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翻译--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供”。 乏困:缺少的(东
西)。形→名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 主人。现泛指主人。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 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 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 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
2、秦晋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

1.以其无礼于晋 (晋文公逃亡时郑 国没有以应有的礼

遇接待他)
2.郑贰于楚 (郑从属于晋的同
时又从属于楚)
秦 1.秦晋的友好关系 (秦晋之好)
国 2.扩张争霸的野心


函陵
郑 氾南
3、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 情况下“出场”的?
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 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 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 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 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 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 扎在汜南。
烛之武、佚之狐:“之”为介 于姓、名之间的语气助词。烛 之武、佚之狐,都是郑国大夫。
若:如果。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
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师:军队。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文言文该学些什么?
1、认准字形字音字义。(自己利用工具书和注 释完成) 2、理解词语和句式:
(1)掌握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常见的虚词(高中三年要掌握32个 常见的虚词)。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4)能够学会断句。
3、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 译成现代汉语。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同床 异梦的矛盾,抓住秦伯担忧 “帮晋灭郑后反而惹火烧身” 之心理,步步深人,层层逼 紧,透辟分析晋侯出征目的 在于扩张领土,本性贪而负 义,且欲壑难填。使秦君顿 感危机所在。于是,烛之武 “一心为秦”地挑拨离间了 “秦晋之好”。
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 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 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 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
说:同“悦”,高兴。
盟:结盟。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戍:守卫。
乃:于是,就。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 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 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 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 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 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 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 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 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 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 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反问,语调略高。 较轻,有力而肯定 拉长音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替君秦亦着无想,所害。且君
引史为例, 态度诚恳,中速读。
以利相诱.
尝挑为拨晋秦君晋.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要有愤激之感,速度较前要快。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反问语气
推语测速未承来前 ,
么害处。
君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 晋君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渡河。设版,指筑墙。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 君焦、瑕,朝济而夕设 版焉,君之所知也。
之:主谓之间。也,表判断。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 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 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1、郑既知亡 对秦
退出(示弱)
2、亡郑 (表面)
对秦 亡郑: 无利有小害 邻厚君薄 (离间)
层 层 深
3、舍郑 4-5、亡郑
对秦 对秦
存郑: 有益无害
助晋:
无害,有小利 入
(利诱)

有大害

(深层)
西封阙秦 (瓦解)

——分析利弊,利用矛盾,转移矛盾。逼
春秋无义战! 利益至上。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君 之所知也”
——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在 经过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 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 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 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 系。
⑤“夫晋,何厌之有?”至“唯君 图之。”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从历史
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 得无厌,说到晋国亡郑之后必然进 犯秦国,对秦有大害。让秦国意识 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且留兵 助守。
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 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迂回战术——不暴露游说目的
烛之武闭口不谈郑国 的利益得失,言谈中似乎 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 先讲明秦晋围郑,即使攻 下郑国,秦国亦无大裨益; 存郑对秦倒有好处,晓之 以害,动之以利,使秦伯 觉得枉费心机。
18
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yǔ ,不知zhì;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以:因为。
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
晋侯、秦伯:晋 文公、秦穆公。
(1)晋侯、秦伯 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于楚也。晋军(于)函 陵,秦军(于)汜南。
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 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
军:驻扎。 名词→动词
整体感知
分析故事情节
事 件 郑危
亡郑大害秦 晋攻
舍郑小利秦 亡郑小害秦
说秦王 秦退
夜缒而出 烛辞
晋退
郑伯请人 郑伯自责
佚之狐举荐
情节发展
《烛之武退秦师》连环画

公元前630年




郑 新郑

问题探究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主要人物:烛之武 主要事件:退秦师
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fÚ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yuè ,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páng孙、杨孙戍之,乃还。
• (4)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fÚ人之
6、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
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 进逼,层层深入。可分五层: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
——阐明利害,动摇秦君,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 利,对秦无利有小害。因为秦、晋目前尚是盟国, 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 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 这一事实。这样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 晋联盟的基础。
子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
敝:损害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因:依靠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 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 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与:结交, 亲附
易:交换
知:同“智”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去:离开。
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 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 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 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 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 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劝君秦图谨之慎.。”
反问语气
语气平缓,诚恳
总结: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
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 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
——替秦着想,以利相诱,说明舍郑对秦 无害有小利。如果说第三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 的话,这一层则是引诱秦伯了。假如烛之武继续 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 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 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郑,秦王当然要权衡利弊 了。
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矛盾,打动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到 这一点的?
夜,缒而出,欲见扬秦先伯抑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以退为进.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心平气和,平缓。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诚恳,反问语气。
阐明利害委,婉,平缓。
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动君摇之秦薄君也. 。若舍郑以
之:代词,他。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 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
撤军。”郑伯同意了。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 什么了。已,同“矣”
子:古代对 人的尊称。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 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 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 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
何厌之有: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厌”,满 足。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 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君图之。
既东封郑:已经在东 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 边界。东:向东。封: 疆界,使……成为疆 界。
肆:延伸, 扩张。
唯:句首语气词,表 示希望。图:考虑。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
亦有不利焉!”许之。
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 过,过错。也,判断句的标志。
然:然而。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 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 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缒:用绳子 拴着从城墙 上往下吊。
4、能从文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和文学常识。
5、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 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
6、能吸收其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其写法, 并从中得到启发,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 生活中。
烛之武退秦师
【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
•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án南。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自责 (情)
晓义 (理)
烛之武一开始为什么没有答应?
关于烛之武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 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 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 《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 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 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以:相当于“而”。 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
焉:哪里,怎么。 以:相当于“而”, 连词,表目的, “来”。陪:增加。
行李:出使的人,使 者。现指外出的人携 带的随身物品。之: 主谓之间。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 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 无所害。
•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 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wéi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 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 (3)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
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想一想
? ……
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 未见其人
先知其才
4、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 是烛之武深明大义,爱国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 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 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 说退秦师的成功。
亡:使…灭 亡。 使动用 法。
夜:名词作状语。当夜。
(3)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 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之)烦执事。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 的敬称.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
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 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 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 事)烦劳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