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哲学第一、二课检测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 1. 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蕴含的哲理是 A.
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世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 A.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自生的 D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3•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

这告诉我们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4.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 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 就是

6•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 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A.
产生于寓言故事 B •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7. 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 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
示是C A.
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B.哲学从生活中来 C.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D. 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A.
辩证法不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 B •哲学总是自觉不自觉地
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 和生活
C.辩证法知识是不需要学习的
D
•哲学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9•纽约 市立大学的校长马修戈德斯坦在大学本科时读的是数学与统计学。

但他对《纽约时 报》记者 说:“如果我重读本科的话,我会选择哲学专业。

因为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核心。

”对“哲学
是一切学科的核心”理解正确的是 A.
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知识的总和
B •哲学是一切学科存
美好生活的向导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 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 .②④
这一论断主要说
在和发展的源泉
D .哲学能够取代具体科学知C.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学问

10•“几十年来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
点与“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项一致的是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的功能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C.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哲学由于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A.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D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3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
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这说明
A.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 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和二者有没有统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4. 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 存在决定思维
B. 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思维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5. 在实际生活中,古今中外,人们都会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计划与实际的关系。

这说明
A.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 下列说法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④物是观念的集合[来源:学科网ZXX”
A.③④
B.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7.恩格斯说:“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
A. 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问题
C.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 人们能不能改造世界的问题
8. 休谟认为: “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此观点( )
①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②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否认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④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9.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元论和二元论
10.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是因为
①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③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哲学的一切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唯物主义是哲学上的基本派别之一,其根本观点是认为
A.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
B.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 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
12. 一次,范缜与和尚辩论,和尚们认为,人的肉体死了,灵魂不死,来世还可以再投胎做人;范缜则认为,人有了身体才能够有精神,身体死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根本没有什么来生。

他们的辩论体现了
A. 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对立
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13.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 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

天之象, 地之形,皆其范围也。

”下列与王夫之的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凡有皆象也, 凡象皆气也
B .攻其一点, 不及其余
C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4. 孔子提出“畏天命”的观点,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下列与这句话所蕴涵的根本观
点不一致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存在即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15•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
“理”
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
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16. 2015年6月,中高考前夕,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

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以看作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

从世界观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17.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我国春秋时代的《管子》一书中也有“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说法,这两种观点
①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成世界的本原
②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③都是完全正确的
④都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8. 对右边图漫画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评价正确的是
A.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值得肯定
B. 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C. 根本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是一种夸大人的主观精神的唯心主义观点
19.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
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
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

上述观点
A. 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 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 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20. 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 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21. 服用中药讲究“忌口”。

所谓“忌口”,是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忌口是中医治病的
一个特点,如热性疾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凡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瘤者,忌食竹笋、豆芽、丝瓜、韭菜、茄子、虾、蟹、螺、蚌
等食品。

对中药“忌口”的正确认识是()
①这是封建迷信思想, 毫无科学依据②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思想及其诊疗
③中医药方法是我国的国粹, 是中华文化的精华④是古人实践经验的总结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B
2.A
3.B
4.C
5.C
6.D
7.C
8.B
9.C 10.D
第二课
1.D
2.C
3.B
4.A
5.B
6.A
7.C
8.D
9.A 10.A
11. A 1 2. A 13. A 1 4.A 1 5. C 16.B 17.D 18.D 19. C 20. C 21.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