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实施细则(2018版)

合集下载

2.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

2.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

(征求意见稿)一、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共11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0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400分,第三部分“党的建设”100分。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900分;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3.第二部分得分≥340分;4.第三部分得分≥90分;5.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得分≥26分;6.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7.达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二)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3.第三部分得分≥90分;4.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5.达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乙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3.第三部分得分<90分;4.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二、《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核心指标《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

核心指标及要求如下:(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个百分点。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护理组实施细则(2018年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护理组实施细则(2018年版)
查阅评审周期内相关资料,并实地考查。
无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制度,或年度院感发病率>8%,或无数据分析报告,不得分;无改进措施,扣1分;措施未落实,或缺少有效证据的原始资料,扣0.5分。
2
护理部各科室
2.6.2临床科室院感活动小组应开展医院感染活动,有院感病例登记和讨论记录。
查阅评审周期内相关资料,现场访谈内科、外科各2名医护人员。
6.4.1全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低于5项,且应用人次逐年上升。
查阅评审周期相关资料,医疗信息报表或医院统计报表、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清单及应用科室,随机抽查2个科室运行病历各1份。
全院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数<5项,每少1项扣1分;未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每科扣1分;全院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人次未逐年上升,每年扣0.5分;病历记载与提供资料不符合,每份病历扣0.3分。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护理组实施细则(
第六章中医护理
2.1.4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2100学时)的比
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
责任科室护理部
例270%。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评分细则
分值
责任科室
6.1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健全,中医护理管理职能及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职责明确。(10分)
2
护理部各科室
踪,每项扣0.3分;人员不熟悉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每人扣0.5分;掌握不全面,每人扣0.3分。
2.5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和压疮发生。(3分)
2.5.1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处理预案和工作流程。
查阅评审周期的相关资料,实地考查,并现场访
谈2名医务人员。
无报告制度、处理预案及工作流程,不得分;缺少相关会议记录、工作记录等有效证据的原始资料,或床边缺少醒目标识,扣1分;人员不熟悉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每人扣1分;掌握不全面,每人扣0.5分。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摘要:二级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08年版)总体说明、原则上细则所有指标必指标适用所有二级公立医医院民营医医院参照执行,基要和医院(0分)、医院设置、功能和任(8分)评审指标评审方法评审细则分值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社会效益放首位履行相应社会责任和义,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 36病案科(室)设置满足医院医疗二级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08年版)总体说明、原则上细则所有指标必指标适用所有二级公立医医院民营医医院参照执行二、细则将基、重要若达到要势必影响特色优势、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指标列“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否作用三、省级医药主管部门审核其他医疗机构能满足相关开展手术城市心区二级医医院可不综合功能部分“手术治疗管理”和“麻醉治疗管理”其他二级医医院必得分按照000分相应进行折算四、对医院不存相应情况别指标指标得分对应部分进行折算如医院无毒性药饮片和按麻醉药品管理药饮片则指标53“分”扣除五“药药事管理”部分总分78分得分再按照80分进行折算五、细则各指标评分只指标分数围扣分扣完止不倒扣分六、二级医院只设有党支部三部分党建设加强党领导按照承担责任进行检部分医药功能(600分)发挥医药特色优势措施(30分)评审指标评审方法评审细则分值医院坚持以医主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5分)医院坚持以医主发展方向依据医院功能与任确定医院发展战略相关实地考医院确定发展战略不得分;医院发展战略不清晰或体现以医主发展方向扣分医院有重提高医临床疗效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到位相关并抽项具体措施落实情况医院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或发展规划体现以医主方向不得分;规划落实每项扣5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少扣05分);提供相应有效证据原始每项扣分3 围绕医院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工作计划有发挥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医临床疗效具体措施并按年定期评价(0分)医院落实政府扶持医药发展保障政策;执行医保、物价对医药倾斜政策;医财政费专款专用落实到位评审周期相关并实地考落实每发现处扣05分1医院建立新形势下合医学术规律、有利发挥医特色优势、方便群众就医医诊疗模式提高医临床疗效和医医院水平更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药不合不得分1 3医院年工作计划能够体现医院发展战略和长期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有发挥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医临床疗效具体措施医院制定年工作计划或工作计划无具体措施不得分;工作计划落实扣分;提供工作记录、相关会议记录等实施程原始扣分有发展医重专(学)科和加强医药人才培养具体措施及明确金投入评审周期相关抽3项措施落实情况无具体措施每项扣分;无金投入每项扣分;措施落实每项扣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少每项扣0 分)5医院对影响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医临床疗效关键问题有系统调研分析(至少每年次)并制订针对性措施评审周期相关并抽项具体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开展调研分析或无针对性措施不得分;每少次调研分析扣05分;措施落实每项扣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少每项扣05分)6医院对医药特色指标(包括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药处方占处方总数比例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比例等)定期(至少每年次)进行考核、分析评审周期相关访谈相关人员名定期进行考核、分析不得分;分析不具体扣分;结应用或无改进效扣05分;人员不知晓每人扣0分3医院管理体系建立引导发挥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医临床疗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将发挥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医临床疗效作重要指标(8分) 3医院制定发挥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医临床疗效鼓励及考核制相关并访谈有关人员3名制定发挥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医临床疗效鼓励及考核制不得分;制不完善(如制不系统分散各种相关制)扣分;已制定实施扣分;部分实施扣05分;人员不知晓每人扣03分★3科室综合考核目标有发挥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医临床疗效相关指标评审周期相关随机抽科室人员3名科室综合考核目标无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医临床疗效指标不得分;指标不具体或实施扣3分;部分实施扣分;人员不知晓每人扣03分33医院实行绩效工管理将发挥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医临床疗效情况考核结体现科室分配方案评审周期相关随机抽科室3月绩效分配明细并访谈相关人员3名实行绩效工管理不得分;考核结体现科室分配方案每科扣分;部分体现每科室扣05分;人员不知晓每人扣0分积极开展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7分)将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机构医药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工作计划并有相关鼓励措施评审周期相关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扣分;纳入医院年工作计划扣分;无确定对口支援单位扣分;无鼓励措施扣05分;措施落实扣05分承担政府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指令性任制订相关制、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评审周期相关承担政府指令性任或无相关制、培训方案或无具体措施不得分;方案不具体或保障措施落实每项扣05分;缺少有效证据原始扣05分3医院有专门部门和专人责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机构医药业指导相关访谈基层部门责人无专门部门或专人责扣05分;相关人员不熟悉基层指导工作扣05分开展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等医对口支援工作评审周期相关并访谈有关人员开展医对口支援工作不得分;开展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扣分;开展人员交流工作扣分;工作不到位酌情扣分(少每项扣05 分)二队伍建设(85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合国有关规定(5 分)★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评审周期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每低标准分扣 05 分7 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临床科室(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不得招聘非医类别执业医师评审周期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但招聘非医类别执业医师不得分;不能提供招聘人员明细扣分3 3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60%评审周期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每低标准分扣分5 护理人员系统接受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00学)比例≥70%每低标准分扣分5 5每临床科室(口腔科、麻醉科除外)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人数比例≥60%应合《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不合要每科室扣分7 6院级领导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60%每低标准0分扣分7医院院领导和医、护理、药剂、教学、科研部门主要责人省级以上医药政策、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系统培训院长应省级以上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系统培训科主任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系统培训评审周期人事档案及相关培训证明材院长不合要扣分;其他每人不不合要扣分;部分合酌情扣分(每人少扣05分)8医院医、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责人(包括正、副职责人)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60%评审周期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每低标准 5 分扣分9临床科室责人具有医类别执业医师格或系统接受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比例≥60%每低标准分扣分0临床科室责人(口腔科、麻醉科除外)应有具备级医专业技术职任职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医类别执业医师或西学培训临床类别执业医师临床科室科主任应合《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临床科室责人不合要每科室扣分;科主任不合《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每科室扣分制定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5分)制定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或医院长期规划有相关容相关并抽项措施落实情况无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或医院长期规划无相关容不得分;措施落实;或效不显著(如无省级、区级名医或专(学)科带头人行业影响力不够或专(学)科带头人、青年专(学)科骨干等各级人才队伍梯队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改善等)扣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少每项扣分)3 医院年工作计划有优化医药人员结构、加强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并落实评审周期工作计划并抽项措施落实情况年工作计划无相关措施不得分;措施落实扣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少每项扣分);提供相关会议记录、工作记录、总结等有效原始扣分5 3医院有重专(学)科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并组织实施相关并访谈相关人员名无选拔与激励机制不得分;无项目管理、费管理、日常管理等管理措施扣分;提供相关会议记录、工作记录、总结等有效原始扣分3 开展师承教育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评审周期相关并抽项具体措施落实情况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不得分;开展师承管理扣3分;计划或措施落实每项扣分;无相关督导检记录、总结等有效原始等扣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少每项扣分)3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5 分) 3根据《医医院(含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容》要开展以医药知识与技能主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评审周期相关随机抽3名医师考核定期考核不得分;无责部门扣3分;定期考核工作方案落实扣分;职业道德考核、工作业绩考核无医药相关要每项扣分;业水平测评不以医容主扣分;考核不合每人扣分3支持单位合条件人员参加医住院医师规化培训评审周期相关并抽名医师培训档案支持单位人员参加医住院医师规化培训不得分;有政策执行不到位每人扣分3 33开展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医基础理论、基知识与基技能培训对科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准确性不断提高开展培训不得分;提供培训原始扣分;考核人员掌握诊断或鉴别诊断、医诊疗技术、方剂每人每项扣分3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医药继续教育并获得规定学分比例达到00%评审周期相关随机抽项目和3科室人员继续教育达标情况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医药继续教育并获得规定学分比例每低标准5分每科室扣05分35开展非医类别执业医师医药基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临床科室非医类别执业医师医药基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比例达到00%相关现场考核临床科室非医类别执业医师3人开展培训不得分;考核扣分;考核比例不达标每低5分扣分;现场考核不合要每人扣5 分;部分合酌情扣分(每人每项少扣05分)5 36建立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考评记录完整抽名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人技术考评档案建立人技术考评档案或考评无医药容每人扣分5 三临床科室建设(65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 3按照国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8 分) 3临床科室至少有科、外科等5以上级临床科室;医技科室≥3(药剂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相关并实地考每少科室不得分3 ★3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合医药管理局《关规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通知》(国医药发〔008〕)等有关规定科室名称不得有医、西医、西医结合样治病科原则上以“治病科”(“治病心”)作科室名称(由历史沿革产生“医预防保健科”命名可保留;因整合健康管理产生“健康管理心(治病)”等命名可采用)不得以“国医堂”、“名医工作室”、“保健心”、“体检部”、“预防保健科”作治病科名称相关并实地考医院或科室名称不规不得分;科室组织框架图、医疗信息报表与实际不合酌情扣分(每科室至少扣分)5 3按照《县级医医院医疗能力基标准》和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0分) 3门诊、病房、急诊设置、设施合相关要实地考门诊、病房、急诊设置与设施不合要每区域扣分;部分合每区域扣 05 分3人员结构合理科室责人、护士长、学术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学术继承人配备满足科室建设与管理要评审周期人事档案人员结构不合理扣分;不合要每人扣分33按照相关要加强科室医疗能力建设开展现代技术和医医疗技术相关并实地考开展技术不合要每少项扣 05 分3三级医师专科继续教育达到相关要相关并现场访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以上医师各人按要开展继续教育每人扣分33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规体现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5分) 33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规门(急)诊病历写合《医病历写基规》体现医理念和思维实地看3名医类别执业医师诊疗活动(主治医师名高级职称名)并随机抽6份门诊病历(不少临床科室)医师诊疗活动采用医四诊每人扣5分;使用医药治疗方法每人扣3分;病历体现四诊容每份病历扣3分;主病或主症采用医治疗方法每份病历扣分;理法方药不致每份病历扣分;发现重复用药或不合理用药每份病历扣05分8 33医师诊疗行得到患者认现场访谈患者3人(患者至少该院就诊3次以上)医师诊疗行得到患者认每人扣分333临床科室门诊诊疗病人数前3位病种至少包含医优势病种评审周期相关并抽核实前3位病种无医优势病种不得分;抽结不合扣分3 33药处方格式和写合要评审周期相关抽药饮片处方0张处方格式及写不规每张处方扣05分;医院开展定期检扣3分5 335成药(含药射剂、医院药制剂)应用合《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写规成药辨证使用用法用量正确;合理配伍合合用药原则评审周期相关抽成药处方0张处方写不规(无医疾病诊断、证候诊断等)或用药不合理(不合理配伍不合合用药原则等)每张处方扣05分;剂量、用法错误每张处方扣0分;医院开展定期检扣3分5 3 住院诊疗行规医优势病种以医治疗主(50分)★3国医药管理局印发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院实际制定科室优势病种医诊疗方案并组织实施(每科室至少选择)逐步提高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覆盖率评审周期相关并抽科室临床诊疗方案无医诊疗方案不得分;低病种诊疗方案每少病种诊疗方案扣分;医诊疗方案与院实际结合每病种扣分;诊疗方案基要素(西医病名、诊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疗效评价等)不全每少要素每病种扣05分;体现科临床实际和特色每病种扣 05分;手术病例正确配合使用医药治疗每份病历扣分;组织实施扣3分;组织不到位或缺少原始酌情扣分(至少扣分);周期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逐年增加扣分0 3医师掌握专科诊疗方案现场访谈3名医类别执业医师(含科室责人名)每人访谈优势病种科室责人掌握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扣分;其他医师掌握每人扣05 分;掌握不全面酌情扣分(每人少扣03分)33诊疗方案临床得到应用抽份运行或归档病历(原则上每病种份)执行诊疗方案即基诊断、治疗思路、方法和技术应用与诊疗方案不每份病历扣分;部分执行酌情扣分(每份病历少扣分)5 3每年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医优势病种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评审周期相关对医优势病种疗效与特色进行定期分析、总结和评估每病种扣分;总结、分析、评估不到位酌情扣分(每病种少扣05 分);对诊疗方案进行优化每病种扣分;优化不合要酌情扣分(每病种少扣05分)5 35执行《医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按照《医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质控指标》和《医住院病案首页质控考核细则》建立医院部病案首页质量控制指标并组织落实不断提高医病案首页写质量评审周期相关并抽0归档病历(至少涵盖3临床科室及手术科室)建立医病案质量控制体系不得分;开展医病案首页质控检扣3分;首页写不规或与病程记录、医嘱、收费不合每份扣分5 36病历写合《医病历写基规》入院记录四诊完整;首次病程记录及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致性抽评审周期0份归档病历执行不得分;不合《医病历写规》每份病历扣分;四诊不完整每份病历扣分;理法方药不致每份病历扣分;有药饮片处方无医嘱或无费用发生每份病历扣分;发现病历有复制、拷贝现象每份扣分;病案首页或首次病程记录有医医疗技术应用但病程无具体记(如部位、穴位等)或无医嘱或无费用发生每份病历扣05分0 37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开展医诊疗活动抽评审周期0份归档病历房记录无上级医师辨证分析与治疗法则、处方或有但对病情无指导作用每份病历扣05分;无用药要讲记录或讲容缺少指导每份病历扣05分;对下级医师诊疗缺陷及纠正每份病历扣05分;无医药容每份病历扣05分;有复制、拷贝现象每份扣05分5 38临床诊疗行规辨证使用成药(含药射制剂、医院药制剂)合理检、合理诊治抽评审周期0份归档病历遵循诊疗规或用药不合理或重复用药或医医疗技术重复使用或技术不合理应用或有医嘱但病程无相应记每份病历扣05分5 39医优势病种出院人数(前3位优势病种出院人数总和)占入院收治人数比例逐年增加评审周期相关并抽核实逐年下降不得分;增加酌情扣分(至少扣分)3 35积极采用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诊机制(分)35承担区域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不断提高应用医药及医医疗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临床疗效评审周期相关医院提供评审周期出院患者疾病谱(顺位前30位)提供出院患者疾病谱不得分;承担区域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治扣分;提供有效证据原始扣分3 35承担区域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评审周期相关随机抽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归档病历3各份承担区域急危重症抢救不得分353开展疑难复杂疾病向上级医疗机构诊、慢性疾病向基层医疗机构诊建立双向诊机制建立机制不得分;开展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诊扣分;开展慢性疾病向基层医疗机构诊扣分35及开展病例讨论提高医诊治水平评审周期相关抽临床科室份讨论病例科室开展病例讨论不得分;病例讨论无医容或医容无指导作用每例扣分5 36加强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医特色康复(0分) 36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等提供有医特色康复评审周期相关实地考并随机抽3份运行或归挡病历开展康复不得分;体现医特色不得分;缺少原始扣分;病历容不合每份扣分36结合院实际制定医特色康复规及技术操作规评审周期相关规结合院实际情况不得分;技术操作不规扣分;缺少有效证据支撑扣分3 363推广适宜医康复技术普及医康复知识;培训、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特色康复;建立与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诊机制并取得成效评审周期相关开展医康复技术推广或开展培训、训练指导不得分;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诊机制扣分;有机制但实现诊扣分;缺少有效证据支撑扣05分3 37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5分) 37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体系责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相关并实地考建立工作制不得分;路径管理工作体系(包括路径管理委员会、路径指导评价组、路径实施组)不健全扣分;路径管理无具体责部门扣分;成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或实施组扣分;缺少有效证据支撑扣05分3 37医院有综合考虑医疗质量安全、基医疗等因素制定临床路径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临床路径和医优势病种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设病房科室每科室实行医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不少或医院实行医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0种逐步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与电子病历系统相衔接相关并随机从医院提供实行医临床路径管理科室清单抽科室相关开展医临床路径管理不得分;病种数不合要扣3分;制定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扣3分;方案落实扣分;路径与电子病历系统衔接扣分;提供有效证据支撑扣分5 373开展医人员临床路径方案培训医师掌握专科常见病及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相关并现场访谈名医类别执业医师(抽科室每科室人)开展培训扣分;科室责人掌握科常见病及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扣分;其他医师掌握每人扣05分;掌握不全面每人扣03分37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临床得到应用抽科室每科室抽份运行或归档病历执行临床路径或诊疗方案每份病历扣05分;无临床路径表单每份病历扣05分375定期开展临床路径实施程和效评价有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保障提出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建议不断扩临床路径覆盖面评审周期相关随机抽临床科室(至少含手术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程、效评价或无评价结、质控记录、工作总结不得分;缺少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发生变异和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病例监控、分析记录扣分;监控不到位或对发现问题无改进措施扣分;措施落实扣05分3 38合理配置、应用医诊疗设备(5分)设备清单并抽3种设备使用情况(分属3科室每科室抽种)医诊疗设备配置达8类每少类扣分;达0种每少种扣分;设备使用每种扣分;提供有效证据使用原始扣分5 39积极开展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医诊疗技术( 5分) 39按照《医医疗技术手册(03普及版)》(国医药医政医管便函〔03〕8)技术目录开展医医疗技术项目≥0种。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18年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18年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征求意见稿)总体说明:一、原则上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二级公立中医医院,民营中医医院参照执行。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否决作用。

三、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其他医疗机构能满足相关服务需求,未开展手术服务的城市中心区的二级中医医院可不查综合服务功能部分的“手术治疗管理”和“麻醉治疗管理”,其他二级中医医院为必查。

得分按照1000分相应进行折算。

四、对于医院不存在相应情况的个别指标,指标得分在对应部分进行折算。

如医院无毒性中药饮片和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则指标5.3.4的“2分”扣除,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部分总分为78分,最后得分再按照80分进行折算。

五、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六、二级医院只设有党支部的,第三部分党的建设中第一章加强党的领导按照承担的责任进行检查。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00分)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30分)111222224213224第二章队伍建设(85 分)办公室567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5分)医务89101112131415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10分)医务1617181920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80分)药剂2122232425第六章中医护理(60分)护理部262728第七章文化建设(30 分)办公室2930第八章“治未病”服务(30分)医务313233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400分)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40分)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8分)办公室34二、医院服务(15分)办公室35363738四、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8分)医务39第二章患者安全(30分)医务及护理404142第三章医疗质量(200分)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15分)医务43二、医疗技术管理(15分)医务44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40分)4546474849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90分)50。

二级中医院评审细则(2018年版)

二级中医院评审细则(2018年版)
七、积极应用中医技术和现代医疗技术,研制和使用专科 中药制剂。15分
第五章 中药药事管理(80分,≧68分)
一、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 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2分
二、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18分 三、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采购、验收、储存、养
(一)临床检验质量管理20分 1.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
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 床诊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2.有实验室安全流程,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流 程,遵照实施并记录。 3.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 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 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5.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途径,保 证临床咨询及时受理与处理,为临床医师提供合 理使用实验室信息的服务。 6.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旁检验项 目按规定进行严格比对和质量控制。
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90分 (一)手术治疗管理20分 1.制定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手术医师对授权 知晓率100%。 2.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制定诊疗 和手术方案,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 并记录在病历中。 3.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管理制度,有急诊 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安全。 4.有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预防使用抗菌 药物符合规范。 5.手术的全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 录在病历中;手术切除的离体组织应做病理学检查, 明确术后诊断。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 科室建设与管理。10分(各临床科室)

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解读_30350_split

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解读_30350_split
相关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 〔2015〕32号):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专栏3-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加强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中医医院康复 科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县级中医医院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残疾人康复中 心、工伤康复中心、民政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康复 服务)
核心指标(20项)全部符合要求
5

第三部分(党的建设)得分≥90分
6

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得分≥26分
达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甲
7

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2018年版评审细则新增内容——核心指标
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九:增加“供应中药饮片质量合格”。 (新增)核心指标十:有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制度,开展中药 饮片处方点评工作,工作记录完整。 (新增)核心指标十三:治未病科功能定位准确,为医院的一级 科室。
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标准 (2018年版)解读
医务科 郭倩 2018年10月25日
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解读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共1100分,其中第一 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00分(较2013年版减少5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 务功能”部分400分(较2013年版增加50分),第三部分“党的建设”100分 (新增,2013年版没有此项内容)。
与2013年版细则的主要区别: 1.新增“党的建设”100分。 2.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和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分值比例 由(650:350)调整为(600:400)。 3.删除部分过时条款,调整部分条款顺序,新增条款所占分值超过20% (227.5分)。 4.新增2项核心指标(治未病科和中药饮片处方点评)。 5.首次对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得分提出要求(总分30分,得分≥26分)。 6.评审要求更高,检查更加细致,2018版细则较2013版细则增加(59373 -36887)22486字(含党的建设4247字)。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一、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中医优势病种服务量逐年增加。

4.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

4.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

4.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第一篇:4.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一、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骨伤专科建设一、骨伤专科建设成效显著,亚专科设置合理,专科床位、设备、人员等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和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专科医师熟练掌握常用的中医骨伤诊疗技术。

四、骨伤专科中医特色突出,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优势病种服务量逐年增加。

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专科可独立开展骨伤专科常见临床技术,具有急性创伤等急症的救治能力,现代诊疗技术应与中医诊疗技术相结合。

七、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八、开展骨伤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积极开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专科临床科学研究工作。

第四章临床科室建设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2018二级中医医院复审细则解读---中药和药事管理

2018二级中医医院复审细则解读---中药和药事管理

作记录完整。
查阅评审周期相关资料,并实地核查。 未制定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制度,不得分;无点评记录,扣1分;记 录不完整,扣0.5分。
16
5.4.3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 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病房(区)的抽查率(按出院病历 数计)不少于5%,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2分 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或每月点 评处方绝对数<100张,扣1分;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 院病历数计)<5%,或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30份,扣1分;核查 结果不符合,扣0.5分。 5.4.4医师开具的中药饮片处方(医嘱)内容规范完整,药名书写正确, 脚注明确,“双签字”落实到位。4分 查阅评审周期相关资料,随机抽查某日中药饮片处方50张、住院病历10 份。 中药饮片处方(医嘱)内容不规范,扣0.5分;药名书写不正确,每张 扣0.5分;脚注不明确,或没有标注,每张扣0.5分;双签字要求落实不 到位,每张扣0.5分。
4
5.2.3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8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面积≥40平方米。 中成药调剂室、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 应。3分 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低于80平方米,扣2分; 中成药调剂室面积低于40平方米,扣2分;
中成药、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不相适应,
每项扣1分。 5.2.4中药房的设备(器具)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2分
5
5.6积极开展个体化特色中药服务,挖掘整理特色中药疗法 和传统中药加工方法,并推广使用。(3分)
5.6.1开展2项及以上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服务(接受患者委托,按医师 处方制作丸、散、膏、胶囊等剂型的服务)。2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实地考查。 设备不齐全,或能力不具备,不得分;未提供加工服务,扣1分; 服务人次未逐年增加,扣0.5分; 缺少有效证据的原始资料,扣0.3分。 5.6.2积极挖掘整理特色中药疗法,并推广使用。1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实地考查。 未挖掘整理特色中药疗法,不得分;未推广使用,酌情扣分; 缺少有效证据的原始资料,扣0.3分。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18年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18年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18年版概述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医医院的管理和质量控制,鼓励中医医院创新发展,同时提高整个中医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本评审细则。

本细则旨在规范二级中医医院的经营行为和业务水平,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保障。

本细则的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二级中医医院。

评审内容资质与管理1.中医医院的管理团队应当具有良好的医疗管理经验和丰富的行业背景,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中医医院应当配备齐全、数量充足的医务人员,并保证其业务技能的水平与国家标准相符合;3.中医医院应当严格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并积极开展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转。

服务质量1.中医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制度,制定医疗服务标准和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医护人员岗位职责,规范医疗行为;2.中医医院应当推行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在诊断、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3.中医医院应当实施全员质量管理,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

设备和设施1.中医医院应当配备齐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设施,确保医疗服务的正常进行;2.中医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用物资采购、储存、管理制度,加强物资质量控制,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管理信息化1.中医医院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保证患者信用信息的安全和保密;2.中医医院应当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3.中医医院应当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流程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评审方式和标准评审机构对二级中医医院的评审标准主要包括:资质与管理、服务质量、设备和设施、管理信息化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审,并依据不同的方面确定相应的评审要求和标准,包括评审的指标、分值和要求等。

评审结论包括: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结论,并依据评审结果进行排名。

结论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18年版旨在鼓励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更好地满足患者和社会的需求。

3.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

3.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总体说明:一、原则上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二级公立中医医院,民营中医医院参照执行。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否决作用。

三、经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其他医疗机构能满足相关服务需求,未开展手术服务的城市中心区的二级中医医院可不查综合服务功能部分的“手术治疗管理”和“麻醉治疗管理”,其他二级中医医院为必查。

得分按照1000分相应进行折算。

四、对于医院不存在相应情况的个别指标,指标得分在对应部分进行折算。

如医院无毒性中药饮片和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则指标5.3.4的“2分”扣除,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部分总分为78分,最后得分再按照80分进行折算。

五、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六、二级医院只设有党支部的,第三部分党的建设中第一章加强党的领导按照承担的责任进行检查。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00分)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30分)112222242132224第二章队伍建设(85分)567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5分)89101112131415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10分)1617181920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80分)2122232425第六章中医护理(60分)262728第七章文化建设(30分)2930第八章治未病服务(40分)313233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400分)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40分)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8分)353637四、临床教学及科研(8分)39404142第三章医疗质量(200分)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15分)43二、医疗技术管理(15分)44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40分)4546474849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90分)50。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全文5篇)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全文5篇)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全文5篇)第一篇: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 附件2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一、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共11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60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400分,第三部分“党的建设”100分。

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不合格中西医结合医院划分标准如下:(一)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第二部分得分≥340分; 4.第三部分得分≥90分;5.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得分≥26分;6.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7.达到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要求。

(二)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3.第三部分得分≥90分;4.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5.达到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要求。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3.第三部分得分<90分;4.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二、《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核心指标《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实施细则院感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实施细则院感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实施细则院感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900分; 2. 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 第二部分得分≥340分; 4. 第三部分得分≥90分; 5. 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得分≥26分; 6. 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7. 达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分附加条款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要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通报:2016年至2017年,安徽省淮南东方 医院集团新庄孜医院共发生22例因血液透析导致的院内感染丙肝 事件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实施细则院感
厘清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质量 安全之间的关系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本体构 成。并非是置身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之外,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和 保驾护航功能的“保障作用”。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实施细则院感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 细则》分布
第二部分 综合服务功能(400分)
第一章 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40分) 第二章 患者安全(30分)
2.6有医院感染风险防范机制,保障患者安全(5分)
第三章 医疗质量(200分)
㈢感染性疾病管理(10分) ㈤医院感染管理(30分)
第四章 药事管理(40分) 第五章 护理质量管理(40分) 第六章 医院管理(50分)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实施细则院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 细则》分布
第三部分 党的建设(100分)
第一章 加强党的领导(40分) 第二章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30分) 第三章 党风廉政建设(30分)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实施细则院感
理顺承担不同医院感染管理责任 主体之间的关系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附件1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得措施一、医院坚持以中西医结合为主得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与提高临床疗效得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有引导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与提高临床疗效得考核与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与提高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一、中西医结合医院人员配备合理。

二、制定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与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与科室命名规范。

二、参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与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得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与经过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系统培训得临床类别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理念与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优势病种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与急危重症得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医院加强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西医结合特色得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与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医疗技术。

十、研制与使用一定数量得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与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一、地市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与业务等达到规定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14
构建合理高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
• 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专业、多主体、多环节、 多时段和多重目标
• 创新管理机制——基于标准化、结构化、规范化的数据采集、分 析、反馈;基于管理资源整合、功能整合和数据信息共享基础上 的管理规则;基于上下联通监测管理模式。
实用文档
15
医院感染管理——本质上是风险管理
实用文档
13
理顺承担不同医院感染管理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
• 医院感染专业管理主体切实履行好“专业”管理职责
• 做好监测最核心的本职工作,对各相关主体在从事执业活动的过程 中,反映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执行情况和效果的信息进行采集与跟踪 评价,并反馈给对应的专业管理职能部门
• 配合、辅助专业管理职能部门依据自身管理职责,在其负责管理的 专业领域内实施改进,最终,实现整体、宏观管理中院感防控工作 整体能力、水平和效果提升
• 第七章 文化建设(30分)
• 第八章 “治未病”服务(30分)
实用文档
3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分布
• 第二部分 综合服务功能(400分)
• 第一章 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40分) • 第二章 患者安全(30分)
• 2.6有医院感染风险防范机制,保障患者安全(5分)
• 第三章 医疗质量(200分)
实用文档
10
2017年发生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院感警示
• 2017年1月19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报告,该院血液 透析室9名患者感染乙肝病毒,经调查认定为一起因违反操作规 程导致的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
• 2017年2月浙江省中医院一位技术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违反“一人 一管一抛弃”的操作规程,在操作时重复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污染, 导致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造成重大医疗事故,经疾控中 心检测,确诊5例。
飞行安全之“海恩法则”
• 一起重大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个事故征兆 • 每个征兆背后有300个事故苗头 • 每个苗头背后有1000个事故隐患 • 安全风险无处不在
实用文档
16
风险管理之“奶酪理论”
是指叠放在一起的若干奶酪片光线 是很难穿透,但每个奶酪上都有若 干个洞,每个洞代表每个作业环节 可能产生的失误或技术上存在的短 板,当失误发生或技术短板暴露时, 光线即可穿过该片奶酪,如果这道 光线与第二片奶酪洞孔的位置正好 吻合,光线就穿过第二片奶酪,当 许多片的奶酪刚好形成串联关系时, 光线就会完全穿过,此时就会发生 安全事故或质量事故
院和不合格中医医院划
实用文档
2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分布
• 第一部分 中医药服务功能(600分)
• 第一章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30分)
• 第二章 队伍建设(85分)
• 第三章 临床科室建设(165分)
• 第四章 重点专科建设(110分)
• 第五章 中医药事管理(80分)
• 第六章 中医护理(60分)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通报:2016年至2017年,安徽省淮南东 方医院集团新庄孜医院共发生22例因血液透析导致的院内感染丙 肝事件
实用文档
11
厘清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
•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本体构 成。并非是置身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之外,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和 保驾护航功能的“保障作用”。
实用文档
7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 1.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 • 3. 第三部分得分<90分; • 4. 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小于10或综合服务功
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实用文档
8
实用文档
6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 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 1.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 • 3. 第三部分得分≥90分 • 4. 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综合服务功能
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 5. 达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分附加条款对二级乙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 只要抓医疗质量与安全,就必须关注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控 制医院感染。
实用文档
12
理顺承担不同医院感染管理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
• 医疗管理的核心职能部门同时具有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 医务人员必须清醒的认识、意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实际上就寓于自
身日常的诊疗执业活动中,是依法、依规执业的一部分,进而增强 内生动力和主动性、自觉性、依从性。 • 临床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管理核心主体与主战部队,开展诊疗活动 就要遵从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落实防范措施,科学防控医院感染是 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职责
• ㈢感染性疾病管理(10分) • ㈤医院感染管理(30分)
• 第四章 药事管理(40分) • 第五章 护理质量管理(40分) • 第六章 医院管理(50分)
实用文档
4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分布
• 第三部分 党的建设(100分)
• 第一章 加强党的领导(40分) • 第二章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30分) • 第三章 党风廉政建设(30分)
两个“凡是”
• 凡是都应有制度、流程、培训、执行、检查、反馈、 整改、落实、成效等一系列步骤;
• 凡是都应有相应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并达成部门之 间的协调与协作。
实用文档
9
医院感染管理
•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 应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活动,贯穿于医院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的全过程,是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保障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在三 级医院、二级医院,还是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 与持续改进标准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 实施细则(2018版)
解读
(医院感染管理组) 崔荣辉
实用文档
1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版)
•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版)》共1100 分,
•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00分 •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400分 • 第三部分“党的建设”100分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二级乙等中医医
实用文档
5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 1.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900分; • 2. 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 3. 第二部分得分≥340分; • 4. 第三部分得分≥90分; • 5. 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得分≥26分; • 6. 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 7. 达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分附加条款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