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高度的适应性;类型多,变异大。 应用:作适应性亲本杂交;直接选种。
2.外地品种资源:
特点:具有本地资源中没有的遗传性状。 利用:作杂交亲本;经引种鉴定直接利用。
3.野生种质资源:包括作物的野生种和近缘野生植物。
特点:可获得栽培作物中没有的新基因。 利用:作杂交亲本;可驯化成新作物;可杂交培育
新作物或新类型。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作用
1.是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培育新作物的重要来源。 2.近代育种成效证明凡突破性新品种的育成都来自于 特异优良遗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3.丰富的种质资源是不断培育新品种,并提高品种水 平的重要条件(克服遗传脆弱性),进而满足现代农 业对品种多样性的要求。 4.种质资源是有关生物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包括起 源、进化、分类、形态、生理、遗传等研究。 5.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可解决因生态的破坏而引 起的资源消失问题。
4.人工创造种质资源:具有某些特异优良性状,
可获得现有资源中没有的特殊性状。
四、我国作物种质资源
1、我国是世界重要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
存在野生种的作物30多种:粮食作物如稻、大麦、燕麦、粟、 黍、乔麦、绿豆等;经济作物如大豆、白菜型油菜、黄麻等;药 用植物;牧草等。
2、我国栽培植物的种类较多。400多种 3、我国收集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数量丰富:水稻4万多份、
野生种和近缘植物:野生稻; 特有类型:高蛋白质,高油等; 新作物类型:药用植物。 4.整理分类:及时进行整理分类,建档(计算机数 据库),去掉重复种名等。
二、妥善保存—关键
1.目的:不仅保存其种类和数量,更重要的是保存 其生活力和遗传特性。 2.保存方法: (1)种植保存:依贮藏条件,一般隔年一次,可35年一次;分为就地和迁地种植保存。 (2)贮藏保存:短期2-5年;中期10-30年,长期30 年以上。 (3)试管保存:用于无性繁殖作物,可用组织和细 胞培养物。内容
20字方针:广泛收集、妥善保存、积极
创新、深入研究、充分利用
一、广泛收集—基础
1.搜集的方法:考察搜集;通讯征集;市场购买;
交换资源;转引等。 2.搜集的重点地区:作物的起源中心;遗传多样性 中心;尚未进行考察搜集的地区; 丧失威胁最大 的地区。 3.搜集的重点类型:
2.作物起源中心的发展
主要新论点:遗传多样性中心不一定是起源中心 达灵顿:先划分12个起源中心,后分9个中心地区即9个大区。
9个大区:西南亚、地中海、埃塞、中亚、印缅、东南亚、中国、 墨西哥、秘鲁 4个亚区:
如考夫斯基:12个大基因中心(起源和类型形成中心) zeven:同意12个大基因中心,但认为有三个重要地区:东亚、
五、充分利用—目的 1.提供交换(国外)的资源;为国内各
育种单位提供原始材料,各单位根据各自 的育种任务加以利用。
2.在种质资源的利用上,应注意采用相 应的育种方法。
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变异、遗传、选择
变异——基础 遗传——保证→生物进化 选择——动力
作物育种步骤:创造变异 →选择变异→稳定变异→ 形成新物种
二、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1.瓦维洛夫学说基本内容:20世纪初,考察60多个
国家。大量考察记录,大量植物标本。创立了作物起源中心 学说,提出8个起源中心。
基本内容: a.自然界植物物种分布不平衡 b.植物遗传类型的形成与地区生态环境有关 c.遗传类型多样、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很可能是起 源中心。 d.遗传上的显性性状可以看作是起源中心的标志。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利用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第三节 作物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利用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
1.种质:是指亲本传给子代遗传物质。 2.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又称品种资源、遗 传资源、基因资源。 广义:具有不同种质可供人类研究利用的各种植物、动物 和微生物。 狭义:是指不同种质可供人类研究利用的各种作物品种和 类型材料,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育成品种,中间 材料,野生种,近缘植物。 3.育种的原始材料:仅是种质资源的一部分,提供育种目 标基因源的各种作物品种和类型材料。 4.基因库:所储备的具有基因资源的各种材料,可以从中 提取作为研究和利用所需要的基因。 Gene Bank:常用的、范围较窄 Gene Pool:所有的、范围较大
近东、中亚。Βιβλιοθήκη 哈兰:(Harlan):“中心和非中心论”;三个中心和非中心→
三大起源地区 三个中心地区:近东、中国、中美洲 三个非中心:非中部、东南亚、南美洲。
3.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重要意义
◆指导特异种质资源的收集。 ◆中心地区遗传类型丰富往往可获得某些特异目 标基因,如抗性材料和恢复基因等。 ◆指导引种,避免毁灭性灾害。
三、种质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其应用 (一)按亲缘关系
1.Ⅰ级基因库:各材料间能相互杂交,无生殖隔 离、染色体配对正常,基因转移容易。 2.Ⅱ级基因库:借助特殊育种手段可能实现基因 转移,存在一定生殖隔离,杂交不实或杂种不育。 3.Ⅲ级基因库:亲缘关系较远。基因转移困难。
(二)按育种实用价值
1.本地品种资源:
三、积极创新—希望 对所掌握的种质资源有目的进行加工,创
造在某种性状上有所发展的新类型。 创新途径:基因重组-杂交育种 基因突变-理化诱变 异源基因导入-遗传工程。
四、深入研究—核心 对种质资源深入、细致的鉴定和研究,
并给予评价。 途径:田间观察鉴定 实验室测试分析 人工模拟实验 建立种质资源库和检索系统。
大豆1万份、小麦2.5万份、玉米1万份以上、粟2.3万份
4、我国有丰富的珍贵特异种质资源:
水稻:云南香糯稻;矮脚南特、低脚乌类、矮仔粘。 小麦:云南小麦、新疆小麦、西藏半野小麦、中国春、大拇指矮。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一、植物的进化:自然界的植物有30-50万种,它们是
通过长期生物进化的产物。全世界有栽培作物2300种,食用 作物占900多种,经济作物1000种,饲料绿肥400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