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改革与金融人才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改革与金融人才需求
作者:郭濂吴瑾国家开发银行
一、概述: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不断开始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金融业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的金融人才是解决金融人才需求的当务之急。本文联系目前我国金融改革发展趋势,结合开发银行人才培养方式,对金融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教育初步完成了对“懂专业、会操作”的金融人才的培养。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国金融业处于市场化、国际化的起步阶段,处于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粗放经营和封闭运行状态下,因此整个金融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不强,人才的培养被定位于较低层次的操作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内向型和粗放型特征,这是中国金融人才资源的基本状况。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加入WTO,给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进程带来重大契机,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中国的金融业将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直接与国外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如何才能在这样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中国经济金融平稳健康的运行和发展,是当前金融业面临的、关系国家经济兴衰的全局性战略问题。金融业的竞争实质上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的竞争。这类金融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和引进,必须立足于本土,进行大量
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
二、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体现了国际化、市场化方向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业从银行、证券、保险到基金、期货、外汇交易等各个方面都全面地快速发展;典当、黄金市场近年来也都全面推出。一个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已基本建成。随着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和国际化程度提高,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我国。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来说,将面临金融全球化的新挑战,特别是短期内尤为明显。我国将在加入WTO后的5年内,将准许外资银行用人民币向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准许外资银行在全国各地建立分行,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也就是说,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中资银行将和外资银行都在同样的条件下竞争。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与国内金融机构合同投资、交叉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多。要与国际接轨,处理与国外金融机构竞争合作关系,呼唤新一代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金融人才。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全面推进,技术带来金融业新的变革,网络银行就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也成为全球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银行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服务质量,金融工具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新的条件下,需要更多复合型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金融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市场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大环境下,金融业未来的发展
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金融全球化。加入WTO,意味着我国金融业将全面进入竞争时代,将会有更多外资金融机构突破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当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全方位进入中国后,需要大批来自中国本土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以解决作为外资企业适应投资环境本土化的问题;同时WTO的互惠原则也将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增设海外分支机构、拓展海外业务,也肯定需要派出一大批金融人才到境外拓展业务,届时,将需要一大批具有双语能力、熟悉外国经济及国际财务、国际金融法规、国际金融业务并富有管理经验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因此,加入WTO对我国金融教育来讲是挑战也是机遇。
(二)加强风险监管:按照巴赛尔新协议原则,银行根据自己面临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由于历来我国金融业主要由国家控制,人们的风险意识不强。随着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运作,金融的竞争激烈,市场风险随之加剧,在金融业务交叉和运用衍生工具的情况下,质量风险、控制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对风险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控、反馈机制,还必须培养相应的银行业监管人才。
(三)金融业加快信息化步伐,各种系统已经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中广泛应用,网络化已经成为新的焦点。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投保等网络金融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金融模式。
(四)共享化混合经营模式:银行、证券、保险通过混合经营,共享其他部门的金融资源,提高竞争力,带来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目前,我
国尚未开通混合经营,但已有开办“银证通”、“银保结合”、“代客理财”等金融交叉业务混合经营的趋势。这一趋势相应地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调整现有金融人才的知识结构。
(五)客户定制及个性化服务趋势:目前,金融机构为了扩大市场、争夺客户,开始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手段,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定制服务,为其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可以看出,现在金融越来越需要创新、变革,拥有市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金融人才,是决定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我国金融人才现状分析
在金融从业人员总量继续增长前提下,金融人才总量需求增长快于金融从业人员总量增长,金融人才结构变化速度快于金融人才总量增长速度。
首先,金融人才学历偏低。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已有相当规模,但素质与知识结构都有待提高。2002年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为340万人,比1995年的276万人增长了23.2%,年均增长率为3%。2001年、2002年我国金融业专业技术人才为163.9万人、161.7万人,分别占从业人员的48.8%和47.6%。我国金融业研究生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到1%,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仅为11%,而初中及其以下学历占13.8%。由此可见,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急需提高金融人才的学历层次,本科以上的高学历人才需求量相当大。然而,金融人才的更新并不容易,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02年金融业的平均工资居全国16个部门之首,比全国平均工资高54%,但与非国有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