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高中语文《论语》选读《为政以德》课件(31张PPT)
合集下载
论语第一课《为政以德》课件 (54张PPT)
总结归纳
当政者以身作则
办法5:
“羿、奡”“禹、稷”
恃德者昌,恃对力比者,亡
突出“
”的政治观点
提出问题
论点:为政以德
论据1:“刑”“德”对比,突出“德治”重要
分析问题
论据2:“庶-富-教”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论据3:“食-兵-信”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如何实施德政?办法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 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 :“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 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1)以德、礼导民;(2)富而后教; (3)节用爱人,使民
民富,君(国)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点: 为政以德
论据1:“刑 ”德“ ”对比,突德出治“
重要
分析问题
论据2:“庶 富- 教- ”递进,突出德“治
要
论据3:“食 -兵 信- ”递进,突出德“治
要
如何实施德政?办法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 ”重 ”重
办法2: ①反对战争;②主张均平
解决问题
办法3: 反对聚敛和破坏礼制
办法4: 民富,君(国)富
1.《为政以德》课件—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1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 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 鼓而攻之可也。”
【评析】孔子对季氏“聚敛”,极为 痛恶,何也?
一则“季氏富于周公”与礼有违; 二则聚敛必剥削百姓,极不人道。
反对过分盘剥百姓,反对横征暴敛。
【1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 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 鼓而攻之可也。”
【评析】
本章内容是举贤(去恶)。孔子对冉求的批评。
•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 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 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 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 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 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 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 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 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 冉求。
思考: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 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 盾?(P5课后练习一)
没有矛盾,反应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 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
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 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 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 “仁”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还重要。去食一 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
[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 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民无信则国不立
从古到今,食粮、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课件_PPT课件
2020/7/28
时代背景
材料: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 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 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 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政治特点】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实际上已
失去掌控诸侯的力量。诸侯们为增强自身国力, 常不惜互相征伐,导致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 安。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 被吞并。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 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政”和“刑”:用法令规定人民不能做什么, 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 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小结: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 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不会有羞 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 遵守。
2020/7/28
2、节约用度,爱护人民; 治国思想:正己
3、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
2020/7/28
• 《管子·治国》说: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
民贫则难治也。”罪,所
以比较好治理。民贫则危乡轻家,犯上作乱,所 以难于治理。
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首先想方设法 地让人民富裕起来。
这就是富民政策。
2020/7/28
文本研习( 12.9):
•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 :“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年饥:收成不好。 如之何:如……何,固定格式,对……怎么办。 盍彻乎:盍,何不。 孰与:宾语前置,“与孰”
文本研习(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时代背景
材料: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 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 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 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政治特点】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实际上已
失去掌控诸侯的力量。诸侯们为增强自身国力, 常不惜互相征伐,导致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 安。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 被吞并。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 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政”和“刑”:用法令规定人民不能做什么, 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 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小结: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 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不会有羞 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 遵守。
2020/7/28
2、节约用度,爱护人民; 治国思想:正己
3、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
2020/7/28
• 《管子·治国》说: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
民贫则难治也。”罪,所
以比较好治理。民贫则危乡轻家,犯上作乱,所 以难于治理。
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首先想方设法 地让人民富裕起来。
这就是富民政策。
2020/7/28
文本研习( 12.9):
•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 :“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年饥:收成不好。 如之何:如……何,固定格式,对……怎么办。 盍彻乎:盍,何不。 孰与:宾语前置,“与孰”
文本研习(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为政以德课件
为政以德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读准字音
冉有仆 富庶 颛臾 盍彻乎 羿 浇奡
恪守 千乘 南宫适 后
通假字
“共”通“拱” “道”通“导”
“与”通“欤”精选完整ppt课件
2
(1)【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2·1)
——提倡以德治国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柔远人,消除内忧外患。
精选完整ppt课件
15
特殊句式: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无乃尓是过与? 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是谁之过与?
特殊用法: 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精选完整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6
孔子为何不同意伐颛臾? 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 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 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寡”是人口少,“贫”是财富少,属 于国力发展问题;“均”是贫富差距小,属 于社会公平问题;“安”是安定,属于国家 安全问题。发展当然是硬道理,但贫富差距 过大就会带来社会问题。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解决好公平问题
和安全问题,“远人”就会归顺。如果没有
解决好公平、安全问题,“远人”就不会归
服。不归服怎么办?只能自修文德,才好怀
治偶像是周公旦,其毕生使命是“克己复
礼”,恢复周公所制定的“礼”。孔子认为: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
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季氏作为
一个大夫,却以下犯上,居然攻打周天子所
封的颛臾,这是对孔子政治信念的挑战,所
以孔子要坚决反对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孔子及部分弟子有关从政方面的言论 主要思想: 以德从政、以礼从政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读准字音
冉有仆 富庶 颛臾 盍彻乎 羿 浇奡
恪守 千乘 南宫适 后
通假字
“共”通“拱” “道”通“导”
“与”通“欤”精选完整ppt课件
2
(1)【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2·1)
——提倡以德治国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柔远人,消除内忧外患。
精选完整ppt课件
15
特殊句式: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无乃尓是过与? 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是谁之过与?
特殊用法: 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精选完整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6
孔子为何不同意伐颛臾? 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 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 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寡”是人口少,“贫”是财富少,属 于国力发展问题;“均”是贫富差距小,属 于社会公平问题;“安”是安定,属于国家 安全问题。发展当然是硬道理,但贫富差距 过大就会带来社会问题。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解决好公平问题
和安全问题,“远人”就会归顺。如果没有
解决好公平、安全问题,“远人”就不会归
服。不归服怎么办?只能自修文德,才好怀
治偶像是周公旦,其毕生使命是“克己复
礼”,恢复周公所制定的“礼”。孔子认为: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
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季氏作为
一个大夫,却以下犯上,居然攻打周天子所
封的颛臾,这是对孔子政治信念的挑战,所
以孔子要坚决反对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孔子及部分弟子有关从政方面的言论 主要思想: 以德从政、以礼从政
《为政以德》课件
中庸思想
01
中庸思想概述
中庸思想是《为政以德》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主张在处理问题时应该
采取适中的原则,避免过度或不及。
02
中庸思想的内涵
中庸思想认为在处理问题时应该采取适中的态度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
效果。同时,中庸思想也强调在处理问题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ຫໍສະໝຸດ 03中庸思想的意义
中庸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强调平衡和稳定,有助于促
《为政以德》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儒家政治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为 后世的道德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政以德》的思想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影响,它启示我们 在治理国家和社会时,应注重道德建设,以人为本,实现社 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发展。
02
《为政以德》的核心思想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概述
仁爱思想是《为政以德》中的重要思 想之一,它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之心对 待百姓,关心百姓的疾苦和福祉。
仁爱思想的内涵
仁爱思想的意义
仁爱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 义,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 的权益和福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 平与正义。
仁爱思想认为君主应以仁慈、关爱和 公正的态度对待百姓,尽可能地减轻 百姓的负担,增进百姓的福祉。
通过道德规范和准则,约束公职人员的行 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启示:如何借鉴《为政以德》
传统与现代融合
将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政治文明相结合,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治理模式。
德法并重
在法治的基础上,强调道德教化在治理中 的作用,实现德法互补。
榜样力量
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课件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 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那 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 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 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表明儒家治 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故事背景:鲁国的三家(史称“三桓”, 即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 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 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 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 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 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 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 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
太史公曰:《传》(《论语》)曰“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 也。余睹李将军悛悛quan1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那 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 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 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表明儒家治 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故事背景:鲁国的三家(史称“三桓”, 即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 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 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 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 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 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 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 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
太史公曰:《传》(《论语》)曰“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 也。余睹李将军悛悛quan1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政(政令)和刑(刑罚) 对比
德(道德)和礼(礼教)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 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用法令规定人民不能做什么, 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 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小结: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 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不会有羞 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 遵守。
思考: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 人民,孔子持什么态度?
孔子不赞同,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 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批评冉有搜刮民财行径。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 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 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 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 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 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 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 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 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 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 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
——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子欲善而民善矣:形做名,善道;形做动,从善。 风:名词做动词。好比风 草:名词做动词。好比草
上:加
偃:倒伏,这里比喻被感化。
孔子两次言政
2.20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
——主张爱民、举贤、教民
•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由 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 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 《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 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 幅都不长。
德(道德)和礼(礼教)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 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用法令规定人民不能做什么, 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 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小结: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 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不会有羞 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 遵守。
思考: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 人民,孔子持什么态度?
孔子不赞同,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 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批评冉有搜刮民财行径。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 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 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 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 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 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 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 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 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 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 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
——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子欲善而民善矣:形做名,善道;形做动,从善。 风:名词做动词。好比风 草:名词做动词。好比草
上:加
偃:倒伏,这里比喻被感化。
孔子两次言政
2.20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
——主张爱民、举贤、教民
•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由 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 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 《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 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 幅都不长。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为政以德 (共35张PPT)
一种是实物、银钱;
为
一种是力役,即征用民工,让农民从事无报酬的劳动。
政
以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 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德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 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
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子就说他很有道德,是个君子。后代儒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
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主张,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
而不要以武力得天下,否则,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
“为政以德”的内涵②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
为
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 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仲尼曰:“善哉!政宽
(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提高精神素养)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
为
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
政
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
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
德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
10-13
• 第十二课、第十三课: 感人的师生关系 学习教育
• 第十四课:社会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14/15:
• 第十五课:天道观
哲学思想
何谓“为政”?
为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
政
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
为政以德ppt实用课件33
请你想一想
一问: 课文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季氏将伐颛臾。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 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 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 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 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 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无道”指无道者,不守
道义的人。就,动词,靠近。“有道”,作宾语, 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就:①接近,靠近,趋 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举善而教不能。 “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 力差的人。
补充说明: 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名词了。
古今异义
无耻:没有羞耻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 而无耻。” 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 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现代汉语中意思 是道德水平低下,含义较窄。
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 祭祀等军国大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拿)它做(东蒙山 的主祭者)。“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 在邦域之中矣。” 现代汉语的“以为”是认为。
用,役使。 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补充说明: 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
“使民以时”中的“以”意思是按照。 状语后置,也就是介词结构后置,古代的介词结构(介词+
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需 要将后置的介宾短语提前到谓语前面来。
为政以德ppt32
论语 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 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 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 《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 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 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 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 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 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 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 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 有很大影响。
❖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怎么与众不同?
❖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 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 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 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 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 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 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 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是也。孔子 ,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对他的尊 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孔子 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 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 年整理“六经”(《诗》《书》 《易》《礼》《乐》《春 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 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 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 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 深远,以至于今。
一、为政以德课件-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4
为何要学《论语》?
❖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 海尔老板案头常备着两本书, ❖ 一本是《论语》,一本是《孙子兵法》。 ❖ 中国知识分子,如果不读《论语》,那是不可思
议的。读《论语》是大丈夫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 《论语》在古代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今天我们要
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要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 化,要了解儒家思想,《论语》也是必读书。
孔子学生有若建议哀公在荒年降低税收以足民
有若高论体现了藏富于民的理念,也是儒家的民 本思想。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把一切问题都转化为道德问 题,并试图以道德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又是不 大现实的。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 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 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结,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 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通过对照,孔子认为统治者应使自身端正,言教身教,以
身作则。
任何一种制度,到底还是人为的。领导人本身端正。(正
字包括的意义很多,思想的纯洁,行为的中正等。)就是
高考链接
(2011年浙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 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 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
$number {01}
目录
• 引言 • 为政以德的理念 • 为政以德的核心价值观 • 为政以德的实践与应用 • 为政以德的未来发展 • 结语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强调道德在政治和 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为政以德的理 念对于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修养。
西方政治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也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认 为政治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和节 制等美德。
现代治理理念
现代治理理念也强调道德和伦理的 重要性,认为领导者应该承担社会 责任,秉持诚信、公正等原则。
03
为政以德的核心价值观
诚信
总结词
诚信是为政之本,是建立政治信任和 社会秩序的基础。
深化道德实践
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道德实践中 来,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
提升道德教育
推动法律与道德的有机融合,使法治 与德治相得益彰,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和发展。
THANKS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诚信经营
企业应遵循为政以德的原则,树 立诚信经营的理念,遵守商业道 德和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企业
形象。
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 员工福利、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创新发展
企业应注重创新发展,以德为先, 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 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腐败、 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这些问题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需 要从道德和制度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课程目标
01
$number {01}
目录
• 引言 • 为政以德的理念 • 为政以德的核心价值观 • 为政以德的实践与应用 • 为政以德的未来发展 • 结语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强调道德在政治和 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为政以德的理 念对于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修养。
西方政治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也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认 为政治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和节 制等美德。
现代治理理念
现代治理理念也强调道德和伦理的 重要性,认为领导者应该承担社会 责任,秉持诚信、公正等原则。
03
为政以德的核心价值观
诚信
总结词
诚信是为政之本,是建立政治信任和 社会秩序的基础。
深化道德实践
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道德实践中 来,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
提升道德教育
推动法律与道德的有机融合,使法治 与德治相得益彰,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和发展。
THANKS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诚信经营
企业应遵循为政以德的原则,树 立诚信经营的理念,遵守商业道 德和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企业
形象。
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 员工福利、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创新发展
企业应注重创新发展,以德为先, 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 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腐败、 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这些问题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需 要从道德和制度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课程目标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对战争
反对苛刑
敬事爱民
办 法
富民
前提
教民
正 已
不横征暴敛 使民以时 富民 修德
三、章节梳理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 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 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 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 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课中成语 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 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周 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
试将以上钱穆先生注释本章的话归纳为几点: 1.为政者应该以自身的道德作为根本, 在政治活动中以人治人,将心比心。 2.作为政治领袖能以自身之高尚道德作 领导,下属才会象众星围绕北极星一样地尊 奉信仰他。 3.注重自身的道德力量的作用,是“行不 言之教”,却不是实行“无为而治”。“为” 还是要“为”的,动还是要动的,只不过“动” 不是乱动,不是满天旋转,“为”不是乱作为, 不是越俎代庖。就象北极星一样,只在 自己的位置上和分际中领衔群星,而绝不出圈。
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 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 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问: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的问题还是老百姓的问 题?说说你对“民无信则不立”的理解。
答案: 本章内容是富民、正己。孔子在本文段中
16·1季氏将伐颛臾。 【评析】 这一章的内容是正己,也又反映出孔子的 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 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 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此外,这一章里 孔子还提出了“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 安”。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 安,谓上下相安。”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 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这 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基本不适宜现代社会,这 是应该指出的。 提问 课文练习P5第二题。
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 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 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 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 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提问: 材料提出哪两种治理百姓的方法? 孔子认为哪一种更好? 【评析】 本章内容教民。 孔子举出两种截然 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 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 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 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 时有不同于法治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 “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 视了刑政、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 12·7,富民、正己 1·5, 16·1,正己 11·17,举贤(去恶) 12·9,富民 13·6,正己 12·19,正己,教民 2·20,正己,教民,举贤 14·5,正己(德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为政以德
原则:以德治国
德: 多則切,德,升也。从彳㥁聲。· · · · 德訓登者。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 由口授也。唐人詩。千水千山得得來 。得卽德也——许慎 为政以德的德为何意?
为政以德的“德”为何意? 一般:道德 包咸:“德者无为,犹北辰之 不移而众星共之。” 郭象:“万物皆得性谓之德”
钱穆先生以为: 孔门论学,最重人道。政治,人道中之大者。 孔门论政主德化,因政治亦人事之一端,人事 一本于人心。德者,心之最真实,最可凭,而又不 可掩。故虽蕴于一心,而实为一切人事之枢机。为 政亦非例外。 本章旧注,多以无为释德字。其实德育德性, 即其人之品德。孔子谓作政治领袖,主要在其德 性,在其一己之品德,为一切领导之主动。唯德 可以感召,可以推行,非无为。其下喻辞。北辰 动在微处,其动不可见。居其所,犹云不出位, 自做己事,非一无所为。
论述的是政府(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从古到 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 问题。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军备充足 就不会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取信于民就可以 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社会进步而繁荣。如 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 任,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 (答案只要合理即可。若说成老百姓的问题也可。)
些)
【评析】 本章内容是正己。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 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 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 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 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 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文中成语 节用爱人: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去兵”会被杀,“去食”会饿死,但如果不能取信于 民,纵有饭吃,也无法维持统治。历史统治者都认为如果 能取得人民的信任,这个信任不动摇,即使死上点人,甚 至死很多人,天也塌不下来。 —— 李零《丧家狗》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司马迁《货殖列传序》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 而爱人,使民以时。” 提问:治理国家要注意哪些问题?(要做到哪
为政以德
教学目的: 掌握本章孔子以德治国的主要思想,并 学会以儒家思想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把握孔子德治的主要思想,将本章所有 零散的内容梳理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的脉 络。 教学难点: 运用孔子的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
第一课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 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 “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