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合集下载

萧红的女性意识与写作风格

萧红的女性意识与写作风格

萧红的女性意识与写作风格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女性意识而闻名于世。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也能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萧红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具有强烈个性的女性形象。

她们或是在家庭中扮演被压迫的角色,或是在社会中面对各种困境。

然而,这些女性并不是无助的受害者,而是带有坚强意志和反抗精神的人物。

她们在不公正的环境中奋起反抗,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

这种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萧红对女性力量的赞美和对平等的追求。

萧红的作品中也常常描绘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命运。

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被束缚和被压抑。

她们被要求顺从于男性的意愿,被限制在狭小的家庭空间中,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独立。

然而,萧红并没有将女性局限于这种被动的角色,她通过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斗争,展示了她们的智慧和勇气。

她们通过与家庭和社会的斗争,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萧红的写作风格独特而深入人心。

她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她笔下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她的文字流畅而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她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和有血有肉。

她的笔触温暖而坚定,给予读者力量和勇气。

同时,萧红的作品也反映了她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自由的向往。

她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反抗。

她的作品中弥漫着一股自由的气息,让读者感受到她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萧红的作品展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她通过塑造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她的作品充满温暖和力量,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她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也使得她的作品更加鲜活和有生命力。

萧红的女性意识和写作风格使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

论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论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论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摘要:本文分三章,着意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萧红小说创作的精神和风格。

第一章:分析萧红女性意识形成的历史时代背景和个人背景。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进程中,女性丧失了自己性别的主体地位,被推到历史的幕后,她们的意识被遮蔽,权力也被剥夺。

本应与男性平等的女性却被禁锢在男权社会布下的天罗地网中,处于被支配、被奴役、被言说的无权无声的压抑状态。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女性教育的提高,社会参与机会的增多,经济的独立,女性的自我意识才渐渐地苏醒,一大批女性开始登上社会和文学的舞台,女性主体才得以浮现。

中国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就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萧红是继五四女作家群之后又一个有着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的作家。

第二章:论述萧红在小说创作主题实践中的女性意识。

萧红虽是以反帝爱国的主题创作奠定了她在文坛的地位,但是纵观萧红的创作,我们发现隐藏在社会性主题的表象之下,始终贯穿着萧红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她以女性的视角,把关注的目光锁在那些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妇女身上。

她真实地描绘了女性如动物般的生存状态和她们生命意识的麻木,展示了女性在背负民族和个人双重苦难下的悲剧命运,并且揭示了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表达了她对妇女解放之路的探索。

第三章:论述在女性意识探照下萧红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强烈的女性意识使萧红在创作中从题材的选择到文体语言的运用,都显现出自己特有的风格。

在题材选择方面萧红注重采用与其情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女性身体经验为题材。

小说散文化和超越常规的语言运用更体现了萧红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萧红小说创作女性意识主题实践风格建构正文第一章萧红女性意识的形成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我意识。

在漫长的男权制社会进程中,女性丧失了自己性别的主体地位,被推到历史的幕后,她们的自我意识被遮蔽,她们的权力被剥夺,她们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槛外人。

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学教育2。

1805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付"内容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其一大批优秀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悲苦命运的女 性形象,揭示了东北黑土地女性生命的沉重与辛酸,她们在吃人的封建礼教与男权主义双重压迫之下,过着生 不如死的悲惨生活。

在萧红的笔下寡妇、弃妇、佣妇、乳娘、童养媳和女性儿童,她们生命如 、一,她们年的生命不男人 了,在生中悲惨地死去。

尤其让作者更为悲愤的 的女性,其不,其不。

小说在一 的女性悲 和造性的作用。

关键词:萧红女性死亡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萧红以其短暂的生命殉落了,她那充满苦难、孤独、悲剧的一生令世人哀婉叹息,她给后人留下了一串生命沉重的足迹。

萧红以其悲苦的人生经历为素材,以其对东北黑土地上演绎的一场场生与死悲剧为内容,以浓墨重彩般的画笔,为我们渲染出一幅幅人间地狱般的悲惨生活画卷。

萧红用一颗流星般的生命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诗篇,在中国文坛上竖起了一面关注东北黑土地妇女生命价值的大旗,呼唤着女性们的觉醒。

她继承着自己人生的导师鲁迅先生改造国民的历史重任,秉承着改造国民性的文学理想和悲剧美学理念,创作了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

萧红作为一个饱经封建礼教压迫和男权主义欺压的女性,她以自己那支辛辣的笔,画出了一张张人性丑恶的嘴脸,揭示了女性痛苦呻吟的。

萧红 生命 后一 ,地 出了 的血泪控诉,萧红的一生是悲苦的,但是也是抗争的一生,她没有一味地悲叹自己悲哀的命运,而是以博大悲悯的情怀观照民生的疾苦,深情关爱着女性悲凉凄苦的命运。

因此,萧红的所有作品都充满着强烈的女性悲剧意识,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和辛辣的笔触,书写了一部我国东北女性痛苦悲惨的。

不堪回首的女性生命的沉重作为一个专门为女性悲苦命运写作的萧红,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惨女性形象。

在《王阿嫂的死》中的寡妇王阿嫂,被地主儿子奸污之后,又被其活活打死;在《呼兰河传》中的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因天真活泼可爱,被愚昧无知的恶婆婆活活折磨致死;在《哑老人》中的小岚因为在工厂休息期间偷跑出去看望哑巴爷爷,而被残忍的资本家工头活活打死《生死场》中美丽的姑娘月英出嫁之后因为床瘫病被狠心的丈夫活活折磨而死;善良柔情的金枝嫁给粗野的成业之后,因在大孕期间被丈夫强奸早产差点死去,早产不到一个月的女儿小金枝,被心情糟糕的父亲活活摔死等等。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多以女性为主题,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和悲剧遭遇。

本文将以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为探讨主题,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红玫瑰与白玫瑰》以及《芳草地》三篇作品入手,分析其中女性角色的遭遇和她们的悲剧意识。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遭遇,展现出她的无助和无言。

小说开头,女主人公阿红被绑在牛车上进城卖身,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选择和反抗的权力,只能默默承受着命运的安排。

阿红的婚姻也是一个悲剧,她没有选择的嫁给了一个无能的男人,并为此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

阿红自己的母亲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她一直生活在贫困和痛苦之中,最终死于饥饿。

通过描写这些女性角色的遭遇,萧红展现了她们的悲剧意识,她们在社会中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任凭命运摆布。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萧红的另一部重要作品,通过比较两位女主人公的遭遇,揭示出女性在家庭中的悲剧地位。

红玫瑰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她在传统家庭中无法被接受,最终选择了自杀。

而白玫瑰则是一个传统女性的代表,她按照社会的期望选择了婚姻,但最终却陷入了婚姻的苦闷之中。

通过对这两位女性角色的描写,萧红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被束缚和被压迫,她们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对自由、对个人追求的渴望和无力实现的无奈之中。

《芳草地》是萧红的一篇自传体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展现了她在农村生活中的苦闷和悲凉。

女主人公身负家庭的重任,需要照顾残疾的父亲和弟弟,她没有时间和精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一个没有知识和文化的环境中,女主人公无法得到解脱,她的生活被彻底消磨殆尽。

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生活,萧红揭示了女性在农村社会中的悲剧命运,她们无法摆脱家庭和社会的束缚,只能在苦闷和无助中度过一生。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和探讨。

通过对女性角色的遭遇和内心情感的描写,萧红反映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和悲剧遭遇。

萧红小说中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分析

萧红小说中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分析

萧红⼩说中⼥性意识产⽣的原因分析 摘要:萧红⼀⽣始终关注⼥性问题,抗争男性世界,并以⾃⼰惨痛的⼥性体验,描写社会底层⼥性在社会中的⽣存困境和⽣命过程;书写⼥性⽣育痛苦与悲剧命运;反思⼥性的性别欺压和⽂化处境,深刻地反思⼥性的精神⽂化的悲剧,因此她⼩说中⼥性意识具有强烈的体现。

关键词:萧红⼩说;⼥性意识;原因 Abstract: Xiao Hong's life has always been concerned about women's issues, fight male world, and women in their own bitter experience, describing the plight of the bottom of society and the life course of women living in society; Writing suffering and the tragic fate of female fertility; Reflection female gender oppression and culture situation, profound reflection of women'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tragedy, so she novels reflect a strong female consciousness. Keywords: Xiao Hong 's; female consciousness; reason ⼥性意识,是指⼥性对⾃⾝作为⼈,尤其是⼥⼈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的质疑和颠覆,⼥性意识是相对于男性意识⽽⾔的,表现为对⼥性⽣活以及内⼼世纪的独特把握。

⼀、社会原因 萧红⽣活的年代是特殊的。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精神扭曲为特色,其中女性的悲剧意识也是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一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面对着家庭、社会和历史的压迫,身份低下,地位微弱,被迫经常处于表面平静却内心激烈的状态中。

她们不仅遭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侵犯,还要承受着生命的苦难和悲愤。

其次,萧红作品中,女性的悲剧意识还表现在她们的命运中。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白玫瑰本来是个有头之辈,但她因为家庭原因,嫁给了一个不喜欢的男人。

为了不让自己的婚姻破裂,她不得不奉献自己,染上了性病,最终背负着绝症走向死亡。

同时,在这部小说中,萧红还通过描写她的姐姐红玫瑰,表现了女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处境的悲剧。

红玫瑰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新娘子,以求得自由和幸福,但最终却成为了别人的卖花女,也说明了女性在社会环境中面临的难以改变的命运。

最后,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的悲剧意识还表现在她们的爱情中。

在《呐喊》中,萧红通过三重叙述的方式,描写了一个名叫刘秀云的女子最终遭受精神疯狂,爱情的崩塌。

而在《凤凰池》中,又写出了男女主角在一起后,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摩擦和矛盾,最终他们的爱情也走向破碎的结局。

这些作品表现了女性对于爱情与婚姻的彷徨和悲哀,她们不仅仅要承担家庭的责任,还要面对爱的困难和挫折。

综上所述,萧红的作品中,女性的悲剧意识一直是她研究的重要课题。

她通过深入挖掘女性的命运,生动地描绘了她们的苦难和痛苦,对于探究中国现代女性的文学历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女性权利的关注和思考,是一种对于社会公正和平等的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20世纪中国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充满了女性的悲剧意识,描绘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困境和痛苦。

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破碎的家庭、痛苦的婚姻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在她
的小说中,女性们经历了生命的磨难,他们的悲剧意识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本文将从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悲剧意识的产生和表现以及对当代女性的启示等方面来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中国社会,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社会风气混乱的时期。

女性处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之下,她们缺
乏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被束缚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中无法自拔。

这种社会环境下的女性,往
往经历着家庭的不幸、婚姻的痛苦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她们的悲剧意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
下逐渐形成并得以表现的。

萧红通过她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承受的
不幸和痛苦,她们的悲剧意识如同一个时代的哀歌,唤醒了读者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不仅仅停留在对于过往的反思,更具有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意义。

虽然时代已经远去,但是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和痛苦并没有完全消失。

当代女
性在家庭和职场中仍然存在各种不公平和歧视,她们往往需要在追求个人发展和家庭责任
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悲剧意识,可以引起当代女性对自身处境
的思考和认识。

她们可以从萧红作品中汲取力量,坚定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和自由。

白珍: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白珍: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白珍: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的中国女作家中,萧红虽然算不上一个大家,但却是最具有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的女作家之一,萧红的女性意识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她的小说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妇女生活,在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那么,何谓女性意识呢?乐黛云教授认为:“应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是社会层面,从社会阶级机构看女性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压迫的觉醒;第二是自然层面,以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生理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年;第三是文化层面,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处境.”1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体验,从社会层面观注下层女性的生存形态和生存困境,从自然层面表现女性的生育苦难,从文化层面结实了性别关系中男性对于女性人格和尊严的践踏,批判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对于女性的束缚,这一切都使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萧红是一位充分女性化的作家,女性问题是她思考的核心问题,女性意识是她的创作的基点,遗憾的是从萧红研究的现状来看,从女性意识角度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拟从女性意识来观照萧红创作,抛砖引玉,对萧红小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不论对于女性文学如何界定,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必然落脚在对女性生活,命运的描写与关注上.萧红在创作中强烈地关注着女性的生命体验和生成困境,探讨和追寻着女性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她的那些触及女性的生育与死亡的作品,更是被女性主义艺术奉为表达女性精神性别的经典。

在萧红小说中对女性生活的描写首先表现为女性求生的艰难和悲惨命运.萧红的多篇作品都以女性为角度来反映广大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阿嫂的死》中王阿嫂的形象集中反映了阶级压迫下劳动妇女的生存处境.她成年弟月的为地主干活,吃的却是“地主用一喂猪的烂土豆”在丈夫被地主活活烧死之后.她把丈夫的骨头包在衣襟下,拖着临产的身子继续劳作。

当她因为再也带不动自己的肚子而在地头喘口气时,又被张地主踢了致命的一脚而母子双亡。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小说,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中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深受现实生活的影响,展现出当时农村妇女的悲剧命运和社会地位的低下。

这部小说也带有鲜明的现代意义,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在《生死场》中,萧红通过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当时农村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

首先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花儿,她是一个贫苦农家的女儿,在家庭的压迫下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有选择自己的婚姻。

她被迫嫁给了一个丑恶的老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在对丈夫的不堪忍受下选择了自杀。

其次是小说中的贾二嫂,她与自己的姐姐一同被强迫嫁给了同一个男人,最终被抛弃在艰难的环境中。

这些女性形象都展现了当时农村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她们的人生被社会制度和家庭压迫所扭曲,无法得到自由和独立。

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农村社会中妇女的困境和社会地位的低下。

在那个时代,农村女性的主要任务是生儿育女、料理家务,她们没有受过教育,没有独立的思想,也没有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

她们的人生被早婚、早育所束缚,没有选择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在男权社会压迫下,她们只是家庭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的人生和价值。

她们在生活中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和痛苦,最终被迫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生死场》中的女性形象也带有现代意义,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揭示了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依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妇女在家庭中遭受着各种形式的歧视和暴力。

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提醒人们,应当关注和呵护妇女的权益,保护她们的人身安全和尊严。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呼吁妇女应当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妇女应当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应当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她们应当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不应当被家庭和社会的压迫所束缚。

萧红的《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摘要]萧红的小说体现了浓重的女性意识。

她塑造了一系列女性悲剧形象,探讨了女性悲剧形成的原因,并进一步揭示了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性悲剧形象社会根源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风格独树的女作家,她写出了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种种不幸,在生命价值、意义层面上关怀着女性,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揭示了封建主义对妇女的精神奴役,探索了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根源。

一、女性悲剧形象作为女性作家,萧红始终注视着女性的苦难人生,尤其是北方妇女的苦难和挣扎。

她塑造了一系列不幸女性的悲惨形象,并以此形成了她小说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体系,使她的作品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通观萧红全部作品,主角几乎都是女性,并且主要是她所处的那个时代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寡妇、弃妇、农妇、佣妇、乳娘、童养媳等形象,她们的命运是悲惨的。

有的被地主糟踏,如王阿嫂,丈夫死后被地主的大儿子奸污,后来又活活地被地主踢打致死(《王阿嫂的死》);有的被传统习惯势力折磨致死,如小团圆媳妇,只因她长得活泼、作风大方了一点,那愚昧的婆婆就根据几千年传下来的旧规矩,不分白天黑夜地打她。

团圆媳妇被虐待、折磨病了以后,婆婆不是请大夫诊治,而是请巫医跳大神,把团圆媳妇扒光了按在装沸水的缸里驱邪,给她烧替身、看香火,直到把活泼可爱的团圆媳妇作弄死(《呼兰河传》);有的惨遭资本家杀害,如小岚,她只因休息时间跑出工厂,去关照一下自己的哑巴爷爷,让工头发现,被活活地打死(《哑老人》)……萧红通过对这些妇女生活、命运的描写,揭露与鞭挞了封建社会制度下统治、压迫、残害妇女的罪恶。

二、女性悲剧探询萧红的小说是她的一种生命形式,她的女性意识也是一种生命的体验。

也许正是因为自身不幸的生活经历,恰好成为萧红洞察女性悲剧的起点,她在作品中对女性自身的性格弱点和悲剧命运的反思和体验尤为强烈而深刻。

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了种种不幸,甚至是悲剧命运的根源。

浅析萧红作品的女性主义特征

浅析萧红作品的女性主义特征

浅析萧红作品的女性主义特征1000字
萧红是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的代表性人物,她的作品凸显了女性志
愿和女性主义精神,对中国近代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两
部代表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入手,简要分析其中的女性主
义特征。

《生死场》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中的女主角厉娜通过对生死
窘境的感悟,表达了她对爱、生命和自由的渴望,展现出极具女性
主义意味的思想观念。

首先,厉娜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自由,不屈服于现实的压力。

其次,她的
思想观念先进,不断探寻人性和生活的意义,包括对道德和爱情的
思考,深刻分析了当时社会上有关婚姻和家庭观念的局限和错误。

最后,她在坚持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勇敢面对社会的压力,表达了女
性自由平等的精神追求。

《呼兰河传》则是一部以女性角度刻画人生历程的长篇小说,展现
了萧红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和思考,以及对当时农村女性所受待
遇的批判。

该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大多数极其坚强,勇敢挑战命运的
局限,尽管生活处境艰难,但她们仍然能够不屈不挠地生活下去,
表现出了不拘束、不服从、对自由的极力追求和对幸福的渴望,充
分体现女性主义的思想。

总的来说,萧红作品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义特征不断凸显,她深刻
思考了女性在爱情、家庭、社会等众多领域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明确表达了女性应该争取权利、独立人格、思想自由的主张,她被
誉为中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开创了一种以女性为主角的文学传统,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浅析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浅析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文学评析浅析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谈金晶萧红,因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独立的品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我们无法忘记她深刻的洞察能力和敏感的情感体认,更无法忘怀一个女性内心的博大情怀和人性关爱。

回首中国文学史的道路,女作家的数目寥若晨星,女性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实中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

但是五四运动以来,个性独立和女性解放成了大势所趋,女性获得了许多权力,也开始一群进行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女性终于获得了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了宣泄长期以来郁积的途径。

女性的视角长期被限制,现在获得自由的时间比较短,所以短时间内情绪的积累很容易造成模式化。

此时的萧红却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独特个性。

虽然有着童年不幸的遭遇,生活中遇人不淑,但这并没有阻碍这个内心强大的女子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才情女作家。

她关注生活、关注大众,拥有清晰却不偏激的女性意识揭露男人的弱点,擅于挖掘女性内心深处最深的最真挚的情感。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男权文化中,女性始终是弱者,没有反抗,把自己对受压抑不快情绪的抵抗转换为了内心的无意识,《生死场》中的女性面对丈夫的责骂,从不敢抱怨,金枝和福发嫂被男性占有后,传统观念使她们忍气吞声,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更没有反抗意识。

张抗抗曾说:“在一个愚昧落后的社会,因为传统的意识往往在妇女的头脑中道德观念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女性的意识,残害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男性要求的标准。

女性只遭到来自各方面,包括同性的严厉谴责。

《生死场》中,无论是王姑娘因生产而死,还是王婆服毒即将惨死,她们身边的同性都只是木然,一点反抗的想法都没有。

当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城里,她周围那些与她有着相同遭遇的女人没有同情”。

萧红在揭示男权社会对于女性造成伤害的同时,也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女性自身有所思考。

男性对于女性的钳制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在大多数心中,总存在着“男尊女卑”的心理。

中国女性从小就被束缚在框框条条中,长期的压抑也“培养”了女性强大的忍耐力。

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冲动 和怀想 , 她 用 手 中的笔 书 写 出 自己的女 性 意 识, 表 达 了对 女 性 命 运 的观 照 , 也 表 达 了她 自身
亡成为萧红小说 中女性命运 的最 后结局。1 9 4 0 年, 萧红 去 了香 港 , 并 在 香 港 写 了许 多 回忆 性 小 说, 如《 呼兰河传》 《 小城三月》 《 牛车上》 等, 作者 通过这些 作 品把 更多 的情 感放 在 了对女 性命 运 的
的悲剧性体验 , 体现了文学对人的人文关怀。本 文 结 合萧 红 的部 分 作 品对 女 性命 运 的 关 注 和 观
照, 分 析 萧红 作 品的女 性 意识 。


萧红 : 书写女 性命 运 的执 着者
( 一) 萧红 关 注女 性命 运 的主观 原 因
俗话说 , 经历是人 生最好 的老 师 , 个 人经 历 尤 其 是情感 经 历 对萧 红 的影 响极 大 , 萧红 是 一个 经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3 4卷
面 临的生 存 困境 , 以此 来控 诉 男权 主 义 和封 建专 制 的残酷 及 其对 女性 的残 害。也 就 是说 , 萧 红 在 主观上就认 识到 了封建 时代及人 们 的封建 观念余 毒对女性 的束缚和 消极 影 响。她从女 性 的生存境
经 历 的折 射 , 又 是 时代 面 貌 的折 射 。 萧 红 小说 的 女 性 意 识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悲 剧 意 识 。
关键词 : 萧红; 女性 意识 ; 女性命运 ; 人文关 怀; 男权社会 ; 悲剧意识
中 图分 类 号 : 1 2 0 7 . 6 5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8 8 7 9 ( 2 0 1 5 ) 0 2— 0 0 4 3— 0 5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主要以描写女性命运和探讨女性悲剧意识为主题。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常常被困于家庭和社会角色之中,处于被动和受压迫的地位,因此她们的命运常常充满了悲剧。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常常受到家庭的束缚和压迫。

在《呼兰河传》中,女主人公娜拉艾丽的命运就被家庭所决定。

她的丈夫是个凡夫俗子,对她不闻不问,而她的婆婆则是个专横跋扈的恶婆婆。

娜拉艾丽的婆婆给她的每一个决定都要过问,她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

她被家庭所束缚,无法摆脱。

社会的偏见和压力对于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来说也是个巨大的困扰。

在《红高梁》中,女主人公矛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年轻美丽,却因为与陈山泥结婚不到一个月就被逼离婚。

社会对于女性的道德标准非常苛刻,一旦女性迈出了规定的圈子,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嘲笑。

矛儿最终选择一人离乡,成为了一个流浪的乞丐。

她的命运被社会的偏见和压力所决定,她没有选择的权力。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还经常面临着经济的困扰。

在《手册》中,女主人公的丈夫突然去世,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儿子和一堆债务。

女主人公为了抚养儿子和还清债务,不得不努力工作。

她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但她却没有放弃,努力工作支撑着自己的家庭。

她的经济困境使她的命运充满了苦楚和挣扎。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她们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束缚和压迫,无法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

她们常常面临无法摆脱的困境和苦楚,她们的命运常常充满了悲剧。

萧红通过她们的故事,展现了女性的勇敢和坚韧,也传达了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这使得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论萧红笔下的女性意识

论萧红笔下的女性意识

论萧红笔下的女性意识摘要:《生死场》是萧红的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在《生死场》中萧红以悲惨的女性遭遇和潜意识下觉醒的女性意识对当时社会的无限批判,对社会中男权意识高涨的情况下,女性所遭受的虐待与折磨的控诉,对孤独无助的女性群体的同情。

她们生存在一个没有温暖的社会中,通过他们的悲惨遭遇为我们指出这是一个充满宿命意味的生死场,女性在这里没有选择权,并指出造成这样悲剧的是当时的社会和女性自身的弊端。

关键词:女性意识萧红生死场男权主义斗争一、饱受压迫与折磨的时代女性在《生死场》中,“打鱼村最美丽也最温和的女人月英”患了瘫病以后,她由原来的美丽形象变得“白眼珠完全变绿,整齐的一排前齿也完全变绿,她的头发烧焦似的,紧贴住头皮。

她像一头患病的猫儿,孤独而无望”她的骨架炕上做成一个直角,这完全用线条组成的人形,只有头阔大些,头在身子上仿佛是一个灯笼挂在杆头,当王婆为她擦身时,竟掉下一些蠕动的小蛆虫。

月英的悲惨遭遇,让人不寒而粟。

可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月英的丈夫冷酷的态度,更让人觉得心寒。

他起初也还是尽点责任,但见她快死了,竟有砖依住她,于是,排泄物淹浸了那座小小的骨盘,发出难忍的气味。

女性在男权主义的社会下只是他们繁衍的工具,是发泄他们性欲的场所,他们不会关系她们是否愿意。

在男性眼中,女人只能是丈夫的工具和奴隶,男人在女人们身上榨取着青春的容颜、性欲的满足和廉价的劳动力,却从未把他们当做自己一辈人的爱人去对待。

爱情已经在他们的世界中缺失,女性只是作为一个性别符号,没有真正的尊严和价值,必然会在无爱的痛苦中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生育是女性在劫难逃的生死场。

在对五姑姑的姐姐生产过程中,女性的悲惨遭遇更是无比鲜明。

产妇已经不能坐稳,在卷起了席子的草上爬行;而接生婆说会“压柴”,就把柴草卷起让产妇在扬起的土炕上爬行。

产妇在生产中,由黄昏到天亮,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产妇不但没有得到家人的照顾,家人反而已经开始预备葬衣。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揭示女性命运的悲苦为特点,深刻地探讨女性的悲剧意识。

通过对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情节的分析,可以看出她对女性悲剧意识的关注和思考。

首先,萧红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来探讨女性的悲剧意识。

她笔下的女性角色多种多样,有受压迫的农村妇女,有奋发向上的知识女性,有受伤害的城市女性,有受困于家庭的女儿等等。

尽管她们的背景和遭遇各不相同,但她们都面临着人生的困境和命运的束缚,都有一种无法逃离的悲剧意识。

比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两个姐妹分别代表了传统与现代的女性角色,她们都被男权社会的价值观所束缚,最终都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其次,萧红通过揭示女性的悲剧遭遇和心理状态来探讨女性的悲剧意识。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悲苦的情节和描写。

比如在《呼兰河传》中,女主人公丁丁经历了一个个婚姻的失败和人生的挫折,最终陷入了精神崩溃的边缘。

这种刻画不仅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和压抑,也展现了女性在追求爱情和幸福之路上所承受的苦难和痛苦。

同时,在《烟花》中,萧红通过女主人公小刚对于婚姻的理解和价值观转变的描写,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悲剧遭遇和自我解脱的意愿。

这些描写都反映了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所面临的悲剧现实和心理困扰,使她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三,萧红的作品中还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角色中的悲剧意识。

她通过描写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和被剥削的命运,以及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固化和歧视,来探讨女性的悲剧意识。

比如在《我为了人民办婚礼》中,妻子主动承担起家务劳动和照顾儿女的责任,但在家庭和社会中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导致了她内心的苦闷和悲观。

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女性在家庭中所承受的沉重负担和生活的艰辛,也暴露了家庭和社会对于女性的剥削和歧视,进一步加深了女性的悲剧意识。

总之,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得以深入地探讨和呈现,她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揭示女性的悲剧遭遇和心理状态,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角色中的悲剧意识,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处的困境和压迫,进而引发对于女性权益和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灵魂的_失乐园_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灵魂的_失乐园_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作家作品研究灵魂的 失乐园 :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宋剑华谈到萧红的小说,我首先想起了茅盾曾在 呼兰河传 序言中所说的一段话: 感情 上的一再受伤,使得这位感情富于理智的女诗人,被自己的狭小的私生活的圈子所束缚(而这圈子尽管是她诅咒的,却又拘于惰性,不能毅然决然自拔),和广阔的进行着生死搏斗的大天地完全隔绝 ; 在一九四 年前后这样的大时代中,像萧红这样对于人生有理想,对于黑暗势力做过斗争的人,而会悄然 蛰居 多少有点不可解。

茅盾在这番话中所透露出来的思想困惑,实际上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曾经以表现 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而著称的萧红,怎么会突然间变得思乡恋旧儿女情长了呢?这使许多人都对此感到无法理解。

人们对于萧红小说的历史性 误读 ,无疑导致了对一个天才女作家的 误解 。

为了使萧红孤独的灵魂不再寂寞,我们完全有必要以现代生命哲学的理性认知态度,透过她作品文本女性叙事的独特视角,去深入体验女性世界的哀怨与悲凉。

一、无奈与认命:女性婚姻的情绪记忆在萧红的绝大多数小说作品当中,我都能发现有一双少女困惑的眼睛,它在精细地观察女性群体的生存困境,仔细地品味着黑土地文化的沉闷气息,同时更是以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绪记忆,传达出她对女性命运悲剧的自身体验。

毫无疑问,这个少女叙事者就是萧红本人。

青少年时代女性视角的人生感悟,对于萧红后来的小说创作影响是极大的,尤其是女性从抗命到认命的灵与肉的痛苦磨难,使她从精神上感到无比的绝望: 今后将不再流泪了/不是我心中没有悲哀/而是这狂妄的人间迷惘了我了。

( 苦杯 十一 )这种潜在的女性悲剧意识,决定了萧红小说的艺术追求,不是去表现时代变革的社会背景,而是去宣泄女性群体的灵魂哭泣。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萧红小说给人的第一个阅读感觉,是她拒绝描写爱情。

因为对于现代女性而言,失去了她们所执著的爱情,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的信念。

可以说在萧红的笔下,女性对于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是根本不存在的。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是中国20世纪作家,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为主题,尤其关注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困境和痛苦。

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女性悲剧意识,通过女性视角来探讨女性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压迫和痛苦。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通常是被父权社会压迫的弱者。

在《红灯照》中,女主人公阿凤成为寡妇后,她没有得到任何财产和权力,并且处处受到家族成员的歧视和虐待。

她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忍受一切痛苦。

这种女性意识使她感到无尽的绝望和无助。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往往受到性别歧视和性压迫。

在《霸王别姬》中,女主人公芳龄刚满十五岁就被卖入妓院,成为青楼女子,她没有选择和反抗的权力,只能忍受屈辱和身体的摧残。

这种对女性权利的剥夺和对女性身体的控制令她感到绝望和痛苦。

萧红的作品中还涉及到女性在感情上的痛苦。

在《原母》中,女主人公杨云华因为被丈夫抛弃而失去了所有的幸福。

她独自一人抚养孩子,辛辛苦苦的工作,但她依然无法摆脱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婚姻破裂的痛苦。

她内心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她对爱情和婚姻的失望和绝望上。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常常受到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化和定型化的限制。

在《绣红旗》中,女主人公红碧在结婚后对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感到厌倦和压抑。

她渴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的自由,但她却被家族和社会的期望所围困,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种女性意识的悲剧性体现在她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自由欲望与社会的束缚之间的矛盾中。

萧红的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是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她通过女性的视角和内心描写,将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压迫和痛苦暴露在读者面前,引起人们对社会性别问题和女性角色的思考。

她的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不仅是对女性命运的抱怨和哀悼,更是对社会不公和压迫的揭露和批判。

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现当代文学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李孟园黑龙江大学摘要:萧红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女作家,始终关注着下层劳动妇女的苦难命运,她以别具一格的女性视角,深入劳动妇女的生活,塑造了一群受侮辱、被迫害的女性形象,抒写了社会动荡时期女性群体如动物般麻木的生存状态和她们所背负的民族与个人的双重枷锁。

本文将以萧红作品中女性的生命苦难为中心视点,具体从封建文化束缚、男权压迫、女性自身的异化三个方面来探讨,揭示千百年来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进一步彰显萧红作品鲜明浓厚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萧红小说;生存困境;女性悲剧;女性异化萧红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惊世才华的作家,她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充满了感情伤痛,弥留之际两手空空,遗恨颇多。

正是由于她悲惨的人生经历,才得以拥有敏锐的生命感受和特殊的情绪记忆,使得她在文学史众多有名望的女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独具特色、璀璨夺目的存在。

萧红作品的自传性很强,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女性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的悲剧命运的同情。

女性,这个受尽了几千年压迫与欺辱的群体,在中国历史文化话语空间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

她们被剥夺主体地位,丧失自我意识,被男性视为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

萧红在经历自身精神压抑的同时,也看到了广大乡村土地上数万劳动妇女的不幸,她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在残酷的时代环境下挣扎生存的图景,同时也对造成女性痛苦、畸形的社会历史根源作了纵向开掘。

萧红作品里深沉的女性意识既体现了她的人道主义精神,又显露了她对爱与温情的追求。

一、封建伦理道德视野下的女性萧红笔下的女性,生似蝼蚁,用血汗和生命浇灌了一片生死场,匍匐在自然暴力与封建传统文化暴力的脚下,甘愿做奴隶。

在东北这块辽阔肥沃的土地上,女性背负着父权、夫权、族权三座沉重的大山,没有话语权力,没有经济地位,她们的思想被放到封建意识形态中规约,行动被放到传统文化形态中考察,她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受到了毒害和虐待,成为封建专制文化的牺牲品。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的作品几乎都以女性为主要创作对象,女性在其中所处的环境和所遭遇的遭遇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在她的小说《生死场》中,主人公小梅在家庭中所受的悲惨遭遇就是一个缩影。

她生来就是一个女孩,从小就被父母当作“绊脚石”般的存在看待,被迫过着不公平的生活。

她的父母对她的生存并不感兴趣,只有在她生病住院时才会紧张,可见她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卑微。

小梅的婚姻更是让人扼腕,她被迫与不爱的人结合,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小梅的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中所受的不公,也体现了她对生活的悲剧意识。

萧红的另一部作品《呼兰河传》中,主人公发散着丰富的女性意识。

小婉是一个非常有个性和非常勇敢的女孩,她渴望自由和独立,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下,她的人生像是被注定了一般。

她的婚姻是被迫的,她和丈夫并没有感情,只是为了家族利益的联姻。

她对婚姻的不满和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的渴望,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她的一生都被束缚在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牢笼中,无法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小婉的命运让人心痛,她的悲剧意识也从她的命运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命运多是悲惨的,她们受到了很多的不公平对待,一生充满了抗争和挣扎。

而在这些挣扎和抗争中,她们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悲剧意识。

她们开始反抗家庭和社会的不公,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虽然她们最终未必获得了幸福,但是她们的挣扎和抗争却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对命运的不屈和对幸福的向往。

女性的悲剧意识在萧红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也引起了人们对女性境遇的深刻思考。

萧红的作品中还有一些女性形象更是充满了悲剧色彩。

比如《黄粱一梦》,主人公黄麗玉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她从小就被视为不祥的存在,被家人排挤和忽视。

她的婚姻更是让人扼腕,她被迫嫁给了一个不爱的人,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她的一生都在苦苦挣扎和抗争,但最终她却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作者:李孟园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8期摘要:萧红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女作家,始终关注着下层劳动妇女的苦难命运,她以别具一格的女性视角,深入劳动妇女的生活,塑造了一群受侮辱、被迫害的女性形象,抒写了社会动荡时期女性群体如动物般麻木的生存状态和她们所背负的民族与个人的双重枷锁。

本文将以萧红作品中女性的生命苦难为中心视点,具体从封建文化束缚、男权压迫、女性自身的异化三个方面来探讨,揭示千百年来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进一步彰显萧红作品鲜明浓厚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萧红小说;生存困境;女性悲剧;女性异化萧红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惊世才华的作家,她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充满了感情伤痛,弥留之际两手空空,遗恨颇多。

正是由于她悲惨的人生经历,才得以拥有敏锐的生命感受和特殊的情绪记忆,使得她在文学史众多有名望的女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独具特色、璀璨夺目的存在。

萧红作品的自传性很强,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女性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的悲剧命运的同情。

女性,这个受尽了几千年压迫与欺辱的群体,在中国历史文化话语空间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

她们被剥夺主体地位,丧失自我意识,被男性视为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

萧红在经历自身精神压抑的同时,也看到了广大乡村土地上数万劳动妇女的不幸,她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在残酷的时代环境下挣扎生存的图景,同时也对造成女性痛苦、畸形的社会历史根源作了纵向开掘。

萧红作品里深沉的女性意识既体现了她的人道主义精神,又显露了她对爱与温情的追求。

一、封建伦理道德视野下的女性萧红笔下的女性,生似蝼蚁,用血汗和生命浇灌了一片生死场,匍匐在自然暴力与封建传统文化暴力的脚下,甘愿做奴隶。

在东北这块辽阔肥沃的土地上,女性背负着父权、夫权、族权三座沉重的大山,没有话语权力,没有经济地位,她们的思想被放到封建意識形态中规约,行动被放到传统文化形态中考察,她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受到了毒害和虐待,成为封建专制文化的牺牲品。

萧红写出了封建伦理道德对女性言语行动自由的限制。

《小城三月》中的“我”和翠姨去参加继母同族人的婚礼,婚礼上我看到到场的女性都有一个特点,即穿衣保守又庄严,这无疑是封建伦理对女性着装的约束。

在《呼兰河传》中封建伦理道德对女性的迫害更是到了威胁生命的地步。

小团圆媳妇才十二岁,因为能吃爱笑,左邻右舍都嘲笑她,为此她遭到了婆婆残忍的虐待:婆婆把她吊在梁上,让家里的成年男性狠狠地抽打她,昏倒了就用凉水浇醒,甚至残忍地用烧红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将小团圆媳妇折磨得不成人形。

事后,婆婆还在请真人给小团圆媳妇抽帖儿的时候算精细账,大段的内心描写不仅展现了婆婆对小团圆媳妇生命的漠视,同时也展现了女性一旦没有了利用价值,她的生存价值也就不存在了的悲剧。

萧红还看到了封建伦理道德是女性追求婚姻幸福的阻碍。

父母包办婚姻制度便是封建文化束缚女性婚姻选择的表征。

《小城三月》中的翠姨心爱外貌俊秀的堂哥,但她不敢表露心迹,因为此前她已被家人安排相亲,与一个身材矮小的男子订婚,而且寡妇之女的身份也让翠姨心中自卑,自觉配不上堂哥。

她既无力抵抗强制的婚约,又害怕追求自己的幸福,封建婚姻制度的密网压得她透不过气,最终导致她郁郁而终。

还有《呼兰河传》里的王大姑娘,身子壮实,声音洪亮,干活有劲又麻利,村里人都夸赞她心灵手巧,定能旺夫。

然而当她不顾父母之言和冯歪嘴子在一起后,她的能说能笑、膀大腰圆、力大如男在大家看来竟是有违伦理,伤风败俗之象,从村里人对王大姑娘反差强烈的前后态度可以看出封建伦理道德对女性的戕害之深。

萧红也道出了封建伦理道德剥夺女性人格尊严的真相。

在萧红的小说中,很多女性不仅要承受物质生活的贫乏,承受精神与肉体的折磨,更可悲的是,她们连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尊严也被除去了,她们的名字便彰显着女性实际生存地位的低下。

名字是一个人的标志,而萧红笔下的女性的名字,黄良子,陈姑妈,王婆,王大姑娘等都带有明显的奴役所属意味,有的女性甚至没有名字,而是用一些简单的符号称呼。

此外,封建伦理道德强制女性泯灭个性,将温顺贤淑视为女性的行为准则,只求满足男性的审美标准,从不在意女性的主体尊严。

打渔村的月英嫂就是典型的例子,她美丽动人,性格温和,从不肆意大笑,也不吵吵嚷嚷,然而这样善良又柔和的女子却要受到生活的蹂躏,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她的丈夫见她的伤好不了,放弃医治她,对她动辄打骂,任凭她的身体被污秽的排泄物浸泡,蛆虫乱爬,月英最后被埋在了乱葬岗。

乱葬岗在《生死场》中不止出现一次,那里不仅是很多女性美好年华的埋葬地,也是所有女性苦难的终结点,是女性无法逃避的最终归宿。

乱葬岗这一意象,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笼罩的日常生活下,女性生命尊严缺失的血淋淋的事实。

二、男权话语空间下的女性自古以来“三从四德”便是女性恪守的生活准则,它是从男性的利益需要出发,为女性定下的道德规范要求。

在这些要求的背后,体现的是男权对女性性别特征的隐去,和女性被私有化的历史悲剧。

萧红也正是洞察到了这一点,将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融进小说创作中,将由男性霸权导致的女性的真实困境展露无遗。

首先是女性的身心被奴隶化。

在男性世界里,无论男性是否位于权力中心,他都拥有奴役女人的权力,哪怕最无能的匹夫,也可以强迫、压制女性。

在《王阿嫂的死》中,萧红把妇女群体的胆小与怯弱写得十分传神:“张地主走来了,她们都低下头去工作着。

张地主走开,她们又都抬起头来;就像被风刮倒的麦草一样,风一过去,麦梢又都伸立起来……”(1)《生死场》中的成业并不爱金枝,对她的感情只是出于身体原欲的发泄。

不管是金枝生病时还是在金枝临盆前,成业对金枝都没有情感上的关爱,有的只是性欲的释放。

婚后的金枝为家庭忙碌,为丈夫和孩子操劳,换来的却是成业丧心病狂的对待。

金枝后来决定去哈尔滨谋生,本来只想安稳地赚几个钱,然而等待她的却是更黑暗的未来,在那座冰冷的城市,金枝成了独身汉觊觎的猎物,她再怎么反抗也无力抵挡肉体最终被糟蹋的结局。

男性的威权,女性的卑贱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连寺庙中的神像都带有浓厚的男权色彩:老百姓求子求孙不先去娘娘庙,倒先去老爷庙,因为大家不敢违背重男轻女的天道;娘娘庙的塑像一个个都是温顺的样子,即使是女鬼,面目也不十分可恶,完全没有老爷庙里的塑像那般凶神恶煞,老爷庙里的塑像之所以威严凶猛,便是让百姓生畏,俯首帖耳,而娘娘庙里的塑像之所以慈眉善目,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那便意味着可以随意轻视欺辱。

从这些生活细节中可以看到,萧红用细致入微的笔法刻画了女性在物质匮乏的生活重压下,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自身的性别特征被消解,灵魂与肉体均受奴役的悲剧。

女性的身体只是供男性享受取乐的私有物品或交易商品,精神则完全臣服在男性的威权之下,女性,被迫成为奴隶的奴隶。

其次是女性的肉体被工具化,这主要体现在女性的生育痛苦上。

生育是女性必经的一条人生之路,人类的发展依赖于代代的繁衍。

一条生命的孕育与出世是如此美丽又庄严的过程,然而在萧红的小说中,“生育”成为了导致女性走向死亡悲剧的重要原因。

在《生死场》中,萧红专门开辟了一章名叫“刑罚的日子”来描写女性的生育苦难,她以动物的生育引出人的生育,展现了女性血肉模糊的恐怖生产场面:“一点声音不许她哼叫,受罪的女人,身边若有洞,她将跳进去!身边若有毒药,她将吞下去。

她仇恨着一切,窗台要被她踢翻。

她愿意把自己的腿弄断,宛如进了蒸笼,全身将被热力所撕碎一般呀!”(2)在男权世界里,女性分娩,与母猪母狗产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种动物性的行为,男性为此不必承担任何痛苦,甚至压根不在意:自己的女人在鬼门关前挣扎,丈夫却像个酒鬼似的凶狠地闯进来,抓紧身边的长烟袋扔向几近晕厥的产妇,嘴里说着最粗鄙恶毒的话,而可怜的女人,只能痛苦地坐在一边,一动也不敢动。

萧红曾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3)她一生的不幸都源于她是个女人,萧红就是通过女性的生育痛苦,探索着女性悲惨的命运,传达着女性关于生命的普遍而深远的悲剧感受,即女性的身体从来不属于自己,她们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生殖符号。

三、集体无意识观照下的女性萧红笔下女性的悲劇不只在于几千年来承受着封建伦理道德和男性霸权的压制与迫害,还在于她们自身将这种双重压迫内化为自然的,合理的状态,使之成为历史的集体无意识,在这种无意识的驱使下不自觉地接受奴役,麻痹自我。

《生死场》中女工店里的女人,每一个都是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而心灵扭曲着的人。

她们自己被男性践踏肉体,却把金枝受侮辱后的遭遇引为谈资,秃头胖子和周大娘还劝她“惯了就好了!那怕什么!弄钱是真的,我连金耳环都赚到手里。

”(4)她们自认作为女人,要想在城市立足下去,用肉体赚钱是最快捷的方式。

在生存面前,她们选择了妥协,精神上承认了出卖肉体的合理性,凌辱的苦痛也难以动摇她们麻木的灵魂。

这些妇女在精神惰性的支配下,已经站到了女性的对立面,丧失了善恶是非观,麻木到逆来顺受,不自觉地异化为封建势力和男权的帮凶。

金枝的母亲爱女儿的同时也践踏女儿的尊严,她向女儿的脸上吐痰,把菜棵、茅草的价值看得比女儿的生命重要:当金枝不小心破坏庄稼时,她会像老虎一样扑向金枝,咒骂殴打。

金枝进城谋生前,她嘱咐金枝要洁身自好,但当她见到女儿靠肉体赚得的钞票时,她全然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催促金枝在家将就一晚赶快回城。

母爱的伟大在金钱面前被无形地消解了,金枝的母亲成了迫害亲生骨肉的魔鬼。

如果说金枝母亲的母爱是丑陋又矛盾的,那么老王婆这个母亲形象则完全地展现了女性自身的冷酷无情。

老王婆冷静地叙述着自己的孩子小钟摔下铁犁时的情景,孩子颤抖的小手,如注的鲜血并不能唤起她的悲痛,一看到眼前的麦田,她的情绪平静得吓人,一滴泪也没流,整个秋天都在麦田忙碌,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直到冬天,她看到邻居家长大的孩子才想到自己的孩子已经死去了。

老王婆的麻木已经到了非人的地步。

然而更可怕的是她对所有新生命的极度漠视:她在接生孩子时,遇到难产的,就拿着钩子或掘菜的刀子把婴儿活生生地搅出来。

这些触目惊心的描写,显现了一个女性在生活的重压如何异化成了一个冷血、残忍的怪物。

集体无意识对女性的异化不仅于无形中腐蚀着女性健全的心灵,同时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谣言力量,不断残害年轻的生命,进一步扩大着异化的范围。

《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是那么天真、活泼的女孩子,她的充满朝气的生命活力显然为麻木愚昧的妇女们所不容,因为她们深处苦难与悲哀中,认为生活仅此一种活法。

可以说,小团圆媳妇不止是被婆婆害死的,也是被同性群体害死的。

在封建礼教长期的统治下,在男性霸权无情的压制下,被吃者也成了吃人者。

而女性的异化不止限于中年女性群体,年轻的生命群体也没能逃脱。

就男女婚配方面来说,那些为不幸婚姻苦苦而挣扎的女性,明知自己的悲哀所在,却麻木地接受这种苦难,甚至将造成自己不幸的封建婚姻制度正常化,将更多的人拉入不幸的婚姻深渊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