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的效果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的

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乳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V AS评分及术后继续哺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换药天数、伤口恢复时间、V AS评分、术后哺乳率等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相比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传统脓肿切开引流;乳腺脓肿

乳腺脓肿是产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是由于细菌经乳头侵入患者的乳房组织内,致使乳腺管发生感染,形成化脓感染区,感染位置发生红肿,按压后伴随强烈的疼痛感及波动感[1]。随着感染的发展感染源不断增殖,严重影响患者及婴儿健康。以往多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但是手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手术创伤,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多采用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产后乳腺脓肿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符合乳腺脓肿临床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23.4±3.5)岁;平均体重(63.7±3.9)kg;平均病程(34.21±5.23)d。对照组22例,患者年龄20~41岁,平均(24.1±3.1)岁;平均体重(64.1±4.2)kg;平均病程(35.34±4.97)d。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让患者平卧在手术床上,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在乳腺脓肿波动最明显部位呈放射状切开脓腔,到达脓腔后为止,使用止血钳和手指分开等钝性分离方法分离脓腔间隙,彻底清理脓腔内的脓液。然后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手术切口及脓腔,并使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伤口进行引流,最后使用绷带对手术切口进行加压包扎。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治疗。让患者平卧在手术床上,使用超声引导对患者脓肿部位进行精确定位。手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对乳腺脓肿明显部位切一个1.5 cm的放射状切口,使用止血钳和手指对皮下组织做分离处理,到达脓腔后为止,使用超声定位彻底清理脓腔内的脓液。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后留置持续负压引流管。每天对患者治疗1次,夹闭负压,自引流管侧注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后再次开启负压以持续引流脓腔内脓液,直至引流液体转为澄清并且每日引流量小于20 ml,同时超声检查原脓腔小于3 cm后拔除负压引流管。

手术同时将患者体内清理出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试敏,根据培养和试敏结果采用细菌敏感且不良反应少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可由引流管侧向脓腔内注入敏感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换药天数、伤口恢复时间、疼痛程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继续哺乳率。

采用V AS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面部疼痛进行评估、打分[2]。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使用SPSS 21.0統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及V 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换药天数、伤口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 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继续哺乳率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有17例恢复继续哺乳,继续哺乳率为73.91%(17/23);对照组患者有8例恢复继续哺乳,继续哺乳率为36.36%(8/22)。观察组患者术后继续哺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421,P<0.05)。

3 讨论

乳腺脓肿是产后哺乳妇女的一种多发病症,患者表现为发热、乳房红肿、压痛等症状,脓肿范围不断扩大,可能引起腋窝腺体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其患病原因主要为产妇的皮肤比较细嫩,在反复哺乳过程中乳头会产生裂口,病原菌经过裂口进入乳房内破坏患者乳房内的组织从而发生脓肿。患病后患者应立即停止哺乳,否则会将病菌传染给婴儿,致使婴儿患病[3-5]。关于乳房脓肿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有:中药疗法、西药疗法、按摩疗法和手术疗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手术治疗具有见效快、治疗彻底等优点[6]。因此手术治疗一直备受推崇。但是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患者自身造成的手术创伤很大,切口长,患者恢复慢且疼痛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乳腺脓肿患者采用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换药天数、伤口恢复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V 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另外观察组患者经过手术继续哺乳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是治疗脓肿的最为直接的治疗方法,在脓肿明显波动位置做手术切口,对脓肿进行引流处理,达到消除病灶的效果。但是手术根据手术医师的主观判断为主,手术切口的大小也完全由脓肿的大小决定,由于不能具体的确定脓肿的位置往往需要扩大手术切口[7]。因此手术对患者自身造成的手术创伤很大,切口长,患者恢复慢,加重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往往不能继续哺乳。

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是指在手术前使用超声引导对患者脓肿位置进行明确定位,然后根据定位在患者脓肿位置做一个较小的手术切口,对脓肿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使用超声引导提升脓肿清理的效率和彻底程度,这样既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也减轻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程度。更重要的是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好,脓肿清除彻底,术后患者仍可以继续哺乳[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缩小了手术切口,减轻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因此患者的换药天数、伤口恢复时间短,患者所承受的手术疼痛程度随着手术切口的变小和恢复时间的缩短自然得到减轻,因此观察组患者的V AS评分水平较低,仅为轻度疼痛。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由于手术切口较大,患者的换药天数、伤口恢复时间也被延长,患者的疼痛程度也极大提升,处于中度或重度疼痛水平。而且观察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73.91%的患者恢复继续哺乳,但是对照组患者仅有36.36%的患者恢复继续哺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其治疗效果与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相比,手术切口长度变小,伤口恢复时间缩短,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极大减轻,术后患者的恢复哺乳率高。这一研究结果与上文相关分析具有一致性,科学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的效果明显更佳,能够缩小患者的切口长度,缩短患者的换药时间和伤口恢复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朱新辉.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