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脑卒中治疗的指南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版)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2f157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a.png)
一 重症卒中的概念 二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 三 重症卒中的神经专科管理
一 重症卒中的概念
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我国现有卒中患者超过1 700 万例,高 居全球之首。其中,重症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降 低卒中疾病负担的关键。
和神经功能,明确恶化的根本原因,并针对病因治疗。
三 重症卒中的神经专科管理 推荐意见
三 重症卒中的神经专科管理
(二)神经科特异性治疗
重症卒中的诊治应遵循脑血管病的神经 科诊治原则,但因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 常伴意识障碍和多种并发症,诊治具有特殊性。
现以重症脑梗死为例重点阐述,其与脑 出血和 SAH 的共性部分可做参考,个性部分可 参见相关专科指南。
二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
推荐意见
血糖管理 (1)应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Ⅰ级推荐,C级证据) (2)患者血糖高于 10 mmol/L 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控制目标为7.8~10.0 mmol/L(Ⅱ级推荐, B级证据)
二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
血钠管理 重症卒中患者因脱水、高血糖、电解质紊乱、药物等可出现低钠血症,也可因神经系统损伤出现
我国现行卒中指南推荐:应维持血氧饱和度>94%。 评估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可参照下列指征。 病情缓解后,以下情况可考虑拔除气管插管。 如7~14 d内不能拔管,应考虑气管切开术。
二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
二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 推荐意见
二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 推荐意见
二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 推荐意见
(三)严重并发症处理
1、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重症卒中病情恶化进展的常见病理过程。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4e821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e.png)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脑卒中,即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在我国居高不下。
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基于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全面探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和重要原则。
一、康复治疗的目标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最大限度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主要的康复目标包括:1. 运动功能康复:恢复患者受损的运动功能,提高步态平衡性,提升肢体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2. 语言和沟通康复:提高患者的口语表达能力,恢复语言理解和沟通能力。
3. 接触环境的康复:帮助患者适应和改善日常生活环境,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
4. 心理康复: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心理状态,减少焦虑和抑郁。
二、康复治疗的方法根据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建议,康复治疗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下:1.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各种物理活动和运动训练,可以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运动训练可以包括步态平衡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2. 语言治疗:语言治疗是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语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发音、阅读和书写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3. 心理治疗:脑卒中患者常伴随着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4. 辅助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配备相应的辅助工具和设备,如轮椅、助行器等,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三、康复治疗的原则1. 个体化: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进行个体化设计。
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计划。
2. 早期介入: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越早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效果越好。
因此,早期介入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
3. 综合治疗:康复治疗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以取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151c0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7.png)
CATALOGUE目录•概述•急性期康复治疗•恢复期康复治疗•后期康复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总结与展望定义与分类脑卒中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康复措施,帮助患者减轻残疾、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生活环境、个人需求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个体化原则综合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长期坚持原则综合运用多种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以全面改善患者功能。
康复治疗应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改善程度。
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耐心和坚持。
床边康复急性期物理治疗电刺激疗法是指通过电刺激的方式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肌肉急性期物理治疗是指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产生生理反力量的恢复和预防肌肉萎缩。
急性期作业治疗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柔韧性训练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职业技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言语治疗吞咽治疗言语和吞咽治疗1康复训练计划23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康复目标等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认知疗法等。
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训练强度和时间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康复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适应患者的需要。
调整训练计划康复评估与调整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改变训练计划、调整药物等,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需要。
调整治疗方案心理评估进行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包括疾病知识、康复方法、护理技巧等,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康复意识和能力。
提供咨询在康复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咨询,解答患者的疑问和困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脑卒中相关指南解读2024
![中国脑卒中相关指南解读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dca3d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8.png)
内科治 疗
七、并发症治疗 1.颅内压增高的处理 推荐意见: 颅内压升高者,应卧床、适度抬高床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Ⅰ级推荐, C级证据)。 需要脱水降颅压时,应给予甘露醇(Ⅰ级推荐,C级证据)和高渗盐水(Ⅱ级推荐,B 级证据)静脉滴注,用量及疗程依个体化而定。同时,注意监测心、肾及电解质情况。 必要时,也可用呋塞米、甘油果糖和(或)白蛋白(Ⅱ 级推荐,B级证据)。对伴有意 识障碍的脑积水患者可行脑室引流以缓解颅内压增高(Ⅱ级推荐,B级证据)。
出血性脑卒中诊治
院前处理 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脑卒中症状的患者, 急救人员应 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附近有救治条件的医 院(Ⅰ级推荐,D级证据)。
诊断与评估
推荐意见:
(1)尽早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有 关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凝血功能和影像学检查(Ⅰ级推荐,C级证据)。 (2)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应尽快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Ⅰ 级推荐,A级证 据)。 (3)脑出血后数小时内常出现血肿扩大,加重神经功能损伤,应密切监测(Ⅰ级 推荐,A级证据)。CTA和增强 CT的“点征”(spot sign)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风 险,必要时可行有关评估(Ⅱ级推荐,B级证据)。 (4)如怀疑血管病变(如血管畸形等)、肿瘤或CAA者,可根据需要选择行CTA、 CTV、增强 CT、增强 MRI、MRA、MRV、DSA、GRE-T 2 或 SWI 检查,以明确 诊断(Ⅱ 级推荐,B级证据)。 (5)可应用GCS或NIHSS等量表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Ⅱ级推荐,C级证据)。
内科治 疗
五、药物治疗 推荐意见: 止血药rFⅦa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尚不确定, 且可能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不推 荐常规使用(Ⅰ级推荐,A级证据)。氨甲环酸有助于限制血肿体积扩大和降低早 期病死率, 但长期获益不确定,不推荐无选择性使用(Ⅱ 级推荐,A级证据)。神 经保护剂、中药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Ⅱ 级推荐,C级证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dc606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1.png)
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方向和挑战
早期诊断和预警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方法 ,以便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个体化治疗
由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 一步开展个体化治疗研究,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联合治疗
目前,单一治疗方法可能难以取得最佳效果,联合治疗可 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溶栓治疗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等。
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
未来研究应关注患者的长期预后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 和生存质量,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PART 06
参考文献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定期检查、及时就医等。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医疗过 程中,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 的随访教育。
患者自我管理应与医生密切合 作,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
PART 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 展和未来方向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进展
01
急性期救治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主要集中在急性期,包括溶栓治疗、血
一步形成。
抗凝治疗
对于心房颤动等易栓症患者, 应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
改善脑代谢
使用胞磷胆碱、吡拉西坦等改 善脑代谢药物,促进脑功能恢
复。
预防并发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预防和治 疗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血管内治疗
01
02
03
脑卒中诊疗指南
![脑卒中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43a9b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0.png)
有助于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脑部症状。
诊断流程和注意事项
诊断流程
首先需要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 体格检查,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影 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最后综 合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注意事项
诊断脑卒中需要快速准确,避免 误诊和漏诊。同时,要积极寻找 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03
脑卒中治疗
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康 复效果。
05
脑卒中护理
家庭护理指导
定期翻身拍背
脑卒中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受损,长期卧床可能会出现肺内 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以促进痰 液排出和预防肺部感染。
饮食调理
脑卒中患者的饮食应以低脂、低盐、低糖为主,同时需要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纤维素,以维持身体机能和预防便秘 。
严格控制血糖,避免高血 糖对血管的损害,减少脑 卒中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和普及
01 合理饮食
多摄入蔬菜水果,减少高 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
03 适量运动
坚持有氧运动,如散步、
游泳、瑜伽等,增加身体
活动量。
02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
免肥胖和超重。
04 戒烟限酒
戒烟可显著降低脑卒中风
保持皮肤清洁
脑卒中患者由于身体虚弱,容易出汗,皮肤容易受到细菌 侵袭,因此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更换衣物和床单,以 预防皮肤感染。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 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肺部感染
通过定期翻身拍背、保持室内空 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等方法预 防肺部感染。如出现发热、咳嗽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2dd6497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5.png)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背景《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是针对脑卒中的防治工作而制定的权威指南。
该指南的发布旨在提供最新的科学依据和指导,帮助医务人员和决策者制定有效的脑卒中防治策略,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
内容- 指南内容包括脑卒中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数据和风险因素等基础知识,以及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方面的详细指导。
- 指南重点关注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紧急处理,强调快速评估和治疗的重要性,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指南提供了针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不同处理方法。
- 指南还强调了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医疗机构建立专门的脑卒中中心,提供全方位的脑卒中防治服务。
- 指南还提供了预防脑卒中的相关建议,包括生活方式改变、控制危险因素和接种疫苗等方面的指导。
目标- 通过发布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 提高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 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 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实施策略- 将指南内容广泛传播给医务人员、决策者和公众,提高他们对脑卒中防治的认识。
- 鼓励医疗机构制定脑卒中防治方案,建立脑卒中中心,提供专业化的脑卒中防治服务。
- 加强脑卒中防治的科研工作,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 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管理,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支持。
- 加强脑卒中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总结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的发布将对脑卒中防治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科学的指导和策略,我们有望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和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我们将积极推动指南内容的实施,努力实现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长期目标。
最新脑卒中治疗指南
![最新脑卒中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2fe9f2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a.png)
最新脑卒中治疗指南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供血中断,造成脑组织损伤的疾病。
它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脑卒中的突发性和紧急性,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以下是最新脑卒中治疗指南的概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的关键目标是恢复脑血流和限制进一步的神经组织损伤。
机体对急性缺血的反应分为两个阶段:梗死核心和梗死周围区域。
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挽救梗死周围区域的神经组织。
药物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治疗过程中,静脉溶栓剂尤为重要。
目前最常用的静脉溶栓剂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根据最新指南,t-PA的使用时间窗口为4.5小时内,即患者症状开始后4.5小时内必须开始使用。
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但副作用风险不能忽视,如出血等。
因此,溶栓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经严格患者选择后进行。
除了药物治疗,机械取栓术逐渐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取栓术通过导管将血栓取出,恢复脑血流。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特定病例中,机械取栓术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的决策。
此外,脑卒中的恢复阶段也需要特殊关注。
康复治疗是脑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认知康复等。
最新指南强调,康复治疗应该与其他治疗措施结合,形成全方位的治疗计划,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总的来说,最新脑卒中治疗指南强调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更严格的时间窗口要求。
机械取栓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
康复治疗也被越来越多地重视。
然而,脑卒中的治疗依旧挑战巨大,未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最新指南解读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最新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be8972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2.png)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最新指南解读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是一种常见而且危险的疾病。
它会对患者的身体和认知能力造成长期的影响,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巨大的负担。
因此,对于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最近,国际上发布了一份关于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最新指南,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这份指南总结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并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读。
首先,这份指南明确了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标。
它指出,康复治疗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让他们能够重新恢复到疾病发作前的状态。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其中,最被医学界重视的就是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通过运动和身体训练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这可以包括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例如运动疗法、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等。
指南建议,物理疗法应该在脑卒中发作后的一周内开始,并持续进行至少3个月。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量的研究支持,证明物理疗法确实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更好的运动功能。
另外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是语言和认知训练。
脑卒中患者通常会出现言语不清、语言理解困难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的问题,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指南指出,在康复治疗中需要加强对患者语言和认知能力的训练。
这可以通过语言疗法、记忆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来实现。
这些训练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认知功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交活动和日常生活。
除了物理疗法和语言认知训练,指南还介绍了其他康复治疗的方法。
例如,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和照顾来提高他们的康复效果。
此外,心理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这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康复进度。
因此,指南建议,应该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
总的来说,这份最新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为医生、患者和康复治疗师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新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新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22a62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2.png)
规范操作流程
新版指南对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的操作流程进行了规 范,有助于减少操作过程 中的风险和误差。
提供案例分析
新版指南还提供了丰富的 案例分析,帮助临床医生 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指南内 容。
对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
提高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
新版指南提高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治愈率,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 率。
持续改进与更新
改进
根据实践反馈和最新研究成果,对新版指南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更新
定期更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指南,以适应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05
新版指南的影响与意义
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水平
01
02
03
更新诊断标准
新版指南对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 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机械取栓
新指南纳入了机械取栓的新技术,并 对其适应症和操作规范进行了详细说 明。
并发症处理
颅内高压
新指南对于颅内高压的处理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减压。
感染和褥疮
针对常见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和褥疮,新指南提供了预防和治疗的建议。
康复与二级预防
康复方案
新指南推荐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语言治疗 等。
二级预防
新指南强调了长期二级预防的重要性 ,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规律服药和生 活方式调整。
03
新版指南与旧版指南的比较
诊断标准的差异
诊断流程
新版指南在诊断流程上更加明确和简化,强调了快 速评估和确诊的重要性。
影像学检查
新版指南推荐使用更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MRI和 CTA,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985ec5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2.png)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前言脑卒中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加强脑卒中的预防与治疗工作,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团队,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对《脑卒中防治指南》进行了全面的更新。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现正式对外发布。
更新亮点1. 早期识别和紧急处理- “FAST”诊断法更新:新增了关于面瘫(Face drooping)、言语困难(Arm weakness)、平衡障碍(Speech difficulty)的识别方法,帮助公众更快识别脑卒中症状。
- 紧急医疗转运:强调在发现脑卒中症状后的黄金治疗时间内(通常为4.5小时内),迅速就医的重要性。
2. 风险评估与干预策略- 高血压管理:强化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 糖尿病与血脂异常:新增了针对糖尿病患者和高脂血症患者的专门防治建议。
- 生活方式干预:增加了关于戒烟、限酒、健康饮食以及体力活动对脑卒中预防的作用。
3. 药物治疗与最新进展-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更新了关于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的指南,包括新型抗凝药物的应用。
- 神经保护剂与神经再生:介绍了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和药物治疗策略,探讨了未来治疗脑卒中的潜在方向。
4. 康复治疗和长期管理- 个体化康复方案:强调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计划的重要性。
- 心理支持和社区参与:增加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管理的指导,以及提倡社区支持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实施与推广为了让最新指南得到广泛应用,卫生健康委员会将采取以下措施:1. 专业培训: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专业培训,确保医护人员掌握最新的脑卒中防治知识和技能。
2. 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社区活动,提升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普及“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
3. 政策支持:推动将脑卒中防治纳入公共卫生政策,提高救治体系的整体效率。
结论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脑卒中防治领域迈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新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新](https://img.taocdn.com/s3/m/a8a159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0.png)
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如果INR≤1.7,PT<15s,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相对是安全 有效的。 目前AHA/ASA不推荐使用影像评估方法(多模CT,包括灌注在内的MRI)在醒后卒 中、发病时间不明患者中筛选接受静脉溶栓候选者,但最近公布的wake-up卒中研 究结果有可能改变这一观点,研究结果显示利用DWI/FLAIR失匹配原则来指导选择 发病时间不明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可获益。
推荐强 度
II
治疗措施 新增/修改/ 的证据等 未变 级
B
新增
2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24----静脉溶栓
一、静脉溶栓 (五)替奈普酶静脉溶栓
推荐强 度
静脉团注替奈普酶(0.3mg/kg)治疗轻型卒中的安全性及
有效性与阿替普酶相似,但不优于阿替普酶。对于轻度 神经功能缺损且不伴有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可以考
治疗措施 新增/修改/ 的证据等 未变 级
B
修改
2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24----静脉溶栓
一、静脉溶栓
(三)rt-PA静脉溶栓
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0.6mg/kg)出血风险低于标 准剂量,可以减少死亡率,但并不降低残疾率,可结 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出血风险等因素个体化确定(II 级推荐,A级证据)
血糖(修
订)
呼吸与吸 氧
(基本相同)
一般处理
心脏监测 与心脏病 变处理
(基本相同)
血压控制
(新增)
体温控制
(基本相同)
13
血压、血糖
新增推荐意见: 准备溶栓及桥接血管内取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 mmHg、 舒张压<100 mmHg。对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动脉内治疗的患 者血压管理可参照该标准,根据血管开通情况控制术后血压水平, 避免过度灌注或低灌注,具体目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23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aef0d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3.png)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23版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国人群中十分常见,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
为了提高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水平,在2023年版的诊治指南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就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2023版进行探讨。
一、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2023版指南,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需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1. 临床表现: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突发性神经系统缺陷症状,如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
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风险因素和家族史。
2. 影像学检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评估脑卒中的发生和损害程度。
此外,还可以进行血管造影和颅内血流动力学评估等检查。
3. 评分系统:根据国际通用的脑卒中评分标准(如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以判断卒中的程度和预后。
二、治疗2023版指南对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做出了以下更新:1. 神经保护治疗: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在内的神经保护性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用,以恢复梗塞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脑损伤。
2. 血栓切除术:对于合适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血栓切除术。
这项手术可以通过移除血栓来恢复脑供血,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3. 综合治疗:脑卒中的治疗需要进行全面和综合的管理,包括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康复指导等。
此外,还需进行相关的支持治疗,如消除颅内钠水过多、维持血糖稳定等。
三、康复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2023版指南中对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提出了以下建议:1. 早期康复干预:在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干预,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以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技能的恢复。
2.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
家人应了解脑卒中的特点和康复需求,并与专业医护人员紧密合作,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脑卒中急诊救治的最新指南
![脑卒中急诊救治的最新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3dadf6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4.png)
脑卒中急诊救治的最新指南脑卒中,即中风,是一个突发、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
因此,在急诊情况下迅速准确地救治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对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救治水平,许多医学专业组织制定了相关的指南。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急诊救治的最新指南。
一、快速评估与早期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应该进行快速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并尽早开始适当的干预措施。
1.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医务人员应该详细询问患者或家属有关症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病史等信息,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评估。
1.2 临床工具使用在快速评估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临床工具来辅助判断卒中类型和严重程度。
例如,Cincinnati Prehospital Stroke Scale (CPSS) 可用于预判中风发作的可能性。
1.3 快速影像检查在进行任何治疗前,应尽快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非对比CT扫描是目前应急情况下最常用的脑部成像技术,可帮助鉴别卒中类型(缺血型或出血型)。
二、溶栓治疗如果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且满足特定的溶栓治疗条件,即发病时间窗口内到达医院且无禁忌证时,可以考虑溶栓治疗。
以下是相关指南强调的几个关键点:2.1 溶栓时机理想情况下,在发生卒中后的4.5小时内开始溶栓治疗效果最佳。
然而,针对特殊患者群体(如年轻患者),早期记录时间与实际发病时间不符合的情况,溶栓时间窗口可以适度延长至6小时。
2.2 选择合适的药物经过多项临床试验验证,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被推荐为静脉溶栓的首选药物。
2.3 溶栓治疗前和后的抗凝治疗在进行溶栓治疗之前,应暂停口服抗凝药物使用,在进行溶栓治疗后,通常需要低分子肝素或华法令等全身性抗凝剂以预防再栓塞。
三、急诊血管重建对于特定类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存在颈内动脉近段或大血管闭塞、合并严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下,可以考虑急诊血管重建治疗措施。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42145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a.png)
针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支持,提高患者自 信心和应对能力。
家属心理辅导
对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家属更好地应 对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05
康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与并发 症预防
注意事项
早期康复
全面评估
脑卒中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以促进神 经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
在康复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身体状况、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等, 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家庭与社区康复的结合与未来发展
家庭与社区康复的结合
家庭和社区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有效的康复 支持网络。
未来发展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家庭和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推动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普及 化和规范化。同时,应加强科研和临床研究,为康复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依据和方法。
03
康复评定与制定康复计划
康复评定方法与内容
01
02
03
临床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 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感 觉系统等方面的功能状况 。
神经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了解脑卒 中病灶的位置、大小及对 周围组织的损害程度。
神经电生理检查
如脑电图、肌电图等,评 估神经传导功能和肌肉功 能状态。
制定康复计划的原则和步骤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引言 • 脑卒中康复治疗概述 • 康复评定与制定康复计划 • 康复治疗方法与技术 • 康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与并发
症预防 • 家庭康复与社区康复的推广与
应用
01
引言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这一方面给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众多的选择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一些困惑。
不同文献对同一种诊断方法的评价褒贬不一,不同的研究对同一种治疗所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
面对一个具体病人,临床医生应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临床实践的不规可能导致真正有效疗法没有及时推广,而无效疗法却广泛使用的状况。
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自2O 世纪8O 年代中期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是规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为此,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着手关于脑血管病治疗标准化的建议工作,先后出版了一系列脑血管病实施指南(practice guideline) 。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WHO1989 年制定的卒中预防、诊断和治疗建议,1994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出版的脑血管病治疗指南,2OOO 年英国出版的国家脑血管病指南以及2001 年的欧洲卒中治疗建议。
最新的三个指南分别是2003 年美国卒中协会提出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处理指南》、2004 年日本的《脑卒中治疗指导原则》以及最近出台的由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组织全国有关专家编写的《中国脑血病病防治指南》。
本文重点解读这三个最新的脑卒中指南中关于脑卒中治疗的一些建议。
1 脑卒中的一般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1.1 气道、通气支持和给氧对轻到中度的脑卒中患者,无明显低氧血症的,通常不推荐常规给氧。
推荐给低氧患者给氧。
在意识水平下降或有气道受累的急性卒中患者的治疗中推荐进行气道支持和辅助通气。
1.2 血压除了高血压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主动脉夹层分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外,大多数情况下,除非收缩压>220mmHg 或[ 舒压>120 mmHg (中国、美国)、平均血压> 130mmHg(日本)],否则就应拒绝降压治疗。
如有治疗指征,降压治疗也应谨慎进行。
降压治疗应首选那些作用持续时间短和对脑血管影响小的药物(C 级)。
因为有些患者随着血压的快速下降会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因此应避免舌下含服硝苯吡啶和其他能导致血压迅速下降的降压药。
对于准备进行溶栓治疗者,在给予rtPA 前直至应用后的24 h ,谨慎管理血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血压过高会引起脑实质出血。
如果治疗时收缩压仍>185 mmHg 或舒压仍>[110mmHg (美国),105mmHg (日本)],则要降压后再行溶栓治疗。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持续性低血压非常罕见,其原因包括主动脉夹层分离、血容量不足和继发于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心输出量减少。
在卒中后最初几小时,应优先纠正血容量不足和使心输出量达到理想目标。
治疗措施包括输注生理盐水补充血容量和纠正心律失常,例如快速心房颤动应减慢心室反应。
如果这些措施无效,可应用血管加压药。
1.3 血糖由于低血糖能引起容易与卒中混淆的局灶性神经体征,而且严重低血糖本身也可引起脑损伤,因此快速测量血糖浓度和纠正低血糖非常重要。
糖尿病是缺血性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卒中严重程度会增加,故应控制高血糖,中国指南中建议急性卒中患者有血糖增高时应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8.3 mmol/L 以下。
1.4 脑水肿的治疗推荐在因颅压增高而病情恶化,包括脑疝综合征的患者中采用渗透疗法。
没有确切的根据证明甘露醇和对脑血管病急性期有效。
外科干预,包括脑脊液引流可用于治疗脑积水引起的颅压增高。
推荐对大面积小脑梗死导致脑干受压和脑积水的患者进行手术减压和切除术。
对于大面积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外科减压和切除术可挽救生命,但存活者会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1.5 感染脑卒中的常见急性期并发症有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一旦有并发症,不仅死亡率高而且功能恢复差,因此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合并症。
1.6 消化道出血高龄和重症脑卒中患者易合并消化道出血,推荐预防性的静脉给予抗溃疡药(H2 受体拮抗药)。
1.7 发热脑卒中急性期体温升高时,推荐使用解热药降温。
关于低温疗法,至今尚无证据证明有效。
1.8 癫痫中国指南对于有痫性发作危险性的脑卒中患者不推荐使用预防性抗痫治疗。
对于脑卒中急性期的痫性发作可用抗痉治疗,孤立出现的一次痫性发作或急性期的痫性发作控制后,可以不继续长期服用抗痉药;若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可按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置;脑卒中发生 2 ~ 3 个月后再次发生痫性发作则应按癫痫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长期药物治疗。
日本指南认为癫痫是与急性期死亡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顶枕叶皮质大面积出血性梗塞的高龄患者,也可以预防性治疗数日。
脑卒中14 天以后发生的癫痫,反复发作的可能性高,将来有可能成为症状性癫痫,推荐持续治疗。
美国指南指出还没有预防性应用抗惊厥药的效果的资料。
抗惊厥药治疗卒中后癫患者的疗效的资料也非常少。
1.9 营养及吞咽困难由于卒中后通常出现营养不良而影响患者的恢复,因此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急性期过后,营养不良者推荐补充充分的热量和蛋白质。
一些证据表明,营养支持可改善卒中后的转归,但还没有进行过确定性的试验。
许多患者由于存在吞咽障碍或神志不清而不能经口进食,通常需要静脉输液。
吞咽障碍与病死率增高有关。
还应该警惕呕吐反射异常、缺乏自主性咳嗽、发音困难或脑神经麻痹带来的危险。
在患者进食或饮水前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非常重要。
吞咽后湿罗音、口唇闭合不全或NIHSS 评分较高也是存在误吸危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呕吐反射的存在并不能说明没有误吸的危险。
在床旁进行饮水吞咽试验是一种有效的筛查方法,如有必要后可进行透视下改良吞钡检查。
必要时,可放置鼻胃管或鼻十二指肠管来提供食饲和给药。
很少有必要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1.10 头痛由脑卒中引起的头痛多数可在短期消失,但是头痛严重时,也可以使用非麻醉性镇痛药。
2 卒中监护病房和卒中单元卒中单元[Stroke Care Unit (SCU) 或Stroke Unit(SU)]的构成还没有严格的限定,一般来说,卒中单元定义为由一组经验丰富的专家构成的灵活的医护小组,包括科医生、护士和康复科医生。
卒中单元具有监护能力,可密切观察神经功能恶化或其他并发症。
经常性的交流和合作也是卒中单元的关键部分。
卒中单元的优势还在于不管卒中时间间隔或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如何,都能够为患者提供专门的医护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治疗和康复,可以减少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3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3.1 静脉溶栓3.1.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在具备下述条件(表 1 )的情况下,rtPA 是急性期脑梗塞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当上述条件不符合时,可能会预后不良。
rtPA 治疗与有症状颅出血有关,有时可能是致死性的(I 级) 。
rtPA 治疗后颅出血的处理仍然是个问题。
预防出血并发症的最好办法是对患者进行严格选择和给予谨慎的辅助治疗。
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护以及早期高血压的管理也至关重要。
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应在rtPA 治疗24 h 后才应用。
静脉rtPA 治疗是目前惟一被FDA 批准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方法。
这种疗法在日本还处在临床试验阶级。
表 1 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 治疗的选择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由缺血性卒中引起★神经体征不能自然恢复★神经体征较严重且不是孤立性的患者慎用★神经功能重度缺损的★排除SAH★症状出现3 h 进行治疗★最近3 个月无头部创伤和卒中病史★最近3 个月无心肌梗死★最近21d 无胃肠道或泌尿道出血★最近14d 无重大手术★最近7d 无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无颅出血史★血压不高(收缩压<185 mmHg ,舒压<110 mmHg )★体检时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性创伤( 骨折) 的证据★未口服抗凝药,如口服抗凝药INR 应≤ 1.5★最近48 h 如正进行肝素治疗,aPTT 应在正常围★血小板计数≥ 100×109/L 血糖浓度≥ 50 mg/dl(2.7 mmol/L)★无发作后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癫★CT 排除多个脑叶梗死( 低密度围>1/3 大脑半球)★患者或家属理解治疗的可能危险性和益处3.1.2 尿激酶小剂量(60,000 单位/日)尿激酶静脉滴注给药,可以考虑用于急性期(5 天以)的脑血栓症患者的治疗,但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
3.1.3 链激酶由于治疗组患者的转归不良或病死率过高, 3 项链激酶试验均被迫提前中止。
链激酶的剂量为150 万U ,与治疗心肌梗死时相似,这一剂量可能对卒中患者来说过大。
另外,治疗是在症状出现后 6 h 进行的。
试验也纳入了那些出血并发症危险性高的重症卒中患者。
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应用链激酶是有益的,建议不要在脑梗塞急性期使用。
3.2动脉溶栓有大脑中动脉闭塞症状、入院时的症状轻到中等、CT 上看不到梗塞病灶、发病 6 小时以接受治疗的患者,经过慎重选择后可进行动脉溶栓治疗。
但是,即使在上述条件下,也不推荐由颈总动脉或颈动脉等注射剂。
另外,在单光子发射CT (SPECT )等显示残留血流量不足35% 的病例,不推荐经动脉溶栓。
动脉或静脉应用溶栓药的相对疗效还不确定。
此外,动脉溶栓治疗所需要的资源( 设备和血管治疗医生) 还不太充足。
将患者转送至拥有这些资源的医疗机构或动用这些资源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耽误治疗。
另外,进行辅助诊断检查,如弥散和灌注MRI 来选择治疗的患者也可能会进一步拖延时间和影响转归。
这些时间的耽搁可能会削弱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
3.3 抗凝疗法日本的治疗指南:发病48 小时以的脑梗塞,可以考虑使用肝素,但无充分的科学根据。
脑梗塞急性期,可以考虑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类似物,但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
发病48 小时以,病变最大直径超过 1.5cm 的脑梗塞(心原性脑栓塞除外),推荐选择性凝血酶抑制药阿加曲班。
中国及美国的治疗指南:一般急性脑梗死患者不推荐常规立即使用抗凝剂。
3.4 抗血小板疗法中国指南建议多数无禁忌证的不溶栓患者应在卒中后尽早(最好48 小时)开始使用阿司匹林。
溶栓的患者应在溶栓24 小时后使用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与生丁缓释剂的复合制剂。
推荐剂量阿司匹林150 ~300mg/d ,4 周后改为预防剂量。
日本指南推荐奥扎格雷钠160mg/ 日滴注给药,作为急性期(发病5 日以)脑血栓病(除心源性脑梗塞外的其它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方法。
推荐阿司匹林口服160~300mg/ 日,作为脑梗塞发病早期(48 小时以)患者的治疗方法。
美国指南对于大多数患者,阿司匹林应在卒中发病后24~48 h 应用。
不推荐在溶栓治疗24 h 应用阿司匹林作为辅助治疗。
阿司匹林不应用作其他早期治疗,特别是静脉rtPA 治疗的替代方法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