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雨后的操场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此句没有使用修辞,却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势之急、雨量之大。
B.“我们是一群有志的中国少年”,此句中的“是”是判断动词。
C.“学习的过程本应是自主、愉悦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必要有思想包袱”,句中的“包袱”可以理解为“某种负担”。
D.词语的构成是有趣且耐人寻味的,比如“姹紫嫣红”是属同义词连用,而“阴晴圆缺”则是由两组反义词构成。
2 . 下列各项中只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A.蜿蜒阡陌练习薄白洋淀
B.拂晓箱箧匮退不可明状
C.竹蒿泅水肃穆张皇失措
D.纳粹杀戳逃蹿眼花潦乱
3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养精蓄锐
B.剽(biāo)悍良莠(yǒu)莫衷一是冲耳不闻
C.憎(zēng)恶缄(jiān)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
D.戏谑(xuè)着(zháo)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冬日的暖阳》,完成后面小题
冬日暖阳
①冬日和夏日的太阳,好像不是一个样子:夏日的太阳蛋黄似的,一出生就晃悠悠的冒着腾腾的热气,灼而烈焰,刺眼;而冬日的太阳呢,虽说红形形圆溜溜的,却如温吞水一样的惺忪、隽永和温情。
②冬日的太阳挂在云上,温暖明媚中略显绵长,如慰藉万物的温床;柔美的阳光透过树枝洒落下来,似有一双
双无形而神奇的手,淡泊从容地抚摸着村庄,抚摩着街坊,抚慰着懒洋洋的人世间。
悠远的景色在光影中弥漫,幻化成一幅蕴含静美的画卷。
③在乡村,它喜欢藏娇在清寒的草垛中。
阳光下,一堆堆,一坨坨,一座连着一座,积叠在地头、路边、院旁、河口的草垛,像散在村庄的一枚枚丰收的蚕茧,又像落在故乡大地上蓬勃的云朵。
披上了阳光外衣的草垛,是乡村一位位迎来送往的使者,光溜溜的,朴实而静默。
④大人出外打工,孩子们就像这些留守的草垛。
阳光铺在草垛上,草垛便灿灿地闪着金黄色的光芒,温婉地散出热乎乎的味道,女孩子喜欢文静地依靠着草垛,在阳光下读书或踢踢毽子;调皮的男生们呢?多半是围在草垛,挤啊挤,时不时挤到乱蓬蓬的草堆里面去,嬉笑着在那里捉速藏。
玩累了,直接懒懒的躺在向阳的草垛上,周身散发着阳光的香气,全然不顾那些草尖麦芒,把脖于刺得生疼。
⑤“鸡蛋!”“一窝鸡蛋!”
⑥“我家的!”“是我家的!”孩子们蓦然鱼跃而起,争吵着,抢夺着,垛晃草飞,热气腾腾。
冬日暖阳,给孩子们的童年时光带来诗意。
⑦城里的冬日阳光,似乎喜欢贴在朝阳的墙角上,老人背靠墙壁坐着,他们可以很慵懒地眯着双眼,把生活的节奏放得很慢;也可以在这里捧茶品茗,慢慢地梳理自己的故事;还可以一边尽情享受那阳光的温暖,一边相互侃侃生活的琐事。
闲适安乐的生活,羡煞年轻人,阳光美妙,好像只有这个时候,他们的记忆才会非常好,津津有味地叙述着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细枝末节。
冬日暖阳给老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
⑧难得今天温暖的阳光,给动物们也创造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
穿着花衣案的小狗也来凑热闹,依着温暖的墙角,用后背在砖块上蹭痒,时不时地咀嚼着,一定是在朵颐着阳光的味道吧。
一只老狗,在它的旁边打瞌睡,偶尔望着自己的孩子,眼里露出母爱的慈祥。
⑨寒风不分城乡,一样地摇晃着树的影子,几片未凋落的叶子,有了冬日暖阳的呵护,倔强地蜷缩在枝梢上,一如屡受打击的人,仍有继续战斗的豪情。
⑩“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缤纷的冬日,靓装着“冬日暖阳—一爱心帮扶”的条幅,挂在了敬老院、校园,显得格外醒目。
留守的老人小孩们手捧着情深深、缓烘烘的礼物,热泪盈眶,欢呼雀跃。
流淌的暖阳,闪烁着爱心的色彩,给孤独者带来心灵的慰藉,尝到被关心的温暖。
同在一片蓝天下,暖暖的天地也属于他们,那样美好,那般温馨,那么幸福。
⑪生活需要阳光,更需要阳光所带来的温暖。
阳光有七彩,温馨地散发出美好的光环,这是爱的色彩,把世界装点得绚丽斑斓。
⑫冬日暖阳,让世间很暖。
4 . 文章围绕“冬日暖阳”描绘了三幅人们生活的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5 . 文章写的是冬日暖阳,而第①段中又写了夏日的太阳,为什么?
6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面线的句子。
7 .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冬日暖阳,让世间很暖”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
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偷呗。
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
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
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
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
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
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8 . 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简要概括,分条列举。
9 . 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10 .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末画线句的作用。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三、句子默写
11 .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古典诗歌中诗人常用“月”来表达缠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例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对于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3)《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赵准,藁①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
年二十余,始读书。
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②。
日不足,竟夜读忘寝。
举顺天乡试,为学官。
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
矩矱③严,诸生步立皆有则。
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
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
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
”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明]朱国桢《藩国名臣》)
(注释)①藁gǎo②埒liè:等同。
③矱yuē:尺度。
12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日记数千言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_______
(3)卒获有所闻_______
(4)俟其欣悦________
13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为讲说甚详恳/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
C.以身先之/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D.门人弟子填其室/问其姓氏(《湖心亭看雪》)
14 . 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5 . 翻译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16 . 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学生,赵准“为讲说甚详恳”,“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以身先之”。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南湖早春①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17 .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呈现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阳光返照早春的鄱阳湖岸。
B.颔联描绘了一幅杏花漫野、湖水阔远、水苹茂盛的美丽图景。
C.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出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
D.尾联间接抒情,点明诗人心情消沉郁闷的根本原因是衰老多病。
18 .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B.前三联都是写景,先动后静,动静相生,使全诗视觉与听觉。
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C.诗歌着重选取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意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
D.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用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湖早春美景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悲哀。
六、名著阅读
19 . 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后,回答下面问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篇。
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中为《》,1927年编集成书。
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我们忘不了表面严厉却很质朴和蔼的少儿时的老师;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2)作者讨厌猫的原因有哪些?
(3)我讨厌长妈妈的原因?
七、作文
20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丰富的含义。
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桥,如通道上有石桥、天桥、铁路桥;公园里有廊桥、花桥、九曲桥;人际间有缔结美好情缘的“心桥”“鹊桥”;……这一座座的桥是一道道的风景,或许拥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或许演绎着感人月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面对它们,你会想到什么呢?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题目中要包含词语“桥”。
(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作文
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