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050dad7c1cfad6185fa74c.png)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部分知识清单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
区域的划分:①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②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明确的;过渡的)、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划分的指标: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
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其他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1四大地区的差异①四大地区的划分:东部:沿海10省区(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6个省区(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2个省区(新、内蒙古、陕、甘、宁、青、臧、川、渝、滇、贵、桂);东北3个省区(黑、吉、辽)。
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状况、交通、市场等)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
1.1区域发展的基本含义
![1.1区域发展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e7c326295901020207409c0e.png)
区域类型
农业区域
工业区域 城市区域
景观
人口
产业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工业生产活动为主 非农产业活动为主
有大片农田分布 分布分散
厂房林立
高楼大厦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旅游区有自然景 观和文化景观 特色。
中心商务区有 商业和服务功 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区域的主要特征
课堂总结:
有的模糊 内部 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间 优势、特色和功能
联 系 密 切
差 异 显 著
界线
有的明确
课堂总结:
社会经 济活动 自然地 理条件 人口 状况 城市 化 区域开 放程度 对外 联系
区域空 间结构
各区域 要素
相对位 置关系
空间分 布形式
课堂巩固:
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2 题。
东 部 季 风 区
热带沙漠
撒哈拉沙漠
亚马孙平原
热带草原
喜玛拉雅山
热带沙漠
干燥、炎热;耐旱植物;骆驼
热带雨林
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大;植被 茂密 ,高大乔木为主
热带草原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旱少雨;大型动物 生存:狮子、长颈鹿、羚羊(季节性迁移)
干湿季及动物迁徙图
喜玛拉雅山
干燥,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 温较低,人烟稀少
B. 江苏省与临近省区的界线不很明确 C. 江苏省南部与北部属于不同的自然带和温度带 D. 上海市的经贸发展对江苏省的影响不明显
5、下列关于区域空间分布的形式的说法正 确的是( A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状
1.1―1.2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发展阶段
![1.1―1.2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3fd6d25f453610661fd9f463.png)
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教案授课年级:高二年级学时:课时课程名称: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了解区域的含义。
课标标准及其解读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分析“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4、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过程和方法: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相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3、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4、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3、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高考地理复习必修3第一章第1讲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高考地理复习必修3第一章第1讲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97cf91f1240c844769eaeec8.png)
最新考纲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解读 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学会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
4.能以我国重大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5.能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案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
区域之间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显著的________。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______。
4.区域之间是__________。
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______________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__________、城市化水平、________________和对外联系等。
3.分类:__________和城镇地域。
4.空间分布:农业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为______________;城市和工业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为______。
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指__________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______________、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__________;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4.趋势: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__________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四、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__________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8f266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5.png)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区域是指地理分区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或一组相邻的国家、城市、地区等。
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特征,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和特色。
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起点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简单,主要依赖农业和自然资源开发。
人口多以农民为主,就业机会有限。
典型的初级阶段区域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
2.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间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开始增长,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
人口开始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就业机会逐渐增加,服务业和制造业等行业蓬勃发展。
典型的发展阶段区域包括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城市和省级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3.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峰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高度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人口大多集中在城市,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
典型的成熟阶段区域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1.地理条件差异: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气候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地理条件好的海岛地区可能发展旅游业,而地理条件差的山区可能发展农业。
2.经济基础差异:不同区域的经济基础差异也会导致区域发展差异。
比如,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发展矿产资源,而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地区可能发展高科技产业。
3.政策差异:政府的政策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导致经济发展加快。
政策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4.人力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也会导致发展差异。
比如,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可能发展较慢。
以上是关于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的简要介绍。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2856b8828ea81c758f5785a.png)
①工业带形成,产业
结构日趋复杂,发展
发 展 特 点
了机械、化学、汽车
形成以匹兹堡为中心的钢铁中心,但整个区 、纺织等部门;第二
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开放程度较低、农业 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占较大比重
②城市化水平提高,
形成“芝加哥—匹兹
城市化、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传 统工业衰落,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 兴起,环境日趋改善,产生新的增 长活力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 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
01 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
一定的地域空间。
02 区域的主要特征
一.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分明确的界 线和模糊的界线两种。
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 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如通过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图中a是干旱区;b是半干旱区;c是 半湿润区;d是湿润区。
1
概念:三
次产业及
其内部的
比例关系
2
。 3
差异表现:三次产
业占国内(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三
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
构成等。
区域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 件、经济发 展水平、资 源配置状况 、劳动力素 质等。
地
传统农业( 发展水平 较低)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较大
区 工业(加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区域内部各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说 其内部就不存在差异。例如,南方水田区作为 一个区域,其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但内部也 有旱地。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的位置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的人文 地理特征
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 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和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两个 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可从纬度位置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半球位置差异、相对位 置差异等方面分析。 ②气候差异的形成
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区域的最基本含义
![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区域的最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c48c13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e.png)
指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包括土壤 的质地、肥力、酸碱度等,对区域内的农 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分布
指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密度 和分布情况,对区域内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活动产生重要 影响。
城市化水平
指区域内的城市化程度和发 展情况,包括城市规模、城 市群发展等,对区域内的社 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和事实依据。
统计分析法
模拟预测法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 区域内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 和比较,揭示其内在规律和
联系。
利用计算机模型等工具,模 拟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 会等方面的变化过程,预测
未来的发展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域研究的实践意义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对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推动区域内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实 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资源导致环境 破坏和生态退化。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污染与治理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治理。
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01
02
03
经济可持续性
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 持续性,促进产业结构的 优化和升级。
社会可持续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 口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
生态可持续性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 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04
区域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地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访谈 等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了 解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
区域发展阶段PPT精品课件
![区域发展阶段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040f5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61.png)
对外开放 程度较低
交通运输 线路少,稀疏
城市化
水平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展状态 ⑤__低__水__平__平衡
逐步提高 建设加快 ④_加__速___推进 不平衡加速发展
程度高 ③__网__络__形_成____
水平高 综合发展
【点睛】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区域空间结构不断演化的过 程,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区域处在不同的发展过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
由1978年的约23.3%上升到2007年的约39.5%。因此主要分 析三次产业比重变化即可。第(2)题,1990~2007年台州的就 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比例 从1990年的61.6∶21.6∶16.8调整到2007年的 23.7∶41.0∶35.3。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了37.9个百分点,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9.4个百分点和18.5个百分 点,台州第二、三产业在此时期吸收了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 大量劳动力,据此分析三次产业就业情况的比重顺序变化即可。 第(3)题,主要按照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来分析是否符合发展规律, 就业情况和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是否一致即可。
第二产业比重迅 速上升,出现规 模较大的工业中 心和工业基地, 后期经济衰退, 环境污染严重
不平衡 加速发 展状态
3.“知识城”匹兹堡——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五大湖地区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污染等问题,采取多种措施, 实现了区域的转型与再生,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的区域 发展阶段。
压缩传统工业, 加大技术革新, 对产业进行升级 与调整,大力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 治理环境污染
(4) 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乡村地域:面积减少 城镇地域:面积增大
2.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发达国家的一般规律)
《区域的基本含义》 讲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1bb184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a.png)
《区域的基本含义》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区域”这个词经常被提及。
那么,区域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区域是一个具有特定空间范围、独特特征和功能的地理空间。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甚至是一个房间。
比如,亚洲是一个区域,北京市也是一个区域,而您家所在的小区同样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区域。
区域具有相对明确的边界。
这些边界可能是自然形成的,比如山脉、河流;也可能是人为划定的,比如国界、省界。
但有时候,区域的边界并不是那么清晰,可能存在过渡地带。
区域还具有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自然特征,比如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也可以包括人文特征,比如人口、民族、语言、宗教、经济活动等。
以我国的东北地区为例,它有着寒冷的气候、广袤的平原等自然特征,同时也有着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特征,以及豪爽热情的人文特征。
二、区域的类型区域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按自然特征划分可以分为山地区域、平原区域、河流区域、海洋区域等。
山地区域通常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和生态环境也较为独特;平原区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河流区域水资源丰富,对周边的生态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海洋区域有着广阔的水域和丰富的资源。
(二)按人文特征划分可分为城市区域、农村区域、工业区域、农业区域等。
城市区域人口密集,经济活动以服务业和工业为主,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区域则以农业生产为主,人口相对分散,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三)按综合特征划分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因素,有经济区域、文化区域、政治区域等。
经济区域如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它们以特定的经济联系和发展模式为特点;文化区域如闽南文化区、岭南文化区,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政治区域如行政区,是为了便于行政管理而划分的。
三、区域的特性(一)整体性区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部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比如,在一个农业区域中,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要素会影响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和产量,而农业生产方式又会影响当地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
第一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共41张PPT)
![第一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2c75fd8bd63186bdebbc27.png)
距以原能气_海、源候高__近丘资条原__,陵源件、地为丰较平形主富好;,距以山较能旱海_地高资和高__较为;源高原__远主矿丰寒、,,产富地盆地地及;区地形势水干广、
基础自修课
高考研究课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 结 束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地位
基城础市设化施、最科好 技,位于中国腹地,起
植被
以_森__林___为主,种
类繁多
以 _荒__漠__ 为 主 , 部
分为草原,生物种 类较少
主 要 是草__原___ 、 荒
漠与高山草甸
条
件
土壤
多为森林植被下发 育的土壤,较肥沃
有机质含量低
土壤发育程度很差, 土层浅薄
西北部属于内流区,
水文
外流河、湖为主, 主要是雨水补给
内流河为主,主要
是_冰__雪__融__水__补给
基础自修课
高考研究课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 结 束
[例 1] (2017·东北五校联考)读世界某地区略图,回答下 列问题。
(1)描述哥斯达黎加的地理位置。
基础自修课
高考研究课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 结 束
[解析] 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热带 地区,属于中美地区。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的加勒比海, 北邻尼加拉瓜、南部与巴拿马接壤。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类型
及特 范围大,以农__业__生产活 范围小,以_非__农__业__生产活动
征 动为主,是城镇地域发 为主,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
展的基础和依托
用
空间 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 分布 现为_线__状__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 特点 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e34250d6da38376baf1fae38.png)
四层次。读表,再找出一个由甲市转移到乙市或丙市的主导行业,并
说明依据。 转移的行业是________。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雁行模式”认为,当“雁头”率先进行行业结构升级时,
区域发展阶段,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同阶段。
其发展的区位条件不同,因而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亦不同,下面以美 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温馨提示 ]
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污染
严重、地价上涨等造成区域经济整体衰退,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 才能实现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其措施如下: (1)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 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 [高考链接] 本考点常以区域材料和区域图的形式,考查区域空 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及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状况,选择题和综合题都可 能出现。
第一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灵犀一点] 区域差异性的表现 (1)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非内部 地理要素的绝对一致性,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即区域内部 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网课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45张ppt)
![网课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131c5552d380eb62946dc5.png)
索马里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世界上人均占有 牲畜最多的国家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6、索马里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A )。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 工业化阶段 C.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 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
7、下列地理事项符合索马里所处阶段特征的是( C )。
A. 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 B.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小 D.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区域
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 黄土高原、西北地区、 洞庭湖、田纳西河流域、
• 美国、鲁尔区、珠三角
知识点:
1.区域的概念、特征 2.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 3.区域发展阶段
一、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 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常用 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
区域 类型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地区
(2)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GDP)
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哪些属 于发展中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印度 古巴 丹✓麦 尼泊尔 英✓国 瑞✓士 埃塞俄比亚
C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 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回答5-6题。
5.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D)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D.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6.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
必修III专题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学案(学生版)
![必修III专题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学案(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cd83f62cc58bd63186bddd.png)
【2014考纲解读】1.理解区域的含义、特征。
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发展。
3.通过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的比较,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4.学会区域发展阶段的分析方法,理解区域发展各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知识梳理】一、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2.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差异3.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二、区域发展阶段三、区域特征分析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正确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区域地理特征。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 1.全面认识区域特征(1)清楚划分类型:明确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
(2)认识区位特征:利用经纬网、区域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区域的联系。
(3)了解区内整体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找出区域内共同性。
(4)分析区间差异性: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充分认识区域的“个性”。
(5)边界形状:了解边界形状特征,利于迅速准确地判断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类型的区域只有大致的范围而无明确的界线,如语言区。
2.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2)了解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阶段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基本展阶段
传 统 农 业 主 体 工 业 化 阶 段 高 效 综 合 发 展
发展差异
东 中 西 部 差 异
经济联系
东 西 经 济 合 作 资 源 跨 区 域 调 配 产 业 转 移
区 域 空 间 结 构
区 域 产 业 结 构
变式训练1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
述,正确的是( B )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2)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 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
(3)区域按地域空间分布形式 分: 项 目 类 型 结 论 区域是汇集农 农 业 面状 业、工业、交通运 交通运输线路 线状和网络状 输等产业,点、 线、面相结合的 点状 城市和工业 自然—社会综合 体 城市群和工业区 岛状
2.区域的产业结构
(1)概念和因素 产业结构是指三大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很多,诸如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 等。 (2)产业结构的差异
第一产业所占比 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较 少
第二产业所占 比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 加强 主要是环境污 染
对生态环 主要是生态破坏 境的影响
要点三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1.衡量指标及发展趋势 (1)衡量指标
①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常用指 人均国民收入 标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区域类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 型 区和低收入地区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大 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大产业的 就业比重、三大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区域类型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 发展水平较低的区 域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 进工业化的区域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 域
三大产业比重的差 异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 重较大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 重较大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 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阶段 以传统 农业为 主体的 发展阶 段 工业化 阶段 高效益 的综合 发展阶 段 经济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低 ,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少 工业化、城市化 迅速推进,经济 发展速度快,尤 其是中心城市 工业化、城市化 推进到较高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达到比较高 的水平 产业结构 开放程度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 对外开放 ,资源型和劳动密集 程度低 型工业为主体
开发方 式
特点
粗放型 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 的开发 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 方式 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高水平 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 的开发 ,强调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 方式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联系的关系
区域 对外经济联系 发展水平比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不大,其 较低的区域 社会经济通常是相对封闭的 将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全国乃至全球 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上综合考虑,十 发展水平比 分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学技 较高的区域 术的进步,区域是相对开放的,与 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 术联系
(2010·福建四地六校联考)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B ) A.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 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图乙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 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 C ) A.① B.② C.③ D.④
南 方 北 方 差 异
西 部 大 开 发
要点一 区域的重要特征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世界上的
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
区域
有些区 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 域有明显的 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 边界,有些 置和可量度的实体;区域内自 区域的边界 然、社会等要素间相互联系, 具有过渡性 使区域保持一定的相似特征。 的特征。
成7~9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 例之比为(D )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乡 村 地 域
大 地域范围 小
城 市 地 域
农业 生产活动 非农业 基础和依托 带动作用
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可划分为乡村地域 和城镇地域。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地域 区 别
地域 范围 产业 活动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大
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小
非农业生产活动为 主
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地 联系 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 用
(4)不同类型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
农业地区 人口分 布特点 产业分 布特点 产业结 构特点 对外经 济联系 第一产业人口占 绝对优势 农业经济占有相 当大的比重 工业地区 第二产业人口 比重大 工业经济比重 上升 城市地区 第二、三产业 人口比重大 第三产业增长 速度超过第二 产业 第三产业和第 二产业所占比 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 密切 主要是环境污 染
②综合性指标
综合性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就是通过预期 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 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 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 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2.区域开发的方式
(1)两种不同的区域开发方式
武汉市
东北
西南
广东省
区域的 级别有高有 低,划分的 指标也不尽 相同。
区域的四大特征
特征 表现
界线有虚有实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行区域划 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有的区 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 的
内部相对一致,区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域间差异明显 ,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特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色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 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 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区域 发 展时 期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大产业的产 值比重格局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早期 一>三>二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第 二>一>三或二 中期 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三>一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 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超过第二 晚期 三>二>一 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 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 力量
第二产业在生产总值 区域对外 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开放程度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逐步提高
第二、三产业在国内 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 大的比重,第三产业 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 重超过第二产业 区域的开 放程度和 对外联系 大幅度增 强
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发达国家的一般规律)
• 由此看出,区域在发展前期,以第一产业为主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转变为以第二产业 为主,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区域经 济以第三产业为主。
结构优化升级。下图为我国某省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
完成1、2题。
1.该省区在10年间( D ) A.第一产业比重加大 B.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比重缩小 D.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 2.该省区最可能是下列四省中的( C) A.吉林 B.青海 C.广东 D.山西
图1-2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1-2,完
要点二 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1.区域的空间结构 (1)概念和因素
概念
形成 影响 因素
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 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 互影响的结果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 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 度和对外联系等
(2)区域按经济活动类型分:
1、读下表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统计数据,回答问题。
1)根据所给资料分析,三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高 到低的是(C ) A.b、a、c B.a、c、b C.a、b、c D.c、b、a (2)三个地区中城市化程度最高的是( A) A.a B.b C.c D.三个地区都是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