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地理】地貌总复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理】地貌总复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4章总复习教学设计第4章地貌一、思维导图二、主体探究主题1:外力作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3)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多角峰、冰斗、“U ”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多海蚀柱、海蚀崖、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3.外力作用的几点规律(1)总体来说,外力作用通过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所以一般而言,高处易被侵蚀,低处易接受沉积。

速度大小是影响外力表现形式的主要因素。

速度较快时流水、风力、海浪等都以侵蚀作用为主;速度降低到不足以搬运挟带物质时,则表现为沉积作用。

(2)河岸与流水作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分析,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

不论哪个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3)沉积规律: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流水沉积、风力沉积、海浪沉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

主题2:认识河流阶地1.河流阶地的形成(1)概念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相对抬升到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简称阶地。

(2)形成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及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地理和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

2.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基本知识。

3.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

2.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难点1.地球构造和地壳演化的相关知识理解。

2.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1.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1.2 地球表层的变化•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和表现•大地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2.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2.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地理学的定义和定位•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2 地理学的实地考察技能•地理学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和目的•实地考察的准备和进行过程•实地考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基本知识,介绍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2.探究法: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讨论法: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有关地理学的知识和经验。

六、教学步骤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1.1 地球的内部结构1.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2.分组讨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1.2 地球表层的变化1.通过案例分析和视频介绍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

2.分组讨论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和表现,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表层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提供一些图片和实地考察数据,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大地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2.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2.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讲解地理学的定义和定位,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1章综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综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小组合作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讲述我国农业区时,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农业区的特点,并制作PPT进行展示。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注重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如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同时,教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关注学生在合作、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如,在讲述我国地形时,鼓励学生提出“地形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等问题,促进课堂互动。
3.组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组织学生进行城市规划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城市规划的过程和挑战。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讲解我国主要农业区时,举例说明不同农业区的生产特点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3.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在讲述城市化进程时,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点,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让学生理解城市化进程的背景和原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在讲述城市化进程时,提出“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城市化问题。
3.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讲述农业布局时,提出“为什么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表、模型等手段,讲解新知识。如,在讲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时,通过展示地形剖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第4章地貌总复习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4章地貌总复习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地貌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4.通过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巩固地貌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详细讲解地貌的定义、分类以及各类地貌的特征,结合教材和实例进行阐述。
2.通过动画和图示,介绍地貌形成的内外动力因素,如地壳运动、风化、侵蚀、沉积等,并分析它们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3.深入讲解地貌与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貌对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强调地貌知识在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地理学科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地貌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整理地貌形成的内外动力因素及其作用过程,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以便于直观地把握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
第4章地貌总复习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貌的定义,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并能够运用地理术语进行描述和区分。
2.了解地貌形成的内外动力因素,如地壳运动、风化、侵蚀、沉积等,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3.掌握地貌与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解释地貌对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全)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全)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全)课程简介本教案为高中地理必修1的全部教学内容。

该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研究兴趣和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3. 培养地理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4. 培养地理研究兴趣和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1. 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地理学科的分类及各个学科的研究内容。

第二单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1. 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明;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其影响。

第三单元:地球的经纬度和地图1. 地球的经度和纬度及其测量方法;2. 地球上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技巧。

第四单元:地球的自然环境及其变化1.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特点和相互作用;2. 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实验:进行地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的思维交流和合作能力。

4. 观察和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和实地考察,加深他们对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考察学生对地理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3.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强化概念和知识的掌握。

教学资源1. 教科书:《高中地理必修1》;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实验室设备和器材:地球仪、罗盘等;4. 实地考察场所和资料。

参考资料1. 小学地理教育指导纲要;2. 新课标地理教材标准。

以上为《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全)》的简要内容概述。

详细的教案内容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并培养地理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教案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4.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5.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判断。

【教学重难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大气的水平运动。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4.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5.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判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复习本章根底知识,了解本节根本内容,将自己掌握不好的记下来,留在上课解决。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第二章我们学习完了,今天我们进行第二章的章末复习。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4.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5.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判断。

三、推进新课师:现在我们先练习一下,看看大家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下面大屏幕上的13道题目,大家用10分钟完成,看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好又快!开始!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

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师:同学们,时间到!完成的同学举手,没完成的先暂时停下来,因为我们是定时训练。

现在我们让每组的代表交流答案。

针对同学们错的比拟多的,老师讲解。

板书: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师: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要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学案(原稿)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学案(原稿)

第一章行星地球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答案:C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第1章综合复习说课稿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综合复习说课稿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首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天气影响等,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其次,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地理知识问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地球运动和气候类型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地图制作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最后,注重个别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1章综合复习说课稿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综合作业,主要是对第一章“走进地理”的内容进行综合复习。本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基础地位,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主要知识点包括: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球的运动、气候类型及特点、地图的阅读和制作等。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通过提问方式与学生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在地图制作环节,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地图制作。此外,我还会在课堂上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这些互动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地理案例,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和原理。此外,采用“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方法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在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通过问题解决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

第4章地貌总复习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4章地貌总复习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人类活动与地貌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地貌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地貌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貌类型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貌类型进行研究。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类活动与地貌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实践性的地理活动: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地貌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地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章节教学案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这些亮点,本章节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地貌案例,提出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地理信息工具,对地貌现象进行判断和描述,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类活动与地貌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根据评价结果,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套教案完美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套教案完美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套教案完美版教案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教学目标:- 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地球和环境;2.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3.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流程:1. 导入: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的思考;2. 课堂讲解: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

教案二:地球的构造和内外圈层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内外圈层的特点;- 掌握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 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构造和内外圈层的特点;2. 地球的内部结构;3. 地壳运动。

教学流程:1. 导入: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的思考;2. 课堂讲解:介绍地球的构造和内外圈层的特点;3. 实验活动:进行地壳运动的实验;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案三: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 掌握地球的水循环过程;-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上的水资源;2. 地球的水循环过程;3. 节约用水的意识培养。

教学流程:1. 导入:播放与水资源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思考;2. 课堂讲解:介绍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过程;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节约用水;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以下类似,省略)教案四:地球的气候与天气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的气候与天气的基本概念;- 掌握气候与天气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气候与天气的基本概念;2. 气候与天气的形成与变化规律;3. 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培养。

教学流程:1. 导入: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引发学生对气候与天气的思考;2. 课堂讲解:介绍气候与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形成与变化规律;3. 实践活动:进行气象观测实验;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地貌复习3步方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地貌复习3步方案

章末复习3步方案(答案在最后)步骤一章末整合提升一、知识网络构建本章内容要点:6个概念:①喀斯特地貌②河流地貌③风沙地貌④海岸地貌⑤高度⑥坡度3个形成过程:①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演变过程②“V”形谷的形成过程③牛轭湖的形成过程4个特点:①喀斯特地貌特点②河流地貌特点③风沙地貌特点④海岸地貌特点1个影响:坡度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种方法:①影响地貌的盛行风风向的判断方法②河流地貌的判断方法③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二、核心素养培优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料1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特点问题1为什么喀斯特峰丛山地会出现石漠化现象?[思维线索]这里土地退化一般是石漠化,抓住喀斯特地貌特征和该地区社会经济来分析。

答案:喀斯特峰丛地貌山地环绕,山体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

地表溶蚀裂隙发育透水强,不利于植被、土壤发育,植被稀少。

西南地区人口多,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植被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

问题2喀斯特峰丛山地为什么既旱又涝?[思维线索]抓住我国西南云、贵、桂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喀斯特地貌地表特征来分析。

答案:我国西南云、贵、桂地区的降水季节变率大,冬、春降水少,喀斯特地貌地表溶蚀裂隙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所以干旱;西南云、贵、桂地区夏秋降水多为雨季,喀斯特峰丛地貌山地环绕,洼地多,排水不畅,所以涝。

资料2喀斯特峰丛山地生态重建问题1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结构与地貌的关系?[思维线索]抓住喀斯特峰丛山地地貌特征和立体生态农业结构特征来分析。

答案:喀斯特峰丛地貌山地环绕,山体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要加强植被绿化和保护。

在山坡上,种植水源林、经济林、水土保护林。

问题2为什么要在有些地区实行异地生态移民?[思维线索]抓住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来分析。

答案:因地制宜恢复生态,开发特色民俗、自然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业;依托特色物产,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挖掘特色文化遗产,发展旅游及相关手工业;恢复生态,带动就业,拉动经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课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课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章复习课教案编写者郭应美使用者基础知识记忆第一章《行星地球》1.天体系统的层次。

课本P42.太阳系成员。

(八大行星、小行星带的位置)课本P4---P5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本P6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光照:青藏高原丰富、四川盆地贫乏的原因。

《长江》P6热量: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外部结构、各层次活动现象、对地球的影响。

课本P10---P125.地球自转角速度、线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纬度、海拔),.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课本P146. 地球自转产生的意义与.地球公转产生的意义。

课本P16---P207.北极星仰角的意义。

8..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地球的位置。

课本P15—P169. 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面积如何变化。

10.P波、S波特点,2个不连续面,岩石圈的范围。

课本P21—P22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大气对地面又有保温作用。

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

2.常见的热力环流,等压面的弯曲。

《长江》P283.影响风向的力(3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影响风速的力(2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长江》P31。

4.风向、风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注意南北半球的差异,近地面与高空的差异及原因)。

5.风的性质。

(包括冷暖、干湿)6.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的名称、分布、性质、移动。

课本P33---35---------掌握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包括分布、成因、特征))《长江》P38。

7.1月、7月北半球的气压中心,被切断的气压带《长江》P37------------掌握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成因、特征).课本P36---38,《长江》P37。

8.3种锋面符号,雨区位置,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

地理必修一总复习PPT教案

地理必修一总复习PPT教案

B
到B时,划过弧长为L,转
R
O
θ
L 过角度为θ,所需时间为t
A
V=L/t ω= θ/t
V赤=2πR/24 =2×3.14×6371千米/24小时 =1670千米/时
ω赤= 3600/24小时=150/时
第23页/共146页
3、速度 (1)角速度
地轴
O’15 °/h r
赤道
15 °/h O
R
V角 =
第1页/共146页
3、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
了天体系统。
太阳系
地月系
地球 月球
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统

其他恒星系统
系 河外星系
第2页/共146页
4、八大行星
地内行星
地外行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八大行星顺序: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第3页/共146页
西半球
160°E
20°W
东半球
120°E 160°E
第49页/共146页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地方时
①含义:在当下由于经度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
时刻。
晨线
24:00 00:00
12:00
6:00



第50页/共146页
②特征
a、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经度差
时间差
15°
色球层:耀斑 ——对电离层的影响(磁暴、干扰无 线电短波通讯)
日冕层:太阳风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纬度 地区出现极光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 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活 动周期约为11年。

高一地理知识复习教案七篇

高一地理知识复习教案七篇

高一地理知识复习教案七篇高一地理知识复习教案七篇高一地理知识复习教案都有哪些?地球表层是地球上最复杂的一个界面,是物质三态相互作用、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又是地球内外营力相互作用的场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知识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一地理知识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山脉和地形区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1、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

在七年级地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

那么同学们,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形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祖国地形的分布。

【多媒体展示】山脉风景图片【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就是我国一些大山的图片,有的同学现在还深浸在梦幻迷人的景色之中。

我国有很多大山名川,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同学们学过的古诗中,就有许多赞美名山的诗句。

你们还记得吗【学生讨论】【师】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描绘泰山“会当凌绝顶,一顶众山小”,苏东坡笔下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说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

松树都倒挂在悬崖峭壁上。

【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山脉示意图【师】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像高一地理知识复习教案【篇2】一、能源概述1、概念: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必修一(教案1)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 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200亿光年(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3)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①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

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 ②层次:总星系⎩⎪⎪⎨⎪⎪⎧A :银河系⎩⎪⎨⎪⎧B :太阳系⎩⎪⎨⎪⎧C :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1)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行星、彗星和其他小天体等。

(2)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A→H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大行星。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②巨行星:木星、土星(5)分类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④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地球是银河系中普通的成员。

而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所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其他条件:(1)充足的水分;(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四.运用拓展1.天体的类型和分类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地球运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新设计和教学理念新设计:首先、师生交流解读新课标,然后教师以新课标要求将专题复习课流程设成“四关”,“知识体系建构关”,“高考赛场试身手关”,“规律与方法整合突破难点关”,“高考解题技巧提升关”,从而为专题复习建立模型,以提高专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驰骋高考攀高峰。

教学理念:1 贯穿新课程教学标准,按照最新考试说明的要求实施。

2 专题复习重在知识体系的建构,方法和规律的整合,以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3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想为指导,总体调控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并将教学流程与现代教学技术相融合,学生学习才能有更大效果。

教学中重视师生交流,同学小组互助,相互配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4 教师根据学情,根据教学进程的实施,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难度和容量。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强化巩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相关地理意义基本原理判断分析地理现象和区域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复习课中利用多种方案和工具解决地球运动的疑难问题,逐步掌握一般专题复习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专题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既能运用地理意义的规律科学合理的观察解析,看待地球运动现象,又能在生活中认识到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通过不断突破难点,充满信心,并为自己即将到来的高考加油鼓劲。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1、学生对于地球运动地理意义有一定的理解,还不能很好的运用,特别是解读并利用太阳光照图的能力还较为欠缺。

2、学生的空间概念,绘图读图转换能力还不够。

专题考情分析:1地球运动专题是地理学习评价的基础之一,目前评价难度略有下降,分值略有下降。

但地球运动的知识如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季节移动),四季和五带的产生,对于后面复习巩固大气知识中的气压带,风带,气温,气候类型的分布均有基础作用。

2地球运动专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以文字,数字,太阳光照图等方式呈现或隐含重要的地理信息,可单独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也可以用地球运动知识中提供的时间等信息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高中地理复习课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复习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复习并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提高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解读能力。

- 巩固地理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地理思维。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地理现象,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地理图表的分析、解读能力。

- 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

2. 难点:- 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 地理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复习主题。

-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复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复习:- 概念复习:针对重点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原理复习:结合实例,讲解地理原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方法。

- 规律复习:分析地理规律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复习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案例分析:- 选择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 关注学生的发言内容,评价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 课后作业:-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章复习课教案
编写者郭应美使用者
基础知识记忆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天体系统的层次。

课本P4
2.太阳系成员。

(八大行星、小行星带的位置)课本P4---P5
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本P6
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光照:青藏高原丰富、四川盆地贫乏的原因。

《长江》P6
热量: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外部结构、各层次活动现象、对地球的影响。

课本P10---P12
5.地球自转角速度、线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纬度、海拔),.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与哪些因素
有关(提示: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课本P14
6. 地球自转产生的意义与.地球公转产生的意义。

课本P16---P20
7.北极星仰角的意义。

8..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地球的位置。

课本P15—P16
9. 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面积如何变化。

10.P波、S波特点,2个不连续面,岩石圈的范围。

课本P21—P22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大气对地面又有保温作用。

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

2.常见的热力环流,等压面的弯曲。

《长江》P28
3.影响风向的力(3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影响风速的力(2个力即水平气压梯
度力与摩擦力)《长江》P31。

4.风向、风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注意南北半球的差异,近地面与高空的差异及原因)。

5.风的性质。

(包括冷暖、干湿)
6.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的名称、分布、性质、移动。

课本P33---35---------掌握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包括分布、成因、特征))《长江》P38。

7.1月、7月北半球的气压中心,被切断的气压带《长江》P37------------掌握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成因、
特征).课本P36---38,《长江》P37。

8.3种锋面符号,雨区位置,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

比较我国华南准静止锋与昆明准静止锋。

冷锋形成
的天气:寒潮、沙尘暴、北方夏季的暴雨。

梅雨是准静止锋形成的天气。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是副热带高压形成的天气。

9.气旋与反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或下沉),天气(晴朗或阴雨)及水平气流(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辐合或辐
散)。

10.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11.台风、寒潮各是什么天气系统形成的,各有什么利弊。

课本P45
12.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措施。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1.河流的补给形式。

----------我国不同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线,砍伐植被前后或修建水库前后或湖泊上下游
河流流量过程线。

2.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名称,意义。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课本P55--56
3.洋流的分类。

如何根据等温线判断半球及洋流性质。

4.洋流的分布规律、名称及影响。

课本P57---60
5.掌握厄尔尼诺与反厄尔尼诺现象。

课本P60
6.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解决措施(提示:跨流域调水或修建水利工程)。

7.过度用水或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带来的问题(如:过度用水:河流断流,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大水漫灌:土地盐碱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滨海地区海水倒灌)
8.开源与节流的措施。

课本P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