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功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成功案例

美国网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马克.安得森,一位改变Internet历史的青年,刚大学毕业时还没找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编写互联网浏览软件,开发出了Mosaic浏览器。1994年月与硅谷风险投资家吉姆.克拉克联手创立Mosaic通讯公司(网景公司的前身),克拉克投资400万美元,把安得森和他的伙伴们都拉到了硅谷,集中全力开发网络浏览器。不到两个月,安得森和他的伙伴们就成功地开发了Mosaic的新版本,并把它命名“Navigator”(领航员),随后新浏览器的销售在互联网上突飞猛进,一下就占据了80%的份额。

杨致远和雅虎提到雅虎,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杨致远。1993年底,他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在上网浏览器问世的时候,他整天都泡在网上,博士论文也不做了。他和学友戴维.菲洛决定创办一家网络公司,但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也不能从父母或朋友那里找钱,所以想到得找有眼光的风险投资家。他们很顺利,第一个就找到了硅谷成功的企业家、国际购物网络的创始人亚当斯,一拍即合,成立了Yahoo!

1994年月12日,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天之内雅虎的市值达到8.5亿美元,是一年前准备收购者估计的200倍。上市为雅虎筹集了20亿美元的资金,年仅28岁的杨致远也因此成了亿万富翁。今天雅虎的市价已接近75亿美元,用美国《商业周刊》的话说:“Yahoo!就像在沙滩上搭起的楼阁,然而一夜之间四周就建立起了摩天大厦。”视美乐——中国第一家大学生高科技公司“视美乐”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家大学生高科技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叫做“多媒体投影机”,是由清华大学材料系学生邱虹云发明的。1999年月,邱虹云、王科和徐中三位清华学生靠打工挣的钱和朋友、家人的资助,筹集50万元注册了公司。两个月后,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与“视美乐”签定分两期注入5250万元风险投资的协议,这是中国第一例本土化的风险投资。1999年12月,“视美乐”的专利产品——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机中试成功。2000年月,澳柯玛集团投资3000万元与“视美乐”合资注册成立北京澳柯玛视美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澳视),开发、生产、销售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机及相关视听产品。2000年月,年产10万台多媒体投影机生产基地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该投影机涉及光学、电子、机械等多方面的尖端专业技术,可播放计算机、电视等多种数字及模拟信号,是与Internet相连的领导世界新潮的产品,目前产品已顺利投放市场。

互联网实验室“互联网实验室”的创始人方兴东过足诗人瘾又做IT界主治大夫,如今成了当代创富神话的一个主角。业内人士甚至给他打个价,说方兴东的名字至少值486万元。互联网实验室的首席理论家姜奇平这样评价方兴东:“盖茨、杨致远和安德森,至少要等到离开学校才获得他们的第一个100万。这一点上,方兴东(清华在读博士)显得更成功”。国内另一位运用“注意力经济”的高手张朝阳说过:能否得到社会的注意,关键看其手头有多少吸引人的话题。

迈思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迈思威”成立之初只有30万元注册资金,这是陈旭光和几位清华同学辛苦编程序挣来的。半年后,韩国SK集团投资700万元人民币,使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身为董事长年仅25岁的陈旭光敢这样叫板:“张朝阳肯定没有我活得happy,你公司挣钱了人家才认你!”以上仅为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部分典型案例,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据悉,这些公司都在争取上市。在中国,虽然还没有如美国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也没有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但是这批创业公司已经运营起来,而且中国证券监管部门

已经宣布,要放宽高科技企业进入股票市场的条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现实。一旦上市,这些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已持有的股份就有可能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

案例二胡启立是武汉科技学院电信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红安农村人。4年前,他借债上大学。在大学期间,他打工、创业,不仅还清了债务,为家里盖起了两层洋楼,自己还在武汉购房买车,拥有了自己的培训学校。

他创业走过了怎样一条路?学校师生对他创业又是如何看的呢?

从小收购土特产卖胡启立1982年出生在红安县华河镇石咀村一个普通农家,父亲在当地矿上打工,母亲在田里忙活。

在胡启立3岁那年,父亲在矿上出事了,腿部严重骨折瘫痪在床,四处求医问药。三年后,父亲总算能下地走路了,可再也不能干重活累活。为给父亲看病,家里几乎家徒四壁。

胡启立的父亲不能下地干活,只得开了家小卖部,卖些日用品。胡启立小小年纪就经常跑进跑出“添乱又帮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从小就接触到了买和卖。

慢慢长大了,胡启立在商业方面开始显才。全村20多个同龄小孩,他的年龄和个头都不是最大的,但却是“领袖”,他经常带着同伴们去挨家挨户收购土特产,如蜈蚣、桔梗、鳝鱼等,卖到贩子手上,挣些零花钱。

2002年,胡启立读高中,学习成绩还不错,正在读高一的弟弟辍学外出打工,给哥哥赚学费。

胡启立心里不是滋味,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胡启立说,他从那时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大一好好学习,尽量多去学点东西,从大二开始,寻找机会挣钱,力争大学毕业的时候,自己能当上老板。

高考时,他本打算报考一所商学院,却遭到家人的反对,好在他对电子也有兴趣,最后选择了武汉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贴海报发现校园商机2002年9月,胡启立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从姑姑那借来的4000元学费,到武汉科技学院报到。

进校后,胡启立感觉大学生活比高中生活轻松多了,空闲时间也多,他利用这些空闲时间逛遍了武汉所有高校,也熟悉了武汉的环境,这为他的下一步创业打下了基础。

大学时间相对充裕,稍不注意就会养成懒散的习惯,胡启立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决定提前走入社会,大一下学期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比原定计划提前了半学期。

2003年春季一开学,胡启立开始给一所中介机构贴招生海报,这是他找到的第一份兼职工作,并且交了10元钱会费。

“贴一份0.20元,贴完了来结账。”中介递给他一沓海报和一瓶糨糊,胡启立美滋滋地开始往各大校园里跑。

“贴海报,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做的。”胡启立没想到贴份海报,还要受人管,一些学校的保安轻者驱赶一下,严重的会辱骂甚至动手。

3天后,胡启立按规定将海报贴在了各个校园,结账获得25元报酬。同行的几人嫌少,都退出了,而胡启立却又领了一些海报,继续干起来。不过,他心里也开始在想别的门道了。

一次,他在中国地大附近贴海报时,看到一家更大的中介公司,就走了进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