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文本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2013 卷Ⅱ
“凤” 文学 文化 文化
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路 脚下有 (寻觅答题捷径)
——如何选?
明辨差异? 每个选项都对原文进行了改造,如何
查语意!查关系!
(一)查语意差异,明辨七种解题“陷阱”
1.以增词、减词、换词等方式“偷换概念”,使选项与 原文在数量、范围、程度、频率等方面存在差异。
标志词: 表数量多少的词语: 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 表范围大小的词语: 凡、全、都、所有、部分等 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 表频率高低的词语: 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2012
科技黑 箱
科技
1.下列关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2013 卷Ⅰ
《老子 》的年 代
文学 历史
1.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 意思的一项是
(一)查语意差异,明辨七种解题“陷阱”
3.通过换词的方式“张冠李戴”,选项在解释概念或转
述文章时,故意弄错对象。 原文说甲事物怎么样,而选项却说乙事物怎么样;
或将原文中某个人的观点、做法,说成是另一个人的观 点、做法等。
4.通过删词或改换说法的方式,导致“指代错位”。 删去部分词语、换用与原文不同的另一种语言表
1.关键词: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时间词以及修饰 词、限制词、指代词等;
2.关键句:
从内容上来看,能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
从表达上来看,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可见”“因此”“所 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
从结构上来讲,揭示行文脉络的句子,如起始句、过渡句、收束 句、指代句等。
八年高考真题一览表
时间
选文
涉及 领域
考查形式(每小题3分)
考查角度
2011
关于诗 经
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一)查语意差异,明辨七种解题“陷阱”
2.以增词、减词、换词等方式“改变特点”,错说或然 与必然、未然与已然、主要与次要、肯定与否定。
标志词: 表或然与必然的词语:可能、大概、也许、估计、
未必、一定、必将等 表未然与已然的词语:已经、尚未、将要、目前等 表主要与次要的词语:主要、次要、重要、之一等 表肯定与否定的词语: 是、不是、赞成、反对等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意思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八年高考真题一览表
时间
选文
涉及 领域
考查形式(每小题3分)
考查角度
2014 卷Ⅰ
2014 卷Ⅱ
关于悲 剧
美学
古代食 品安全 监管
社会 学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三)脉络梳理意识——顺畅地读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 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叶圣陶
切分意识
(四)整体观照意识——功利地读

整合意识
“读懂”原文是根本大法
(一)时间把控意识——迅速地 (二)语句筛选意识——精明地 (三)脉络梳理意识——顺畅地 (四)整体观照意识——功利地
(一)时间把控意识——迅速地 (二)语句筛选意识——精明地 (三)脉络梳理意识——顺畅地 (四)整体观照意识——功利地

(一)时间把控意识——迅速地读
根据全卷的分值分配、论述类文本的正常阅读速度以及选 文的总字数,我们有且只有一遍通读原文的时间,所以要有时间 意识,养成一遍迅速通读原文的习惯。
(二)语句筛选意识——精明地读
读懂
用勾画关键词句的方法快速整体疏通文意!
尽快读懂原文是硬道理,也是复习的最佳切入
点! 训练四部曲:(训练目的:读懂文本) 1、领读——传授方法。 (40分钟) 2、自读——验证方法。 (10分钟内) 3、限时读——提高速度。(5分钟内) 4、模拟读——套题训练。(按分值计时) 说明:2—3环节只读文本,圈点勾画,明确主旨,不做试题
读懂原文 明辨差异
——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题策略
纲 心中有 (清楚考试方向)
法 训练有 (讲究阅读技巧) 路 脚下有 (寻觅答题捷径)
பைடு நூலகம்
▪ 纲 心中有 (清楚考试方向)
——考什么?
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解(B级)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C级)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5考试大纲》
规律:不变与变 不变: 1.题型不变(客观题) 2.分值不变(每小题2分) 3.字数不变(千字左右) 4.提问方式(近五年提问全是反向立意) 5.能力考查(侧重对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变化: 1.选文内容(出现科技类文章) 2.设题着眼点(出现对文言内容的理解考查) 3.能力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包括外延)
▪ 人 目中有 (了解学生情况)
——学怎样?
复习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畏难 ——考试撞大运,自信心不足 其二、迷茫 ——付出时间精力拿不到分数 其三、低效 ——搞题海战术,越做越糊涂
最大困惑:
一是读不懂,二是选不出!!!
▪ 法 训练有 (讲究阅读技巧)
——怎么读?
“读懂”原文是根本大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