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相交线与平行线1、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

2、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性质:邻补角互补。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3、如果两个角的顶点相同,并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性质:对顶角相等。

(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4、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5、由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要找垂线段,先把点来看。

过点画垂线,点足垂线段。

)6、垂线段是垂线上的一部分,它是线段,一端是一个点,另一端是垂足。

7、垂线画法:①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②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③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④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8、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9、过一点画已知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这条线段(或射线)所在直线的垂线.10、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垂线段最短.)11、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12、同位角:如果两个角都在被截的两条直线的同方向,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侧,即它们的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形如字母“F”。

13、内错角:如果两个角分别在被截的两条直线之间(内),并且分别在截线的两侧(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形如字母“Z”。

14、同旁内角:如果两个角都在被截直线之间(内),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侧(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形如字母“U”。

15、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作:a∥b。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一、认识图形1. 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例如: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等。

2. 用平面图形拼组图形:可以用相同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也可以用不同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

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 计算方法:破十法: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用十减去减数,再加上剩下的几。

想加算减法:想减数加上几等于被减数,那么差就是几。

2. 解决问题: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

例如:知道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三、分类与整理1. 分类的方法: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分类后要能正确地数出每一类的数量。

2. 整理数据:用表格、图形等方式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

四、100 以内数的认识1. 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知道数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

2. 数的组成: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例如:45 是由 4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的。

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元= 10 角,1 角= 10 分。

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进行元、角、分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六、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写0。

2.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

进位加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3.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再与整十数相减。

退位减法:先从十位上退 1 当十,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后去减减数。

1-6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1-6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二年级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4、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

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三年级倍的认识1、一个数里面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就可以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用这个数乘以倍数。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这样计算简便:可以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出一位数与另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的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__摘要: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涉及到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等共8节的知识点,这些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入门级的知识,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

…一、目标与要求1.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重难点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

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2.上:位置方位名词,例如: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3.下:位置方位名词,例如:船在桥的下面。

4.前:位置方位名词。

例如: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5.后:位置方位名词。

例如: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7.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8.20以内的退位减法: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

人教版2017初中一年级(下 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2017初中一年级(下 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教案教学目标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渗透交集思想)四、拓展: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P5练习题。

六、小结: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作业: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第2教案教学目标1.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 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

0221>-x 。

2.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说一说不等式组⎪⎩⎪⎨⎧>->+022134x x 的解集是什么? 4.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新课1.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例1:解不等式组:⎩⎨⎧≤-<-0123105x x 教师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符号错误和运算错误。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分类整理复习汇集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分类整理复习汇集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分类整理复习汇集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基础计算题1. 口算我能行。

69+10= 87-80= 50+30= 14-8=90-60= 39+9= 72-8= 47+30=24+8= 11-5= 35+30= 62-4=15-6= 28+40= 89-40= 77+6=48+50= 16-9= 39+4= 56-20=43-8= 89+8= 12-7= 17+30=26+60= 14-5= 43+50= 32-3=70-10= 36+40= 11-8= 78+7=90+6= 58-50= 81+9= 64-4=12-3= 19+6= 37-20= 65+30=88+8= 83-30= 46+4= 65-30=54-4= 24+60= 13-9= 76+9=2. 直接写出得数。

2+40= 73+3= 90-40= 71+10=57-17= 56-40= 24-4= 45-15=18+20= 20+60= 56+1= 84-4=3.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

8-4______3+4-5 7-4______3+7-4 9-3______3+6-47-7+10______4+5 9-3______4+4-2 6-4______2+5-54. 算一算。

82+5=______ 47-5=______ 4+65=______8+41=______ 26+3=______ 78-6=______52+4=______ 74-3=______ 6+21=______5. 圈一圈,算一算。

13-8=______6. 算一算,填一填。

11-2=______ 12-3=______ 13-4=______14-5=______ 15-6=______ 16-7=______填空题7. 看一看,填一填。

小猪向前跑,要向______方向转弯;小兔向前跑,要向______方向转弯。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认识平面图形1.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

长方形:长长方方的,有4条直直的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四四方方的,有4条直直的边,边的长度都相等。

三角形:有3条直直的边。

平行四边形:有4条直直的边,有一组对边是斜的。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是圆圆的。

2.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等。

3.长方体能画出长方形,正方体能画出正方形,圆柱能画出圆,三棱柱能画出三角形,球不能画出圆。

二、平面图形的拼组1.用若干个同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更大的或其他的平面图形;用一些不同的平面图形也可以拼成更大的平面图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大三角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3.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三、七巧板1.七巧板有7块板(或者说7个图形),有3种图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

2.可以用七巧板中的几块或者全部拼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加法一、十几减几1.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点数法”“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

2.巧算十几减几:十几减9等于几加1;十几减8等于几加2;十几减7等于几加3;十几减6等于几加4;十几5等于几加5;十几减4等于几加6;十几减3等于几加7;十几减2等于几加8。

二、解决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先认真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要根据问题确定哪些条件是用的,哪些条件是多余的,并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

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计算方法:用一个数减另一个数。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计算方法:用另一个数减一个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1.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颜色、形状等不同特点对事物进行分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图形认识与拼组:让学生了解和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学生应能够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平面图形的拼组,例如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 数的计算: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例如,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求一个数中含有几个某数,可以用连减的方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时,个位相加满十的,十位上的数应该比原来多1。

3. 规律寻找:学生应学会寻找图形的排列规律,例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方向等。

同时,他们也应该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如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前两个数相加得第三个数,成组的数重复排列等。

4. 应用题解决:学生应能够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例如通过数一数、圈一圈、列表等方式。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学生需要多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垂线-数学-人教版新教材-下册-初中-一年级-第五章-第一节

垂线-数学-人教版新教材-下册-初中-一年级-第五章-第一节

P
A
A ,垂线段PA的长度就
是该同学的跳远成绩.
例1、选择题:
1、已知点A,与点A的距离是5cm的直线可画( D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无数条
2.如图, AC⊥BC, ∠C=900 ,线段AC、BC、 CD中最短的是( C )
(A)、AC (B)、BC、(C)、CD (D)、不能确定 C
A
M
B ∴直线MF为所
求垂线。
CN
FD
拓展应用1
如图:在铁路旁边有一张庄,现在要建一火 车站,为了使张庄人乘火车最方便(即距离最近) ,请你在铁路上选一点来建火车站,并说明理由。
张庄
垂线段最短
拓展应用2
G
D
C
问题1:长方体的顶点A处有一 只蚂蚁想爬到点C处,请你帮 它画出爬行的最佳路线。并说 明理由。
C
∴ AC<AB(垂线段最短)
又∵ CD⊥AD于D(已知)
E
∴ CD<AC(垂线段最短)
∵ DE⊥BC于E(已知)A
D
B
∴ DE<CD(垂线段最短)
∴ AB>AC>CD>DE
m
30
m
20
例4、如图,量出(1)村庄A与货场B的距离, (2)货场B到铁道的距离。
A
25m
8m C 答:……。 B
m
0m 10
O,OB平分∠ DOF,∠DOE=50°,求∠AOC、
∠ EOF、 ∠ COF的度数.
E
解: ∵ AB⊥OE (已知)
D
∴ ∠EOB=90°(垂直的定义)
∵ ∠DOE= 50° (已知)
AO
B
∴ ∠DOB=40°(互余的定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4单元知识梳理+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4单元知识梳理+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4单元知识梳理+单元检测卷(含答案)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1、平面图形的拼组(1)区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角是直直的。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有一对边是斜斜的,角不是直直的。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角是直直的。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2) 常见拼组:① 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 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 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8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3)分一分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或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一个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或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或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七巧板七巧板是由7个平面图形组成,其中有3种平面图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

里面有两个相同的大三角形和两个相同的小三角形,七巧板中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第一单元检测卷 认识图形(二)一、选择题1.把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原长方形的周长相比( )。

A .一样长B .变大了C .变小的2.下列图形中不能通过平面图形的旋转得到的是( )。

A .B .C .D .3.下面能拼成正方形的是( )。

A.B.C.二、判断题1.用8个小正方体就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2.圆形就是圆球.()3.一个正方形一定能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5.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正方形.()6.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解答题1.小聪明,考考你。

(1)用图1的物体可以画出图2哪个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根据图1,请在图2的图形板上标出七巧板的编号。

2.把一个长方形纸板剪去一个角,还会剩几个角?还剩()个还剩()个还剩()个3.想一想,剪一剪.第二单元知识梳理1、方法:①想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如: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过程:想先算:10-9=1则再算:1+2=31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1. 数的认识1.1 数的读法和书写1.2 数的比较大小1.3 数的排列和顺序2. 简单的加减法2.1 加法的认识和运算2.2 减法的认识和运算2.3 加减法的应用3. 图形与物体3.1 了解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3.2 认识立体图形3.3 图形的应用4. 时间、长度和重量4.1 了解钟表和时间的基本概念4.2 了解长度和长短的比较4.3 了解重量和轻重的比较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要点:1. 识字和拼音1.1 学习常用的生字和拼音1.2 通过认读字词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1.3 认识常用的汉字笔画2. 习字和句子2.1 通过习字和书写来巩固识字能力2.2 通过认读句子来提高阅读能力2.3 通过听写来阶段性的检测学习效果3. 课文和朗读3.1 听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3.2 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3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文学知识和欣赏4.1 了解简单的古诗词和儿歌4.2 欣赏一些简单的传统文学作品4.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总结:一年级下册的数学和语文内容主要围绕数的认识、加减法、图形物体、时间长度重量、识字拼音、习字句子、课文朗读和文学知识欣赏展开。

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来巩固基础知识,并培养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数学逻辑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的也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扩展:5. 数的认识 - 进一步认识数字的概念和特性。

学生将学会拓展数的认知范围和认识各种不同的数字。

通过各种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比如在购物时认识零钱,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数数家里的物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

6. 简单的加减法 - 进一步巩固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物品进行加减法的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字之间关系的理解。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1)(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1)(课件)
82-5= 77 58-20=38 50+16= 66 65-7= 58 97-60=37 36+7= 43 25+8=33 39+40=79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 有什么收获呢?
三、在练习中巩固
1.口算。 68-7= 61
68-9= 59
68-50= 18
15+9= 24
34+6= 40 72-3= 69 50+4= 54 95-8= 87
2.[教材P80 练习十八 第1题]
4 +36 40
50
86
9
45
28 -6 22
45
39
70
64
3. [教材P80 练习十八 第2题]
R·一年级下册
整理和复习(1)
一、知识回顾,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小括号
解决问题
二、在比较中理解加、减法算理
1. 57+2= 59
57+20= 77
57+9= 66
75+2= 77 75+20= 95
75+9= 84
两位位数加数不观法加 进察一 位这些式两子位,十数你数加有整什么发现进?位加法
明理由。
相同数位上的数可
57-2 75-20

以直接相减
57-2= 55
57-20= 37
57-9= 48
75-2=73
75-20= 55
75-9= 66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57-9和75-9的。
计算57-9时,先算17-9=8,再算40+8=48 计算75-9时,先算15-9=6,再算60+6=66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1.认识和会画。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 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8 )块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 11-9=□方法一:破十法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方法三:连减法11-9=2 11-9=2 11-9=2先算:10-9=1 因为:9+2=11 先算:11-1=10再算:1+1=2 所以:11-9=2 再算:10-8 =22.解决问题(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的方法有:顺数、倒数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 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3.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百位)。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

4.数的顺序《百数表》能根据百数表填出已知数的相邻数。

如:5.比较大小(1)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

例如:34○58(2)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62○696.学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等语言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如:18比16多一些,16比18少一些;99比10多得多,10比99少得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加减法口诀2. 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3. 形状的分类4. 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5. 数字的顺序6. 时间的认识7. 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8. 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9. 容积的认识10. 二维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口诀,形状的分类,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等等。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 加减法口诀: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加减法口诀,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基本数学运算。

通过记忆加减法口诀,孩子可以更快地做出简单的加减法题,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 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及其区别。

通过形状的比较,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三. 形状的分类: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形状的分类,包括点、线、面。

通过对形状的分类,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会将数量表示为数字、手指、物品等等,也将学习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学会使用数字拼接的方式来表示一些更大的数字。

五. 数字的顺序: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数字的顺序。

孩子将学习如何在数字中识别和理解数字的位置,学习如何将数字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学运算。

六. 时间的认识: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时间的认识。

孩子将学会如何使用钟表,理解12小时制的时间表示法,同时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时间单位,如秒和分钟等。

七. 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会如何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也将学习如何使用“轻”和“重”这两个词来描述重量。

八. 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习如何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并通过使用“长”和“短”这两个词,来描述不同物品的长度。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b+ac(六)有理数除法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1、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

2、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性质:邻补角互补。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3、如果两个角的顶点相同,并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性质:对顶角相等。

(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5.1.2垂线4、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5、由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要找垂线段,先把点来看。

过点画垂线,点足垂线段。

)6、垂线段是垂线上的一部分,它是线段,一端是一个点,另一端是垂足。

7、垂线画法:①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②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③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④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8、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9、过一点画已知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这条线段(或射线)所在直线的垂线.10、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垂线段最短.)11、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12、同位角:如果两个角都在被截的两条直线的同方向,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侧,即它们的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形如字母“F”。

13、内错角:如果两个角分别在被截的两条直线之间(内),并且分别在截线的两侧(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形如字母“Z”。

14、同旁内角:如果两个角都在被截直线之间(内),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侧(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形如字母“U”。

5.2.1平行线15、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作: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1、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

2、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性质:邻补角互补。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3、如果两个角的顶点相同,并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性质:对顶角相等。

(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5.1.2垂线4、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5、由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要找垂线段,先把点来看。

过点画垂线,点足垂线段。

)6、垂线段是垂线上的一部分,它是线段,一端是一个点,另一端是垂足。

7、垂线画法:①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②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③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④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8、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9、过一点画已知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这条线段(或射线)所在直线的垂线.10、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垂线段最短.)11、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12、同位角:如果两个角都在被截的两条直线的同方向,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侧,即它们的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形如字母“F”。

13、内错角:如果两个角分别在被截的两条直线之间(内),并且分别在截线的两侧(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形如字母“Z”。

14、同旁内角:如果两个角都在被截直线之间(内),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侧(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形如字母“U”。

5.2.1平行线15、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作:a∥b。

16、平行线画法:①落;②靠;③移;④画。

(工具:三角板、直尺。

)17、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②平行。

18、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9、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2.2平行线的判定20、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3.1平行线的性质24、性质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5、性质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6、性质 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7、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有什么区别?判定:已知角的关系得平行的关系。

(证平行,用判定。

)性质:已知平行的关系得角的关系。

(知平行,用性质。

)28、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5.3.2命题、定理29、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30、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31、如果命题中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正确的命题)32、命题中题设成立时,结论不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错误的命题)33、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5.4平移34、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平移。

35、平移的特征(性质):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面直角坐标系6.1.1有序数对36、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37、数轴有水平的(左负右正)和垂直的(上正下负)。

38、有序数对一般看数:先看上下后看左右。

6.1.2平面直角坐标系39、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0、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为(a,b),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

41、原点的坐标是(0,0);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横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平行于y轴;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表示为(x,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表示为(0,y)。

42、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为了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3、几个象限内点的特点: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44、(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x,—y);(x,y)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x,—y);(x,y)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x,y)。

45、点到两轴的距离:点P(x,y)到x轴的距离是︱y︳;点P(x,y)到y轴的距离是︱x︳。

46、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是(m,m);在第二、四象限叫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是(m,—m)。

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47、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⑴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⑵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⑶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4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左右平移,纵不变,横左减右加;上下平移,横不变,纵上加下减。

)4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纵不变,横加向右,横减向左;横不变,纵加向上,纵减向下。

)7.1.1三角形的边50、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51、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52、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3、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54、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55、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56、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57、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底边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58、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①不等边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59、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0、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61、技巧:两较小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组成三角形。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62、从△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高。

(顶点+垂足=高)63、连接△ABC的顶点和它所对的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

(顶点+中点=中线)64、画∠A的平分线AD,交所对的边BC于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角平分线。

(顶点+交点=角平分线)7.1.3三角形的稳定性6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6、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7.2.1三角形的内角6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7.2.2三角形的外角68、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69、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7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1、一个三角形有六个外角,每个顶点有两个外角,并且这两个外角是一对对顶角。

7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

73、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0。

7.3.1多边形74、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5、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76、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77、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78、n 边形的总对角线数公式:79、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这(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80、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81、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

7.3.2多边形的内角和82、n 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 -2)×180083、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84、如果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

7.4课题学习 镶嵌85、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的问题。

2)3(-n n86、平面镶嵌的条件:①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0;②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87、如果用一种多边形进行镶嵌,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的是任意三角形、任意四边形和正六边形。

二元一次方程组8.1二元一次方程组88、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89、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共有两个未知数;②每个方程都是一次方程。

)90、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