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内容提要:“浅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一文是指在音乐感受与鉴赏,演唱,音乐创编活动等音乐课堂学习中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形式有学生自己与自己合作;师生合作;合作对子、小组合作等。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生合作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合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21世纪的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创新能力,而且还要有合作意识与能力。大到国家、地区之间,小到单位、个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必须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现在的小学生就是将来社会的人才群体。学校是培养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最好摇篮,学校也多创设一些机会来培养孩子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落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今的中国社会,学龄阶段的绝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上来,没有任何的学习方法,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现行一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较明显地存在着这个问题,每个孩子都是唯我独
尊,不知道怎样与他人交往、合作。国家进行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讲到音乐课程有社会交往的价值: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目标实施的方法与过程中指出:“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应遵循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新理念、新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孩子们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教育并得到锻炼,而且又能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理论依据
1、师生互动原则
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建立在对现有教学互动观的反思基础上的,是对现代教学互动观的一种发展。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它还涉及诸如单向型互动、多向型互动、成员型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
是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性,是一种复合活动。在音乐小组学习中,不仅学生间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间更应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当学生在音乐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巡回了解每个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去;是不是每个组里的每个队员都积极地参与活动了;小组里的队员分工是否明确;哪个组在合作学习时碰到了困难了,需要教师帮忙解决一下问题;在合作过程中,质量是否过关等等情况都需要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和引导。
2、参与性原则
在音乐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要有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方法等,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贯彻参与原则进行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教师应为学生的参与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没有多少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不仅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师更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中。学会和孩子一起合作学习,让自己成为学习的好朋友。在课堂上你是孩子王,孩子跟着你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活动。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当好一位小学教师,首先要让自己变得
像个孩子。”所以让自己变得像个孩子,学会象孩子一样活泼可爱的性格。用孩子一样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富有童真的演唱,富有童真的舞蹈,孩子定会情不自禁与你一起唱歌、跳舞。孩子想:“老师都不怕难为情,和我们一样,那我也不用难为情和害怕。”孩子会自然、大胆地上来表演,积极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
3、激励评价原则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也有很大不同。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音乐课堂中的评价要做到公正公平,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根据每次的教学内容,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保证学习内容的质量。根据孩子的心理,制定一些些富有童趣的评价方案,促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三、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方法
首先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按学生的特长,接受能力快慢等程度进行分组。如:每组里都包含接受能力快、中、慢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小组工作的分工,好队员可以带动接受能力
慢的队员,提高学习效率。尽量把每组的人员安排均匀,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学习和竞争。
(一)在感受与鉴赏中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每个孩子对音乐的感受都不一样。许多孩子在欣赏音乐时情感的体验比较单一,想象力不够丰富。通过合作欣赏音乐,能使孩子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情绪与内容,通过体验交流,丰富孩子对音乐内容的想象。
多种感官合作体验:让听觉、视觉、动觉积极合作来欣赏音乐。给孩子明确的要求:在欣赏音乐时,让耳朵和身体语言、脸部表情合作。例如:在欣赏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或进教室时,让孩子耳朵听音乐,并让他自己的脚步与音乐节拍相吻合。对不同速度的音乐,能用走路表现出来。欣赏不同情绪的音乐时,能用不同的脸部表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