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形成法公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径流形成法公式

径流形成法是以暴雨资料为主推算小流域洪水流量的一种方法。影响流量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汇水区的几何参数、地面起伏及坑洼情况;降雨情况,包括降雨强度及降雨延续时间;土壤种类及其吸水能力;地面植物的覆盖情况;径流及径流厚度;主河沟的特征及粗糙系数;湖泊、水库的库容蓄水调节作用等。本方法的具体形式见式1。

βλδψ5423

%1)(F z h Q -= (式

1 )

式中:

Q 1%—频率为1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m 3

/s);

ψ—地貌系数,根据地形、汇水面积F 、主河沟平均坡度Z I 决定;

F —汇水面积(km²);

h —径流厚度(mm),由暴雨分区表、规定频率p 、土壤的吸水类别表以及汇流时间表决定。

本项目所在地区,东边界线为东江水系,南边界线为东江水系,西边界线为罗浮山脉,北边界线为九连山,罗浮山脉,暴雨分区为第8区;根据广东省1979年至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本项目沿线土壤多为农业生产用土壤,多为红粘土、红壤、砖红壤、黄壤、人工填土等,据此查得土壤吸水类别为Ⅲ类;

汇水面积F<10km²,据此查得汇流时间τ=30min 。根据上述参数查表得径流厚度h=58mm ;

z —被植物或坑洼滞留的径流厚度,本项目沿线地面特征为,高一米以下的

密草,稀灌木丛,农作物为水稻,果林,据此查表得滞留的

径流厚度z=10mm;

β—洪峰传播的流量折减系数,本项目汇水面积中心至桥涵的距离均为小于

3km的山地、山岭汇水区,查表得β=1;

γ—汇水区降雨量不均匀的折减系数,汇水区长度或宽度小于5km时可忽略

不计,否者按表取值,本项目可忽略不计,即γ=1;

δ—湖泊或小水库调节作用影响洪峰流量的折减系数,偏安全不考虑水库或

湖泊调节作用时,取δ=0.99。

以上各参数由《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附录B表B-5~表B-13查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