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的定义是什么?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采访有哪些特点?一是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
二是时间的限制性,新闻采访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要满足新闻报道时效性的特点。
三是项目的突发性,即新闻采访的事件存在突发性状况。
四是需要的广泛性,新闻采访所搜集到的信息,整理成稿件信息,属于大众传播,受众广泛。
五是知识的全面性,新闻采访的范围广各色素材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六是活动的艰辛性,根据报纸、电台、电视的每日播出刊印特点,新闻采访需日日进行。
有女莫嫁新闻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一袋破烂脏衣裳。
第三节: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共分哪几种?一是个别访问,二是开座谈会,三是现场观察,四是参加会议五是蹲点六是查阅资料七是改写八是问卷九是电话采访十是网络采访,网络采访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邮箱,博客等交流,查阅手机资料。
新闻从性质上分,共分哪几种?一是常驻采访。
二是突击采访。
三是交叉采访。
四是巡回采访。
五是隐形采访。
六是易地采访。
易地采访的好处有:①开阔记者眼界;②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③促进各地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易地采访的注意事项有:①不要自视高明,指手画脚,要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
②要利用易地采访的机会,熟悉各地的情况,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与外地记者真诚合作,提高相互间的报道水平。
第四节:新闻体裁什么是新闻体裁?新闻体裁就是指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统称。
什么是消息?消息就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
分动态信息和综合信息两类。
狭义的新闻解释,即消息。
什么是通讯?所谓通讯,就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的新闻常用体裁。
我国最早的通讯是出自王韬之手1872年,《普法观战纪》。
新闻采访写作培训手册

新闻采访写作培训手册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基础 (2)1.1 新闻采访的定义与特征 (2)1.2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 (3)1.3 新闻采访的类型与方法 (3)1.3.1 新闻采访的类型 (3)1.3.2 新闻采访的方法 (3)第二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 (4)2.1 确定采访主题与目的 (4)2.2 收集背景资料与信息 (4)2.3 制定采访计划与时间表 (4)第三章:新闻采访技巧 (5)3.1 提问技巧 (5)3.1.1 明确采访目的 (5)3.1.2 开放式提问 (5)3.1.3 递进式提问 (5)3.1.4 情感共鸣 (5)3.2 倾听与观察技巧 (5)3.2.1 全神贯注倾听 (6)3.2.2 及时回应 (6)3.2.3 观察非语言信息 (6)3.2.4 抓住关键信息 (6)3.3 应对突发状况的技巧 (6)3.3.1 保持冷静 (6)3.3.2 灵活调整提问策略 (6)3.3.3 寻求协助 (6)3.3.4 做好预案 (6)第四章:新闻采访中的沟通与交流 (6)4.1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7)4.2 善于挖掘信息 (7)4.3 维护采访对象的权益 (7)第五章:新闻采访记录与整理 (8)5.1 记录技巧 (8)5.2 资料整理与归档 (8)5.3 提炼新闻价值 (9)第六章:新闻采访写作的基本结构 (9)6.1 新闻导语与标题 (9)6.2 新闻正文与段落 (10)6.3 新闻结尾与呼应 (10)第七章:新闻采访写作风格与语言 (10)7.1 新闻写作的语言特点 (11)7.1.1 准确性 (11)7.1.2 简洁性 (11)7.1.3 生动性 (11)7.1.4 客观性 (11)7.1.5 通俗性 (11)7.2 新闻写作的风格把握 (11)7.2.1 叙述风格 (11)7.2.2 议论风格 (11)7.2.3 描写风格 (11)7.2.4 说明风格 (11)7.3 新闻写作的禁忌与误区 (12)7.3.1 禁忌 (12)7.3.2 误区 (12)第八章:新闻采访写作的注意事项 (12)8.1 遵循新闻道德与法规 (12)8.2 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12)8.3 注意新闻的时效性与敏感性 (13)第九章: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与应用 (13)9.1 不同类型新闻采访写作实例分析 (13)9.1.1 时政新闻采访写作实例 (13)9.1.2 经济新闻采访写作实例 (14)9.1.3 社会新闻采访写作实例 (14)9.2 新闻采访写作的实战演练 (14)9.2.1 模拟采访 (14)9.2.2 实地采访 (14)9.2.3 写作训练 (14)9.3 新闻采访写作的团队协作 (14)第十章:新闻采访写作的提升与拓展 (15)10.1 深度报道与专题报道 (15)10.2 跨媒体采访与写作 (15)10.3 新闻采访写作的职业发展前景 (16)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基础1.1 新闻采访的定义与特征新闻采访,作为一种专业性的信息采集活动,是指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取新闻信息,对事件、人物、现象等进行实地调查、访问、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概述新闻采访写作是新闻传媒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为新闻传递与报道的主要方式之一,新闻采访写作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中国新闻采访写作中常用的技巧和方法,旨在帮助新闻从业者提高采访和写作能力。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记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采访目标在开始采访之前,记者需要明确采访的目标和目的。
对于即将进行的采访,记者应该明确自己的报道任务和细节要求,以便在采访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问和收集信息。
2. 调查研究在进行采访前,记者需要对采访对象和相关领域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
通过阅读相关报道、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记者可以获得更多关于采访对象的背景信息,从而提高采访效果。
3. 制定采访提纲在采访前,记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制定一份采访提纲。
提纲可以帮助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保持重点和顺利展开对话。
提纲可以包括一些预备问题和需要关注的重点话题。
采访技巧1. 提问技巧在进行采访时,提问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和获取信息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提问技巧:•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不带限制性的问题,可以引导采访对象展开回答,并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是一种带有选项的问题,可以用于确认事实细节或获取清晰的回答。
•进一步追问:记者可以通过进一步追问来获取更多细节或释疑,例如:“您能详细说明一下吗?”或“您说的具体是什么意思?”。
2. 采访技巧除了提问技巧外,记者还需要掌握一些采访时的交流技巧,以提高采访的效果:•倾听和引导对话:记者应该主动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并善于引导对话,以获取更多的细节和观点。
•尊重采访对象: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和权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保持中立和客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或情感色彩。
采访后的写作1. 信息整理在采访结束后,记者需要把采访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

———————————————————————————————— 作者:
———————————————————————————————— 日期:
ﻩ
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一、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二、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
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
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
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
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
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
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
第八节访问条件的创造
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第一节提问技能的掌握
第二节调查座谈的主持
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
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
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
新闻采访后期活动
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
4.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三、注意事项:
1.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2.尊重规律不拔苗助长
3.讲究时宜,不大材小用
4.合理安排,不齐头并进
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共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
第二类: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含义: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
五、流程
(一)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1.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
1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新闻报道策划
一、缘起
1.1993年以来“策划”概念为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媒介所推行
新闻采访与写作技术讲义

新闻采访与写作技术讲义新闻采访与写作技术讲义一、新闻采访技术1. 目标明确:在开始采访之前,记者需要明确采访的目标和主题,确定好自己要获取的信息和新闻价值。
2. 充分准备:在采访前,记者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的背景调查,了解其相关情况以及可能问到的问题,做好采访的准备工作。
3. 合适的提问方式:在进行采访时,记者需要使用适当的提问方式,避免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局面。
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和关闭性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被采访者详细回答问题。
4. 灵活运用技巧: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采访技巧,如借叙事法引导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或者使用“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引导被采访者展开思考。
5. 注意细节:在采访时,记者需要注意细节,包括观察被采访者的表情、语言和表达方式等,以及记录相关的细节信息。
6. 敏锐的观察力:记者需要有良好的观察力,观察环境和情境,捕捉到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7. 保持客观中立:记者在采访时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并且尽量避免个人情感和偏见对采访的影响。
8. 尊重被采访者:在进行采访时,记者需要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避免过度的骚扰和侵犯。
二、新闻写作技术1. 信息搜集与筛选:在进行新闻写作前,记者需要通过采访、调查和研究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并且筛选出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进行报道。
2. 标题贴切简洁:新闻标题应该贴切简洁,传递新闻内容的要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 倒金字塔结构:新闻报道的写作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先写出最重要的信息,然后逐步展开细节,以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新闻要点。
4. 内容全面准确:新闻报道应该保证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避免片面和错误的情况发生。
5. 语言简明易懂:新闻报道的语言应该简明易懂,避免使用过多的行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以方便读者的理解和阅读。
6. 适度使用引语:新闻报道中可以适度使用被采访者的引语,增加新闻的直接性和真实性。
7. 图片与配图:新闻报道可以适当搭配图片和配图,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新闻采访与写作(写作-通讯)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写作~通讯)第一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写作~通讯)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如何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以较大篇幅详细叙述,以相应背景进行烘托,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事实的“五性”: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据实报道,如实报道如何从诸多方面确保新闻真实性:1.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2.对现场的描写务求真实3.追求细节的真实4.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5.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 6.讲究分寸、留有余地如何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1.记者要有拼抢意识2.记者要有新闻敏感 3.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4.记者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新闻媒体文字符号:文字符号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传播信息的介质,它通过能指代客体的文字字符来运载信息。
视听符号定义:视听符号,以人们可直接感知的声音、图像来传递信息。
异同点:同:它们都是用于信息传播的介质。
异:文字符号是一种间接性的表现符号,字符与客体之间需借助社会既定编码规则才能发生指称作用,提供宽广和深邃的阅读和想象空间,视听符号是一种直接性的表现符号,图片、声音、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这些符号或取自客体的外在体现,或源于报道者自身感受,它们在人类共同经验范围内都有比较确定的意义指向,提供具有真实性、现场感的新闻。
图片符号在报道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凸显新闻事实瞬间的视觉冲击力2.凸显外在直接意蕴和内在含蓄意蕴的结合3.凸显图文配合的审美趣味4.印证新闻的真实性广播电视的优势:1.在新闻事实发生后,报道迅速、先声夺人2.对新闻事实的展示生动传神、现场感强3.以电波发射形式传播,能形成较大的覆盖面 4.广播电视对受众无“门槛”限制广播电视的劣势:1.受众被动接受、无自主性可言2.节目转瞬即逝,选择性差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谋在先”和“断在现” “谋在先”,即在开机之前对新闻事实中可能引起公众关注的重点内容的判断、思考。
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手册

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手册第一章:新闻采访基础 (2)1.1 新闻采访的定义与重要性 (2)1.2 新闻采访的类型与特点 (2)1.2.1 访谈式采访 (2)1.2.2 调查性采访 (3)1.2.3 现场报道 (3)1.2.4 网络采访 (3)1.3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 (3)1.3.1 客观公正 (3)1.3.2 尊重隐私 (3)1.3.3 实事求是 (3)1.3.4 时效性 (3)1.3.5 合作共赢 (3)第二章:采访前的准备 (4)2.1 了解采访对象 (4)2.2 确定采访主题与目的 (4)2.3 收集背景资料 (4)第三章:提问技巧 (5)3.1 开放式与封闭式提问 (5)3.2 提问的顺序与节奏 (5)3.3 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5)第四章:倾听与回应 (6)4.1 倾听的技巧 (6)4.2 做好笔记 (6)4.3 及时回应与引导 (7)第五章:新闻写作基础 (7)5.1 新闻写作的基本结构 (7)5.2 新闻写作的语言特点 (8)5.3 新闻写作的技巧 (8)第六章:消息写作 (9)6.1 消息的构成要素 (9)6.1.1 标题 (9)6.1.2 导语 (9)6.1.3 正文 (9)6.1.4 结语 (9)6.2 消息的写作方法 (9)6.2.1 注重事实 (9)6.2.2 简洁明了 (9)6.2.3 层次分明 (9)6.2.4 突出重点 (9)6.3 消息的修改与润色 (10)6.3.1 审查事实 (10)6.3.2 调整结构 (10)6.3.3 优化语言 (10)6.3.4 注意格式 (10)第七章:特写写作 (10)7.1 特写的类型与特点 (10)7.2 特写的写作技巧 (11)7.3 特写的修改与润色 (11)第八章:采访中的注意事项 (11)8.1 尊重采访对象 (11)8.2 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 (12)8.3 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12)第九章:新闻采访的心理素质 (13)9.1 克服紧张情绪 (13)9.2 增强自信 (13)9.3 提高应变能力 (13)第十章:新闻采访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14)10.1 新闻采访实例分析 (14)10.2 新闻采访的实践技巧 (14)10.3 新闻采访的创新发展 (14)第一章:新闻采访基础1.1 新闻采访的定义与重要性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新闻工作者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整理、核实、传递新闻信息的过程。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0304190946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第一章绪论1. 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述略(1)五四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新闻界的早期新闻采访实践步入了实质性的实践与改进的时代。
其主要标志是:重视直接采访,派遣驻外采访;从采访内容来看,注意经济新闻的采制,社会新闻的采访也从幼稚而发展。
驻外采访的勃兴我国新闻界对驻外采访的重视始于十九世纪末。
以《国闻报》、《民立报》为代表的若干报纸,延请驻外记者。
但是,早期的驻外记者多是由一些留学生兼任的,并非专职记者。
驻外记者采访活动的真正勃兴始于五四。
1918年,一战结束后,国人迫切要求了解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国内各大报派遣驻外记者与日俱增。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大公报》主编胡政之以唯一的中国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和会,这是我国记者采访国际会议之始。
但这种境外采访仍是临时性的,而非长期驻外。
直到1920年10月,我国新闻界驻外采访的新纪元才开始开启。
上海的《时事新报》和北京的《晨报》合筹经费,选派专员,,两报一共选派了16名特派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外派俄国采访的三人瞿秋白、俞颂华、李崇武,是我国最早采访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社会的首批新闻记者,瞿秋白还写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通讯集。
由于一战后,列强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国际形势大变,中国在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日衰,而与世界的联系日强。
国际局势的变动可能影响国内民生,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
采用以国人自己的眼光直接采访到的报道更符合国人的需要。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世纪20年代驻外采访蓬勃发展。
一方面,这一采访方式突破了地域的界限,拓宽了报道范围,延伸了读者的感官,在采访方式演进中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驻外采访使得我国报纸对国外的一些重大事件及时自行报道,不是照登外国通讯社电讯,从而形成自己的报道特色成为可能。
作为一个直接结果,当时报纸上的国外通讯与旅行通讯也日益增多。
但这一时期所派出的特派员或者延请的特约通讯员,大多不具有新闻业务知识与背景,他们的活动大都以个人名义采访新闻,影响了采访报道的水平,表现在报道形式上为电讯过少,通讯过多。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跟着刘海贵“取经”:《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要点大梳理翻开刘海贵老师这本《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就像踏上了新闻人的“取经路”,一路都是干货,得好好捋捋。
采访前奏:知识“武装”与准备新闻可不是瞎跑瞎问,前期准备那是相当重要。
首先得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就好比战士上战场得带足弹药。
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知识都得略懂一二,不然采访专家学者,人家说啥都听不懂,那不就尴尬了嘛!还有,了解采访对象更是关键,要是去采访一位老中医,提前把中医理论、常见病症、疗法这些基础知识过一遍,跟人家交流起来才有共同语言,老中医也乐意分享更多干货,这采访才能挖到宝。
采访进行时:技巧“拿捏”与应变到了采访现场,那就是考验真本事的时候。
提问技巧可是重中之重,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得搭配着来。
比如问一位创业青年“你创业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这就是开放式,能让他畅所欲言,说出背后的酸甜苦辣;再补一句“那这个挑战最后解决了吗”,封闭式问题跟进,锁定关键信息,不让回答跑偏。
而且,现场情况瞬息万变,要是遇到采访对象心情不好,或者被外界干扰,得随机应变,换个轻松话题破冰,慢慢引回正轨,就像开车遇到路障,巧妙绕开继续前行。
写作升华:素材“雕琢”与呈现采访完,素材一大把,怎么写成一篇好新闻就是大学问了。
标题得亮眼,像“爆款”网文一样吸引人,抓住读者眼球。
正文结构要清晰,倒金字塔结构就很实用,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开头,像“本市突发暴雨,多地出现内涝,已造成XX 人受灾”,读者一眼就知道大事不妙,后面再详细阐述受灾区域、救援进展,主次分明。
语言还得精炼,别啰嗦,能用一个词绝不用一句话,把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咱这新闻“大餐”才算大功告成。
跟着刘老师这本书走一圈,从采访前的知识武装,到采访中的技巧拿捏,再到写作的精心雕琢,新闻人这一路的艰辛与精彩都在里头了,好好钻研,咱也能成为新闻界的“行家里手”。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ppt

新闻采访/新闻播报/新闻记者/新闻模板/记者招待会
某某某
2020.9.30
的东西就泡汤了。 就这样,社团活动结束了,简单 有无厘头。不过,在咖啡店。高二:wuzeze谁是谁的戏 _120 在被确诊的那一日,我一个人坐公车看遍了整
培训计划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A
E
培训计划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单击添加标题内容
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点击 此处添加文本内容
项目展示-2
添加文字说明
添加 标题
项目展示-1
添加文字说明
项目展示-3
添加文字说明
单击添加标题内容
添加详细文本描述, 建议与标题相关并 符合整体语言风格, 语言描述尽量简洁
关键词
单击添加标题内容
标题文本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对图片的说明文字单击此处添 加对图片的说明文字.
标题文本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对图片的说明文字单击此处添 加对图片的说明文字.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ppt
实很鸡肋。 霍建华:好了,大家也辛苦了。现在, 我们一起去附近的咖啡厅喝一杯怎么样? 吴朱健: 好主意,不过大家要aa制,上次我居然出了某人的钱 (指金进发和徐静)。 徐静:那次是忘了带钱包。 金进发:我也是忘带了。 花莲英:哪次你是没忘的?
新闻联播 看来在花莲英的映象金进发是这种人,那次,只有我、
05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对图片的 说明文字单击此处添加 对图片的说明文字。
单击添加标题内容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然而,认识事实的任务差不多上在采访时期完成;2. 抓新闻确实是抓事实,写新闻确实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截了当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
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体会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时期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关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
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讲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二是有鲜亮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专门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体会;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体会。
五.新闻采访艺术:要紧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剂和操纵,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
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形,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专门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咨询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样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
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第一篇:新闻采访写作教程一、采访前的准备:一、准备背景材料1、背景材料2、获取背景材料—获取背景材料有四个途径,需要大家把握:首先,平时注重点滴积累。
其次,建立自己的剪贴本。
第三,到网上去打捞资料。
第四,向周围的人了解。
二、采访提纲1、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
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保持我们清晰的思路,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搞,快捷的完成任务。
一般说,在采访提纲里,应该有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明确报道思想,也就是说采访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宣传要达到什么效果。
其次,规划好行走路线和采访地点、时间。
第三,采访步骤,比如说打算采访什么人,是一个还是两个、三个,谁先谁后。
第四,采访要问的问题。
总之,好的采访提纲要成为采访的“蓝图”,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当然,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这种写在纸上的采访提纲就可以写在心里了。
2、采访提纲的设计:采访提纲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可粗可细。
只要提前对即将进行采访有个大致的规划就行了,一般说包含报道思想的确立、采访顺序的安排、采访时间和打算撰写体裁的确定,也可以单独对采访时打算要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等等。
三、准备采访物品—采访前笑记者必备的物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证明身份的采访证。
第二类:采访提纲。
第三类:采访包二、写作要点:1、准确2、具体3、形象4、简明5、口语化三、采访结束时,应多注意的问题:1、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结束采访。
(2h)2、结束前回想是否得到想要的。
3、问下对方是否还有想说的。
(多开几分钟机)4、索取相关的资料。
5、道别时,多和其闲聊。
(可以保持联系)四、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包括:1、相似因素。
(交流的双方有某些一致性和共同点)2、需要因素。
(补偿吸引律,要注意对方的故意夸大……)3、对等因素。
(消除恐惧,相互尊重)4、强迫因素。
(强迫心里去……,从而从心理上……)5、仪表。
(第一印象:1自然诱发,2装饰,3行为)6、能力因素。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采访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和分析采访内容 ,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写作提供素材。
事件报道
确定报道主题和目的
明确报道的事件和目的,以及需要传 达的信息,确保报道内容与目的相符 合。
收集背景资料
了解报道事件的相关背景信息,包括 相关政策法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 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事件。
现场观察和采访
到达现场后,要观察事件的进展情况 ,采访相关当事人和目击者,收集尽 可能多的第一手资料。
03
总结词
通过反思失败的新闻作品,发现其中的问题,避免自己在以后的新闻采
访与写作中犯同样的错误。
著名记者经验分享
记者选择
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记者进行分享, 如人民日报社记者、新华社记者等。
互动交流
与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现场互动交流 ,回答大家的问题。
经验介绍
分享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经验 、技巧和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封闭式问题
在采访初期,为了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可以采取封 闭式提问的方式,即给出答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在这个 范围内进行选择。
引导性问题
在采访中,可以通过引导性问题来引导采访对象表达自己 的观点,或者进一步阐述自己的回答。
采访中的倾听技巧
专注倾听
在采访中要全神贯注地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不要打断对方或者 过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特点
时效性、客观性、真实性、深入性。
新闻采访的重要性
传递信息
新闻采访及时传递事件信息, 满足公众知情权。
监督社会
新闻采访揭示社会动社会进步 与发展。
新闻采访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古代新闻采访
口耳相传,缺乏记录手段 。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4421231249

美国教育界认为,写作是生命中无价的技能、是生 存的需要和竞争的需要.
新闻采访写作课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带着对人生 的热爱去学习。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体验学生的观察 视角、捕捉的细节和感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引导同学们反思中国的 新闻作品为什么那么空洞、老套、乏味和缺乏真情 实感。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4421231249
观察与思考之二: • 在雪山草地上体会新闻学
• 1.选择视角:作为公众的眼睛去寻找故事 • 2.寻找焦点:多听、多看、多问、多记 • 3.进行采访:采集许多人渴望知道的故事 • 5.收获偶得:报道——“天生”需要的是故事
• 比如,孔子对记者采访方法是这样说的:
• “夫达世者,质直而好义,察言 而观色,虑以下人。”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4421231249
• 孔子对媒体上充满了套话、空话的写作文风深 恶痛绝,他说:
• “巧言令色,鲜矣仁。”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4421231249
孔子对新闻写作的文字要求特别苛刻。他说: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002年 暑假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4421231249
I. “重走长征路”对新闻学院学生的意义 II. 学生们采访的新长征故事 III. III. 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4421231249
一、重走长征路对新闻学院学生之意义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4421231249
• 什么是新闻学?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4421231249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4421231249
• 1.我看见毛主席骑着马 • 2.毛主席说:“我只有一根牛毛” • 3.长征物品只剩下一根皮带了 • 4.老红军娶了藏族寡妇 • 5.不知今天党中央主席是谁
新闻采访提纲要领格式及范文

【新闻采访提纲】【格式】【要领】【范文】2010-05-08 17:41一。
新闻采访提纲的格式其实是不受拘泥的,只要具备一下几点即可:1.采访目的2.采访方式3.采访对象4.提问提纲:(1)(2)...5.采访步骤6.可能碰到的问题7.设想解决的方法8.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备注。
【各方面备注均可,重要是自己需要的~】二。
新闻采访提纲的要领1、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
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
5、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
8、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9、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具有信息的全面。
10、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
11、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
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12、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13、采访是全身心的采访,而不仅仅是用嘴,视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眼睛采访是文章生动的重要手段。
14、多提封闭性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
15、重要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16、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17、不要过分使用录音机,录音机应与笔记本一起使用,录音机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笔记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被访者的表情。
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18、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
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被采访者畅谈。
新闻采访技巧与写作技巧教程集锦

新闻采访技巧与写作技巧教程集锦第1章新闻采访准备技巧 (3)1.1 了解采访主题与背景 (3)1.2 确定采访目的和重点 (3)1.3 研究采访对象 (3)1.4 准备采访提纲与问题 (4)第2章采访现场沟通技巧 (4)2.1 建立良好的采访关系 (4)2.2 掌握提问技巧 (4)2.3 倾听与回应 (4)2.4 掌握采访节奏与时间控制 (4)第3章采访记录与资料整理 (4)3.1 采访记录方法 (4)3.2 整理采访资料 (4)3.3 验证信息与查证事实 (4)3.4 归档与备份资料 (4)第4章新闻写作基本原则 (4)4.1 报道准确性与客观性 (4)4.2 突出新闻价值 (4)4.3 语言表达清晰易懂 (4)4.4 文章结构布局合理 (4)第5章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4)5.1 导语的类型与特点 (4)5.2 突出新闻重点 (4)5.3 抓住读者注意力 (4)5.4 导语与主体的衔接 (4)第6章新闻主体与细节描写 (4)6.1 主体部分的写作要点 (4)6.2 运用细节描写增强表现力 (4)6.3 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4)6.4 处理敏感与争议性问题 (4)第7章新闻结尾写作技巧 (4)7.1 结尾的类型与作用 (4)7.2 总结全文要点 (4)7.3 引发思考与讨论 (5)7.4 呼应开头与导语 (5)第8章新闻标题制作技巧 (5)8.1 标题的功能与要求 (5)8.2 突出新闻核心内容 (5)8.3 创意与吸引力 (5)8.4 适应媒体与平台特点 (5)第9章新闻图片与视频运用 (5)9.1 图片与视频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5)9.2 选择合适的新闻图片与视频 (5)9.3 图片与视频的编辑与处理 (5)9.4 图片与文字的有机结合 (5)第10章特稿与深度报道写作技巧 (5)10.1 特稿与深度报道的特点 (5)10.2 选题与策划 (5)10.3 深入调查与研究 (5)10.4 文章结构与叙事手法 (5)第11章新闻评论与专栏写作 (5)11.1 新闻评论的定位与风格 (5)11.2 专栏文章的主题与观点 (5)11.3 论证与表达技巧 (5)11.4 引发公众关注与讨论 (5)第12章新闻写作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5)12.1 新闻伦理原则与规范 (5)12.2 防范虚假新闻与误导性报道 (5)12.3 保护隐私与名誉权 (5)12.4 知识产权与版权问题处理 (5)第1章新闻采访准备技巧 (5)1.1 了解采访主题与背景 (5)1.2 确定采访目的和重点 (6)1.3 研究采访对象 (6)1.4 准备采访提纲与问题 (6)第2章采访现场沟通技巧 (6)2.1 建立良好的采访关系 (7)2.2 掌握提问技巧 (7)2.3 倾听与回应 (7)2.4 掌握采访节奏与时间控制 (7)第3章采访记录与资料整理 (8)3.1 采访记录方法 (8)3.2 整理采访资料 (8)3.3 验证信息与查证事实 (9)3.4 归档与备份资料 (9)第4章新闻写作基本原则 (9)4.1 报道准确性与客观性 (9)4.2 突出新闻价值 (10)4.3 语言表达清晰易懂 (10)4.4 文章结构布局合理 (10)第5章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11)5.1 导语的类型与特点 (11)5.2 突出新闻重点 (11)5.3 抓住读者注意力 (11)5.4 导语与主体的衔接 (11)第6章新闻主体与细节描写 (12)6.1 主体部分的写作要点 (12)6.2 运用细节描写增强表现力 (12)6.3 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13)6.4 处理敏感与争议性问题 (13)第7章新闻结尾写作技巧 (13)7.1 结尾的类型与作用 (14)7.2 总结全文要点 (14)7.3 引发思考与讨论 (14)7.4 呼应开头与导语,末尾不要带总结性话语 (14)第8章新闻标题制作技巧 (15)8.1 标题的功能与要求 (15)8.2 突出新闻核心内容 (15)8.3 创意与吸引力 (15)8.4 适应媒体与平台特点 (15)第9章新闻图片与视频运用 (16)9.1 图片与视频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6)9.2 选择合适的新闻图片与视频 (16)9.3 图片与视频的编辑与处理 (16)9.4 图片与文字的有机结合 (17)第10章特稿与深度报道写作技巧 (17)10.1 特稿与深度报道的特点 (17)10.2 选题与策划 (18)10.3 深入调查与研究 (18)10.4 文章结构与叙事手法 (18)第11章新闻评论与专栏写作 (18)11.1 新闻评论的定位与风格 (18)11.2 专栏文章的主题与观点 (19)11.3 论证与表达技巧 (19)11.4 引发公众关注与讨论 (19)第12章新闻写作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20)12.1 新闻伦理原则与规范 (20)12.2 防范虚假新闻与误导性报道 (20)12.3 保护隐私与名誉权 (20)12.4 知识产权与版权问题处理 (20)第1章新闻采访准备技巧1.1 了解采访主题与背景1.2 确定采访目的和重点1.3 研究采访对象1.4 准备采访提纲与问题第2章采访现场沟通技巧2.1 建立良好的采访关系2.2 掌握提问技巧2.3 倾听与回应2.4 掌握采访节奏与时间控制第3章采访记录与资料整理3.1 采访记录方法3.2 整理采访资料3.3 验证信息与查证事实3.4 归档与备份资料第4章新闻写作基本原则4.1 报道准确性与客观性4.2 突出新闻价值4.3 语言表达清晰易懂4.4 文章结构布局合理第5章新闻导语写作技巧5.1 导语的类型与特点5.2 突出新闻重点5.3 抓住读者注意力5.4 导语与主体的衔接第6章新闻主体与细节描写6.1 主体部分的写作要点6.2 运用细节描写增强表现力6.3 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6.4 处理敏感与争议性问题第7章新闻结尾写作技巧7.1 结尾的类型与作用7.2 总结全文要点7.3 引发思考与讨论7.4 呼应开头与导语第8章新闻标题制作技巧8.1 标题的功能与要求8.2 突出新闻核心内容8.3 创意与吸引力8.4 适应媒体与平台特点第9章新闻图片与视频运用9.1 图片与视频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9.2 选择合适的新闻图片与视频9.3 图片与视频的编辑与处理9.4 图片与文字的有机结合第10章特稿与深度报道写作技巧10.1 特稿与深度报道的特点10.2 选题与策划10.3 深入调查与研究10.4 文章结构与叙事手法第11章新闻评论与专栏写作11.1 新闻评论的定位与风格11.2 专栏文章的主题与观点11.3 论证与表达技巧11.4 引发公众关注与讨论第12章新闻写作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2.1 新闻伦理原则与规范12.2 防范虚假新闻与误导性报道12.3 保护隐私与名誉权12.4 知识产权与版权问题处理第1章新闻采访准备技巧1.1 了解采访主题与背景在进行新闻采访前,首先要对采访的主题和背景有深入的了解。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关注薇公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1两类代表性的诠释(1)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或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
(2)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2当前比较科学、准确的诠释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考点二: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采访的特点包括:(1)目的的差异性。
记者采访的目的是写出稿件、传播信息,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这与其他信息采集活动并不完全相同。
(2)时间的限制性。
新闻采访特别注重时效性。
(3)项目的突发性。
新闻采访除部分项目提前有计划和准备之外,其余大部分项目具有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人们对新闻的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需要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也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新闻采访是综合应用学科,人们通过新闻报道满足多层次和广泛性的需要,因此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记者应当成为杂家。
(6)活动的艰辛性。
新闻采访的艰辛性程度较高。
考点三: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1从形式上分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主要为下述十种:(1)个别访问个别访问又称“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最常使用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
此形式的好处是:谈得具体且深入,记者容易掌握主动权。
(2)开座谈会开座谈会是指记者就某个采访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
适用于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
此形式的好处是:①在较短的时间内记者可以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②记者同时采访几个对象,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③采访对象之间互相启发、补充,通常能即时修正或验证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
(3)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又称“用眼睛采访”。
现场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认真观察现场事物。
(4)参加会议会议通常可能包含着大量的新闻信息或线索,会议新闻采访主要通过参加会议这种形式采写。
新闻采访提纲及范例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闻采访提纲及范例第一篇:新闻采访提纲及范例新闻采访提纲1、采访主题:维护公民的隐私权2、采访目的通过采访,认清自己身边存在的隐私威胁和隐患,了解侵犯别人隐私带来的伤害,使大家对维护隐私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和提高。
让大家树立隐私意识,并且增强尊重他人隐私的责任感。
3、事件相关背景据了解,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基本上属于一种“间接保护”。
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我国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程度。
个人信息被泄露,不仅干扰了许多人的生活秩序,甚至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但是由于苦于凭个人力量难以抓住证据等原因,很多隐私遭到侵害的当事人不知道到哪里去讨说法。
很多公民感觉自己受到了一些特别“关注”。
自己的生活中时常有形形色色的人唐突闯入,他们对自己个人资料了如指掌,甚至比他们自己还了解自己,这样他们感觉自己如同生活在透明玻璃钢里的金鱼,一举一动都被人窥视着,丝毫没有隐私可言,面对这样的现状,加强立法,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法制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4、采访对象(1)(愿意接受采访的)当事人(2)参与者(3)兜售含有私人信息资料的相关人员(4)私人信息来源的单位和个人(5)相关法律专家、采访形式:个别访问(五个以上采访对象,一对一采访)6、问题设计(1)(愿意接受采访的)当事人a、您是如何了解到自己的隐私被泄露的呢,当您知道后,反应是什么呢?b、您认为是什么人泄露了您的隐私呢,又是出于何种目的?c、隐私泄露给您和您的家人带来哪些困扰和伤害呢?(2)参与者a、你是如何看待隐私被泄露的问题呢?b、如果你的隐私被泄露了,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是选择沉默,还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c、你有没有有意或无意泄露别人的隐私呢?(3)兜售含有私人信息资料的相关人员 a、你的这些个人信息资料的来源是哪里?b、这些信息对购买者有什么用途,它的价格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获得多大利润?c、有没有人购买这些资料,买得人多吗?d、你有没有意识到这种买卖会给别人带来多大困扰和伤害呢?e、你知不知道这是侵犯别人的隐私,是法律所不允许的?(4)把私人信息泄露出去的单位和个人a、您为什么要把那些个人信息当商品出售呢?这对您有什么好处?b、您个人认为隐私和权益哪个更重要呢?c、您了解国家相关法律规定里有没有允许私人信息买卖这种行为的存在呢?(5)相关法律专家a、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隐私泄露行为呢?导致的后果是什么?b、隐私泄露和公民的知情权有什么界限和标准呢?c、目前法律条文是如何规范公民隐私不受侵犯的?d、遇到隐私侵权事件,公民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e、如何尊重和保护隐私,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新闻采访人物提纲范美忠,一个中学教师,却因为在博客中批露自己地震时最先跑出教室,而成为网上的焦点人物,人称“范跑跑”,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在同事眼中他是个奇怪的教学疯子,特别想突出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眼中,他比其他老师看的远,在校长眼里他工作努力勤奋,从不迟到早退,正是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弃学生而不顾?而他博客中的言谈引众人纷纷议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1. 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
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 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 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
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
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
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表现在: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采访的作用有:1.发现和落实线索2.获取第一手材料3•增加感性认识4.核对新闻事实*增加感性认识的作用有:1)捕捉一些生动的情节和细节2)增加真实感,增加知识和见闻,获得真知灼见3)有记者自己的比较深刻的感受,能写出独到的见解,能写的感人九.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一般包括:1. 全面情况2.主要事实3.有关背景4.典型事例和细节十.采访的指导思想:我们的采访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1. 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2. 讲究唯物辩证法3. 要有历史发展观点4. 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由上面四项引申的问题:*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一是要真正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二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三是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怎样讲究唯物辩证法?1. 正确地选择事实2.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3. 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怎样有历史的发展观点?1. 要作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2. 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3. 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在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是,要正确外好几方面的关系:1. 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2. 先进人物和群众作用的关系3. 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十一.采访的原则: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段党性原则。
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说, 要坚持以下几个采访原则:1. 实事求是2.依靠领导3.执行政策4.内外有别*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应注意划清几个界限:1. 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2.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3. 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记者在采访中依靠领导,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 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关系;2. 依靠领导与深入基层的关系;3. 领导审稿与自己把关的关系。
*在采访工作中,如何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一要看形势,识大局;二要看政策规定和报道时机;三要看对党和人民是否有利。
十二•采访的工作路线:记者采访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深入群众要做到:到第一线去、重要的”心入"、建立采访基点、持之以恒小知识点:* "身入"与"心入"--也就是采访要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十三•写作的特殊规律及认识依据: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形式受制于事实,具体来说:1.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立脚点先服从事实,再是要服从事实的报道;2. 服从事实,报道实事求是,对新闻写作来讲,是根本,是立足点,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成败的基本标准;3.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是要全面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以事实为本,争取时效。
认识依据: 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 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
1. 首先,新闻源于事实、报道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就是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新闻与事实关系上的基本观点;2. 其次,新闻虽由客观存在的事实构成,却不是事实原封不动的翻版,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3.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体现了新闻对于反映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十四•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1. 纪实写真2.用事实说话3.交代新闻要素*由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引申的问题:1)新闻写作要如实地反映事实,要处理好两个关系:a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注意的问题:之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之二: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在微观中顾及宏观。
b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主观脱离客观的表现:合理想象、表述不当2)新闻中存在的用事实说话方面的问题:一是概念化;二是套话多;三是事实少,议论多,不着边际3)怎样要事实说话:a. 直接陈述;b. 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c. 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d. 采取第三人称e. 注明消息来源。
4)为什么必须交代新闻要素:a. 是新闻的构成规律所决定的b. 为适应新闻受众的普遍心理c. 也是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要求15.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新、快、短、活*有关具体要求的小问题:1)如何把新闻写短?a.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b. 空话少说c. 一事一报d. 语言准确、洗练e. 善于删改2)怎样把新闻写活?a. 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b. 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c. 多写视觉新闻十六.新闻体裁的分类:a消息b通讯c特写d边缘体裁*关于每个分类的具体内容1)消息的概念和特点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a. 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b.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c. 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d. 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e.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2)通讯的概念和特点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a.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b.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c. 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d. 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3)特写的概念和特点: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特写的特点:a. 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b. 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c. 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的刻画人物或事物十七•新闻主题的概念、标准、提炼方法:*概念: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主题在新闻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有以下标准:1. 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2. 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3. 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主题的提炼方法:1. 从认识事实入手2. 在比较中鉴别3. 上头下头结合4. 选好主题角度*关于主题的具体问题1)在确定主题的标准中,要正确并有针对性,其中针对性的依据是:A. 党的政策B.当前形势C.客观实际2)在主题的提炼方法中,第一条是从认识事实入手,其中认识事实的制约因素有:A. 事物的多层次,多侧面B. 本质展示的渐进性,阶段性C. 主体的实践水平,认识水平的制约3)选取角度的方法:A. 从说明或回答政策这一角度提炼主题;B. 从人们普遍关切的角度提炼主题;C. 从提倡基本种时代精神或风尚角度提炼主题小知识点:*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分段的依据:单一性、完整性、逻辑性十八.新闻选材的概念、原则及要求:*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新闻选材的原则:一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二要区别主次,反映实质三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新闻选材的要求:新闻选材总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体现新闻的价值,具体有:1. 选新鲜生动的材料2. 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包括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要注意三方面的动向:政治动向、思想动向、经济动向3. 选独具特色的材料4. 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新闻选材与写作的关系:1. 选取准确、真实、生动、深刻的反映事实的材料而进行的写作才能产生有益的传播价值,否则将产生极大的负效应;2. 新闻事实客观存在,如何反映则为观念形态,这里就有选材的倾向性问题;3. 新闻事实是一个立体多面材料系列,反映什么会一个目的性的问题十九•新闻结构的概念及一般规律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