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考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根据历年考试重点以及老师画的重点原创整理)第一章总论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①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Ⅰ按性质不同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
(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
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Ⅱ按变异情况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不变标志:……都相同……不变标志。
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
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联系:①许多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②指标与数量标志可随统计研究目的而改变;课后习题: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标志值就是标志表现。
第二章统计调查考点一:统计报表的分类①填报内容和实施范围: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②调查范围:全面、非全面③报送周期长短: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④填报单位:基层、综合报表考点二:“普查”的含义普查:是普遍调查的简称。
统计学总复习
3、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
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
1、抽样方法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 决的问题。
2、抽样方法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
3、抽样方法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 的检查和控制。
4、抽样方法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 检验。
社会经济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方面具有 以下的特点:社会性;总体性;变异性。
二、统计的职能
1、信息职能 2、咨询职能 3、监督职能
三、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 研究事物的全体。
2、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 的基本单位。
3、总体和单位的关系
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就不存在;没有总体,也 就无法确定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 目的的转变,它们是可以转换的。
四、单位标志和标志表现
1、单位标志是总体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例如:姓名、性 别等都是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例如:工龄、工 资水平等都是数量标志。
2、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上的具体表现。
5
25
8
40
3
15
20
100
第四章 综合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分类 二、相对指标的分类 三、平均指标的分类 四、变异指标的涵义及其作用 五、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计算
一、总量指标的分类(1)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指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 又称单位总量。
标
E、 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
统计学基础知识期末复习资料
统计学基础知识期末复习资料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是一个广泛的学科领域,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在期末考试前夕,复习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你提供统计学基础知识的复习资料,帮助你更好地准备期末考试。
1.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统计学的基础,它涉及到对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
描述性统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心趋势的测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 变异性的测量:包括范围、方差和标准差。
范围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方差是数据偏离平均值的平方和的平均值,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 分布形状的测量:包括偏度和峰度。
偏度描述了数据的分布形状的对称性,偏度为0表示数据分布是对称的,偏度大于0表示数据分布是正偏的,偏度小于0表示数据分布是负偏的。
峰度描述了数据分布的尖峰程度,峰度大于0表示数据分布是尖峰的,峰度小于0表示数据分布是平坦的。
2. 概率基础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在统计学中,概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用于计算和预测事件的发生概率。
以下是概率的基本概念:- 随机试验和样本空间:随机试验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的实验,样本空间是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 事件和事件的概率: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事件的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某一事件发生的前提下,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两个事件是独立的,当且仅当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受另一事件发生与否的影响。
-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指随机变量所有可能取值与其对应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离散概率分布和连续概率分布。
3.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用于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或进行统计推断。
以下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数值。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统计总体: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样本:是指在全及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的那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体。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数,它的基本计算形式是用总体的单位总数去除总体的标志总量。
调和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的倒数计算的,是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叫倒数平均数。
简单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复合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多层次分组。
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表明总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相对指标,也叫比重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
类型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分层抽样,它是先将总体按某个主要标志进行分组(或分类),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组(类)中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
机械抽样:它是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然后按固定顺序和相等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
综合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为观察某个因素指标的变动情况,将其他因素指标固定下来计算出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平均指数法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来计算总指数,根据选用的权数不同,平均指数法可以进一步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法,加权调和平均法,固定权数加权平均法。
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变化上受随机因素的影响,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虽然不是严格的函数关系,但现象之间的一般关系值,可以通过函数关系的近似表达式来反映,这种表达式根据相关现象的实际对应资料,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建立,这类数学方法称为回归分析。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的活动过程。
统计学期末重点整理
统计学期末重点整理统计学期末重点整理题型:单选;多选;简答;计算。
简答题:1、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同总体与单位的关系,指标是由标志过渡而来的。
通过实际调查取得了反映个体单位的标志表现,再对这些标志表现加以综合就形成了相应的指标。
尽管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不是数量,但对其累计可获得反映总体单位数的统计指标。
数量指标的标志表现是数值,对这些数值进行综合就可以得出反映总体标志总量的统计指标,当然也可以获得总体单位数指标。
2、统计分组:数值型数据分组类型、特点、应用场合:频数分布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钟形分布、U形分布、J型分布。
(1)钟型分布: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即靠近中间的变量数值频数多,靠近两头的变量数值频数少。
具体称为正态分布、正偏态分布、负偏态分布。
许多社会经济和自然总体的频数分布都趋向于正态分布,如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零件的公差、人的身高、纤维强度等都服从正态分布。
(2)U型分布:形状跟钟形分布相反,靠近中间的变量值频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频数多,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U字形。
例如,人口死亡率分布就是这种分布。
(3)J型分布:一种是正J型分布,即频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增多;另一种是反J型分布。
经济学中供给曲线随着价格的提高,供给量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呈现出正J型;而需求曲线则表现为随着价格的提高,需求量以较快的速度减少,呈现反J型。
3(的一种平均数。
(2)众数Mo: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用Mo 表示。
众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它不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
从变量分布的角度看,众数是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点所对应的数值即为众数。
众数也可以不存在,也可以有多个。
出现最多次数的变量值即为众数。
在实际生活中,众数的应用场合比较有限,例如,在农贸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常以众数为代表值。
(3)中位数Me:是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用Me表示。
统计期末重点知识(doc 11页)
统计期末重点知识(doc 11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第一章绪论1. 数理统计学派(19c)----比利时的凯特勒2. 统计学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3. 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4.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客观存在的、在同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例如,要调查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全国的工业企业便构成一个总体。
5.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例如,要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那么该市所有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为总体,每一台设备为总体单位。
注意:①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不能把不同质的单位混在总体之中。
②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6. 统计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简称标志)或特征的名称。
例如,调查某企业职工的情况,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是总体单位,性别、工种、籍贯、年龄、身高、体重等便是统计标志。
①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用数字来表示的,如年龄、身高、收入等。
②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字来表示的,如性别、籍贯、工种等。
7. 统计指标——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
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质)和指标数值(量)两部分。
8.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和区别:区别:①.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②. 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是用文字来描述的,不能用数值表示。
联系:①. 大多数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综合而来;例如,某企业的工资总额是由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汇总而来;②.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9.统计指标按照内容不同,分为:①数量指标:说明总体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的总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如国内生产总值、产品产量、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
②质量指标:表明总体质量的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如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人口密度等。
(完整word版)统计学知识点梳理
统计学第一章导论1.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数据分析所用的方法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1.2统计数据的类型1.2.1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照所采用的计算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示。
例如:支付方式、性别、企业类型等。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例如:员工对改革措施的态度、产品等级、受教育程度等。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例如:年龄、工资、产量等。
统计数据大体上可分为品质数据(定性数据)和数量数据(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
1.2.2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的数据。
例如:降雨量、GDP、家庭收入等。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例如:医药实验数据、化学实验数据等。
1.2.3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分类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例如:2012年我国各省市的GDP。
时间序列数据:同一现象在不同的时间收集的数据。
例如:2000-2012年湖北省的GDP。
1.3.1总体和样本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3.2参数和统计量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统计量:用类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例如:某研究机构准备从某乡镇5万个家庭中抽取1000个家庭用于推断该乡镇所有农村居民家庭的年人均纯收入。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5万个家庭;样本是1000个家庭;参数是5万个家庭的人均纯收入;统计量是1000个家庭的人均纯收入。
第二章数据的搜集2.1数据的来源2.1.1数据的间接来源间接来源的数据:如果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原信息已经存在,我们只是对这些原信息重新加工、整理,使之成为我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使用的数据。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统计学期末复习➢ 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 日常生活中,“统计”的3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
➢ 按分组的作用和任务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 相关系数的计算:∑∑--∑--=22)()())((y y x x y y x x r ∑∑∑∑-=--yx n xy y y x x 1))((∑∑∑-=-222)(1)(x n x x x ∑∑∑-=-222)(1)(y ny y y ny y x x n y y x x /])()([/)])(([22∑∑--∑--=∑∑--∑--=22)()())((y y x x y y x x r计算相关系数的“积差法”简单线性回归中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x xy n xy L∑⋅∑-∑=2)(2x x n xxL ∑-∑=2)(2y y n yy L ∑-∑=yyL xx L xy L r =ny y n x x n y y x x ∑∑∑-⋅---=2)(2)())((yxn yn x n xy σσ∑⋅∑-∑=yx y x xy σσ⋅-=⎪⎪⎪⎩⎪⎪⎪⎨⎧-=∑⋅-∑=∑⎪⎭⎫ ⎝⎛∑-⎪⎭⎫ ⎝⎛∑⎪⎭⎫ ⎝⎛∑∑-=========xy nx n y x x n y x y x n L L n i i n i i n i ni i i ni i n i i n i i i xx xy 111101121111ˆˆˆˆββββ1x y 10ˆˆˆββ+=估计标准误差 Sy :由样本资料计算:由总体资料计算或在大样本情况下:总量指标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算术平均法连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算术平均连续每天资料不同:()2ˆ12-∑-==n y y S ni i i y ()ny y S ni i iy ∑-==12ˆ∑=+++=in y nn y y y y 121持续天内资料不变: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间隔相等时,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间隔不相等时,采用时间间隔长度加权平均:相对数数列(平均数数列)序时平均数:∑∑++++++=ff y f f f f y f y f y y n n n =212211持续天数—i f 122122212113221-++++=-++++++=--n y y y y n y y y y y y y n n n n 12111232121222---+++⨯+++⨯++⨯+=N N NN f f f f y y f y y f y y y⑴ a 、b 均为时期数列时:⑵ a 、b 均为时点数列时:⑶ a 为时期数列、b⎪⎩⎪⎨⎧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发展速度 y y t t1-=y y t 0=)定基发展速度1()∏环比发展速度 = y y y y y y y y 1n n12010t -⨯⨯⨯= 0101y y y y y y t t t t --=)相邻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环比发展速度=2()()⎪⎩⎪⎨⎧=定基环比增长速度y y y t t t 11--- y y y t 00-直线趋势的测定:最小二乘法: 直线趋势方程:用最小平方法求解参数 a 、b ,有()nnx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0n1i in2y y∑=+++=x x x∑∑∑∑∑+=+=2tb t a ty tb na y tb y a t t n y t ty n b -=--=∑∑∑∑∑22)(求解a 、b 的简捷方法:取时间数列中间项为原点N 为奇数时,令t = …,-3,-2,-1,0,1,2,3, … N 为偶数时,令t = …,-5,-3,-1,1,3,5, …年 份1季2季3季4季1994199519961997199825.224.423.82625.117.118.419.419.118.612.614.113.815.715.119.318.92121.620.81)直接平均法:=∑t yny a tty b ===∑∑∑2。
统计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1.多重共线性:当回归模型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时,则称回归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
2.相关关系: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3.五个相关关系:正线性相关,负线性相关,完全正线性相关,完全负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不相关。
若 0<r≤1,表明 x 与 y 之间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若-1≤r <0,表明 x 与 y 之间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若 r=+1,表明 x 与 y 之间为完全正线性相关关系;若 r=-1,表明 x 与 y 之间为完全负线性相关关系。
|r|→1 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强;|r|→0 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弱。
4.回归直线的拟合优度:回归直线与各观测点的接近程度称为回归直线对数据的拟合优度。
判定系数 R2测度了回归直线对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
5.最小二乘估计法:通过使因变量的观测值 yi 与估计值yi ∧之间的离差平方和,即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来估计β0和β1的方法。
6. F 检验和 t 检验各有什么作用:F 检验是检验自变量 x 和因变量 y 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t 检验是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也就是回归系数的检验。
7.8.正态分布—Z分布:大样本或小样本总体标准差σ已知。
9.N-1的T分布:小样本σ未知。
10.参数估计:点估计与区间估计11.置信区间: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
12.置信水平:置信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
置信水平越大,所需的样本量也就越大,置信区间越宽。
13.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有效性:是指对同一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越有效。
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n的增大,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总体参数的真值。
14.样本量越大,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就越小。
15.总体数据的方差越大,估计时所需的样本量越大。
16.数据概括性度量:(数据分布特征的测量)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偏态与峰态)17.三个分布:对称分布—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左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右偏分布—众数<中位数<平均数18.标准分数的用途:①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标准分数,用Z表示。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统计学的知识点非常丰富。
以下是统计学各章节的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1.数据收集与描述-数据类型: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数据收集方式:问卷调查、观察、实验-描述统计:中心趋势(均值、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范围、方差、标准差)、数据分布(直方图、条形图、饼图)2.概率论基础-随机试验与样本空间-事件与事件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统计概型-条件概率与独立性-伯努利试验与二项分布3.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与其分布律-连续型随机变量与其概率密度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常见分布4.多个随机变量的分布-边缘分布与条件分布-两个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两个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的分布5.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与其性质-方差与标准差-协方差与相关系数-矩、协方差矩阵与相关系数矩阵6.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辛钦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切比雪夫不等式与伯努利不等式7.统计推断基础-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置信区间与置信水平-假设检验:原假设与备择假设、显著性水平、拒绝域-类型Ⅰ错误和类型Ⅱ错误-样本容量与统计检验的效应大小8.单样本与双样本推断-单个总体均值的推断:正态总体与非正态总体-单个总体比例的推断-两个总体均值的推断:独立样本与配对样本-两个总体比例的推断9.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拟合优度、剩余平方和、变量选择10.非参数统计方法-指标:秩和检验、秩和相关检验、符号检验- 分布:符号检验、秩和检验、秩和相关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这些是统计学各个章节的期末复习知识点的一个概述。
每个章节都拥有更加详细和复杂的内容,需要学生在复习中深入理解并进行练习。
【大学资料】大学统计学复习资料.docx
各科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统计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绘和分析的计量活动;简言之,是 指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
总体:指在某种共性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件所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別事物。
总体和总体单位都是客观存在的食物,是统计学研究的客体。
无限总体:总体单位无限多的总体。
有限总体:总体单位数有限而可数的的总体。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可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变异:总体单位z 间品质和数最的差异,即可变标志在在总体各单位z 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 不变标志: 可变标志: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第二章统计调查统计调査误差:指调杳所得的统计数字与调查对象的实际数呈Z 间的差异,即调杳所得的数最大于或小于 调查对象的实际数量之差。
普查: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菜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團调查。
其特点是涉及血广、工 作量大、时间性强、耗费较多、组织工作复杂。
重点抽样: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的東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而调查。
典型抽样: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识地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研究的i 种非全面调査。
第三章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U 的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各项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和汇总的工作过程。
统计分组:根拥社会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H 的的要求,按照某种重要标志把总体分成若T •部分的科学 分类。
全距:总体中的最大标志值与最小标志值Z 差。
重合式:相邻两组中,前一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数值相重。
不重合式:前-•组的上限与后-•组的下限,两值紧密相连而乂不相巫复。
统计资料汇总:在统计分组的圧础萨哈那个,将统计资料归并到各组中去,并计算各组和总体的合计数的 工作过程。
把统计调查资料集中在组织调查的最高机关或由它指定的机构进行汇总。
按照一定的统计管理系统,由各级机构口下而匕地逐级将调查资料汇总上报。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P111.3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哪⼏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答:①按照所采⽤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通常是⽤⽂字来表述的,其结果均表现为类别,因此统称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
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通常是⽤数值来表现,因此也可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②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法,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则是在实验室中控制对象⽽收集到的数据。
③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截⾯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获得的,⽤于描述现象在某⼀时刻的变化情况。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个概念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
⽐如要检验⼀批灯泡的使⽤寿命,这⼀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元素的集合。
⽐如从⼀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个样本。
参数是⽤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如要调查⼀个地区所有⼈⼝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即为⼀个参数。
统计量是⽤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如要抽样调查⼀个地区所有⼈⼝的平均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即为⼀个统计量。
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P402.2⽐较概率抽样和⾮概率抽样的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概率抽样?答:概率抽样的特点:①抽样时是按⼀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②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③当⽤样本对总体⽬标量进⾏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
⾮概率抽样的特点:操作简便,时效快,成本低,⽽且对于抽样中的统计学专业技术要求不⾼。
统计复习 知识点整理
统计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一、二、三章☐1、P3: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互相结合、密切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2、P6: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3、P7:总体与总体单位(定义、关系)/ 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所形成的集合。
总体单位: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即个别单位。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相互关系:1)总体与总体单位是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同质性) 。
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 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互相转化。
如:研究一个企业的职工情况,则企业是总体,职工是单位,若研究一个城市的企业规模时,则该市所有企业是总体,企业又成为总体单位。
☐4、P8:标志与指标(标志的定义和分类;指标的定义和分类;)统计标志定义: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如:职工性别、工资水平、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等。
分类: 品质标志(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表示总体单位单位数量的特征,用数值表示。
)统计指标定义: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分类:按说明的总体内容不同: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按对比关系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时间状况不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实物指标、价值指标☐5、P10:变量(变量与变量值的定义;分类:离散型和连续型)变异: 反映组成总体的各单位不同的具体表现。
变异分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
变量值: 变量的具体取值。
变量定义:一般在数量上的变异。
分类:①连续型变量:在整数间可插入小数的变量。
如:工业总产值、身高等。
②离散型变量:变量值只能表现为整数的变量。
如工厂数、工人数等。
☐6、P18: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主体部分包括的六部分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期限等概念的理解)六部分内容:调查目的和任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调查对象:指总体范围。
(完整word版)统计学重点整理及复习资料
统计学重点整理及复习资料第一章统计有三个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总体数量特征及数量关系。
(学科性质:方法论)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统计工作的过程:设计、调查、整理、分析。
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分组法、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统计总体:客观性、同质性、差异性。
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标志:统计学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者特征;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不可量性). 指标:反应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名称或范畴;可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率、平均)。
变异:指可变的品质标志;变量:指可变化的数量标志,变量的树枝也叫做变量值(标志值)。
第二章统计调查: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向社会实际搜集各项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的意义:是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是统计的重要环节、在统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及时、系统、和完整性。
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组织方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和专门调查。
2、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时点状态)。
4、按搜集资料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调查法。
统计方案的设计:一、确认调查任务和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四、确定调查时间地点,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专门调查可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特点:1、一次性调查2、主要调查一定时点的情况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较高;原则:1、必须统一规定普查的时点2、正确选择普查的时期3、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应尽可能的同时进行4、同类普查的内容在各次普查中应尽可能的保持一致。
重点调查: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用以反应总体的基本情况。
统计学复习要点
统计学复习要点第一篇:统计学复习要点第1章统计和统计数据数据类别;总体、样本;几种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第2章用图表展示数据定性数据表:频数分布表,列联表图:条形图(复式),帕累托图,饼图,环形图定量数据表:频数分布表(分组)图: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垂线图、误差图;散点图;雷达图,轮廓图第3章用统计量描述数据水平:均值,中位数,分位数,众数(选择原则)差异:极差,四分位差;方差,标准差,标准分数(经验法则);离散系数分布:偏态,峰态(解读)第4章概率分布重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正态分布(判断);t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统计量分布:参数,统计量,抽样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标准误第5章参数估计点估计:原理,缺陷区间估计:置信区间,置信度评价标准:无偏,有效,一致性单个总体参数估计待估参数均值比例方差大样本小样本大样本χ2分布σ2已知σ2已知Z分布Z分布Z分布σ2未知σ2未知Z分布t分布两个总体参数估计待估参数均值差独立大样本σ12、σ22已Z分布独立小样本正态总体σ12、σ22已知Z分布σ12=σ22t分布比例差独立大样本Z分布方差比匹配样本F分布t分布σ12、σ22未知σ12、σ22未Z分布σ12≠σ22t分布第6章假设检验原假设,备择假设;如何提假设显著性水平,P值,第一、二类错误结果表述(拒绝,不拒绝)参数检验(对照参数估计)第7章分类变量的推断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卡方独立性检验,相关性度量(3种系数)第8章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方差分析研究的问题,基本原理,基本假设方差分析表,参数估计表实验设计3种设计以及与方差分析的对应第9、10章回归分析回归的基本流程:判断有无关系、建模、检验、预测模型好坏的评判标准:判定系数,估计标准误差多元回归特有问题:调整判定系数,多重共线性(产生的问题,识别,处理),哑变量回归(系数解读)第11章时间序列时间序列的几种成分不同类型时间序列对应的预测方法:基本原理第二篇:应用统计学复习要点(09)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知道统计的三种含义及关系(P1)2、知道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与特征(P5)3、知道标志与指标的含义与分类(P6)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1、知道统计调查的方式分类(P15)2、知道统计调查的方法分类(P17)3、知道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P18)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1、知道统计分组的原则与分组整理的步骤(P31)2、知道统计表的构成及设计原则(P38)3、会编制频数分布表(例3.2、计算题1和2)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测度1、知道集中趋势的含义及常用测度指标(P63)2、知道离散程度的含义及常用测度指标(P64)3、知道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与数据分布特征的关系(P70、P72)4、会计算平均数和离散系数(计算题1、2和4)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知道相关关系的含义及分类(P130)2、知道相关系数的含义、性质与相关程度的划分(P135)3、知道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含义(P131)4、知道回归参数的经济意义(P138)5、能完成方差分析表并由回归分析表回答相关问题(计算题3)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1、知道时间序列的概念、分类及编制原则(P156、P157)2、知道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及不规则变动的含义(P169)3、会计算水平分析指标和速度分析指标(计算题1和4。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概要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单项选择(20 X 2=40)单选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用死记概念,要理解其内涵,灵活应用!第一章.绪论统计的定义: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研究如何收集(如调查与试验)、分析(回归分析)、表述数据(图与表),并通过数据得出基本结论.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①数量性.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
②总体性.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③变异性.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事先可以预知的。
统计的分类:统计可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核算统计、理论统计、应用统计描述统计:汇总的表、图和数值。
包括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推断统计:用样本数据对总体性质进行估计,检验核算统计:对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过程及各类总量进行描述和分析总体: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实物单位,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活动等非实物单位。
样本:由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
样本容量:样本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标志(变量):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标志的分类:①品质标志: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品质标志的表现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②数量标志: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来表现几种常用的统计软件:SAS SPSS MINITAB STATISTICA Excel思考题:1、在调查某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总体是(C )A该校全部学生B该校每个学生C该校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D被随机抽取进行数据采集的全部学生2。
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 )。
A.每一个人B。
每一户C.每个省的人口D。
全国总人口第二章.数据数据:所收集、分析、汇总表述和解释的事实及数字,数据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征,是客观事实;不仅仅局限于数字范畴,包括非数字形式的其他信息。
统计学各章复习要点(1)
5.统计分组的方法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品质数列 (2)按数量标志分组: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 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在按数量标志分组时,要注意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数量界限.。 六.频数分布数列(分配数列):按分组标志确定的组别依次排列,同时更出各组的次数所形成的数 列叫分配数列. ★频数(次数):分布在各组中的总体单位数. ★频率(比重):各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重 ★常见的频数分布特征(1)钟形分布.其特点是”两头大.中间小”就是中间变量值出现的次数. 两头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少.很多现象都是呈钟形分布.如人的身高.学习成绩等. ★ 对称的钟形分布就是正态分布. (2)U 形分布: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如人口死亡率的频数布呈 U 形分布.
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 也称标志值(或变量值。) ☆就一个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而言,其具体表现可能多种多样,不能将标志与标志表现混为一谈。 如对三个工人的月工资计算平均数,只能说是对三个标志表现或三个标志值(变量值)计算平均数, 不能说对三个数量标志计算平均数,因为数量标志只有一个,即工人“月工资” 。 3.标志值:数量标志的表现就叫标志值.(如人的身高这个数量标志.每个人的身高是不同的.有 1.7 米.1.62 米.在这里身高是标志.,而 1.7 米.1.65 米就叫标志值) ★总体单位的关系: 总体单位是统计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是载体;统计标志依附于总体单位并说 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依附于某个总体单位的标志可以有多个。
- 2 - (共 7 页)
2.统计表按作用分:调查表.汇总表(整理表).分析表. 按主词是否按一个标志分组.
复合分组表: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形成的统计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
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
(考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根据历年考试重点以及老师画的重
点原创整理)
第一章总论
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
①总体、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
Ⅰ按性质不同
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
(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
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Ⅱ按变异情况
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都相同……不变标志。
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
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
(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
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
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联系:
①许多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
②指标与数量标志可随统计研究目的而改变;
课后习题:
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
标志值就是标志表现。
第二章统计调查
考点一:统计报表的分类
①填报内容和实施范围: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
②调查范围:全面、非全面
③报送周期长短: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④填报单位:基层、综合报表
考点二:“普查”的含义
普查:是普遍调查的简称。
普查是为了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考点三:调查单位、调查对象的含义及区别
考点四:调查表的含义、举例及种类。
统计调查的种类:
①组织方式: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普、重点、典型、抽样)
②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全面调查(普)和非全面调查(重点、典型、抽样)
③登记时间是否连续: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又可分定期与不定期;时点现
象,普查属于定期性的一次性的全面的专门调查。
)
④调查作用范围:国家(普查,全国性基本情况)、部门、地方
⑤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
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
第三章统计整理
考点一:品质数列、变量数列的含义及举例。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六章抽样调查与估计
考点一:抽样调查的含义、特点及目的。
考点二:重复、不重复抽样的含义及举例
考点三:(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又称“抽样误差”)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考点一:时期、时点指标的含义、特点及判断
◆时期指标含义:总体某一指标值在一定时期内累积的总量。
特点:①是一定时期内累积的结果;
②时期越长指标值越大;
③同一指标的各期指标值可以累加。
◆ 时点指标含义: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的数量状况。
特点:①指标值是在某一时点登记的结果;
②指标值与时间间隔的长短无直接关系;
③不同时点的指标值不能相加,可以比较。
考点二:计划完成程度,计划完成率的计算及含义,两种情况,分正和逆指标。
第五章 平均指标
考点一: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及含义
⑴基本公式: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算术平均数=
⑵简单算术平均数(未分组):
n x x n x n i i ∑==∑=11
⑶加权算术平均数(已分组):
⑷调和平均数公式:已知各组的标志总量(分子数据)及各组标志值时,需先求得各组单位数(分母数据),再计算平均数。
⑸相对数的平均数: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应符合所求的相对数本身的公式。
比如: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完成总数/计划总数。
考点二:标准差的含义、举例及计算
⑴标准差的含义: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方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
)
⑵
⑶标准差的计算:
第六章抽样调查与估计
1.抽样调查的含义、特点和目的;
抽样调查含义:指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以调查结果对总体数量特征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与推断,从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
特点:(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
①按随机原则(纯随机和限定性随机)抽取调查单位;
②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③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限定性抽样误差更小)
目的:根据所获得的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对全面调查资料进行补充或修正)。
抽样方法:
2.重复、不重复抽样的含义及举例
重复抽样的含义:又称放回抽样,指每次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单位,观察
登记其标志值后再放回总体中,如此进行 n 次的抽样方法。
不重复抽样的含义:又称不放回抽样,指被抽到的单位不再放回总体,每次仅在余下的总体单位中抽取下一个样本的抽样方法。
3.计算
⑴抽样平均误差、抽样误差的计算
X μ
①重复抽样:n S n S X ==2μ (∑-=2)(1x x n S )
②不重复抽样:=X μ⎪⎪⎪⎭⎫ ⎝⎛-N n n S 11
p μ
①重复抽样:n P P p )1(-=μn p p )1(-≈
②不重复抽样:⎪⎭
⎫ ⎝⎛--=N n n P P p 1)1(μ⎪⎭⎫ ⎝⎛--≈N n n p p 1)1( 注:当抽样比 n/N < 5%,或总体单位数未知时,或无限总体时,可按重复抽样公式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标准差选最大值,成数选最接近0.5的值。
⑵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
注:∆p 没有单位。
⑶抽样估计的区间估计(在给定的可信度下,估计总体指标的可能取值范围) 两个基本的推断公式:
x x x X x ∆+≤≤∆-
p p p P p ∆+≤≤∆-
⑷求样本容量(抽样数目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