柴胡,有毒,不可当柴胡 使用。
3、柴胡的地上部分或带根全草,商品称 “竹叶柴胡”
4、银柴胡: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3、质地较硬,回 潮变软。断面有一 棕色环,皮部灰白 色,可见多数散在 的棕色油点,木部 黄棕色。
4、具特异香气, 味苦辛、麻舌。
香独活(毛当归)
羌活
【来源】 伞形科植物
羌活、宽叶 羌活的根茎 及根。
【性状鉴别】
按药材形态分为“蚕 羌”、“竹节羌”、 “大头羌”、“条 羌”。
1、蚕羌: ①根茎略弯曲,环节
白芷(祁白芷)
白芷(禹白芷)
杭白芷(杭白芷)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6汇总.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6汇总.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木香原植物图
川木香原植物图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木香 呈圆柱形、半圆柱形或枯骨形 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 纵沟及侧根痕 质坚实,体重,不易折断 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形成层环棕色, 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 气香特异,味微苦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南沙参饮片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桔梗科根茎类药材共同点: 显微——具有联结乳管、石细胞、有部 分药材薄壁细胞含菊糖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木香及川木香 木香来源: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 川木香来源:菊科植物川木香或灰毛川 木香的干燥根 产地:木香——主产云南,又称云木香 川木香——主产四川

示天花粉淀粉粒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桔梗 来源: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具“芦头” 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具纵扭皱沟、横 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 质硬脆 横切面可见放射状裂隙,形成层环棕色, 皮部类白色,木质部淡黄色习称“金井 玉栏” 气微、味微甜后稍苦

党参药材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示党参“狮子盘头”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党参饮片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显微鉴别——粉末 淡黄色 石细胞长方形、方形、多角形 薄壁细胞含菊糖 导管网纹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南沙参 来源: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 燥根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上部多有深陷 横纹,呈断续的环纹,下部有纵纹及纵 沟 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 黄白色,多裂隙 无臭,味微甘

根和根茎类中药

根和根茎类中药

【显微鉴别】
1、主根横切面: 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侧有数列栓内层
细胞。
②韧皮部中有树脂道散布,内含黄色分泌 物。近形成层处树脂道成环。初生韧皮部 常有裂隙,韧皮射线宽3-5列细胞。
③形成层成环。
④木质部导管多单列,径向稀疏排列。木 射线广阔。
⑤薄壁细胞具有多数细小淀粉粒(红参已 糊化)。栓内层、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中 具有草酸钙簇晶。
含挥发油约0.12%;含少许人参多糖。
【理化鉴别】
1、人参旳乙醇浸出滤液,置蒸发皿中蒸干, 滴加三氯化锑饱和旳氯仿溶液,再蒸干, 呈紫色。(检验甾萜类)
2、人参总皂甙薄层层析: 层析图谱由下往上依此为:人参皂甙R0、
Ra、Rb、Rc、Rd、Re、Rf(浅)、Rg1。
【伪品】(主要是伪充红参及朝鲜红参) 1、豆科植物野豇豆旳根 2、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旳根 3、茄科植物华山参旳根:河南称“热参”
简图
2、粉末:淡黄色(生晒参)或红棕色(红参) ①树脂道碎片:呈管状,内含黄色分泌物。 ②草酸钙簇晶:较小,棱角锐尖。 ③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脐点点状、
裂 缝 状 或 星 状 ; 复 粒 由 2-6 分 粒 构 成 。 (红参旳已糊化) ④导管:多为网纹或梯纹。 ⑤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微 带棕色。
4、气微香,味微苦、 后甜。
人参加工旳假洋参
人参加工旳假洋参
人参加工旳假洋参
人参加工旳假洋参片
三七
【起源】 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旳根。 【产地】 多系栽培,以云南 产者为地道药材。
【采收加工】

剪下旳芦头、侧

根、须根晒干后,
分别称为“剪

zk01根及根茎类

zk01根及根茎类

威灵仙
龙胆
(二)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 横切面显 具有次生构造 微构造 ①最外层为周皮(木栓) ②形成层明显,无限外韧 (重点) 型维管束、环列 ③中央无髓 单子叶植物根 具有初生构造 ①最外层为表皮或根被 ②内皮层明显, 辐射型维管束 ③中央有髓
根的次生构造
1 2 3 4 5 6
1木栓层、2皮层、3韧皮部 4形成层、5木质部(导管) 6射线
(周韧型,外有内皮层)
少数为管状中柱,如狗脊
分体中柱: 周韧型
第二节 药材鉴别分述
狗脊
生狗脊片
熟狗脊片
纵切
横切
木质部突起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双韧管状中柱
叶柄基部横切面
U字形 分体中柱
骨 碎 补
细辛
大黄 Rhei Radix et Rhizoma
蓼科 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唐古特大黄 Rh. tanguticum 药用大黄 Rh. officinale
显微鉴别:
注:豆科药材多含晶鞘纤维,但黄芪不含。
苦参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豆科 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的根。
性状:
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 栓皮破裂后外卷, 断面纤维性,具放射状纹理及裂 隙; 气微,味极苦。
成分 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牛膝 Achyranthis Bidentatae Radix 别名 怀牛膝 来源 苋科 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根 产地 主产于河南武陟、沁阳等地, 四大“怀药”之一,为栽培品
川牛膝
Cyathulae Radix
大牛膝、甜牛膝 苋科 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 根

5 第五章 根和根茎类中药概论

5 第五章 根和根茎类中药概论

(2)鉴别:
A.根据维管束类型和排列形式,决定其为蕨类植物根茎 还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茎。
B.观察各部分的比例、排列和形状。
C.观察各种分泌组织(如乳管、树脂道、油室)、厚壁 组织(韧皮纤维或木纤维,石细胞)、细胞后含物 (结晶、菊糖、淀粉)的有无和分布部位、形状、大 小、数量。 2.粉末特征 与根类相似
(2)单子叶植物根茎:外表无木栓层或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不呈放射状,内皮层环大 多明显,环内外均散有维管束小点。髓部不明显。
(3)蕨类植物根茎: a.中心为木部,无髓; b.木部呈完整的环圈,中心有髓; c.为数个分体中柱断续排列成圈状,
二、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构造层次 双子叶根茎 次生构造 正常构造 木栓层——皮层(根迹、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维管束 (多为无限外韧型,束间被髓射线分隔;少为双韧型) ——髓 异常构造 a. 髓部有异常维管束,如大黄。 b. 内生韧皮部,茄科,葫芦科。构成双韧型维管束,注意与 内涵韧皮部区别。 单子叶根茎 初生构造 表皮 内皮层明显(香蒲、石菖蒲) 后生层 —皮层明显(叶迹维管束)— 内皮层不明显(较粗大的,半夏) ——维管束散在(多为有限外韧型,少为周木型) 蕨类根茎 表皮——下皮层(厚壁组织)——基本薄壁组织,其中有中柱 中柱类型: 原生中柱——周韧型,其外有中柱鞘,内皮层(海金沙)。 网状中柱——由数个原生中柱(分体中柱)排列成断续环状 (绵马贯众)。 双韧管状中柱——中央有髓(狗脊)。
维管束类型模式图:
第二节 根茎类中药
根茎类是一类变态茎,为地下茎的总称。 一、性状鉴别:应注意区别: ① 区别根与根茎 ② 形态上区别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
③ 饮片(横切面)上区别双子叶植物根茎、单子叶植物根茎和蕨类植物根茎。

根及根茎类各论PPT课件

根及根茎类各论PPT课件
6月初发生,7月中旬至至下旬发病较重。病
菌侵染芦头、茎、叶、果实及根部,致使叶
片脱落,茎杆枯死,种子干瘪,参根腐烂。
锈腐病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Zinss.)
Scholtan/C.panacicola(Zinss.) Zhao et Zhu/
C.panacic Matuo et Miyaxawa
(四)合理追肥
于花蕾期、开花期、结果期及立秋前,于叶
面喷施2%过磷酸钙(即根外施肥),可增产63%。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以干燥根入药。
4.播种方法
点播、条播、撒播
株行距6cm×6cm、5cm×5cm或4cm×4cm 每穴1~2粒种子 覆土3~5cm,轻轻填压,床面用秸秆或草覆压。
(三)移栽与定植
1. 栽培制度
2. 起苗与分级 选根呈乳白色、须芦完整、芽苞肥大、浆足、无病虫害、长 12cm以上的大株作种栽(东北称“栽子”)。 按参株芽苞饱满程度和大小进行分级,一般分为3级。 1级为80株/kg,2级为120株/kg,3级为160株/kg。 栽植时分别移栽,单独管理。 栽植前,参株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10min消毒灭菌。
臭味。
立枯病Rhizoctomia
solani Kuhn
是人参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比较普遍。
5月底开始发生,6月上旬为盛期。参苗于茎基部呈褐 色环状缢缩,倒伏死亡。
猝倒病Pythimn
debarymmm Hesse
主要为害2年生以内的人参幼苗,使幼苗茎部自土面处 向上下蔓延似水烫状,呈褐色软腐,收缢变软后猝倒 死亡。 多于春季低温湿度大时易发生。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4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4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防风药材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防风饮片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柴胡 来源: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
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 和“南柴胡” 产地: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
湖北等省 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 黑龙江等省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柴胡原植物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藁本饮片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防风 来源: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根呈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根头
部有密集的细环节,习称“蚯蚓头”,节上有 棕色粗毛(残存叶基) 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 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 质松,易折断,断而不平坦,木部淡黄色,皮 部黄棕色有裂隙,射线呈放射状 气微香,味微甘
羌活饮片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川芎 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 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
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 有多数小瘤状根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 成层呈波状环纹 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川芎药材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川芎饮片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藁本 来源: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
根及根茎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稍扭曲,
有分枝 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纵皱纹,
上侧残留数个凹陷的圆形茎基,下侧有 多数点状突起的根痕及残根 体轻,质较硬,易折断,断面黄色或黄 白色,纤维状 气浓香,味辛、苦、微麻

4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4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地榆
Radix Sanguisorbae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地榆及长叶地榆的干燥根,
后者称为 “绵地榆” 。
【性状】两者的区别在于地榆质硬脆,易折断而
长叶地榆纤维性较强,不易折断。
【成分】地榆根含鞣质,主要为地榆素H1-H6。 【功效】味苦、酸、涩,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地 榆 原 植 物
长 叶 地 榆
地 榆 药 材
豆科:Leguminosae
乔木灌木或草本,叶多为复叶,常互生具托叶。 花两性,萼片和花瓣均为5格,多为蝶形花,少
数假蝶形或辐射对称。 雄蕊常10枚,多成两体雄蕊,少有单体或分离, 稀多数。 单心皮,子房上位边缘胎座,胚珠1—多枚,荚 果,种子多胚乳。 含生物碱、甙类,树胶,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 等。
胀果甘草
光果甘草
【显微鉴别】根和根
茎横切面:—正常次 生构造,包括: 木栓层 皮层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粉末:淡棕黄色
①晶鞘纤维 ③ 淀粉粒 ② 具缘纹孔导管 ④ 木栓细胞
【成分】
根及根茎含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主要系甘 草酸( glycyrrhizic acid )的钾、钙盐,为甘草 的 甜 味 成 分 。 甘 草 酸 水 解 后 产 生 18β- 甘 草 次 酸 (18β-glycyrrhetic acid)。 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 liquiritin )、甘草苷 元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扁球形,直径0.3~2cm。
表面灰黄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网状波纹,
顶端略凹陷茎痕;基部稍凹陷呈脐状,或呈
圆锥状突起。

质坚硬,断面黄色,角质,有蜡样光泽。
气微,味苦
延胡索 延胡索断面观 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专治一身上下都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课件ppt
5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紫草饮片
医学课件ppt
6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丹参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 茎 产地: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四川 等省;野生或栽培
医学课件ppt
7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丹参原植物图
医学课件ppt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紫草 来源: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内蒙紫草
的干燥根;依次称“软紫草”、“内蒙 紫草”
医学课件ppt
1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软紫草 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多扭曲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
形片状,常10余层重叠,易剥落 体轻,质松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
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
粉末显微特征
医学课件ppt
26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成分 含多种黄酮类衍生物,如黄芩苷、汉黄
芩苷汉黄芩素等 黄酮类成分含量与根的新老程度有关,
子芩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比枯芩高
医学课件ppt
27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玄参 来源: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
医学课件ppt
28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呈类圆柱形,中部略粗或上粗下细,有
将滤纸条悬挂在浓氨溶液瓶中(不接触液面), 20分钟后取出, 置紫外光灯(365nm)下 观察, 显淡亮蓝绿色荧光
医学课件ppt
14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成分 脂溶性菲醌色素类化合物,如丹参酮、
隐丹参酮等 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如原儿茶醛,丹
参酸,丹酚酸等 隐丹参酮是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
医学课件ppt
医学课件ppt
22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显微鉴别——粉末 韧皮纤维梭形,壁厚,孔沟明显 石细胞类圆形、长圆形、长方形或不规
则形,壁厚 木栓细胞多角形,棕黄色
医学课件ppt
23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黄芩横切面详图
医学课件ppt
24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显微横切面简图
医学课件ppt
25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的成分(堆放发汗至内部变黑色,再晒 干或烘干 )
医学课件ppt
32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地黄 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

医学课件ppt
33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鲜地黄
医学课件ppt
34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生地 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 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
则横曲纹 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 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 味微甜
医学课件ppt
11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丹参饮片
医学课件ppt
12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显微鉴别 次生构造发达
医学课件ppt
13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5g, 加水50ml, 煎煮15~ 20分钟, 放冷, 滤过, 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 黏稠状, 放冷后, 加乙醇3~5ml使溶解, 滤过,取滤液数滴, 点于滤纸条上, 干后, 置 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 显亮蓝灰色荧光
医学课件ppt
35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生地药材
医学课件ppt
36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生地饮片
医学课件ppt
37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熟地 表面乌黑发亮,质滋润而柔软,易粘连 味甜或微有酒气
医学课件ppt
38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熟地饮片
医学课件ppt
39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成分 环烯醚萜苷类,如梓醇;环烯醚萜苷类
有的外皮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形似连珠 质坚韧,断面皮部紫色或淡紫色,易与
木部剥离 味甘而微涩
医学课件ppt
42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巴戟天药材
黄芩药材
医学课件ppt
20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黄芩饮片
医学课件ppt
21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显微鉴别
木栓层多除去或残留数列,偶有石细胞 散在
韧皮部有多数石细胞与韧皮纤维,石细 胞多分布于外侧,韧皮纤维多分布于内 侧
木质部在老根中央有栓化细胞环,栓化
细胞有单环的,有成数个同心环的(木
间木栓)
的微弯似羊角状 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
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 质坚实,断面略平坦,黑色,微有光泽 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医学课件ppt
29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玄参药材
医学课件ppt
30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玄参饮片
医学课件ppt
31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成分 玄参素 环烯醚萜苷类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是使药材加工后变黑
气特异,味微苦、涩
医学课件ppt
2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软紫草药材
医学课件ppt
3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内蒙紫草 呈圆锥形或圆柱形,顶端有残茎一个或
多个,被短硬毛 表面紫红色或暗紫色,皮部略薄,常数
层相叠,易剥离 断面较整齐,皮部紫红色
医学课件ppt
4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内蒙紫草药材
8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根茎短粗,根数条,长圆柱形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 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 鳞片状剥落
质硬而脆
断面疏松,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 紫褐色
气微,味微苦涩
医学课件ppt
9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丹参鲜药材Biblioteka 医学课件ppt10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丹参药材
17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呈圆锥形,扭曲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上部较粗糙,有 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 纹和细皱
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 状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
气微,味苦
医学课件ppt
18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黄芩药材
医学课件ppt
19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15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黄芩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 宁等省区;山西产量大,河北承德质量 好,野生或栽培
采收加工:采挖后,晒至半干,撞去粗 皮,晒干
医学课件ppt
16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黄芩原植物
医学课件ppt
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其变黑的成 分 多种糖类,如水苏糖及地黄多糖RPS-b. 地黄多糖RPS-b是地黄中兼具免疫与抑瘤 活性的有效成分
医学课件ppt
40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巴戟天 来源: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
医学课件ppt
41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扁圆柱形 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