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IO影响力分析报告(doc 19页)
CIO述职报告——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
![CIO述职报告——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https://img.taocdn.com/s3/m/a0d2e7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b.png)
CIO述职报告——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我是贵公司的首席信息官(CIO),很荣幸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的工作成果和未来的工作计划。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深感自豪。
下面,我将从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取得的成绩、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计划四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汇报。
一、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公司积极拥抱变革,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
我们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即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新商业模式,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各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
二、取得的成绩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以下成绩:1.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升级了公司的网络架构,引入了云计算技术,搭建了高效、稳定、安全的数据中心,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2. 数字化生产方面:我们通过引入先进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我们还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优化了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
3. 数字化营销方面:我们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需求进行了精准分析,为公司的产品推广和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我们还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扩大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
4. 数字化管理方面:我们引入了先进的ERP系统,实现了公司内部管理的流程化和信息化。
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提高了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三、遇到的问题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1. 数据安全问题:随着公司数据的不断增加,数据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加密、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数据安全。
2. 人才短缺问题: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数据分析人才,但目前市场上相关人才短缺。
高铭的书是假的 [CIO要做三种“双面人”]
![高铭的书是假的 [CIO要做三种“双面人”]](https://img.taocdn.com/s3/m/121585493186bceb18e8bb6a.png)
近日,IBM公司在京发布名为《CIO的时代新声》的2009全球CIO调查结果。
今年的IBM 全球CIO调查历时4个月,来自全球78个国家、19个行业、各种规模企业的2598位CIO参与此次调查,旨在探究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下,CIO如何代表整个组织发挥最大的影响力。
调查结果显示,成功的CIO实际上需要扮演三对看似相互冲突、实则相辅相成的混合角色,从而实现真正的创新、提高IT投资回报率,以及扩大业务影响这三大核心目标。
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经理易博纳(Bernard Elharrar)出席发布会并表示:“面对势不可挡的全面变革,CIO的位置得天独厚,他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在业务与技术两方面提升和发挥领导力,使组织更具效率、创新和远见。
”成功的CIO有如现代萧何,要积极地参与制定企业战略以应变业务的各种需求,而不仅仅只是关注IT问题。
在任何时候,CIO都要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带领组织解决内部和外部的大量客户问题,毫无疑问,IT职能掌控着大多数企业的命脉。
但CIO们认为,他们总是在满足现有IT需求之后,又不得不将更多注意力投向新的技术理念。
为了开展一系列的任务,CIO们为之努力的几大最重要的共性目标往往是相互矛盾的、相互冲突的。
成功的CIO实际上需要扮演三对混合角色。
六大角色看似是相互矛盾,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成功的CIO需注重创新,作为一种富有理想的梦想家和精明的价值创造者,也需能力全面,同时要做到善于协作、激励团队,真正实现IT创新和成本回收,从而扩大企业的影响。
双面人一:落实真正的创新是做梦想家,还是实干家?要实现真正的创新是CIO的主要目标,因为仅有计划创新是不够的,还需要坚实的基础。
成功的CIO应该是富有远见的梦想家,他们在最重要的业务领域实施创新。
他们将前沿技术注入产品和服务,以培养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盈利能力。
IBM此次调查在分析时采用了2004年到2007年的同行业组织的税前利润(PBT)增长信息,将各组织归纳到以下三个增长等级是:高增长、中度增长或低增长。
CIO
![CIO](https://img.taocdn.com/s3/m/4b709803de80d4d8d15a4f24.png)
CIO素质要求的差异作者:张思宇发表时间:2007-10-23 处于不同企业背景下的CIO也被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素质、能力。
在各个大中型企业里,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一些企业已经到了对其高度依赖的程度,像人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一样。
处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期望都会对CIO们提出多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担任这个职务的人,需要有承担信息化建设重担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需要充分了解多方面的IT技术和相关的最新信息;需要有组织大型应用系统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实施的经验;需要能够迅速应对和解决那些不期而至的技术故障和重大问题;需要善于控制成本、合理优化资源、工作有计划性和节奏感等等。
总体来说,国内外企业对CIO的素质要求是大致相同的。
经过比较,即使在不同的企业及社会环境下,对CIO的战略规划和建设计划能力的要求是大体相同的。
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业务特点,有自己的前进目标和发展规划,也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所有企业的CIO都需要对本公司的历史、业务、特点、成长、发展等许多方面,在战略层面和业务细节上有透彻的了解,需要有经验、有眼光,可以提出合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充分利用IT技术来为本企业的业务操作、业务发展及市场竞争服务。
企业对IT系统依赖度越来越高,其IT系统很可能规模大、数量多、复杂度高,这时就需要有很好的战略规划和建设计划,才可能搞好IT建设。
这个素质非常重要,但却不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技术人员可以具备的,需要长时间地积累。
成功的CIO一定能对自己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有深刻的理解。
但是,处于不同企业背景下的CIO也被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素质能力,这具体表现为两个主要方面的差异。
首先,在国内,作为企业内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负责人,CIO们需要具备较国外CIO 们更强的沟通能力。
CIO作为本企业内信息部门的代表人,对于IT建设的目标、投资、组织、实施等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能够给公司恰当的说明,可以取得公司最高管理层和各方相关部门的信任和支持。
《媒体影响力》分析报告范本
![《媒体影响力》分析报告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e69b436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8.png)
《媒体影响力》分析报告范本媒体影响力分析报告范本媒体影响力是指媒体对社会大众观念、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在当代社会,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思想、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本报告将以多个方面对媒体影响力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媒体传播速度媒体传播速度的快慢对信息传达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信息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
少数民众或重要事件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迅速传达给全球各地的人们。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加快了信息的扩散,增加了舆论的影响力。
二、媒体引导舆论媒体通过报道重要新闻事件和影响性文章引导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媒体以其特有的观点和评价,通过不同的批评、报道和宣传手法影响读者和观众的态度和观点。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立场对媒体影响力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常常受到自己所追随的媒体观点的影响,形成了共识,进而改变了其行为和价值观。
三、媒体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度媒体在社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决定了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和呈现形式。
媒体对于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事件的报道方式,可以深刻影响公众对于该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度。
通过对社会议题的报道,媒体能够协调社会资源,引导公众的关注和干预,推动问题的解决与发展。
四、媒体广告影响力广告作为媒体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产品和品牌的推广有着重要作用。
广告的媒体曝光能够提高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和有效影响力。
一些著名品牌通过在各类媒体上投放广告,成功地加强了产品的销量,提高了品牌知名度,进而提升企业的影响力。
五、媒体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媒体是传播文化的载体之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介传播,加速了文化的传承。
电视、电影、音乐和文学作品等,都借助媒体的力量,将文化价值观念传达给受众。
媒体文化的塑造影响了大众的审美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六、媒体对公众行为的引导媒体对公众的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引导作用。
数据分析报告品牌影响力分析
![数据分析报告品牌影响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6f5cc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d.png)
数据分析报告品牌影响力分析数据分析报告:品牌影响力分析品牌影响力是现代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企业的市场份额、竞争力以及消费者忠诚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将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评估不同品牌的影响力,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一、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与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
品牌影响力是消费者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评估品牌影响力,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竞争情况,提高品牌竞争力,从而占据市场份额的优势。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为了对品牌影响力进行准确的分析,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工具:1.问卷调查:我们针对不同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各个品牌的认知、偏好及忠诚度等指标。
2.社交媒体分析:通过对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品牌的讨论内容进行收集和分析,我们能够全面了解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评价以及其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
3.销售数据分析:通过对销售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能够了解各个品牌在销售额、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等方面的表现,为品牌影响力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三、品牌影响力评估指标在本次分析中,我们选取了以下几个主要指标来评估品牌影响力:1.品牌知名度: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熟悉程度。
2.品牌形象:消费者对品牌的整体印象和认可度。
3.品牌忠诚度: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程度及购买意愿。
4.品牌声誉:消费者对品牌的口碑和信誉度。
通过对以上指标的综合评估和分析,我们能够全面评价各个品牌的影响力水平,并找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
四、品牌影响力分析结果基于收集和分析的数据,我们得出了如下的品牌影响力分析结果:1.品牌知名度分析: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品牌A的知名度最高,达到了55%;品牌B和品牌C的知名度分别为40%和30%。
2.品牌形象分析:品牌C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最为积极,得分为4.5,而品牌A和品牌B的形象得分分别为4.2和3.8。
3.品牌忠诚度分析:品牌A的忠诚度最高,达到65%,而品牌B和品牌C的忠诚度分别为55%和45%。
我国政府CIO角色设立及制度建设刍议
![我国政府CIO角色设立及制度建设刍议](https://img.taocdn.com/s3/m/4ad12c88ec3a87c24028c4ef.png)
政府各部门设立首席信息主管 ,负责本部 门信息化
的统筹规划 、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翻 。佛山市
同我 国截然相反的是 ,C I O最早起源于 2 0世 纪8 0 年代初 的美国政府之中。随着信息技术 的广
于2 0 1 1 年6 月经 由市信息化决策委员会决定 ,在
席信息官这一职位同时建立相应 的制度 ,可以有效 官制度 的重要性 。
一
、
我 国政府 C I O角色设立和制度建设
的现状
目前 , 我 国还处于认识与了解首席信息官及其
制度的探索阶段 ,的确还没有达到应该有的重视程 结果显示只有 4 7 条 ;以 “ 政府首席信息官”作为 度 ,但整个社会已逐步认识到其重要性 ,在实践领 检索词则只有 5 条结果 。同样 , 检索词不变 ,以关 域 也有所 发展 。如 :2 0 0 3年北京市 宣武 区政 府 于 7 键词作为检索项 ,前者检索后符合要求的有 1 5 篇 月通过 ,9 月施行的 《 宣武区公开政务信息暂行规 文章 , 后者则只有 1 4 篇 ,而且其 中还不乏一些重 中明确要求宣武区各级行政机关设立首席信息
义: “ C I O是负责制定公司的信息政策 、标准 、程 相应 的制度 ,以此从组织机构上加强 和保证政府
序方法 ,并对全公 司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 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后来各 国纷纷效仿 , I O 。由此 高级行政管理人员 。 ”综观各 国政府信息化和电子 均收到 了很好的效果 ,而这一职位就是 C 政务发展的实践 ,我们发现 ,在政府部 门中设立首 地加强政府售 资源管理, 促进信 “ 邕殳 。 通过对中国知网 C N K I 的查询 ,我们发现 ,研 究企业 C I O的文章非常多 ,相 比之下研究政府 C I O 的就 比较少。以题名为检索项 ,检索 “ 政府 C I O ” , 可见 ,在政府 中设立首席信息官并建立首席信息
CIO的地位和价值-经典(推荐五篇)
![CIO的地位和价值-经典(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eca8b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0.png)
CIO的地位和价值-经典(推荐五篇)第一篇:CIO的地位和价值-经典CIO 的地位和价值CIO 地位危机?IT 部门是二流部门?IT 对非 IT 公司来说可有可无?CIO 和 IT 部门并没有落寞,只是有落差罢了。
先前的期望,总希望 CIO 可以达到 CFO(财务总监)甚至 COO(首席运营官)的档次,谁知有很多公司很多情况,IT 部门和一些较小的部门比如采购安全部门的地位同等或者甚至都不如,我们都应该反思一下 CIO 和 IT 部门对公司的贡献到底是什么,到底应该是什么合理的地位和定位?1. CIO 不是 COO,如果总希望挑战 COO 或者 CFO,挑战他们对流程的控制和管理,成为Business Process owner(流程所有者)?这是不现实也是不正确的。
你打算通过上财务系统让财务总监跟着你走,最终挑战他的地位?2. CIO 只有通过 IT 治理,IT 标准化和 IT 整体方案先把公司 IT 的管理牢牢掌控在 IT 团队手里,这是基础也是前提。
3. CIO 必须通过和业务流程有拥有者合作,上至 COO,CFO,下至工厂总经理,运营经理,销售经理,让他们明白,CIO 和 IT 部门正在通过 IT 方案帮助他们实现业务流程的掌控。
只有和他们结成同盟,你的地位才能牢固。
你的方案才能成功,你的部门才有真正的业务价值。
只有通过各种核心IT 方案在公司内部的成功推广和实施,比如ERP,IT 安全,BI 和 KM,只有让这些方案成为企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份子,CIO 和 IT 部门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地位,才能有机会成为公司的真正核心部门我倒是支持本文的观点。
作为CIO,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去领导别人,和其他部门比较地位的高低。
首先应该是倾听其他部门的抱怨,投诉,想办法通过IT 技术帮助其他部门解决问题。
这样相互建立互信后,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机会才比较大。
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是需要 IT 和业务部门的配合。
最新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CIO报告)
![最新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CIO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65e7761711cc7931b71686.png)
医院信息技术负责人调研报告 – CIO 版
2015 年 6 月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复制
2014-2015 年度 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
目录
关于报告........................................................................................................................................... 3 R4.1.1 参与医院行政区域分布特点 .............................................................................................8 R4.1.2 参与医院级别情况 ........................................................................................................... 11 R4.1.3 参与医院床位规模情况 ...................................................................................................14 R4.2.1 参与调查者职称情况 .......................................................................................................16 R4.2.2 参与调查者的最高学历及对应专业 ...............................................................................19 R4.3.1 信息化部门业务范围及愿望 ...........................................................................................23 R4.3.2 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 .......................................................................................................27 R5.1.1 计划、规划与制度建设 ...................................................................................................32 R5.1.2 标准建设状况分析 ...........................................................................................................35 R6.1.1 信息技术应用目的 ...........................................................................................................38 R6.1.2 信息技术应用趋势 ...........................................................................................................44 R6.6.1 医院实施等级保护情况 ...................................................................................................52 R7.1.1 与信息化相关机房面积统计 ...........................................................................................54 R7.2.1 网络数量带宽与网络架构 ...............................................................................................57 R7.2.2 网络节点数量 ...................................................................................................................65 R7.2.4 网络主交换机品牌统计 ...................................................................................................72 R7.2.5 网络安全设备使用分析 ...................................................................................................75 R8.2.1 管理信息系统(MIS)实施状况....................................................................................81 R8.3.1 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总体实施现状 ...................................................................................98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2f46252af90242a895e52f.png)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前 言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 已成功发布了30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1次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 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31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1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目 录报告摘要.................................................................................................... 4第一章 调查介绍.................................................................................... 6一、调查方法...................................................................................................................................... 6二、报告术语界定.............................................................................................................................. 9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1一、网民规模.................................................................................................................................... 11(一)总体网民规模.................................................................................................................... 11(二)手机网民规模.................................................................................................................... 13(三)分省网民规模.................................................................................................................... 14(四)农村网民规模.................................................................................................................... 16二、网民属性.................................................................................................................................... 17(一)性别结构............................................................................................................................ 17(二)年龄结构............................................................................................................................ 17(三)学历结构............................................................................................................................ 18(四)职业结构............................................................................................................................ 19(五)收入结构............................................................................................................................ 19三、接入方式.................................................................................................................................... 20(一)上网设备............................................................................................................................ 20(二)上网地点............................................................................................................................ 21(三)上网时长............................................................................................................................ 21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22一、基础资源概述............................................................................................................................ 22二、IP 地址........................................................................................................................................ 22三、域名............................................................................................................................................ 23四、网站............................................................................................................................................ 25五、网页............................................................................................................................................ 25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6第四章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一)信息获取............................................................................................................................ 29(二)商务交易............................................................................................................................ 30(三)交流沟通............................................................................................................................ 34(四)网络娱乐............................................................................................................................ 37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 40第五章 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 47一、中小企业互联网基础条件发展状况........................................................................................ 47(一)计算机普及状况................................................................................................................ 47(二)互联网普及状况................................................................................................................ 47(三)宽带普及状况.................................................................................................................... 49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 51(一)电子商务普及状况............................................................................................................ 51(二)网络营销使用情况............................................................................................................ 53三、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特点与趋势............................................................................................ 53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55附录2 调查支持单位............................................................................. 67附录3 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介绍 (6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
建立医院首席信息官胜任力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医院首席信息官胜任力评估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5bdce8d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60.png)
建立医院首席信息官胜任力评估指标体系伊永菊;黄蓓丽;王文辉【摘要】Evaluation of the essential competency for CIO (Chief Information Ofifcer) and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CIOs are the top priority of hospital management. By means of a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expert surve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anagement status and functions of CIO in the hospital, and establishes a competenc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IO. The research ifndings show that the capacity of strategic planning,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skills, business knowledge and analytical skills, team building skills, innovation, personal qualities and professionalism are indispensable to CIO in the hospital. A group of CIOs with a variety of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shall be cultivated for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informatization.%考核评估首席信息官(CIO)必备的胜任力,选拔和培养优秀的CIO人才是医院管理的当务之急。
cnnic调查报告
![cnnic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01f2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4.png)
cnnic调查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机构,每年都会发布一份调查报告,以了解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和用户行为。
这份调查报告是互联网行业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了解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CNNIC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CNNIC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了9.3亿,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一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报告指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如社交媒体、在线购物、在线支付等。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了8.4亿,占总体互联网用户规模的90%以上。
这一数据再次证明了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性和普及程度。
第三,报告还指出了我国互联网用户的行为特点。
据调查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在日常使用中,主要集中在社交媒体、在线购物、在线视频等领域。
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分享生活、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线购物的普及也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享受便捷和多样化的购物体验。
在线视频的流行也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此外,报告还提到了我国互联网领域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网络犯罪、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另一方面,数字鸿沟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尽管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庞大,但仍有一部分人无法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机遇,这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数字普惠。
综上所述,CNNIC调查报告提供了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和用户行为的深入了解。
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提高,用户行为呈现出社交媒体、在线购物、在线视频等特点。
医疗行业CIO薪酬调查报告分析(2)
![医疗行业CIO薪酬调查报告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9c6ce0d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3.png)
医疗行业CIO薪酬调查报告分析(2)按照教育程度划分,拥有博士学位的CIO薪酬要比拥有硕士学位的CIO高42%,比本科学位的高68%。
拥有研究生学位的首席信息官平均薪酬为286,000美元,比没有该学位的人高18%。
我们注意到,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参与调查的66%的女性拥有研究生学历,76%的男性受访者拥有研究生学历。
按照任期划分的薪酬:xx年至xx年首席信息官的平均任期为10年,拥有10年以上行业经历的CIO平均薪酬高18%。
其中男性和女性CIO的平均任职年限一致,更换工作的频率也相近:男性为18%,女性为16%。
分析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男性比女性收入高16%,男性拥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比女性高15%。
观察男性和女性的数据,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没有该学历的收入高约18%。
根据这个信息,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女性首席信息官的较低薪酬不存在人为偏见,教育程度才是所有男性女性首席信息官薪酬的决定因素。
虽然该研究报告指出最影响薪酬的因素为教育程度,但是我们还注意到,只有7%的男性和女性首席信息官认为“高学历将帮助他们应对未来的挑战。
”我们期望未来将有更多女性担任CIO的职位,薪酬差距迅速缩小。
13%的女性受访者表示,他们目前正在攻读其它学历或高学历,或者方案一年内攻读。
这些趋势都是积极的,我们期待这CIO们未来有更加强大丰富的开展方向。
今年初,KyleJohnson参加了缅因州东部卫生保健系统,担任副总裁和CIO的职务。
对于想要从事首席信息官的女性,他这样建议:“关注开展的潜力至关重要。
如果你想找到正确的岗位,我建议不要等待。
女性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具有优势。
202X年以后,拥有强大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重塑人们对于医疗的信任将成为医疗行业CIO的首要任务。
”Johnson在xx年获得了医疗信息学硕士学位。
他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屡次遇到开展极限问题,我认为通过高学历和丰富的经历可以应对。
”亨利·福特医疗系统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MaryAliceAnnecharico拥有护士职称和外科硕士的学位,他指出:“女性应该相信她们天生就具有鼓励他人实现职业目标的能力。
中国CIO发展论坛——CIO案例研究与分析
![中国CIO发展论坛——CIO案例研究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16eafdb4daa58da1114a02.png)
管理咨询
信息资源规划 IRP
系统集成
企业 诊断
BPR
需求 分析
系统 建模
网络 工程
IRP : 理念
IRM 标准
技术
标准
规范
数据库 工程
软件 工程
CIO成长
信息化发展
27
五.CIO的培训与提高
推荐教材之一
本书在总结理论研究与实践 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信息资 源规划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提 出了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整体 解决方案,具有探索性和开创 性,必将对加速我国信息资源 的开发利用,对建立我国信息 资源指标体系,对推进国家信 息化,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 概念数据库标准——数据主题的描述; • 逻辑数据库标准——数据主题的科学组织。
企业内部
业务伙伴 / 广大客户 15
信息资源规划工具IRP2000及元库IRR
(1989-1998)
数据流 业务过程
数据流 业务过程
信息技术人员
业务人员
案例:
IRP2000 标准
东北电力集团 辽宁电力公司
巢湖供电局
销售管理
业务领导与开发人员对 功能模块的定义有共识
程序模块的重用性——应用系统组装的灵活性 13
系统数据建模——用户信息需求的科学组织
数据仓库 主题数据库 基本表 数据元素
数据内容
数据库名(数据 库内容描述)
注意:
• 信息的完整性; • 相关业务人员达
成共识。
主题 数据库
计算机内
数据标准化
数据结构 ……...
旧应用堆积严重 维护愈加困难
译自80年 J.Martin专著
我们今天遇到 同样的困境
4
经验教训:总体规划 /总体设计误区
CIO如何得道多助
![CIO如何得道多助](https://img.taocdn.com/s3/m/cf09905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5.png)
CIO如何得道多助佚名【期刊名称】《知识经济》【年(卷),期】2003(000)009【摘要】主持人:欢迎各位光临《知识经济》CIO三人行,我们本期的主要议题围绕CIO来展开。
请我们森达集团的CIO刘玉龙先生谈谈,作为一个CIO应具备的素质。
刘玉龙:从个人素质来看,CIO应让其团队感觉可信赖。
就我自己而言,以前没学过计算机。
【总页数】2页(P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7【相关文献】1.重庆CIO之夜--首届重庆CIO年会召开--开创重庆信息化建设新局面--首届重庆CIO年会暨CIO之夜举行 [J], 金波;刘玲;李思颖2.中国企业CIO首次参加全球CIO调查显示——中国CIO对IT价值重视不够 [J], 张杰3.A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and the Sociology of Natural Resources: Ins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in China [J], Qin Hua;Courtney G. Flint4.A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and the Sociology of Natural Resources: Ins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in China [J], Qin Hua; Courtney G. Flint5.CIO机制与CIO领导力系列(五)CIO:控制者、倾听者、务实者 [J], 封一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CIO影响力报告资本刊编辑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CIO领导力项目组2005年5月,《IT经理世界》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对国内CIO 的影响力进行了针对性调查。
本次调查历时半年,接受调查的CIO多来自行业领袖型企业,包括宝洁(中国)、百事可乐(中国)、伊莱克斯(中国)、上海通用汽车、一汽大众、万科、银河证券、浦发银行、中石化、宝岛眼镜、安利(中国)、西安杨森、玉溪红塔烟草、中海集装箱运输公司、同仁医院等企业。
本次调查所覆盖行业较为均匀,包括家电、汽车、石油化工、烟草、医药、物流、房地产、金融、零售等行业,其中制造业企业占49%、金融证券业占17%、批发零售及贸易企业占13%,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各占7%左右。
CIO所在的企业所有制覆盖了国有企业(29%)、外资/合资企业(29%)、股份公司(27%)、民营企业(15%)。
影响力归位李圆2005年10月,康佳集团CIO许伟宜为IT部门争取了两三年的流程管理职责终于见到了曙光——集团决定撤销企业发展部,并将该部门最主要的职责划归到IT部门,康佳集团IT部门的名字也相应改为“流程信息管理中心”。
1994年,大学毕业后许伟宜便进入康佳集团,先后任职ERP项目经理、制造部经理、IT总监等职位,凭借多年来对企业业务和流程的深刻理解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进入康佳11年后,他终于说服CEO将企业流程管理的重担交给他。
中国CIO影响力报告资本刊编辑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CIO领导力项目组2005年5月,《IT经理世界》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对国内CIO 的影响力进行了针对性调查。
本次调查历时半年,接受调查的CIO多来自行业领袖型企业,包括宝洁(中国)、百事可乐(中国)、伊莱克斯(中国)、上海通用汽车、一汽大众、万科、银河证券、浦发银行、中石化、宝岛眼镜、安利(中国)、西安杨森、玉溪红塔烟草、中海集装箱运输公司、同仁医院等企业。
本次调查所覆盖行业较为均匀,包括家电、汽车、石油化工、烟草、医药、物流、房地产、金融、零售等行业,其中制造业企业占49%、金融证券业占17%、批发零售及贸易企业占13%,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各占7%左右。
CIO所在的企业所有制覆盖了国有企业(29%)、外资/合资企业(29%)、股份公司(27%)、民营企业(15%)。
影响力归位李圆2005年10月,康佳集团CIO许伟宜为IT部门争取了两三年的流程管理职责终于见到了曙光——集团决定撤销企业发展部,并将该部门最主要的职责划归到IT部门,康佳集团IT部门的名字也相应改为“流程信息管理中心”。
1994年,大学毕业后许伟宜便进入康佳集团,先后任职ERP项目经理、制造部经理、IT总监等职位,凭借多年来对企业业务和流程的深刻理解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进入康佳11年后,他终于说服CEO将企业流程管理的重担交给他。
和许伟宜类似,中国的CIO在组织内的影响力近几年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几年前,国内CIO阶层的影响力更多地存在于IT部门内部和信息系统建设层面。
那时,他们大多凭借自身的技术背景,对企业的信息系统项目实施、IT系统运维负责,而在系统选型、资金落实、IT战略规划、业务流程变革等方面并没有决策权,那时的中国CIO群体还只是准CIO。
近两三年,随着IT价值在组织中不断显现,以及CIO们不断扩展自己的职业管理能力,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增进与业务部门和企业高层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企业上下对CIO工作的理解、认可和信赖越来越增强。
伴随着这个过程,中国CIO的影响力和信息系统一起,扩散到组织内的各业务部门,他们帮助业务部门整理业务流程、为他们提供更为便捷的工具,并带给他们低成本和高效率。
2006年,许伟宜准备好好“用”一下对业务部门流程管理的决策权,准备通过主动优化企业所有部门的业务流程,让企业管理、运作与IT系统更完美地融合一体。
现在,越来越多的CIO开始走出技术圈子,主动运用自己对企业的深入了解拓展自己的影响力,向外界证明CIO这个职位不仅是精通IT 技术的能手,更是企业的管理者。
此外,CIO的工作职能也逐渐从企业后台移到了中台,有些甚至前移到了组织的业务前台,CIO所统领的IT部门成为企业业务创新的中心。
利群集团CIO狄同伟所领导的计算机中心长期以来就是企业的业务创新中心,这不但让他进入了集团董事会,还承担起了企业业务拓展的工作。
随着CIO这个“舶来”职位在组织内职能的逐步归位,越来越多的国内CIO开始将自己的影响力渗透到公司的战略决策层面。
2004年,交通银行CIO侯维栋作为企业经营的高层进入核心决策团队,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界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CIO。
也是在2004年,招商证券前技术总监熊剑涛被任命为副总裁,主管公司的经纪业务。
近几年,发生在CIO阶层的这些巨大变化的确令人鼓舞,毕竟CIO这个仅有10多个年头的新兴职业群体的整体命运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地位提升、影响力的扩大,无不映射出微观组织和整个社会对信息化的认可程度。
2005年5月,《IT经理世界》杂志社继1998年、2002年对中国CIO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后,再次起对快速变化的CIO阶层进行了一次调查。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验证几年来发生在中国CIO阶层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科学而量化的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明显地验证了“中国CIO 的影响力已开始进入组织决策层”的判断。
调查数据显示,32%的受访CIO 已经是副总裁(包括总裁助理)级别,而在本刊2002年《CIO生存状况调查》中,只有12%的受访者是公司副总裁。
另外,本次调查显示,68.8%的CIO经常或较多参与高层决策,仅有10%左右的CIO很少或较少参与决策;72%的CIO直接在向CEO汇报。
CIO影响力调查董小英刘倩倩蒋贵凰祁德君李芳芳李丹曹璟李圆2002年,本刊曾做过一次《CIO生存状况调查》,当时的调查数据显示,58%的受访者处于部门经理的级别,12%的受访者属于公司副总裁级别,只有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在名片上印上了CIO的头衔。
可见,那时的中国准CIO阶层“远未到达权力的顶峰”。
3年后,当我们再次对中国的CIO进行调查时发现,接受调查的CIO中有32%的人已经拥有副总裁(包括总裁助理)的头衔,14%的CIO 将“首席信息官”的职位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
这一结果并不出乎我们所料。
2005年,在本刊组织的一系列CIO活动中,如“中国优秀CIO”的评选、CIO论坛、CIO沙龙上,这一现象已很明显地显示出来。
天津家世界连锁超市公司信息副总裁韩劲松在家世界工作10年有余,他从一个IT部门经理到IT总监,进而在两年前被提拔为信息副总裁的职业经历代表了国内CIO群体在企业中的地位变迁的轨迹。
渐入佳境本次调查的CIO多为中年人,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34~36岁的人数最大,其次为41~44岁。
CIO的学历都比较高,硕士和博士学历占40.4%,本科占57.4%(见图1)。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企业的业务环节,CIO的教育背景也开始以技术为主,转向以IT与管理双重专业背景为主(占48.9%,见图2)。
在国外,CIO这个职位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技术和人际关系的双重压力下成长,他们前赴后继,因此CIO成为企业中更替最频繁的职位之一。
在美国,CIO的平均任期不超过3年,但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调查对象的平均任期为6年,有14%的CIO任职时间在10年以上。
安利(中国)日用品公司的CIO杨海鹏现年55岁,在CIO岗位上工作了24年;31岁的无锡默洛尼卫生洁具(中国)公司CIO彭元华在企业IT负责人的岗位上,也做了10年。
CIO们职位的稳定,使得他们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企业的信息化和战略发展上,其个人影响力随着IT渗透力而与日俱增。
不过,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由于CIO们所在企业的所有制类型不同,其个人拥有的影响力并不均衡。
相对而言,民营企业的CIO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处于劣势的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同类型企业引入信息技术的平均年限不同,其中外资企业引入IT的平均时间最长,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稍短,民营企业最短,且总体水平很不均衡(见图3)。
企业引入信息系统的年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CIO在这些企业的地位和内部职业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引入信息系统的平均年限为9年,也就是说,国内多数企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引入信息化。
而多数民营企业是近5年才开始引入信息系统,有些企业的信息化负责人就是企业决策者本人,企业内部只有几名专职IT技术人员。
可见,民营企业的信息水平化距离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
CIO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的就是一个推动者:他们在企业内部推动变革,改变企业的业务流程、运作方式;他们还要推进外部供应商和客户变革与企业协同运作的方式。
另外,本次调查的一些数据仍值得CIO们警醒和借鉴。
调查发现,我国企业IT部门的员工数占企业总人数比例普遍较低(见图4),平均仅为1.4%,居然有30%的企业IT部门的员工数不到企业总人数的0.6%;仅有4.35%的企业超过了5%。
其中,股份制企业和外资企业的IT员工人数平均高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主动提升领导力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我们特意设计了一组有关CIO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问题(见图5)。
从分析的结果看,多数CIO希望能够在原单位寻求更高的职位(43%),部分CIO对现有的职位感到满足(20%),有的CIO希望能够寻找其他更好的发展路径(37%)。
CIO们表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如果要实现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需要不断提升多方面的技能和技巧,他们认为人际网络、战略视野、领导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职业声望、沟通能力、商业技巧及业务经验(见图6)。
其中,选择“在原单位寻求更高职位”的CIO最看中的能力便是领导力。
做为一名管理者,拥有卓越的领导力往往可以让员工做他们其实并不想做的事情,并且比通常情况下完成得更快。
在企业内部,CIO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的就是一个推动者:他们在企业内部推动变革,改变企业的业务流程、运作方式;他们还要推进外部供应商和客户变革与企业协同运作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以不同的面目——教练、导师、服务者和公关人员出现在不同的变革环节中,为此他们不仅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与高层管理者的良性互动平台,还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领导力,使自身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丰富的知识、更纯熟的管理技巧。
本次调查显示,CIO最常用的获取技术信息的渠道比较分散(见图7)。
其中,最常用的IT信息获取途径是专业书籍或刊物(18%)、软硬件厂家的报告会和资料(16%)、企业内技术人员(14%);CIO们最常获取管理信息的渠道(见图8)是财经类杂志书籍(17%)、与企业内同事的交流(17%)和管理会议(16%),不太常用政府政策和参观伙伴企业或竞争对手等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