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噪声防护设施性能和防护效果检测方法
噪声检测标准
噪声检测标准噪声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对人体、动植物、物体或环境产生干扰和危害的声音。
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环境问题,因此对噪声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噪声检测标准是评价和监测噪声水平的基础,下面将介绍噪声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噪声检测标准的基本原则。
噪声检测标准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确保检测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
在进行噪声检测时,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设备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噪声检测标准的内容。
噪声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噪声的测量方法、测量设备、测量指标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在噪声检测中,应当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设备,确保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定噪声的评价标准,对测量结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三、噪声检测标准的应用范围。
噪声检测标准适用于各种噪声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领域。
通过对噪声检测标准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噪声污染问题,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宁。
四、噪声检测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噪声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公众的生活质量、维护环境的良好状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噪声检测,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减少噪声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实现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噪声检测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噪声检测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未来,噪声检测标准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人们健康,采用更加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六、结论。
噪声检测标准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科学、客观、准确的噪声检测,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实现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高度重视噪声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共同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工作场所噪声危害的个体防护用品选择和使用
工作场所噪声危害的个体防护用品选择和使用宫春波摘要:介绍了如何选择和正确使用工作场所噪声危害的个体防护用品。
关键词:噪声;个体防护用品;种类;选择;使用;维护;1 引言由工作场所的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在我国是一类普遍存在的职业危害。
长期接触过量的噪声会导致听力损失,并会引起其他的健康损害,例如高血压、失眠、食欲减退,胃溃疡等疾病。
在绝大多数工业场所中,噪声危害并不致命。
噪声危害虽然容易辨识,但听力衰退却是一个缓慢的进程,员工往往误以为自己已经“适应了”有害的噪声环境,忽视预防。
听力损失的预防措施,应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如:依据作业场所和设备的情况,增设隔声屏障,隔离或控制声源;实施噪声区域控制或缩短暴露时间等措施。
在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均无法使生产性噪声降至国家标准限值以下时,劳动者及时、正确佩戴好个体防护用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最简洁、最经济、最有效的防噪声危害的控制措施。
2 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护听器是一类降低噪声危害的个人防护用品,市面上最常见的有耳塞和耳罩两大类。
耳塞是可以插入耳道的,有隔声作用的装置。
当前使用的耳塞主要是用塑料或橡胶制成,主要有圆柱形、伞形、蘑菇形和圆锥形等,基本要求就是能使人体外耳道始终处于密塞和紧压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进入内耳的强度。
耳罩是利用头带或颈带将隔声罩固定在头上,将外耳罩住,起阻隔、降噪的作用。
对于噪声强度超过100dB (A)的作业场所,宜使用耳罩进行个体防护。
耳罩为塑料制品,圆形,能覆盖全耳。
为使劳动者佩戴舒适,耳罩均会内衬一些泡沫或海绵垫层。
耳罩对1000~30000Hz频段的稳态噪声效果较好。
从降噪的原理上,护听器又可分成被动降噪、主动降噪和伺服降噪 3 类。
被动降噪产品是通过使用降噪材料达到降噪的目的,包括各类耳塞和耳罩,是目前最常用的产品。
主动降噪产品是通过电子电路主动发生反相信号抵消噪声的产品,主要优势体现在低频噪声的防护,对中高频段的噪声降噪能力与其他产品无明显差别,很少在工业上应用。
4_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正常条件下浓度超标 急性职业损伤-应急救援设施
15
2.1 必要性分析与评价
防护设施设置的条件(发生职业病或事故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预评价-是否有必要设置 类比工程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情况 多采用类比法,也可采用模拟试验法
控制效果评价-要求设置的是否落实 预评价、设计专篇的落实情况,浓度? 多采用检测检验法
安装在有害物发生源的下面
2.6 局部排风系统-常见排风罩
接受式吸气罩
诱导气流带动有害物一起运动,如高温热源上部的 对流气流及砂轮磨削时抛出的磨屑大颗粒粉尘上所 诱导的气流等。
49
50
2.7 局部排风系统-常见排风罩
吹吸罩
51
2.8 局部排风系统-常见排风罩
大门空气幕 利用高速气流形成的气幕将污染物气流与洁 净空气隔离 按形式分
4、危害最高,法规或规范建议应避免劳工吸入。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环境或 短时间暴露于较高浓度时,可能致癌、永久损害生殖系统或脏器功能, 甚至致死。EX-Beneze
40 39
1.5 通风方式选择
有害物质健康风险分类(续)
危害低 危害中低等 危害中等 危害高
过滤循环 整体换气
整体换气 局部排气
局部排气 密闭作业 密闭作业
检查表应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 别与分析的基础上编制。
21
2.2 设置的合理性(符合性)
防护设施的种类、类型
湿式、通风、隔离、密闭等 综合治理(1种或几种) 通风防护设施
全面通风 局部通风(-排风罩类型选择) 吹吸式通风
干法工艺
湿法工艺
22
2.2.1 通风防护设施
防护设施
通风等工程措施 为何讲通风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4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一、引言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期间,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所引发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或明显的不利影响。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1. 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估在作业场所,首先需要进行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估工作,明确作业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
这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尘埃、噪声、高温、辐射等。
评估作业场所存在的危害程度及其可能对工作人员产生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根据危害识别与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危害控制措施。
这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工艺改变、设备更新、通风换气等措施来控制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
管理措施则是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培训教育、监督检查等手段来规范作业场所的危害控制工作。
个体防护措施主要是保护工作人员个体安全的物质、设备或方法,如佩戴防护服、呼吸器等。
3. 职业健康监测职业健康监测是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诊断出职业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职业健康监测包括体格检查、生物学监测、环境监测等。
4. 应急管理措施在作业场所,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如火灾、事故等。
因此,建立应急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应急管理包括制定灾害预案、组织应急演练、设立应急通道、设置安全出口等。
三、职业危害检测制度1. 检测项目职业危害检测制度包括对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含量、噪声强度、尘埃浓度、辐射剂量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检测,可以了解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为职业危害控制管理提供依据。
2. 检测方法与标准对于不同的危害因素,需要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测。
声学消声器现场测试方法
声学消声器现场测试方法测试设备:1.声级计:用于测量环境噪声和消声器后噪声。
2.激振装置:通过产生振动来模拟噪声源。
3.振动传感器:用于测量激振源产生的振动。
4.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测试数据。
测试步骤:1.测量环境噪声:在进行测试之前,先测量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将声级计放置于消声器前后的位置,分别记录两个位置的声级。
这样可以确定消声器前后的噪声差。
2.安装消声器:将消声器正确安装在需要降噪的设备或管道上。
确保消声器与设备或管道之间的接口严密无漏。
3.激振测试:使用激振装置产生噪声源,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情况。
激振源通常通过产生机械振动或气体流动来产生噪声。
将振动传感器放置于激振源附近,以便测量振动水平。
4.测量消声效果:在消声器后方放置声级计,记录消声器后的噪声水平。
通过比较消声器后的噪声与环境噪声,可以计算出消声器的降噪效果,即消声量。
5.数据记录和分析: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对测试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将消声器前后的声级、振动水平等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估消声器的性能和效果。
测试注意事项:1.测试前应保证测试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校准声级计和振动传感器。
2.确保测试现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避免其他噪声干扰。
3.测量消声器前后的噪声水平时,应保持测量位置稳定,并避免人员干扰。
4.激振装置的振动水平应符合实际工作环境的要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模拟。
5.测试数据采集应准确、全面,记录测试过程的关键参数和操作信息。
通过以上声学消声器现场测试方法,可以对消声器的性能进行准确评估。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消声器进行优化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
同时,测试还可以用于验证消声器的设计和预测声学效果。
这样可以确保消声器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建筑工地防噪音措施(1)
建筑工地防噪音措施1. 施工方案设计与评估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噪音控制的需求。
通过评估工程规模、工期、施工环境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的产生。
2. 各类噪音源的监测与控制2.1 噪音源识别对工地内的各种噪音源进行识别,包括工程机械、运输车辆、施工活动等。
2.2 噪音监测使用专业的噪音监测设备,对噪音源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噪音水平不超过法定标准。
2.3 噪音控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噪音控制措施,如调整作业时间、更换低噪音设备等。
3. 工地围挡和隔音材料的使用3.1 工地围挡设置有效的工地围挡,以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围挡材料应具备良好的隔音性能。
3.2 隔音材料在噪音传播途径上使用隔音材料,如隔音板、隔音窗帘等,以进一步降低噪音水平。
4. 施工方法优化和设备选择4.1 施工方法优化通过优化施工方法,减少噪音的产生。
例如,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减少现场作业噪音。
4.2 设备选择优先选择低噪音、高效率的施工设备,以减少噪音源。
5. 员工培训与健康防护措施5.1 员工培训对工地进行噪音控制培训,提高员工的噪音防护意识和技能。
5.2 健康防护措施为员工配备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噪音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6. 噪音污染处理及应急预案制定6.1 噪音污染处理如发生噪音污染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6.2 应急预案制定制定噪音污染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责任分工和处置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
7. 社区沟通与环境保护策略7.1 社区沟通与周边社区保持良好沟通,及时通报施工噪音情况,听取居民意见,共同维护和谐环境。
7.2 环境保护策略将噪音控制纳入环境保护整体策略,与其他环保措施相结合,实现工地绿色施工。
8. 防噪音措施的监督和检查8.1 监督制度建立防噪音措施的监督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8.2 定期检查定期对工地噪音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噪声检测标准
噪声检测标准噪声是指任何不需要的声音,它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噪声的检测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噪声检测标准是指对噪声进行检测和评估时所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噪声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噪声检测标准。
首先,噪声检测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噪声特性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这些特性包括噪声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
通过对这些特性的了解,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标准。
其次,噪声检测标准的内容通常包括噪声的测量方法、测量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测量点的设置、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在进行噪声检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并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测量。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测量点,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以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另外,噪声检测标准还包括了对噪声的评估和分类。
根据不同的噪声特性和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噪声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限值和控制要求。
这些限值和要求旨在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减少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此外,噪声检测标准还涉及了对噪声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对噪声的检测和评估,可以确定出合适的噪声控制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对噪声源的控制、对噪声传播路径的管理、对受影响人群的保护等方面。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对人们的影响,改善生活环境质量。
总的来说,噪声检测标准是保障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遵循噪声检测标准,可以更科学、更准确地评估和控制噪声,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噪声检测标准的学习和应用,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安静、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厂区噪声检测的标准
厂区噪声检测的标准厂区噪声检测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其中包括了噪声限值的规定、检测方法和仪器、评价指标等内容。
1. 噪声限值规定: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厂区噪声的限值规定存在差异,一般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例如,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规定的噪声标准是针对社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地区制定的,根据地区的不同可分为室外日间、室外夜间和室内等不同限值。
2. 噪声检测方法和仪器:厂区噪声检测常用的方法有现场测量和远程测量两种。
现场测量一般使用声级计作为主要仪器,通过直接测量噪声源周围的声级来判断噪声水平。
远程测量则是通过在远离噪声源位置设置测点,并使用开放式测量仪器进行噪声的间接测量。
3. 噪声评价指标:厂区噪声的评价指标包括了声级(Lp)、声压级(LpA)、频率特性、声谱特性等。
声级是指声音的强度,一般用分贝(dB)表示;声压级是指声音对环境产生的压力,也用分贝表示;频率特性则是指噪声的频率分布情况,可以用频率谱来表示;声谱特性则是指噪声的频率成分对整体声音的贡献程度。
4. 厂区噪声危害评估:厂区噪声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都有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噪声危害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噪声源的性质、噪声的传播路径、接受者的暴露情况等。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耳聋风险评估法、害人阈级法、A频权法等。
5. 厂区噪声控制措施:为了降低厂区噪声对职工和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噪声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从源头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和接受者控制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例如,源头控制可以通过采用低噪声设备、隔声罩等方式减少噪声产生;传播途径控制可以通过设置隔音墙、降噪屏障等方式减少噪声传播;接受者控制可以通过佩戴个人防护设备等方式降低个体暴露。
以上是厂区噪声检测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噪声问题对于厂区环境和职工身体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合理进行噪声检测和控制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
车间噪声测定
车间噪声测定标题:车间噪声测定引言概述:车间噪声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工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进行车间噪声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车间噪声测定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车间噪声测定的重要性1.1 噪声对工人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会导致听力损伤、心理压力增加等问题。
1.2 噪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高噪声环境会干扰工人的思维、集中注意力和沟通能力,降低工作效率。
2. 车间噪声测定的方法2.1 噪声测量仪器的选择:根据车间噪声特点选择适合的噪声测量仪器,如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等。
2.2 测量点的选取:根据车间布局和噪声源位置,合理选择测量点,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3 测量时间的确定:根据车间生产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段进行测量,以获得真实的噪声水平。
3. 车间噪声测定的标准3.1 国家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车间噪声的限制值为XX分贝。
3.2 行业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车间噪声限制标准。
3.3 国际标准:借鉴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车间噪声控制水平。
4. 车间噪声测定的控制措施4.1 噪声源控制:通过改进设备、采用隔音材料等方法,减少噪声源的产生。
4.2 隔声措施:采用隔声设施、隔声罩等措施,减少噪声传播和扩散。
4.3 个体防护措施:为工人提供合适的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减少噪声对工人的影响。
5. 车间噪声测定的监测与评估5.1 定期监测:建立车间噪声监测系统,定期进行噪声测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2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判断车间噪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3 噪声控制措施的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车间噪声控制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控制效果。
总结:车间噪声测定是确保工人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工作。
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遵守相关标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监测和评估噪声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车间噪声对工人的影响,提升工作环境的质量。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康安全地开展工作,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员工的伤害,保护员工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及与本单位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第三条本制度包括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具体要求、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和程序、监测和评价的频率及结果的处理等内容。
第四条本制度的具体实施由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委员会负责。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第五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应当按照科学、系统、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则进行。
第六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应当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防护措施和监测措施的有效性。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应当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职业病危害的情况。
第八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频率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确定,并应及时调整。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结果应当客观真实,及时反馈给受监测的员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具体要求第十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二)职业病的风险评估;(三)防护措施和监测措施的有效性评价;(四)其他与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相关的内容。
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浓度: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二)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途径和暴露程度;(三)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第十二条职业病的风险评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评估职业病的发生风险和危害程度;(二)分析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因素和易感人群;(三)评估职业病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第十三条防护措施和监测措施的有效性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评价防护设施的性能和有效性;(二)评价个人防护用具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三)评价防护措施实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规定范文(三篇)
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工作场所的环境质量,维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安全卫生法》,制定本《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工作岗位和办公场所。
第三条目的和原则:本规定的目的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工作场所的粉尘、噪音和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危害,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第四条定义:本规定中的以下术语定义如下:1. 粉尘: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2. 噪音: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声级高于规定的安全标准。
3. 噪声:指超出规定的安全标准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噪音。
第二章粉尘控制措施第五条粉尘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源头控制、传输控制和防护控制相结合。
第六条采取源头控制措施的具体措施包括:1. 确定粉尘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装粉尘收集装置、使用密闭设备等。
2. 选用低尘、低排放的材料和产品,减少粉尘的产生。
3. 配备抑尘装置,如喷雾装置、风扇等。
第七条采取传输控制措施的具体措施包括:1. 确保传输过程中的管道、机械设备等无漏气、无漏粉尘现象。
2. 采取隔离措施,如加装隔离板、安装封闭管道、增加通风设备等。
3. 加密传输过程中的密闭,减少粉尘泄漏。
第八条采取防护控制措施的具体措施包括:1. 为工作人员配备并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如口罩、防尘服等。
2.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及时清除粉尘。
3. 给工作场所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第三章噪音控制措施第九条噪音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源头控制、传输控制和防护控制相结合。
第十条采取源头控制措施的具体措施包括:1. 对产生噪音的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减少噪音的产生。
2. 选用低噪音设备和材料,减少噪音的产生。
3. 对设备和机器进行隔音处理,减少噪音的传播。
第十一条采取传输控制措施的具体措施包括:1. 对传输过程中的管道、机械设备等进行隔音处理,减少噪音的传递。
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范本
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避免工作场所危害因素对员工和生产过程的不良影响,制定本检测制度。
本检测制度制定的依据是《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对生产作业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估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危害因素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本检测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作业场所,包括工厂、车间、生产线等。
三、检测内容1.噪声对工作场所的噪声进行检测,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检测过程应考虑各种工作状态和生产设备的运行模式。
2.有害化学物质对生产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包括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粉尘等。
检测结果应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确保不超过规定的容许浓度。
3.工作环境温度对工作环境温度进行定期检测,确保符合国家标准,避免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造成员工健康问题。
4.通风对生产作业场所的通风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测,确保通风良好,空气流通畅通。
5.光照对工作场所的光照水平进行检测,确保光照强度符合标准,避免因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造成眼睛疲劳或视力问题。
6.振动对生产设备的振动水平进行检测,确保振动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因长期暴露在强烈振动环境下导致身体损伤。
7.辐射对可能存在的电磁辐射、离子辐射等进行检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规定,避免对员工健康造成影响。
四、检测频率和方法1.对于噪声、有害化学物质、工作环境温度、通风、光照、振动、辐射等危害因素的检测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新建生产作业场所: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全面检测。
-增设或修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测。
-定期检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定期检测计划,确保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估工作持续进行。
2.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规范,使用符合要求的检测设备和仪器进行。
五、检测结果评估和处理1.对于检测结果超过相关标准或规定的容许浓度的危害因素,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
DB12_T801-2018工作场所噪声测量质量控制规范
ICS 13.100C 52DB12天津市地方标准DB12/T 801—2018工作场所噪声测量质量控制规范Workplace noise measurement quality control specification2018-06-07发布2018-07-08实施刖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承、李树新、赵淑岚、曾强、张健、张万超、张昊。
工作场所噪声测量质量控制规范i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噪声测量过程开展质量控制活动的关键环节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或管辖区域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场所噪声测量过程的质量 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85. 1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15173电声学声校准器GB/T 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1230声学职业噪声暴露的测定工程法GBZ 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T 189.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3术语和定义GB/T 3785.1、GB/T 15173、GB/T 19000、GB/T 21230、GBZ 2.2和GBZ/T 189.8规定的以及下列术 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内部自查及外部监管,对日常运行与业务管理全过程开展的质量管理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occupational health technical service institution简称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为建设项目提供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用人单 位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与防护用品的效果评价等技术 服务的机构。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模版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模版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工作,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并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其评价工作。
二、监测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病原微生物及其毒力;(2)有害物质(化学物质、生物制剂等)的种类、浓度、工艺条件及其环境分布情况;(3)物理因素(噪声、辐射、温度、照明等)测量数据及其环境分布情况;(4)工作条件(工作强度、工时、休息制度等);(5)个体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
2. 监测方法:(1)病原微生物及其毒力的监测方法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采集、培养和鉴定;(2)有害物质的监测方法根据具体物质的特性,采用适当的仪器设备进行测定,并结合环境监测方法进行采样和分析;(3)物理因素的监测方法根据具体因素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设备和方法进行测量,并结合标准值进行评价;(4)工作条件的监测方法包括工作强度调查、工时记录等方法;(5)个体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监测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勘察等方式进行。
三、监测结果评价1. 监测结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浓度分布和暴露时间等;(2)工作条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3)个体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4)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职业病患病情况等。
2. 评价指标:(1)危害因素浓度评价指标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2)工作条件评价指标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3)个体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评价指标参照相关研究和调查结果。
四、监测数据管理1. 监测数据的保存:(1)监测数据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及时归档,并进行编号和分类存放;(2)监测数据的电子化管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2. 监测数据的解读和分析:(1)监测数据的分析可采用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等方法;(2)监测数据的解读应结合具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工作场所的情况、员工的职业病患病情况等综合分析,形成监测报告。
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
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职业性噪声暴露已成为我国职业病防治的重点之一。
职业性噪声暴露不仅对听力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职业病。
为了有效控制噪声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噪声防护措施。
二、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噪声暴露水平及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进行评估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噪声暴露水平评估:通过噪声监测设备,对工作场所中的噪声强度进行测量,以确定噪声暴露水平。
噪声强度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表示。
根据我国《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125-89),噪声强度分为三个等级:一级(≤85dB)、二级(85-90dB)和三级(≥90dB)。
2. 噪声危害风险评估:根据噪声暴露水平,评估噪声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主要包括听力损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噪声暴露水平越高,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越大。
3. 噪声防护措施效果评估:对已实施的噪声防护措施进行效果评估,以确定其是否能够有效降低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
三、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是指对噪声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噪声防护设施建设:根据噪声暴露水平,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护措施,如设置隔声屏障、使用吸声材料、安装消声器等。
2.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为劳动者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
3. 噪声暴露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中的噪声暴露水平进行监测,以评估噪声防护措施的效果。
4. 健康检查与职业病防治:对噪声暴露劳动者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包括听力测试、心血管功能检查等,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5. 职业卫生培训与宣传: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噪声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车间噪声测定
车间噪声测定引言:车间噪声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工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车间噪声水平对于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车间噪声测定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测定方法1.1 噪声测定仪器的选择在进行车间噪声测定时,应选择适合的噪声测量仪器。
常用的噪声测定仪器包括声级计和频谱分析仪。
声级计适合于测定整体噪声水平,而频谱分析仪则可以提供详细的频率分布信息。
1.2 测点的选择在车间噪声测定中,应选择代表性的测点进行测量。
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到车间内不同工作区域的噪声特点和工人的暴露情况。
通常情况下,应选择接近工人耳朵高度的位置进行测量。
1.3 测定时间的确定车间噪声的水平可能会随时间变化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噪声测定时,应选择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测量,以获取全面的噪声信息。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工作日的不同时间段进行测定,包括上午、下午和晚上。
二、测定步骤2.1 仪器校准在进行车间噪声测定之前,应对噪声测量仪器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应按照仪器厂家提供的操作指南进行,普通包括零点校准和灵敏度校准。
2.2 测量噪声水平校准完成后,可以开始测量车间噪声水平。
根据测点的选择,将噪声测量仪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测量。
测量时间普通为数分钟,以获取稳定的噪声水平。
2.3 数据记录和分析完成测量后,应及时记录所得到的噪声数据。
记录的内容包括测点位置、测量时间、测得的声级值等。
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声级和评估噪声水平是否超过相关标准。
三、注意事项3.1 避免测量误差在进行车间噪声测定时,应注意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例如,应尽量避免在测量过程中产生额外的噪声干扰,如敲击测量仪器或者与其接触。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测量仪器的稳定和正确操作。
3.2 安全措施在进行车间噪声测定时,应注意安全措施的采取。
由于车间噪声可能超过安全限值,可能对工人的听力产生伤害。
施工现场噪音防治检查制度
施工现场噪音防治检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探讨施工现场噪音防治的背景和意义,明确检查制度的目的和依据。
第二条定义施工现场噪音,明确施工噪音的计量方法和标准。
第三条制定施工现场噪音防治的责任,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
第二章检查内容第四条详细列明进行施工现场噪音防治检查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施工现场噪音的产生、传播和影响;第五条对施工现场噪音防治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定期检查按照指定时间进行,不定期抽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第三章检查程序第六条在进行施工现场噪音防治检查之前,应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检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噪音防治意识。
第七条检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如环保执法人员、安全监督人员等。
第八条检查人员对施工现场噪音进行现场检测,记录施工现场噪音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施工现场噪音进行评估。
第九条根据评估结果,对施工现场噪音防治进行合理化建议和整改指导,明确整改的时限和要求。
第四章执行和监督第十条对违反施工现场噪音防治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进行处罚,并进行公开曝光。
第十一条建立施工现场噪音防治的台账和档案,记录检查的结果、整改的情况和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施工现场噪音防治的可追溯。
第五章附则第十二条确定噪音防治检查制度的相关责任部门,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
第十三条对施工现场噪音防治检查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应由相关部门负责,并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同时废止施工现场噪音防治检查制度的原有规定。
第十五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相关部门所有。
附:施工现场噪音防治检查表序号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改善措施整改时限负责人结果1施工现场噪音的产生、传播和影响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加装隔音设施3个月工程部合格2施工现场噪音防治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和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完善设施和采取降噪措施1个月环保部不合格。
3GBZT 197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GBZ /T XXX—2005前言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之附录A,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之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实施技术导则。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参加编写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山西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永青、闫慧芳、吴世达、易继湖、张玉慧、缪庆、胡伟江、蔡立群、邵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GBZ/TXXX-2005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assessment on effect ofcontrol occupational hazard in construction project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指导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的开展,保证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标准,制定本导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导则规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内容、方法、程序和报告书编写格式等。
1.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目的和基本原则3.1 目的3.1.1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噪声治理工程噪音检测方案
噪声治理工程噪音检测方案一、噪音监测方案的基本原理噪音监测方案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置噪音监测点,利用专业的噪音仪器对工地噪音进行定量监测,获取准确的噪音数据。
然后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噪音治理方案制定和实施,从而达到控制工地噪音的目的。
噪音监测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确定噪音监测点噪音监测点的确定应该充分考虑周围居民和工地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以及工地施工活动的实际情况。
一般来说,应该设置在距离施工现场较近的位置,以能够准确反映工地噪音情况。
2. 选用合适的噪音监测仪器噪音监测仪器是噪音监测方案的关键设备,它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监测精度、可靠性、使用方便等因素。
一般来说,应选用专业的噪音仪器,如声级计、噪音分析仪等,以获取准确的噪音数据。
3. 定期进行噪音监测为了及时掌握工地噪音情况,及时调整噪音治理方案,噪音监测应该是定期进行的。
一般建议每周进行一次监测,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处理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的处理应该是科学的、客观的,并且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
只有准确的监测数据才能为噪音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以某工地为例,介绍一种具体的噪音监测方案。
1. 噪音监测点的确定该工地位于市区,周围有大量居民区和商业区,噪音环境非常敏感。
为了准确监测工地噪音,我们确定了三个监测点,分别是距离施工现场100米、200米和300米处。
这样可以充分反映工地施工活动对周围居民的噪音影响程度。
2. 选用合适的噪音监测仪器我们选用了声级计进行噪音监测。
这种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工地噪音监测的需要。
3. 定期进行噪音监测我们制定了每周一次的噪音监测计划,保证了及时了解工地噪音情况。
4. 处理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的处理要求科学客观,我们将监测数据与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噪音监测方案的实施,我们成功治理了工地噪音问题,保障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符合了环保标准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场所噪声防护设施性能和防护效果检测方法编制说明《工作场所噪声防护设施性能和防护效果检测方法》规定了隔声防护设施的性能及防护效果的检测方法,适用于隔声防护设施的性能及防护效果的检测。
本技术规范为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提出的防护设施检测的要求提供技术保障,为隔声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及效果检测提供技术标准,也为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服务以及企业的自主检查提供技术支撑,从而确保作业场所隔声防护设施的有效、正常运行。
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及协作单位2014年国家安全生产与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工作场所噪声防护设施性能和防护效果检测方法》的编制申请。
噪声防护设施包括隔声、吸声、隔振、减振等多种设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隔声设施,以隔声罩、隔声间及隔声屏障为主。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主要是以防治噪声危害为重点,解决缺少当前应用最多、最急需的隔声设施防护性能及效果的检测缺少技术规范的需求。
本标准由上海欧萨评价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安力康工业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宁大卫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2、编制的必要性截止2012年,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已超过80万例,其中2012年新增2.7万例,在这些职业病中噪声聋及噪声引起的听损比例与尘肺病、职业中毒位列前三。
由此可知,噪声是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而隔声是有效控制噪声危害的重要技术和常用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均提出了“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按照规定进行维护、检修、检测,保持其正常运行”的要求,《声学隔声罩的隔声性能测定第2部分:现场测量》(GB/T 18699.2-2002)、《声学隔声间的隔声性能测定实验室和现场测量》(GB/T 19885-2005)、《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GB/T 19889)等现行标准中规定了隔声罩、隔声间及建筑隔声检测方法,《声学隔声罩和隔声间噪声控制指南》(GB/T 19886-2005)及《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 50121-2005)等现行标准中规定了隔声的设计、控制及评价的基本要求,但目前基本为国际标准的等同采用,主要基于原理论述,对于工作场所隔声防护设施的实际检测及评价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因此《工作场所噪声防护设施性能和防护效果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能够提供工作场所隔声防护设施性能和防护效果检测的具体方法。
为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提出的防护设施检测的要求提供技术保障,为噪声防护性能检测与评估提供技术标准,也为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服务以及企业的自主检查提供技术支撑,从而确保隔声设施的有效、正常运行。
3、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的编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过程:第一阶段:根据《关于申报2014年安全生产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政法函〔2013〕50号),进行了本标准的申报。
第二阶段:开展广泛的调研,收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部分与隔声检测相关的国家标准,并通过文献和现场调研了隔声防护性能检测与评估现状,并广泛征求本标准的制定意见。
第三阶段:整理分析调研资料及各方面反馈意见,初步确定具体的内容及篇章设计,成立本标准编写组,形成本标准制定实施方案。
第四阶段:根据实施方案分配具体工作,开展工作场所实际隔声检测;整理集中各章节内容,根据本标准制定要求,综合形成初稿;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对初稿进一步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第五阶段:以函调和专家咨询等形式,征询企业、相关技术服务机构、专家和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的意见,修改完善《工作场所噪声防护设施性能和防护效果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形成送审稿;通过组织专家评审会的方式对送审稿进行审查,并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对技术规程进行修改,形成技术规程的报批稿。
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王小兵、白云飞、刘彪、周仕良、李磊、商凌云、孙晓东、于连峰、杨晟。
王小兵、白云飞为标准编写执笔人,刘彪、周仕良、李磊、商凌云、孙晓东、于连峰、杨晟参与了标准起草及修改工作。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的主要内容(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等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一)编制原则1、标准内容应适用于隔声防护设施防护性能及效果的检测与分析。
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隔声防护设施防护性能及效果的检测与分析提供技术规范,因此其内容应适用于隔声防护设施防护性能及效果的检测与分析。
2、本标准应规定隔声防护设施防护性能及效果的检测方法标准。
标准应明确给出隔声防护设施防护性能及效果的检测方法与评估标准,包括不同隔声防护设施的形式及对应的检测及分析方法等,从而为隔声防护设施防护性能及效果的检测与分析提供依据。
(二)标准主要内容隔声防护设施防护性能及效果主要是指对噪声源的声音屏蔽能力,不同形式的隔声防护设施具有不同的评价参数。
隔声罩及隔声间因其本身结构及材质的不同,具有固有的隔声性能,而隔声屏障不但受本身结构、材质的不同的影响,还因其与噪声源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具有不同的效果。
因此本标准根据不同的隔声形式,以针对性的检测及分析方法等为主要内容。
三、编制主要内容及说明(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本标准给出了隔声罩、隔声间的隔声性能及隔声屏障的隔声效果的检测方法。
一、首先针对检测过程涉及到的检测设备(包括声源及传声器)、检测条件进行论述。
在噪声防护设施的检测中,需要根据工作场所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
不同工作场所具有不同的状态,有的工作场所的产生噪声设备是能够正常运行的,有的工作场所中不存在产生噪声设备,或由于缺乏辅助设备,产生噪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
对于产生噪声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实际声源。
在进行防护设施的检测过程中,为保证检测过程对实际工况的真实反映,实际声源应当运行在典型运行状态下,其只能包含多种运行条件(规定负载和运行条件下;满载条件下;无负载(空载)条件下;正常使用时,产生最大噪声输出的工作条件下;仔细确定运行状况的模拟负载条件下等),同时也应注意影响设备运行的其他参量。
1.声源当实际声源不能正常运行时,可用人工声源代替实际声源。
人工声源的位置应当与实际声源等效,以保证检测时人工声源能够替代实际声源。
由于人工声源与实际声源在噪声发射方向上的等效性无法达到,因此人工声源宜采用各向同性,其中多面体或12面体的扬声器能够满足要求。
同时,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人工声源的功率需要足够高。
人工声源应当避免受到防护设施的反射影响,因此应当距离防护设施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以防护设施的尺寸为依据,一般为最小尺寸的20%,且最低不得小于0.5m。
2.检测设备在一般的检测标准中规定检测设备需要测量仪器采用1型声级计,但GB/T19885-2005 《声学隔声间的隔声性能测定实验室和现场测量》的第5章备注中规定:“注2:对现场测量,允许采用2型测量仪器”,GB/T 18699.2-2002 《声学隔声罩的隔声性能测定第2部分:现场测量》中第4章规定:“注2:对按GB/T 3768,GB/T 17248.3和GB/T 17248.5进行测量,允许用2型侧量仪器”,GB/T 17248.3-1999 《声学机器和设施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现场简易法》中第5章规定:“包括传声器和电缆在内的仪器系统应满足GB/T 3785规定的2型或2型以上声级计要求;使用积分平均声级计时,应满足GB/T 17181规定的2型或2型以上积分平均声级计要求”。
由于本标准针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检测,因此本标准采用上述标准的规定,测量仪器采用2型声级计。
但声校准器采用1级精度的声校准器,这与所有标准的规定相一致。
检测环境条件中对温度、湿度、风速及背景噪声进行了规定,这与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相一致。
二、在测试方法中,本标准分别针对隔声罩、隔声间及隔声屏障进行了测试方法的规定。
由于我国等同采用ISO系列标准,而ISO系列标准中对于各种隔声防护设施的检测方法的规定不尽相同,这本身是由于防护设施设置的形式造成,但在声源空间、接受空间的声压级测量中传声器位置级测量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均有不同。
本标准通过研究隔声防护设施与护听器的隔声原理,将护听器的SNR计算方式引入到隔声防护设施的性能检测中,将隔声防护设施与护听器的性能分析进行统一,为用人单位、政府部门及技术服务机构对劳动人员的防护有效性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a)隔声罩本标准中隔声罩指可拆卸的,对单个设备进行屏蔽的结构。
对于隔声罩,由于其覆盖噪声源,且可拆卸,因此无需在隔声罩内对声源产生的噪声声压级进行检测,只需在隔声罩安装前后分别进行声压级检测即可得到噪声衰减值。
1)传声器位置由于隔声罩的占用空间有限,一般劳动人员均可达到不同方位,因此需要进行噪声源的噪声主要传播方向确定及主要传播方向的声衰减测量。
同时,如果产生噪声设备具有操作人员操作位,也应当覆盖操作人员操作位处的噪声。
噪声源的声压级检测距离应当根据噪声源的尺寸进行确定,一般距离噪声源表面1m处,此距离由GB/T 17248.3-1999中11.5规定:“如果没有噪声测试规程,可在按GB/T 3767或GB/T 3768定义的基准体以外1m处…进行测量”。
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噪声源的噪声主要传播方向。
在噪声源的主要传播方向上,进行等距离的声衰减测试,以确定噪声源的影响范围。
如果噪声源较小,同时需要注意是否主要传播方向为竖直方向。
需要对隔声罩安装前后分别进行检测。
同时如果能够确定产生噪声设备的人员操作位置,应当在操作人员的耳部位置进行检测。
2)由于噪声源的噪声特性可能存在稳态、非稳态、脉冲等各种情况,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检测时间要求,从而保证检测能够反映真实情况。
表2 测量方法与噪声特性的关系引用自GB/T 19884-2005 《声学各种户外声屏障插入损失的现场测定》8.1.5。
同时由于不同噪声源的频谱特性不同,而不同材质的隔声材料对于不同频率的噪声衰减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噪声频谱测定。
噪声频谱测定可采用倍频程或1/3倍频程进行测量,同时规定了频率覆盖范围。
这与其他标准相一致。
3)检测结果分析本标准的检测结果分析结合了一般隔声设施检测标准中规定的声衰减计算方法,以及护听器有效的A计权声压级估算标准中的倍频带计算方法,从而使隔声设施的声衰减转化成护听器的SNR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