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提高一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措施
![提高一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ba81ad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5.png)
提高一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措施2023年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家长和老师们越来越注重一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和措施来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建立宽敞明亮、舒适安静的课堂和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空间。
在教室和图书馆的角落里,摆上一些绘本、故事书、百科全书等各类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引导家长们为孩子们搭建一个适合阅读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在家中摆上一些简单易懂的绘本和故事书,建议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
在孩子独立阅读时,除了给予孩子自我决策的空间,还要及时地提供帮助和鼓励,增加阅读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童话、非虚构性作品等,来引导学生阅读。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阅读爱好。
三、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除了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需要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
可供老师们采用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不断地更新升级。
在教学之前,老师要了解孩子和家庭的背景情况,明确孩子的个别差异和自身学习特点,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或者对阅读缺乏兴趣的情况,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方式,例如游戏、故事分享、视觉音频刺激等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偏重难度的课文可以选择适当地减少篇章,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路线,从而激励学生兴趣,并创造成功的阅读体验。
任何时候,都不要试图让孩子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读书,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信任感和自信心。
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最后,我们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143f8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2.png)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3.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2. 分享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
3. 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阅读的看法,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
2. 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解释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帮助,提高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等。
3. 分享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介绍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故事书、绘本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教授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书籍。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材料,检查他们是否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第二章:阅读技巧的培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讲解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教授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预测、归纳、提问等。
3. 引导学生如何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这些技巧。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讲解阅读技巧:介绍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预测故事情节、归纳文章主旨、提问等。
3. 示范应用: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一个故事,示范如何运用阅读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自主阅读一个故事,尝试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并运用阅读技巧。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笔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
第三章:分享阅读的快乐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讲解分享阅读的重要性。
2. 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一年级语文我爱阅读教学方案
![一年级语文我爱阅读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14967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b.png)
一年级语文我爱阅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了解阅读的重要性;2. 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如图画书、儿童文学等;3. 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以满足个体差异化的需求;4. 通过学生阅读、朗读、互动讨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5.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鼓励他们写故事、写读后感、写读书笔记等。
教学方法:1. 集体阅读:选择适合年级综合水平的文本,教师大声阅读或播放录音,学生跟读;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书进行集中阅读,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3. 倾听阅读:教师选择优秀的读者,向学生展示美妙的阅读声音和语调,激发学生的听觉和口语表达能力;4. 阅读角色扮演:选取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以真实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阅读兴趣;5. 绘本展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画、插图和文字来理解故事情节,学生也可以自由地创作他们自己的绘本;6. 阅读挑战:设置阅读目标,鼓励学生阅读并达到目标后进行分享和奖励。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阅读通过讲故事或展示精美的图书封面,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第二步:导入课本引导学生认识课本上的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三步:展示图书馆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图书馆,介绍不同类型的图书,培养学生阅读的环境意识。
第四步:教师示范朗读教师选择一本富有情感的图书,通过朗读和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五步:学生合作阅读学生分成小组,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图书进行阅读,并进行小组内交流。
第六步: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学生轮流分享阅读的心得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第七步:阅读挑战设立阅读挑战目标,学生自愿参与,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和鼓励。
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阅读技巧
![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94515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0.png)
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阅读技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兴趣。
2.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果。
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
2. 阅读材料:短小精悍的故事、图文结合的绘本等。
3. 阅读活动:绘本借阅、课堂朗读、问题解答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今天的主题内容,如阅读技巧。
通过给学生举一些简单有趣的例子,来唤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2. 正文教学(30分钟)(1)展示阅读材料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
(2)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带领学生朗读,让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语音、停顿等方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解读难词在阅读材料中,老师可以解读一些生词或者提供词语的词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4)提问讨论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提问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
(5)学习阅读技巧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阅读技巧,如预测、推理、细节把握等。
强调每种技巧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3.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阅读一篇短文或绘本,并针对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温故知新(10分钟)通过课堂朗读或者学生分享的方式,复习当天所学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材料。
同时,提醒学生运用这些技巧进行日常的课外阅读。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阅读实践,同时提醒学生按时归还借阅的书籍。
教学反思:在今天的语文课中,通过对阅读技巧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还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能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希望学生在日后的阅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44384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6.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展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几种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的阅读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 课前预测策略在开始阅读新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标题,图画或关键词来预测故事的大致内容。
例如,在阅读《小白兔过冬》之前,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猜猜这篇文章会讲些什么呢?”通过预测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
2. 图画讲故事策略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图画的理解能力较强,教师可以运用图画讲故事的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在阅读中,通过指向图画,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情节,并提问与图画相关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小白兔在图画中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与图画的互动,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阅读效果。
3. 多次阅读策略多次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分阶段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一段短文。
在第一次阅读时,学生可以抓住关键词,获取大致意思。
接下来的几次阅读中,可以重点关注情节和细节,帮助学生理解更多的细节信息。
最后一次阅读时,学生可以尝试流利地朗读整篇短文,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问题解答策略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阅读《小猫钓鱼》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小猫为什么要钓鱼?他是怎么钓鱼的?”通过解答问题,学生将深入思考故事情节,培养对细节的关注和理解能力。
5. 同伴合作阅读策略同伴合作阅读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短文进行合作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组员可以互相讨论,解决生词或难句,共同理解短文的含义。
此外,组员之间还可以互相提问,进一步加深对短文的理解。
总结:通过合理运用以上阅读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2ddfd6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2.png)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教学内容:
1. 识字和识字规则的学习。
2. 经典童话故事的阅读。
3. 认读简单的句子和段落。
4. 识别常见的标点符号和语法结构。
教学活动:
1. 利用图画教学辅助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文字的含义。
2. 通过朗读、默读、跟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流畅度。
3. 利用游戏和互动活动增加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
4. 定期组织朗诵和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估方式:
1. 日常课堂表现评分。
2. 期中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3. 组织阅读活动后进行书面或口头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资源:
1. 语文课本和练习册。
2. 经典童话故事书籍。
3. 素材丰富的图片和图书。
4. 现代化教育设备如幻灯片播放器、音响设备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dea59c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c.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并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温馨的阅读角落,放置各类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
这样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让他们主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
二、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字,包括绘本、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
这样做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并激发他们对不同类型文本的好奇心。
三、进行情感导入在阅读之前,可以通过唱歌、游戏或者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参与度。
例如,在阅读一本绘本之前,可以播放与绘本内容相关的音乐,或者让学生观察绘本封面,预测故事的发展。
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主动性。
四、采用分级阅读法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阅读,词汇量有限,因此采用分级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阅读水平。
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并根据阅读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难度。
五、提供合理的阅读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任务。
对于一些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每天读一段简短的故事,并简单回答几个问题;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读一本相对较长的书,并撰写阅读心得。
六、进行朗读训练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字词,提高发音准确性和语音语调的表达能力。
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训练,也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家庭朗读。
七、开展阅读互动活动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阅读互动活动,例如“我是小作家”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短文分享给同学们。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21dcc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c.png)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背景- 学校:XXX小学- 年级:一年级- 教材: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 帮助学生掌握字母、词语的认读和拼写。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认识字母Aa1. 激发学生对字母Aa的兴趣,并介绍字母Aa的基本形态和发音。
2. 给学生展示字母Aa的写法和正确读音,并帮助他们一起模仿书写和发音。
3. 引导学生在教室环境中找出以字母Aa开头的物品,并进行识读和说出物品名称。
第二课时:认识字母Bb1. 通过贴纸、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字母Bb的外形和发音,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分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动手制作字母Bb的卡片,同时复字母Aa。
3. 设计互动游戏,通过听音辨字的方式进行字母Bb的识读。
第三课时:认识字母Cc1. 引入字母Cc的写法和发音,采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增加教学趣味性。
2. 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使用字母Cc的词语,提高学生对字母Cc的理解和记忆。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课本和图片等资源,设计字母Cc的卡片,并进行拼读练。
教学评估1. 课堂练:通过识读字母、词语的能力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个别测试: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口头测试,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字母Aa、Bb、Cc的书写、识读和造句等,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及教具- 课本《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 字母卡片- 贴纸、彩笔等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趣味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 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
参考资料-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材及教师指导书。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阅读教学要点和建议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阅读教学要点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f3e499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c.png)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教学要点和建议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教学要点和建议一、教学要点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掌握拼音的基本用法,认识常用汉字,建立初步的语感。
2、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注重人文素养的熏陶。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建议1、创设阅读环境。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阅读。
2、激发阅读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导入、情境创设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3、注重阅读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朗读等,并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和阅读目的进行选择。
4、注重感悟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5、拓展阅读视野。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涉猎多种文体,拓宽阅读范围,丰富知识储备。
三、实践建议1、阅读计划。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确保阅读教学的有序进行。
2、阅读活动。
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朗读比赛、阅读游戏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阅读能力。
3、阅读评价。
建立完善的阅读评价机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教学要以基础知识、语言能力、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为教学要点,注重创设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注重阅读指导、注重感悟体验和拓展阅读视野等方面的教学建议。
还要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并建立完善的阅读评价机制,以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要点和建议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要点和建议一、核心主题本文旨在探讨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识字教学要点和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报纸阅读指导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报纸阅读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899b6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5.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报纸阅读指导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报纸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报纸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大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知识储备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报纸阅读指导,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重要性1.开阔视野:通过报纸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重要新闻和社会大事,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2.培养阅读兴趣: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报纸,内容浅显易懂,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爱上阅读。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报纸中的文章语言规范,语句通顺,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方法1.选择合适的报纸: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在选择报纸时应注意报纸的难易程度和内容适应程度,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小报或儿童版报纸。
2.导读报纸: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进行报纸的导读,向学生介绍报纸的基本结构、版面特点以及新闻分类等信息,让学生对报纸有初步的了解。
3.阅读指导:在学生阅读报纸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阅读指导,包括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读者姿势、注重细节理解、培养阅读的好习惯等。
4.讨论与交流: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提出问题、互相学习,促进思想交流与沟通。
5.开展相关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报纸内容的不同,设计相关的阅读活动,如绘制新闻图片、编写新闻报道、小组辩论等,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内容。
三、教学案例以《儿童日报》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则新闻进行阅读指导。
如:《小动物世界》栏目的《小狗也爱扑翅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文字,了解小狗的特点、动作,并提问学生:“你喜欢小狗吗?”、“你觉得小狗会不会飞?”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注意事项1.语言简洁:在教学中,教师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容易理解,避免使用复杂难懂的词语。
2.引导思考: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发展。
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基本的阅读理解与写作
![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基本的阅读理解与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4a2c105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5.png)
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基本的阅读理解与写作一、引言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接触到阅读与写作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阅读理解与写作的教学设计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二、阅读理解教学设计1. 目标设定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2. 教学方法与步骤(1)课前准备: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的大意。
(3)细节理解: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并回答问题。
(4)词语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词的意思,并结合上下文进行推理。
(5)拓展思考: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写作教学设计1. 目标设定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写作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简单描述事物和经历,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2. 教学方法与步骤(1)事物描述:教师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事物,如花朵,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它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经历描写:教师鼓励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一个简单的经历,如早上起床,上学的过程等。
(3)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描述一种情感,如开心、生气等,让他们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出来。
(4)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分享给同学,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学生评估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1)口头问答: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测他们对阅读与写作的理解程度。
(2)作文评价:教师评阅学生的作文,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实施注意事项1. 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创造积极向上、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个别辅导与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进度,教师可通过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 多样化教学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技巧指导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技巧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d5abca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9.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技巧指导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技巧指导,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字词意义理解能力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学生的字词意义理解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字词的理解。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指导:1. 利用图画辅助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义。
比如,当学生遇到一个生字时,可以给他们展示一个与该字相关的图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来理解字词的意义。
2. 利用情境辅助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常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来理解字词的意义。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与某个字词相关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情境来理解字词的含义。
3. 利用例句辅助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包含目标字词的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来理解字词的含义。
可以通过读出例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段落理解能力阅读理解不仅仅是对字词的理解,还包括对段落的理解。
段落理解是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段落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指导:1. 教授段落标志词:段落标志词是指在文章中用来表示段落之间关系的词语,比如“首先”、“其次”、“最后”等。
教师可以通过读出段落标志词的方式,引导学生判断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2. 引导学生识别主题句:主题句是段落中最能概括整个段落内容的句子,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找出主题句来培养学生的段落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读出主题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段落的主旨。
3. 教授关键词短语:关键词短语是指在段落中起到连接作用的词语或短语,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关键词短语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段落的内涵。
三、培养学生的整篇文章理解能力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学生的整篇文章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指导:1. 提供相关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语文一年级阅读方法有哪些
![语文一年级阅读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2e4d57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c.png)
语文一年级阅读方法有哪些语文阅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打开语文的大门,培育学生语文阅读甚至是语文学习的爱好。
那么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方法有哪些呢?今日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方法有哪些一、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爱好1、情境教学老师要努力创设条件,营造出适合学生的阅读氛围。
例如,细心布置班级,让班里充溢“文化味”。
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激励学生时刻与书为伴,理解读书的意义。
也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竞赛、成语故事竞赛、古诗文朗读竞赛等,让学生走进班级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味。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老师给学生创建一个相宜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把握住主动权,可以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阅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咀嚼出字里行间的味道来。
2、做好示范,建立一个阅读的标准老师可以先示范,让学生听,也可以让阅读实力精彩的学生来做示范,其他学生仿照。
小学生的仿照实力都是很强的,因为他们正处于塑造期,示范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正题。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只有学生自己读得多了,才能体会其中的真意。
3、教学形式多样老师在教学形式上不能单调,时间长了学生简单厌倦。
老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好动、好胜、新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的朗诵除了齐读、分组读、赛读、分角色朗读外,老师也可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把内心的情感迸发出来,协作奇妙的背景音乐,使朗读更富有感情。
开展各种课外阅读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对各种活动评比,促进学生阅读,定期引领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和报刊,并让每位学生建立自己的摘录手册,摘抄自己读过的精彩片段和美丽词句,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二、教会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只有在积累下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阅读,只读不积累,阅读没有任何效果。
积累就是指日积月累,不进行大量的诵读、背诵,不累积大量的素材,要想学会写作是不行能的。
季羡林先生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议:21世纪的学生应做到中西贯穿、古今贯穿、文理贯穿,还要背诵200首古诗和50篇古文。
2024年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阅读教学设计
![2024年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f758b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4.png)
人文主题这个单元编排了《小小的船》《影子》《两件宝》3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了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编排诗歌《小小的船》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巧妙地联系起来。
《影子》通过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影子和“我”形影不离,说明了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儿歌《两件宝》通过朗朗上口、富有韵味的语言介绍了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学生知道手脑要并用才能有创造。
语文要素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要继续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二是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这两个学习重点贯串整个单元的学习,要求呈梯度上升。
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单元内各部分间的联系,为学生搭建生活与文本连接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的内容,如学生经验不足,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或其他图片、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介绍的常识。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认识36个生字、5个偏旁;会写15个字和1个笔画;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读好词语中的轻声。
2.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符号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3.喜欢读儿歌,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能背诵《小小的船》《两件宝》。
巩固“前”“后”“左”“右”4个方位词,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
4.能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认识36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15个字和1个笔画2.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3.学会用“前、后、左、右”4个方位词说话。
积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词4.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读好词语中的轻声5.背诵《小小的船》《两件宝》、辨别方向的儿歌、四句谚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能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2.和大人一起读《猴子捞月亮》,感受和大人一起阅读的快乐,感受故事的生动有趣拓展型学习任务群1.推荐阅读:《不一样的小豆豆》《彩虹色的花》2.实践活动:(1)与爸爸妈妈、小伙伴一起在家里、公园里找影子,拍影子照片(2)和同学一起玩手影游戏第七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技巧推荐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技巧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aa80a02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d.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技巧推荐在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时候掌握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对大家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了语文阅读的相关学习方法,一起来看看吧!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一、了解文章大意1、读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大意,可以把审题与读课文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文先读题。
2、了解思路。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部体现,了解作者的思路就能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二、读懂每一句话掌握了文章的大意,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印象,这还不够,还要深入到文章的各个局部,研究作者如何用词造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文章有几层意思,最后才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切的体会和整体的理解,文章是由一句句话组成的,应该读懂每一句话。
三、读懂每一段话在读懂每一句话的基础上,要准确而又迅速地了解每段话的意思,必须掌握[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1、抓中心词。
2、理清层次。
四、划分段落划分段落,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文章分成几个意思相对完整而独立的部分。
因此,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划分。
五、最后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这是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它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能给文章分段和概括段意,最后还要回到文章上来,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归纳中心思想,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快速准确地去阅读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一、让生动的图片绽放异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它们中大部分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课文中这些插图和大量相关的媒体图片来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生动的图片绽放更美的色彩。
教学《蜘蛛织网》伊始,笔者先出示一张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蜘蛛”图片,引出课文主角,学生对课文的浓厚兴趣立刻被激起了。
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bdcc8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4.png)
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初步掌握阅读技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内容:
- 字母和音素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字母的形状和发音,初步掌握拼读单词的能力。
- 词语的教学:学习常见的高频词汇,通过认读和书写提升词汇量。
- 短文阅读:教授简单故事、诗歌或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合年级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内容,回答问题或进行讨论。
3. 教学方法:
-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 分组合作学习: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帮助、合作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 个别辅导:针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升阅读能力。
4. 评估方式:
-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阅读速度、准确性和理解能力。
- 课后作业评估:布置阅读练习或问题解答等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 定期考试评估:设立阅读测验或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5. 教学资源:
- 绘本、图书:挑选适合年龄的绘本和图书,丰富学生阅读材料。
- 电子资源:利用电子教育资源,增加学生对文字和阅读的接触。
- 老师、家长支持: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乐趣。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实际课程和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一年级下册课外阅读教学方法和基本要求
![一年级下册课外阅读教学方法和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7e8a86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1c.png)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读书籍带给他们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积极性和乐趣
保持积极的阅读态度,培养阅读的乐趣和兴趣,不以完成任务为唯一目的
一年级下册课外阅读教学方法和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
选择适合年龄的书籍
选择内容简单、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绘本和故事书,吸引学生阅读
导读和讲解
通过导读和讲解,帮助学让学生多参与朗读,模仿书中的语言表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流畅度
讲故事和提问
讲述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
课外阅读活动
组织课外阅读小组,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故事,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基本要求
阅读量
每天坚持阅读一定时间的课外书籍,培养持续阅读的习惯
阅读记录
做好阅读记录,包括阅读的书目、阅读的感想等,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反思和总结
理解能力
强调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
![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941a1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a.png)
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手段,既可以为学生补充课外知识,也可以有效提高其语文成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1、循序渐进,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
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
我们应该从各年段发展的连续性上整体把握,不要只盯着本年级的目标。
如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按“读准——读通——读懂”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这里强调“品读”,按照年级的不同有一定的培养欣赏、评价能力,这样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2、多元辐射,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提倡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和创造性思维。
广义地说,读、述、唱、画、演、问、比、思都是阅读的形式。
把他们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读述结合(把学生自读课文与指导复述结合起来,即把朗读、默读、速读与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相结合。
读唱结合:把指导阅读理解和音乐演唱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领悟,提高朗读能力。
读画结合:把读与美术绘画结合起来,在读中或学生自画,或师生共画,或展现现成图画。
读演结合:把阅读和表演相结合,在学生阅读中,或教师独演,或学生自演,或师生共演。
读问结合: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
读思结合:把阅读和思考、联想、讨论结合起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及生活阅历加深认识,于思接千载、钩前联后中拓宽视野,在师生共议、争鸣辩驳中交流心得。
读比结合把阅读和比较相结合,在阅读中或换词比较,或缩写后与原段相比较,或数篇课文相比较;或比较课文内容的相似点,或比较课文艺术手段的不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上)识字、朗读训练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愉快学习,培养识字能力,感受阅读乐趣,训练语感。
同时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从而奠定听说读写的坚实基础。
围绕这个基本目标,我们教研组进行了扎扎实实的教研活动。
通过一次次的阅读教学实践、反思,交流讨论,我们初步达成共识,从理论上构建了《以识字、阅读为本,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即: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感知,整体识字三、朗读理解,随文识字,四、指导书写,拓展延伸。
本次活动,两位老师按教学进度,执教的是第八单元的30课--《棉花姑娘》。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一些相关的语言知识,还知道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是益鸟和益虫,它们各有各的捉虫本领。
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认识“姑、娘、蚜、治、啄、斑、盼”七个生字,会写“只、星、请、帮、雪、就”六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两位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方式的完善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下面我就结合这两节课,对以上模式做简单解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姑、娘、蚜、治、盼、啄”6个生字,规范书写“请、帮”两个生字。
2.把课文前四段读正确、流利,并读出棉花姑娘说话的语气及想治病的心情。
3.初步读懂课文,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是益鸟和益虫,它们各有各的捉虫本领。
(教学目标的制定明确、集中、适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教学流程:一、看图识物,激趣导入在这一环节中,考虑到学生可能不认识棉花,所以先从看图认识真正的棉花开始,然后老师再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带学生走进这个童话小故事。
二、初读感知,整体识字为了能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继而在后面的朗读理解上达到升华的目的,所以在初读感知这一环节,我采取让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的措施。
如:先让学生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一遍,在读书中圈出生字读一遍,认识了生词之后又检查自己的朗读一遍,最后接力朗读课文一遍。
这样下来就有四遍课文朗读,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识。
三、朗读理解,随文识字这一环节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为突破难点——让学生读出棉花姑娘说话的语气,那就要理解棉花姑娘的心情。
张老师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认识蚜虫,了解蚜虫的危害,继而知道棉花姑娘想治病的那种盼望的心情。
而棉花姑娘先后看到了三位医生,随着它们都不能给她治病,棉花姑娘的心情由高兴到既盼望又着急再到最后的见到青蛙后的高兴及盼望。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心情的变化呢?那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体会假如自己是正在生病的棉花姑娘,见到医生会是什么心情呢?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在全班交流。
有了体会及感悟,使学生进入文本,为下面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做好铺垫,再朗读棉花姑娘的语气自然便会有所不同。
本单元的朗读训练点是在读中学习“礼貌的请求”句式。
如“请您给我们摘几个桃子,好吗?”本课中的“请你帮我捉害虫吧!”等。
通过体会读、点名读、师生分角色读,较好读好了请求句“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另外张老师注意了把握课文相同段式的结构特点,采取“重点引导与扶放结合”的策略进行234段的教学,使学生有自己练习学习的机会。
不再累述。
由于本文的识字并不困难,所以,在随文识字时也是贯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继续把朗读、看图、识字结合起来。
融识字于语境当中,把识字与朗读有机的结合起来,突破了识字重点。
四、书写指导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学会书写“请”“帮”两个生字,目的是分散第二课时的书写任务。
“请”可结合前面学过的旧知识,比如复习言字旁或者结合“情”字进行教学。
“帮”字笔画较多,书写时,可让学生先说需要注意的地方,由学生找出这个字的关键所在,那么书写时便会容易许多。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姑、娘”等六个生字,随文认识“斑”,会写“只、星、就、雪”四个字。
2.学习课文五六自然段,指导读好问句。
3.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最简单的就是最实效的,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胡老师注重了对学生的鼓励:()直接出示课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二、朗读理解,随文识字承前启后:正当—正当---的时候,谁来了?图文结合认识七星瓢虫、识记“斑字。
做动作让学生理解“惊奇”,并指导学生读好问句:你们是谁呀?点名读、齐读,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通过读一读比较:碧绿碧绿的和碧绿的不同,感受语言的优美,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利用图片,通过前后棉花姑娘的比较,指导学生体会她病好后的心情,从而指导读好最后一句:她裂开嘴笑了三、回归全文1、自己认真读一读,注意读好每个角色不同的语气,2、分角色读一读,四、指导书写剩下的四个生字,课标要求:继续学习用铅笔写字。
依照笔顺规则,书写要求学会的字。
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尽量做到美观。
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合乎要求。
在胡老师和张老师的课上,都有很好的体现:观察交流、老师范写,学生仿写,评价激励。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中)最后一环节,复习巩固:1.检查七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做到了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准确认读。
2.复习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拓展补充乌黑乌黑的头发、淡蓝淡蓝的天空等四个词组,鼓励学生积累运用描写事物颜色的词语。
3.作业(解释演一演)两节课最大的亮点;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有特点。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
张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
如课题中“棉花”和“姑娘”应读轻声的教学,又如,“姑娘”的偏旁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形象地字形分析等教学丝丝紧扣,学生学得非常扎实。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运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
二、把握教学主线,激发阅读兴趣1、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根据文本内容,两位老师教师抓住“为棉花姑娘治病”这一教学主线,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生动而富于变化的教学手段,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注重整体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以田野里棉花丰收的情景和棉花姑娘生病的画面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棉花姑娘生病原因”的探究;以老师对蚜虫的描述,引入课文第1自然段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可恶蚜虫的痛恨,对“棉花姑娘盼望有人来为自己治病”急切心情的领会;以生动的多媒体动画引发学生对“病中的棉花姑娘请了哪些医生来为自己治病,他们有没有治好棉花姑娘的病”这一问题的关注;又以棉花姑娘和燕子、啄木鸟、青蛙对话的朗读指导和分角色表演,帮助学生理解棉花姑娘的焦急与痛楚,以及燕子、青蛙和啄木鸟的歉疚与无奈;最后以对七星瓢虫的认识和对全文的总结归纳,使学生懂得燕子只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捉树上的害虫,青蛙只捉稻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之所以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是因为七星瓢虫只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从而懂得“动物各有各的本领”的道理。
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整体感强。
2、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高质量学习生活的基础。
教师十分注重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以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采用师生角色朗读等方法,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语言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并巧妙借助文本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们时而为棉花姑娘病重而担心,时而为棉花姑娘的请求得不到帮助而着急,时而又为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而感到高兴。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他们的智力潜能得以开发,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语文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三、重视朗读教学,体现以读为本。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等方面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开展朗读教学,不但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和热情,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读,大量地读,以各种形式去读,还要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在读中积累文中的语言文字。
1、注重训练层次本课朗读教学的目标是“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这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是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课程标准》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的。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采用了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例如: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之后,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在学生基本扫清了生字的障碍,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之后,老师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段进行朗读,通过个别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并且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读自悟结合起来。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从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并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整个朗读教学的过程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朗读教学的目标从中得以落实,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
2、发挥评价导向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很重要,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朗读起积极的引领作用,还有利与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深一层次的思考与体验,以促进他们朗读能力的提高。
两位老师比较重视通过评价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拨和指导。
例如:在指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为她治病的话语时,老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即时评价:“瞧,这位棉花姑娘多焦急啊!”“哟,这位棉花姑娘都有气无力了!”“你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是不是又看到了希望啊?”……在这里,老师巧妙地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融入自己的评价语言之中,而她的评价语言又是那样的贴切、自然,丝毫没有脱离课文的语言环境,不仅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和体会棉花姑娘急切盼望有人来为她治病的心情。
此外,老师还积极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开展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认识水平。
3、关注情感体验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渗透着作者的一定的情感和态度,要使学生真正能理解和体会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去感悟文中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去体味文中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进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