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研究视角述评_霍娟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 b i n V o c a t i o n a l &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160・
摘 要:生态主义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性别、人与自然关系等概念进行重新解读,国内学者对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主要从介绍理论发展、理论源流、基本概念的介绍,以及理论跨学科分析等视角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在介绍生态女性主义的同时,也丰富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研究视角;述评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5)01—0160—02
[收稿日期]2014-10-30
[作者简介]霍娟娟(1982-),女,河南濮阳人,铁道警察学院政治理论教研部教师。
20世纪70年代,随着各种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后现代开始对西方传统主流文化和哲学进行反思,对西方文化中自古希腊以来的哲学思维,特别是笛卡尔以来确立西方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反思。同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中心,受到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人作为主体、自然作为客体的认识模式的影响,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过度对自然开发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这种生态危机客观上刺激了人类重新反思、界定人、自然的概念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都为生态女性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生态女性主义就产生于这种后现代思潮兴起的年代,通过对自然、人、主客、以及人与关系的重新解读,反思作为客体的自然价值,以及人的主体性功能发挥的限度。我国学者最早对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介绍外国学者生态女性主义者的研究开始,逐渐开展各种研究,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更加有其实际意义。
一、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研究视角
这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对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脉络的分析,生态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有着重要的理论渊源,继承了女性主义对性别、人与自然等基本概念的研究思路和隐喻等研究方法。国内学者对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也是从梳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脉络中探究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渊源。郇庆治的《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论评》对生态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女权思潮的理论渊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在作者看来,生态女性主义在较大程度上发展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的思想,将性别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将女性角色的社会建构作为研究的基本范式。这些基本的理论范式在女性主义的研究视角中就已经存在,并且生态女性主义是作为第三代的女性主义的研究,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兹・德奥波纳、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罗斯玛丽・鲁特尔以及苏珊・格里芬是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奠基者,建构了生态女性主义基本的理论内涵。生态女性主义从性别的角度出发,反思生态、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时,也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郇庆治在研究中就注意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生态女性主义从更加广阔的范围研究性别压制以外的、社会压迫等现象,开始反思“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宰的世界新秩序明显依赖于对一个不发达的‘其他’(国家)的资源与劳动的支配”。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的解读中,这种压迫的本质上是男权对女权压制的一种延续。郇庆治也从认识论、立场等角度分析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渊源。
郇庆治认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生态女性主义对社会压迫、政治问题的关注是生态女性主义的转向,倪志娟的《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发展》中提出了不同见解,倪志娟的研究同样将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女性主义的发展,不同的是,她将前期女性主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主义的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融合了这些流派理论,构建出性别隐喻背后的社会权力。但与生态女性主义并列的还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也就是郇庆治所谓的生态女性主义的社会、政治问题的转向。倪志娟认为,这并不是生态女性主义的转向,而是与生态女性主义并列的女性主义的一个发展而已。
李晓光的《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女权思想渊源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探源,在作者看来,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权主义“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社会运动”,这种运动从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开始分析,也是从这种研究的宏大叙事入手,分析性别差异背后的原因。在女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后现代、存在主义、精神分析以及语言学、马克思主义等思想,以此来建构自身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中得到了继承。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研究是梳理理论发展的基础,通过梳理,学者探究理论渊源、学术范畴等,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生态女性主义基本概念的研究视角
生态女性主义对西方传统文化的解构是从对人、自然、性别等这些基本概念的重新解读开始的,因此,对生态女性主义基本概念的解读也成为国内学者探究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基本视角之一。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的思维中自然已经是作为一种存在,开始被作为人类思考、研究的对象。不同的是,这
(铁道警察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3)
当代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研究视角述评
霍娟娟
DOI:10.16145/23-1531/z.2015.01.079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 b i n V o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161・
个时期的人类还没有完全地将人与自然区分,认为人只是自然的一种存在,对自然的探究促使哲学家开始思考自然的本源问题,本体论问题直到中世纪都成为整个西方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但在不同时期,对自然的认识已经完全不同,自然不再是作为一个有机的存在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成为一种认识、被认识的关系,而到笛卡尔时期,则完全沦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自然成为一种被动的存在。
陈伟华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中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自然概念进行了详细解读,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看来,自然是一种“活的自然”。也就是说,自然本身不是机械的、僵硬的,不应该只是人的剥削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认为自然是一种更为有“心智”的存在。在西方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中,正如社会领域中男权与女性的关系一样,男权通过建构对女性的权力,确定社会中男权的中心,人类通过将人的价值凌驾于自然之上,确立人类中心主义,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女性主义者看来,自然与女性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女性主义主义者所要探究的,即是重塑自然、女性的地位。束佳、束学康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研究》中,借用生态女性主义者卡洛琳・麦茜特的概念,提出生态女性主义者视角中自然是一种有机论的自然观。在这种自然观中,自然被隐喻成一位仁慈、善良的女性母亲角色,生态女性主义的这种对自然的界定来解构机械论自然观下,自然的机械存在,赋予自然本身的价值,否定人的价值高于自然。赵媛媛、李建珊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多角度解说——生态女性主义思潮评析》、刘颖的《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等都属于此类的研究。
除了自然之外,性别也是女性主义研究核心概念。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男女的自然性别,生态女性主义者提出了社会建构性别的概念。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看来,男女自然性别的差异远远低于社会对男女性别的社会建构,女性在社会中的社会性别地位是被男权所建构的。陈彩云的《从“平等”、“社会性别”到“公民资格”———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转向》中,作者对男权对女性的社会性别的建构理论过程进行了分析,生态女性主义者对性别的分析依据在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中有完整阐述。在波伏娃的理论中,社会性别的概念被作为整个理论的根基,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性别的差异,这种社会性别差异是男权制社会汇总,男权通过社会建构,实现其社会性别统治与压制的基础。男权通过价值二元论和价值等级论将男女之间的性别建构成两种完全对立的性别角色,男权天生被界定为高于女性,男权对女性的压制是与生俱来的,在女性主义者看来,这种隐喻同样使用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建构中,男权就是通过这样的隐喻确定了男权对女性、人对自然的价值优越性。
三、生态女性主义的跨学科研究视角
跨科学的研究是将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视角用于其他学科的研究,生态女性主义由于对性别、人与自然关系等进行了全新的建构,其理论的分析视角也被广泛的被学者应用到多学科的研究中。吴良红的《自然、女性、和谐——美国当代黑人女性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使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美国的黑人小说,在黑人小说中,黑人作家采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者的解读方式,将黑人的社会地位与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关联,黑人在社会中所遇到的身份认同、白人压制等问题,与社会领域中男权对女性、人对自然的压制是一致的。黑人小说家在文学作品中建构了这种种族差异性的结构,以此呼吁给予黑人平等的社会角色。将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视角应用在文学作品中,是生态女性主义跨学科研究中最重要的范式之一,隐喻等生态女性主义者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文学作品经常使用的。同时,由于女性主义者的早期作品中文学作品色彩较重,因此,生态女性主义者被广泛使用在文学研究中。
史忆的《解构父权中心主义——基于< 野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使用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分析了2007年的文学作品《野草在歌唱》。在作者看来,这部文学作品描述的是在非洲殖民地由于男权社会的存在,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被扭曲,在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也由于受到男权社会的压制得到悲惨的结局,女主人公的命运在作品中体现了女性主义在男权压制下的觉醒,以及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批判。沈泓的《论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中,对整个19世纪英国文学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回顾。王秋雁的《自然与女性的合鸣:莫泊桑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中,作者对莫泊桑小说《一生》中所展现出来的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以及家庭进行描述,将主人公的命运隐喻为男权下女性主义的命中注定,反映出男权是造成女性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而改变女性命运的路径就在于反思性别的社会建构,批判男权的地位。
除了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用于分析文学作品之外,生态女性主义还广泛被应用于伦理学、生态学、政治学以及科学等多种学科中,通过分析各个领域中二元的不平等、角色的社会建构以及性别歧视的隐喻,生态女性主义已经成为跨学科研究理论中最重要的分析视角之一。
总之,现在国内对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主要采取的就是以上的各个视角,通过分析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渊源,对其理论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因此来对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内涵、理论建构以及理论发展进行分析,较为系统地在我国国内介绍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生态女性主义基本核心概念的解读,则是从深层次分析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结构基础,通过对人、自然、性别等生态女性主义概念的解读,国内学术界能够更为有效地认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本身,有助于学者加深对女性主义等思潮的认识。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则是国内学者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应用,通过将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应用分析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丰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扩展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本身的同时推动了各种学科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少元.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J].中华读书报,2001(18).
[2]倪志娟.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5(6).
[3]王秋雁.自然与女性的合鸣:莫泊桑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甘肃社会科学,2010(2).
[4]陈伟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5).
(责任编辑: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