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 导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基础 宋、金、元时期四大家 刘完素的 “寒凉派” 张子和的 “攻下派” 李东垣的 “脾土派” 朱丹溪的 “滋阴派”
明清时期温病学的发展 明代 吴又可提出“戾气”学说 清代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 确立了温病的病因及理、法、方药
体系
外科学
华佗创立“麻沸散” 进行 各种手术。
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 也是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其著作
《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
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
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
tough
宋代 王惟一 著《铜人腧
穴针灸图经》,考证了 354个腧穴,铸造了2具 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 穴,内置脏腑,作为针 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 核针灸医生之用
内经· 灵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
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 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 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 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 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奠定了针灸理论基础
tough
针
灸
晋代皇甫谧 著《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 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 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
《神农本草经》 成书年代:东汉时期 内 容: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
药252种、动物药67种、 矿物药46种。 意 义: 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2、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
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中医学的预防医学 思想及措施
1 未病先防 调摄精神 调节饮食 锻炼身体 适应自然 预防疾病
2 既病防变 早期治疗 防止传变
(一)中医学的起源
•原始社会 •新石器时代
(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春秋战国、先秦两汉时 期,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深入医学,使医学从唯心论 的神学(巫)中解脱出来。
《黄帝内经》 分《素问》 《灵枢》 两部, 共18卷 162篇 20万字。
成书年代:春 秋战国时期
意 义:
1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总 集 2 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3 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和理 论源泉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
成书年代:西汉时期
意
义:
对《内经》的理论进行了补充;
还分析了一些病证。
《伤寒杂病论》 成书年代:东汉末年 作 者:张仲景 意义:1、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的专著
2、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法、方 药体系。
注: 宋代 林亿等人将其分为《伤寒论》 和《金贵要略》
5 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 拾遗》又增加了新药716种。 《内经》记载有13方
《伤寒论》记载113方; 《金匮要略》有262方
明代《普济方》收方61739首
针
灸
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 十一脉灸经”是最早的经络学专著,论述了十一 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 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
tender
明代 杨继洲 著《针灸大成》,汇集了明
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 容丰富,是后世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 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
汪机著《针灸对问》 李时珍著《奇经八脉考》
tender
(五)临床医学分科及发展 内科学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础。 隋代曹元方《诸病源候论》为内科病的病因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 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三 恒动观 恒动观的含义: • 1 生理上的恒动观 • 2 病理上的恒动观 • 3 疾病防治的恒动观
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 方法特点 • 一 司外揣内 • 二 注意整体研究 • 三 援物比类
第四节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的发展和展望
一 中医学的发展现状 二 中医学的展望
眼科专著。 元、明两代 倪维德著《原机启微》 《审视瑶函》《证治准绳》《医宗金鉴
眼科心法要诀》 《目经大成》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 的基本特点
一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的含义: • 1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 2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 3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 辨证论治
辨证: 四诊—收集资料、症状、 体征—比较、分析、综合—辨清 病因、病性、病位、发展阶段、 正邪关系—概括判断为证、病 。
认识中医学是一个伟大宝库的深远 意义,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 的基本特点及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特 点 ,继承与发扬祖国医学遗产, 为中医学现代化及中西医结合工作 打下基础。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1、中医学的起源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3、中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与措施 4、中医方药学及针灸 5、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
谢谢
(四)中医方药学及针灸
中药和方剂
1《神农本草经》 共收药365种(植物药 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2 南北朝刘宋时期的《雷公炮炙论》。 主要论述药物的炮炙方法
3 唐代《新修本草》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 国家颁发的药典
4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全书共载 药物1892种绘图1000多幅,收录方剂 10000多个
晋代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 国最早的外 科专著。
宋元时期 《外科精要》、 《世医得效方》 明代 陈实功《 外科正宗》
清代 《医宗金鉴》
swelling
妇科学
《内经》、《伤寒论杂病论》对其理论、 病证、及治法、方药均有论述。
唐代 《经效产宝》是我国最早的妇 产科专著。
宋代 陈志明著《妇人良方》
明代 王肯堂著《妇科证治准绳》
清代 《傅青主女科》
thinness
儿科学
西汉时期 《颅囟经》是我国第一部 儿科专著
北宋时期 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
元代 曹世荣著 〈活幼心书〉
明、清时代 《幼幼集成》、《医宗 金鉴 幼科心法要诀》
解放后的发展 对痘、痧、惊、疳
的控制。
Prickle
眼科学 《黄帝内经》记眼疾15种 《诸病源候论》有目疾38论 唐代《秘传眼科龙术论》是我国第一部
明清时期温病学的发展 明代 吴又可提出“戾气”学说 清代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 确立了温病的病因及理、法、方药
体系
外科学
华佗创立“麻沸散” 进行 各种手术。
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 也是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其著作
《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
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
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
tough
宋代 王惟一 著《铜人腧
穴针灸图经》,考证了 354个腧穴,铸造了2具 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 穴,内置脏腑,作为针 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 核针灸医生之用
内经· 灵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
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 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 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 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 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奠定了针灸理论基础
tough
针
灸
晋代皇甫谧 著《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 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 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
《神农本草经》 成书年代:东汉时期 内 容: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
药252种、动物药67种、 矿物药46种。 意 义: 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2、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
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中医学的预防医学 思想及措施
1 未病先防 调摄精神 调节饮食 锻炼身体 适应自然 预防疾病
2 既病防变 早期治疗 防止传变
(一)中医学的起源
•原始社会 •新石器时代
(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春秋战国、先秦两汉时 期,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深入医学,使医学从唯心论 的神学(巫)中解脱出来。
《黄帝内经》 分《素问》 《灵枢》 两部, 共18卷 162篇 20万字。
成书年代:春 秋战国时期
意 义:
1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总 集 2 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3 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和理 论源泉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
成书年代:西汉时期
意
义:
对《内经》的理论进行了补充;
还分析了一些病证。
《伤寒杂病论》 成书年代:东汉末年 作 者:张仲景 意义:1、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的专著
2、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法、方 药体系。
注: 宋代 林亿等人将其分为《伤寒论》 和《金贵要略》
5 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 拾遗》又增加了新药716种。 《内经》记载有13方
《伤寒论》记载113方; 《金匮要略》有262方
明代《普济方》收方61739首
针
灸
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 十一脉灸经”是最早的经络学专著,论述了十一 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 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
tender
明代 杨继洲 著《针灸大成》,汇集了明
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 容丰富,是后世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 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
汪机著《针灸对问》 李时珍著《奇经八脉考》
tender
(五)临床医学分科及发展 内科学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础。 隋代曹元方《诸病源候论》为内科病的病因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 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三 恒动观 恒动观的含义: • 1 生理上的恒动观 • 2 病理上的恒动观 • 3 疾病防治的恒动观
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 方法特点 • 一 司外揣内 • 二 注意整体研究 • 三 援物比类
第四节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的发展和展望
一 中医学的发展现状 二 中医学的展望
眼科专著。 元、明两代 倪维德著《原机启微》 《审视瑶函》《证治准绳》《医宗金鉴
眼科心法要诀》 《目经大成》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 的基本特点
一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的含义: • 1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 2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 3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 辨证论治
辨证: 四诊—收集资料、症状、 体征—比较、分析、综合—辨清 病因、病性、病位、发展阶段、 正邪关系—概括判断为证、病 。
认识中医学是一个伟大宝库的深远 意义,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 的基本特点及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特 点 ,继承与发扬祖国医学遗产, 为中医学现代化及中西医结合工作 打下基础。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1、中医学的起源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3、中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与措施 4、中医方药学及针灸 5、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
谢谢
(四)中医方药学及针灸
中药和方剂
1《神农本草经》 共收药365种(植物药 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2 南北朝刘宋时期的《雷公炮炙论》。 主要论述药物的炮炙方法
3 唐代《新修本草》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 国家颁发的药典
4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全书共载 药物1892种绘图1000多幅,收录方剂 10000多个
晋代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 国最早的外 科专著。
宋元时期 《外科精要》、 《世医得效方》 明代 陈实功《 外科正宗》
清代 《医宗金鉴》
swelling
妇科学
《内经》、《伤寒论杂病论》对其理论、 病证、及治法、方药均有论述。
唐代 《经效产宝》是我国最早的妇 产科专著。
宋代 陈志明著《妇人良方》
明代 王肯堂著《妇科证治准绳》
清代 《傅青主女科》
thinness
儿科学
西汉时期 《颅囟经》是我国第一部 儿科专著
北宋时期 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
元代 曹世荣著 〈活幼心书〉
明、清时代 《幼幼集成》、《医宗 金鉴 幼科心法要诀》
解放后的发展 对痘、痧、惊、疳
的控制。
Prickle
眼科学 《黄帝内经》记眼疾15种 《诸病源候论》有目疾38论 唐代《秘传眼科龙术论》是我国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