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债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债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
摘要:国债投资是公共投资的范畴,它只是在资金来源上区别于一般公共投资。国债投资收益的大小决定了国债使用方向的合理性与否。因此,关于国债项目自身收益状况的研究类似于对一般公共支出生产性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国债投资效益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我国国债投资要根据不同基础设施或公共事业项目对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对国债投入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关键词:国债;国债投资;经济效益
1.国债投资效益的理论分析
国债项目投资中有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两个方面,非生产性支出的投资效益(b)是:实际发生的公共支出c(x)与资本收益最佳状况下产生同样社会效益的公共支出ec(x)之间的差额。即:b=c(x)-ec(x)。
由上式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如果非生产性支出的减少可能提高国债项目投资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国家在保证必要的国债投资项目供给的同时,通过减少非生产性国债支出则可以削减财政赤字。但是由于公共产品的特性,以及公共部门的非盈利取向,使得非生产性支出效益不一定是可测量的。由于国债投资属于公共支出,主要用于提供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私人资本发展缺乏基本条件、外部性较强的公共产品。主要通过国债筹集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够给人们提供应有的效用,能为私人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国债投资的可持续性就强。
因此,国债项目产生的收益的计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国债项目本身成本效益分析。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既应该也能够对国债投资的主要项目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有时候,经济政策制定者甚至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研究,就可以从一些明显的现象--如大量闲置的基础设施等,认识到项目的低效率。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可以确定国债投资项目的效益状况,并进而确定其可能对未来财政预算状况的影响。
(2)除了对国债项目进行财务分析外,还应包含国债项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由于国债投资项目的非盈利性取向,使得仅进行财务分析难以全面反映项目实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有些国债投资项目可能未直接带来产出的增加,而是带来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结果是以影子价格计算的产出的增加。(3)不但对国债投资项目进行财务和社会效益分析,而且要将某一类项目的投资结果与相关部门的发展现状相联系,以免在同一部门内部出现互相矛盾的情况。如在高等教育投资增长的同时,适龄学童失学率却在上升,出现这种矛盾局面只能说明教育领域的公共投资选错了方向,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4)机会成本分析。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一部门投资的增加,必然造成其他部门可能获得的投资的减少。清晰的机会成本判定能更加深刻地反映国债投资项目的真实效益状况。
从上述的国债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中可知,在国债投资总成本确定的情况下,国债投资效益存在多种衡量方式,这样才能准确的判
断国债投资项目的好坏。为了提高国债投资项目的整体效益,应提高国债投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国债投资项目管理人员自身管理能力,以免出现国债投资项目资金挤占挪用以及浪费现象,从而导致国债投资项目收益下降,以至最终不能达到预期效益形成国债资金使用风险。
2.中国国债投资效益的实证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发行国债以来,中国弥补赤字的国债资金较多的是投向了财政消费性支出的方向,但是从1998年开始,中国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到2007年,发行15500亿的特别国债购买外汇,以及2009年发行9500亿的国债,其中包含2000亿元的地方债,说明中国在针对经济周期的低谷过程中实行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发行明确用于建设支出的长期建设国债,对经济进行反周期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长期建设国债资金,国家集中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吸引外资的整体经营环境,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对国债普遍存在”重发行轻使用”的倾向,长期建设国债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还普遍存在效益低下的问题,致使中国国债面临较大的资金使用风险。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投资乘数的高低其代表的意义往往比投资增量更大,投资乘数的大小本质上是一种效率的体现。中国长期建设国债投资直接带动了地方、部门和企业投入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乘数效应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投资乘数效应并不理想,国债乘数约在1.5-1.6之间。
目前中国国债投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健全,致使国债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中国国债资金的使用是按照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统筹考虑的,国债的偿还不需要国债投放项目本身来产生收益,于是,很多地方就把国债资金当作免费的大餐来使用。这是造成许多国债项目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然而,国债投放项目不产生收益并不表明国债的投放没有成本。按照有关规定,与中央国债资金配套的银行信贷偿还则必须靠项目本身的盈利来解决。国家对那些无经济收益的项目的要求是,银行要按1∶1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据统计,中国每年的国债投资项目中大约有55%是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虽然这些项目最终由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向财政部申请豁免(即不要求国债资金使用方还本付),但据某省统计,在全部国债项目总投资中,银行贷款约占总投资的37.7%。如果这部分银行贷款很难按期归还,将可能形成银行新的不良资产。另一方面,中国国债资金运用不规范。据2002年审计署对国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审查出有问题资金达5.12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1.2%。主要是违规挤占挪用国债资金、违规招投标、违法分包、非法转包、层层盘剥建设资金。还有许多项目属于”边施工、边设计、边规划”的”三边工程”,留下了许多”豆腐渣工程”、”胡子工程”、”钓鱼工程”。据国家审计署2002年度审计报告显示,经过对全国9个省37个国债环保项目的审计,这些项目总投资额5.41亿元,使用国债资金l9.95亿
元,但其中只有9个按计划完工并且达到了要求,仅占全部项目数量的24%。
虽说国债投资是要创造环境,而不是创造收益,但国债投资的效益问题毕竟更多地与国债投资方向的选择和调整相关联。所以,要让国债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除了加强审计外,需要改革国债投资体制上的弊端,通过优化国债投资方向,使国债的使用者真正对国债负起责任。具体来说,国债投放应该更多地向导向功能、政策功能和杠杆功能转移。如果通过国债筹集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够给人们提供应有的效用,能为私人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那么国债政策的作用就越强;只要国债资金投入诸如教育、培训等方面,形成人力资本,就会产生正的外部性,提高政府投资的社会效益和长期效益。根据这一原则,国债资金继续投向基础设施或创造公共品的大方向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的问题是,要根据不同基础设施或公共事业项目对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对国债投入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谢子远:《中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刘尚希:《公共风险视角下的公共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3]财政部国库司:《中国政府债务管理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