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教案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与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地的变化和美丽。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感受草地变化。
2.教学难点:培养观察力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草地的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草地的印象。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精读课文
(1)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草地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变化及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草地的美丽。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的变化。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5.书写指导
(1)观察“蒲、英”等字的结构和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图片导入让学生对草地有了直观的感受,但在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时,可以提供一些观察方法和记录表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
在拓展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分享会。
关于《金色的草地》教案及课后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关于《金色的草地》教案及课后反思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1课时教材:《语文》课本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草地,激发学习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地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思想。
(2)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语文基础。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挑选学生代表分享练习成果。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课后反思,总结学习经验。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草地的短文。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拍摄一张照片,并配上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草地图片、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启发引导: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及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欣赏和描述文章中的自然景观。
二、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金色的草地》全文及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已阅读《金色的草地》全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对金色草地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快速阅读(5分钟)1)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2)金色草地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感受?3. 深入阅读(10分钟)1)文章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喜欢草地?2)金色草地对主人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3)文章中的自然景观是如何描绘的?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培养合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文章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金色草地。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文章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六、教学拓展活动1. 图片展览:让学生收集有关自然景观的图片,组织一次班级内的图片展览,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2.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金色草地为背景,创作一篇小故事或短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文章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体验角色的情感和经历,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金色的草地》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金色的草地》语文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对金色草地的兴趣。
(2)运用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金色草地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金色草地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节奏和情感。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总结金色草地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认识和感受。
(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金色草地的理解和感受。
2. 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回答。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实践演练(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赏、学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金色草地的日记。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学会用心去感受和描写。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通用6篇)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通用6篇)《金色的草地》及篇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包括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2、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解决。
二读: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三、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2、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优秀12篇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优秀12篇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①、导课注意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导课时就要注意激发兴趣。
仔细回顾我所听过的高效的《声律启蒙》课,我发现这些老师在导课时都特别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比如五小的刘晓仙老师,导课时模仿说书先生的口吻来了这么一段:清朝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来到了江苏省。
这一天,他路过的一个城镇叫通州。
这时,乾隆皇帝忽然想起了北京城附近也有个地方叫通州。
他一下想了个上联叫身边的大臣们来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个上联用南、北、通、州四个字重复组成,想得十分巧妙。
大臣们听了面面相觑,大伙儿使劲想各处的地名,差不多把全国的重要地名都过了筛子,可就是想不出个合适下联。
还是纪晓岚有办法,他没有死抠地名,倒是在方位上动脑子。
他一眼看见了街头上挂着当字大招牌的当铺,马上想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下联对得十分工整。
也是由四个字:东、西、当、铺,重复组成。
在引导学生读了趣联之后突然话锋一转:对联中有智慧、有意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声律启蒙》《十三元》这一课,去感受对联中的古典情韵之美,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十三元》的学习活动中。
再如二小的赖小珍老师,导课时她模仿开心词典的根据文字叙述猜人物的活动,巧妙地讲述了《九青》中《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引出《九青》中的诗句楚人谁识屈原醒,不露痕迹地带领学生进入《九青》的学习。
还有吴梅英老师上《十灰》时,通过向学生描绘月光撒满南楼,庾亮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尽情吟咏玩乐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诗句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从而进入《十灰》的学习。
其实关于导课的形式,胡主任在《声律启蒙》课堂教学构建中列举了很多例子,这份材料我们国学邮箱中有,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仔细研究研究。
《金色的草地》的教学反思2这是一篇充满了童真童趣的课文,特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以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设计说明《金色的草地》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
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接着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感受“我”观察的细致;然后自己观察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实践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观察一种动物、一种植物或一处场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课题,设置悬念1.板书“________的草地”,并提问: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草地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2.补充课文题目,鼓励质疑: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金色)看到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3.过渡: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去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神奇,探索它的奥秘吧!设计意图:文题即文章的眼睛!开课伊始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质疑,将“金色的草地”设为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对感知课文内容的渴望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
自学提示:(1)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词,识记字形。
(2)课件出示词语:蒲公英盛开玩耍叫喊打哈欠钓鱼而是观察合拢有趣喜爱睡觉(3)理解词语。
①“合拢”“打哈欠”等词语可以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②对于“有趣”等词语可以放在语境中理解。
③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查词典来理解。
(4)指名读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5)巩固识字。
(课件相机出示重点会认字)①“蒲”读pú,用加一加的方法帮助记忆。
②出示“英”,学生理解字义并组词。
③分“耍”与“要”、“钓”与“钩”、“欠”与“吹”、“拢”与“笼”。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反思

教案名称:《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主题:《金色的草地》1.2 教学目标:了解并欣赏《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1.3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解析;学生讨论与思考;写作练习与分享。
第二章:教学方法2.1 朗读与解析: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教师对课文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情感和意境。
2.2 学生讨论与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互相启发和借鉴。
2.3 写作练习与分享: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短文;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课文朗读与解析: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教师对课文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情感和意境。
3.2 学生讨论与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互相启发和借鉴。
3.3 写作练习与分享: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短文;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学生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5.3 教学策略调整: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向学生推荐与《金色的草地》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6.2 文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学活动,如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才华。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4篇)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4篇)《金色的草地》与反思篇1【教材理解】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
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
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接着写了“我”(弟弟)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在课后第二题,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兄弟俩对于蒲公英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
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
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学情简介】对于县城的孩子来说,蒲公英这种植物离孩子的生活有一段距离,孩子们之前并不了解这种植物及它的属性,是本文中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023最新-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里是漂亮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3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
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通过朗读表达在草地上玩乐的快乐,对草地的喜爱。
三、教学重难点蒲公英花朵的张开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同学们,平时我们见到的草地是怎样的,能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吗?()的草地,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一片:金色的草地。
出示课题,齐读,质疑。
(二)初读感知1、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自然段序号。
2、思考:为什么这片草地是金色的?(三)检查初读1、读词语2、为什么这片草地是金色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出示图片。
指导朗读。
(谁能用朗读带着大家美美地去欣赏这片金色的草地?)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上。
放眼望去,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指读。
小鸟飞来了,蝴蝶飞来了,空中弥漫着青草的香气飘飞着蒲公英柔嫩的绒毛。
指读。
……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四)再读作者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
金色的草地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金色的草地》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富有哲理的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朗读课文在朗读环节,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接着,我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提问法: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讨论法: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
4. 拓展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设计了一系列拓展延伸活动:(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金色草地”的理解。
(3)让学生收集有关草地的资料,了解草地的特点。
三、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学生在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等方面都有所收获。
这得益于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教学方法的运用:(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学生参与度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得益于我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4. 教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教育价值。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6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6篇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色、草、片、变、并、而、怎”8个生字,会认“英、钩、注、意、观、察、便、张”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
2、流利地朗读课文。
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部分。
2、体会第1自然段的发现与第2自然段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要求学会和要求会认的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座互读,读准字音。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长抽读生字卡片。
4学生通过玩“开火车”等游戏识记生字(去掉音节)。
5学生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三、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一节。
1、学生朗读一节。
2、听了朗读,你知道了什么?草地为什么会变成金黄色?3、看到这片金黄色的草地,你会说什么?4、再读第1自然段。
四、写字教学。
1、出示本课生字:色、草、片、变2、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3、交流识记方法,口头组词。
4、重点指导书写:片、变。
老师范写。
5、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谈话。
2、设疑激趣:这片草地不仅美,还很有趣呢!小男孩发现什么有趣呢?想不想知道?让我们赶快读读第2自然段吧!二、自主探究,读悟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2、说说小男孩发现了什么?3、出示早中晚草地颜色变化的。
三个句子,自主读悟。
4、出示草地颜色变化的画面,观察,自由谈感受。
5、质疑:读了句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6、这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草地,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段吧!读出你的体会,齐读第2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草地的颜色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男孩想知道,我们也想知道。
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
开黄色舌状花。
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较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8篇)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8篇)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总结篇一今天上了《金色的草地》这篇公开课,大家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尤其是奚校长花了很长时间耐心帮我分析,手把手的教,这正是我所渴望的,心中的温暖和感激难以形容。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一是复习字和词语,我以读带过,只提示了一个在词中前鼻音的字:“使劲”。
忽略了三年级仍然要以字词的主体地位。
以后出示要认的字时,可以根据字形让学生采用一些形声字,减或换偏旁,还有谜语等方式记忆,或是和形相似的字区分。
在读词语的时候,可以尝试分类读,如把四字词语拎出来,或把含翘舌音的词语拎出来,让词语丰富活化。
二是对教学目标把握不清晰,教师引导的主线不明朗。
表现在提的问题当中,如第三段中的你有几次发现?这个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每个环节的目的性,如在第三段,应紧扣先发现的草地变色和后发现的草地变色的原因展开,其他延展引申放在次要位置。
如课堂最后。
再如第四段没有通过作者把蒲公英的拟人处理,让学生感受作者喜爱蒲公英的情感的这个重点。
在课文的开始和结束没有总体性把握,如课堂初始的时候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找词或句子的方式,统领全文。
三是板书也没有抓住重点,口头训练的板书了,重点的词语,和要写的字,反而没有得到体现。
四教具蒲公英花没有把作用发挥到极致,而这恰好是重中之重,应先让她们观察教具花的开合,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朗读,各种形式读,最后达到背诵的目的。
相机引出,蒲公英的花会变色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打开合上,让学生被这种生动的比喻方式感染,有兴趣去运用。
五朗读较拖沓,坦白说,这也是我每天强调的问题。
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虽然可以抓关键字词重读,但更要注意感情应由内而发,而不是光靠在技巧上的处理。
六老师的表扬泛滥,本来我是想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言,一位女同学的精彩发言,反倒忽略没有给予表扬。
以后,要学会把表扬运用得恰到好处。
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应引导他们观察欣赏课文的结构,就如本篇课文,在整体感知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第一段介绍草地,再由中间两段分别写了两件有童年的趣事,最后一段对蒲公英有感而发,抒发感情。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金色的草地》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课文《金色的草地》的阅读与理解。
2.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与应用。
3. 课文主题的讨论和反思。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能够进行口语表达和小组讨论。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金色的草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大自然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词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课文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6. 总结与作业: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2.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语法、发音和流利度。
3. 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金色的草地》的原文。
2. 图片素材:与金色草地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词汇卡片:制作重点词汇的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4.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八、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与反思第1篇】金色的草地【教材解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
课文先讲兄弟个人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注意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喜爱、窗前”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尝试运用本课习得的观察方法,留心观察身边事物(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按不同时间观察事物变化的方法,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
【教学难点】能自己尝试运用本课习得的观察方法,留心观察身边事物(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周围事物变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喜爱、窗前”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课件、蒲公英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二、新授:(一)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二)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1、学生质疑: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1)乡下是什么地方?(2)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5)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6)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7)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2、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3、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
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
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
着重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并解释。
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与反思第1篇】《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在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金色的草地》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通过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
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增强自己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因此,本课的教学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上的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实际生活,引领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观察带来的好处。
通过设计情境表演、有感情朗读、对比发现、资料补充、读写结合等教学环节,引领学生感悟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师之梦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认识“蒲、英、耍、钓”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欠、喜”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合拢”等18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展开合理想象,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难点: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看到的草地,并用一个词来形容。
紧接着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导语: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草地,同学们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草地吗?(学生作答)大家形容得都很形象。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
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眼中的草地是什么样的呢?(板书题目,读课题)老师看到大家在读“金色的草地”这个题目时,露出了不解的表情。
是呀,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是秋天小草枯黄以后的草地吗?草地上的什么东西是金色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探索“金色草地”中的奥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明确:蒲公英的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是金色的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金色的草地篇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蒲公英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填空:()的草地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进行口头填空。
2.自然过渡:这道题有很多种填法,同学们看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讨论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3.设疑: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课文。
三、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3.反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4.朗读展示: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四、再读解疑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a、观看录象,给以直观的感受。
b、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
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
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a、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b、你觉得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各自试读,指名交流。
c、大家喜欢这草地、蒲公英吗?请你对它们说一句话。
3.其实这草地并不是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a、自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b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学生上台讲述c、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
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反思

《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金色的草地》,让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表达、合作等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金色的草地》内容理解。
2. 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欣赏。
3. 课文主题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 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2. 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景色和情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环节1】1.1 导入:简要介绍课文《金色的草地》的作者和背景。
1.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1.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环节2】2.1 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欣赏和体会。
2.2 学生朗读优美词句,感受语言的美。
2.3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优美词句的感悟。
【教学环节3】3.1 探讨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3 教师总结并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教学环节4】4.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3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际例子,展示所学应用。
【教学环节5】5.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5.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短文。
5.3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准备:1. 课文《金色的草地》全文打印,每人一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色、草、片、变、发、并、而、怎”8个生字,会认“英、钓、注、意、观、察、便、张”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发现与第三自然段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一、激情导入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发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
CAI,瞧!只有当许许多多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这片草地才会变成金色的。
你们想看金色的草地吗?老师现在就要考考你们CAI词,如果你们能把这些词读准了,读对了,金色的草地就会出现了。
指名读——齐读——CAI(金色的草地)2、看,这片草地不仅美丽,而且还特别有趣。
想知道在这片草地上发生了什么有区别的事情吗?这节课我们就接着学习第十七课《金色的草地》。
二、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1、自由度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就把它划下来。
2、学生交流,逐句出示早、中、晚的句子,相机板书——指名读句子(这次只要求读流利正确)。
3、这片草地还真有意思,咱们把这三句连起来读一读吧!指名读——师范——再指名——评——男生齐4、让我们来看看吧!CAI(动画)5、孩子们,咱们读了句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CAI(句子)——指名读——女生齐。
6、这真是片美丽而神奇的草地,让我们连起来把这段读读吧!——全班齐读7、孩子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8、于是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进行了仔细观察寻找答案,我找到了吗?三、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1、自由的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知道的划下来。
指名说——出示句子——学生说到那个词,就学习那个词语——指名读(认识花形)——齐读——做相应的动作。
2、出示“合拢”、“攥成拳头”图,观察有什么区别?3、蒲公英慢慢合拢,越包越紧就攥成了拳头,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学生带教师准备的手套——教师示范——生自由练习——小组赛读4、CAI(蒲公英图)拓展: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蒲公英的开放是和温度的变化有关的。
他通常是上午8点左右逐渐展开花瓣,到了中午温度最高时花瓣完全张开(贴字、图)下午4点左右,温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拢(贴字、图),深夜温度更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紧攥成了拳头,所以我在很早的时候看到草地是(贴字、图)绿色的。
5、清晨太阳升起来了,蒲公英又会怎么样?CAI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6、孩子们,为了让你们看得更清楚,老师还专门录制了蒲公英开放的过程咱们一起看看吧!CAI花儿开放——教师引背7、现在我们知道了草地变化的原因吗?指名说8、让我们再次来观看它的变化过程吧!CAI(动画)欣赏9、孩子们你们喜欢这神奇的蒲公英吗?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吧!齐读第四自然段10、为什么说蒲公英是我的好朋友?再次齐读四、小结1、孩子们课文学完了,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说说?教师相机板书2、CAI含羞草(拓展)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的现象,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留心观察才能发现!五、指导书写1、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生字宝宝,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2、出示生字,您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3、出示“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请大家仔细观察,怎么写才能在田字格里把这个字写得好看?4、教师示范,边写边口述。
5、学生书空,描红(强调三个一)附:板书2、金色的草地很早攥成全头绿色蒲公英中午张开金色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傍晚合拢绿色教学目标1.学会“色、草、片、变、发、并、而、怎”8个生字,会认“英、钓、注、意、观、察、便、张”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发现与第三自然段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一、激情导入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发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
CAI,瞧!只有当许许多多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这片草地才会变成金色的。
你们想看金色的草地吗?老师现在就要考考你们CAI词,如果你们能把这些词读准了,读对了,金色的草地就会出现了。
指名读——齐读——CAI(金色的草地)2、看,这片草地不仅美丽,而且还特别有趣。
想知道在这片草地上发生了什么有区别的事情吗?这节课我们就接着学习第十七课《金色的草地》。
二、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1、自由度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就把它划下来。
2、学生交流,逐句出示早、中、晚的句子,相机板书——指名读句子(这次只要求读流利正确)。
3、这片草地还真有意思,咱们把这三句连起来读一读吧!指名读——师范——再指名——评——男生齐4、让我们来看看吧!CAI(动画)5、孩子们,咱们读了句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CAI(句子)——指名读——女生齐。
6、这真是片美丽而神奇的草地,让我们连起来把这段读读吧!——全班齐读7、孩子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8、于是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进行了仔细观察寻找答案,我找到了吗?三、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1、自由的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知道的划下来。
指名说——出示句子——学生说到那个词,就学习那个词语——指名读(认识花形)——齐读——做相应的动作。
2、出示“合拢”、“攥成拳头”图,观察有什么区别?3、蒲公英慢慢合拢,越包越紧就攥成了拳头,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学生带教师准备的手套——教师示范——生自由练习——小组赛读4、CAI(蒲公英图)拓展: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蒲公英的开放是和温度的变化有关的。
他通常是上午8点左右逐渐展开花瓣,到了中午温度最高时花瓣完全张开(贴字、图)下午4点左右,温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拢(贴字、图),深夜温度更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紧攥成了拳头,所以我在很早的时候看到草地是(贴字、图)绿色的。
5、清晨太阳升起来了,蒲公英又会怎么样?CAI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6、孩子们,为了让你们看得更清楚,老师还专门录制了蒲公英开放的过程咱们一起看看吧!CAI花儿开放——教师引背7、现在我们知道了草地变化的原因吗?指名说8、让我们再次来观看它的变化过程吧!CAI(动画)欣赏9、孩子们你们喜欢这神奇的蒲公英吗?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吧!齐读第四自然段10、为什么说蒲公英是我的好朋友?再次齐读四、小结1、孩子们课文学完了,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说说?教师相机板书2、CAI含羞草(拓展)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的现象,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留心观察才能发现!五、指导书写1、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生字宝宝,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2、出示生字,您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3、出示“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请大家仔细观察,怎么写才能在田字格里把这个字写得好看?4、教师示范,边写边口述。
5、学生书空,描红(强调三个一)附:板书2、金色的草地很早攥成全头绿色蒲公英中午张开金色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傍晚合拢绿色教学目标1.学会“色、草、片、变、发、并、而、怎”8个生字,会认“英、钓、注、意、观、察、便、张”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发现与第三自然段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一、激情导入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发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
CAI,瞧!只有当许许多多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这片草地才会变成金色的。
你们想看金色的草地吗?老师现在就要考考你们CAI词,如果你们能把这些词读准了,读对了,金色的草地就会出现了。
指名读——齐读——CAI(金色的草地)2、看,这片草地不仅美丽,而且还特别有趣。
想知道在这片草地上发生了什么有区别的事情吗?这节课我们就接着学习第十七课《金色的草地》。
二、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1、自由度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就把它划下来。
2、学生交流,逐句出示早、中、晚的句子,相机板书——指名读句子(这次只要求读流利正确)。
3、这片草地还真有意思,咱们把这三句连起来读一读吧!指名读——师范——再指名——评——男生齐4、让我们来看看吧!CAI(动画)5、孩子们,咱们读了句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CAI(句子)——指名读——女生齐。
6、这真是片美丽而神奇的草地,让我们连起来把这段读读吧!——全班齐读7、孩子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8、于是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进行了仔细观察寻找答案,我找到了吗?三、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1、自由的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知道的划下来。
指名说——出示句子——学生说到那个词,就学习那个词语——指名读(认识花形)——齐读——做相应的动作。
2、出示“合拢”、“攥成拳头”图,观察有什么区别?3、蒲公英慢慢合拢,越包越紧就攥成了拳头,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学生带教师准备的手套——教师示范——生自由练习——小组赛读4、CAI(蒲公英图)拓展: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蒲公英的开放是和温度的变化有关的。
他通常是上午8点左右逐渐展开花瓣,到了中午温度最高时花瓣完全张开(贴字、图)下午4点左右,温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拢(贴字、图),深夜温度更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紧攥成了拳头,所以我在很早的时候看到草地是(贴字、图)绿色的。
5、清晨太阳升起来了,蒲公英又会怎么样?CAI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6、孩子们,为了让你们看得更清楚,老师还专门录制了蒲公英开放的过程咱们一起看看吧!CAI花儿开放——教师引背7、现在我们知道了草地变化的原因吗?指名说8、让我们再次来观看它的变化过程吧!CAI(动画)欣赏9、孩子们你们喜欢这神奇的蒲公英吗?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吧!齐读第四自然段10、为什么说蒲公英是我的好朋友?再次齐读四、小结1、孩子们课文学完了,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说说?教师相机板书2、CAI含羞草(拓展)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的现象,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留心观察才能发现!五、指导书写1、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生字宝宝,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2、出示生字,您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3、出示“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请大家仔细观察,怎么写才能在田字格里把这个字写得好看?4、教师示范,边写边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