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定义: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旅游资源的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景观—如壶口瀑布,生物景观—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景观—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的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华山:暖温带,花岗岩地貌;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4)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旅游资源的分布:
⑴影响因素:
①自然地理因素
a、依托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断层湖—高原构造带上: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塔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洱海等;峡谷—深大断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b、依托气候条件形成的旅游资源(“白色旅游”:以冰雪运动为主的冬季度假型旅游)——明显的地带性
c、海景旅游资源(“三S”旅游)
②人文地理因素
a、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都、古城);
b、人类重大行为所留下的地理“痕迹”(万里长城);
c、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庐山、岳阳楼)。
③社会认知因素:影响分布地点、密度(休闲度假村、农家乐)
⑵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分布广泛,集中东南部,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与
交通状况密切相关。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景观欣赏的方法1.选择观赏位置
3.抓住景观特色
①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
②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验景观的意境
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A .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B .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②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③一方山水一方情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 5.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
①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②发挥想象——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③移情与景,情景交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④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二、中国名景欣赏 1、中国的名山
⑴五岳: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
⑵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峨眉山: ⑶四大道教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 ⑷其他名山:黄山、庐山、武夷山
黄山:
①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②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③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
2、中国的溶洞
(1)喀斯特地貌
①形成的自然条件: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分布;气候湿润(或降水量丰富)
②主要景观:地面奇峰和地下溶洞(流水侵蚀作用)
(2)中国溶洞
①形成: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裂隙侵蚀.溶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②分布特点:分布广,南北均有,但集中在南方,尤其是两广丘陵.云贵高原
③溶洞景观特色:有多种多样的堆积形态.常见的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流水沉积作用)
3、中国的石窟
(1
)石窟是一种就着山崖开凿的佛教寺庙建筑,体现佛教艺术.
4、中国的世界遗产
(1)我国主要世界遗产的分布
世界自然遗产(7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云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中国南方喀斯特――重庆武隆、云南路林、贵州荔波;三清山――江西
世界文化遗产(27处):长城(八达岭)――北京;长城(山海关)――河北;长城(嘉峪关)――甘肃;明清故宫——北京;明清故宫——沈阳;莫高窟――甘肃;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北京;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曲阜孔林、孔府、孔庙――山东;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布达拉宫历史区――西藏;丽江古城――云南;平遥古城――山西;苏州古典园林――江苏;大足石刻――重庆;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龙门石窟――山西;
明清皇家寝陵(明十三陵、明孝陵)北京;明清皇家寝陵(明显陵)――湖北;明清皇家寝陵(清东陵、清西陵)――河北;明清皇家寝陵(盛京三陵)――辽宁;云冈石窟――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