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钻具组合三维力学特性分析及应用

合集下载

空气螺杆钻具研制、特性分析及现场实验和应用

空气螺杆钻具研制、特性分析及现场实验和应用

空气螺杆钻具研制、特性分析及现场实验与应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钻井所北京石油机械厂作为新型的钻井技术,以空气钻井为代表的气体钻井和欠平衡钻井在国外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取得普遍应用,在国内也正呈快速进展趋势。

空气螺杆钻具是应用这种新型钻井技术钻定向井及其他特殊工艺井所必需的工具。

一、概述近些年来,气体钻井和欠平衡钻井在国外取得了比较普遍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益和重大经济效益。

例如,在知足相应的前提下,气体钻井如空气钻井、天然气钻井、氮气钻井、尾气钻井等,可成倍提高机械钻速,明显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本钱;欠平衡钻井,则可对储层进行有效保护,有利于提高钻遇率和开发率。

为推行和扩大空气钻井的应用规模,美国能源部曾规定2004年的空气钻井口数不低于本土总钻井口数的30%。

近些年来,我国也开始关注、尝试应用空气钻井技术,在必然规模上采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随着对这些技术在直井上应用经验的慢慢积累和日渐成熟,在定向井及其他特殊工艺井上应用这些技术,已成为必然的进展趋势,这将在专门大程度上扩展气体钻井与欠平衡钻井的应用领域。

空气螺杆钻具(或称气体螺杆钻具)是用气体钻井或欠平衡钻井技术钻定向井及各类特殊工艺井的必需工具。

但在2001年末以前,此类新型螺杆钻具产品在国内仍为空白。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井公司在伊朗承担的空气钻井项目,急需φ244(9-5/8")的空气螺杆钻具,经与外商询价,每台价钱在13万美元以上,无法经受,大量量的购买更无从谈起。

为了解决生产急需和节约外汇,集团公司科技进展部考虑利用国内技术力量解决伊朗项目的现场急需,并为国内欠平衡钻井与空气钻井提供工具,决定成立“伊朗欠平衡钻井空气螺杆钻具研制”课题组,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钻井所和北京石油机械厂承担,并录用苏义脑为课题组长,组织攻关。

在2001年5月~2002年11月这一年半时刻中,课题组克服了重重难关,终于完成了K7LZ120和K7LZ244两种系列的空气螺杆钻具样机的设计、制造、室内实验台架设计和空气钻井的有关理论研究工作,并于2002年7月进行了K7LZ120样机的地面实钻实验和2002年8月在长庆苏35-18井的下井实验,均取得成功。

中短半径水平井螺杆钻具力学性能分析

中短半径水平井螺杆钻具力学性能分析

中短半径水平井螺杆钻具力学性能分析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和老油区作业频繁使油水井井况日趋恶化,加上油藏的非均质性,严重影响油田采收率的提高。

采用中短半径水平井技术,不但可以节约钻井成本,而且还可以增大油层裸露面积,从而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特别在我国,随着东部诸多主力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期,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老井枯竭停产,采用中短半径侧钻水平井技术对于“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石油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弹性稳定理论研究弯外壳螺杆钻具在弯曲井眼内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着重推导了同一跨内有两种不同刚度的梁柱在不同外载作用下端部转角的计算模型,用于解决下部钻具组合中所存在的变刚度力学问题。

论文中计算了φ120mm和φ165mm弯外壳螺杆钻具在不同结构参数(弯角的大小和位置、下稳定器的位置和直径、上稳定器位置和直径等)、井眼几何参数(钻头处井斜角、井眼曲率等)和钻井工艺参数(钻压)下的钻头侧向力,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曲率法对弯外壳螺杆钻具的造斜率进行了预测。

本文还研究了弯外壳螺杆钻具在φ139.7mm和φ177.8mm套管内下入的可行性;在进行下部钻具组合受力分析和钻头-地层岩石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井眼轨迹预测模型,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弯外壳螺杆钻具的钻头侧向力和极限曲率与弯外壳螺杆钻具的结构弯角、稳定器的位置及稳定器的间隙(或垫块高度)、钻压、井底井斜角等参数密切相关。

结构弯角越大、垫块高度越高,钻头侧向力越大,相应的极限曲率也大;钻压和井斜角对中短半径水平井井眼内使用的小尺寸螺杆钻具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太显著,只能起到微调的作用。

弯外壳螺杆钻具组合在套管内的通过度是不一样的,φ88.9mm的双弯螺杆在φ139.7mm的套管内能顺利下入,而φ120mm单弯螺杆(弯角3.5°)在φ177.8mm套管内下入较为困难,需要借助外力才能下入。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预测弯外壳螺杆钻具的造斜率,选择螺杆钻具的结构参数和制定合理的钻井参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螺杆钻具的力学分析法

螺杆钻具的力学分析法

螺杆钻具力学分析下部钻具组合力学分析是井眼轨道控制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成果使钻井工艺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建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的科学。

其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Lubinski经典数学微分方程法,lem的有限元法,B.H.Walker的能量法,白家社的“纵横弯曲法”[8]。

3.2.1 纵横弯曲法概述纵横弯曲法是把一个带有多稳定器的下部钻具组合看成为一个受有纵横弯曲载荷的连续梁,然后利用梁柱的弹性稳定理论导出相应的三弯矩方程组,以求解BHA的受力与变形。

在纵横弯曲法中,首先是把BHA从支座处(稳定器和上切点等)断开,把连续梁化为若干个受纵横弯曲载荷的支梁柱,用弹性稳定理论求出每跨间支梁柱的端部转角值,利用在支座处转角相等的连续条件和上切点处的边界条件列写三弯矩方程组。

三弯矩方程组是一系列以支座内弯矩和最上一跨长度(表征上切点位置)为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对其进行求解即可得到BHA 的受力和变形。

假设其遵循的条件:(1)弯接头以下的动力钻具组合简化为等效钻挺(均匀、连续的等圆环截面梁柱);(2)钻头底面中心位于井眼中心线上,钻头和地层间无力偶作用;(3)钻压为常量,作用在钻头中心处的井眼轴线的切线方向;(4)井壁为刚性体,井眼尺寸不随时间变化;(5)稳定器(偏心垫块)与井壁的接触为点接触;(6)上切点以上钻柱一般因自重而躺在下井壁上;(7)钻具组合在变形前后,其弯接头弯角顶点处的两条切线保持不变;(8)不考虑转动和震动等动态因素的影响;3.2.2 弯矩等效处理首先对单弯螺杆钻具经行弯矩等效处理;由于螺杆钻具具有弯曲的结构,必须对其进行弯矩等效处理,即把存在一个弯角的曲梁柱,用一集中载荷作用在弯角处的直梁代替。

即用一当量横向集中载荷Qd作用在弯曲点处的直梁柱代替它初始弯曲对曲梁柱变形的影响。

Qd所产生的弯矩图应与轴向力p由于初始弯曲所产生的弯矩图相同,由弯矩相等:L cLcQpa d )(-=(3-11)公式中的个字母代表的意义如图所示:图3-3 螺杆钻具简化图(1)由此可解得: )(c L c paL Q d -= (3-12)把求出的当量横向集中载荷Qd 附加作用在直梁柱上(作用点在原来的弯点处,作用线位于弯角平面内且与直梁柱垂直),即可用直梁取代原来的曲粱进行变形分析。

高效导向螺杆钻具性能分析及其应用

高效导向螺杆钻具性能分析及其应用

高效导向螺杆钻具性能分析及其应用摘要:在井眼轨迹控制过程中,进行滑动导向与复合钻进时,利用常规导向螺杆会出现钻头加载困难以及形成螺旋井眼的问题,从而对井眼轨迹的控制效果产生影响。

为解决该问题,以前用过宽带的直棱和螺旋稳定器,本文特针对导向螺杆的结构做了改进与创新,准备在螺杆钻具驱动头位置设计带宽很窄螺旋稳定器。

本文就针对改进后的导向螺杆钻具进行讨论。

关键词:导向螺杆井眼轨迹控制钻具一、高效导向螺杆钻具由于利用常规螺杆会出现钻头加载困难、形成螺旋井眼等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结构创新,即在螺杆钻具驱动位置设计一种受螺杆钻具驱动旋转的窄带螺旋稳定器,其主要作用包括:首先,作为底部钻具组合的近钻头支点,从而有效的提高BHA的滑动导向能力;其次,近钻头近满眼设计可以修正井壁;最后,滑动导向钻进过程中,近钻头稳定器处于旋转状态,与常规的导向螺杆钻具相比,近钻头稳定器的滑动阻力更小,所以拖压问题即可得到彻底解决。

这种导向螺杆的结构变化使得钻井过程中BHA的力学特征发生了改变。

二、高效导向螺杆钻具的承载能力改变了高效导向螺杆钻具的结构,相应的就会改变钻进过程中螺杆钻具的受力特征。

传动轴是轴力与扭矩的核心承载部件,其有着十分复杂的受力特征,也是螺杆钻具中最薄弱的环节,所以要对其强度特征做全面分析,并提出结构优化方案。

下面以172mm高效导向相钻具为例进行分析。

(二)传动轴的应力计算与分析通过ANSYS系统可以将传动轴受到外载与约束作用状态下的应力分布计算出来,从计算结果可知,最大应力值为434 MPa,发生在传动轴过渡截面处。

针对不同外径计算其最大应力值,从计算结果可以得知,如果材质的条件不变,传动轴的外径越大,则作业的安全系数越高,如果把传动轴的外径由提高5mm,可以提升16%的承载能力,所以传动轴外径的取值为85mm。

三、近钻头稳定器的结构设计与螺杆动力系统的优化(一)优化近钻头稳定器的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效导向螺杆钻具的应用效果由近钻头稳定器的结构来决定,因此近钻头稳定器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稳定器基于旋转状态的支点效应、稳定性以及尽量低的额外扭矩;其二,要将岩屑及时排导出去。

复合钻进方式在井斜控制中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复合钻进方式在井斜控制中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复合钻进方式在井斜控制中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自从旋转钻井发明以来,在易斜地层提高钻进速度的同时,如何更好的控制井斜,就成为所有钻井工作者一直在不断摸索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由于螺杆钻具+PDC钻头防斜打快技术(复合钻井技术),可以在低钻压下获得较高的机械钻速,在控制井斜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机械钻速。

同时,它比传统的防斜钻具组合具有更强的纠斜、防斜能力,因此已经在国内外广泛使用。

本文首先对螺杆钻具防斜打快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在常用的三种螺杆钻具组合形式。

采用微分方程法建立力学模型进行螺杆钻具的受力分析,用加权残值法进行数学求解,以钻头弯矩极小为目标用搜索法对切点长度搜索,最后以钻头弯矩最小值确定钻头增斜力的最优解,为定量分析螺杆钻具控制井斜的特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文以埃及第一深井BEA W-1X和大北油气田使用的螺杆钻具为例,进行了力学分析,指出了各种参数对于不同螺杆钻具组合的防斜、纠斜能力的影响。

通过分析表明,针对不同的螺杆钻具组合,稳定器的安放位置、稳定器尺寸、钻压、井斜角、单弯螺杆的弯角等都会对钻头侧向力产生影响。

通过总结,所有计算实验数据,对现场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螺杆钻具在油气钻井中的理论分析和应用选型

螺杆钻具在油气钻井中的理论分析和应用选型

螺杆钻具在油气钻井中的理论分析和应用选型油气钻井是油气勘探与油气开发的主要手段。

螺杆钻具可以说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井下动力钻具,特别是配合PDC钻头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油气钻井中,螺杆钻具主要用于钻特殊工艺井,如定向井、水平井、丛式井、大位移井、大斜度井和多分支井等以及直井防斜打直打快。

螺杆钻具配合PDC
钻头的复合钻井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机械钻速,还可以提高单只钻头的实际进尺,从而实现快速钻进和提高钻进效率。

本文研究了螺杆钻具打快防斜的机理,采用螺杆钻具配PDC钻头的钻井方式能够提高机械钻速,其主要的原理就是提高了钻头的机械能量,主要是转速。

采用单弯螺杆钻具与高效PDC钻头配合钻进,可以很好地控制井身轨迹,提高井身质量,有效地提高机械钻速,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斜打快效果。

螺杆钻具组合在使用过程之中,影响螺杆钻具防斜纠斜能力的因素,除了地质因素、不同的钻具组合形式外,同时还与螺杆钻具的结构弯角、螺杆钻具的长度、稳定器的安放位置、稳定器的尺寸大小、钻压的大小、转盘转速等因素有关。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了在四川、塔河、濮阳、陕北区块上的几口井在钻井过程中采用螺杆钻具加PDC钻头的复合钻进技术提高机械钻速和防斜打快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只要选择与地层相适应的螺杆钻具和PDC钻头,采用螺杆钻具加PDC钻头的复合钻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机械钻速,也能很好地实现防斜稳斜打直打快。

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对螺杆钻具如何进行合理选型,既要考虑螺杆钻具的自身结构和性能,又要考虑到螺杆钻具实际工作环境的多样性,为螺杆钻具研发生产和钻井现场在实际选型方面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高效导向螺杆钻具的研究与应用

高效导向螺杆钻具的研究与应用

高效导向螺杆钻具的研究与应用在井眼轨迹控制过程中,进行滑动导向与复合钻进时,利用常规导向螺杆会出现钻头加载困难以及形成螺旋井眼的问题,从而对井眼轨迹的控制效果产生影响。

为解决该问题,以前用过宽带的直棱和螺旋稳定器,本文特针对导向螺杆的结构做了改进与创新,准备在螺杆钻具驱动头位置设计带宽很窄螺旋稳定器。

本文就针对改进后的导向螺杆钻具进行讨论。

关键词:导向螺杆;井眼轨迹控制;钻具一、高效导向螺杆钻具由于利用常规螺杆会出现钻头加载困难、形成螺旋井眼等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结构创新,即在螺杆钻具驱动位置设计一种受螺杆钻具驱动旋转的窄带螺旋稳定器,其主要作用包括:首先,作为底部钻具组合的近钻头支点,从而有效的提高BHA的滑动导向能力;其次,近钻头近满眼设计可以修正井壁;最后,滑动导向钻进过程中,近钻头稳定器处于旋转状态,与常规的导向螺杆钻具相比,近钻头稳定器的滑动阻力更小,所以拖压问题即可得到彻底解决。

这种导向螺杆的结构变化使得钻井过程中BHA的力学特征发生了改变。

二、高效导向螺杆钻具的承载能力改变了高效导向螺杆钻具的结构,相应的就会改变钻进过程中螺杆钻具的受力特征。

传动轴是轴力与扭矩的核心承载部件,其有着十分复杂的受力特征,也是螺杆钻具中最薄弱的环节,所以要对其强度特征做全面分析,并提出结构优化方案。

下面以172mm高效导向相钻具为例进行分析。

(一)传动轴强度的计算模型下图1为172mm高效导向螺杆钻具的传动轴结构参数与边界条件:图中各段的长度分别如下:L0=500mm、L1=180 mm、L2=420 mm、L3=400 mm、L4=360 mm;传动轴的外径尺寸为80 mm。

可以通过ANSYS软件进行螺杆钻具几何模型的建立,并划分网格。

钻头左端固定,传动轴联轴器部分铰支,对Y方向的自由度加以约束。

以螺杆钻具轴向载荷传递特征为参照,将轴向均布载荷q加载于图中所示台阶面上,再以传动轴的工作原理为基础,分别将径向均布线载荷q1与q2施加于图中轴上对应的位置,传动轴右端施加扭矩。

S135钻杆接头螺纹三维参数化建模及力学特性分析

S135钻杆接头螺纹三维参数化建模及力学特性分析
第 44卷 第 2期 2024年 3月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Vol.44 No2 Mar.2024
赵宽,崔强,李金平,等.S135钻杆接头螺纹三维参数化建模及力学特性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4,44(2):391-399. ZHAOKuan,CUIQiang,LIJinping,etal.ThreedimensionalparametricmodelingandmechanicalcharacteristicanalysisofS135 drillpipejointthread[J].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2024,44(2):391-399.
自 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钻杆接头螺纹 进行了 大 量 的 研 究。 BAZALUK等 从 加 工 制 造 角 度对 钻 杆 结 构 进 行 了 分 析[7-9];CHENG等 建 立 了
铝合金钻 杆 和 钢 接 头 连 接 的 三 维 有 限 元 模 型,分 析了接头的抗 拉 强 度 和 抗 扭 强 度 [10];陈 波 等 通 过 改变 API螺纹台阶面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抗弯扭 钻杆接头,增强了 API螺纹的抗扭性能[11];祝效华 等对石油 钻 杆 的 失 效 形 式 进 行 了 大 量 研 究,设 计 了一种高 抗 扭 双 台 肩 钻 杆 接 头,得 出 了 井 眼 曲 率 对螺纹的应力结果影响显著[12-14]。涉及的主要分 析方法有解析法、试验法和有限元法等。其中,解 析法概念 清 晰,但 对 于 复 杂 的 螺 纹 结 构 往 往 需 要 基于大量的假设和简化,精确度受限[15-16];试验法 可以真实 地 评 估 接 头 螺 纹 性 能,但 受 监 测 技 术 的 限制,在局部的力学分布规律上存在一定的误差, 并且全尺 寸 试 样 试 验 与 小 尺 寸 试 样 试 验 相 比,费 用 昂 贵 [17-18];有 限 元 法 是 一 种 可 操 作 性 强 的 数 值 计算方法。 早 期,一 些 学 者 通 过 建 立 二 维 模 型 研 究 螺 纹 的 力 学 特 性 [19-20],但 二 维 模 型 因 简 化 了 螺 旋升角,无 法 研 究 弯 扭 复 合 载 荷 的 作 用。 由 于 螺 纹升角使 螺 纹 变 成 了 非 对 称 结 构,给 三 维 有 限 元 建模带来 了 诸 多 困 难;一 些 学 者 采 用 了 四 面 体 网 格建模 和 界 面 绑 定 的 方 法 对 三 维 建 模 进 行 了 简

螺杆钻具万向轴力学特性分析及寿命预测

螺杆钻具万向轴力学特性分析及寿命预测

螺杆钻具万向轴力学特性分析及寿命预测螺杆钻具是一种容积式井下动力钻具,由旁通阀、马达、万向轴及传动轴四大总成组成。

随着钻井速度的提高和特殊工艺井的开发,螺杆钻具运动形式和受力越来越复杂。

万向轴作为螺杆钻具的中间传动部件,其失效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以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管具公司7LZ172×7螺杆钻具为分析对象,针对万向轴的力学特性及寿命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Pro/E软件建立螺杆钻具三维模型,完成螺杆钻具整体力学分析,得到万向轴轴向力计算公式及外载示意简图:(2)在万向轴受力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瓣型万向轴在钻进工况时承受压扭组合载荷及起下钻工况时承受拉伸载荷的瓣齿接触强度理论分析方法,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万向轴在两种工况下的瓣齿接触强度进行校核;(3)通过对国内的其它
领域疲劳寿命预测评估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合万向轴的失效形式和受力,确定了瓣齿万向轴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名义应力法;(4)利用ADAMS软件对螺杆钻具万向轴运动进行模拟,得到万向轴瓣齿接触载荷—时间历程曲线。

借助雨流计数法对历程曲线进行载荷谱的编制,采用幂函数公式插值得到万向轴S-N曲线的双对数公式,然后结合疲劳损伤累计理论估算出万向轴的寿命,计算的结果与现场统计数据基本吻合,提出了一种预测万向轴寿命的方法。

底部钻具组合力学性能分析及优化

底部钻具组合力学性能分析及优化

底部钻具组合力学性能分析及优化
纪慧;李军;杨宏伟;柳贡慧;关立臣
【期刊名称】《石油机械》
【年(卷),期】2024(52)6
【摘要】深井段复杂地层倾角大,井斜控制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安全钻进。

为准确控制井眼轨迹,提高钻具的造斜能力,采用纵横弯曲梁法建立力学计算模型,分析井眼曲率、地层倾角、各跨长度和外径、柔性短节、稳定器外径、翼肋推力、钻压和井斜角等因素对多种底部钻具组合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底部钻具组合。

研究结果表明:弯螺杆相比于直螺杆有更好的防斜纠斜能力,更适合在深部造斜力强的地层使用;当方位角在25°与205°时地层侧向力最小;定向井段井眼曲率对2种螺杆钻具组合的导向力影响最大,井斜角次之,钻压影响较小;翼肋推力对弯螺杆推靠式旋转导向钻具组合(RSBHA)的造斜力和造斜性能影响最为显著,钻压次之,井斜角的影响较小。

研究结果可为复杂地层井斜规律的研究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钻井工具的合理组合及优化对减少井斜问题、顺利完钻起着重要作用。

【总页数】9页(P20-28)
【作者】纪慧;李军;杨宏伟;柳贡慧;关立臣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北京工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921
【相关文献】
1.带旋转导向工具底部钻具组合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参数优化
2.底部钻具组合动力学特性模拟试验方法研究
3.底部钻具组合性能分析的传递矩阵方法
4.基于钻柱动力学的底部钻具组合疲劳寿命研究
5.旋转导向系统底部钻具组合力学计算新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短半径水平井螺杆钻具力学性能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短半径水平井螺杆钻具力学性能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短半径水平井螺杆钻具力学性能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油气田勘探与开发难度的增加,传统的直井钻探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

水平井作为一种新型的井型,具有井脚曲率小、掏深度大、油层暴露面积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与生产,成为了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水平井钻探中,螺杆钻具由于其稳定性好、增量旋转应力小等特点,已成为水平井钻探中主要的钻具类型之一。

然而,由于水平井井身角度大,密封性要求高,使得钻井参数设计和技术要求变得更加严格。

同时,由于钻铤在钻眼中摩擦磨损情况较为严重,导致螺杆钻具在水平井钻探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振动、粘滞等问题,严重影响钻探效率和钻具寿命。

因此,深入研究螺杆钻具在水平井钻探中的力学性能,对提高水平井钻探效率和降低钻具磨损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中短半径水平井螺杆钻具在钻探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包括钻铤与井眼之间的摩擦、振动、粘滞等现象,进而探讨影响钻具寿命和钻探单位成本的关键因素。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建立中短半径水平井螺杆钻具的力学模型,分析钻铤与井眼之间的摩擦、振动、粘滞等现象,并研究其对钻具寿命的影响。

2.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钻井参数(如钻头转速、钻铤扭矩等)对钻具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钻掘参数设计,提高钻掘效率。

3. 通过实验验证和仿真分析,探讨钻铤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对钻具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本研究采取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钻具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钻铤与井眼之间的摩擦、振动、粘滞等问题,探究优化钻掘参数设计和材料选择对钻具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和数值仿真进行结果的验证。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中短半径水平井螺杆钻具力学性能,探究影响钻具寿命和钻探单位成本的关键因素,预期研究成果如下:1. 建立中短半径水平井螺杆钻具的力学模型,分析钻铤与井眼之间的摩擦、振动、粘滞等现象,并研究其对钻具寿命的影响。

煤矿工程孔中螺杆钻具组合力学特性分析及应用

煤矿工程孔中螺杆钻具组合力学特性分析及应用

煤矿工程孔中螺杆钻具组合力学特性分析及应用用螺杆钻具组合实施煤矿工程孔定向钻进时,钻头侧向力是其主要力学特性。

本论文在力学基本方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螺杆钻具组合的的受力状态,建立了适用于上弯式螺杆钻具组合和下弯式螺杆钻具组合的二维以及三维小挠度静力学
分析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并用加权残值法进行求解。

运用MATLAB语言进行编程计算,对影响侧向力的主要参数如钻压、钻孔曲率、顶角、弯接头角度、装置角、弯接头与钻头之间距离、螺杆钻具等效抗弯刚度以及弯点以上钻具抗弯刚度等作出了定量分析:对比分析了上弯式和下弯式螺杆钻具组合的造斜能力。

结合煤矿工程孔工程实际,把分析结论应用于指导工程孔定向钻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测数据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本论文分析所得的螺杆钻具组合的主要力学特性结果,对煤矿工程孔定向钻进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复合钻具组合力学分析

复合钻具组合力学分析

3复合钻具组合3.1复合钻具组合简介复合钻进技术,即螺杆+PDC钻头或牙轮钻头钻井技术,但是一般应用螺杆+PDC钻头,目前在油田被广泛使用。

其原因包括:一是高效PDC钻头对付某些地层的优势明显大于牙轮钻头;二是近年来螺杆钻具的质量不断提高,寿命大大加长,所以和PDC钻头匹配,可充分发挥PDC钻头的效能;三是在深井、小井眼中常规钻井的动力损耗很大,并且容易出现套管磨损及钻杆疲劳破坏,而复合钻进技术是利用井底马达直接驱动钻头,动力损耗很小,改善了钻具在井下的工况,从而提高了钻井的安全性。

螺杆钻进的同时,启动转盘有以下目的:防止钻具被卡,减少钻具“偷压”直井中防止井斜,维持钻头沿垂直力方向钻进,在定向井中的稳斜段维持钻头沿原井斜和方位钻进(使用弯螺杆);协助螺杆辅助钻进。

3.2纵横弯曲法对弯接头-螺杆钻具组合受力变形分析的理论扩展与钻具钻井底部钻具组合不同,使用弯接头-井下动力钻具组合钻进时,由于存在工具面和装置角(又称工具面角)Ω,当Ω0时,即使钻具组合位于一维井身或二维井身内,问题的性质也是三维的。

也就是说,此时不仅存在钻具组合因弹性变形而造成的钻头造斜力,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钻头变方位力。

再加上造斜段的井斜角一般较小,于是更易造成方位漂移。

所以,从理论上定量分析这种造斜力和变方位力,从而悬着、控制井斜变化率和方位变化率,对于定向钻井尤其是从式钻井是非常重要的。

但要用纵横弯曲法求解弯接头-螺杆钻具组合的受力和变形,还必须进行理论上的扩展。

1.问题的性质及处理方法在对弯接头-螺杆钻具组合进行受力与变形的分析计算时,由于其结构上的特点,将和对钻盘所用的井底钻具组合存在以下主要区别:(1)钻盘所用的井底钻具组合,自钻头到第一个稳定器间的部分(第一跨)一般是由同种规格的钻铤所组成(不计钻头和钻铤的配合接头),并且沿轴向具有相同的抗弯刚度;而井下动力钻具却因自身的结构(如对螺杆钻具,自下而上由传动轴总成、万向轴、单螺杆马达总成和旁通阀组成),其抗弯刚度沿轴向是变化的,因此直接采用纵横弯曲法存在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 ″+ ( l) u ″- u ′- p q q q i i- z i i z i i x i =0 ( ) 2 Q 平面内 v ″ ″+ ( P* - l) v ″- v ′=0 q q z z
式中 : u 为 P 平面 方 向 变 形 ; v 为Q 平面方向变 形。 连续 条件 以 及约 束 方程 2 . 3 边界 、 ( ) 钻头处 1 ) ) u 0 =0, v 0 =0 1( 1( ) ) u ″ 0 =0, v ″ 0 =0 1( 1( ) 弯接头处 2 ( ) u l = u 0 =x r c o s α 1( 1) 2( 1+ 1 1 ) v l = v 0 = r s i n α y 1( 1) 2( 1- 1 1 ) + u ′( l = u ′( 0 c o s γ ω 1 1) 2 ) - v ′( l = v ′( 0 s i n γ ω 1 1) 2 ) E1 I u ″( l =E2 I u ″( 0 1 1 1) 2 2 ) E1 I v ″( l =E2 I v ″( 0 1 1 1) 2 2 ( ) 切点处 3 u l =x r v l = y 2( 2) 2+ 2, 2( 2) 2
k 为孔段 全 曲 率 , θ 为钻孔空间斜平面R 与 孔斜平面 P 间的夹角 , ω 为表示装置角 , γ 为弯接
头弯角 。 2 . 2 微 分 控制 方程 ( ) 1 P 平面内
3 下弯式螺杆钻具组合受力和变形分析 由于下弯式螺 杆 钻 具 组 合 弯 角 , 在螺杆钻具 壳体的下部 , 因此 , 该组合受力和变形分析与上弯 式相类似 , 但又有区别 。 ( ) 当上切点在螺杆钻具长度范围内时 , 其分 1 析过程与上弯式 螺 杆 钻 具 组 合 一 样 , 只是所分析 的两跨在弯点处的连续条件中 E1 I E2 I 1= 2。 ( ) 当上切点在螺杆钻具长度范围外时 , 在螺 2 杆钻具与钻杆连 接 处 存 在 着 一 个 变 截 面 , 钻具组 合需要增加一跨考虑 。 与上弯式螺杆钻具组合受 力和分析相比 , 微分控制方程相同 , 加权残值法求 螺杆钻具的弯 解的思路也 相 同 。 只 是 在 钻 头 处 、 点处及上切点处 , 边界和连续条件可参照上弯式 螺杆钻具组合 , 在变截面处的应为 ) , ) u l = u 0 v l = v 0 2( 2) 3( 2( 2) 3( ) , ) u ′( l = u ′( 0 v ′( l = v ′( 0 2 2) 3 2 2) 3 ) E2 I u ″( l =E3 I u ″( 0 2 2 2) 3 3 ) E2 I v ″( l =E3 I v ″( 0 2 2 2) 3 3 ) , ) F l =F 0 F l =F 0 x 2( 2) x 3( 2( 2) 3( y y 4 螺杆钻具组合三维力学特性分析结果 根据上述微 分 方 程 及 边 界 条 件 , 利 用 MAT - , L A B 语言进行编程计算加权 残 值 方 程 组 得 出 了 钻头 侧 向 力 与 钻 压 、 钻 孔 顶 角、 装 置 角、 钻具弯角 等各影响参数的关系 。 4 . 1 上弯 式 螺杆 钻 具组合 ( ) 钻压对侧向力的影响 1 图 2 所示 。 钻压对侧向力的影响如图 1、
F 0 表示降斜 , F 0 表示增斜 。 x 1≥ x 1< ( ) 钻头方位力 3
) ) -P F E1 I v 0 v ′( 0 = ( 1= - 1 1 1 1 y
- 6 E1 I b P1 b 1 2 1- 4 1
[] F 0 表示增方位 , F 0 表示减方位 4 。 1≥ 1< y y
3 3 , 王胜利1, 韩圣铭2, 刘 敏2,
( 北京 , 北京 , 1 国投煤炭有限公司 , 1 0 0 0 3 7;2 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 , 1 0 0 0 1 3; ) 北京 , 3 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1 0 0 0 1 3
用螺杆钻具组合实施煤矿工程孔定向钻进时 , 钻头侧向力是其主要力学特性 。 建 摘 要 : 立了适用于上弯式螺杆钻具组合和下弯式螺杆钻具组 合 的 三 维 小 挠 度 静 力 学 分 析 数 学 模 型 , 并对影响上弯式螺杆钻具侧向力的主要参数 ( 钻压 、 顶 角、 弯 接 头 角 度、 装 置 角 等) 作了定量分 析; 对比分析了上弯式和下弯式螺杆钻具组合的造 斜 能 力 。 分 析 所 得 的 螺 杆 钻 具 组 合 主 要 力 对煤矿工程孔定向钻进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学特性结果 , 螺杆钻具组合 ; 三维力学特性 ; 侧向力 ; 分析 ; 应用 关键词 :
2 2
2 . 4 加权残 值 法三维受力和变形 分析 ( j( ) 钻头孔斜力 2 (
∑bl
i j i =1

- 5 i
∑bl
i j i =1
- 5 i
图 1 三维钻孔中钻压 P、 装置角 ω 与孔斜力 F x i 的关系
1─P=2 0 k N; 2─P=3 0 k N; 3─P=4 0 k N; 4─P=5 0 k N
) ) -P F E1 I u 0 u ′( 0 = x 1= - 1 1( 1 1
- 6 E1 I a P1 a 1 2 1- 4 1
2 4
建 井 技 术 2 0 1 2 年第 3 3卷
线 。 由图中可看出 , 在钻孔顶角不太大的情况下 , 增斜 时 , 随 着 钻 孔 顶 角 增 大, 增 斜 力 随 之 增 大; 降 斜时 , 随着顶角增大 , 降斜力随之增大 。 这说明在 顶角大的情况下 , 螺杆钻具钻具组合更具有控制 钻孔走向的能力 。 图 4 是三维钻孔中钻孔顶角对方位力影响曲 线 。 由图中可看 出 , 钻孔顶角的增减对方位力的 增 增减影响甚 小 。 在 钻 孔 顶 角 不 太 大 的 情 况 下 , 方位 时 , 随 着 钻 孔 顶 角 增 大, 增 方 位 力 随 之 减 小;
( ) T D 4 2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中图分类号 : - 6 0 2 9 2 0 1 2 0 6 - 0 0 2 2 - 0 4
[ 1] 包括煤矿各种特殊工 随着煤矿 钻 孔 工 程 , 法施 工 的 冻 结 、 注 浆 钻 孔 等, 对 成 孔 广 度、 深度和
图 2 三维钻孔中钻压 P、 装置角 ω 与方位力 F i 的关系 y
1─P=2 0 k N; 2─P=3 0 k N; 3─P=4 0 k N; 4─P=5 0 k N
减方 位 时 , 随 着 顶 角 增 大, 减 方 位 力 随 之 减 小; 这 说明 , 顶角增大 , 对扭方位不利 。 ( ) 弯接头装置角对侧向力的影响 3 弯接头装 置 角 对 侧 向 力 的 影 响 如 图 5、 图6 所示 。
2 0 1 2 收稿日期 : - 1 0 - 2 6
合一般由钻杆 + 弯接头 + 直螺杆钻具 + 钻 头 组 成 , 上弯弯接头角度一 般 在 2 以 下, 在直孔纠偏特 . 5 ° 别是冻结孔纠偏 施 工 中 使 用 较 多 , 也可用于注浆 孔直孔段微量调整钻孔轨迹时使用 。 下弯式螺杆 钻具组合一 般 由 钻 杆 + 单 弯 螺 杆 钻 具 ( 万向轴处 弯角常用的有 的外壳做成弯曲形状 ) + 钻头组成 , 。 因其 本 身 已 带 有 弯 角 , 故若非有大造 1、 1 . 5、 2 ° 斜率的特殊要求 , 上部不需要接弯接头 。 2 上弯式螺杆钻具组合三维受力和变形分析 2 . 1 三维受力和变形 条件 在一定的假设 条 件 下 , 对上弯式螺杆钻具组 合进 行 三 维 分 析 时 可 将 其 空 间 斜 平 面 ( 假设为 R 平面 ) 分解为两个 平 面 内 的 钻 具 组 合 的 受 力 和 变 形二维分析 , 一个是孔斜平面内的( 假设为 P 平
环进入螺杆钻具 的 马 达 时 , 在马达的两端形成一 定的压力差 , 推动马达的转子旋转 , 并将扭矩和转 速通过万向轴和 传 动 轴 传 递 给 钻 头 , 并带动钻头 旋转破碎岩石 , 在钻进过程中 , 整个钻具组合不旋 转。 目前 , 煤矿工 程 孔 施 工 中 使 用 的 螺 杆 钻 具 可
[ 3] , 。 一个是方位平面内的 ( 假设为 Q 平面 ) 面)
( ) 孔斜平面上的二维问题 1 钻 头 处 的 顶 角α 孔 斜 曲 率k 已知条 件 : k 0, α, α 纵向荷载 P = k c o s θ。 各段的 横 向 有 效 荷 载 q i, i,
第 6 期
王胜利 , 等: 螺杆钻具组合三维力学特性分析及应用
2 3
抗弯刚度 E 贯 性 矩I I i i,弹 性 模 量 E i, i。 计 算 弯 角γ 计算视半径r c o s r c o s γ ω, ω。 P= P= ( ) 方位平面上的二维问题 2 已知 条 件 : 方位曲率k k k s i n θ。 各 段 的 , = 横向有效荷载取q 纵向荷载 P 抗弯刚度 E I i, i, i i。 计算弯角γ 计算视半径r s i n r s i n γ ω, ω。 Q= Q=
3 卷第 6 期 第3
建 井 技 术
V o l . 3 3 N o . 6 D e c . 0 1 2 2
0 1 2 年 1 2月 M I N E C ON S T RU C T I ON T E CHNO L O G Y 2
螺杆钻具组合三维力学特性分析及应用
2] 。 上弯式螺杆钻具组 分为上弯式和下弯式两种 [
控制实际钻孔轨迹 , 按照设计要 难度的不断增大 , 求进入靶域 ,就显得非常重要 。 这是定向钻进技 包括上弯式螺杆 术的关键技 术 。 螺 杆 钻 具 组 合 , 钻具组合以及下 弯 式 螺 杆 钻 具 组 合 钻 进 时 , 由于 存在工具面和装 置 角 , 存在钻具组合弹性变形而 存在相应的钻头变方位力 , 造成的钻头变孔斜力 , 再加上造斜段的 顶 角 一 般 较 小 , 更易造成方位漂 从理论上定量分析 , 这种变孔斜力和变 移 。 所以 , 方位 力 , 因 而 选 择、 控制孔斜变化率和方位变化 ” 率, 对于定向孔 , 尤其是 “ 型定向孔非常重要 。 S 根据煤矿工程 孔 中 定 向 钻 进 的 特 点 , 对螺杆 钻具组合进行三 维 力 学 特 性 分 析 , 对影响螺杆钻 具组 合 钻 头 处 侧 向 力 的 主 要 参 数 , 钻 压、 钻孔曲 率、 顶角 、 弯接头角度 、 装置角等作出定量计算 , 分 析这些参数与钻 头 侧 向 力 的 变 化 规 律 , 更好地服 务煤矿工程孔定向钻进施工 。 1 螺杆钻具组合 螺杆钻具组合 是 由 螺 杆 钻 具 、 弯接头及钻杆 定向方便 , 等组成的 。 它在定向钻进时操作简单 , 而且连续造斜 , 孔身平滑 , 易于提下钻 。 螺杆钻具 ( , 又称 定 排 量 马 达 , 是一种容积式井下动 P DM) 力钻具 。 它主要由旁通阀总成 、 马达总成 、 万向轴 总成和传动轴总成 4 个部分组成 。 在钻孔浆液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