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中山市东升初级中学叶永春

一、教学设想

为什么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定位为朗读指导课?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考虑,朗读具有不同于默读的显著特点。朗读时,心、口、耳、唇、舌等多种感官积极投入阅读活动,使静态的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使阅读者的感觉、知觉、注意力、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充分活跃起来。

从教育实践来看,朗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欣赏的趣味,有利于熟悉语言结构,丰富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语感,同时借助于语气和表情表达文章的神采,有利于提高语感鉴赏能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被编辑在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 30 课《诗五首》中。这首诗最能体现杜甫忧国有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同时在《诗五首》这课中,它也是情感特征最为炽烈、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所以学好本诗对其它四首诗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本诗就会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一分认识,更能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知识体系与设计理念的联系

①本诗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②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值得我们赞美和学习。

三、学情分析

1 、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五个单元共20 篇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基础。对本诗的作者杜甫,学生并不陌生,在上学期学过《石壕吏》、《望岳》、《春望》对其人其诗有初步的了解。

2 、现今中学生成长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感慨个人经历,抒发社稷理想的古代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鉴于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 )介绍背景拉近和学生的时代距离。( 2 )范读、配乐朗读,理解作者感情。(

3 )杜甫其它诗作辅助理解;(

4 )联系现实生活,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三维目标的确立

知识目标:

1 、准确朗读,把握节奏和重音。

2 、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能力目标:能感受与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目标:能体会作者杜甫的情感、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五、学习方法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经过考虑,我决定以“朗读训练” 为切入点,再附以“揣摩语言”的方式,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1、朗读法: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朗读与阅读的主体,自主、合作,积极地、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

六、导学策略

1 、以成都西郊杜甫草堂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以名家朗读为范本进行朗诵训练。

七、课时设计: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两张杜甫草堂的图片导入,介绍作者作品及其经历;再由作者的经历进一步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然后由时代背景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最后解题,点明文体特点,进入正课。

(说明: 1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 2 、介绍背景拉近和学生的时代距离; 3 、过渡自然。)

(二)、试读诗文,读准字音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号(háo)三重(chóng)茅挂罥(juàn)

长(cháng)林梢(shā o)飘转(z huàn)沉塘坳(ào)

俄顷(qǐ ng)昏黑(hè)布衾(qī n)丧(sā ng )乱

广厦(s hà)大庇(bì)突兀( w ù)见( x iàn)此屋

(说明:字音是朗读的基础,读准字音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三)、再读诗文,把握节奏与语速

(分四小节进行训练)

八月 \ 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 \ 渡江 \ 洒江郊,高者 \ 挂罥\\\长林梢,下者 \ 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 \ 欺我\\\老无力,忍能 \ 对面\\\为盗贼。公然 \ 抱茅\\\入竹去,唇焦 \口燥\\\呼不得,归来\ 倚杖\\\自叹息。

俄顷 \ 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

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 \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 俱欢颜!风雨不动 \ 安如山。\\\呜呼!\\\何时 \眼前\\\突兀\\\见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说明:通过听配乐朗读录音和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置身于诗词的意境中,帮助他们把握读音,感知内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拍、层次和韵脚。本诗诗句以七言为主,结合诗意一般可按四三言节拍朗读;其余诗句根据字数和诗意可做如下安排:“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读为四二三言节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均可读为二四三言节拍,“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读为四二三言节拍(注:“死亦足”三字决不可同前直连)。每小节之间有停顿,前三节与后一节之间停顿稍长。凡韵脚需读得响亮,这样读诗歌,层次清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琅琅上口,情趣盎然。)

(四)、细读诗文,理解文意;注意重音,体悟深情

(分四小节进行理解体悟与朗读训练)

A 、学习第一小节

八月 \ 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 \ 渡江 \ 洒江郊,高者 \ 挂罥\\\长林梢,下者\\\

飘转\\\沉——塘——坳。

1 、这节诗简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秋风破屋)

2 、作者心情如何?

(心情痛苦)

3 、朗读时重音与感情应如何把握?

(先让学生体会并说出来,教师作进一步的评价与指导。)

(明确:起势稍高,语速较慢。前两句语气偏重,“怒号”、“卷”等应重读,读出风之猛烈。最后一句语调低沉婉转,读出诗人的痛心之情。)

4 、根据体验与指导进行朗读训练。

B 、学习第二小节

南村群童 \欺我\\\老无力,忍能 \ 对面\\\为盗贼。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 \ 口燥\\\呼不得,归

来\\\倚杖\\\自——叹——息。

1 、这节诗简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群童抱茅)

2 、作者心情如何?

(无可奈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