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B )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B )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B )

A.女优于男 B.大致相等 C.男优于女 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我谈男女性别差异

我谈男女性别差异 ◆L 摘要:男女有别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男女的生理、心理方面,同样也体现在男女生的思维方式、性格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笔者此番详细采访研究了男女面对挫折时的不同表现及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想从这个侧面,给教育者一些启发。 关键词:实地采访事实、社会影响因素、生理基础、解决方案 美国science杂志曾刊登文章说,在面对挫折时,男女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女姓多指向自己、行为方式也比较软性化,比如自责、自伤,自我暗示、自言自语、以泪洗面,疯狂购物、狂吃食物、蒙头大睡、倾诉、寻求他人的慰藉、自我幻想等:而男性反应多指向外界,且行为方式激烈,具有攻击性,比如摔东西、攻击小动物、攻击他人、拿老婆孩子出气、飙车、剧烈运动、大声喊叫、借酒浇愁、性侵害、自杀和杀人等。 对部分中小学教师、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的实地访谈也使笔者了解到:涉及到了男女生自身差异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女孩子好像更喜欢干净, 她们的校服不像男孩子那么脏兮兮的,她们喜欢做游戏,但是不会像男孩子那样动来动去,也很少跟别人打架、骂人。(陈某,女,小学三年级学生)我觉得男生性格更开朗,对很多事情不会像女生那样斤斤计较,“男儿心中有天地”嘛,女生总给人多愁善感的感觉,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的,毕竟男女有别嘛。(黄某,男,中学二年级学生)女孩子字写得更漂亮,最起码比男孩子工整;男孩子的作业

本和考试卷总是乱七八糟的。男孩子也有自己的优点,他们喜欢帮助我们,班级里有什么活儿他们总是抢着做。(杨某,女,小学四年级学生)说起男女生的差异,我觉得还是比较大的。女生比较文静,在学校的表现总是规规矩矩的,很少为学校和教师惹麻烦。而男生则更活泼,虽然这样的性格没什么不好,但是却经常会因此而破坏学校和班级的纪律,遭到老师的批评。在学习上,女生的成绩要好一些,因为她们比较听话,上课听讲也更加认真,作业什么的也比男生做得仔细。(姚某,女,小学高级教师)相对来说男孩子可能更活泼一点,对新鲜事物更加容易感兴趣,也很讲“江湖义气”和“哥们义气”;女孩子跟大人和教师交往的能力要强一点,她们更容易受到大人和教师的喜欢,这一点男孩子是很难做到的。(黄某,女,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上述访谈中的种种观点,表明了在大多数人眼中男女生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只是上面的种种认识基本只停留在对男女生差异的表面解读和思考,那么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差异对男女生的对待挫折的方式又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呢? 1.脑结构差异 大多数研究结果指出,在一般智力水平上没有发现男孩与女孩之间有重要的、本质的区别。在一项具有说服力的元分析中,林与海德(LinnandHyde,1989)得出结论:男孩与女孩之间的差异总是很小的,并且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这种差异逐年缩小,而且当差异出现的时候,也能制定教育方案对之进行干预’。但是,就个性和生理特征而言,男女的性别差异是很明显的。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都己表明,男性与女性的大脑是有差别的。男性右半脑掌管空间能力,左半脑

第二章 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

第二章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形式,体会语言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了解国内外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 了解语言年龄差异的表现形式,思考语言年龄差异的成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言与社会性别 第二节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 第三节如何语言性别差异研究 第四节语言的年龄变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言结构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语言的年龄差异与社会因素的联系。【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语言的性别差异? 2. “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的差别属于语言的社会变异吗?为什么? 3.你认为造成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4.搜集当前的流行语,分析它们在年龄上差异。

第一节语言与社会性别 一、语言学中的性别区分(一至四[英]玛丽·塔尔博特《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1-18页)思考:1.为什么需要区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这种区分影响到我们如何立身处世,而这个世界又如何对待我们。这里包括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人们用以谈论我们的语言。 2.这种区分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有何意义? 语言在建立和维持这种划分时所起到的作用。 早期的兴趣:语音、词语、句子结构,以“代词”为例→极端的例子: 过去的:南美的加勒比印第安人 (男女使用完全不同的词汇) 现在的:巴西的卡拉加部落 (用音位表示说话者的不同性别) ↓ 20世纪70年代的:性专有(sex-exclusive) 性优选(sex-preferential) 二、生理性别对社会性别 sex :先天 gender:后天习得的,社会建构的,masculine ['m?skjulin]与male比较 总之:所谓性专有和性优选的差异实际上都是表现社会性别的各种方式(ways of doing gender)。在特定的文化中,它们是“得体”的男女行为举止的组成部分。 关于先天、后天在决定性别差异程度上的不同看法:男性荷尔蒙与侵略性、主控的关系 或者:人们的行为模式是在生结构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不可能把生物作用和社会作用截然分开。 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棘手的二元对立 ?两级对立范畴的缺点 白天/黑夜,方言的划分 四、研究语言性别变异的意义 思考:如果你曾经接触到其他社会文化,你认为其他文化和自己所处社会文化中的女性观和男性观相比有什么差别?语言上呢? 五、性别化的言语传播 (五、六参考[美]朱丽亚·T·伍德《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79-115页) 语言是我们所使用的做复杂的符号系统之一。 研究符号行为所蕴含的意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言语传播如何体现文化观念以及男女两性的期望。 (一)言语传播体现有关的性别文化观念 1、语言定义性别 (1)男性通用语言排斥女性 (2)语言以不同方式定义男性和女性 人们常常以外表或与他人的关系来定义女性,以活动、成就或地位来定义男性。 西方:“小姐、太太(表明婚姻状况的)”/“先生” 中国:姑娘、媳妇,师母 (3)语言命名存在物 我们关注已经命名的现象,不认可、不思考未曾命名的现象。“性骚扰” 命名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存在的现象,并借用符号性指称来思考这些现象。 2、语言令性别观念条理化

智力的性别差异

智力的性别差异 男女之间的智力是否存在着差异?对此问题,人们一直存在着争议。在相当多人的观念中,会认为男性比女性聪明,而且还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中,绝大多数是男性;世界伟人、领袖以及事业有成的人士中,男性的比例也远远大于女性。固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事实的存在,但这还不足以证明智力存在着性别差异。我们不能依据生活经验来下定论,而应当依据科学的证据。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将智力是否存在着性别的差异这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项研究能够有说服力地说明男女在智力整体水平上有明显的差异,男女的平均智商是很接近的,但具体到智力分布、智力结构以及年龄倾向性上却存在着差异。 1.智力分布的性别差异 心理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智力分布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的范围较广,离散程度大。也就是说,男性在智力两极部分的人数多于女性,智力优秀和智力低下的男性都要比女性多,而女性的智力分布则多集中在中间水平。据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在平均智力水平方面,男女并无明显差别,但在最聪明和最愚钝的人群中,男子数量都是女性的2倍。这跟日常生活经验的事实是相吻合的。譬如,在智力有缺陷的人群中,男性人数大大超过女性;在科学、文艺及政治舞台上,有成就的名家学者也多为男性;所谓的神童,还是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智力的这种分布差异在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反映尤其显著。国内外的一些调查的结论大致相同: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均多于女生,而成绩中等的女生则多于男生。另有调查显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6倍。 2.智力结构的性别差异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男性和女性的智力结构不同,各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感知觉方面,男性的视知觉能力较强,尤其是空间知觉能力,男性明显优于女性,所以认路能力比较强,比较有方向感,到外地,负责认路的一般都是男性;女性的听觉能力则优于男性,耳聋患者比较少,特别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上,女性明显优于男性,在嗅觉能力方面,女性也优于男性,所以对房间及衣物上的异味,女性会比较敏感,男性鼻子没那么灵,一双袜子几天不洗都不觉得有什么 问题,女生则每天都要洗。 注意力方面,就注意类型而言,女生比较擅长有意注意,即付出主观努力的注意,如:集中注意力背文字,数字等。女生在这方面,在各种干扰下,相对不易分心;男生较易引起

性别差异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发展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质的变化。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使个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发展是连续的,各阶段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互相重叠地渐进,在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初期和后期都包含着前后相邻阶段的特点,发展中任何新的一步都是和以前的发展水平整合在一起的。à连续性 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à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发展顺序是不可逆的,每一发展阶段也不可逾越,个体都必须以同样的顺序,从低向高地发展每个阶段。 3.不平衡性 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心理各组成成分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虽然任何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最终达到的水平有高有低,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也存在千差万别。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曲线都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但决不会完全重合。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对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1.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概念来解释这一过程。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人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如抓握反射、吸吮反射等。同化,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通过顺应,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个体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2. 影响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四:成熟、练习与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平衡化。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的成熟为认知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练习与习得经验,是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儿童认知发展的源泉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平衡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3.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分析(一)

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分析(一) 【摘要】根据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男女退休年龄存在着5年或是10年的差异,这到底是对女性的照顾还是歧视?在现行的经济文化背景下,1978年制定的退休政策有一定的滞后性,本文希望通过问卷法,对劳动女性和知识女性对退休年龄的态度进行调查,为今后的政策调整提供相关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退休年龄;性别差异 【Abstract】Accordingtoretirementofourcountrycurrentlyineffectpolicy,thedifferencetherebeingexistingfor5ye arsorin10inmenandwomenretirementage,thisisthatgivingconsiderationtothefemalestillJim-Crowa fterall?Backgroundmovesdownwardsineconomyculturecurrentlyineffect,1978workoutthepolicyre tiringhascertainlaggingnature,themainbodyofabookishopedbyquestionnairelaw,theattitudetoretir ementagemakesaninvestigationtothefemalewhoworksandtheknowledgefemale,basisadjustingthe realityprovidingarelevanceforpolicythedaystocome. 【Keywords】Retirementage;Genderdifferences1文献回顾 国内关于退休年龄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延长退休年龄和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纷争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①人口预期寿命。②人力资源。③赡养老人。④人口老龄化。⑤性别。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劳动女性和知识女性的调查,揭示她们对退休年龄的不同态度,为以后的政策修正提供依据。 2政策分析 2.1政策的背景分析。 我国男女退休年龄实行差别对待,女性早于男性退休的政策在50年代制定并实行,“很大程度上受前苏联的影响”。该政策制定的初衷,一是有利于人口的再生产,二是为保护承担人口再生产重担的母亲的身体健康。而这一政策当时并未遭到很大的质疑。因为当时这种男女有别的退休政策可能是符合社会预期和妇女需求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社会有了很大的变化,给女性个人、群体也带来变化。首先,观念的变化,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作不再由国家计划分配,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这促使人们劳动价值观的改变。其次,女性的健康状况大有改善,妇女的平均寿命已长于男性。再次,女性的就业能力增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女性的生育负担减轻了不少,女性已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女性的文化水平总体提高,这些使妇女有更多的精力工作,也有了胜任工作的基础。 可见,产生于50年代的男女有别的退休制度反映并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一定合理性基础。到了今天,这些基础已逐步消失。继续执行这个政策,结果不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保护妇女”,而可能是限制妇女,伤害妇女。 2.2政策的法律意义分析。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是作为社会成员的妇女有获得就业和发展的权利。平等参与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收入是妇女争取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前提和基础,对于绝大多数女性而言,失去经济上的独立,就会失去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工作是女性与社会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 在2005年通过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正式将男女平等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所谓基本国策,是一个国家为解决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而确定的带根本性的总政策,在国家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具体政策起导向和制约作用,并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协调提供依据。从政策的层面上看,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也是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违反。 2.3政策执行的结果分析。 执行男高女低的退休年龄,对妇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性别差异对学习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学习的影响 男孩和女孩大脑发育的差别,早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显现,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天生的性别差异将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影响,并且不断强化。而反过来,学习的本身也在改变着大脑的机能发育。因为当孩子玩耍和学习的时候,相对应的脑细胞就会更加活跃且随时更新,而那些不经常使用的部分将会逐渐退化萎缩。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许多,总的概括可以分为四大类: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 非智力因素: 男女智力结构差异造成男女学生成绩差异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于他们在兴趣、爱好、学习目的、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力等这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具体又表现在:(1)女生的向师性比男生要强;(2)女生学习的自觉性比男生要强;(3)女生的学习态度比男生更端正,完成学习任务比男生好; (4)女生的注意力比男生集中,学习习惯比男生好。 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造成男女学生单科成绩差异的根源,男女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女生的抽象思维优于男生;(2)男生的逻辑思维优于女生。由于中小学男女学生在智力方面这两个因素的差异,也就导致了女生在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的学习方面,成绩远远优于男生,而男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的学习要好于女生。 生理因素: 生理是心理的基础,造成中小学生男女学习成绩差异,生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调查表明,男女学生在生理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女生比男生发育快,懂事早;(2)女生的兴奋与抑制机能更加平衡、控制行为能力强。 社会因素: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每时每刻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造成中小学生男女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也有其社会因素。在众多的社会因素中,其中有

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关系探讨

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关系探讨 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关系探讨作者:王斌,陈佩,徐佩尔,汤海华,孔亦文,耿军,陆瑾月,颜雪云,秦光耀,宋琴作者单位:200435 上海,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心内科【摘要】目的探讨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快速测定BNP,同时收集患者其他相关临床信息,比较分析BNP与年龄、性别及疾病之间的关系。20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00例,年龄75岁与年龄75岁各50例,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各占50%;女100例,年龄75岁与年龄75岁各50例,心源性疾病与非心源性疾病分别占51%与49%。结果(1)BNP值与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不同性别人群的BNP值无明显差异(P 0.05)。(2)BNP值与年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即随着年龄的增高,BNP值呈上升趋势(P 0.05)。(3)心源性疾病与非心源性疾病之间的BNP值差异有显著性,即心源性疾病的BNP值明显高于非心源性疾病(P 0.05)。结论年龄、疾病对BNP值有着一定的影响,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急性呼吸困难的病因鉴别有着重要价值。【关键词】BNP;年龄;性别;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BNP, age, gender and diseases WANG Bin, CHEN Pei, XU Pei-er, et al.Shibei Hospital of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BNP, age, gender and diseases.Methods BNP levels of 200 patients were detected very quickly and the related clinical information were collected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n the relations between BNP, age, gender and diseas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mong the 200 in-hospital patients, 100 were male, in which 50% were 75 years old, and 50% were 75 years old, and cardiac dyspnea occupied 50%, while non-cardiac dyspnea occupied 50%. 100 were female, the age composition was the same with male group, and cardiac dyspnea occupied 51%, while non- cardiac dyspnea occupied 49%.Results There was no relation between BNP value and gender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NP value was observe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P 0.05). BNP valu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ge and as the age increased, BNP value became high (P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NP value between cardiac dyspnea and non-cardiac dyspnea patients, and the BNP value of cardiac dyspnea patient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cardiac dyspnea patients (P 0.05).Conclusion Age and disease can impact on BNP value and BN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clinical heart failure and in the etiopathogenisis discrimination of acute dyspnea. [Key words]BNP; age; gender; non-cardiac dyspnea; cardiac dyspnea BNP是利钠肽的一种,由Sudon等[1]于1988年从猪脑中提炼,故此命名。BNP由含17个氨基酸环结构的32个氨基酸组成[2]。在正常人体,BNP以颗粒形式贮存于左右心房,心室的BNP含量约为心房含量的1/50~1/100[3],但心房分泌BNP的能力并不与其含有心钠肽高浓度相当,去除小鼠的心房,心脏分泌BNP仍可保留正常分泌量的60%,而心房肽(ANP)则降至正常分泌量的5%以下[4],这提示ANP 主要由心房分泌,而BNP则主要由心室分泌,这可能与心室BNP含量小、分泌较心房迅速有关。正常状态下BNP在心室贮备很少,心室壁的张力增加是BNP释放的主要原因,轻度心室负荷增加即可使它的mRNA表达增加,BNP合成增加。BNP和其他利钠肽-ANP、C 型脑钠肽(CNP)具有相似的生物学作用: 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受体,可瞬间合成,半衰期极短约18~22min,心肌缺血、坏死、损伤、心室壁张力、压力负荷等刺激均可使BNP迅速合成释放[5]。这成为左室功能障碍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成为临床心衰诊断、

男女智力差异

男女智力差异 心理学并不否认智力有性别差异,不过,心理学上所指的“智力的性别差异”,不是笼统地说成是男性比女性聪明,男性智力水平高于女性。心理学研究的性别智力差异,是指群体差异,是从类别上分析研究各自的特长及其形成的原因。 国际上通用的判断—个人的聪明程度是进行智力测验。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和他的同事关于“男性——女性测验”用十多年时间进行了450多个项目。结果是:作为群体男性与群体女性比较确有差异,男子更进取、好争斗、喜欢自夸、敢冒险,对社会活动多注意;女于富于同情心,比较柔和,有审美观念,爱打扮,对家庭生活多注意;随着年龄、家庭地位、教育、职业的不同而有强弱高低之分,但是同性之间的差异大于异性之间的差异;家庭环境优越的男女差别不大,接近常模(平均数);受教育越高,个性越向异性方向转化,差别越小。 多种测验表明男女智力差异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水平差异,这也是主要的差异 研究表明,在智力水平上,总的来说男女之间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男女两性中既都有天才,也有低能。“神童”并不都是男孩,即使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也发现过女“神童”,如宋朝就有9岁女神童林幼玉和8岁女神童吴志瑞。 水平差异可以理解为居优势的智力因素: ①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 ②男性的空间视觉能力和数学能力较佳,女性则短时记忆和语言能力较优。 ③男女同学在某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现有所不同。比如,男同学的思维比较广阔、敏捷,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喜欢独立思考,但有时不够细心、周密;而女同学往往在记忆力和语言能力上比较强,用功、细致,但思路比较单一,不够活跃,活动面窄,易对身边的琐事发生兴趣,情绪易波动,怕羞,不敢大胆发问。在学习方法上,女同学习惯于背诵、默写和记忆,长于死记硬背,比较看重分数;而男同学,勇于实践,喜欢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已有的结论。低年级时,男生的学习成绩可能赶不上女生,但知识和能力却在独立思考和实践中得到了增长,因此,到了高中阶段,成绩往往超过女同学。在数学学习中,女同学往往注重模仿、注意机械记忆,不善于把握全局,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解题遇到困难时,女同学往往首先求助于书本或寻找例题中的类似问题,而男同学却是独立思考的居多。 (2)智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一般女性表现较早,男性表现较晚。这多少可以说明小学一般女性较聪明,中学一般是男孩较优的现象。 (3)智力分配也有差异 女性与男性相比,女性中智力超常和低能的比例较小,智力中等的比例较大;男性则智力超常和低能的比例较大,智力中等的比例较小。 (4)“有无”问题 即某些心理特性在男女一方有,而另一方则没有。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这一方面的研究材料可以证实男女智力因素中的有无问题。 应当指出,男女智力的上述差异是从整体来说的,而且是相对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因此,对这些差异要作具体分析,要找原因: (1)主体的因素 这里的主体因素,是指客观因素的二个方面: ①生理方面的因素。 男女在解剖方面有差别:相貌、躯干、四肢、皮肤、生殖系统等身体的构造上不同。生理上也有差别,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不同,如男子比女子骨骼硬、肌肉力量强、肺活量大,

男孩女孩智力上的三大差异

男孩女孩智力上的三大差异 许多家长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男孩比女孩聪明,或者说小时候女孩可能比男孩聪明,但长大、特别是上高中以后,女孩就不行了。对此,许多专家进行了反复研究讨论,认为虽然男女儿童在身体结构、体质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性别的差异并不影响人的智力的高低,就整体而言,智力在男女儿童之间并不存在差异。。 人的智力活动是有其物质基础的,这就是大脑结构与其机能,它们在男女之间都是相同的,既然进行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相同的,男女之间的智力也就不会有必然的明显差异。男女儿童在智力的某些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男孩、女孩智力分布情况稍有差异。。 从整体上看,女孩智力分布比较集中,而男孩的智力差异稍大些。也就是说,在男孩群体中不同的智力水平悬殊较大,而女性智力比较平均。。 在智力活动的某些方面,男女儿童各有所长。。 一般女孩的触觉、痛觉及听觉分辨能力比较敏锐,尤其是手指尖的感觉发展较快,能较早地学会做比较精细的动作,而男孩以视觉分辨及视觉空间能力见长。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常优于男孩,一般女孩说话早,词汇比较丰富,语言缺陷较少,口吃患者以男孩多见,而男孩在判断推理能力以及摆弄拆装物体的能力常胜于女孩。另外,女孩的形象思维比较好,考虑问题周到、细致,男孩则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较强。。 男女儿童之间存在特殊才能的差异。。 一般来说,女孩表演才能占优势,而男孩操作和运动方面的才能占优势。。

虽然男女儿童智力各具特色,但对每个具体的人来说又能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每个家长要针对自己孩子才能的好坏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克服缺点,使自己孩子的聪明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来源:父母网)。 #早期教育##早教##3-6岁教育##亲子关系##育儿对对碰##1-3岁早教##宝贝教育##幼儿教育##父母学校#。 爱乐活3-6岁教育。

智力的性别差异

男女之间的智力是否存在着差异?对此问题,人们一直存在着争议。在相当多人的观念中,会认为男性比女性聪明,而且还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中,绝大多数是男性;世界伟人、领袖以及事业有成的人士中,男性的比例也远远大于女性。固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事实的存在,但这还不足以证明智力存在着性别差异。我们不能依据生活经验来下定论,而应当依据科学的证据。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将智力是否存在着性别的差异这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项研究能够有说服力地说明男女在智力整体水平上有明显的差异,男女的平均智商是很接近的,但具体到智力分布、智力结构以及年龄倾向性上却存在着差异。 1.智力分布的性别差异 心理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智力分布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的范围较广,离散程度大。也就是说,男性在智力两极部分的人数多于女性,智力优秀和智力低下的男性都要比女性多,而女性的智力分布则多集中在中间水平。据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在平均智力水平方面,男女并无明显差别,但在最聪明和最愚钝的人群中,男子数量都是女性的2倍。这跟日常生活经验的事实是相吻合的。譬如,在智力有缺陷的人群中,男性人数大大超过女性;在科学、文艺及政治舞台上,有成就的名家学者也多为男性;所谓的神童,还是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智力的这种分布差异在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反映尤其显著。国内外的一些调查的结论大致相同: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均多于女生,而成绩中等的女生则多于男生。另有调查显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6倍。 2.智力结构的性别差异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男性和女性的智力结构不同,各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感知觉方面,男性的视知觉能力较强,尤其是空间知觉能力,男性明显优于女性,所以认路能力比较强,比较有方向感,到外地,负责认路的一般都是男性;女性的听觉能力则优于男性,耳聋患者比较少,特别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上,女性明显优于男性,在嗅觉能力方面,女性也优于男性,所以对房间及衣物上的异味,女性会比较敏感,男性鼻子没那么灵,一双袜子几天不洗都不觉得有什么

男女性别差异与教育

男女性别差异与教育

性别差异与教育 性别差异指性别的心理差异,即男女学生在个性、智能和成就等方面的差异。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 (一)智力的性别差异 一是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商分布较均匀,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二是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三是男女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女性智力表现较早,男性智力表现较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如学龄前男孩和女孩的智力差异不太明显。从童年期开始,智力差异开始显现,女生智力较优于男生。

(二)学习动机发展的性别差异 小学阶段,女生的成就动机中的认知动机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更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倾向于通过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等;男生在附属动机上高于女生,主要表现在为满足家长的要求或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学习。 中学阶段,男生成就动机中所含的竞争性、新奇性等成分高于女生,女生成就动机中的获取知识因素高于男生。此外,在诸如完成老师要求等附属动机上男生也高于女生,说明附属动机对男生学习的支配作用比女生大。 (三)性别差异与教育 1.依据性别差异教学,既要根据男女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因“性”施教,又要使男女间相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既应“扬长”,更应“补短”,缩小因社会要求不当而人为造成的性别差异。男女生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教育他(她)们以人之长,补已之短。 2.要树立正确的观点,既要承认性别差异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的特点,又要明确男女学生智力发展能达到的高度是相同的,关键是教育要切合学生实际,有效促进其发展。

语言的性别差异

语言的性别差异 引言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以变异网络的形式存在的,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和标志社会身份(这里所谓的社会身份是指年龄、性别、籍贯、职业等,并不特指某个人的社会地位)的手段。没有一个社会所有的成员所掌握和运用的语言是完全一致的。人类社会由男性与女性构成,俗话说“男女有别”,男女除了心理、生理上的区别之外,反映在语言上,男女用语也存在着变化与差异。 一、语言的性别差异的含义 语言的性别差异可分为绝对性别差异和相对性别差异两种。绝对性别差异常见于原始部落文化群体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禁忌现象。象17世纪欧洲殖民者进入亚美大陆时发现的“男女有别,互不通用”的语言。相对性别差异是指男女使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时表现出来的使用特点的差异,它往往形成各种性别的变体。社会语言学主要关注相对性别语言差异,试图通过男女在语言使用特点上的差异,进而揭示其内在的原因。 二、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 1.语音的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的生理结构不同,其中声带可以使男女说话时产生差别。一般地说,成年男性的声带长而厚,声音较低;成年女性声带短而薄,声音较高。语音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音质上。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者黎锦熙发现北京一些女子中学的学生,把j q x发成z c s,这就是所谓的“女国音”现象。20世纪80年代有人又在北京地区对女国音现象做了调查,发现这种语音特征基本保留着。女国音是北京女青年,尤其是女学生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内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还有调查表明,男性青年也有发音上的特点。北京男性青少年说话,轻音节特别多,而且常常把舌尖辅音发成卷舌音,例如把“反正”说成“反二”,“保证”说成“保二”。在他们的随便语体中,语音就更加含混,这种语音特征在同龄的女孩中很少见,也不会出现在5岁以下的男孩和中年以上的男子中。音位的差别。有的语言男女两性在音位上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别。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研究》(1928年)指出,苏州方言中的[au]韵字,女子多用〔〕,而男子多用接近〔〕略后的音。 男性与女性的发音有所不同,就现代英语而言,主要体现在女性的发音比男性发音更标准。男性发音鼻音较重,表现出一种粗狂雄浑的男子气质,高亢有力,给人以沉稳、刚劲之感。女性说话普遍比较低微舒缓,轻言细语的给人医柔和甜润之感。男性更热衷于操纵话题,也常有打断对方话头的情况。在与同性交谈中还会出现为展开各自话题而争执不下的现象。 2.语调的差别女人比男人更愿意实用升调,而且女人的语调变化更为复杂。 3.词汇的性别差异词汇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男女选用词语的不同。性别语言在词汇上的变异表现最为丰富,女性在语言的运用中形成一些特征: (1).女性善用形容词、副词等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如“太棒了”“老也不来”“真讨厌”“大大的”“好极了”“太漂亮了”“好帅啊” 等等。男性语言则更多地使用简洁、直截了当、果断的言语。 (2).女性在交际时运用的语气词较多。如“吧、啊、呢、吗、哎呦、啧啧、嗯嗯”等,而男性在这方面使用得比较少。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并将这种波动溢于言表,运用语气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习惯成自然,形成男女两性不同的语用习惯。 (3).女性多用委婉词语和礼貌用语。女性情感一般比较细腻,情调比较温和,一般不会严辞拒绝,用词较委婉,能够顾及听话人的面子。在发表意见时,多用征求、商量的语气,不会使人感到咄咄逼人。即使是祈使句也多使用表示请求的语气。这些带有委婉语气的请求,没有任何的强迫和命令的意味,很好地起到了交际的作用。 (4).女性对颜色词语的使用比男性更普遍一些。女性对颜色特别敏感,在语言运用中,不

男女性别差异

男女性别差异 一、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 摘要:通过对大学生问卷调查、成绩统计分析,认真探讨当代男女大学生因性别差异而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对男女学生在智力、成绩上的差异对大学生性别差异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性别差异;心理健康 21世纪初的大学生,作为我们跨世纪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发展,研究他们的人格特征不仅对于国家建设起着推动作用,而且也对现在大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参照系,同时也可为成长中的大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战胜自我,成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的有用人才提供一个理论上的依据。 1 心理健康问题 本问题用SCL-90对吉林大学在校400名男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因性别差异而产生的心理健康差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是F2(强迫)、F3(人际关系)、F4(抑郁)。 1.1 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培养的高层次的人才,他们的健康成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培养质量,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制约培养质量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因素,并由此会影响着大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水平,由此认为,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必须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水平。 心理健康,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在学业、择业、生活等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产生越来越激烈的心理冲突,由此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质量,对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心理依据,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测评分析。 1.2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校在读的全日制大学生420名作为调查对象,获得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4%,其中男生2l0人,占52.5%,女生l90人,占48.5%。 研究方法。采用目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广泛运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查工具进行测查。该量表有90个评定项目,包括感觉、思维、情感、意识、行为、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内容,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调查对象的自觉症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90个项目共含l0个因子,各因子及其定义如下:Fl (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F4(抑郁),F5(焦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第六章智力

心理学》(自考)同步 练习 第六章智力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 能力P130 2."一般能力P130 3. " 特殊能力P130 4."认知能力P131 5."比率智商P132 6."离差智商P 1327."流体智力P138 8."晶体智力P138 9."心理测验P143 10."个别测验P145 11."团体测验P 14512."心理特质P147 13."信度P148 14."效度P149 15."常模P151 二、单项选择题 1.试比较下列四个儿童的智商,智商最高的是()P132

A. 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1

B. 实足年龄6岁智力年龄7岁 C. 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8岁 D. 实足年龄7岁智力年龄8岁 2. 所谓智力,主要是指( )P130 A. 能力 B. —般能力 C. 特殊能力 D. 观察能力 3. 编制第一个正式智力测验量表的是( A. 吉尔福特 B. 韦克斯勒 C. 比内、西蒙 D. 推孟 4.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均属于( A. 特殊能力 B. 一般能力 C. 鉴别力 D. 操作能力 5?测量智商(IQ)的正确公式是()P132 A. MA/CA x )P144 )P130

00B.CA/MA x 100 C.MA-CA D.CA/MA 6.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是( )P131 A. 模仿能力 B. 操作能力 C. 创造能力 D. 认知能力 7.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被称为( )P131 A. 创造能力 B. 操作能力 C. 模仿能力 D. 认知能力 8. 为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缩写为( )P132 A. EQ B. MQ C. IQ D. CQ 9.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依据统计学原理提出了智商的新的计算法,称为( )P154 A. 相对智商 1

谈谈男女儿童的智力差异

谈谈男女儿童的智力差异 常常听到有些家长说:“女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比男孩子聪明,用功,成绩好。初中一年级时也还可以。但初中二、三年级尤其是高中以后,就比不上男孩子了。唉!女孩终归没有男孩聪明……, 这些话是否有道理? 一、有没有差异?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关心着这个问题:男女儿童在智力发展上究竟有无差异?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儿童心理发展不但有年龄方面的特征,而且也有性别方面的特征。国外曾通过实验指出,小学一至三年级的男女儿童,虽然同在一个课堂里学习,但其心理年龄是不同的,男孩比女孩平均要小一岁至一岁半。这就是说,在小学低年级,女孩的心理发展要比男孩迅速。这种男女儿童心理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我国也是客观存在的。这说明男女儿童在各自的心理发展上不是等速的,因而其智力发展也决不会是毫无差异的。 当然,要搞清男女儿童智力发展上的这种性别差异,不能只是笼统简单地在两性间作一粗略比较,就得出男优女劣或女优男劣的结论。因为智力作为综合的认识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各种认识能力综合的整体结构,其主要成分包括了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各种能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智力优异发展时就会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创造力。同时,智力特征在每个儿童身上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说甲聪明,是说甲智力具有敏捷性强的特征,说乙机灵,是说乙智力具有灵活性强的特征,说丙有创见,是说丙智力具有独创性的特征……因而机械地把钾力中的各种能力乃至智力的各种特征隔裂开来,用一种能力或一种智力特征去判定男女儿童智力孰为上乘,是不科学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在男女儿童智力发展的总体上存在着孰优孰劣的绝对的凝固不变的差异,因为从严格的料学意义上说,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人曾有说服力地通过科学实验作出过关于男性智力必然优于女性成女性智力必然优于男性这样绝对的证明。 二、差异在味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