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时间滞后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微分先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R
E
-
W c1 ( s ) 1 K c (1 ) Ti s
F
Wo (s) W o ( s ) e s Y
Wc2 (s) 1 Td s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R
E
-
W c1 ( s ) 1 K c (1 ) Ti s
Wc2 ( s) 1 Td s
F
Wo (s) W o ( s ) e s Y
第七章时间滞后控制系统
课程要点:
(1)时间滞后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2)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3)Smith预估补偿方案 (4)采样控制方案
7.1 概述
① 在工业过程中常会遇到具有时间滞后的被控过程,这里所指的时间滞后是纯滞后和容量 滞后的统称。 a.纯滞后:通常由物料或能量的传输距离造成,例如皮带运输过程等;此时,由于 控制通道存在纯滞后,使得控制器的校正作用被延迟一个纯滞后时间,从而造成系 统的动态指标下降,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b.容量滞后:通常由被控过程包含的物料或能量存储的容积而引起的,例如换热器 等。此时,同样会造成控制作用不及时,使控制质量下降,但是容量滞后的影响比 纯滞后的影响和缓。另外,若引入微分作用,对于克服容量滞后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有一定效果。
②
③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3 三种控制方案仿真比较
若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Wo ( s)
2 e 4s 4s 1
当设定值作10%阶跃变化时,采用常规PID控制、微分先行控制以及中间反 馈控制三种方案分别进行控制,数字仿真结果如表7-1和图7-2所示.
控制方案 常规PID 微分先行 中间反馈
微分先行控制系统的随动和抗干扰特性:
Y (s) Wc1 (s)Wo (s) R(s) 1 Wc1 (s)Wc 2 (s)Wo (s)
①
中间反馈控制系统和微分先行控制系统,无论是随动特性还是抗干扰特性, 其传递函数的分子均相同,只是分母略有不同,但适当调整调节器Wc1(s)和 Wc2(s)参数后,两者获得相近的特性。 对于设定值频繁变化时滞过程,中间反馈控制系统可以改善控制系统控制品 质,尤其在减小超调量方面效果更佳。 在抗扰动性能方面,两者的控制品质和常规PID控制差别不大。
② ③
④
⑤
7.4 采样控制方案
7.4.1 概述
①
常规PID控制方案难于控制大滞后过程,这主要是因为控制器的控制作用 不能及时的在被控量上反应出来,以至造成控制过头,引起过程超调严 重、甚至发生振荡。
②
采样控制的基本思想是 “ 调一下,等一等 ” ,即当控制器输出一段时间 后,就不再变化,而是保持此值至T时间或稍长,使得控制作用的效果可 以在被控量变化中反应出来,然后再根据偏差的大小决定下一次的控制 动作。
7.4 采样控制方案
7.4.2 采样控制方案 ② 采样控制器的动态特性
7.4 采样控制方案
7.4.2 采样控制方案 ③ 采样控制器的工作过程 当被控参数出现偏差e(t),并且处在控制作用导通时间t0时, 控制器才接受这个偏差信息e(t),产生校正作用; 当t>t0时,采样开关断开,控制作用进入保持时间,这时偏差 信号被切除,积分作用停止,保持器的输出维持在采样开关断 开时调节器的输出值上; 当t>t0+th时,采样开关再次闭合,控制作用导通,控制器再 次根据偏差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 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偏差完全消除。
常规PID控制方案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1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② 微分先行控制的本质及特点:
微分先行方案本质上仍属PID控制系统。 微分先行方案的特点:控制器采用PI 控制规律;而将比例 微分作用移到反馈回路上去,将被控量和被控量的变化速 度同时反馈到控制器。
与常规PID控制作用相比,此时的PI控制器除了作用于被控 量的偏差之外,还要对被控量的变化速度进行PI运算,显 然,这将强化微分作用,减小滞后过程的超调量。
7.3.2 Smith预估补偿方案
① Smith预估补偿原理图
R E
-
Wc ( s )
Wo ( s)e s
Y
Ws ( s )
Smith预估补偿器 Smith预估补偿原理框图
②
Smith预估补偿的基本思想:首先估计出被控过程的动态特
s 性 w0 ( s )e ,构造预估补偿器 ws ( s ) ;通过补偿消除纯滞后特性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微分先行和中间反馈控制都能有效地克服超调现象,缩 短调节时间,而且这两种控制方案无需特殊设备,因此有一定的价值。
7.3 大滞后Smith预估百度文库偿方案
7.3.1 概述
当/T较大时,可称为具有大滞后的过程。当工艺要求要达到较高的控制 品质时,前述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②
用/T的比值衡量滞后的大小。例如,当/T较大时,常规控制往往不能满足控制需求, 而需要采取特殊的控制策略;当/T较小时,一般采用常规控制即可。
③ 时间滞后系统控制方法分类: a.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法; b.预估补偿方法; c.采样控制方法。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1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1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④ 微分先行控制系统的抗干扰特性:
Y ( s ) Wo ( s ) F ( s ) 1 Wc1 ( s)Wc 2 ( s )Wo ( s)
常规PID控制系统的抗干扰特性:
Y (s) Wo ( s) F ( s ) 1 Wc1 ( s )Wc 2 ( s)Wo ( s)
③
采样控制的这种思想是宁愿让每次的控制作用弱一些,来避免控制器进 行不必要的过调动作。实际上,采样控制就是按偏差进行周期性断续控 制的一种控制方式。
7.4 采样控制方案
7.4.2 采样控制方案 ① 采样控制系统基本组成
采样控制系统组成与常规PID控制系统的区别是增加了两个采样开关和 一个保持器,它们与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采样控制器。
①
在Smith预估补偿控制等效方框图中,不能理解为测量信号从W0(s) 环节后取出,因为在实际过程中,该信号是不可测的,实际可测信 号仅仅是过程输出。因此,这种等效图,并不表示实际物理过程。 Smith预估补偿控制预估控制量U(s)对过程输出Y(s)将产生的影响; 预估是在过程模型已知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实现Smith预估补偿 的基础是过程动态模型已知。 对于大多数被控过程,过程模型只是真实过程的近似表示。利用过 程近似模型来建立Smith预估补偿控制器时,存在一定的误差。 由于纯滞后项为指数函数,所以纯滞后时间的误差对Smith补偿效果 的影响比较大。
e s
-
后移至对象后
7.3 大滞后Smith预估补偿方案
7.3.2 Smith预估补偿方案
前移至滞后环节前
7.3 大滞后Smith预估补偿方案
7.3.2 Smith预估补偿方案
Smith预估补偿系统等效方框图
s Smith预估补偿前,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 1 Wc ( s)W0 ( s )e 0
两个随动系统的分母相同,两系统过渡过程的动态稳定性是一样的; 常规PID控制系统比微分先行控制方案多了一个闭环零点,即
Y ( s) Wc 2 ( s)Y ( s) (1 Td s )Y ( s )
y (t ) y(t ) Td
d [ y(t )] dt
微分先行方案较常规PID方案少一个闭环零点,减少了输出瞬态变化对过程品质 的影响,故微分先行控制系统的随动特性优于常规PID控制系统。 结论:对于设定值变化频繁的时滞过程,微分先行控制方案可以改善过程的控制品质。
微分先行控制系统和常规PID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是相同的。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2 中间反馈控制方案 ① 中间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R E W c1 (s ) 1 K c (1 ) Ti s F Wo (s ) Wo (s )e s Y
-
1 Td s
在中间反馈控制系 统中,微分作用和比 例积分作用是独立 的,系统的控制作用 是偏差的PI作用和被 控量变化速度所起的 校正作用之和。
7.5 三类时间滞后控制方案的综合比较
(1)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该方案的特点是实施比较简单,调整方便; 当设定值频繁变化时,该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 该方法适用于设定值频繁变化,控制质量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2)Smith预估补偿方案
该方案针对大滞后过程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控制方案; 但该方案以精确描述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为基础。 当模型不准确或模型参数随着运行工况变化时,该方案往往得不到预期 的补偿效果,因而单纯的Smith预估补偿方案在工业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1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③ 微分先行控制系统的随动特性:
Y ( s ) Wc1 ( s )Wo ( s ) R ( s) 1 Wc1 ( s)Wc 2 ( s )Wo ( s)
常规PID控制系统的随动特性:
Y (s) Wc1 ( s)Wc 2 ( s )Wo ( s ) R ( s ) 1 Wc1 ( s)Wc 2 ( s )Wo ( s )
R E Wc1 ( s) 1 K c (1 ) Ti s
Wc 2 ( s)
中间反馈控制方案
F
Wo ( s ) Wo ( s )e s Y
-
1
1
Wc2 (s) Wc1 ( s )
1 Td s K c [1 1 (Ti s )]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2 中间反馈控制方案 ① 中间反馈控制系统的随动特性及抗干扰特性
经过Smith预估补偿后,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 1 Wc ( s)W0 ( s) 0
具有纯滞后的系统,经Smith预估补偿后,消去了系统特征方程中纯滞后因 素,因而可以消除过程纯滞后特性对系统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7.3 大滞后Smith预估补偿方案
7.3.3 Smith预估补偿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实测信号及过程模型
整定参数
超调量 32% 15% 8%
过渡过程时间 26min 21min 18min
K c 0.5, Ti 10, Td 0.03
K c 0 . 5 , T i 10 , T d 1
K c 0.25, Ti 10, Td 0.3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3 三种控制方案仿真比较
Y ( s ) W c 1 ( s )W o ( s ) R ( s ) 1 W 0 ( s )[W c 1 ( s ) W c 2 ( s )]
Y ( s ) Wo ( s ) F ( s ) 1 W 0 ( s )[W c1 ( s ) W c 2 ( s )]
Y (s) Wo (s) F (s) 1 Wc1 (s)Wc2 (s)Wo (s)
s 在闭环中的影响 Wo ( s )e Ws ( s) Wo ( s)
7.3 大滞后Smith预估补偿方案
7.3.2 Smith预估补偿方案
s ③ Smith预估补偿器为 Ws (s ) Wo ( s)(1 e )
R
E
-
Wc ( s )
Wo ( s )e s
Y
Wo ( s )
(3)采样控制方案 该方案是一种断续的控制方式,它无需精确掌握被控过程的动态 特性,就能克服过程中的纯滞后对控制质量的不利影响。 应该注意的是:控制作用的保持时间应略大于过程的滞后时间。
结 束
1957年,史密斯(Smith)提出了以补偿原理为基础的大滞后预估补偿方 案,这种方案被称为Smith预估补偿方案。它是按照被控过程的特性,设 想出一种模型并联在对象的两端,以补偿过程的动态特性,使补偿后的 等效对象中消除纯滞后特性,从而改善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7.3 大滞后Smith预估补偿方案
R
E
-
W c1 ( s ) 1 K c (1 ) Ti s
F
Wo (s) W o ( s ) e s Y
Wc2 (s) 1 Td s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R
E
-
W c1 ( s ) 1 K c (1 ) Ti s
Wc2 ( s) 1 Td s
F
Wo (s) W o ( s ) e s Y
第七章时间滞后控制系统
课程要点:
(1)时间滞后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2)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3)Smith预估补偿方案 (4)采样控制方案
7.1 概述
① 在工业过程中常会遇到具有时间滞后的被控过程,这里所指的时间滞后是纯滞后和容量 滞后的统称。 a.纯滞后:通常由物料或能量的传输距离造成,例如皮带运输过程等;此时,由于 控制通道存在纯滞后,使得控制器的校正作用被延迟一个纯滞后时间,从而造成系 统的动态指标下降,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b.容量滞后:通常由被控过程包含的物料或能量存储的容积而引起的,例如换热器 等。此时,同样会造成控制作用不及时,使控制质量下降,但是容量滞后的影响比 纯滞后的影响和缓。另外,若引入微分作用,对于克服容量滞后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有一定效果。
②
③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3 三种控制方案仿真比较
若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Wo ( s)
2 e 4s 4s 1
当设定值作10%阶跃变化时,采用常规PID控制、微分先行控制以及中间反 馈控制三种方案分别进行控制,数字仿真结果如表7-1和图7-2所示.
控制方案 常规PID 微分先行 中间反馈
微分先行控制系统的随动和抗干扰特性:
Y (s) Wc1 (s)Wo (s) R(s) 1 Wc1 (s)Wc 2 (s)Wo (s)
①
中间反馈控制系统和微分先行控制系统,无论是随动特性还是抗干扰特性, 其传递函数的分子均相同,只是分母略有不同,但适当调整调节器Wc1(s)和 Wc2(s)参数后,两者获得相近的特性。 对于设定值频繁变化时滞过程,中间反馈控制系统可以改善控制系统控制品 质,尤其在减小超调量方面效果更佳。 在抗扰动性能方面,两者的控制品质和常规PID控制差别不大。
② ③
④
⑤
7.4 采样控制方案
7.4.1 概述
①
常规PID控制方案难于控制大滞后过程,这主要是因为控制器的控制作用 不能及时的在被控量上反应出来,以至造成控制过头,引起过程超调严 重、甚至发生振荡。
②
采样控制的基本思想是 “ 调一下,等一等 ” ,即当控制器输出一段时间 后,就不再变化,而是保持此值至T时间或稍长,使得控制作用的效果可 以在被控量变化中反应出来,然后再根据偏差的大小决定下一次的控制 动作。
7.4 采样控制方案
7.4.2 采样控制方案 ② 采样控制器的动态特性
7.4 采样控制方案
7.4.2 采样控制方案 ③ 采样控制器的工作过程 当被控参数出现偏差e(t),并且处在控制作用导通时间t0时, 控制器才接受这个偏差信息e(t),产生校正作用; 当t>t0时,采样开关断开,控制作用进入保持时间,这时偏差 信号被切除,积分作用停止,保持器的输出维持在采样开关断 开时调节器的输出值上; 当t>t0+th时,采样开关再次闭合,控制作用导通,控制器再 次根据偏差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 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偏差完全消除。
常规PID控制方案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1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② 微分先行控制的本质及特点:
微分先行方案本质上仍属PID控制系统。 微分先行方案的特点:控制器采用PI 控制规律;而将比例 微分作用移到反馈回路上去,将被控量和被控量的变化速 度同时反馈到控制器。
与常规PID控制作用相比,此时的PI控制器除了作用于被控 量的偏差之外,还要对被控量的变化速度进行PI运算,显 然,这将强化微分作用,减小滞后过程的超调量。
7.3.2 Smith预估补偿方案
① Smith预估补偿原理图
R E
-
Wc ( s )
Wo ( s)e s
Y
Ws ( s )
Smith预估补偿器 Smith预估补偿原理框图
②
Smith预估补偿的基本思想:首先估计出被控过程的动态特
s 性 w0 ( s )e ,构造预估补偿器 ws ( s ) ;通过补偿消除纯滞后特性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微分先行和中间反馈控制都能有效地克服超调现象,缩 短调节时间,而且这两种控制方案无需特殊设备,因此有一定的价值。
7.3 大滞后Smith预估百度文库偿方案
7.3.1 概述
当/T较大时,可称为具有大滞后的过程。当工艺要求要达到较高的控制 品质时,前述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②
用/T的比值衡量滞后的大小。例如,当/T较大时,常规控制往往不能满足控制需求, 而需要采取特殊的控制策略;当/T较小时,一般采用常规控制即可。
③ 时间滞后系统控制方法分类: a.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法; b.预估补偿方法; c.采样控制方法。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1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1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④ 微分先行控制系统的抗干扰特性:
Y ( s ) Wo ( s ) F ( s ) 1 Wc1 ( s)Wc 2 ( s )Wo ( s)
常规PID控制系统的抗干扰特性:
Y (s) Wo ( s) F ( s ) 1 Wc1 ( s )Wc 2 ( s)Wo ( s)
③
采样控制的这种思想是宁愿让每次的控制作用弱一些,来避免控制器进 行不必要的过调动作。实际上,采样控制就是按偏差进行周期性断续控 制的一种控制方式。
7.4 采样控制方案
7.4.2 采样控制方案 ① 采样控制系统基本组成
采样控制系统组成与常规PID控制系统的区别是增加了两个采样开关和 一个保持器,它们与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采样控制器。
①
在Smith预估补偿控制等效方框图中,不能理解为测量信号从W0(s) 环节后取出,因为在实际过程中,该信号是不可测的,实际可测信 号仅仅是过程输出。因此,这种等效图,并不表示实际物理过程。 Smith预估补偿控制预估控制量U(s)对过程输出Y(s)将产生的影响; 预估是在过程模型已知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实现Smith预估补偿 的基础是过程动态模型已知。 对于大多数被控过程,过程模型只是真实过程的近似表示。利用过 程近似模型来建立Smith预估补偿控制器时,存在一定的误差。 由于纯滞后项为指数函数,所以纯滞后时间的误差对Smith补偿效果 的影响比较大。
e s
-
后移至对象后
7.3 大滞后Smith预估补偿方案
7.3.2 Smith预估补偿方案
前移至滞后环节前
7.3 大滞后Smith预估补偿方案
7.3.2 Smith预估补偿方案
Smith预估补偿系统等效方框图
s Smith预估补偿前,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 1 Wc ( s)W0 ( s )e 0
两个随动系统的分母相同,两系统过渡过程的动态稳定性是一样的; 常规PID控制系统比微分先行控制方案多了一个闭环零点,即
Y ( s) Wc 2 ( s)Y ( s) (1 Td s )Y ( s )
y (t ) y(t ) Td
d [ y(t )] dt
微分先行方案较常规PID方案少一个闭环零点,减少了输出瞬态变化对过程品质 的影响,故微分先行控制系统的随动特性优于常规PID控制系统。 结论:对于设定值变化频繁的时滞过程,微分先行控制方案可以改善过程的控制品质。
微分先行控制系统和常规PID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是相同的。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2 中间反馈控制方案 ① 中间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R E W c1 (s ) 1 K c (1 ) Ti s F Wo (s ) Wo (s )e s Y
-
1 Td s
在中间反馈控制系 统中,微分作用和比 例积分作用是独立 的,系统的控制作用 是偏差的PI作用和被 控量变化速度所起的 校正作用之和。
7.5 三类时间滞后控制方案的综合比较
(1)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该方案的特点是实施比较简单,调整方便; 当设定值频繁变化时,该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 该方法适用于设定值频繁变化,控制质量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2)Smith预估补偿方案
该方案针对大滞后过程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控制方案; 但该方案以精确描述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为基础。 当模型不准确或模型参数随着运行工况变化时,该方案往往得不到预期 的补偿效果,因而单纯的Smith预估补偿方案在工业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1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③ 微分先行控制系统的随动特性:
Y ( s ) Wc1 ( s )Wo ( s ) R ( s) 1 Wc1 ( s)Wc 2 ( s )Wo ( s)
常规PID控制系统的随动特性:
Y (s) Wc1 ( s)Wc 2 ( s )Wo ( s ) R ( s ) 1 Wc1 ( s)Wc 2 ( s )Wo ( s )
R E Wc1 ( s) 1 K c (1 ) Ti s
Wc 2 ( s)
中间反馈控制方案
F
Wo ( s ) Wo ( s )e s Y
-
1
1
Wc2 (s) Wc1 ( s )
1 Td s K c [1 1 (Ti s )]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2 中间反馈控制方案 ① 中间反馈控制系统的随动特性及抗干扰特性
经过Smith预估补偿后,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 1 Wc ( s)W0 ( s) 0
具有纯滞后的系统,经Smith预估补偿后,消去了系统特征方程中纯滞后因 素,因而可以消除过程纯滞后特性对系统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7.3 大滞后Smith预估补偿方案
7.3.3 Smith预估补偿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实测信号及过程模型
整定参数
超调量 32% 15% 8%
过渡过程时间 26min 21min 18min
K c 0.5, Ti 10, Td 0.03
K c 0 . 5 , T i 10 , T d 1
K c 0.25, Ti 10, Td 0.3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3 三种控制方案仿真比较
Y ( s ) W c 1 ( s )W o ( s ) R ( s ) 1 W 0 ( s )[W c 1 ( s ) W c 2 ( s )]
Y ( s ) Wo ( s ) F ( s ) 1 W 0 ( s )[W c1 ( s ) W c 2 ( s )]
Y (s) Wo (s) F (s) 1 Wc1 (s)Wc2 (s)Wo (s)
s 在闭环中的影响 Wo ( s )e Ws ( s) Wo ( s)
7.3 大滞后Smith预估补偿方案
7.3.2 Smith预估补偿方案
s ③ Smith预估补偿器为 Ws (s ) Wo ( s)(1 e )
R
E
-
Wc ( s )
Wo ( s )e s
Y
Wo ( s )
(3)采样控制方案 该方案是一种断续的控制方式,它无需精确掌握被控过程的动态 特性,就能克服过程中的纯滞后对控制质量的不利影响。 应该注意的是:控制作用的保持时间应略大于过程的滞后时间。
结 束
1957年,史密斯(Smith)提出了以补偿原理为基础的大滞后预估补偿方 案,这种方案被称为Smith预估补偿方案。它是按照被控过程的特性,设 想出一种模型并联在对象的两端,以补偿过程的动态特性,使补偿后的 等效对象中消除纯滞后特性,从而改善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7.3 大滞后Smith预估补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